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神分裂症本科专题课件_第1页
医学精神分裂症本科专题课件_第2页
医学精神分裂症本科专题课件_第3页
医学精神分裂症本科专题课件_第4页
医学精神分裂症本科专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分裂症本科精神分裂症本科1概述概述2概述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概述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3概述克雷丕林首先提出“早发性痴呆”,将该类精神异常首次作为一个疾病单元进行研究;布鲁勒最早提出“精神分裂症”这一名词。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仍存在不同的看法:精神分裂症究竟是一个疾病单元还是具有相同症状特点的一组疾病,有待于遗传、生化、临床和长期的追踪研究来进一步阐明。概述克雷丕林首先提出“早发性痴呆”,将该类精神异常首次作为4流行病学特点本病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在成年人中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发病高峰集中在成年早期这一年龄段:男性为10~25岁,女性25~35岁;

流行病学特点本病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5流行病学特点女性有第二个发病高峰年龄段:中年(40岁以后也可首次发病);国内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流行病学特点女性有第二个发病高峰年龄段:中年(40岁以后也可6流行病学特点我国1982、1993年两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患病率前三位病种相同: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心境障碍。流行病学特点7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8病因及发病机制遗传因素: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病中起主要作用);但是具体相关的遗传基因和遗传方式目前不清楚。遗传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影响程度用遗传度来表示,表遗传基础在决定此病的发生中起的作用大小。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为74.2%。神经发育说:在胚胎期大脑发育过程就出现了某种神经病理改变,主要是新皮质形成期神经细胞从大脑深部向皮层迁移过程中出现了紊乱。病理结构:存在脑组织萎缩,出现脑室的扩大和沟回的增宽;病因及发病机制遗传因素: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遗传因素在9病因及发病机制神经生化:中枢DA功能亢进;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

与5-HT代谢障碍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尚未发现任何能决定是否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起到了诱发作用。病因及发病机制神经生化:中枢DA功能亢进;社会心理10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1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各种精神症状均能见于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只是出现的频率不一。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类型、不同阶段的患者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异。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各种精神症状均能见于不同的精神分12临床症状的关键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临床症状的关键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13临床症状分为前驱期症状和显症期症状;显症期包括:幻觉、妄想症状群;阴性症状群;瓦解症状群;焦虑抑郁症状群;激越症状群。临床症状分为前驱期症状和显症期症状;141、阳性症状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及紊乱的言语和行为;幻觉:幻听最常见,幻视不少见,其他幻觉不常见。患者的病态体验常生动、具体,多明显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动。患者的幻觉和妄想内容多较荒谬,脱离现实,且多不愿意暴露其病态体验而加以隐蔽。争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的症状。1、阳性症状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及紊乱的言语和行为;患者15妄想: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妄想的内容与患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原发性妄想一般认为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它是一种突如其来的体验和感受,似乎是凭空出现,但患者深信不疑。妄想: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16瓦解症状群:包括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及不适当的情感。思维障碍:病理性赘述、词的杂拌、思维破裂,模仿语言、思维中断等;情感障碍:情感反应不协调。行为障碍:怪异、不可理解、无目的的行为;瓦解症状群:包括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及不适当的17临床表现(思维联想障碍)患者在交谈中忽视常规的修辞、逻辑法则,在言语的流畅性和叙事的完整性方面往往出现问题。主要包括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贫乏等。也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临床表现(思维联想障碍)患者在交谈中忽视常规的修辞、逻辑法则18临床表现(情感障碍)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逐渐对周围是事物情感反应变得迟钝。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情感平淡等。临床表现(情感障碍)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19临床表现(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减退:往往对自己的前途毫不关心、没有任何打算,或者虽有计划,却从不施行。还可以表现为矛盾意向、意向倒错等。紧张综合征: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抑制,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临床表现(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减退:往往对自己的前途毫不关心、20临床表现(思维障碍)被动体验:主要包括被控制妄想、物理影响妄想、思维扩散、思维被夺、思维插入等,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冲动都是受人控制的,有一种被强加的被动体验,常常描述思考和行动身不由己。

临床表现(思维障碍)被动体验:主要包括被控制妄想、物理影响妄21诊断Schneider提出一级症状(首级症状),包括:议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思维化声、思维扩散、思维被夺、思维插入、思维中断、躯体被动体验、被强加的情感、被强加的冲动和妄想性知觉11项症状。其中1~3项为幻听,4~10项为被动体验,11项为原发性妄想。Schneider一级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诊断Schneider提出一级症状(首级症状),包括:议论性222、阴性症状阴性症状指正常心理功能的缺失,涉及情感、社交及认知方面的缺陷。意志减退;快感缺乏;情感迟钝;社交退缩;言语贫乏。2、阴性症状阴性症状指正常心理功能的缺失,涉及情感、社交及认233、焦虑、抑郁症状产生原因:本身属于疾病表现的一部分;继发药物的不良反应;疾病恢复期对自己病态的认识和担忧。应对此类症状予以重视。3、焦虑、抑郁症状产生原因:应对此类症状予以重视。24激越症状(1)攻击、暴力: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比常人大4倍但患者受到暴力攻击的可能性远比常人更大发生严重凶杀行为的可能性并不比常人高(2)自杀约5%最终死于自杀,常见原因是抑郁激越症状(1)攻击、暴力:(2)自杀255、定向、记忆、智能、自知力定向、记忆和智能:一般无明显障碍;自知力: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原因,对诊断也很重要。5、定向、记忆、智能、自知力定向、记忆和智能:一般无明显障碍26中国精神分裂症症状出现的频率症状频率症状频率情感障碍77行为障碍41联想障碍74被动体验22妄想62被洞悉感19幻听44思维插入7中国精神分裂症症状出现的频率症状频率症状频率情感障碍77行为27临床分型临床分型28临床分型单纯型:最少见(2%),青少年起病,起病缓慢,持续发展。以阴性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此型患者发病早期不易识别,往往在病程多年后才就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临床分型单纯型:最少见(2%),青少年起病,起病缓慢,持续发29临床分型青春型:约占12.5%,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展较快。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思维和行为的不协调。如情感肤浅、喜怒无常,思维散漫,动作古怪、幼稚,行为无目的性。治疗效果可,预后尚好。临床分型青春型:约占12.5%,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30临床分型紧张型:目前少见,主要表现为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紧张性木僵多见,肌张力增高,可出现蜡样屈曲、被动服从、主动性违拗、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患者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仍存在,病后对所经历的事件均能回忆。病程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预后较好。临床分型紧张型:目前少见,主要表现为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31临床分型偏执型:最常见(50%),发病较晚,多在30~35岁,亚急性、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妄想,多伴有幻觉,尤其是幻听。妄想和幻觉内容多较荒谬,情感和行为常受妄想和幻觉的支配。病程多为发作性或慢性,如经适当治疗预后较好。临床分型偏执型:最常见(50%),发病较晚,多在30~35岁32临床分型Ⅰ型精神分裂症

Ⅱ型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以阳性症状为主以阴性症状为主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较差认知损害不明显有认知功能损害病变基础多巴胺功能亢进脑细胞丧失退化预后良好较差临床分型Ⅰ型精神分裂症Ⅱ型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以阳性症状为33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34诊断诊断精神分裂症需考虑的因素:起病:多潜隐起病,多在青壮年起病;前驱期症状:以人格改变和类神经症症状最为多见,可持续数周到一年;症状特点:患者一般没有意识障碍,所有症状都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无智能障碍,无自知力。诊断诊断精神分裂症需考虑的因素:35诊断(CCMD-3标准)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另有规定);2.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3.病程标准: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诊断(CCMD-3标准)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36鉴别诊断1.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确凿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精神症状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发生,随着躯体疾病的变化而变化;2.心境障碍:无论是在躁狂状态还是在抑郁状态,都可能伴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多数情况下,精神病性症状是在情感高涨或抑制的背景下产生的,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

鉴别诊断1.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确凿的临床及实37鉴别诊断3.神经症: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可表现出神经症的某些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待自己的种种不适缺乏痛苦感,也缺乏求治的强烈愿望,症状也多荒谬、离奇、不可理解。

鉴别诊断3.神经症: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可表现出神经症的38病程与结局精神分裂症有两种病程:持续性病程及发作性病程;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一些病人在反复发作后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总体上讲,在第一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75%可以治愈,约20%可保持终生健康。

病程与结局精神分裂症有两种病程:持续性病程及发作性病程;39治疗与康复治疗与康复40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部分病人配合电抽搐治疗;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41治疗及康复(药物治疗)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化的“全病程治疗”。

原则上单一用药,可配合使用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

治疗及康复(药物治疗)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2疗程分三个阶段急性治疗期:4~6周巩固治疗期:至少6个月维持治疗期: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疗程分三个阶段43治疗及康复(药物治疗)经典药物按临床特点分为低

效价和

高效价两类。

低效价(氯丙嗪)

高效价(氟哌啶醇

)镇静作用强镇静作用很弱

抗胆碱能作用明显抗胆碱能作用不明显心血管和肝脏影响大心血管及肝脏毒性小

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小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大治疗剂量比较大治疗剂量比较小治疗及康复(药物治疗)经典药低效价(氯丙嗪)高效价(44治疗及康复(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自知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还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患者与社会的接触。

包括支持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治疗及康复(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自45治疗及康复(心理与社会康复)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目标:临床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达到临床痊愈的标准。而且病人恢复了由于疾病所致的精力与体力下降,达到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恢复原有的工作或学习能力,重建恰当稳定的人际关系。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和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应对病人的亲属进行健康教育;向社会公众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治疗及康复(心理与社会康复)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目标:临床症状消46妄想性障碍妄想性障碍47概述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向,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概述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系统妄想为突出48概述病因不明,病前性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一般认为本病是在个性缺陷的基础上遭受刺激而诱发。起病年龄一般在30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

概述病因不明,病前性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49临床表现本病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所察觉。妄想内容变异较大,可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妄想多持久,有时持续终生。很少出现幻觉。妄想系统,内容接近现实,往往涉及家人、单位成员,一般不泛化。自知力缺乏。智能、工作不受影响。

临床表现本病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所察觉。50诊断1.症状标准: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没有和偶尔有听幻觉;2.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受损;3.病程标准:3个月;4.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诊断1.症状标准: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具51鉴别诊断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偏执性精神病临床表现不具备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情感一般保持完好,在不涉及妄想内容时,行为态度和言语均正常。也很少出现衰退。

鉴别诊断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偏执性精神病临床表现不具备精神分52治疗及预后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家属的配合下,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使用长效制剂。心理治疗是必要的,但效果欠佳。多数病人病程呈持续性,有的可终生不愈。

治疗及预后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家属的配合下,给予抗精神53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54概述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是一组急性起病的,在2周或更短的时间内从缺乏精神病特征的状态转变为有明显异常的精神病学状态,临床表现为迅速变化的幻觉、妄想,伴短暂而强烈的情感改变,或存在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可存在相应的急性应激,病程短,预后好。概述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是一组急性起病的,在2周或更短的时间内55临床特点具有下列共同特点的精神障碍:①起病急骤;②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包括片断妄想,片断幻觉或多种妄想、多种幻觉,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或紧张症;③多数病人可缓解或基本缓解。主要包括分裂样精神病、旅途性精神病、妄想阵发等类型。临床特点具有下列共同特点的精神障碍:①起病急骤;②以精神病性56课后习题1、诊断精神分裂症应具备哪些条件?2、掌握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治疗程序。3、根据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可以将其分为哪几个亚型?谢谢!课后习题1、诊断精神分裂症应具备哪些条件?谢谢!57精神分裂症本科精神分裂症本科58概述概述59概述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概述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60概述克雷丕林首先提出“早发性痴呆”,将该类精神异常首次作为一个疾病单元进行研究;布鲁勒最早提出“精神分裂症”这一名词。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仍存在不同的看法:精神分裂症究竟是一个疾病单元还是具有相同症状特点的一组疾病,有待于遗传、生化、临床和长期的追踪研究来进一步阐明。概述克雷丕林首先提出“早发性痴呆”,将该类精神异常首次作为6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在成年人中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发病高峰集中在成年早期这一年龄段:男性为10~25岁,女性25~35岁;

流行病学特点本病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62流行病学特点女性有第二个发病高峰年龄段:中年(40岁以后也可首次发病);国内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流行病学特点女性有第二个发病高峰年龄段:中年(40岁以后也可63流行病学特点我国1982、1993年两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患病率前三位病种相同: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心境障碍。流行病学特点64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65病因及发病机制遗传因素: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病中起主要作用);但是具体相关的遗传基因和遗传方式目前不清楚。遗传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影响程度用遗传度来表示,表遗传基础在决定此病的发生中起的作用大小。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为74.2%。神经发育说:在胚胎期大脑发育过程就出现了某种神经病理改变,主要是新皮质形成期神经细胞从大脑深部向皮层迁移过程中出现了紊乱。病理结构:存在脑组织萎缩,出现脑室的扩大和沟回的增宽;病因及发病机制遗传因素: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遗传因素在66病因及发病机制神经生化:中枢DA功能亢进;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

与5-HT代谢障碍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尚未发现任何能决定是否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起到了诱发作用。病因及发病机制神经生化:中枢DA功能亢进;社会心理67临床表现临床表现68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各种精神症状均能见于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只是出现的频率不一。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类型、不同阶段的患者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异。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各种精神症状均能见于不同的精神分69临床症状的关键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临床症状的关键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70临床症状分为前驱期症状和显症期症状;显症期包括:幻觉、妄想症状群;阴性症状群;瓦解症状群;焦虑抑郁症状群;激越症状群。临床症状分为前驱期症状和显症期症状;711、阳性症状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及紊乱的言语和行为;幻觉:幻听最常见,幻视不少见,其他幻觉不常见。患者的病态体验常生动、具体,多明显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动。患者的幻觉和妄想内容多较荒谬,脱离现实,且多不愿意暴露其病态体验而加以隐蔽。争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的症状。1、阳性症状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及紊乱的言语和行为;患者72妄想: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妄想的内容与患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原发性妄想一般认为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它是一种突如其来的体验和感受,似乎是凭空出现,但患者深信不疑。妄想: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73瓦解症状群:包括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及不适当的情感。思维障碍:病理性赘述、词的杂拌、思维破裂,模仿语言、思维中断等;情感障碍:情感反应不协调。行为障碍:怪异、不可理解、无目的的行为;瓦解症状群:包括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及不适当的74临床表现(思维联想障碍)患者在交谈中忽视常规的修辞、逻辑法则,在言语的流畅性和叙事的完整性方面往往出现问题。主要包括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贫乏等。也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临床表现(思维联想障碍)患者在交谈中忽视常规的修辞、逻辑法则75临床表现(情感障碍)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逐渐对周围是事物情感反应变得迟钝。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情感平淡等。临床表现(情感障碍)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76临床表现(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减退:往往对自己的前途毫不关心、没有任何打算,或者虽有计划,却从不施行。还可以表现为矛盾意向、意向倒错等。紧张综合征: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抑制,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临床表现(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减退:往往对自己的前途毫不关心、77临床表现(思维障碍)被动体验:主要包括被控制妄想、物理影响妄想、思维扩散、思维被夺、思维插入等,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冲动都是受人控制的,有一种被强加的被动体验,常常描述思考和行动身不由己。

临床表现(思维障碍)被动体验:主要包括被控制妄想、物理影响妄78诊断Schneider提出一级症状(首级症状),包括:议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思维化声、思维扩散、思维被夺、思维插入、思维中断、躯体被动体验、被强加的情感、被强加的冲动和妄想性知觉11项症状。其中1~3项为幻听,4~10项为被动体验,11项为原发性妄想。Schneider一级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诊断Schneider提出一级症状(首级症状),包括:议论性792、阴性症状阴性症状指正常心理功能的缺失,涉及情感、社交及认知方面的缺陷。意志减退;快感缺乏;情感迟钝;社交退缩;言语贫乏。2、阴性症状阴性症状指正常心理功能的缺失,涉及情感、社交及认803、焦虑、抑郁症状产生原因:本身属于疾病表现的一部分;继发药物的不良反应;疾病恢复期对自己病态的认识和担忧。应对此类症状予以重视。3、焦虑、抑郁症状产生原因:应对此类症状予以重视。81激越症状(1)攻击、暴力: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比常人大4倍但患者受到暴力攻击的可能性远比常人更大发生严重凶杀行为的可能性并不比常人高(2)自杀约5%最终死于自杀,常见原因是抑郁激越症状(1)攻击、暴力:(2)自杀825、定向、记忆、智能、自知力定向、记忆和智能:一般无明显障碍;自知力: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原因,对诊断也很重要。5、定向、记忆、智能、自知力定向、记忆和智能:一般无明显障碍83中国精神分裂症症状出现的频率症状频率症状频率情感障碍77行为障碍41联想障碍74被动体验22妄想62被洞悉感19幻听44思维插入7中国精神分裂症症状出现的频率症状频率症状频率情感障碍77行为84临床分型临床分型85临床分型单纯型:最少见(2%),青少年起病,起病缓慢,持续发展。以阴性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此型患者发病早期不易识别,往往在病程多年后才就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临床分型单纯型:最少见(2%),青少年起病,起病缓慢,持续发86临床分型青春型:约占12.5%,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展较快。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思维和行为的不协调。如情感肤浅、喜怒无常,思维散漫,动作古怪、幼稚,行为无目的性。治疗效果可,预后尚好。临床分型青春型:约占12.5%,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87临床分型紧张型:目前少见,主要表现为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紧张性木僵多见,肌张力增高,可出现蜡样屈曲、被动服从、主动性违拗、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患者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仍存在,病后对所经历的事件均能回忆。病程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预后较好。临床分型紧张型:目前少见,主要表现为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88临床分型偏执型:最常见(50%),发病较晚,多在30~35岁,亚急性、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妄想,多伴有幻觉,尤其是幻听。妄想和幻觉内容多较荒谬,情感和行为常受妄想和幻觉的支配。病程多为发作性或慢性,如经适当治疗预后较好。临床分型偏执型:最常见(50%),发病较晚,多在30~35岁89临床分型Ⅰ型精神分裂症

Ⅱ型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以阳性症状为主以阴性症状为主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较差认知损害不明显有认知功能损害病变基础多巴胺功能亢进脑细胞丧失退化预后良好较差临床分型Ⅰ型精神分裂症Ⅱ型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以阳性症状为90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91诊断诊断精神分裂症需考虑的因素:起病:多潜隐起病,多在青壮年起病;前驱期症状:以人格改变和类神经症症状最为多见,可持续数周到一年;症状特点:患者一般没有意识障碍,所有症状都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无智能障碍,无自知力。诊断诊断精神分裂症需考虑的因素:92诊断(CCMD-3标准)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另有规定);2.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3.病程标准: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诊断(CCMD-3标准)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93鉴别诊断1.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确凿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精神症状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发生,随着躯体疾病的变化而变化;2.心境障碍:无论是在躁狂状态还是在抑郁状态,都可能伴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多数情况下,精神病性症状是在情感高涨或抑制的背景下产生的,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

鉴别诊断1.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确凿的临床及实94鉴别诊断3.神经症: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可表现出神经症的某些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待自己的种种不适缺乏痛苦感,也缺乏求治的强烈愿望,症状也多荒谬、离奇、不可理解。

鉴别诊断3.神经症: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可表现出神经症的95病程与结局精神分裂症有两种病程:持续性病程及发作性病程;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一些病人在反复发作后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总体上讲,在第一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75%可以治愈,约20%可保持终生健康。

病程与结局精神分裂症有两种病程:持续性病程及发作性病程;96治疗与康复治疗与康复97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部分病人配合电抽搐治疗;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98治疗及康复(药物治疗)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化的“全病程治疗”。

原则上单一用药,可配合使用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

治疗及康复(药物治疗)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9疗程分三个阶段急性治疗期:4~6周巩固治疗期:至少6个月维持治疗期: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疗程分三个阶段100治疗及康复(药物治疗)经典药物按临床特点分为低

效价和

高效价两类。

低效价(氯丙嗪)

高效价(氟哌啶醇

)镇静作用强镇静作用很弱

抗胆碱能作用明显抗胆碱能作用不明显心血管和肝脏影响大心血管及肝脏毒性小

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小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大治疗剂量比较大治疗剂量比较小治疗及康复(药物治疗)经典药低效价(氯丙嗪)高效价(101治疗及康复(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自知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还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患者与社会的接触。

包括支持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治疗及康复(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自102治疗及康复(心理与社会康复)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目标:临床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达到临床痊愈的标准。而且病人恢复了由于疾病所致的精力与体力下降,达到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恢复原有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