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考前二十天 考前复习策略课件_第1页
物理考前二十天 考前复习策略课件_第2页
物理考前二十天 考前复习策略课件_第3页
物理考前二十天 考前复习策略课件_第4页
物理考前二十天 考前复习策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7年高考·物理·考前复习策略

2017.5.18

淄博四中邹金萍桓台一中高中扬2

在三轮复习阶段,我们级部的安排是,周三、周四考试,周末学生再以考试形式继续做练习。剩余几节课(包含自习)用来教师指导、自主复习、回扣教材、回归试卷、回归错题、以考代练、查缺补漏、调整状态。(结合讲评,在这20天里,努力追求得分最大化)。二、把握近几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理科综合(物理学科)的命题思想及命题风格三、心装全局,活用技巧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一、身心健康,保持高度的热忱投入到学习中专题七自信是健康心态的集中表现,信心是考生成功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高考成功的信心,高考就不太可能成功。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爱默生认为:“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所以,让学生们一定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在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更贵重。我们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好的要求更好,稍落后一些的同学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笑到最后才是最好。高考才是定局,任何人都要敢于求变,敢于创造奇迹,敢于后来居上。三、以必胜的信心去赢取高考的胜利题易大家易,我不大意;题难大家难,我不畏难。一丝不苟,该得的分一分不丢;坚定信心,难得的分每分必争。

1、高考当平时,答卷如练习冷静思考寻找感觉,大胆猜测完整认定;审题仔细作答缜密,一旦确认不再回首;循序渐进步步向前,依据实力灵活跳跃;心态坦然发挥正常,沉着应战节省时间。2、遭遇难题,要作冷静思考“要难都难,大家一块难,慌什么!”

“能做几步就尽力做几步,急什么!”“绕过去,回头再说,怕什么!”

3、大考失误常有,大将风度面对(一)要镇定:失误已成事实,内疚于事无补(二)要豁达:

“一城一池”得失不定输赢(三)要理智:出场不问对与错,快速准备下一科。

5、学校对老师及同学们的要求是:以状态影响状态●材料一:有记者问邓亚萍,你在乒坛上“战无不胜”的秘诀是什么?邓说:“先纠正一下,我并做不到“战无不胜”,充其量,只是胜多负少罢了。其实,打赢球,靠得不是秘诀,如果一定要说秘诀的话,我的秘诀就是上场后,我的竞技状态特别好。要知道,作为一流选手,技术水平都差不多,谁能胜,关键看临场发挥了,也就是说,谁的状态好,谁就是赢家了。”●学校给我们的几点具体建议:对级部管理者和教师来说

1、从思想观念来说,要牢固树立“以状态影响状态”的思想观念,始终注意用自己良好的状态去影响学生的状态,为学生做出榜样。

2、从精神状态来说,在平时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我们要以十足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示于学生,在学生面前,要展现出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以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说泄气的话,做泄气的事,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绪带给学生。

3、从工作状态来说,在学生面前,要展现出高度热忱的工作状态,以自己忘我的工作状态去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以热忱感染热忱。

4、从交往状态上说,在平时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要以“严师、慈父、慈母”般的形象示于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自己良好的交往状态,去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的交往状态。二、把握近几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理科综合(物理学科)的命题思想及命题风格细节处重视基础应用上突现能力命题思想第一,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的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在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均基本保持了较稳定的命题风格

第三,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三种题型的难度都体现出起点较低,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易、中、难比例合理,以中等难度为主,拓宽难度分布范围

第四,试题稳中有变,不偏不怪,旧为今用,试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第五,对学生进行“了解、识记”和“理解”、简单的运算或判断分析、综合分析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考查,注重基础、试题布局合理细节处重视基础,应用上突现能力

2016年高考试题的命题风格

第一,试题内容趋于稳定,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同时不忌讳重复考查某些重要的考点第二,能力的考查依然清晰可见,高考的选拔功能有明显的体现

第三,物理实验的考查注重对实验的理解、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不强调难度

第四,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第五,整卷的难易界限分明,区分度高

(一)、注重考查学科基础,刻意回避偏题怪题3.在选择题中,既有定性判断,也有定量计算,大都是以考查基础为主。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2.解题过程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求解的难度也不是很大;(16年全国1卷15题):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单选)磁场出口加速电场A.11B.12C.121D.144解析:由题设知,离子和质子电量相同,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相同由B2:B1=12:1知,m2:m1=144:1,选项D正确特点:核心基本方法的简单应用,因其计算较复杂,属于中等难度题.易错点:将B理解为增加的磁感应强度,错选C.(16年全国1卷18题):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多选)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解析:由题设知,质点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因恒力与运动方向的关系不确定,质点的运动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只要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清晰,不难确定选项BC正确.特点:突出对力与运动关系概念的考查(属于基本概念的理解)易错点:错误理解质点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大小与速率的变化量相同而错选D.解析:(1)(2)由mg-0.01mg=ma知,f=40Hz特点: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属于简单题.易错点:第一,没有将周期T更换为频率f;第二,在运算中因计算不准确发生错误.建议:以上这类试题可以说体现了在细节上考知识、考基础,试题本身难度较小,只要注重“三基”和“核心思维方法”的落实,学生解答此类问题,应该是有把握的,也是必须拿分的.我所理解的基础知识并非是熟悉物理概念、记住物理公式,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应用功能.(15年全国1卷14题):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单选)A.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

B.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

C.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

D.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解析:由题设知,粒子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但B减小选项D正确.考查特点:基本公式的应用(14年全国2卷19题):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势面垂直

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

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

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解析: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很容易判断选项AD正确.考查特点:基本概念的理解(16年全国2卷15题):如图,P为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为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Q仅受P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b、c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ac,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vc,则(单选)A.aa>ab>ac,va>vc>vbB.aa>ab>ac,vb>vc>vaC.ab>ac>aa,vb>vc>vaD.ab>ac>aa,va>vc>vbaPbc解析: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确定ab>ac>aa,根据点电荷的运动轨迹可以判断两电荷为同性电荷,互相排斥,可以确定va>vc>vb,选项D正确.考查特点:核心方法的应用(二)、有突出特色的知识点不忌讳重复考查第一,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交流电》部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近几年全国卷多次出现;第二,2016年考题再次考查,而且考查的特色与2015年几乎相同,这种命题思想不忌讳该知识点重复考查;

第三,这既说明该知识点在高考物理考点的地位,也反映这个知识点是学生必须要求掌握的知识。(16年全国1卷23题):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当要求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0C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Ic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U,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0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000Ω),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已知U约为18V,Ic约为10mA;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20mA时,报警器可能损坏;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0C时阻值为650.0Ω.

(1)在答题卡上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线.电源电阻箱开关热敏电阻滑动变阻器报警器abcd(2)在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填“R1”或“R2”).(3)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①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

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填“a”或“b”)端附近,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

.②将开关向

(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

.(4)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电源电阻箱开关热敏电阻滑动变阻器报警器abcd解析:(1)由题设知,本实验先是以电阻箱替代热敏电阻进行调试,待调试完成就可以直接将热敏电阻连接报警器进行工作,因此,电阻箱和报警器应进行串联,具体连线如图所示.(2)由题设知,回路中的电流满足10mA≤I<20mA

由U=IR知,900Ω<R≤1800Ω根据题设条件,在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R2

(3)①由于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0C时阻值为650.0Ω,为保证报警器的正常工作,用来调试的电阻箱的阻值应为R=650.0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b端附近(防止电路中的电流IC超过10mA),不能置于另一端(a端)的原因是接通电路时,电流会超过20mA,有可能损坏报警器.②将开关向c闭合,电阻箱接入电路,再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报警器报警,调试工作结束.特点:考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属于中等难度题.易错点:第一,本题对学生“读题”要求较高,不能从“读题”的过程知道调试的作用和方法;第二,死记某几种电学实验方法,不会根据

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处理实验问题.(四)、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充分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能力要求是最好的体现,着重考查主干知识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反映,近几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体现得淋漓尽致.(16年全国2卷25题)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释放,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上的位置与B点间的距离;(2)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的质量的取值范围.CDPBA解析:(1)由题设知,EP=5mglM=m

CDPBA可见,P能沿圆轨道运动到D点P运动到D点后,从D点以速度vD水平射出s=vDt

(2)①若P能滑上圆轨道5mgl>μ4Mgl

M<②为使P仍能沿圆轨道滑回,P在圆轨道的上升高度不能超过半圆轨道的中点C≤M<特点: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平抛运动的规律等知识的应用,本题解决问题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属于难题.易错点:第一,当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被物体压缩到最短时,误认为物体受力平衡,得到5mg=kl;第二,对物体P能否到达最高点D缺少判断,直接认为从D点平抛;第三,对P仍能沿圆轨道滑下的理解有误,想当然认为物体P到达D点速度为零.(16年全国1卷25题)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0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同一竖直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点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370=0.6,cos370=0.8)(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PRCDFBA7R/2370G解析:(1)对小物块P,从C到B

mg5Rsin370-μmg5Rcos370=PRCDFBA7R/2370G(2)设C到E点的距离为x小物块P从C到E,mgxsin370-μmgxcos370-EP=0小物块P从C到F,mg3Rsin370-μmg(x+x-3R)cos370=0得到x=6R,EP=2.4mgR

(3)小物块P从D平抛通过G点s=vDt

小物块P从E到D

EP=

m1g6Rsin370+μm1g6Rcos370+m1g

特点:考查运动学公式、平抛运动的规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等知识点,是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情景比较复杂的力学综合题,对学生的基础知识、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应试心理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此外,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挑战,属于难题.易错点:第一,对未画出E点存在心理上的障碍,不能很好利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计算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第二,不能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和竖直高度;第三,因数学运算能力较差不能得到正确答案。建议:第一,对力学综合题学生要有应试的心理准备,在时间限定、心理承受能力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解答此类问题是有顾虑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应限时进行此类问题的强化训练,力求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第二,近几年同类的高考考题综合性虽然很强,但难度有所降低,因此,

学生在解答时自信心有所提高,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应中,应要求即便得不到满分,也应尽可能多拿分.(五)、注重考察物理知识在高科技中的应用,体现高考的时代气息

高考与时代同步,高考考题也必须体现高科技成果中的应用成份,2016年全国卷的高考物理考题突现了这一特征.题13(16年全国1卷17题)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单选)A.1hB.4hC.8hD.16h解析: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以实现全球的无线电通讯,其基本特征是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T1=24h,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r1=6.6R倍,对应的卫星分布图如图1所示.Or1RABC图1600600AB600ORC图2r2600

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为了能实现卫星与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也必须要变小,卫星公转的半径应减小,如果利用三颗同步卫星可以实现全球的无线电通讯,则卫星运行的半径必须有一定的限制,而最小的半径对应于图2所示的分布情况.AB600ORC图2r2600由几何关系可知,r2==2R

选项B正确特点:考查同步卫星的特征、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实现全球无线电通讯的基本要求等知识点,因命题的立意较新、数学运算能力要求较高,属于较难题.易错点:第一,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怎样实现全球的无线电通讯不太了解;第二,在地球大小不变的情况下为实现全球的无线电通讯,地球自转周期达最小值时有什么特点不太清楚;第三,不能构建解答的框架,只能采用猜的方式,押与T1=24h较近的答案T2=16h.建议:针对以上高考考题的特点,在复习备考时要想有新的突破,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第一,通过背景加深对物理本质的理解,即建立物理模型;第二,对复杂问题寻找关键点,针对关键点列方程;第三,对简单的情景减少失分;第四,基础决定最后的结果,在这20天里,必须把“会”变成“熟练”.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三、心装全局,活用技巧活用技巧拿高分综合科答题顺序建议:1)答题前,必须养成先浏览全卷的习惯,对各科难度做到大致了解;2)必须遵循“三科总分最高”原则,三科形成合力,树立必胜信心;3)必须遵循“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大后小、先同后异”的原则;

4)选择题必须先按题号做完并涂好卡,最好用时40分钟左右完成,不能少于30分钟,确保I卷得分率;5)第二卷无论按什么顺序答题,每科用时最多不能超过35分钟;

6)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部分学生不能完卷是很正常的,必须用正确的心态对待综合科考试,必须学会跳转、学会放弃,对一些读题一遍后还没有任何思路的题目,可先放一放,先做会做的题,拿到该拿的分;

7)凡事不能绝对化,必须学会灵活应变,鼓励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先做自己的优势学科,以追求分数的最大化。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三、心装全局,活用技巧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三、心装全局,活用技巧

我们都知道,理科综合的三科中,物理学科最难学。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理学科的成绩高低与三科总分的高低呈现“正相关状态”,且相关度达到85%以上。在考场上,如何使物理学科取得理想的成绩,成了寻求理综得分最大化的关键。我们提出:“得理综者得高考,得选择题者得理综,得物理者得高分”。怎样做才能促进物理成绩最大化从而促使理综得分最大化呢?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三、心装全局,活用技巧活用技巧拿高分1)认真审题避“陷阱”2)弄清过程重细节3)三种题型巧应对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三、心装全局,活用技巧活用技巧拿高分1)认真审题避“陷阱”审题要仔细,注意关键词,注意易错点。题目与附图结合,要多角度收集信息。不盲目放弃“新题、难题”,“新题”新一处,“难题”难一点。审题切忌直接看问题,忽视前提。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三、心装全局,活用技巧活用技巧拿高分2)弄清过程重细节根据题目情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画示意图、受力分析图、过程图、V-t图;分析过程,注意细节,弄清各个特点及相关联系;找出临界状态,注意结果的多重可能性;对多过程问题,要纵深思考,审清题意,充分还原题目的物理情境,构建物理模型,找出转折点,抓住承前启后的物理量,确定其临界值。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三、心装全局,活用技巧活用技巧拿高分3)三种题型巧应对解答选择题,一是要求速度快,就是从审题到选取答案的反应要快。二是要求选得准。选择题的十种解法(直选法\排除法\特殊值法\图象法\极限法\分析法\量纲法\整体法\等效法\模型法)应充分利用单选题的特点节省时间。若经过1分钟的分析仍无思路,则应暂时跳过去,最后再来慢慢解决;确实做不出来时,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再在剩余选项中选择一个即可,做到每选必对。选择题做完后一定要立即涂卡。应对选择题的技巧: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三、心装全局,活用技巧活用技巧拿高分3)三种题型巧应对对实验填空题,答题时必须注意数值、单位、正负号、有效数字位数等。涉及作图问题还应注意函数图线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电路图中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等都应考虑周到。设计性实验,着重考查考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①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装,可以在条件或器材上加以限制。②给定器材,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和过程以完成实验。③只给定实验目的,要求考生自行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分析实验误差。应对实验填空题的技巧: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三、心装全局,活用技巧活用技巧拿高分3)三种题型巧应对解答设计性实验题时,一是要注意与我们学过的实验联系起来,尤其是注意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应从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误差来源等角度去分析。二是应注意几个设计原则:①科学性原则。方案所依据的原理要符合基本规律,并能通过实验现象揭露本质,达到测量、研究和探索的目的。②安全性原则。方案的实施应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同时应简便易行。③精确性原则。应尽可能挑选误差相对较小的方案。应对实验填空题的技巧: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三、心装全局,活用技巧活用技巧拿高分3)三种题型巧应对首先,简短的文字说明必不可少;其次是必要的方程式,必须要有物理规律作为依据;解答计算题的关键是审题。突破难度大的两类问题:一是题目较长的新情景题,遇到这类问题关键是发掘它的物理本质和内容,从而各个击破。一是过程复杂的多过程问题,解决多过程的复杂物理问题时,应画出示意图,拆分过程分的评分办法,只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往下做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值.应对计算题的技巧: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三、心装全局,活用技巧活用技巧拿高分3)三种题型巧应对从已知条件最充分处按步列式,特别应挖掘隐含条件和临界状态,从临界条件入手,先写字母表达式,然后代入数据计算,最后答案应明确写出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对多答案题,应讨论这几种答案的合理性;解决难题时,合理运用各小题的结论,一步一步的建立模型,一般能大大降低整道题的难度;用“正家功夫”遇到困难时,不妨试试“旁门左道”;对于一些题目“繁”和解答“繁”的试题,解题时要保持冷静。※以上是高效实用的应对技巧,是物理得分最大化的保障之一!应对计算题的技巧:

问题情境的信息提取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能否有效提取高考试题物理情境的文字、图表和图像信息,进而分析加工,建立物理模型,理清物理过程,是解题成功与否的关键.模型建构注重解决问题的框架,而图形表征反映表达问题的方式.“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物理情景”是很多物理老师的口头禅.本专题主要通过物理学史背景类、科技应用背景类、照片表格信息类和图形图像类四类物理问题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如何寻求高考理综物理得分最大化

以物理学史为背景,可以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原貌,检测对重大物理事件的关注和了解(记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所以,此类试题成为高考热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一、物理学史背景类问题

题型综述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

高考考查的物理学史一定是与学习过的知识相关的,要注意背景知识的迁移,重视课本中的每一幅插图.除注意对物理学史的记忆和积累外,还要特别关注物理规律和定律的发现过程、理论争议和物理思想方法等.应考策略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例1[2016·全国卷Ⅱ]法拉第圆盘发电机的示意图如图T­1所示.铜圆盘安装在竖直的铜轴上,两铜片P、Q分别与圆盘的边缘和铜轴接触.圆盘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中.圆盘旋转时,关于流过电阻R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T­1应用举例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点评]本题以法拉第圆盘发电机为背景,考查电磁感应和电路知识.[提取信息]①铜圆盘与电阻R形成闭合回路;②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③圆盘旋转产生电流.[图形表征]将金属圆盘等效成一系列沿半径方向的“金属辐条”组成的模型-----扫动切割.[拓展复习]要建立电磁感应系列模型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例2

[2015·全国卷Ⅰ]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T­2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T­2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B.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C.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D.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点评]本题以阿拉果“圆盘实验”为背景,考查电磁感应中的“涡流”这一考点.[提取信息]①铜圆盘水平放置;②圆盘正上方水平悬挂小磁针;③圆盘转动带动磁针转动但略有滞后.[图形表征]整个铜圆盘处在小磁针周围产生的非均匀分布的磁场中.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例3[2016·北京卷]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如图T­3所示.结合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T­3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A.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不重合B.地球内部也存在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C.地球表面任意位置的地磁场方向都与地面平行D.地磁场对射向地球赤道的带电宇宙射线粒子有力的作用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点评]本题以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对地磁偏角的观测记录为背景,考查磁场相关知识.[提取信息]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②地磁场磁感线分布图.[图形表征]可将地磁场等效为条形磁铁的磁场,将北半球(或南半球)地面上方某点的地磁场分解为平行于地面和垂直于地面方向.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C[解析]根据“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知,选项A正确.由图可知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选项B正确.由图可知在两极附近地磁场与地面不平行,选项C不正确.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地磁场与地面平行,射向地面的带电宇宙粒子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选项D正确.高考真题聚焦高考趋势预测:2016年本讲次电磁感应的规律及其应用为考查热点,涉及磁通量、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知识,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往往因力电综合、数理综合等具有能力性强、综合性高、区分度大的特点.预计2017年高考,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仍是高考的热点,尤其是应用数学图像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动力学和能量问题,高考将继续注重力电基本规律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教师备用真题教师备用真题

科技应用类信息题通常以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为背景命题,紧扣近现代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社会科技热点.以计算题形式呈现时,文字叙述较长,专业术语较多,信息量较杂,运算量较大,综合性较强,读题审题时容易造成阅读理解障碍或是心理障碍,解答时容易导致运算错误.二、科技应用背景类问题题型综述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有三点:①要熟悉试题结构.科技应用类信息题的题干结构往往由三部分组成,首先给出题目的物理背景,然后给出一些相关信息,最后提出具体物理问题.②要有效提取信息.题干中的信息分显性信息(物理量、具体数值)和隐性信息(隐含条件)、有效信息和干扰信息、熟悉信息和陌生信息.③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在熟悉试题结构的前提下,将关键信息从题干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联系我们非常熟悉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和物理模型.应考策略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例4[2016·江苏卷]电吉他中电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T­4所示,磁体附近的金属弦被磁化,因此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电路放大后传送到音箱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选用铜质弦,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B.取走磁体,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

图T­4C.增加线圈匝数可以增大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D.磁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应用举例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点评]分析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电拾音器的结构和拾音原理.[提取信息]①磁体附近的金属弦被磁化;②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③电拾音器的结构图.[图形表征]见题图放大显示部分,被磁体磁化的金属弦振动后导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例6[2015·北京卷]真空中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可以用作光电转换装置,如图所示.光照前两板都不带电.以光照射A板,则板中的电子可能吸收光的能量而逸出.假设所有逸出的电子都垂直于A板向B板运动,忽略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光照条件不变.a和b为接线柱.已知单位时间内从A板逸出的电子数为N,电子逸出时的最大动能为Ekm,元电荷为e.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1)求A板和B板之间的最大电势差Um,以及将a、b短接时回路中的电流I短.(2)图示装置可看作直流电源,求其电动势E和内阻r.(3)在a和b之间连接一个外电阻时,该电阻两端

的电压为U,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设为P;单位时间内到达B板的电子,在从A板运动到B板的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之和设为ΔEk.请推导证明P=ΔEk.(注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中没有给出的物理量,要在解题中做必要的说明)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点评]本题题干文字近300字,属中等长度的信息题.试题以平行板电容器和光电效应为背景,考查电流、电路和电功知识.[提取信息]①所有逸出的电子都垂直于A板向B板运动;②单位时间内从A板逸出的电子数为N;③电子逸出时的最大动能为Ekm;④元电荷为e.[图形表征]分析和明确光电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能够将平行板电容器等效成一个有内阻的电源,类比普通闭合电路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

照片背景类问题是高考中的一种特殊题型,通过单幅和一组频闪照片呈现出真实的物理情境或物理过程,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物体的运动、简谐运动、机械波等.表格数据类问题常见于物理实验题,通过提供原始的表格数据信息,考查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描点连线能力、信息转换能力、建立模型能力和寻找规律能力.三、照片表格信息类问题题型综述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

解决照片背景或表格数据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定性分析和定量运算相结合.通过观察照片信息或是分析表格数据,比较同一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定性分析照片或表格数据所反映的物理情境;通过定量估算或是依据表格数据描点作图,寻找照片或表格数据背后的物理规律并进行定量运算分析.应考策略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例7水平面上,一白球与一静止的灰球碰撞,两球质量相等,碰撞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T­7所示.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

)A.30%

B.50%C.70%D.90%图T­7应用举例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点评]频闪照片是研究动态物理过程的最常见方法.此题的解题关键在于通过观察照片中碰撞前后白球和灰球在频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大小变化,估算碰撞前后的速度;或者根据碰撞后白球和灰球运动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来估算碰撞前后的速度.[提取信息]①频闪照片中左边白球间距大,右边白球间距小;②照片中右边白球和灰球间距大致相等;③照片中右边白球和灰球运动方向间的夹角约为60°.[图形表征]见频闪照片,运动的白球与静止的灰球碰撞后两球分开.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例8有一种“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估测相机的曝光时间,有位同学提出了下述实验方案:他从墙面前某点处使一个小石子自由落下,对小石子照相得到如图T­8所示的照片,由于小石子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AB.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约为6cm,且下落起点到A点的竖直距离约为1.8m.从这些信息可计算出该相机的曝光时间最接近于(

)A.0.2sB.0.06sC.0.02sD.0.008s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点评]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留下的径迹AB对应的运动时间即相机的曝光时间.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照片中径迹AB与砖块厚度的关系估算出AB对应的实际下落距离.[提取信息]①石子自由下落;②下落起点到A点竖直距离约为1.8m;③每块砖的厚度约为6cm,曝光时间内石子下落距离约为2块砖对应的厚度12cm.

[图形表征]依题意可画出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例9图T­9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图T­9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11324213093298164526255824366119249716006482104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点评]本题真实地反映了伽利略在研究斜面小球运动规律时的探究过程.[提取信息]①第二列是时间;②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③随运动时间的增加,运动的距离也在增加,而且增加得越来越快.[图形表征]根据题意和物理学史,可建立物体沿固定斜面下滑的物理模型.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例10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轨道半径(AU)1.01.55.29.51930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点评]本题涉及的天体数目较多,考查的“行星冲日”天象较为陌生,给出的行星运行半径以不常见的天文距离AU为单位,这些都增加了读题审题的难度.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行星冲日”天象建立天体追及问题模型.[提取信息]①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称为“行星冲日”;②表格给出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图形表征]依据题意可建立天体追及模型如图T­10所示.图T­10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变式

[2015·四川卷]如图T­11所示,粗糙、绝缘的直轨道OB固定在水平桌面上,B端与桌面边缘对齐,A是轨道上一点,过A点并垂直于轨道的竖直面右侧有大小E=1.5×106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带负电的小物体P电荷量是2.0×10-6C,质量m=0.25kg,与轨道间动摩擦因数μ=0.4,P从O点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经过0.55s到达A点,到达B点时速度是5m/s,到达空间D点时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且tanα=1.2,P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水平向右的某外力F作用,F大小与P的速率v的关系如下表所示.P视为质点,电荷量保持不变,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求: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图T­11(1)小物体P从开始运动至速率为2m/s所用的时间;(2)小物体P从A运动至D的过程,电场力做的功.v/(m·s-1)0≤v≤22<v<5v≥5F/N263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

高考试题中的图形图像主要分为示意图形和函数图像两大类.示意图形主要包括实验装置示意图、物质结构示意图、电路结构示意图、受力分析示意图、运动过程示意图、物理概念示意图等.几乎每一道物理试题都配有一个与真实的物理情境相对应的示意图形.每一个物理过程都遵循一定的物理规律,每一个物理规律都可以表示为一种函数关系,每一个函数关系都可以描绘成一个函数图像,通过图像的几何(数学)特征把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周期变化特征等复四、图形图像类问题

题型综述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

杂物理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正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

高中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主要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等,图像形状主要有直线、双曲线、抛物线、正余弦曲线等,如下表所示:应考策略四、强化物理情境的信息提取和图形表征能力图像形状函数关系应用举例y=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y=kx①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③纯电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