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蔬果大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村蔬果大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村蔬果大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村蔬果大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村蔬果大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蔬果大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TOC\o"1-2"\h\u1539第一章总论 32029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915022第三章市场分析 195972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 261926第五章项目选址 2715472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 331376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 4219188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4621184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017589(1)编制依据 5023036(2)采用标准 50799第十章组织管理 5434531、 员工来源 55232952、 员工培训 5529398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 566059第十二章项目招标方案 5623502第十三章投资估算 6120593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6325749第十五章社会评价 6729296第十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73第一章总论项目依据项目名称蔬果大棚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县***镇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山东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字〔2018)142号)》;《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济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济宁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县***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年)》;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的基本资料;建设单位关于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编制范围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市场分析;建筑规模及产品方案;场址选择;工程技术方案;节能节水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项目实施进度;项目招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社会评价。项目概况建设地点该项目位于***县***镇***村。项目区选址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对强化当地资源整合、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统筹用好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建设规模与内容项目占地面积35148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地块,南地块主要新建大棚8个,棚一-棚六占地面积1246平方米,棚七-棚八占地面积1554平方米,共计10584平方米。北地块新建三处大棚面积分别为1164平方米、1512平方米、1080平方米,共计3756平方米。南北地块总建筑面积:14340平米。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农业发展现有落后面貌,为当地农民及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大棚主要种植瓜果蔬菜,可供周边居民和城市居民进行观光、采摘和研学游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项目影响力。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为6个月,2021年12月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22年1月开工实施,2022年5月全部建成运营。投资估算项目计划总投资35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346.2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73万元。建设投资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用136.47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157.50万元,安装工程费用7.8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7.95万元,基本预备费16.49万兀。资金来源该项目共需资金350万元,全部由财政拨款。贫困户参与和带贫减贫机制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及研学游多种途径实现乡村振兴,为贫困户分红增收,项目收益的6%-10%用于项目区贫困户扶贫。预计帮扶***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57人。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正常运营期年营业收入245.00万元,年利润总额42.05万元,净利润31.55万元,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分析该项目充分把握济宁市***县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社会经济优势、国家及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优势,结合自身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扶贫项目,建设符合当地实情的产业扶贫项目。***镇2021年度***村蔬果大棚项目是***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能够大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促进***县***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可带动当地物流运输业的发展。项目的顺利实施,能够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在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起到显著的示范与带动作用。生态效益分析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及地力培肥、化肥农药减施与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通过蔬菜、水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种药菌肥绿色集成应用、“一喷三防”、水肥一体化等绿色增产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等,实现蔬菜、水果等主要经济作物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控制了废物排放,提高了生产效益,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促进项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可行性分析该项目基地位于***镇***村,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环境未受污染。光照充足,热量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降水较丰,农业生产条件好。从光照、积温、温差、降水、土壤质地等综合因素分析,项目地具有生产优质果蔬的资源条件,具有集约化规模开发的优势。项目建设区内电力、电邮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与社会化服务条件好。使本项目实施建设资源环境条件十分有利,同时也使本项目实施后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总占地面积平方米351481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43401.1大棚平方米14340二燃料及动力消耗1电万千瓦时/年12.122水立方米/年21581.74三总投资万元3501建设投资万元346.271.1建筑工程费万元136.471.2设备购置费万元157.501.3安装工程费万元7.881.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7.951.5基本预备费万元16.49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73四销售收入万元/年245.00五利润总额万元/年42.05正常年六净利润万元/年31.55正常年

七财内部收益率(税后)8.95%八投资回收期(税后)年8.42含建设期九总投资收益率9.61%十盈亏平衡点79.99%十一建设期月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农业扶贫背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着力做好产销衔接、劳务对接,实现稳定脱贫。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主要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增加金融投入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用地需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要打破贫困均衡,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强化县级党委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和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风问题。科学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完善扶贫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办法,除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外,各部门一律不准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严格控制各地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关心爱护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制定激励政策,为他们工作生活排忧解难,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制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全面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扎实推进,各方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中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采取积极扶持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加强社会安定团结,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发扬革命传统,巩固国防都有重要的作用。扶贫在构架和谐社会,增进城乡居民亲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之年,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提到,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办好农村“双创”基地。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追溯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切实保护好企业家合法权益。制定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并加强统计核算,全面准确反映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价值。在2020年山东省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强调: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冲刺阶段,要一鼓作气、狠抓落实,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要着力抓好统筹,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春耕生产,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切实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脱贫成色。要进行全面梳理排查,精准摸清底数,及时救助特殊困难群体,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要抓好残疾人、留守儿童、农村贫困老人等重点群体,抓好临沂、荷泽2市和20个脱贫任务较重县、200个重点扶持乡镇、20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以及革命老区、黄河滩区、库区、湖区等重点地区脱贫攻坚稳固提升,坚决啃下硬骨头。要切实补短板强弱项,加快补齐在公共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短板,着力提升脱贫攻坚质量。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集中清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和违建别墅,强化法制意识,完善长效机制,压实工作责任,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县***镇人民政府利用相关政策资金,建设现代农业扶贫项目,项目收益的6%-10%用于贫困人口分红增收,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是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发达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由顺应自然变为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成为科学化的农业,使其建立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把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以换取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化的农业;农业生产走上了区域化、专业化的道路,由自然经济变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为商品化、社会化的农业。现代农业是健康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再生农业、观光农业的统一,是田园综合体和新型城镇化的统一,是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统一。现代农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加快产业升级、解决就业问题、消灭贫困、缓解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消除城乡差距、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着力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赶超战略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着力打造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省、市、县产业园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深刻认识做好今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农业农村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推动乡村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农业已进入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的时期,主要表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问题日益凸显;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以上四个体现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这两个判断,我国农业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现代农业重点突出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已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县也应跟上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利用其优越的资源环境积极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智慧农业的发展现今,农业大数据已涉及到耕地、育种、播种、施肥、植保、收获、储运、农产品加工、销售、畜牧业生产等各环节,可以实现作物种植、培育、成熟和销售等环节的管理,“互联网+智慧农业”初步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农业生产技术为基础,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从生产到经营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近年来,伴随着传感器精度的提高,大数据、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领域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土地亩产,稳定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自然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互联网+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智慧农业"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环境智能监控和食品安全领域。通过布设于农田、温室、园林等目标区域的大量传感节点,实时地收集温度、湿度、光照、气体浓度以及土壤水分、电导率等信息并汇总到中控系统。农业生产人员可通过监测数据对环境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投放农业生产资料,并根据需要调动各种执行设备,进行调温、调光、换气等动作,实现对农业生长环境的智能控制。利用技术,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对农产品的高效可靠识别和对生产、加工环境的监测,实现农产品追踪、清查功能,进行有效的全程质量监控,确保农产品安全。物联网技术贯穿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全过程严格控制,使用户可以迅速了解食品的生产环境和过程,从而为食品供应链提供完全透明的展现,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食品,增强用户对食品安全程度的信心,并且保障合法经营者的利益,提升可溯源农产品的品牌效应。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对其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综上所述,该项目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该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产业组成,该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一项“农业”,第3条,“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分析认为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健全驻村帮扶机制,落实扶贫责任。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深入开展质量兴农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新产业新业态“四型发展",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项目建设是精准扶贫政策的体现和需要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县***镇2021年度***村蔬果大棚项目的建设对于***县扶贫建设起到推动作用,项目建成后可以助力***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57人,通过项目收益直接分配的方式,根据贫困程度和实际生活状况对受扶持户进行分红,由***镇人民政府委托金融机构打到受扶持户银行卡上,并根据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情况适时调整受益对象与金额,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同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意愿的贫困人员,参与生产劳动,增加经济收入。脱贫攻坚期后,项目收益用于扶持返贫与新增贫困人口、项目运营维护、贫困群众临时救助及村级公益事业。本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明确到户,让贫困人口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直接收入,助力其脱贫,防止脱贫再返贫。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有助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实现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能够有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耦合,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通过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更大程度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发展现代农业,有助于深化农村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农民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现代农业以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为特点,代表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现代流通业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制造业对就业贡献率第一,流通业位于第二。但是流通业对就业贡献率的加速度快。流通业增加值每增加1%,会使就业人数增长0.35%。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吸引和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把产业链尽可能留在县、乡、村,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同时,现代农业项目区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农业,一边接着城市、一边接着农村,是城市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向农村的重要载体,是贫困人员干事创业的重要平台,是联工促农、联城带乡的桥梁纽带。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很有必要的。第三章市场分析发展现状分析扶贫基地发展分析现阶段,我国的扶贫产业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建设环节不完善。比如:贫困地区政府建设“扶贫基地”配套资金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乡村闲置的校舍、村部、工厂等未能有效规划和再利用;“扶贫基地''建设模式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匹配;经营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贫困群众技能培训规划、劳动关系的界定,与保障“扶贫基地''产权与融资等配套政策仍不配套;精准扶贫信息发布机制尚未健全,政府找企业,企业找项目,乡村找产业;贫困地区乡村和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不高,部分贫困村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企业普遍重捐助、轻共建,“输血”多、“造血”少,致使“扶贫基地”模式未能有大的发展。为此,国家提出,给“扶贫基地"建设一个“支点”,做到“三给一打通”。“三给”,即给一个规划,切实发挥政府牵头作用,在贫困村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扶贫基地"。将“扶贫基地”与当地龙头企业、农村电商、特色名优农产品加工项目积极对接,建立合作联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效应和扶贫效应的“双保障”;应不断完善“扶贫基地”授牌及监管相关规划,对“扶贫基地”进行统一编号、统一标识,设立永久性标识牌,标注参与建设投资的企业和成果,确保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就业一批、脱贫一批。给一块土地。目前,“扶贫基地"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建设用地属性不明确,这就需要一块界限清楚、产权明晰、能够长期使用的土地,可以将废弃的学校、医院、村部以土地资产出让的形式卖给“扶贫基地”项目投资人使用。给一系列政策。财政厅、人社厅、扶贫办等部门应将扶贫专项资金、政策性金融资金及相关指导意见整合起来,以宽松的优惠条件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建设“扶贫基地”;进一步明确“扶贫基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经营模式的政策法规,达到产权、设备、技术、人力投资共赢,用财税优惠、金融支持、人力资源等政策吸引企业家投身创建“扶贫基地”,鼓励在外经商的成功人士和创业致富带头人积极回乡参与脱贫攻坚。“一通”,即打通“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扶贫基地”管理模式,尝试让当地以场地、房屋等资源入股,企业以资金、技术和设备投入经营,政府做好服务和监管。以“企业出资、当地入股、政府服务、部门援建、共同所有''的办法,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扶贫基地"转移,让贫困人口直接在家门口上岗就业增收,实现“农民变工人”“校舍变基地”“等靠要变自己创”,达到“群众赢、企业赢、产业赢、政府赢”的多赢脱贫局面。很多地区建立的扶贫基地形式新颖,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不仅为贫困户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还解决了“三留守"问题。通过政府进一步整合各项资金补贴企业,促其发展壮大。同时积极引导更多能人返乡创业,带动扶贫基地的发展,让更多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并能兼顾庄稼老小,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现阶段各地都对扶贫基地建立提出各项优惠政策,同时采用各种方式加大扶贫基地建设力度,因此该项目在济宁市***县***镇的建设是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示范项目,是必要的,而且有着广泛市场前景。***镇2021年度***村蔬果大棚项目的建设之初对项目区周边进行了实地考察,人们普遍有就地就业的意愿,但因为各项原因而不能实现,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失。而扶贫基地的建立,将改变这一现象,政府政策支持,就业服务,完善的基础设施等都将为当地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该项目是体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示范项目,而且当地劳动力充足,因此项目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GIS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使我国农业从原来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生态和安全的智慧农业模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存储,全面感知,数据上云等方式使得智慧农业的传输网络进一步扩大,更进一步的进阶为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智慧农业创新技术应用成果更多,应用范围更大,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也将不断涌出类似沱沱工社、多利农庄等生产端互联网+智慧农业企业和顺丰优选、联想佳沃等销售端互联网+智慧农业企业。我国应用智慧农业还存在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多年来中央1号文件持续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彰显了智慧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互联网+智慧农业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环节,通过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更具有效率,未来,在政策的推动下,农超对接将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12年开始,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及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关键词,体现了国家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进程。随着创新技术和农业科学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发展也面临进一步的机遇与挑战,并呈现出多维发展态势。其中,创新技术发展及应用将是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支撑智慧农业发展的多项关键技术中,发展较快且具有广阔前景的主要有数据仓库技术、3S技术、模拟模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较为活跃的关键技术领域有农业资源管理、农情状态检测、农业过程模拟及决策支持系统等。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农超对接的进程,农超对接模式的优点体现在:1)有效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实现消费者、农户、零售商共赢;2)可追溯性强,超市可全程监控农产品流通环节,充分保障产品质量;3)降低信息不对称对农户生产的负面影响,有效对接供给与需求。结合“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互联网+智慧农业”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我国的“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还处初级阶段,随着国家进一步支持“互联网+智慧农业"加快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会。行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向聚集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主要形式,园区生产方式由设施农业向大田农业转化:农业园区在开始建设时候基本以设施农业为主,但由于投入较高,加之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水平的限制,这种生产方式难以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推广。近年来,农业园区的生产方式正在由设施农业开始逐步向大田农业转化,涵盖种植业、畜牧业、等各个产业,空间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广,生产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开始建设的农业园区基本以单一产业为主,下一步将逐步实现产业多元化、产业一体化、产业链条化。实现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营销业、旅游业等多链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此外,园区传统的功能主要是生产功能和示范功能,今后将以此为基础,逐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延伸,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联合,使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目前,产业园发展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高质量推进建设,集中打造一批乡村产业振兴样板区。科学规划布局,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三级产业园建设体系。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把产业园打造成三产融合发展的先导区,推动产业园由“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服务”转变。强化科技支撑,把产业园打造成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应用高地。突出优质安全,树立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新标杆,把产业园建成质量安全的“放心园”。创新联农带农方式,让农民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产业园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创新,没有现成的方法路径可循,要在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再上新台阶。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要创新组织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园长制”,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产业园建设。同时,还要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健全完善支持政策,引导撬动资金、土地等要素加速向产业园集聚。智慧农业发展前景1、 农产品物联网技术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物联网智慧农业平台系统是由前端数据采集系统、无线传输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专家系统组成。以农业全产业、全过程智能化的泛在化为特征,以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等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和手段,以自动化生产、最优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系统化物流和电子化交易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生态和安全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形态。智慧农业所具备的功能有无线采集、无线控制、远程监控、自动灌溉、自动施肥、自动喷药等。2、 农产品生产智能化我国农业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农资供应一农业生产一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一销售渠道一消费者等六个环节的横向产业链,互联网+智慧农业在我国农业产业链中主要应用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环节。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包括施肥、虫害、除草、以及根据农作物的长势对产量进行预测等;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可以利用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技术进行电子物流,智能仓储,根据消费者行为习惯进行精准匹配等。在农业生产环节,无人机植保是目前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应用重点。3、 “互联网+智慧农业”助力农产品流通加速发展对比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历程,美国农超对接流通率达到80%以上,美国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大生产、大流通格局下农超对接可行性高,最为符合生产者及零售商利益,因此农超对接较高,而中国由于农业生产较为分散,小农生产难以对接超市大规模直采需求,农超对接仅占比15-20%,但中长期看,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集约化生产是必然趋势,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14.8万家,合作社覆盖农户比例进一步扩大,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比例达到18.5%,互联网+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应用,将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助力我国农业发展,在政策推动下农超对接将持续推广,农产品电子流通发展空间巨大。4、 “互联网+智慧农业”加速农业实现高效化,提升农业竞争力云计算、农业大数据让农业经营者便捷灵活地掌握天气变化数据、市场供需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等等,准确判断农作物是否该施肥、浇水或打药,避免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产量下降,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通过智能设施合理安排用工用时用地,减少劳动和土地使用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使得诸如农产品电商、土地流转平台、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等农业市场创新商业模式持续涌现,大大降低信息搜索、经营管理的成本。引导和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和联合,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农业相关产业紧密链接,农业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得到有效组织和配置,使产业、要素集聚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从而再造整个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综上所述,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的技术开始普及的情况下,“互联网+智慧农业"应运而生,“互联网+智慧农业”不但让种地更轻松,而且更精准便于管理,对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实现全过程跟踪服务,还能规避天气的影响。今后,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指导思想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把握现代农业的重大发展机遇,依托***县***镇优越的自然条件,把该项目建设成为打造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新型高效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县***镇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建立设施瓜果蔬菜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产质优价廉的绿色健康瓜果蔬菜,使之成为优质特色产品的展示园,省内优质瓜果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逐渐形成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将项目区建成具有全县影响力的保障功能显著、规模效益突出、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齐鲁样板,引领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内容项目占地面积35148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地块,南地块主要新建大棚8个,棚一-棚六占地面积1246平方米,棚七-棚八占地面积1554平方米,共计10584平方米。北地块新建三处大棚面积分别为1164平方米、1512平方米、1080平方米,共计3756平方米。南北地块总建筑面积:14340平米。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农业发展现有落后面貌,为当地农民及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大棚主要种植瓜果蔬菜,可供周边居民和城市居民进行观光、采摘和研学游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项目影响力。第五章项目选址项目区现状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镇***村。该项目占地35148平方米,全部为农业设施用地。区域内无名胜古迹、文物和自然保护区,周围无机场、通讯设施、军事设施等;交通便利,通达性高,是开展现代农业的理想地段。建设条件交通区位条件***县,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位于山东省济宁市西部,属黄河冲积平原。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6°20′北纬35°24′东西宽16公里,南北长47.5公里,总面积838.56平方公里。***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四季分明。截至2018年***县辖3个街道10个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县政府驻***街道。截至2018年末,***县户籍总人口93.26万人。***县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聚居。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析巨野、任城二县地置县,治所设在山口镇。借春秋时鲁哀公十四年(前418年)春,“西狞获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为***县,时属山东西路济州。***县境内新石铁路、京福高速公路日荷支线、日东高速、济荷高速、327国道穿城而过,西邻“京九”铁路60公里,东邻“京沪”铁路40公里。***县地理位置优越,一小时经济圈可覆盖整个鲁西南地区,两小时经济圈可达到苏豫皖三省,三小时经济圈可对接环渤海、长三角、中原城市群。***县是距济宁市区最近的县,是济宁市组群结构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济宁市“西花园”和“西部增长极”。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县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的长方形。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海拔高度一般在35〜40米。低点在县城东南***镇东部,海拔35米;高点在县城西北黄垓镇中部,海拔40米。东南比西北相差5米,东比西相差3〜4米。全县有大小山头126座,多是东北、西南走向,呈岛状突出平地,主峰海拨高度一般在50〜200米,成为鲁、豫、皖、苏交界平原地带的独特自然景观。纸坊镇与(马集镇)交界处的孟良山(旧名塔山),海拔243.1米,为全县最高点。2、 地震裂度国家制定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显示,***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3、 气象条件***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C~13.9°C。在东亚季风影响和控制下,干湿季节分明,年降水量在季节分配上很不均匀。春季温度回暖快,气候多变,降雨稀少,多西南风。3〜5月平均降水量9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5%,而蒸发量大,常形成春旱,夏季炎热多雨,高温高湿,降水集中,常有暴雨。6〜8月份平均降水量398.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0%。由于降水集中,强度大,多形成洪涝灾害和旱涝相间发生。秋季气温急降,雨量减少,天多晴朗,9〜11月平均降水量133.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0%,常发生秋旱。冬季常为高压控制,气候干冷,雨雪稀少,12〜2月平均降水量3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4、 水文地质***县境内河流北宋以前属淮河水系。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决于阳武,洪水东流,至徐州入泗注淮,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夺大清河至利津入渤海,境内河流复属淮河水系。***县境内共有河流35条,境内总长362.3公里,河水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流入南四湖,注入淮河。主要河流有:梁济运河、洙水河、洙赵新河、蔡河、郭城新河、老赵王河、新赵王河等。***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25亿立方米。其中:地上水资源6.35亿立方米,占77%;地下水资源1.9亿立方米,占23%。但是,地上水大部顺河排泄入湖,实际利用很少。多年平均利用水资源为2.6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31.9%。***县多年平均地上水资源量为6.35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45亿立方米,占22.8%。地上水资源的特点: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洙赵新河每年可以提供相当数量的优质淡水,是***的重要水资源之一。由于平原河道调蓄能力差,能用于灌溉的水源有限。全县利用洙赵新河等10余条河道,共可拦蓄引黄河尾水0.5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数)。提用南四湖水,是滨湖、沿运河区域的重要灌溉水源,多年平均每年可利用湖水量0.6亿立方米。***县多年平均地下水位总补给量为2.94亿立方米。其中: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9亿立方米,灌溉回归补给量为1.04亿立方米。地下水的总消耗量为1.7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18亿立方米。5、生物和矿产资源***县境内野生动物中兽类常见的有黄鼠狼、野兔、刺猬、老鼠、獐、狐狸、狸猫、野猫等;鸟类有麻雀、斑鸠、燕子、乌鸦、灰喜鹊、布谷鸟、啄木鸟、猫头鹰、鸽蛔、雁等;昆虫类主要有蜜蜂、蝴蝶、蜻蜓、螳螂、蛔蛔、蝉等;爬行两栖类主要有青蛙、蟾赊、蜥蜴、蛇、蝎、壁虎等;淡水野生动物共9目16科27属38种,其中经济价值比较大的有鲤鱼、赤眼仓尊、桂鱼、鲸鱼、翘嘴红谜I、青梢红谜I、黄颗鱼、乌鲤、鳖等;分布广、数量大的有泥瞅、青鳄、刺瞅、麦穗鱼、乐山棒花鱼、中华鳄皴、棒花鱼、虾、螺、蚌等。***县境内野生植物中野生灌木有酸枣、枸杞、山葡萄、刺梅、迎春、葛藤等;野生草类有水稗、马齿竟、马绊草、抓地秧、狼毒、苍耳、灰菜、扫帚菜、碱蓬蒿、芦草、茅苣、驴等草、三棱草、野牵牛、蒲公英、M藜、车前、狗尾草、鬼针草、苦菜、野薄荷、养菜、星星草、野葵花、野菊花、金针菜、马兰、益母草、菟丝子、苜蓿、浮萍等。***县境内矿产丰富。已探明有煤面积125平方公里、总储量26亿吨,梁宝寺煤田煤炭地质储量10亿吨,煤质为气肥煤,现由肥矿集团建矿开采。***镇东部,深层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待进一步勘查。新挑河乡坡刘一带煤田面积约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5000万吨,现由里能集团建矿开采。***县石灰岩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全县石灰岩探明含量约为90亿吨,既有厚层状、巨厚层状石灰岩,也有板状及条带状石灰岩。既有质纯灰岩,又有&而状灰岩、竹叶状灰岩、豹皮状灰岩和白云岩。质纯灰岩是生产优质水泥的主要原料,豹皮状岩是十分漂亮的建筑面料:毓状灰岩的物理机械性能是碳酸盐岩中的姣姣者,白云岩的物理机械强度好,且化学性能稳定。社会经济条件2019年,***县上下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下大气力推动改革开放,狠下决心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打好风险防控、污染防治、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有力,城乡建设得以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1、 综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宁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80.13亿元,比上年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97.62亿元,比上年增长7.7%。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6.3:37.7:46.0。分行业看,工业增加值64.34亿元、增长0.2%,批发和零售业25.85亿元、增长8.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19亿元、增长2.6%,住宿餐饮业1.86亿元、增长9.5%,金融业8.84亿元、增长7.6%,房地产业13.10亿元、增长12.3%,其他服务Jk36.57亿元、增长7.4%。人均生产总值达3034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合4398.9美元),增长3.8%。市场主体增长迅速。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50740户、增长15.43%,注册资本金598.95亿元、增长18.68%。其中私营企业12441户、增长24.13%,个体工商户36806户、增长12.89%。2、 农林牧渔业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37.43亿元、增长1.9%。其中农业24.7亿元、增长2.91%,林业8047万元、增长9.95%,牧业8.48亿元、同比下降0.24%,渔业5976万元、增长2.63%,农林牧渔服务业2.85亿元、增长0.39%。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65.99:2.15:22.65:1.60:7.61。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相对稳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3.89万亩、减少2.25%;粮食总产66.51万吨、减少0.8%。单产432.2公斤、减少1.4%。其中夏粮31.78万吨、减少0.26%;«34.73万吨、减少1.4%。经济作物面积19.95万亩、减少1.38万亩,蔬菜瓜果面积15.23万亩、减少1.69万亩。棉花产量2679吨、增长8.5%,油料产量2313.6吨、下降8.6%。园林水果产量1.64万吨、增长6.3%。肉类总产量5.84万吨、增长0.2%,禽蛋总产量1.89万吨、下降5%,奶类总产量7848吨、增长25.4%,水产品总产量4068吨、下降9.7%。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8.9%,完成造林面积2万亩,湿地保护修复0.3万亩。市级以上湿地公园增至3处,其中省级2处。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新发展经济林0.5万亩,新育苗完成0.2万亩,新发展林下经济0.6万亩。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7.69万千瓦,增长3.58%(同期扣除农用运输车动力)。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346台,联合收获机3193台,分别增长9.38%、3.2%,拖拉机配套农具3.4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01%,其中小麦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99.95%,99.96%,玉米机播率、机收率为99.93%%。农田总灌溉面积99.8千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4千公顷。基础设施配套条件通路:项目基地交通联系便捷,区域位置优越;供水:该项目生活、生产用水来源于新建的自备井,水源供应充足,能满足用水需要;排水:生产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项目区农作物灌溉,不外排,项目区排水通畅;供电:由***县***镇供电网供电,能够保证项目区的用电需求;通讯:***县通讯网络全面升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互联网实现无缝隙覆盖,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综上所述,该项目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其他建设条件符合项目建设的要求,建设条件成熟。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设计原则该项目的技术方案依照项目区的经济、社会条件、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业系统为目的,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转化原理、生态位原理、边缘效应原理进行设计。项目建设指导思想项目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项目的建设将尽量尊重土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上以山水林田为基地,以人文为主体。总平面布置布置原则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镇***村。1、 现代农业扶贫项目应考虑当地的中、长期土地利用规划。2、 建设场地必须有满足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水源、电源。3、 建设区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交通条件。4、 宜选择在朝阳、被风、地势平缓、工程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区域,避开洪、涝、泥石流、风口等地段和冰雹频发地区。5、 应远离有粉尘等污染物的工厂或设施。总平面布置1平面布局: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镇***村,周围交通便利,无污染物的工厂或设施。项目区设计规划在满足生产使用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尽量减少投资,降低造价,逐步完善生产设施并考虑了项目区内地势及周围环境设施等,能满足生产、消防、交通要求。在满足国家现行的防火、卫生、安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基础上,贯彻执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本项目是在原有的基础条件上加以完善生产设施,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2、 竖向设计:项目区地势平坦,场地竖向因地制宜,采用平坡场地。原有场地较为平整,无需大面积平整场地。本项目总体布局,在满足生产使用和排水要求的同时,力求土石方工程量较小。场地道路保证场地各区域之间交通运输便捷,每条道路纵、横坡皆能满足地面雨水排水要求,转弯半径根据不同要求设置,满足使用要求。场地道路及地面排水坡度不小于千分之三,困难地段采用加大横坡坡度,保证排水顺畅。3、 项目区运输:道路按运输线路布置,尽量减少货流、人流交叉,保证运输安全。外部交通良好,交通便利。4、 项目区内道路便利,便于运输及管理。整个项目区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交通运输方便便捷,利于项目的运营及管理。项目建设方案建设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本项目设计是在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并在设计人员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征询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意见后,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的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主要依据下列规范和资料:1、 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2、 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标准等。二、建筑设计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本项目的需要,项目建设农业大棚11个。单体建筑设计遵循保证整个项目区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及经济性的原则,设计中注重整个项目区建筑风格统一,与环境协调,简洁美观的设计方针。项目区大棚应在侧面设置通长的通风口,通风口宽度宜为0.8m〜1m,距离地面的高度宜为0.3m〜0.5m,距离山墙不应小于1m。项目区大棚应在山墙中部设置推拉门或平开门,门洞尺寸宜为(1.2m〜1.5m)x1.8m(宽x高),对有微耕机等农机具出入要求的大棚至少1槿门的尺寸不应小于2mx1.8m(宽x高)。推拉门宜采用悬挂方式、双扇设置。结构设计一、 设计依据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223-2008);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011-2010)(2016年版);4、 《中国地震带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01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9、 《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GB/T51057-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29号。二、 基本参数及条件1、雪荷载:0.30KN/m2;基本风压值:0.40KN/m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暂无地质勘察报告,根据当地工程经验,拟建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00kpa,暂以此进行基础设计。三、 基础设计方案1、 拟采用独立基础或浅基础。2、 具体施工应根据实际的地质勘察资料和结构荷载情况确定。四、 对施工条件要求施工单位应具备施工资质证书。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应先进,具有现场预制及吊装能力,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应有保证。五、 结构设计方案结构体系拟采用钢结构。根据当地地质情况及附近已建工程的基础形式,基础拟采用独立基础或浅基础。结构材料混凝土:基础采用C35;次要构件采用C20;钢筋:HPB235fy=210N/mm2HPB335fy=300N/mm2HPB400fy=360N/mm2型钢:热轧型钢、压型钢板等,强度采用Q235及Q335。空腹钢柱:规格50*50*2.0mm。钢梁:规格50*30*1.5mm热镀锌定制品焊条:E43、E50。结构要求:钢结构连接部位应牢固可靠。承力构件不宜采用焊接连接方式。纵向系杆设置不得少于3道,间距不宜大于2m。大棚长度不大于50m时,从山墙第一个开间开始的3个〜5个开间内设置斜撑;长度超过50m时,在塑料大棚中部应增加一组斜撑,斜撑与拱杆的夹角不应小于25°。钢管与钢管接长连接宜采用套管或缩颈方式,重叠部分不宜小于4d(d为钢管内径)。钢管连接部位的内、外径直径差不应大于1mm。钢管连接部位不得有影响薄膜安装的突出点。相邻纵向系杆接头不宜设在塑料大棚同一开间内。每道纵向系杆与拱杆连接时在3个〜5个拱杆内至少一个节点需用抱箍连接,中间节点可用弹簧卡连接,抱箍沿大棚长度应均匀布置,相邻弹簧卡应反向安装,同一拱杆上应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拱杆与斜撑所有交叉点应全部用抱箍连接。不得用卡槽替代纵向系杆。卡槽与钢构件连接时不应破坏钢构件本身受力性能,且不得有影响薄膜安装的突出点。瓜果蔬菜种植技术方案一、 整地瓜果蔬菜对土壤的要求是砂壤土较好。这样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气性好,保水力强,排水畅通。粘壤土配方:1/3i,1/3农家肥,1/3砂与炉灰混和物。砂壤土配方:1/3土,1/3农家肥,1/3砂、草木灰与炉灰混和物。二、 选种瓜果蔬菜中,如黄瓜可进行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瓠瓜一般进行春提早栽培,而丝瓜和苦瓜则采用春提早和越夏栽培。要根据不同的栽培模式选择相应品种。三、种子消毒播种前,采用温汤消毒或药剂消毒的方式,对种子进行消毒,杀灭或减少附着在种子表面及潜优在种子内部的病菌,减少种传病害。如温汤消毒:把种子放在55-60°C的温水中浸15分钟,并不断搅拌,使种子均匀受热。但种子消毒前要在常温水中预浸15分钟,以便激活附着的病菌,达到较理想的灭菌效果。四、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要根据栽培方式来确定。春提早栽培的,采用大棚内套小拱棚及地膜的,可适当早播。五、 定植后的管理及时清除枯枝败叶,病株和病叶,并带出菜园,集中销毁。未覆盖地膜的要适时中耕除草。及时追肥:瓜类蔬菜连续结果能力强,产量高,应根据长势及时追肥。盛果期勤浇水,但要用清洁水,生活污水不能用来浇灌。六、 病虫害防治瓜果蔬菜下架时,彻底清扫落叶、残枝,集中烧掉。生长期间及时除副梢、卷须,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喷洒农药,防止病虫害。公共工程设计方案供电工程1、 设计范围该项目电气内容包括建筑物的供配电、动力、照明及防雷接地。2、 设计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GB50016-2014);《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技术规范》(GB50055-2011)。3、用电量计算该项目用电主要包括育苗设施设备用电、农业灌溉设施用电和照明用电。年用电量为12.12万kWh,用电量详见下表。电力负荷计算表序号设备(设施)名称装机容量(kW)需要系数(kx)功率因数cos6tan4)计算功率有功功率(kW)无功功率(kvar)视在功率(kVA)1运营用电100.000.450.90.4845.0021.7950.002合计10045.0021.7950.003乘同时系数K£p= 0.940.5019.6245.004电容器补偿总功率0.95-6.3040.5013.3142.635变压器损耗APb=0.01sjAQb=0.05sj0.432.132.17合计40.9315.4443.74项目电能消耗流向表序号设备(设施)名称装机容量(kW)需要系数(kx)有功功率(kW)年工作时间(h)电能消耗量(万kWh)当量折标煤(tee)占比1运营用电1000.4545.00264011.8814.6098.02%2损耗按上述耗电量的2%计算0.240.291.98%合计10045.0012.1214.90100.00%4、电力供应该项目所需电力由***县***镇供电网供给。通过架空线路接入项目区的变配电室。该项目属II级用电负荷,采用单回路供电即可满足要求。动力配电及照明采用380V/220V。工作照明和事故照明电压为220V,局部照明和危险场所照明电压采用24V。高、低压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均进行保护接地。低压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Q。电缆及架空线的零线在引入建筑物处作重复接地,采用TN-C系统,建筑物内采用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为满足短路时供电端和项目区内馈电线路保护装置的选择性,按规范对园内变配电室电源进线采用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对变压器设电流速断、过电流保护,动作于跳闸;设温度、过负荷保护,动作于信号。给排水工程1、 设计标准该项目给排水所使用的设计标准或规范如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19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2、 设计内容该项目内容主要包括该项目的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3、 项目给水a、 给水水源该项目灌溉用水来自项目区自备井,生产、生活用水净化后使用。生产、生活及消防合用一个供水系统供水,供水压力0.35Mpa,供水主管径DN150,能满足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量。b、 项目用水量该项目主要用水为生活用水、灌溉用水、未预见用水等,年用水量21581.74立方米。项目用水量明细表序号名称日最大用水量(m3/d)年最大用水量(m3/a)备注1生活用水0.2073.002灌溉用水71.5514310.40200天3管网漏损及未预见用水7.181438.34按1、2项的10%计4道路用水32.005760.00180天、1次/天5总水量110.9321581.74C、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量为25L/S,设室外环状管网,管网上设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其间距约80m,消火栓保护半径为150m,管网内压力为0.55Mpa。d、 室内消火栓系统各建筑物均设室内消防,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水量为15L/S,室内消火栓间距约为20m,保护半径为30m。室内消防水管布置成环状管网。e、 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均按规定配置足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扑灭初起火灾。4、 供水系统项目采用区内供水管网-用水点的供水方式,生活、消防合用一个供水系统供水。一次水给水管网为环状管网,以增加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管材为焊接钢管,管道防腐做加强级防腐层。5、 项目排水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放系统。雨水排入道路两侧排水沟。生产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园区农作物灌溉,不外排。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编制依据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77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2号);3(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4(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3(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6(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X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9(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812306号);9(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2年本)(国家节能中心);0(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改委2016第44号令)》(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鲁发【2007】24号);X 《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鲁发改环资〔2018)93号);节能技术规定《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2008);《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471-2008)《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2587-2009);《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09);《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设计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能源政策和规定,因地制宜选择能源种类、品种和质量。充分挖掘潜力,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尽可能做到能源综合利用。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能耗状况该项目的主要耗能设施为农业电力设施及照明用电等。项目区将根据国家有关能源政策和法规,因地制宜选择能源种类、品种与质量,充分挖掘潜力,结合企园区具体情况,尽可能做到能源综合利用。能耗指标项目能耗指标详见下表:综合能耗折算表能源种类实物量当量值等价值折标煤系数折标煤(tee)比例%折标煤系数折标煤(tee)比例%电(万kWh)12.120.1229kgce/(kW-h)14.90100.000.306kgce/(kW-h)37.0995.25水(t)21581.740.0857kgce/t1.854.75合计14.90100.0038.94100.00通过表可看出,该项目综合耗能14.90吨标准煤,从各项能耗占总能耗的比率看,用电量所占的比重较大。节能措施节水措施项目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为控制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拟采取以下措施: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置水体,确保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合理可靠;加强给水系统水质监测和管网维护,确保供水水质、水压、水量稳定;供、用水系统管路及设备,如阀门、水泵等,均选择节能型产品或按国家有关规范和产品标准的要求设计、制造、安装。在给水系统中应采用良好的阀门,减少水资源的跑冒滴漏。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节水型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以减少供水量,同时也就减少了供水能耗。可能的情况下,在较大的设置雨水截流回用系统,用于绿化和施工等杂用;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提高浇灌效率,杜绝浪费;灌溉采用节能型自喷设施及滴灌设施,节水效果明显。节电措施在平面布置上力求减少电力系统的线耗,节约电能;照明灯具及电器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新型节能设备,并建议采用高效节能型灯具照明,选用节能空调机和其他节能电器;为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损耗,变配电室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