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4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4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4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答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4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14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一、选择题1.下图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由此反映出()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私学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C.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2.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设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10科。戊戌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兢兢以理学诏学者,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这反映出()A.京师大学堂仍以理学为宗旨B.变法并未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C.传统思想是教育改革的阻力D.教育机制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3.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信仰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信仰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4.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些状况()A.有利于近代国家的发展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D.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5.200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19个,是1949年的51.3倍。博物馆1893个,是1949年的90.1倍。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57个,而1949年只有49个;电视台从无到有,达到277个。全年生产故事影片406部,而1978年仅生产故事片4部。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几倍、几十倍增长。这表明()A.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B.国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C.社会需求决定民生建设取舍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就6.1924年11月5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迫搬出紫禁城,随即北洋政府发布大总统令:“着国务院组织善后委员会,会同清室近支人员,协同清理公产、私产,昭示大众……将宫禁一律开放,备充国立图书馆、博物馆等项之用,藉彰文化,而垂永久。”这反映出当时()A.注重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B.军阀派系斗争引发思想混乱C.民族平等观念得到广泛传播D.社会氛围宽松推动学术发展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就宋代历史而言,书院的发展,其实是政治、社会与文化三方面的交集点。唐中期以来,门阀特权地主阶层遭到削弱,地主阶层崛起,迫切需要自己的教育机构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宋初80余年间,中央已无二馆六学之盛,只能勉强维持国子监与太学。广大士人只好将求学的目光转移至肇始于唐末五代时期的书院上。北宋时期,书院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并逐渐形成了兼具教学与学术研究之功能、讲明义理之精神和开放自由之学风的特点。——据《数量远超唐代十倍:宋代书院为何如此兴盛》等整理材料二“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据《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奏设同文馆折》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书院发展的原因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同文馆创办的目的。课时作业14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1.解析:汉代中央有太学、官邸学、鸿都门学等,地方上有学、校等,说明汉代学制系统基本形成,C项正确。图中未提及儒学的信息,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官学,未涉及私学,B项错误。太学和地方学校是不同层级的学校,二者之间没有监管的关系,D项错误。答案:C2.解析:由材料“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可知,戊戌变法后,京师大学堂仍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D项正确;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所设10科中包括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不能由此得出其以理学为宗旨,A项错误;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传统思想是教育改革的阻力,C项错误。答案:D3.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信仰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教会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欧洲传统大学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向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等方向发展,欧洲传统大学逐步演变为近代高等教育机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信仰改革对大学学术自由的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信仰改革的影响,不是文艺复兴的影响,故排除B项;从材料中的“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可知材料信息主要强调大学的世俗化,没有涉及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故D项错误。答案:C4.解析:据材料“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状况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近代国家的发展,A项错误。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初,B项错误。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C项错误。答案:D5.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公共文化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从材料中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增加数量可知,经济发展促进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B项说法绝对,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两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均排除。答案:A6.解析:根据材料“将宫禁一律开放……藉彰文化,而垂永久”可知,民国年间,故宫逐渐由清代皇帝的私家财产变为国家和公众所有的文化遗产,这有利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故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军阀派系斗争引发思想混乱,没有涉及民族平等观念和学术发展问题,故排除B、C、D三项。答案:A7.解析:(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北宋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得出社会的广泛认同;根据“地主阶层崛起,迫切需要自己的教育机构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得出新兴庶族地主阶层的崛起;根据“中央已无二馆六学之盛,只能勉强维持国子监与太学”得出传统官学的衰落;根据所学,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理学的繁荣以及科举制的发展都是北宋书院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二小问“意义”,根据“书院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得出推动教育发展,培养青年学子;根据“形成了兼具教学与学术研究之功能、讲明义理之精神和开放自由之学风”得出传播学术思想,弘扬民族文化。(2)问“目的”,根据“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得出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以便在处理外交事务时“不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