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永县燕子山风电场工程
安全预评价报告(送审版)刖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6号)有关规定,受永州市湘宏能源有限公司委托,北京达飞安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永州市湘宏能源有限公司江永县燕子山风电场工程进行了安全预评价。根据《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和《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程》(NB/T31028-2012)的相关规定,评价报告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建设项目概况;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及框架要求;安全专项投资估算;评价结论。本评价报告主要是依据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类比工程法、因果图(鱼刺图)分析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结合该工程的特点对该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得出评价结论。本预评价报告可作为该工程初步设计、建设和投产后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同时也可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该工程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ー。2014年2月19日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1编制说明 1\o"CurrentDocument"1.!预评价原则、目的 1\o"CurrentDocument"2评价范围 1\o"CurrentDocument"L3评价依据 23.1法律 2L3.2行政法规 21.3.3地方法规 3L3.4政府规章 4L3.5政府规范性文件 41.3.6国家标准、规范 63.7电力行业标准、规范 8L3.8安全生产标准 9L3.9其他标准、规范 9.10项目文件资料 10评价程序 10\o"CurrentDocument"L5建设单位简介 11\o"CurrentDocument"2建设项目概况 12\o"CurrentDocument"2.1项目概况 122.1.1项目任务 122.1.2建设规模 12\o"CurrentDocument"2.2场址自然条件 122.2.1地理位置 122.2.2周边环境 122.2.3气象条件 122.2.4地质条件 142.2.5道路运输 162.2.6风能资源 16\o"CurrentDocument"3工程布置及主要建(构)筑物 173.1风电机组选型及布置 173.2集电线路布置 203.3升压站总平面布置 213.4升压站竖向布置 213.5配电装置布置 213.6主要建(构)筑物 22\o"CurrentDocument"2.4风カ发电过程 23\o"CurrentDocument"2.5主要生产系统介绍 232.5.1电气一次 232.5.2电气二次 272.5.3通信 32\o"CurrentDocument"6主要设备 34.I电气一次设备 34.2电气二次设备 35\o"CurrentDocument"2.7公用工程 372.7.1给排水 372.7.2消防系统 392.7.3通风与空气调节 42\o"CurrentDocument"2.8施工组织 432.8.1施工条件 432.8.2工程建设用地 442.8.3施工消防 442.8.4主体工程施工 482.8.8施工流程 512.8.9施工总进度 522.8.10施工机械 52\o"CurrentDocument"9工程管理 52\o"CurrentDocument"2.10工程主要特性 53\o"CurrentDocument"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55\o"CurrentDocument"3.1主要物料特性及其危险性 551.1六氟化硫 551.2绝缘油 551.3液压油 561.4 乙块 561.5 氧气 561.6 柴油 561.7 雷管 561.8 炸药 57\o"CurrentDocument"3.2自然条件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573.2.1地震、地质灾害 573.2.2气象灾害 573.2.3高海拔影响 58\o"CurrentDocument"3.3周边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59\o"CurrentDocument"3.4建(构)筑物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59\o"CurrentDocument"3.5主要工艺设备及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593.5.1风カ发电机组的基础及塔架 603.5.2风轮系统(桨叶) 613.5. 3液压系统 613.5. 4偏航系统 613.5. 5变桨系统 613.5. 6 发电机系统 623.5.7变流器 623.5.8风机发电机组的润滑和磨损 623.5.9风功率预测系统 633.5.10集电线路 633.5.11电气系统 643.5.12控制系统 67\o"CurrentDocument"3.6公用工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683.6.1爆炸 683.6.2火灾 68\o"CurrentDocument"3.7场内外交通运输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68\o"CurrentDocument"3.8风カ发电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 693.8.1风电场接入对电カ系统的影响 693.8.2电カ系统对风电影响 69\o"CurrentDocument"3.9特种设备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70\o"CurrentDocument"3.10安全监测缺陷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70\o"CurrentDocument"3.11受限空间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70\o"CurrentDocument"3.12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713.12.1高处坠落 713.12.2物体打击 713.12.3车辆伤害 713.12.4机械伤害 713.12.5起重伤害 723.12.6触电 723.12.7火灾 733.12.8坍塌 753.12.9中毒和窒息 753.12.10人的因素和管理因素 76\o"CurrentDocument"3.13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773.13.1噪声 773.13.2电磁辐射 783.13.3毒物 783.13.4咼1nn.、低)nn. 78\o"CurrentDocument"3.14风电场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793.14.1施工总平面布置 793.14.2坍塌 793.14.3车辆伤害 793.14.4起重伤害 803.14.5机械伤害 803.14.6高处坠落 803.14.7物体打击 803.14.8触电 803.14.9火灾 813.14.10爆炸 813.14.11自然因素 813.14.12施工管理缺陷 823.14.13安全标志缺失 823.14.14粉尘、光辐射和噪声、振动 82\o"CurrentDocument"15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 82\o"CurrentDocument"16重大危险源辨识 83\o"CurrentDocument"17事故案例介绍 84\o"CurrentDocument"4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 87\o"CurrentDocument"1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87\o"CurrentDocument"2评价单元的划分 87\o"CurrentDocument"3各单元评价方法选择 884.3.1评价方法的选择 884.3.2选择评价方法的理由 89\o"CurrentDocument"4.4评价方法的介绍 894.1安全检查表法 904.2预先危险分析法 904.3类比工程法 914.4.4因果图分析法 92\o"CurrentDocument"5定性、定量评价 93\o"CurrentDocument"1场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单元 931.1场址选择 931.2风电场总平面布置 951.3单元评价小结 98\o"CurrentDocument"5.2建(构)筑物单元 995.2.1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 995.2.2单元评价小结 100\o"CurrentDocument"5.3风电机组单元 1005.3.1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 1015.3.2单元评价小结 105\o"CurrentDocument"5.4升压站系统单元 1055.4.1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 1055.4.2单元评价小结 111\o"CurrentDocument"5.5集电线路单元 1125.5.1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 1125.5.2单元评价小结 113\o"CurrentDocument"5.6公用工程单元 1135.6.1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 1135.6.2单元评价小结 114\o"CurrentDocument"5.7交通运输单元 1145.7.1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 1145.7.2单元评价小结 1155.8并网安全单元 1155.8.1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 1155.8.2单元评价小结 116\o"CurrentDocument"5.9特种设备单元 1165.9.1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 1165.9.2单元评价小结 117\o"CurrentDocument"5.10安全监测单元 1175.10.1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 1175.10.2单元评价小结 118\o"CurrentDocument"5.11控制和保护系统单元 1185.11.1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 1185.11.2单元评价小结 121\o"CurrentDocument"5.12作业环境单元 1215.12.1 噪声 1215.12.2电磁辐射 1225.12.3 毒物 1235.12.4 高、低温 1235.12.5单元评价小结 123\o"CurrentDocument"5.13施工单元 1235.13.1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 1235.13.2单元评价小结 128\o"CurrentDocument"5.14安全管理单元 1285.14.1因果图分析法评价 1285.14.2单元评价小结 130\o"CurrentDocument"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32\o"CurrentDocument"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 132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 1326.1.2制定安全对策措施遵循的原则 132\o"CurrentDocument"2可研报告中已有的安全对策措施 1321防火、防爆方面安全对策措施 1326.2.2防电气伤害对策措施 1336.2.3采光和照明对策措施 1346.2.4防污染对策措施 1346.2.5安全标志设置 1346.2.6防冰冻措施 134\o"CurrentDocument"6.3建议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 1356.3.1场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方面安全对策措施 1356.3.2地质、地震灾害防治措施 1366.3.3气象灾害安全对策措施 1366.3.4エ艺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1376.3.5调试、检修和维护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1426.3.6运行安全对策措施 1436.3.7消防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1433.8安全管理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1443.9施工期间的安全对策措施 1486.3.10电カ设施安全保卫措施 152\o"CurrentDocument"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及框架要求 153\o"CurrentDocument"7.1事故应急预案的定义和目标 1531.1事故应急预案的定义 153L2事故应急预案的目标 153\o"CurrentDocument"2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和要求 1532.1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1532.2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应符合的基本要求 1542.3应急预案的论证及备案 1542.4应急预案的实施 155\o"CurrentDocument"3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563.!编制准备 1563.2编制程序 156\o"CurrentDocument"4事故应急预案的构成及其主要内容 1574.1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1574.2应急预案框架要求 1574.3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57\o"CurrentDocument"5该工程应编制的主要事故应急预案 158\o"CurrentDocument"8安全专项投资估算 161\o"CurrentDocument"8.1编制依据 161\o"CurrentDocument"2价格水平年 161\o"CurrentDocument"3投资估算 161\o"CurrentDocument"9评价结论 163\o"CurrentDocument"9.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评价结果 163\o"CurrentDocument"2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164\o"CurrentDocument"3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 165\o"CurrentDocument"4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受控程度 165\o"CurrentDocument"5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 165\o"CurrentDocument"6安全预评价结论 166附件目录.安全预评价项目委托书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1编制说明预评价原则、目的本预评价秉承科学、合法、客观和公正的态度,以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及有关政策文件为依据,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开展预评价工作。根据《江永县燕子山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永州市湘宏能源有限公司江永县燕子山风电场工程场址选择、总平面布置、エ艺系统及生产场所等进行系统分析,对规划布置及工艺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筛选分析、识别,并评价重大和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提出消除、预防、减弱、隔离各种危险、危害的途径和方法,为该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机组投产后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该工程安全预评价的目的主要有:(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2)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实现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3)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该工程的设计、建设、竣工验收和投产后的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评价范围本评价报告评价对象为:永州市湘宏能源有限公司江永县燕子山风电场工程(以下简称“该工程”)。该工程评价范围确定为:25台永磁直驱单机容量2000kW风カ发电机组及其基础;相配套的25台2200kVA箱式变电站及其基础;3回35kV直埋集电线路;风电场110kV升压站内主要建(构)筑物(综合控制楼、35kV配电装置室、水泵房等)以及升压站内设备设施(1台50MVA主变压器、”OkV户外配电装置、1套lOMvar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及35kV配电装置、站用电系统)以及监控系统、继电保护、交通运输、并网安全、安全监测等设备设施以及采暖、通风、消防、给排水等工程主辅系统。该升压站拟以1回”OkV架空线路接入220kV女书变电站,送出线路不在本次评价
范围内。3评价依据该工程的评价依据主要为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电カ行业标准、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其他标准、规范以及项目文件资料等。3.1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カ法》(国家主席令[1995]第60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主席令[1997]第88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1989第22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主席令[1999]第23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69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7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主席令[2009]第23号);(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国家主席令[2009]第18号);(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国家主席令[2010]第39号);(1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47号);(1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1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主席令[2012]第54号);(1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国家主席令[2012]第73号);(17)《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1.3.2行政法规(国家主席令[2013]第4号)。(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4)《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令第406号);(6)《电カ监管条例》(国务院令第432号);(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10)《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令第570号);(11)《エ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1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13)《电カ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3地方法规(1)《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4年9月28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2)《湖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2008年11月28日湖南省第Hー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3)《湖南省电カ建设若干规定》(湖南省人民政府令[2006]第210号);(4)《湖南省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236号);(5)《湖南省应急救援实施办法》(湘政办[2009177号);(6)《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ー步加强企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0127号);(7)《湖南省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湘政办[2012117号);(8)《湖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湘政办发[2012167号);(9)《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湘政办发[2013"号)(10)《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く湖南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3128号);(11)《湖南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湘政办发[2013135号);(12)《关于切实加强综合监管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湘安办[201116号);(13)《湖南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湘建建[20091303号);(14)《湖南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规范》(湘建建[2009]304号)。
1.3.4政府规章(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7号);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0号);号);(国家安监总局令第(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4号);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8号);(7)《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8)《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10)《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9号);(1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监总局令第59号);(1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11件规章的决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63号);(13)《国家电カ监管委员会安全生产令》(电监会令第1号);(14)《电カ安全生产监管办法》(电监会令第2号);(15)《电カ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令第5号);(16)《电网运行规则》(试行)(电监会令第22号);(17)《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8号);(18)《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92号);(1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40号);(20)《电カ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部令第8号);(2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22)《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24号);(23)《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19)。1.3.5政府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24号);(2)《关于加强电カ系统抗灾能力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8120号);(3)《国务院关于进ー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123号);(4)《电カ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电监安全[2009]61号);(5)《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156号);(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ー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办[2010]139号);(7)《关于进ー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06]28号);(8)《关于切实加强电カ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发改办能源[2005]1690号);(9)《关于印发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3]1403号);(10)《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 (发改能源[2003]1403号);(11)《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发改能源[2005]899号);(12)《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1511号);(13)《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1213号);(14)《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建办[2005]89号);(1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质[2009]87号);(1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カ工程部分) (建标[2006]102号);(17)《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 (电监市场[2006]42号);(18)《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3183);(19)《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 (国能新能[2010]433号);(20)《关于加强电カ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通知》(电监安全[2006128号);(21)《电カ二次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电监安全[2006]34号);(22)《电カ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电监安全[2007]38号);(23)《关于印发く电カ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电监安全[2009]22号);(24)《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电监安全[2011]23号);
(25)《风カ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办安全[2011179号);(26)《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电监安全[2012116号);(27)《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应急[2006]196号);(28)《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3]第!号);(29)《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3.6(1)国家标准、规范《企业职エ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GB50222-1995);(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5)《エ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6)《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7)《风カ发电机组控制器技术条件》(GB/T8196-2003);(GB/T19069-2003);(8)《风カ发电机组塔架》(GB/T19072-2003);(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10)《风カ发电机组装配和安装规范》(GB/T19568-2004);(1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3)《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14)《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06);(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17)《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9)《电カ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21)《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22)《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23)《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
(24)《安全色》(GB2893-2008);(25)《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2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7)《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2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29)《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30)《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3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32)《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34)《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35)《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3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3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3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39)《エ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15-2009);(40)《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4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4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4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カ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2010);(4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47)《低压电气装置第4-41部分:安全防护电击防护》(GB16895.21-2011);(4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5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51)《电カ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26860-2011);
(52)《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50059-2011);(5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GB50656-2011);(54)《风电场接入电カ系统技术规定》(GB/Z19963-2011);(5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56)《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GB/T8905-2012);(57)《エ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58)《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59)《风カ发电机组设计要求》(GB/T18451.1-2012);(6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61)《电カ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6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6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o.3.7(1)电カ行业标准、规范《电カ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1993);(2)《电カ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3)《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4)《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5)《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DLGJ154-2000);(6)《电カ系统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DL5025-2005);(7)《电カ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规程》(DL/T5003-2005);(8)《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06);(9)《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监督规程》(DL/T1049-2007);(10)《电カ技术监督导则》(DL/T1051-2007);(11)《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规程》(DL/T1054-2007);(12)《电力大件运输规范》(DL/T1071-2007);(13)《风カ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14)《风カ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5384-2007);(15)《电カ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则》(DL/T5394-2007);(16)《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2007);(17)《电力行业紧急救护技术规范》(DL/T692-2008);
(18)《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FD002-2007);(19)《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FD003-2007);(20)《电カ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21)《风カ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22)《风カ发电场安全规程》(DL/T796-2012);(23)《风カ发电场检修规程》(DL/T797-2012)o.3.8安全生产标准(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2)《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o.3.9其他标准、规范(1)《风カ发电机组防雷击保护》(IEC61400-24);(2)《风カ发电机组风轮叶片》(JB/T10194-2000);(3)《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TSGQ6001-2009);(4)《电カ电缆线路运行规程》(Q/GDW512-2010);(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建筑施工生剪辑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25-2010);(9)《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10)《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2011);(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4)《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31010-2011);(15)《风カ发电机组雷电防护系统技术规范》(NB/T31039-2012);(16)《风カ发电用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NB/T31038-2012);(17)《风カ发电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NB/T31037-2012);(18)《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程》(NB/T31028-2012);(19)《风电场工程电气设计规范》(NB/T31026-2012);(20)《陆上和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NB/T3130-2012);(21)《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电网总[20031407号);(22)《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定》(发输电输[1999]72号);(23)《高压开关反事故技术措施》(发输电输[1999]72号);(24)《高压开关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发输电输[1999172号)。1.3.10项目文件资料(1)《江永县燕子山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10月);(2)安全评价委托书;(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4)其他技术支持性文件。L4评价程序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划分评价单元和选择评价方法;第二阶段为实施评价阶段,对工程安全情况进行类比调查,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阶段,主要是汇总第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综合分析,提出结论与建议,完成安全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本次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如图L4-1所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Y划分评价单元y选择评价方法V定性、定量评价y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y做出评价结论y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图1.4-1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5建设单位简介江永县燕子山风电场工程的建设单位为永州市湘宏能源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27日,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黄体学,注册资本为人民币陆佰万元整,注册地址为永州市江永县潇浦镇知青路8号。该公司经营范围为:风电场、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营运;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产权投资,可再生能源设备及零部件制造、销售等。2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概况1.1项目任务该工程主要任务是发电,规划供电范围暂定为永州市电网,所发电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风电将会对湖南电网供电能力形成有益的补充。2建设规模该工程拟安装25台单机容量为2000kW的风カ发电机组,总装机规模为50MW,新建1座”OkV升压站,站内设1台容量为50MVA主变压器,出线暂定以1回llOkV架空线路接入220kV女书变电站。经计算,该工程年理论发电量为!4774万kW・h,预计年上网电量为!0354万kW・h,相应单机平均上网电量为414.1万kWヵ,年等效满负荷小时为2071h,容量系数为0.236。该工程静态投资45505万元,其中机电设备及安装费31346万元,建筑工程7658万元,施工辅助工程793万元,其他费用4815万元,基本预备费892万元。单位千瓦静态投资9101元/kW。计入建设期利息1185万元后,工程动态投资46690万元,单位千瓦动态投资9338元/kW。2场址自然条件2.1地理位置该工程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西南部,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交界,距广西县城区公路里程约26km,距江永县县城距离约50km。场址区域呈不规则形,东西宽约5km,南北长约8km,场址总面积约13.9km2。2.2周边环境该工程场址区域内无名胜古迹、军事设施等,无拆迁工程量。场址地表处未发现文物遗址及文物设施。不属于风景名胜区等需要特别保护的地方。该工程周围500m内无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保护目标。2.3气象条件江永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
霜期长,自然条件优越。距离该工程较近的气象站为江永县气象站。江永县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站建于1959年,1959年4月1日起正式观测,观测场位于东经111°20',北纬25°16',海拔高度227.2m。江永县气象局南临ロOkV变电站,西邻女书大道,东北紧邻永香路拆迁安置区。2009年1月1日起开始自动站单轨运行,各观测要素由过去的人工观测转变为自动观测。气象站的基本气象参数见表2.2-1〇表2.2T江永县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表气候要素单位指标备注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2年极端最高气温℃39.51989.8.16年极端最低气温-7.71999.12.23气压年平均大气压hPa988.3年平均水气压hPa18.1降水年平均降水量mm1490.2年最多降水量mm2110.22002年最少降水量mm11141989最大日降水量mm166.31985.5.27雷暴年平均雷暴日数d51.3年最多雷暴日数d861983年最少雷暴日数d252011结冰年平均结冰日数d8年最多结冰日数(,1222008年最少结冰日数d32012图2.2-1江永气象站多年风向玫瑰图
该气象站与风电场的相对位置关系见图2.2-2。图2.2-2江永县气象站与风电场相对位置关系图2.2.4地质条件2.2.4.1区域构造稳定性(1)区域构造该工程场址区域内主要构造形迹呈南北向的富川构造带。区内尚有北西、东西向构造、广西“山”字型构造、新华夏构造等。区域内岩性为上古生界泥盆系中统应堂组(D2i)砂岩、粉砂岩;古生界寒武系水口群(6)砂岩、页岩互层;印支期(丫51)斑状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及周边发育有银顶山复式向斜,场区无区域性断层通过。(2)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8版)》(GB18306-2001),工程区50年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VO.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VI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区域构造稳定性好。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工程地基土类型为中硬土〜坚硬土,属对抗震有利地段。覆盖层厚度一般小于3m,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ー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稳定,适宜该工程建设。2.2.4.2场地基本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江永县属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区,都庞岭和萌渚岭环绕四周,中部地势平坦,山间盆地相连,属喀斯特地貌,大体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工程场区属低中山地貌。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区内山脊总体走向呈北西向、东西向。场址区整体地势高低起伏,海拔高度在1210m〜1760m之间。(2)地层岩性据场区各岩土层特征,区内可分为4大层。地层结构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层残坡积土(Q門,以残积土为主,表层土中含少量植物根系及强风化小碎石,局部夹崩块石,厚度一般为0.3m〜1m。主要分布于坡脚地带。②层泥盆系中统应堂组(D2i),砂岩、粉砂岩。呈灰黄色、灰白色,层厚205m〜469m。该层可细分为②-1层全风化,厚度一般约6m。②-2层强风化,厚度一般约10m。②-3层中等风化。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址南部。③层寒武系水口群(C),砂岩、页岩互层。呈灰黄色,层厚〉3579m。该层可细分为③-1层全风化,厚度一般为1m,局部大于3m。③-2层强风化,厚度一般为10m,③-2层中等风化。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址东部、西部。④层印支期(丫51),斑状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呈深灰色,灰白色,该层可细分为④-1层全风化,一般厚度约4m。④-2层强风化,一般厚度约10m。④-3层中等风化。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址北部及中部。2.2.4.3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区内岩土体特征与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类型可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堆积物土层内,埋藏深度不一,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随季节变化明显。就近排泄于沟谷或下渗至基岩裂隙中。(2)基岩裂隙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与上部孔隙水垂直入渗,沿节理裂隙向沟谷或地形低洼处排泄,水位与水量随季节变化有一定变幅。根据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山脊地带推测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大于25m。山脊地带地下水埋藏深度大,对风机等建筑物基础施工影响甚微。2.2.4.4工程地质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根据本地区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该场区属区域地壳基本稳定区。无区域性构造通过,且不良物理地质作用不发育,因此该工程场地稳定,适宜该工程建设。2.2.4.5地基评价根据场地各岩(土)层的工程地质条件,第①层残坡积土,厚度薄且不均匀,不宜作为风机组等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第②、③、④层强风化〜中等风化砂岩、粉砂岩、页岩、花岗岩等,均满足持カ层要求。根据地表调查,未发现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体,无可液化土层。在自然状态下,边坡稳定性与场地稳定条件均较好,强风化〜中等风化砂岩、粉砂岩、页岩、花岗岩等,均可作为风电机组基础持カ层。风电机组可利用天然地基,基础可采用重力式扩展基础。2.2.4.6不良地质作用该工程场区内无较大的滑坡、泥石流、土洞等不良地质体发育,场地稳定,适宜该工程建设。2.2.5道路运输2.2.5.1场外道路该工程场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西侧有省道S201、北侧有省道S325,东南侧有省道S203经过,场外有数条乡村道路纵横交错。进场道路从S325到达江华县下禾洞村转乡乡通公路至大洞田,经新建道路进入场区。2.2.5.2场内道路该工程需新建道路长度约为33.5km,改造道路长度约6.10km。场内施工道路采取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度6m,路面宽度5m。2.2.6风能资源2.2.6.1测风塔情况该工程场址范围内有1座测风塔(1#测风塔),位于场址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8,21.91",北纬24°59'24.02",海拔高度1531m,测风高度为70m。测风塔从2011年7月30日开始测风,采用了NRG测风仪。测风塔地理位置分布见图2.2-3。图2.2-3风电场测风塔位置示意图1#测风塔:2011年7月30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逐lOmin测风数据,测风时间长度为5个月。2.2.6.2风能资源评估该工程风能资源初步评价结论如下:(1)1#测风塔经过相关性延长后70m高度处年平均风速在6.07m/s〜6.25m/s之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257.3W/m2〜267.9W/m2;50m高度处年平均风速为6.13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47.OW/m%(2)测风塔70m高度风向主要集中在NNE〜E之间,其中风能和风向均以E所占比例最大,风向和风能分布比较集中E,测风塔风向夏季主要为偏西南方,冬春季为偏东风。(3)80m高度处50年一遇最大风速为28.6m/s。(4)该工程风机轮毂高度8011I高度处年平均风速为6.27m/s,风功率密度为271.6W/m)风电场可布机位点8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6.34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19.9W/m?;50m高度处代表年平均风速为6.22m/s,风功率密度为289.8W/m2o(5)风电场风功率密度为2级,具备一定的开发潜カ。2.3工程布置及主要建(构)筑物2.3.1风电机组选型及布置
2.3.1.1风电机组选型该工程拟安装!0台WTG96-2000和15台WTG105-2000的风カ发电机组,风カ发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3-1和表2.3-2〇表2.3-1WTG96-2000机型技术参数表项目产品型号WTG96-2000风轮叶片数3叶轮直径(m)95.9扫风面积(m?)7223轮毂高度(m)80功率调节方式变桨变速切入风速(m/s)3切出风速(m/s)22额定风速(m/s)10.5发电机型式直驱永磁容量(kVA)2000电压(V)690频率(Hz)50塔架刹车系统型式椎管式空气刹车全顺桨机械刹车蝶式安全等级IECIII安全风速52.5安全平均风速70.5表2.3-2WTG105-2000机型技术参数表项目产品型号WTG105-2000风轮叶片数3叶轮直径(m)104.8扫风面积(nO8626轮毂高度(m)80功率调节方式变桨变速切入风速(m/s)3切出风速(m/s)22额定风速(m/s)10.5发电机型式直驱永磁容量(kVA)2000电压(V)690频率(Hz)50塔架刹车系统型式椎管式空气刹车全顺桨机械刹车蝶式安全等级IECIII安全风速52.5(3s最大)安全平均风速70.52.3.1.2风电机组布置该工程首先采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MeteodynWT软件,在地形图上生成风电场区域的风能风谱图,然后根据反映风电场不同区域风资源好坏的风能风谱图和风电场区域数字化的地形图,按照风电机组布置的原则,考虑风电场区域地形、风资源条件、边界约束等因素,采用WindFarmer风电场设计优化软件,对风电机组进行优化布置。机型布置方案图见图2.3-1。图2.3-1风电机组布置方案图2.3.2集电线路布置该工程25台风カ发电机ー箱式变压器共分3组集电线路,其中1组9台风机,另外2组每组8台风机。风电场的集电电缆采用直埋敷设,集电线路采用35kV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的电缆直埋敷设到升压站。直埋敷设的埋深为800mm,沟底铺细砂或筛过的±,且沿全长以砖或水泥板遮盖。3.3升压站总平面布置升压站呈矩形布置,长80m,宽59m,升压站围墙内用地面积为4720m、升压站总体布置分区明确,按南北分为高压设备区、办公生活区。升压站四周布置2.5m高的实体围墙,升压站的出入口布置在南侧。高压生产区布置了主变压器、事故油池、构架、SVG室等送配电建(构)筑物;办公生活区布置有大门、旗台、综合控制楼、附属用房、水泵房等办公及生活建筑物。污水处理布置于升压站西北角,水泵房与综合控制楼尽量靠近。3.4升压站竖向布置升压站地势平缓,周围无大的河流,升压站不受洪水影响。地面整平采用平坡式。站内排水考虑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设排水明沟和管道。站内雨水经过管道排入附近地面。3.5配电装置布置该工程升压站内主要生产设施有:50kVA主变、110kV设备、35kV配电装置、35kV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继电保护设备、站用变及站用配电设备、直流系统设备等。UOkV设备该工程主变采用户外布置,布置在升压站的东侧,西邻35kV配电室。UO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GIS设备,布置在综合控制楼二层,北面出线,主变压器与35kV配电装置之间采用铜排连接。35kV配电装置35kV配电装置室布置于主变压器室东侧,35kV配电装置设备采用KYN61-4〇.5铠装型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室内单列布置于35kV配电室,与主变压器采用铜排母线连接;35kV站用变压器布置于交直流一体化室、交直流一体化设备及蓄电池布置在交直流一体化室,35kV接地变压器成套装置、10kV站用备用变压器布置室外。(3)无功补偿装置35kV无功补偿装置布置于升压站东北部,其中SVG控制柜、功率柜、启动柜等采用户内布置,布置在单独的35kV无功补偿装置室内,其余升压变压器及FC支路布置在户外。2.3.6主要建(构)筑物该工程建(构)筑物包括综合控制楼、SVG室、附属用房、水泵房,总建筑面积1535.50m2〇综合控制楼为二层框架结构,墙体厚度240mm,建筑面积1287.20mコ,建筑高度13.15m。综合控制楼ー层布置门厅、35kV配电室、交直流一体化室、蓄电池室、继保室、厨房、餐厅、宿舍、卫生间等;二层布置主控制室、GIS室、办公室、会议室、宿舍、卫生间。除特殊标明外墙体厚度为240mm。SVG室:单层框架结构,墙体厚度240mm,建筑面积60.lOm?,建筑高度5.1m。附属用房:单层砖混结构,墙体厚度240mm,总建筑面积84.OOn?,建筑高度4.50m。水泵房:单层砖混结构,墙体厚度240mm,总建筑面积104.20m?,建筑高度4.50m。2.3.4.1工程等级要求该工程拟选用的WTG96-2000风电机组轮毂高度为80m,风轮直径为95.9m,WTG105-2000风电机组轮毂高度为80m,风轮直径为104.8m。根据《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FD002-2007),《风电场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003-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工程等级为III级,工程规模为中型;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1级,箱式变电站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根据《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FD002-2007),升压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等级均采用二级。主要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次要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抗震设防烈度V!度。2.3.4.2建筑物基础(1)风电机组基础WTG96-2000风机基础采用C35混凝土,基础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圆柱体,直径7.5,高0.8m,中部为锥形台柱体,斜坡高度为1.2m,下底面直径18.5m,高度为1.0m,风机基础埋深为2.8m。WTG105-2000风机基础采用C35混凝土,基础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圆柱体,直径7.6,高0.8m,中部为锥形台柱体,斜坡高度为1.3m,下底面直径19m,高度为1.0m,风机基础埋深为2.9m。(2)箱变基础箱式变压器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就能够满足要求,基础形式为素混凝土箱形结构,
基础埋深拟为1.8m(自然地坪以下),基础采用C30混凝土,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2.4风カ发电过程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风カ发电机组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风カ机,它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另一部分是发电机,它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风カ发电机由叶轮、发电机、机头和机尾、塔架以及控制装置等组成,其中叶轮是最关键的部件;气流经过叶轮使其产生升カ,使风カ机转动,经电机转换为电能,送往电网。由于风能是随机性的,风カ的大小随时变化,须根据风カ大小及电能需要量的变化及时通过控制装置来实现对风カ发电机组的的启动、调节(转速、电压、频率)、停机、故障保护(超速、振动、过负荷等)及对用户所接负荷的接通、调整及断开等操作。其风能转化与利用情况见图2.4-1。风速达到风カ发电机额定启动风速光缆风电场电力电缆风电场箱式变压器690V/35kV«集电线路(直埋)无功补偿装置»主控楼集中监控J出线(无功补偿装置»主控楼集中监控J出线(UOkV架空线)函2.4-1风电场风能转换及利用框图110kV升压站5主要生产系统介绍5.1电气一次5.1.1风电场接入系统该工程装机规模为50MW,安装25台单机容量为2MW的风カ发电机组。该工程新建1座llOkV升压站,根据当地电网情况,该工程升压站拟以1回”OkV架空线路接入220kV女书变电站,风电场的接入系统方案以电网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接入系统报告及接入系统批复为准。该工程与电网的计量点设在该工程HOkV升压站送出线路的出口侧。5.1.2风电场电气主接线风电机组接线采用1机1变单元接线,每台风机配套安装1台容量为2200kVA的箱变。低压侧电压为0.69kV,采用IkV低压电缆接至箱式变电站。箱式变电站低压侧采用IkV(风机出口电压为0.69kV)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カ电缆,电缆规格为ZRC-YJV22-3X240mm2(1kV),共6根;中性线电缆采用2根ZRC-YJV-1X240mm'IkV)电缆并联。所有电缆穿出风カ发电机组基础时,采用穿管敷设。集电线路选用直埋电缆,25台风カ发电机ー箱式变压器共分为3组,其中1组9台风机,另外2组每组8台风机,单组集电线路最大输送容量为18000kW。5.1.3升压站电气主接线llOkV侧接线该工程升压站llOkV侧为变压器ー线路组接线。HOkV配电装置推荐采用全封闭户内GIS设备(2)升压站35kV侧接线该工程25台风电机组ー箱式变分别由3组35kV集电电缆接入升压站35kV进线柜,35kV侧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35kV母线上安装3面进线开关柜,2面无功补偿装置柜,1面站用变柜,1面接地变柜,1面主变低压侧进线柜,1面PT柜。(3)35kV/10kV中性点接地方式该工程风カ发电机ー一升压变压器组以35kV电缆接入口OkV升压站,集电线路共分3组,35kV直埋电缆总长为22.9km,35kV母线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最大约为80A。该エ程采用接地变带小电阻接地方式,在35kV母线上装设1台接地变压器,型号:DKSC-800/35kV,容量为800kVA,并配接地电阻柜1个,电阻值为51Q。2.5.1.4无功补偿该工程拟采用风カ发电机为永磁同步发电机,额定功率因数为L0,功率因数在容性0.95〜感性0.95内可调,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不能满足电カ系统电压调节的要求,需加装无功补偿装置。为确保系统电压稳定,保证出线侧功率因数为1.0,需对”OkV主变压器和35kV箱变无功损耗进行补偿。该工程在"OkV升压站的35kV母线上装设1组容量为!OMvar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中FC支路容量为5MVar,SVG支路容量为±5MVar,通过快速调节补偿装置的无功出力,保持风电场无功平衡和电压稳定。2.5.1.5站用电及照明(1)站用电升压站400V站用电源采用双电源供电,1回通过升压站35kV站用变压器供电,35kV站用变压器容量为200kVA,型号选用SCB1为200/35,变比:37+2X2.5%/0.4kV,Ud=4%,D,ynll;1回施工兼备用电源引自风电场外独立的lOkV电源,施工电源在施工完后留作场用电备用电源,变压器选用预装式变电站,容量为200kVA,型号选用:YBM1-200/10,变比:10.5±2X2.5%/0.4kV,Ud=4%,D,ynll〇低压设备选择交直流一体化配电装置。400V交流电源采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ATSE)实现自动投切功能,两段母线,不设母线母联开关,对重要供电负荷分别从两段母线上引接。(2)照明升压站动カ及照明配电电源均由交直流一体化设备的交流屏两段母线提供,根据配电设备的功能及要求采用不同的配电方式。低压配电出线一般采用放射式方式,部分敷设采用树干式方式,其中重要用电设备及消防用电设备配电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切换。据规范要求,对升压站内的重要设备用电及消防设备用电均采用双电源供电,部分操作电源采用直流或UPS电源供电,在升压站的继保室、交直流一体化设备室、35kV配电室等重要场所除设置正常工作照明外,还设置事故照明,综合控制楼走廊及电气设备房设置应急照明。1)继保室等采用荧光灯,采用嵌入式或吸顶式安装。2)高低压配电装置室采用荧光灯和壁灯,荧光灯采用吊杆组合安装。3)走廊照明采用筒灯或吸顶灯。4)升压站室外照明采用投光灯、庭院灯。5)所有房间的插座均采用暗装,照明及插座导线均采用暗敷。2.5.1.6过电压保护及接地(1)过电压保护1)llOkV升压站电气设备和建筑物的直击雷保护UOkV升压站利用”OkV进线架空避雷线、避雷针、建筑物屋顶避雷带等防直击雷的保护措施来进行保护,站内设置2根独立避雷针,高度为35m。2)配电装置的侵入雷电波保护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和《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中规定,UOkV线路沿全线架设避雷线,UOkV出线设置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对沿线路的雷电侵入过电压进行保护。在升压站的35kV开关柜上装设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对雷电侵入波和其他过电压进行保护。(2)接地1)保护接地按《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要求,对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开关柜接地母线、设备架构、电缆支架、管道以及其它可能事故带电的金属构件均要求可靠接地。升压站接地系统设置ー个总的接地网,将保护接地、工作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形成联合接地体,接地系统应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的要求进行施工。2)接地电阻按《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要求,接地电阻Rく2000/1,由于目前缺少短路电流计算的资料,该工程接地电阻暂按〇.5Q计算。升压站水平接地网采用60X6mmッ镀锌扁钢,垂直接地极采用镀锌钢管,DN50X3.5,单根长2.5m。水平接地体埋深0.8m以下,接地网四周拐角及引上线连接上下部分处均宜做成圆弧状,半径不小于5m,水平均压网网间距离为8m〜10m,垂直镀锌钢管接地棒直接打入土中。水平接地体之间,镀锌扁钢与接地极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均压带布置应满足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要求。升压站土壤电阻率暂按1000Q.m进行接地方案设计,计算出升压站接地电阻为5.2Q,不满足设计要求,故再采用离子接地极进ー步降低接地电阻,可通过适当外延接地电网、增加离子接地极等降阻措施,使升压站接地电阻满足要求。向基础外土壤电阻率相对较小处敷设4条长度约100m外延接地扁钢,并在接地扁钢上埋设4〜6个电解地极。升压站二次设备屏柜采用环形铜质接地网,与升压站主接地网直接连接,在接地连接点处可适当增加垂直接地极。风机机位的土壤主要为砂及砂砾石,土壤电阻率约为1000~200OQ・rn,为了满足风机接地电阻小于4Q的要求,风机接地除利用基础钢筋接地外,另敷设水平接地网和垂直接地极,具体做法:以风机中心为圆心、以风机基础为半径设置第一圈水平接地体,并往外环形水平接地网,环网之间通过多根放射式扁钢连接成为一个接地网,接地网多处安装镀锌钢管作为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成都社保局劳动合同劳动者节假日安排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场馆停车场租赁及赛事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自愿捐赠养老机构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校方责任险赔偿协议书:校园学生实习责任赔偿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健康服务承揽合同增值税发票开具规范及税率
- 2025年度琴行音乐培训中心转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庄租赁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履行监管与合规保障合同
- 2025年度银行协议存款资金池业务合作合同
- 2025年度门面房房屋租赁及物业维护服务合同
- 2021学安全主题班会-《与法同行-法制进校园》班会课件
- 机械加工工艺切削部分培训教材课件
- 数字信号处理(课件)
- 出口报关单填制规范课件
- 加油站防雷施工方案(标准版)
- 钳工实操评分表(凹凸配合)
- 铸造厂熔炼工部安全操作规程
- 刀具更换作业指导书
- 植物根茎叶课件
- 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 4 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Lesson 19人教精通版
- 精选四川大学SCI期刊分级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