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西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西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西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西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西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物理学专业(云亭班)一、培养目标和要求云亭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活跃在物理学研究前沿的研究型人才,为我国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及我校输送优质的研究生生源或为国家基础学科教学与研究机构培养高素质的物理学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顽强拼搏的人格意志,富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既善于组织与协调,又乐于奉献和协作,掌握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拥有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独当一面的科研动手能力,具备应变的能动性,思维的敏捷性,广泛的适应性,积极的创造性的专门人才,为我国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及我校输送优质的研究生生源或为国家基础科学教学与研究机构培养高素质物理学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数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应用计算机,具有扎实的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实验研究的能力,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具备跨专业、跨学科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必要知识基础;2、具备创新的科学思想,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成功的科学方法;3、具有独创性,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质疑能力,能自我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有冒险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二、学制与学分要求1、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2、学分要求学生至少应修满168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23学分,选修45学分;课堂教学123学分,实践教学45学分。学校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53学分,其中:必修35学分,选修18学分;课堂教学42学分,实践活动11学分。学院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19学分,其中:必修12学分,选修7学分;课堂教学18学分,实践教学1学分。专业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96学分,其中:必修76学分,选修20学分;课堂教学63学分,实践教学33学分。具体课程与学分详见本计划的课程设置部分。三、主干学科物理学。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理论物理、近代物理实验、电工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五、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六、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每学年设置2个学期,共40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每学期18周),考试时间4周(每学期2周),并适当安排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毕业教育、就业指导等时间。七、课程结构比例课堂教学共123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73.2%;实践教学共4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26.8%。1、课堂教学课程分类学校平台课程学院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总学时、总学分必修选修必修选修必修选修必修选修合计学时数46828823414487227015747022276%20.6%12.6%10.3%6.3%38.3%11.9%69.2%30.8%100%学分数261612648158637123%21.1%13.0%9.8%4.9%39.0%12.2%69.9%30.1%100%学时数(%)33.2%16.6%50.2%100%学分数(%)34.1%14.7%51.2%100%2、实践教学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模块11学分,科技创新4学分,学年论文2学分,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课堂实验18学分,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4学分。八、周学时分配表学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周学时27+524+918+322+216+217+412+1注:(1)周学时按照“理论课周学时+实验课周学时”的形式给出;(2)选修课周学时按照各类课程原则上规定的修读学期和应修学分,分学期平均计入。九、课程设置(一)学校平台课程(普通教育课程)1、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模块(1)思想政治理论与军事训练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18学分必修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践3100020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5436182+1文1理23考试310002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修5436182+1文2理13考试3100021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必修10890185+1文3理46考试0000201形势与政策必修专题辅导、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等四学年均开2考查31000206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任选363625、62考查列入通识教育类课310002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3618181+1文1理22考试前半学期开31000208军事理论必修3618181+1文1理22考试后半学期开军事训练必修2周(根据学校实际安排进行)不计学分本模块课程共20学分,其中,必修18学分,任选2学分,课堂教学13学分,实践教学7学分。(2)大学外语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8学分必修课程,0—6学分限选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践52000101大学英语Ⅰ必修7272414考试大学俄语、大学日语根据特殊专业需求开设;大学英语Ⅲ、Ⅳ要求未通过CET-4学生必须修读。52000102大学英语Ⅱ必修7272424考试52000103大学英语Ⅲ限选7272434考试52000104大学英语Ⅳ限选3636242考试52000105高级英语Ⅰ任选727246452000106高级英语Ⅱ任选3636472后半学期开设大学英语14学分,第一、二、三学期各4学分,第四学期2学分。实行8-14弹性学分,学生修完第一、二学期8学分或第一、二、三学期12学分,并通过CET-4,可不再修读剩余学分,剩余的6或2学分由学生自主选修高级英语或其它任何课程获得。(3)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4学分必修课程并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践43000101大学体育Ⅰ必修3636211考试(体育综合)43000102大学体育Ⅱ必修3636221考试(体育综合)43000103大学体育Ⅲ必修3636231考试(体育选项)43000104大学体育Ⅳ必修3636241考试(体育选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必修自主锻炼,每学年测试一次—不计学分“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四年不断线,学校每学年集中组织一次测试,测试不合格者不能毕业。具体要求见《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试行)》(西师发[2004]135号)。(4)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3学分必修、4学分限选课程)按照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加强实践操作,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考试评价方式。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践71000201大学计算机基础Ⅰ必修7236362+213考试新生入学后通过学校测试者,可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计入学分。按文管、理工、艺术体育三类开设71000202大学计算机基础Ⅱ限选9054363+224考试71000203计算机基础应用任选参加我校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1艺术、体育类专业通过国家一级,其他专业通过国家二级(5)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各1学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必修201010211考查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201010261考查小计22、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修读至少2个系列,完成6学分任选课程)。课程系列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践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大学语文限选3636212考试/考查必须修读课程规格为1—2学分/门,18—36学时/门,每学期选课前公布考试/考查经济与管理科学系列同上考试/考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系列同上考试/考查艺术与体育系列同上考试/考查小计6周学时统计,按第3—6学期各周1、18学时,第7学期周2、36学时计算。《大学语文》课程,除艺术体育类专业,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传媒学院、旅游学院各专业学生可不修读外,其他专业学生必须修读。以上所列学校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共53学分,必修35学分,选修18学分;课堂教学42学分,实践活动11学分。(二)学院平台课程(学科基础课程)1、学科必修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12学分必修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开课学期和周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验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72005501线性代数必修484832考试72005502高等数学Ⅰ必修969665考试72005503高等数学Ⅱ必修909055考试小计23423495122、学科限选/任选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7学分选修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开课学期和周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验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7200580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任选545432考试推荐选修72005802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任选545432考试推荐选修72005803C语言程序设计任选5436182+13考查72005804Fortran程序设计任选5436182+13考查推荐选修小计162144182+1337学生应当按照规定的学分数修满学科任选课程学分,不能用修读其它课程的学分代替。推荐物理学专业学生选修Fortran程序设计。以上所列学院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必修12学分,任选7学分,共计19学分。其中课堂教学18学分(含必修12学分,选修6学分),实践教学1学分(含课堂实验任选1学分)。(三)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教育课程)1、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60学分必修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开课学期和周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验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72011601物理学专业导引必修161611考查72011513普物实验Ⅰ必修3232+22考试72011514普物实验Ⅱ必修5454+33考试72011515普物实验Ⅲ必修5454+33考试72011516热学必修646443考试72011517力学必修727244考试72011518电磁学必修727244考试72011519光学必修727244考试72011615数学物理方法必修545433考试72011616原子物理学必修727244考试72011617电工学必修7254183+14考试72011618电子技术基础必修9072184+15考试72011628理论力学必修727244考试72011625量子力学必修727244考试72011626电动力学必修727244考试72011627热力学统计物理必修727244考试72011624近物实验Ⅰ必修5454+32考试72011813物理前沿讲座Ⅰ必修363622考查小计11028722305+24+38+3789+48+1602、专业限选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12学分限选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开课学期和周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验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72011809数值计算方法限选5436182+13考查72011832计算物理限选5436182+13考查72011815固体物理限选727244考查72011827近物实验II限选3636+42考查小计216144722+12+14+4123、专业任选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至少完成8学分任选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开课学期和周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验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72011808普物实验IV任选3636+22考查72011810非线性物理任选363622考查72011811等离子体物理导论任选363622考查72011812结构与物性任选363622考查72011814物理前沿讲座Ⅱ任选363642考查72011816普通物理专题任选363642考查推荐选修72011817凝聚态物理导论任选363642考查72011818材料物理与化学导论任选363642考查72011819激光物理导论任选363622考查推荐选修72011820专业英语任选363622考查推荐选修72011821文献检索与网络资源任选3618181+12考查推荐选修72011822物理演示实验任选1818+11考查72011823多媒体技术任选5436182+13考查72011824相对论导论任选363642考查72011825物理学史任选363642考查72011826Linux操作系统任选363642考查72011828实验光谱技术任选3636+42考查72011829中学物理竞赛专题任选363642考查72011830天体物理导论任选363642考查72011831数学软件选讲任选3618182+22考查72011833高等量子力学任选363642考查72011834高等原子与分子物理任选363642考查72011835固体理论任选363642考查72011836功能材料物理任选363642考查72011837粒子物理与场论任选363642考查72011838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任选363642考查72011839电子技术前沿讲座任选363642考查小计144126183+1248学生应当按照规定的学分数修满专业任选课程学分,不能用修读其它课程的学分代替。以上所列选修课不一定全开,也会继续增开新的选修课。实际开课情况,请于每学期选课时通过选课系统查询。4、科技创新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4学分专业实践)本模块共必修4学分,学生主要通过在第3-8学期参加学院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完成科研论文或项目等形式获得。具体要求见《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暂行办法》。5、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4学分必修)结合物理学专业特点,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学术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开展。其中实践创新训练、学术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和资格认证等不少于2学分,校园文化活动不少于1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学分。学生一般应在前3学年内修满。6、学年论文(2学分必修)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开课学期和周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验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学年论文必修第5—6学期2小计2学年论文要求学生结合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探讨与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运用,以及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与规范。通过学年论文,为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条件,并为毕业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年论文一般应从第5学期开始进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假、暑假进行调研、撰写,第7学期开学后完成。学年论文计2学分。7、毕业论文(毕业设计)(6学分必修)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总学时开课学期和周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实验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必修第7—8学期6小计6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应在第7学期开学初安排学生进行选题,以使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及利用专业实习时间收集资料、开展调研。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环节应在第7学期完成,研究、设计、撰写环节在第7、8学期进行,答辩于每年5月上旬结束。以上所列专业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必修76学分,限选12学分,任选8学分,共计96学分。其中课堂教学63学分(含必修48学分,限选8学分,任选7学分),实践教学33学分(含课堂实验必修12学分、课堂实验限选4学分、课堂实验任选1学分、科技创新4学分、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4学分、学年论文2学分、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等)。十、副修专科、副修本科与副修学士学位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志趣,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实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保证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修读层次:副修专科、副修本科、副修学士学位。1、副修专科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获得不低于44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专科专业毕业证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