仪器分析原理-第二阶段练习_第1页
仪器分析原理-第二阶段练习_第2页
仪器分析原理-第二阶段练习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考试科目:仪器分析原理第 4 章至第 5 章(总分 100 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计 30 分);1、吸附柱层析: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流动相构成柱的一种层析方法。2、大孔吸附树脂法: 是有机高聚物吸附剂,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他的化学结构与交换树脂类似。他的吸附作用是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3、正相层析: 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一种液相层析类型。流动相极性越低,被分离的化合物在层析系统中的保留时间越长。4、凝胶色谱: 利用分子筛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5、色谱图:色谱图是指被分离组分的检测信号随时间分布的图象。6、气路系统:

2、 流动相连续运行的密闭管路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器,气体流速控制,测量装置。7、涂壁开管柱:是将固定液均匀的涂在密闭管路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器,气体流速控制,测量装置。8、载体涂渍开管柱: 先在毛细管内壁上一层载体,如硅藻土载体,在此载体上涂固定液,此种毛细管柱液漠厚,柱容量较涂壁开管柱柱大。9、固体固定相: 一般采用固体吸附剂,主要用于分离和分析永久性气体及气态烃类物质。10、质量型检测器: 检测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某组分的量成正比。11、聚酰胺吸附层析:属于氢键吸附,聚酰胺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羟基,或酰胺键上游离胺基与羰基形成氢键

3、缔合而产生吸附。12分配色谱分离。13、反相层析:以弱极性成分如石蜡油为固定相,流动相则以水、乙腈、甲醇强极性溶剂,则两相可以颠倒,称之为反相(reverse phase)层析,更适合于水溶性成分的分离。14离子交换色谱:由于不同离子与同一树脂交换能力不同,在柱上形成色谱带,用适当的洗 15色谱峰:色谱图中曲线突起的部分称为色谱峰,由于响应信号的大小或强度与物质的量或 时间曲线。16、汽化室:液体样品在进柱之前必须变成蒸气的场所叫气化室。气化室位于进样口的下端。17、多孔层开管柱:在管壁上涂一层多孔性吸附剂固体微粒,实际上是气固色谱开管柱。18、交联型开管柱:采用交联引发剂,在高温处理下,把固

4、定液交联到毛细管内壁上,是一种高效、耐温及抗溶剂冲刷的一类较理想的毛细管柱。19、聚合物固定相:聚合物固定相既是载体又起固定液作用,可活化后直接用于分离,也可作为载体在其表面涂渍固定液后再用,由于是人工合成的,其孔径大小及表面积可以控制。20、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进入检测器的浓度成正比。二、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计 20 分);1两相_不均匀分配_亲和力的不同两相不均匀分配的流动速度_就有不同,从而得到分离。2、聚酰胺吸附层析是聚酰胺通过分子中的_酰胺羰基_与_酚羟基_,或_酰胺键上游离胺基_与_羰基_氢键缔合_的能力。 3、色谱分析只有当各

5、组分分离之后,才能进行_定性和定量_分析。两组分色谱峰间的_距离与它们在两相中的分配平衡或分配系数_有关,两组分分配系数相差_越大_,两色谱峰间的距离就越大。溶解度_运行速度_也就不同。溶解度小的组 分先离开_溶解度大_后离开_色谱柱。5与混合物里各组分争夺吸附剂的_活性表面_,发生_吸附与解吸过程_,解吸出来的组分与溶剂始终存在着对_吸附剂的竞争吸附_,因此吸附与解吸始终贯穿整个柱色谱过程。由于不同化合物_结构及性质_ 洗脱能力_吸附。6、在离子交换树脂柱中,样品溶液流过交换柱, _中性分子_及具有_相反电荷的离子_通过柱相同电荷的离子_离子交换_吸附到柱上。7n 和_成反比。当保留(_,_

6、峰形变秃。8、载气在进入色谱仪之前,必须经过_净化_处理,由_气体净化管_来完成,常用的有_活性炭_、硅胶和_分子筛_,分别用来除去_烃类物质_、水分和氧气。三、简述题 (每小题 5 分,共计 20 分);1、选择性。答:就是固定相对于两个相邻组分的相对保留值,也就是某一难分离物质对调整保留值之比。2、柱效和选择性对色谱分离的影响。答:两色谱法距离近且峰型宽,严重重叠,柱效和选择性都差;虽然两色谱法距较远,能很好分离,但峰型很宽,选择性好但柱效低;两色谱法距较远且峰型窄的分离情况追理想,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柱效;改变流动相组成、极性(pH、强度或梯度洗脱)是改善柱效的最直接的因素,柱效影响到各组分

7、色谱峰的峰形和它们之间的分离度。影响到各组分的分离度。3、分配平衡。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用 K ,定相和温度有关,K 值小的组分每次分配达平衡后在流动相中的浓度较大,因此能较早的流出色谱柱,K 所以分配系数不同是混合物中有关组分分离的基础。4、温控系统。,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5、分离度。答:是两个相邻色谱峰峰尖距离与两峰的平均峰宽之比。R 值越大,意味着相邻两组分分离得越好。6、吸附柱色谱的原理。溶剂首先流出,通过分段定量收集洗脱液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7、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即s式中:m、m分别为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质量,称为相比率,是柱型特点参数s8、对担体的要求。的机械强度和浸

8、润性以及好的热稳定性。四、论述题 (每小题 10 分,共计 30 分);1、从色谱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答:根据各种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 根据面积峰高,进行定量分析;根据保留值及区域宽度,可以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以及相邻色谱峰的分离程度; 根据两峰间的距离,可以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的选择是否得当;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2、气相色谱法的特点。答:分离效率高(能同时分离和测定组成极其复杂的多组分混合物); 灵敏度高(检测下限 g);,();应用范围较广泛(在仪器允许的气化条件下,凡能够气化且热稳定的、不具腐蚀性的气体都可以分析)。3、热导检测器(TCD)构造及工作原理。

9、答:热导池由池体和热敏元件组成,有双臂和四臂两种类型,常用的是四臂热导池,其灵敏度是双臂的 2 倍。TCD 的基本结构如图(a)所示,测量线路如图(b)所示。热导池体由不锈钢制成,有四个大小相同、形状完全对称的孔道,内装长度、直径及电阻完全相同的钨丝或铼钨丝,称为热敏元件,与池体绝缘。其中两臂为参比臂(R2、R3),另两臂为测量臂(R1、R4),且 R1=R2,R3=R。TCD 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热导系数而设计的检测器 ,通过测量参比池和测量池中发热体热量损失的比率,即可测出气体的组成和含量。当只有载气通过时,池内产生的热量与被载气带走的热量之间建立起热的动态平衡,参比臂和测量臂热丝

10、的温度相同 ,R1XR4=R2R3,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无信号输出,记录仪输出条平直的直线(基线)。进样后,当载气和试样的混合气体进入测量臂时,由于混合气体的热导系数与载气不同,此时,丝的电阻值不再相等,电桥平衡被破坏,记录仪上产生相应的信号色谱峰。混合气体与纯载气的热导系数相差越大,输出信号就越大。4、塔板理论的条件。答:该理论对色谱柱的分离过程做了如下假设:所有组分开始都进入第零块塔板,组分的纵向扩散(塔板之间的扩散)可以忽略,流动相按前进方向通过色谱柱;流动相进入色谱柱是脉冲式的,是不连续的,每次进入柱中的最小体积为一个塔板体积V;在每块塔板上,待测组分在两相间能瞬间达到分配平衡;分配系数

11、在所有塔板上都是常数,与组分在塔板中的浓度无关。5、固定液的选择原则。“(相似,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强,选择性高,分离效果好。以上是按极性相似原则选择固定液。此外,还可按官能团相似和主要差别进行选择。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此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流出;沸点低的先 分离极性物质,则宜选用极性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极性次序流出,极性小的先流出,极性大的后流出。对于非极性和极性的混合物的分离,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性组分先流出,极性组分后流出。分离能形成氢键的试样,一般选用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与固定液分子间形成氢健能力的大小先后流出,最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最易形成氢键的后流出。对于复杂的难分离物质,则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固定液。样品极性未知时,一般先用最常用的几种固定液做实验,根据色谱分离的情况,选择合适极性的固定液。6、(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答:以氢气和空气燃烧的火焰作为能源,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