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1.1研究缘由敬谦语作为中国礼文化和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很有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着人们的言语行为。古代社会中,敬谦语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设计范围广,几乎人人都会使用,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日常言语交际,它们构成了汉语传统表达的重要景观,映射着传统敬谦文化,重要性显而易见。目前学界关于敬谦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论是从理论和方法上,还是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出了扎实有力的探索。尽管如此,对敬谦语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领域还有很多,特别是专书专题研究仍然缺失。蒋绍愚认为,对敬谦语的研究是研究现代汉语的重要部分,它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特色文化,是具有研究意义的,这些是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来了解到的。蒋绍愚(2005):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所以蒋绍愚(2005):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选取《三侠五义》中丰富的敬谦语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希望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和阐释,能为敬谦语在近代汉语的发展过程提供一点素材。且提供了一条解读明清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以及民俗风貌的通道。提升我们对语言文化的深层次理解。1.2《三侠五义》简介《三侠五义》,又称作《忠烈侠义传》,它有120回,出版于清朝,是古代的一部侠义小说,甚至可以说它是中国武侠小说的起源。《三侠五义》讲述了北宋仁宗年间,包拯任开封府尹时,为百姓平定冤屈,和众多有热心肠的人一起平定社会暴乱、为民除害的故事。有南侠展昭、丁兆蕙兄弟和北侠欧阳春这三侠,亦有鼠卢方、鼠韩彰、鼠徐庆、鼠蒋平和鼠白玉堂这五义。小说前五十八回主要讲包公成长历程、断案经历以及诸侠义归包公的过程。后六十二回讲述了白玉堂等五义士联合颜查散、南北双侠,收复军山、治理水患、与襄阳王赵爵斗智斗勇等为百姓打抱不平的故事。不仅写出了铁面无私的清官,而且也包含许多正义的侠士,他们为维护社会和平作出了很多贡献。《三侠五义》在其文本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版本。本文选择中华书局本《三侠五义》2013年版为研究范本,其以聚珍版原刊本《忠烈侠义传》为底本,校以《龙图公案》和《七侠五义》,采用最流行的《三侠五义》作书名,利于穷尽式的搜集语料。1.3研究综述 由于本文选择的是专书专题即《三侠五义》敬谦语研究,所以笔者也将从专书《三侠五义》研究现状和专题敬谦语研究现状两个方面谈。1.3.1《三侠五义》研究现状目前,学者对《三侠五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和语言文字方面。对于汉语言方面,一些学者研究了文字的语法和用途,,比如副词、同形动量词、单重复句、称谓词等,但是对动词这一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以下是关于《三侠五义》的语言研究现状:硕士论文主要有陈淑娟(2016)的《〈三侠五义〉副词研究》以《三侠五义》中的副词为研究对象,对该著作的全部副词作一个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以其总结岀《三侠五义》中副词的特点;张倩(2016)《〈三侠五义〉称谓研究》主要对《三侠五义》中各个称谓有了划分,并且指出了其发展特点和用途;杨小英(2019)《〈三侠五义〉单重复句研究》对《三侠五义》中的单重复句作出一个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与《琵琶记》和《醒世姻缘传》两种语料进行比较,总结出《三侠五义》单重复句的总体特点。期刊文章主要有对词语的训释,如华春燕、査中林(2010)《〈三侠五义〉同形动量词研究》中,具体阐述了语法特点,并且和南宋的《五灯会元》进行对比,发现了从南宋时期到晚清时期动量词的发展趋势晚清时期,对语言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其中,《三侠五义》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这几类论文都主要选取《三侠五义》中的个别词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阐明了这几类词在《三侠五义》中的特点,但有关敬谦语方面的分析却很少涉及,仅有前面提到的张倩(2016)的硕士论文《〈三侠五义〉称谓研究》涉及到敬谦语。因此,关于《三侠五义》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尚存在较大空白,尤其在词汇方面还有待系统、全面的探究。1.3.2敬谦语现状这些年,学术界对敬谦语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3.2.1关于专题性敬谦语研究关于专题性敬谦语的研究,既包括多角度对敬谦语研究,如洪成玉先生的《谦辞敬辞婉辞概说》(1998)这篇文章,在收集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古汉语史的谦辞、敬辞、婉辞的义类、敬谦界限的模糊性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而周密的思考。赵光的硕士论文《现代汉语敬辞、谦辞、客气词语研究》(2007),不仅严格区分了现代语言和敬谦语的差别,而且对其意义和语调进行了划分,还对它们各自的类别、特点、语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敬辞、谦辞和客气话的意义;蹇照芹硕士论文《汉语敬语的初步研究》(2008)从四个方面对汉语敬语做了探讨,先对敬语做了界定,又分析其特点,再对敬语进行分类,最后揭示敬语传承变异;刘宏丽的博士论文《明清敬谦语研究》(2009),对于以前的敬谦语有了一定的研究,并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敬谦语的文化分了几个部分,并且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系统。从而显示了国家汉语文化。在《三侠五义》作品中,也对敬谦语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3.2.2单词性敬谦语的研究在敬谦语的“几个”或“某个”进行研究的成果很多,如张惠英的《第二人称“贤、仁、恁、您”语源试探》(1991)、立励《“令”、“尊”和“家”、“舍”》(1995)、伍先康《敬辞“贤”与谦辞“愚”简论》(2009)、阚秀杰《“家父”与“令尊”》(2010)、王春华《我辨“陛下、殿下、阁下、足下”》(2011)、郑琳《“惠”、“辱”、“屈”、“忝”作为谦敬词语的区别》(2016)等等。这些文章都对中国古代汉语有所研究,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中有关敬谦语的问题,还有待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其中的研究成果,应当给予重视,加上分析,利用好其价值。1.3.2.3专书性敬谦语的研究现在,关于敬语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专门的书籍。学者们以特定语料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统计、分类、归纳和讨论,不断进行汉语方面的研究,为后世提供借鉴,,基本反映了这一时期汉语敬语的面貌。如刘敏、游少峰在《史记》谦虚词研究(2003)中对人称代词中的谦虚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反映了汉代谦敬称谓发展和使用变化;丁海燕《〈尚书〉敬语论》(2004),对《〈尚书〉中的敬语进行了整理,分类,分析了《尚书》中敬语,对此作用加以分析,阐述了研究《尚书》中敬语,并指出了敬语发展对现在语言文学的意义。李玫莹的硕士论文《三国志与世界新语敬语研究》(2005)对这两本书中的敬语进行了界定、分析和分析比较,对某类词进行了辨析,并与国外的作品进行比较,总结出了两书中的谦敬语的特点。王乌兰的硕士论文《〈水浒传〉的敬谦词语研究》(2008)、唐霞的硕士论文《〈儒林外史〉敬谦词语研究》(2014)、徐慧的硕士论文《〈镜花缘〉谦敬语研究》(2014)等等。都研究了敬谦语,这些论文在个别文学作品中的谦敬语进行分类分析及文化原因的探究,为研究其历时演变提供了参考。由上可见,学术界针对“敬谦语”的本体研究,已经有很多个研究成果,但是对于《三侠五义》当中的敬谦语而言,还缺少了很多,但是《三侠五义》这本书是敬谦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蕴含了许多敬谦语的研究,所以更要对《三侠五义》这本书进行研究。1.4研究的目的(1)在清朝末年,是中国汉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不少现代汉语也在发展,敬谦语在这个阶段的发展也更加的迅速。《三侠五义》这部小说,正处于这样一个变动的时代。从书中不仅可以窥探到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的语言特征与变化,在对敬谦语的研究方面,例如新旧敬谦语的消长变化,敬谦语产生的新旧意义的更替等语言现象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以晚清时期时著名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的敬谦语为研究对象,以期丰富完善敬谦语的历史研究。(2)《三侠五义》是在说唱基础上将内容记录下来写成的章回小说,口语色彩很浓,而且所使用的是晚清白话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语言,其中也带有近代北方方言的色彩,词汇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时社会环境中语言的状况,是研究近代汉语语言的重要语料。(3)《三侠五义》主要是讲社会上的各界人士为朝廷做出贡献。共一百二十回,是侠义派小说的代表之作。书中各种故事数不胜数,涉及了社会各个层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不胜枚举,他们因身份、地位、尊卑、等级等的不同,形成了《三侠五义》有很多敬谦语,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三侠五义》的敬谦语的研究不够深入,所以本论文加强了对该书的研究。(4)敬谦语反映了社会民族气息。社会风貌的一个窗口,通过对《三侠五义》中的敬谦语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明清时期的语言习惯和世情风貌,折射出明清时期人与人交往的文明程度,进而窥见当时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1.5研究方法统计法:本文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对《三侠五义》书中的敬谦语进行了分类汇总,力求对其进行穷尽式分析。对《三侠五义》中的敬谦语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可以对这些敬谦语使用状况的有直观把握,帮助了解《三侠五义》中不同敬谦语的具体使用情况。描写法:本文在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该书中的敬谦语进行了分类和分析以反映其使用情况的整体面貌。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探究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对《三侠五义》中蕴含的社会文化、民族心理进行透视。比较法:将《三侠五义》的敬谦语与当今敬谦语做得比较,发现了他们当中的一些变化和区别,以探究敬谦语的继承与发展。2《三侠五义》敬谦语的分类2.1敬谦语的名称目前学术界对敬谦语运用了不同的名称,如谦敬词、谦敬辞、敬谦语、敬谦词、敬谦辞,也有分称,如“敬辞”、“敬词”、“敬语”和“谦辞”、“谦词”、“谦语”等。如,洪成玉(2002)的《谦词敬词婉词词典》、温端政、温朔雁(2002)的《敬谦语小词典》,虽然在敬谦语方面有不同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收词方面却都包括词和固定短语。而《现代汉语词典》则以“谦辞”、“敬辞”为标注条目,并未出现“谦词”、“敬词”等字样。根据本文研究的实际情况,既包括“敬”的表达,也包括“谦”的表达,所以,在此本研究采用一个把表敬和表谦的语言合称为“敬谦语”。用“语”是因为它所包含的范围较广,正如刘宏丽(2009:19)指岀:“我们研究既包括敬谦语素、词,又包括敬谦短语和句子。这是“敬谦辞”难以涵盖的”。刘宏丽(刘宏丽(2009):明清敬谦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9.2.2敬谦语的界定敬谦语是表示尊敬、谦卑的一种语言手段,但对“敬谦语”的概念在学术界则有着许多的争议。敬谦语,又称作为敬语,并且对敬语下了定义。王珏先生(1995)认为“古代敬语是委婉语的一部分”王珏(1995):古汉语委婉语的等级色彩[J].洛阳大学学报(1).;刘班超先生(1998)说敬语是“指言语交际中的那些带有谦己敬人意味的语素、词、短语,以及带有敬谦色彩的体态语”刘超班(1998):《尚书》敬语论[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洪成玉(2002)提出“谦词是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多使用谦卑的词语表意,敬词是敬称他人及与他人有关王珏(1995):古汉语委婉语的等级色彩[J].洛阳大学学报(1).刘超班(1998):《尚书》敬语论[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洪成玉(2002):谦词敬词婉词词典[Z].商务印书馆.李玫莹(2005):《三国志》和《世说新语》谦敬语探索[D].西南师范大学.通过以上学者对敬谦词语的观点,本文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认为敬谦语不仅是一个传统文化,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来自称,也可以作为称赞他人的一个语言。本文认为将敬语是“言语交际中所有含谦己敬人意义的基本固定的语素、词和短语。”本文研究的敬谦语只是敬谦语的一小部分,不是对敬谦语全部概念的总称。所以,《三侠五义》敬谦语的标准就是“敬人谦己、扬人抑己”。2.3《三侠五义》敬谦语的鉴别标准明确敬谦语的鉴别标准,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敬谦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语素、义素、语境三个方面,对《三侠五义》中的敬谦语作了分类。2.3.1对语素的分类鉴别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黄伯荣,廖序东,2010:3)黄伯荣,廖序东(黄伯荣,廖序东(2010):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三侠五义》中有“令尊、令堂、令岳、令兄、令弟、令表弟、令妹、令郎、令侄、令媳、令亲”这样的说法,其中的语素“令”在《汉语大辞典》中义释为“敬辞,是用来称作和自己有关死的人的。”,因而可归入敬语。又如“小女、小妹、小可、小人、小的、小民、小徒、小老儿、小臣”等说法,其中的语素“小”《汉语大辞典》义释为“谦辞。这是用来称呼自己的”,因而可归入谦语。书中出现的含有“敬人”意义或色彩的语素还有“贤、尊、幸、令、蒙、恩、拜”等,这些语素可称为敬语素。含有“谦己”意义或色彩的谦语素有“舍、愚、家、小”等,这些语素可称为谦语素。可以说,是否含有敬谦语素已成为判别敬谦词语的标准之一,但是,并非含有了敬谦语素就可确定其为敬谦词语,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只有当它们表示敬谦意义或色彩时才能称为敬谦语。如“法令、小心”,虽含有“令、小”语素却不是敬谦语。2.3.2依敬谦义素鉴别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黄伯荣,廖序东,2010:237)黄伯荣,廖序东(2010):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有些词虽然黄伯荣,廖序东(2010):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奸王接来一看,道:“哎呀!按院印信既叫孤家盗来,他那里如何仍有印信?岂有此理?事有可疑。”(第一百五回)“孤家”这个词虽然未含有敬谦语素,但却含有敬谦义素,也属于敬谦语。这里“孤”有“寡德”之意,引申出自谦之意,“孤家”是王侯君主的自谦之词。2.3.3依语境鉴别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语境不同,相同的话语可能就有不同的含义。我们说某个词是敬谦语,并不表示在任何情况它都是表敬谦意义或色彩的词。语境变换了,此处的敬谦语也可能变成彼处的非敬谦语。因而,敬谦语的判断还需要结合语境。如:(1)包山看见,那位先生满面红光,品格端正,是个正直善良的人,便道:“老夫子此番模样,叫声小子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三弟不够机灵,还请先生多多担待。”(2)蒋爷在外听了,暗笑道:“人家为媳妇拜丈母,这小子为尼姑拜老道。真是无耻,也就可笑呢。”例(1)中,“小子”可作谦语使用,是包山对长辈宁老先生谦称自己。例(2)中“小子”表示蒋平对花蝶的轻蔑的称呼。因而,例(2)中的“小子”不属于敬谦语。3对《三侠五义》敬谦语的分类对《三侠五义》敬谦语分门别类,有利于纲举目张地认识书中纷繁复杂的敬谦现象。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敬谦语分成不同的类别。《修辞通鉴》依据专业的分类,把敬谦语分为称谓性敬谦语和表述性敬谦语。称谓性敬谦语是用来称作人的,表述性敬谦语是形容物的。说理的敬谦语。本文借鉴《修辞通鉴》的分类方法,分成了称谓性敬谦语和表述性敬谦语两大类。本文把称作人的敬谦称谓也归入称谓性敬谦语中,与《修辞通鉴》相比,范围有所扩大。3.1称谓性敬谦语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对人的称呼,广义的称谓还包括对相关的事物的称呼。本文所说的“称谓性敬谦语”是广义上的,不仅可以对自己进行称呼,而且可以对别人进行称呼,也包括对他人及与他人相关的人或事物的敬谦称呼。并且,根据两方的关注和年龄身份的差异,又有一些称呼上的区别。在《三侠五义》中,包含的称谓性敬谦语分成几种,包括亲属称谓性敬谦语、似亲属称谓性敬谦语、社交称谓性敬谦语、身份称谓性敬谦语和指物称谓性敬谦语等。3.1.1亲属称谓性敬谦语亲属敬谦语,顾名思义,就是对亲戚的称呼。尤其是针对来自婚姻和血缘关系的亲属,他们是有法律关系的,亲属敬谦语是对亲属的一个称谓,多用于亲戚,而不是用于直系亲属当中。与敬谦词语有关联的是交际过程中涉及到的一方或者双方的亲属,很少用于面称,叙称运用较常见。《三侠五义》中出现的亲属称谓性敬谦语共有33个,其中敬称有14个:先父、令尊、令堂、令岳、令兄、令弟、令表弟、令妹、令郎、令侄、令媳、令亲、贤昆玉、尊昆仲;谦称有19个:家母、家慈、家父、家严、家岳、家叔、家兄、舍弟、舍亲、小女、小妹、小婿、贱内、贱荆、拙妻、老荆、妾、妾身、贱妾。3.1.1.1亲属称谓性敬语1)含“先”类亲属称谓性敬语中国自古就有尊祖敬宗的传统,“先”就是专门用来敬称己经去世的尊长的语素。《汉语大词典》:“敬辞,用于称死去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一言研究所一同典编辑室编(201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一言研究所一同典编辑室编(201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510页。说道:“这是先父的手迹,劣兄虽然佩带,却不知是何名色。正要在贤弟跟前领教。”(第三十回)2)含“令”类亲属称谓性敬语“令”加相关的称谓,用来敬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无年龄和辈份、直系和旁系之分,既可以用于泛称的“亲”前,也可用于各具体的亲属称谓前。含“令”类的亲属称谓性敬称在《三侠五义》中出现较多,共有11个:令尊、令堂、令岳、令兄、令弟、令表弟、令妹、令郎、令侄、令媳、令亲。“令尊”是对他人父亲的敬称,“令堂”是对他人母亲的敬称,“令岳”是对他人岳父的敬称。“令兄、令弟、令表弟、令妹”分别是对他人兄长、弟弟、表弟、妹妹的敬称。“令郎”是对他人儿子的敬称,“令媳”是对他人媳妇的敬称,“令亲”是对他人亲戚的敬称。如:智化道:“虽有锦笺,也不济事。我想公子回家固然无事,若禀明令尊令堂之后,赶赴襄阳,这几日的路程恐有些不便。”(第一百一回)文大人将孙荣道:“令岳做事太率意了。此乃法堂,竟敢遣人送书,于理说不过去罢?”(第四十七回)(3)武生道:“小弟姓丁,全名丁兆蕙。”展爷惊道:“难道令兄叫丁兆兰,也就是双侠丁二官人吗?”(第二十九回)(4)包公听出来他的意思,觉得他为人忠实,说道:“……令弟在京城小有名气,做了很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甚至传到了圣上的耳朵里,还得到了圣上和许多民众的称赞。……”(第四十五回)(5)蒋平道:“咱们也该走了。龙兄送了令亲之后,便与令表弟同赴陈起望便了。”(第一百十四回)(6)展爷挽发整巾,连声赞道:“令妹真好剑法也!”(第三十一四)(7)先生看见这个情形。他说道:“我的学生在这里呆了六七年,虽然得到了一些教育,那也是令郎生的机智,才能有如此大的进步。”(第三回)(8)甘婆听了,心下明白,顺口说道:“既是叔叔要与令侄攀话,嫂嫂在此反倒搅乱清谈。……”(第一百九回)(9)公孙策道:“令媳现在哪屋?”(第八回)3)含“贤、尊”类亲属称谓性敬语“贤”指贤能、有才,本身带有赞誉性评价色彩,“尊”含尊贵、高贵之意。敬语素“尊”和“贤”都可用在称谓词前表示敬称。《三侠五义》中的这类含“贤”的亲属称谓性敬称有:贤昆玉、尊昆仲,两者是合称他人兄弟的敬称。玉堂道:“不瞒这几位兄台,但是这件事当中有许多原委,此事必须要贤昆玉帮助。”(第七十八回)展爷道:“一直听闻尊昆仲名望,多次想前去拜访,但是不料今日在此遇见,三生有幸。”(第二十九回)例(1)(2)分别是白玉堂、展昭与丁家兄弟丁兆兰丁兆蕙的对话,这两段话中合称丁家兄弟为“贤昆玉”,“尊昆仲”即是对两位兄弟的敬称。3.1.1.2亲属称谓性谦语1)含“家”类亲属称谓性谦语“家”是谦词,《汉语大字典》解释为:“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一言研究所一同典编辑室编(201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第623页。《三侠五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一言研究所一同典编辑室编(201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第623页。大爷道:“家母上了年纪,长期这样,会让儿女牵挂,反而伤了家母心,难以入眠。”(第四十七回)包公道:“……现在家慈在署,明日先送礼,后日正期,家慈欲亲身一往,岂不更亲近么?未知可否?”(第十七回)包山连忙陪罪,说道:“家父事务冗繁,必要定日相请,恳求先生宽恕。”(第三回)施俊鞠躬答道:“家严止于通彻三光,其他的都不能看。这是家严要我侄子代笔的,还望伯父海涵。(第八十八回)孙荣道:“就是此子在外勒索的数目。家岳已令人暗暗查来。”(第四十七回)(6)独有三公子包世荣道:“家叔多多上覆文老伯。要在下去公堂与他对峙,与假冒名的当堂质对。……”(第四十七回)(7)丁二爷道:“昨日家兄派人来唤小弟,小弟送信传递家兄,向家兄说明情况……”(第三十回)2)含“舍”类亲属称谓性谦语“舍”与“家”都是用在称谓词前,谦称自己的家人或亲属语素,但不同的是,“舍”用在一些比自己辈份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汉语大字典》:“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一言研究所一同典编辑室编(201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一言研究所一同典编辑室编(201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155页。丁大爷听了,诧异道:“仁兄却是为何?难道小弟不在家时,舍弟有什么不到之处么?”(第六十八回)庄致和道:“韩兄大可放心,我就在此处简单地查访一下,然而今日忙着送信给舍亲,所以没有办法,不如我先问问。……”(第六十一回)例(1)丁兆兰用“舍弟”谦称自己弟弟丁兆蕙,例(2)庄致和用“舍亲”来谦称自己的某一亲属,以此来表达对他人的敬意。3)含“小”类亲属称谓性谦语“小”用于相关的名词前,谦称自己或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或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三侠五义》中含谦语素“小”的亲属称谓性谦语有:小女、小妹、小婿,共3个。“小女”是对自己女儿的谦称,“小妹”是对自己妹妹的谦称,“小婿”是女婿用于岳父母前的自谦。如:金公赶忙向沙龙致谢:“小女多多打扰了,承蒙兄长和各位对子女的照顾。”(第九十九回)二爷又转到展爷身后,道:“小妹要请教大哥的武艺呢。”(第三十一回)施生道:“只因小婿离家日久,并且还要回家,看望双亲,在看望后再过来,不知岳父大人意下如何。?”(第一百一回)4)含“贱/荆/拙”类亲属称谓性谦语“贱”含“卑贱”之意,“拙”本义为“笨拙、拙劣”,“荆”本义是指一种灌木名,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的典故,后来它成了丈夫谦称自己妻子的叙称。《三侠五义》中含“贱/荆/拙”称谓有:贱内、贱荆、拙妻、老荆,共4个。“贱内、贱荆、拙妻”都是在他人面前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老荆”是老年人对人称自己妻子的谦称。忽听太守道:“恩公,我非别个,名唤田起元,贱内就是金玉仙,多蒙恩公搭救,脱离了大难,后因考试得中,即以外任擢用。”(第五十三回)“…将要下葬的时候,学生为他整理衣服,在他胸前,带着一支玉莲花,便想,为何不把它留下来作为一个证据,因此交付贱荆收藏。……”(第七十六回)老狗才道:“拙妻这几日有些不大爽快,改日再见。”(第三十四回)邵老爷道:“理宜将侄女送回,奈因钦限紧急,难以迟缓。与其上唐县,何不随老夫到长沙,现有老荆同你几个姊妹,颇不寂寞。”(第九十一回)5)含“妾”亲属称谓性谦语“妾”本义指有罪的女人,即女奴。“妾、贱妾、妾身”在《三侠五义》中见于妻对夫的自我谦称。如:(1)巧娘道:“老爷赶快息怒,只因妾给太太请安回来时不小心路过此处,并且捡到了这个东西。”(第八十九回)(2)巧娘接待了各位宾客,给他们倒了茶,便双膝跪地说:“贱妾有一事禀老爷得知。”(第八十九回)(3)夫人便问一路光景。“为庞昱一事,妾身好生担心。”(第七十三回) 例①②中,巧娘在其丈夫金辉面前谦称为“妾、贱妾”,例③,包公夫人在其丈夫包拯面前谦称“妾身”将《三侠五义》中亲属称谓性敬谦语使用次数进行统计,可得到下表:表3-1亲属称谓性敬辞使用频率统计表表示谦敬谦敬语频率谦敬语频率敬语(14个)先父令尊令堂令岳令兄令弟令表弟3521511令妹令郎令侄令媳令亲贤昆玉尊昆仲1412511谦语(19个)家母家慈家父家严家岳家叔家兄舍弟舍亲小女103321261114小妹小婿贱内贱荆拙妻老荆妾妾身贱妾5131114115表3-1数据表明,《三侠五义》使用的亲属称谓性敬谦语中,使用的亲属称谓性敬语“令尊、令兄、令亲”等亲属称谓性敬语使用的次数较多;亲属称谓性谦语中,“小女、家母”等使用的次数较多。3.1.2似亲属称谓性敬谦语拟亲属敬谦称不是亲戚之间的用语,他是针对一些没有血缘关系的非亲属之间的称呼。但却使用亲属间的称谓来称呼。拟亲属称谓在使用时,不仅可以表示对他人的亲近之感,更能表示出对对方的尊敬。《三侠五义》是关于包拯任开封府尹时,为百姓平冤造福,与众位侠义之士除暴安良、稳定社会的故事,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早就形成了兄弟关系。所以文本中类亲属称谓性敬谦语比较丰富。在拟亲属敬谦称中共出现了21个,其中敬称有17个:贤弟、贤侄、尊兄、仁兄、仁弟、老伯、老伯母、老兄、老弟、大叔、大哥、大嫂、大兄长、兄长、兄台、妈妈、伯伯;谦称4个:劣兄、愚兄、小弟、小侄。3.1.2.1似亲属称谓性敬称1)含“贤/尊/仁”类似亲属称谓性敬语 “贤”即“贤德、有才”,“尊”含“尊敬、敬重”之意,“仁”即“尊重、爱戴”,三者用在相关的称谓前均表示敬称。《三侠五义》中含敬语素“贤/尊/仁”类的似亲属称谓性敬称,共有5个,分别为:贤弟、贤侄、尊兄、仁兄、仁弟。如:北侠道:“久仰贤弟,但不曾遇见,今日幸会,焉有骤然就别之理。理当多盘桓几日为是,劣兄惟命是听。”(第六十回)沙龙见艾虎年少英雄,满心欢喜,便问道:“贤侄为何来到此处?”(第九十三回)那武生便问展爷道:“尊兄贵姓?仙乡何处?”(第二十九回)白玉堂道:“你我知己弟兄,非泛泛可比。难道仁兄还瞒着小弟不成?”(第三十八回)展爷便提起:“邓彪说,白玉堂现在不在山中,已经往东边去了寻劣兄。刻下还望两位仁弟备只快船,我现在要赶紧回家,赶赴东京方好。”(第三十二回)2)含“老”类似亲属称谓性敬语含语素“老”的敬谦称,一方面可以用来表示自谦,另一方面可表示对无亲属关系的长者的尊敬。《三侠五义》中含敬语素“老”的似亲属称谓性敬称有:老伯、老伯母、老兄、老弟,共4个。“老伯、老伯母”是对没有亲属关系的兄弟的父母的敬称,“老哥、老弟”前者是对同辈比自己年长的男子的敬称,后者是对同辈比自已年龄小的男子的敬称。如:当提起的他们之间的亲事,施生言:“家父与金老伯提过,但是因为彼此年幼,尚未纳聘。”(第九十七回)复转念一想,道:“仁兄知恩报恩,舍己成人,原是大丈夫所为。独不念老伯母在家悬念乎?”(第三十八回)(3)展爷道:“卢兄放心,全在小弟等身上。请到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要与老兄会面。”(第四十四回)(4)展爷又向卢方道:“卢兄,这便是开封府四义士之中的王朝马汉两位老弟。”(第四十四回)3)含“大”类似亲属称谓性敬语“大”有“尊重、重视”的意思。“大”做为表敬语素,一般用于拟亲属称谓。《三侠五义》中,这方面的称谓有:大叔、大哥、大嫂、大兄长,共4个。“大叔”用来尊称跟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男子,在《三侠五义》是对豪门仆役和牢头的敬称“大哥”是用来尊称跟自己年纪相仿的男子。那老头儿着急道:“……倘若此人回来,小老儿拿甚么还他的侄儿?望大叔开一线之恩,容小老儿将此子领回。……”(第五十九回)雨墨见不是话头,便道:“贾大叔,可怜我家相公负屈含冤。望大叔将就将就。(第三十七回)丁二爷便问展爷道:“可是呀,大哥。包公待你那么好,听说你救过他。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小弟想要学学。何不对我说说呢!”(第三十回)王凤山道:“有酒更妙了。求大嫂温的热热的,我们全是受了惊恐的了。”(第七十四回)列(1)(2)中的“大树”分别是对仆役、牢头的尊称,列(3)中的“大哥”是丁兆蕙尊称展照,(4)例中是王凤山尊称从来不认识的妇女为“大嫂”。4)兄长、兄台、吾兄“兄长”、“兄台”与“吾兄”在《三侠五义》中指称对象相同,都是对同辈男子之间的尊称,一般用于对朋友中年长者的称呼。如:丁大爷出来,又一一的替老母问了众人的好。又向展爷道:又向展爷道:“家母听见兄长来了,好生喜欢。言事情完了,还要见兄长呢。”(第五十七回)欧阳爷先问道:“伯母后半夜可安眠否?”兆兰道:“托赖兄长庇荫,老母后半夜颇好。”(第六十四回)丁大爷便向北侠道:“方才眼看恶奴的形景,又耳听豪霸的强梁,兄台心下以为如何?”(第五十九回)(4)玉堂道:“小弟绰号锦毛鼠。不知兄台尊姓。”大汉道:“劣兄复姓欧阳名春。”(第七十八回)(5)公孙先生诧异,道:“吾兄是怎么知道的呢?”展爷道:“等我们坐下来,再为细讲。”(第二十一回)(6)大爷道:“母亲是年长的人,长期这样的话,反累吾兄挂心,不能够入眠。”(第六十四回)其中①②中“兄长”分别为丁兆兰当面称展昭,丁兆兰当面称欧阳春。③④中“兄台”分别为丁兆兰当面称欧阳春,白玉堂面前称欧阳春。⑤⑥中“吾兄”分别为对话中公孙策当面称展昭、丁兆兰当面称欧阳春。5)妈妈、伯伯“妈妈”与“伯伯”《三侠五义》中,“妈妈”用来尊称年长的妇女,“伯伯”用于对年长于父系的父辈男子的尊称。如:展爷便搭搭讪讪问道:“妈妈贵姓?为何一人在此啼哭?”(第十一回)只见九如问道:“请问伯伯贵姓?你为什么要去找旅店,那你之后要去哪儿呢?”(第五十八回)3.1.2.2似亲属称谓性谦称《三侠五义》中类似亲属称谓性谦称有:劣兄、愚兄、小弟、小侄。卢方向前说道:“五弟且慢,愚兄有话与你相商。”(第五十六回)(2)丁二爷说道:“这样一直舞剑,辛苦吗?”展爷心情已经不愉悦了,答道:“此剑比劣兄的轻多了。”(第三十回)(3)包公与那人分宾主坐了,便问:“尊兄贵姓?”那人答道:“小弟姓展名昭,字熊飞。”(第三回)(4)施俊鞠躬答道:“……此言乃家严谆嘱小侄代笔,望伯父海涵勿晒。”(第八十八回)“愚”有“愚笨”之意,“愚”作为一种表敬语素,用于某些称谓前,表示自谦。例(1)卢方用“愚兄”谦称自己,“劣”有“差”之意,例(2)展昭用“劣兄”来谦称自己,以此来表达对他人的敬意。例(3)中,包公与展昭交谈时,展昭自谦为“小弟”,表示对包公的尊敬之意。《三侠五义》中用“小弟”表示自谦,“小弟”这一拟亲属称谓性谦称在书中使用频率很高。例(4)中,施俊在比自己长辈的父亲友人金辉面前,故自称“小侄”,既表示了尊敬,又表示彼此关系亲切。《三侠五义》似亲属称谓性敬谦语使用情况如下表:表3-2亲似属称谓性敬辞使用频率统计表表示谦敬谦敬语频率谦敬语频率敬语(21个)贤弟贤侄尊兄仁兄仁弟老伯老伯母老兄老弟219252357156148大叔大哥大嫂兄长兄台吾兄妈妈伯伯1128524823234519谦语(4个)劣兄愚兄11224小弟小侄3115表3-2数据表明,《三侠五义》使用的似亲属称谓性敬谦语中,使用的似亲属称谓性敬语“大哥、贤弟”等似亲属称谓性敬语使用的次数较多;似亲属称谓性谦语中,“劣兄”使用次数最多。3.1.3社交称谓敬谦语社交敬谦称,在某段时期很流行,主要用于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甚至陌生人中,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社交称谓。在《三侠五义》中共出现28个,其中敬称为14个:尊公、贤契、老丈、老者、老人家、你老、恩公、大恩人、台驾、大驾、尊驾、足下、公子、公子爷;谦称有14个:小子、小可、小人、小的、小民、小老儿、老夫、老汉、老身、老拙、奴、奴家、仆、在下。3.1.3.1社交称谓性敬语1)含“尊/贤”类社交称谓性敬语《三侠五义》中,含“尊/贤”类社交称谓性敬语“尊公,贤契”。“尊公”用于对男性尊长的敬称。“贤契”长辈对子侄辈的爱称。如:早有位相公来到面前,道:“尊公请了。学生姓倪,名叫继祖。……”(第五十九回)只见李老爷一直笑着,道:“小女多亏贤契救拔,现在伤口已经好了,这也太奇迹了。我这一生中,没有其他的儿女,只有这一个女儿。但是女儿还没有配偶,意欲奉为箕帚,不知贤契意下如何?”(第四回)例(2)中,李老爷用“贤契”来称呼子辈的包公,以此来表达对包公的敬爱之意。 2)含“老”类社交称谓性敬语《三侠五义》中,含“老”类社交称谓性敬语有:老丈、老者、老人家、你老。“老丈、老者”是对年老男子的尊称。只见那边来个年老的樵人,连忙上前问道:“老丈,你可曾见有一妇人带领个孩儿么?”(第二十三回)展爷心下明白,便道:“老者,你且隐藏,待我拦阻。”(第三十二回)“老人家”常被用来尊称老年人。“老人家”在《三侠五义》有两种用法:一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二是对位尊者的尊称。如:(3)包兴问道:“老人家贵姓?”老者道:“老汉姓孟,……”(第三回)(4)龙涛道:“小的在今天碰见你们实在是我的幸运。务恳你老人家早早养好贵体,与小人报了杀兄之仇,这便是爱惜龙涛了。(第六十四回)(5)北侠道:“莫怪劣兄说。老人家既然欠安,二位贤弟断断不可远离。……”(第六十四回)例(3)“老人家”是尊称老年人,例(4)中,“老人家”是龙涛对蒋平的尊称。例(5)中,“老人家”是对丁兆兰丁兆蕙母亲的尊称。“你老”对年长者的尊称。“你老”在《三侠五义》还见于用来尊称对方。智爷道:“俺姓王行二,你老贵姓?”(第八十回)徐庆道:“二哥,你老弩箭误伤的,就是此人。”(第六十八回)例(6)中,用来敬称对方,例(7)中,徐庆称呼年长的韩爷为“你老”。3)含“恩”类社交称谓性敬语恩”有恩惠、恩泽之义。用在相关的词前,敬称对自己有恩的人。在《三侠五义》中“恩公、大恩人”是对自己有恩之人的敬称。李氏道:“自蒙恩公搭救之后,在这里已经呆了15年了。不想孩儿今日长成。……”(第七十一回)项福惊讶,道:“怎么大恩人已故了!可惜,可惜!”(第十三回)4)台驾、大驾、尊驾“驾”指车驾的意思,表示不敢直称对方,故指其车乘而言。《三侠五义》中“台驾、大驾、尊驾”用于敬称对方。便问道:“尊驾何人?”那人道:“在下公孙策,”(第一百六回)(2)卢爷便问道:“听见你们的名字很熟了,但是一直不能拜访,今天有幸让你们来到我的住处。有屈台驾。不知有何见教?敢乞明示。(第四十回)(3)陆彬向前道:“草舍不堪驻足,有屈大驾。”(第一百十九回)5)足下“足下”,用于同辈或朋友间的敬称。“足下”在《三侠五义》中多用于初次见面对对方的敬称。卢方反倒问展爷道:“足下何人?为何知道卢方的贱名。”(第四十五回)那军官一眼看见北侠,道:“足下莫非欧阳兄么?”(第六十六回)例(1)中为卢方尊称初次见面的展昭,例(2)中为军官韩彰尊称北侠欧阳春。6)公子、公子爷“公子”的本义是指贵族之子,与“公”相关。《三侠五义》中,“公子”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称呼富贵人家的子弟;二是尊称他人之子。“公子爷”是对武生公子的尊称。正发呆的时候,突然一个丫头进来,报道:“员外,有喜事了!方才安人产生一位公子,奴婢特来禀知。”(第二回)文大人立起身来,道:“三位公子免礼。”(第四十七回)那老者见白玉堂这番形景,料非常人,口称:“公子爷有所不知,因小老儿欠了员外的私债,员外要将小女抵偿,故此哀求员外,只是不允。求公子爷与小老儿排解排解。”(第十三回)3.3.2.2社交称谓性谦语1)含“小”类社交称谓性谦语“小”,本义为细、微的意思。“小”可以用来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三侠五义》中含“小”类社交称谓性谦语有:小子、小可、小人、小的、小民、小老儿。“小子”有位卑不更事之意,是晚辈对长辈的谦称,“小可、小人、小的、小民”用于谦称自己,“小老儿”是老年人的谦称。如:包山看见这位老先生,红光满面,品格端方,想对他说些事情,并说:“老夫子三样规矩,其二其三,小子俱是敢应的。只是担心我的弟弟,他反应稍微迟钝,望先生善导为幸。”(第二回)那人失惊道:“恩公如何知道小可的贱名?”(第一百十八回)吴良听说,吃惊不小,回道:“小人以木匠做活为生,是极安分的,如何敢杀人呢?望乞老爷详察。”(第五回)只见进来了九个人,俱各跪倒,口称:“老爷在上,小的叩头。”(第五回)乡老道:“小民家里被水淹没,心里甚难过,不料近来水中生了水怪,时常出来现形伤人。……”(第八十四回)那老者道:“小老儿姓王名凤山。动问老兄贵姓?”(第七十四回)2)含“老”类社交称谓性谦语“老”用作谦词时,是老年人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三侠五义》中含谦语素“老”类的通用称谓性谦语有:老夫、老汉、老拙、老身、老奴。“老夫、老汉”是年纪较长的男性对自己的谦称,“老身”是年长的女性对自己的谦称,“老拙”是老年人的谦称。包兴问道:“老人家贵姓?”老者道:“老汉姓孟,有一老伴,但没有子女,以卖豆腐为生。”(第三回)邵老爷哈哈笑道:“老夫便是新调长沙太守的邵邦杰。金老爷如今已升了襄阳太守。”(第九十七回)(3)金辉道:“这样来说的话,贤侄的书法很厉害的了。这上面还要叫老拙进行修改,这是在不当啊……”(第八十八回)(4)丁母对展爷道:“她是老身侄女,自叔叔婶婶亡后,老身像亲生儿女一般对待她,甚是欢喜。……”(第三十一回)3)含“奴”类社交称谓性谦语“奴”本义为奴隶、奴仆,引申为谦称。“奴、奴家”《三侠五义》中是年轻女子的自我谦称。如;朱绛贞方说道:“你们现在快走吧,奴有一言奉问:你们到底是进香的?还是真正太守呢?如果是太守的话,还多有得罪。”(第七十三回)假小姐向前万福,道:“奴家金牡丹,乃金辉之女。”(第九十回)4)仆“仆”是谦称自己。如:(1)北侠道:“怎么敢呢?仆欧阳春听说寨主在招贤纳士,故前来奉谒。素昧平生,殊深冒读。”(第一百十二回)(2)智爷道:“……寨主何得舍正路而不由,啧啧以刀为宝乎?再者仆等今日之来,是来表诚意的,并非献刀。……”(第一百十二回)5)在下 “在下”谦称自己。因坐席时尊者在上位,卑者在下座,所以对自己用“在下”作为谦称。如:对老丈道:“周老丈,你不要怀疑。渔哥说话说到做到。你若不信的话,在下情愿作保,如何?”(第二十八回)便问道:“尊驾何人?”那人道:“在下公孙策,”(第一百六回)《三侠五义》社交称谓性敬谦语使用情况如下表:表3-3社交称谓性敬谦语使用频率统计表表示谦敬谦敬语频率谦敬语频率敬语(14个)尊公贤契老丈老者老人家你老恩公110653571144大恩人台驾大驾尊驾足下公子公子爷22272212019谦语(14个)小子小可小人小的小民小老儿老夫224570266026老汉老身老拙奴奴家仆在下2612181536表3-3数据表明,《三侠五义》社交称谓性敬谦语中,使用的社交称谓性敬语“公子”使用的次数最多,高达120次。另外,“老者、恩公也是使用次数较多的几个词;社交称谓性谦语中,“小人”使用次数最多,高达570次。3.1.4身份称谓性敬谦语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等级身份,这是由于中国封建的性质所决定的,并且流传时间很远。既“官本位”的文化密切相关,又与时代的思想潮流有关。在称谓时,会突出身份特征。身份敬谦称共46个,分为皇族敬谦称、职官的敬谦称、有学问的人敬谦称、僧尼道士的敬谦称和其他身份称谓性敬谦称。3.1.4.1皇族敬谦语1)皇族敬谦称 中国作为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一直以来是皇权至上,皇帝作为万人之上的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对皇帝进行称呼时,要传达尊敬义,来体现皇权的不可逾越。虽然皇权不可逾越,但君主为体现自己的谦逊,也会用到谦称。《三侠五义》中关于皇族的称谓性敬谦称共有7个。敬称5个:天子、圣上、陛下、先皇、太后。谦称有:孤、孤家,2个。 a.皇族敬称 《三侠五义》中关于皇族的敬称有:天子、圣上、陛下、先皇,太后,5种。其中“陛下、圣上、天子”用于臣民对皇帝的尊称;“先皇”是对已故帝王的尊称;“太后”是对帝王母亲的尊称。如:又问柳青道:“柳兄难道不认得么?此位便是南侠展熊飞现授四品护卫之职,习得一身好功夫,天子亲赐封号“御猫”便是。”(第五十四回)太守回道:“卑府今早接得文书,圣上特派龙图阁大学士包公前来查赈,算来五日内必到。……”(第十二回)狄后又道:“此事臣妃尽知底蕴,惟恐陛下不信。”(第十八回)郭槐说:“大人为何说此话?当初李妃产子,先皇震怒,才贬冷宫,焉有抵换之理呢?”(第十九回)仁宗五鼓刚要临朝,只见仁寿宫总管前来启奏,说:“太后夜间得病,一夜无眠。”(第十八回)b.皇族谦称“孤、孤家”是谦称自己少善寡德,专用于王侯的谦称。如:奸王道:“你等去到孤家御厩中,自己拣选马匹去。”(第一百回)再说奸王听了探报之言,甚气,道:“孤乃当今皇叔,颜查散他是甚么人,擅敢要捉拿孤家与百姓报仇雪恨!……”(第一百二回)2)职官的敬谦称古代封建社会制度延续了近两千多年,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其突出特点。因此,普通百姓和低职官者用位高者的职官名称或职官尊称去敬称高职官者,而低职官者面对上级自称时则用谦抑的官场卑称,居高者也有自己适用的谦语,我们把它们合称为职官敬谦称。《三侠五义》中关于皇族的称谓性敬谦称共有16个。敬称10个:老父母、老父台、县尊、贵县、县太爷、太尊、府尊、大老爷、恩相、大人。谦称有:臣、微臣、小臣、卑府、卑职、下官,共6个。a.职官的敬称1.老父母、老父台“老父母”、“老父台”是对县官的尊称。《三侠五义》中县官是最基层的父母官,所以被尊为“老父母”、“老父台”以示尊重。颜生禀道:“……望祈老父母早早定案,犯人再也无怨的了。”(第三十六回)学究看见他们这样处理,又不情愿与之联姻,心中十分快乐,满口应承:“见了公子,定当替老父台分解。”(第五十三回)2.县尊、贵县、县太爷“县尊、贵县、县太爷”是对县令的敬称。如:(1)便对县官道:“贵县,你赶紧带人前去韩瑞龙家相验板箱,一定要好好搜查,不放过一丝一毫。”(第十回)(2)龙涛道:“大官人有所不知,小的在本县作为一名捕快差使。昨日奉县尊之命,要去捉捕马刚。……”(第六十回)(3)“……县太爷准了小人状子。及至开棺检验,谁知并无伤痕。……”(第七回)3.太尊、府尊、大老爷“太尊、府尊”是对知府的尊称,“大老爷”是对州县以上长官的尊称。朱焕章道:“……心中一想,为什么不把它留下来,可以用来辨别尸,因此解下交付贱荆收藏。后来小女见此十分喜爱,随身佩带,如同至宝。太尊何故问此?”倪太守听了,潸然落泪。”(第七十六回)沈仲元道:“……就说,明知是府尊太守,故意的请府尊大老爷到庄,为分析案中情节。……”(第七十三回)马强道:“大老爷乃四品黄堂,如何能到小人庄内?……”(第七十六回)沈清哭诉道:“……小人真是冤枉!求青天大老爷明察!”(第五回)例(1)(2)中“太尊”、“府尊”分别为朱焕章,沈仲元尊称杭州太守倪继祖,例(3)(4)中的“大老爷”分别为马强尊称杭州太守倪继祖,沈清尊称县令的包公。4.恩相“恩相”下属对官长的敬称,在《三侠五义》中为对首相的尊称,见于尊称包公。口中说道:“卢方罪该万死,望乞恩相赦宥。”(第四十五回)卢方十分热心肠,立了个主意,道:“恩相为这件事竟如此糟心,而且钦限又紧,不如等圣上再问此事时,且先将卢方等三人奏知圣上……”(第四十七回)5.大人“大人”一是用来尊称父母长辈;二是尊称年长者;三是尊称为官者。“大人”作为尊称有官职的人,在《三国演义》中主要用于官场中下级对上级、老百姓对当官的的敬称。可以在前面加上对方的官职名或姓氏,如“钦差大人、包大人、文大人”,表示敬称。如:那妇人磕了一个头,说:“多谢青天大人!”(第九回)赵爷道:“文大人虽好,总不如开封府包太师那里好。”(第四十七回)四爷一见,道:“……实对你说,我非别人,乃开封府包大人阁下赵虎的便是。因为此事,特来暗暗私访。”(第十回)老爷闪目观瞧,见此人年有三旬上下,手提一根竹竿,口称:“小人地方范宗华,与钦差大人叩头。”(第十五回)此外,也可以在“大人”之前加亲属称谓,在《三侠五义》中出现1例施生道:“只是小婿离家时间太久,所以要去看望双亲,等到看望完后,再完成自己的工作,不知岳父大人意下如何?”(第一百一回)b.职官的谦称:《三侠五义》中的官职称谓性谦称,共有6个:臣、微臣、小臣、卑府、卑职、下官。“臣”本义指奴仆,引申为男子自谦之词。“微臣、小臣”即“卑贱之臣”的意思。在《三侠五义》“臣、微臣、小臣”一般是官员在君主面前谦称之词。“卑职、卑府、下官”都是官吏自称的谦词,是下级在上级面前的谦称。如:包公并不谢恩,跪奏道:“臣无权柄,不能服众,难以奉诏。”(第九回)包公奏道:“微臣自在京供职以来,并未回家。惟有臣的大侄儿见过,其余二侄三侄俱未见过。”(第四十七回)(3)雷英道:“小臣遵从圣上指令,将印信小心在意撂在逆水泉内,看见这泉水一直冒出,寒气凛冽。王爷因何追问?”(第一百六回)(4)太守回道:“卑府得到消息称,圣上特派龙图阁大学士包公前来查赈,应该在五日之内就会到。……”(第十二回)(5)县尹连忙道:“卑职粗心,粗心。”(第十回)(6)金令听了,先陪罪道:“本县接任未久,地方竟有如此恶霸,欺侮上差,实乃下官之罪。”(第五十九回)3)有学问的人的敬谦称《三侠五义》中关于有学问的人的敬谦称共有6个。敬称2个:先生、相公。谦称有:学生、晚生、小生、门生,共4个。a.有学问的人的敬称1.先生“先生”的本义为头生,后来泛用作对人的尊称。刘宏丽《明清敬谦语研究》:从战国时代开始,人们就用它来尊指父兄、年长学者、老师。晋朝时,“先生”已泛用作对人的尊称。“由于被称为‘先生’的多是有较高地位、学识或技艺的人,所以称人‘先生'是带着敬意的。刘宏丽:《明清敬谦语研究》,北京:刘宏丽:《明清敬谦语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70页。包兴道:“老爷亲自写的。叫先生誊清,焉有不照样写的理呢?”(第九回)大爷说:“只因三黑并无营生,与其叫他终日牧羊,在外游荡,也学不出好来,何不请个先生教训教训呢?……”(第二回)那婆子道:“可不是。只因我媳妇身体有病,求先生医治医治。”(第八回)2.相公“相公”一词在古代本是对宰相的敬称,后来词义泛化,用本来称呼宰相的敬称称呼普通官吏,也成为对读书人的敬称。“相公”还被妇女用于对丈夫的敬称。明清以来,“相公”一词的外延和内涵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三侠五义》中“相公”是指对读书人的敬称。例如:突然一个老仆对着汉子道:“尊客,我家相公想前来学习学习。”(第五十九回)锦笺道:“小人从小就住在老爷家中。我们相公念书,就是小人一直在伴读啊。”(第九十七回)b.有学问的人的谦称《三侠五义》中有学问的人的谦称主要有“学生、晚生、小生、门生。其中,“学生”是读书人对自己的谦称,“晚生”是一些读书人对他们师兄师姐的自谦之称,“小生”是青年读书人的自谦之称,“门生”的主要含义并不是“学生”,而是指门下之人。在《三侠五义》中,“门生”既指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自谦之称。如:倪相公道:“些须小事,何足挂齿。学生原是欲上东京预备明年科考,路过此处打尖,不想遇见此事。这也是事之偶然耳。”(第五十九回)包公见了,不慌不忙,向前一揖,口称:“大人在上,晚生拜揖。”(第四回)(3)只见走来了一个少年,他对着很多人说:“列位请了。不知此人犯了何罪,你等俱要打他?望乞看小生薄面饶了他吧。”(第八十八回)(4)廖天成犯想多时,道:“依门生的意见,不如写个折子,直接说开封府杀了两条性命,将包黑参倒,以警将来。不知老师钧意若何?”(第四十三回)4)僧尼道士敬谦称 《三侠五义》中的僧尼道士称谓性敬谦称,共有7个。敬称4个:道兄、仙长、师傅、长老;谦称有:小道、小僧、老僧,共3个。a.僧尼道士敬称《三侠五义》中对僧尼道士的敬称主要有“道兄、仙长、师傅、长老”其中,“道兄”是对僧道者流的敬称,“仙长”用为对道士的敬称。“师傅”早是对老师的通称。后范围不断扩大,既可专用于对僧道的尊称。《三侠五义》中,“师傅”多是对僧尼的尊称。“长老”是对住持僧的尊称。如:老道见了好生欢喜,道:“道兄初来,却破许多钱钞,使我不安。”(第六十二回)又对尼姑道:“师傅用心服侍,田相公来时必有重谢。”(第十四回)北侠道:“师傅不要惊疑,且到方丈细谈。”(第六十五回) 王丞相闻听,忙道:“就烦长老引见引见何如?”了然答应,领至方丈。(第六回)b.僧尼道士谦称《三侠五义》中对僧尼道士的敬称主要有“小道、小僧、老僧”其中,“小道”指道士的自谦之称,“小僧”指僧人的自谦之称,“老僧”指老年僧人谦称自己。如:那道人道:“小道平常认识他,他十分的正义,我正要去拜访他。极但不知他向何方去了?”(第六十二回)和尚说:“小僧已曾问过。韩爷说:“丈夫以天地为家,焉有定踪。”信步行去,不知去向。”(第五十三回)了然道:“老僧不走权贵之门,迎他则甚?”(第六回)5)其他身份称谓性敬谦语在《三侠五义》中,还有一些体现彼此间关系的身份称谓性敬谦词语。它们包括用主仆关系、主客关系、友邻关系、师生关系等等关系下的敬谦称谓。其中敬称为5个:尊客、尊管、令师、令徒、贤东;谦称有6个:小徒、敝友、敝老师、奴婢、老奴。a.其他身份称谓性敬语“尊客”是尊贵的宾客的意思,用于尊称敬重宾客;“尊管”敬称他人的仆从;“令师”敬称他人的老师;“令徒”敬称他人徒弟;“贤东”是敬称他人的主人。如:那个仆人突然过来,指着汉子说道:“尊客,我家相公要来此学东西。”(第五十九回)蒋爷道:“贤侄,你这尊管,何不也就叫他一同坐了呢?”(第一百九回)北侠连忙还礼,问道:“令师可在庙中么?”(第六十八回)北侠亲爱的,这件事情,后对他抱有怜悯之心,所以对智爷说:“令徒很好,劣兄甚是爱惜它。我意欲将他认为义子螟岭,贤弟觉得怎么样?”(第七十六回)先生闻听,不觉诧异,道:“贤东何出此言?世上哪有不望儿孙中举作官之理呢?此话说来,真真令人不解。”(第三回)b.其他身份称谓性谦称“小徒”是师傅对徒弟或徒弟对自己的谦称。“敝友”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朋友,“敝老师”是对自己老师的谦称。“奴婢”原指丧失自由、受人奴役的男女,后泛指男女仆人。“老奴”老年奴仆自谦之词。如:智爷道:“此是小徒艾虎。过来,见过白五叔。”(第七十八回)老学究对太公道:“令郎乃国家大器,非是老汉可以造就的。若是从我敝友训导训导,将来必有可成。”(第七十一回)(3)颜大人很生气的说道:“你们五个人是受皇上的命令的。而且是敝老师衙署人员,我们怎么能够把你们当普通官员对待?。”(第一百三回)(4)正自此时,突然一个丫头进来说道:“员外,大喜了!方才安人生的一位公子,奴婢特来禀知。”(第二回)(5)展忠道:“作为皇家的官员,应当立志报效朝廷,家中的事情老奴照管。爷自请放心。”(第三十九回)将《三侠五义》中身份称谓性敬谦语使用次数进行统计,可得到下表:表3-4身份称谓性敬谦语使用频率统计表敬语(26个)频率谦语(20个)频率天子圣上陛下先皇太后老父母老父台县尊贵县县太爷太尊府尊大老爷恩相大人先生相公道兄仙长师傅长老尊客尊管令师令徒贤东221562111211313158118263113233113131孤孤家臣微臣小臣卑府卑职下官学生晚生小生门生小道小僧老僧小徒老奴敝友敝老师奴婢11321374181311126345153311120表3-4数据表明,《三侠五义》身份称谓性敬谦语中,使用的身份称谓性敬语“先生”使用的次数最多,高达263次。另外,“相公、大人也是使用次数较多的几个词;身份称谓性谦语中,“小道”使用次数最多。另外,“老奴、奴婢、臣”也是使用次数较多的几个词。从《三侠五义》身份称谓性敬谦语中,反映出汉民族讲究谦虚、修身的民族心理、文化底蕴。3.1.5指物称谓性敬谦语在《三侠五义》中,有一些敬谦称谓,不属于称谓性敬谦语的,这一类词语不是对人的敬谦称,而是对说话人或听话人有关的事物的总称。通常是用来称作事情或物品的。语素前附加表示谦敬意义的成分构成的。《三侠五义》中指物称谓性敬谦语既有表示真实事物的客观名称,也有表示主观现象的抽象事物的名称。指物称谓性敬谦语共67个,其中敬称有44个:高寿、高见、尊府、尊号、尊便、尊姓、尊骑、尊名、尊齿、贵府、贵姓、贵步、贵庄、贵体、贵衙、贵恙、贵干、宝庵、宝刹、宝庄、雅爱、仙乡、虎驾、大名、大号、大笔、大恩、大才、厚待、厚赐、厚情、厚恩、厚礼、钧命、钧谕、钧意、台命、台谕、芳名、美意、青春、府上、千秋、华诞;谦称23个:敝处、敝庄、敝境、敝衙、贱名、贱辰、贱恙、贱号、贱地、鄙怀、寒舍、草舍、拙笔焉、愚见、小铺、微劳、微意、微名、薄礼、薄面、薄意、舍间、舍下。3.1.5.1指物称谓性敬语1)含“高”类指物称谓性敬语“高”有尊贵、高明之义,用在名词性词语前,表示对他人或与他人有关的事的敬称。“高寿”用于敬问老人的年纪;“高见”对别人意见的敬称。如:冯君衡便问道:“请问你老高寿?”(第三十五回)陈公公道:“众位大人高见不差。很好。就是如此吧。”(第八十二回)2)含“尊”类指物称谓性敬语“尊”有尊贵义,可作为表敬语素构成名词性敬语,相当于形容词的语法功能,用来敬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尊府”是对他人府邸的敬称,“尊名、尊姓、尊号”是对人名字、姓氏、名号的敬称;“尊便”请人方便行事的敬语;“尊骑”对他人乘坐的马匹的敬称;“尊齿”对人年龄的敬称。如:公孙策说道:“前次和相爷去过尊府聘请吾兄,正逢公出门,不料今日方到。”(第二十一回)包公道:“壮士贵姓尊名?到此何干?”(第十四回)玉堂道:“小弟绰号锦毛鼠。不知兄台尊姓。”(第七十八回)连忙将网收起,赶忙说道:“……只因有二位官长现在舍下居住,曾提尊号,他们命令我在捕鱼的时候要多加小心。……”(第八十五回)蒋平道:“老丈但请尊便。”(第一百十四回)店主人道:“客官自己拉进来吧。婆子不知尊骑的毛病,恐有失闪。”(第一百八回)颜生道:“冯兄尊齿二十了么?”(第三十五回)3)含“贵”类指物称谓性敬语“贵”有高贵,尊贵之义,用在他人有关的事物词语前面,来表达敬意。“贵府、贵庄”敬称他人的府第、家宅;“贵姓”示对他人姓氏的敬称;“贵步”是敬称尊贵者的脚步;“贵体”敬称他人的身体;“贵恙”是对对方的病的敬称;“贵衙”敬称对方的衙门;“贵干”是敬问对方有什么事。如:先生见此情况,觉得很惊奇,只得说道:“我学生在贵府打搅了六七年,但是老师的教导很少,多亏了令郎很机智,所以才能够进步。”(第三回)蒋平问道:“贵庄在那里?”(第一百四回)包公与那人分宾主坐了,便问:“尊兄贵姓?”(第三回)武伯南道:“恩公暂停贵步。小可这里有个熟识之家,一来打听小主的下落,二来略略歇息吃些饮食,再走不迟。”(第一百十八回)龙涛道:“小人今日能够遇二员外,实小人之万幸。务恳你老人家早早养好贵体,在小的杀了仇人之后。,这便是爱惜龙涛了。”(第六十四回)北侠道:“大老爷前面就是贵衙了,我不便前去。”(第七十五回)北侠道:“四弟既有贵恙,莫若找个寓所暂为歇息,明日再做道理,有何不可呢。”(第一百七回)内中有一个头领,上前执手,道:“老爷今日有何贵干?”(第六回)4)含“宝”类指物称谓性敬语“宝”表示珍贵、尊贵含义的形容词性敬语素,用于敬称帝王、佛教、道教以及与他人有关的事物。“宝庵”敬称尼姑居住的庵堂;“宝刹”敬称僧尼所在的寺庙;“宝庄”敬称对方的庄院。如:他拉脚儿穿上,来到东角门,敲户道:“里面有人么?我乃行路之人,因遇雨天晚,道路难行,欲借宝庵避雨,务乞方便。”(第七十七回)北侠道:“我因路过宝刹,一来拜访今师,二来讨杯茶吃。”(第六十八回)便道:“小弟久已要到宝庄奉谒,未得其便。今既承雅爱,敢不从命。”(第三十回)5)含“雅”类指物称谓性敬语“雅”表示清雅、高雅含义的形容词性敬语素,用于代表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行为或事情前,构成名词性敬词。“雅爱”是尊称他的爱愿。那武生道:“既承雅爱,敢不领教。”(第二十九回)6)含“仙”类指物称谓性敬语“仙”有仙人、超凡义,用于与对方相关的事情或事物有关的名词前,构成名词性敬语。“仙乡”用来敬问或敬称他人的籍贯。那武生便问展爷道:“尊兄贵姓?仙乡何处?”(第二十九回)7)含“虎”类指物称谓性敬语“虎”是百兽之王,象征有权势、有地位。含有“虎”语素的词语可用来表达敬意。“虎驾”是对对方车驾的敬称。兆蕙却在那边垂手,手放在口袋两边,口称:“白五老爷到了,恕我等未能远迎虎驾,多多得罪,还请老爷到寒舍待茶。”(第七十八回)8)含“大”类指物称谓性敬语“大”用作敬词,用在相关的词前,用来敬称与他人相关的事物。“大名、大号”敬称或敬问他人名字、表字;“大笔”尊称他人的书法或文字。“大恩”敬称对方的恩情;“大才”敬称他人学识很高。如:此时武伯南方问艾虎:“贵姓大名?意欲何往?”(第一百十八回)武生道:“大号呢?”(第二十八回)老贼看了,连说:“妥当结实。就劳贤契大笔一挥。”(第四十三回)项福道:“小人受侯爷大恩,别说行刺,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第十二回)展爷道:“还是老先生大才,猜的不错。”(第二十一回)9)含“厚”类指物称谓性敬语“厚”有深,重之义,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词语前,表示对他人的敬意。“厚待”敬称别人对自己优厚地对待;“厚赐”敬称别人给的东西;“厚情”敬称他人对自己深厚的情意的;“厚恩”敬称对方对自己的大恩;“厚礼”敬称他人的所馈赠的礼物。如:卢方道:“犯人尚未过堂,如何敢蒙此厚待?断难从命。”(第四十四回)钟雄道:“先生初到,如何叨扰厚赐?”(第一百十六回)年幼的道:“小弟艾虎。只是因为在去卧虎沟的路上,经过看见许多人在这里喝酒,所以感到了口渴。既蒙赐酒,感领厚情。请了。”(第九十二回)牡丹又说:“妈妈只管放心,决不辜负厚恩。”(第九十八回)张立马上收回银子。,见了艾虎,说道:“……他母女说客官远道而来,我等理宜尽地主之情,酒食是现成的,如何敢受如此厚礼。……”(第九十二回)10)含“钧”类指物称谓性敬语“钧”本义为古代的重量单位,后来泛用作敬辞,用于敬称尊上或上级以及的命令或者行为。“钧命”敬称尊长的使命告语;“钧谕”对帝王或尊长的指示、命令的敬称;“钧意”对别人意见的尊称。如:展爷谢道:“卑职谨依钧命。”(第二十二回)展爷向前悄悄道:“卢兄休要辜负相爷一片爱慕之心,快些起来,莫要违悖钧谕。”(第四十五回)廖天成说道:“根据我的见解,不如写个折子。,直截了当地说开封府派人杀害了两个性命,将包黑参倒,来警戒天下的人们。不知老师钧意若何?”(第四十三回)11)含“台”类指物称谓性敬语“台”用于名词前,做形容词敬语素,敬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台命、台谕”对长辈或他人嘱托、吩咐的敬词。如;颜生向上叩头道:“谨遵台命。”(第三十九回)大家便问:“相爷呼唤,有何台谕?”(第二十二回)12)含“芳”类指物称谓性敬语“芳”用作敬词,用在相关的称谓词前,用来敬称与他人相关的事物。“芳名”敬称对方的姓名。卢爷便问道:“久仰芳名,未能见一面,今蒙降临,实在有所委屈。不知有何问题?还请说清楚。”(第四十回)13)不包含敬语素的指物称谓性敬语《三侠五义》中不含敬谦语素的指物称谓性敬语有:美意、青春、府上、千秋、华诞。“美意”感谢对方美好的情意;“青春”敬问年轻人的年龄;“府上”对他人住所或老家的敬称;“千秋”称人寿辰的敬语:“华诞”敬称他人生日。如:蒋爷道:“多承美意,改日叨扰吧。小可还有要紧事呢。”(第一百十四回)以为他梗直可交,便问:“尊兄青春几何?”(第八十八回)又说:“家信也送到了,现有带来的回信。老爷府上俱各平安。”(第二十回)奼紫道:“太师爷千秋,焉有不行礼的呢?”(第四十二回)手上拿了一张纸,道:“小可不知大三千秋华诞,没来得及准备礼物,仓促之间,无物可敬。于是,方才将诸事记载已毕,亲自写下这个条幅,还请大王笑纳。”(第一百十六回)3.1.5.2指物称谓性谦语1)含“敝”类指物称谓性谦语“敝”有破旧、破败、衰败之义,用在相关名词前,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用法较为广泛。“敝处、敝境”是主人对自己住的地方的谦称;“敝庄”谦称自己的庄园;“敝衙”谦称自己的衙门。李大人看见包公气度非凡,相貌清奇,连忙还礼,分宾主坐下,便问:“贵姓?仙乡?因何来到敝处?”(第四回)县官道:“敝境出现这样的事情。应当赶快将盗贼捉拿归案。幸将各犯拿获。惟邓九如不知下落,武平安虽说已死,但此事还须细查。相爷跟前,还望公子善言。”(第五十三回)陆彬道:“再者天色已晚,请三位同到敝庄略为歇息,明早再行如何呢?”(第一百四回)倪继祖连忙下马,道:“多谢公子相救。为何不到敝衙,略申酬谢呢?”(第七十五回)2)含“贱”类指物称谓性谦语“贱”含卑贱之义,用在名词前,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事。“贱名、贱号”谦称自己的名字、名号;“贱辰”谦称自己的生日;“贱恙”谦称自己的病;“贱地”对自己住地的谦称。丁二爷道:“惭愧,惭愧。贱名何足挂齿。”(第二十九回)蒋爷道:“正是。足下如何知道贱号呢?”(第八十五回)及至钟雄来到,见众人如此,不觉不乐,道:“今日小弟贱辰,敢承诸位兄弟如此的错爱,如此的费心。我钟雄何以克当!”(第四十三回)韩二爷道:“久仰,久仰。恕我有贱恙,不能还礼。”(第六十四回)头目道:“我家大王言欧阳爷乃当今名士,如何肯临贱地,总有些疑似之心。忽然想到,欧阳爷有一口宝刀,世人都夸赞,想要观看此宝刀。”(第一百十二回)3)含“鄙”类指物称谓性谦语“鄙”有浅陋、低贱、粗俗、质朴之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鄙怀”对自己心愿,心意的谦称。钟雄道:“久仰英名,未能面晤,局胜怅望。今日幸会,实慰鄙怀。……”(第一百十二回)4)含“寒、草”类指物称谓性谦语“寒、草”作为谦语,有穷困、贫寒之义,用于相关的词前,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寒舍、草舍”都是用于谦称自己的家。兆蕙却在那边恭敬侍立,手放在身体两旁,口称:“白五老爷到了,原谅我不能亲自的去接驾,多多有罪,还请海涵。还请老爷到寒舍待茶。”(第三十一回)陆彬向前道:“草舍不堪驻足,有屈大驾。”(第一百十九回)5)含“拙、愚”类指物称谓性谦语“拙、愚”有拙劣、愚笨之义,主要用与自己的作品、言语等词语前,谦称与自己有关事物。“拙笔焉”谦称自己所作诗文书画的谦词;“愚见”谦称自己的意见。颜生道:“……我那拙笔焉能奉命,惟恐有污尊摇。”(第三十五回)但是有人拦住了他们,说:“住了,卢大哥在此,五弟焉肯上坐?依弟等愚见,还不如还是卢大哥的首座,其下挨次而坐,觉得这样如何?。”(第五十八回)6)含“小”类指物称谓性谦语“小”作为谦语,用来谦称自己或与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铺”谦称自己的店铺。只见柜内俱各执手相让,说:“李二爷请了,许久未来到小铺。”(第四回)7)含“微”类指物称谓性谦语“微”有细小、微薄之义,用于己方或与己方相关的名词前来谦称自己或与己有关的事物。“微劳”谦称自己的功劳;“微意”谦称自己的心意微薄;“微名”谦称自己的名誉微不足道。先生见此情状,忍耐不住,只得说道:“我学生在贵府打搅了六七年,虽有微劳开导指示,也是令郎头脑机智,所以方能进此一步。”(第三回)孟老道:“些小微意。何劳齿及。”(第三回)卢方听了,便道:“弟蜗居山庄,原是本分人家。虽有微名,但不是故意取得的。对于偷东西这件事来说。,更不是我卢方所为。……”(第四十回)8)含“薄”类指物称谓性谦语“薄”有浅薄、微薄之义,用在相关的词前,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薄礼”谦称自己送的礼物;“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薄意”谦称自己的情意。林春笑道:“些须薄礼,望乞笑纳。”(第五十回)展爷连忙扶住,道:“五弟且看愚兄薄面,此事始终皆由展昭而起。五弟如有责备,你就责备展昭就是了。”(第五十七回)又见蒋爷打开包囊,取出了二十两银,道:“大哥仙逝,未能吊唁。些须薄意,聊以代格。”(第一百九回)9)含“舍”类指物称谓性谦语“舍”用在相关的词前,谦称自己的家或亲属。《三侠五义》中这类指物称谓性谦称有:舍间、舍下。“舍间、舍下”是谦称自己的家。如:朱焕章道:“此事已有二十多年。当初在仪征居住之时,舍间后门便临着扬子江的江岔。……”(第七十六回)丁大爷道:“天已亮了,不如俱到舍下,与蒋四哥共同商量个好主意。”(第五十六回)《三侠五义》指物称谓性敬谦语使用情况如下表:表3-5指物称谓性敬谦语使用频率统计表敬谦语频率敬谦语频率指物称谓性敬语(44个)高寿高见尊府尊号尊便尊姓尊骑尊名尊齿贵府贵姓贵步贵庄贵体贵衙贵恙贵干宝庵宝刹宝庄雅爱仙乡13413631213522111113222虎驾大名大号大笔大恩大才厚待厚赐厚情厚恩厚礼钧命钧谕钧意台命台谕芳名美意青春府上千秋华诞1423822231215121271552指物称谓性谦语(23个)敝处敝庄敝境敝衙贱名贱辰贱恙贱号贱地鄙怀寒舍草舍351133211141拙笔焉愚见小铺微劳微意微名薄礼薄面薄意舍间舍下11111153113表3-5表明,《三侠五义》指物称谓性敬谦语数量整体较多,但出现的频率也相对较低。除“贵姓”使用35次,其它敬谦语使用次数都在10以内,频率很低。纵观《三侠五义》中所有的称谓性敬谦语,对自己亲属的称呼出现的次数很少,频率很低。类亲属称谓性敬谦语出现的次数也较少,但频率较高。但是对于社交场合中的称谓和身份定位的称谓出现的次数很多,频率也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学生守则及规范知识竞赛资料
- 梁节点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方案模拟
- 窗户现场施工方案
- 新派酒吧营销方案
- 工厂设备维护管理周期计划
- 项目管理团队任务分配及时间管理工具
- 费用报销申请与审批标准化模板
- 钢梁防腐施工方案
- 保险理赔客户服务流程标准
- 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 《中国石化炼油装置管式加热炉联锁保护系统设置指导意见》
- 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 JB/T 20185-2017热原检测仪
- GB/T 22153-2008国际货运代理通用交易条件
- GB 30616-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
- 化工原理下精馏的物料衡算
- 加油站安全费用申请表
- 办公室颈腰椎病的预防及运动疗法课件
- 设备保养维修培训课件
- (完整)城市轨道交通安检工作概述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