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教案(下)_第1页
外国文学史教案(下)_第2页
外国文学史教案(下)_第3页
外国文学史教案(下)_第4页
外国文学史教案(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9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概况:反农奴制主题,社会矛盾与出路的探索。小人物题材,平民知识分子新人形象。“自然派”: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俄国自然派文学—俄国文学中以果戈理为楷模,以别林斯基为中心的文学派剧,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该派作家真实地反映现实,抨击农奴制的黑暗专制,以下层社会“小人物”为作品主人公,代表俄国文学的进步力量。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1、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与十九世纪俄国解放运动紧密联系,解放运动推动了俄国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俄国文学的繁荣。(作家、主题、作品来宣传政见)2、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由于有先进的文艺理论作指导,促进了俄国文学的发展。3、众多大师的互相影响、促进。第二节果戈理二、生平与创作:讽刺喜剧《钦差大臣》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果戈理在《钦差大臣》中以犀利的笔锋批判和嘲讽了整个腐败的沙俄官僚集团,无情的揭开了他们的丑恶面目,现实黑暗王国的真实图景,栩栩如生的描绘出一幅群魔乱舞的百丑图,揭露了沙皇专制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辛辣的讽刺。嘲讽了整个沙俄官僚集团。结构完整而朴素。市长的一句话展开了戏剧情节,宪兵的一声喊宣告了剧情的结束。别具匠心的哑场收尾。哑场充分的发挥了戏剧作为一种舞台造型艺术的作用,具有雕塑美,增强了戏剧讽刺效果。三、创作特色:1、反对美化自然,揭露社会丑恶,将农奴制下的种种黑暗现状,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来。2、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体现鲜明的倾向(将自己的爱憎融于形象的塑造中,使反映生活的真实和作家创作的倾向结合起来)3、描写底层人民,富有民主精神,小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显现,深切同情备受欺凌的小人物。4、采用讽刺手法,深蕴“含泪的微笑”讽刺艺术,用夸张、违背常情、常理的人或事,来达到讽刺的目的。5、善于驾驭语言,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四、《死魂灵》的分析:1、人物:(1)空想家玛尼洛夫满口谎言,内心空虚(2)女地主科洛潘契加浅薄愚昧,贪婪守旧(3)酒鬼、赌棍罗士特莱夫浪荡成性、蛮横霸道(4)梭巴开维支粗野笨拙,深通世故(5)守财奴泼留希金冷酷凶残,吝啬成癖。波留希金形象: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农奴主的典型。是一个吝啬鬼和兼守财奴的典型。超常病态的贪婪吝啬,守财奴性格。生活方式的没落、无知和愚蠢。这个形象生动的揭示了农奴主阶级的腐败没落,显示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和反动性。乞乞科夫形象:是俄国新兴资产阶级投机家的典型。他身上除了具有地主阶级的寄生性和反动性之外,还带有新兴资产阶级巧取豪夺、唯利是图的本质特点,这是一个从贵族地主过渡到新兴资产者的典型,是俄国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最初体现。从他的家教,学生生活,为官之道和“死魂灵”交易几个方面来揭示他惟利是图,狡诈无耻的特征。展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农奴主的胜利。艺术特征:1人物形象的深刻性典型性,(调动各种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充分利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2幽默和讽刺的笔调,含泪的讽刺,含泪的微笑。3抒情性描写,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多种多样的议论抒情。概念:俄国自然派:自然派是俄国文学中以果戈理为楷模,以别林斯基为中心的文学派别,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该派作家“忠实于自然”,真实地描写现实,批判农奴制的黑暗专制。作品主人公多是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即小官吏、农民、手工业者、平民知识分子等,展现他们的贫困生活,因而被贵族社会、御用文人称为“污秽的写实主义、低劣的自然派”。别林斯基在理论上充分肯定自然派的创作,并高度赞扬自然派是俄国文学中的进步力量。自然派的文学成就多以散文、小说为主。主要代表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赫尔岑、冈察洛夫等。复习思考题:1.讽刺喜剧《钦差大臣》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果戈理在《钦差大臣》中以犀利的笔锋批判和嘲讽了整个腐败的沙俄官僚集团,无情的揭开了他们的丑恶面目,现实黑暗王国的真实图景,栩栩如生的描绘出一幅群魔乱舞的百丑图,揭露了沙皇专制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辛辣的讽刺。嘲讽了整个沙俄官僚集团。结构完整而朴素。市长的一句话展开了戏剧情节,宪兵的一声喊宣告了剧情的结束。别具匠心的哑场收尾。哑场充分的发挥了戏剧作为一种舞台造型艺术的作用,具有雕塑美,增强了戏剧讽刺效果。

2、《死魂灵》的思想、艺术特征。《死魂灵》通过乞乞科夫走访了五个地主购买“死魂灵”的过程,描写了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奴隶主阶级衰亡的历史,揭示了专制农奴制不可避免崩溃的趋势。形象的描写了带着血腥味儿走上社会舞台的新兴资产阶级,对这个阶级与生俱来的掠夺性和对金钱的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1)含泪的讽刺。《死魂灵》紧紧扣住地主阶级人物特有的那种高尚正经的外表与卑鄙荒谬的内心的尖锐矛盾,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如人物独白、幽默笔调、典型细节、肖像描写等,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圆滑虚伪、懒惰空虚和贪婪吝啬。与此同时,小说又寄希望于理想地主的社会主张出发,对他们的无聊和堕落,表示同情和哀婉。对他们的丑恶存在,饱含着“谁也不知道的分明的泪”。这是《死魂灵》的伟大处,也是作者的悲哀处。

(2)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是从俄国现实中提取出来的,作家从环境、肖像、语言、动作等精确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如对梭巴开维支的描写就突出了一群粗笨的家具,又如在泼留希金的性格塑造上,就突出了他乞丐般的外表形象。

(3)广泛的运用了抒情手法。这里有关于祖国、人民前途的关心,有关于人物出场的评价,如把祖国比喻为向前飞奔的三驾马车,就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热情,表示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3.简析乞乞科夫的形象。小说的中心人物乞乞科夫是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冷酷和贪婪,他一心追求金钱,投机买卖被同僚告发之后,又想起购买“死魂灵”牟取暴利的办法。在售卖“死魂灵”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特点。从这个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属阶级的唯利是图的本质

4、从《钦差大臣》看果戈里的讽刺艺术(1)善于通过偶然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2)夸张手手法的运用。(集中体现人物形象的刻划上。)(3)。充分发挥了高速喜剧特有的“笑”用笑来否定恶,伸张正义“笑”是这出戏中唯一的正面人物,“含泪的微笑”5、从《狂人日记》和《外套》看果戈里描写小人物形象的特点(1)以人道主义的批判激情,描写“小人物”遭人践踏的悲惨命运。(2)在哀其不幸的同时真实的反映了沙皇官场的腐败霸道极其对“小人物”精神的摧残和毒害。(3)写“小人物”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的反抗,表现了作者的忧愤情绪6、分析泼留希金形象(1)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农奴主的典型(2)病态的贪婪,为聚敛财富而聚敛(3)愚蠢无知这个形象生动的揭示了农奴主阶级的腐败没落,显示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和反动性8、果戈里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他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奠基者,他继承了普希金开创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开创了俄国文学的一代新风(批判的讽刺性),创造了“自然派”文学。(2)揭示了俄国社会的两大弊端:封建专制制度、农奴制度(3)用讽刺艺术典型丰富,促进了俄国文学,对俄国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促进作用第三节屠格涅夫1、早期的创作:(40年代)《猎人笔记》(1847——1852年)(20多篇随笔组成)。这部作品是他的成名作,作者用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手法,塑造了俄国各种地主的典型;作者独到的景物描写在这部作品里得到了体现;并且在这部作品中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情的描写,是一部俄罗斯农民的赞歌;抒情笔调比比皆是。2、中期(50年代——70年代)这个时期是作家创作的极盛时期,中篇小说《木木》《阿霞》和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和《烟》等。3、晚期(80年代)作家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是《散文诗》(1878—1882年)是他生活、艺术的总结,融会了他一生创作特点: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悲观情绪;真诚、善良、敏锐、抒情、哲理、简洁。它既是作家人格的写照,又是作家艺术的结晶。三、屠格涅夫的创作特色:1、现实主义地、真实地反映俄国社会现实。2、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3、杰出的心理描写。4、独到的景物描写。5、浓郁的抒情性。6、简洁、朴素、细腻的文风。四、长篇小说《罗亭》和《父与子》1、罗亭形象:(多余人形象)(1)“多余人”形象之一,40年代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2)对真理执着的追求,丰富的知识,雄辩的口才(3)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罗亭的懦弱)(4)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这一时期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也反映了他们在黑暗时期所起过的历史作用,但罗亭的局限性也表明了贵族知识分子以无法承担改造旧社会的责任2、巴扎罗夫形象(新人形象)(1)是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体现了“新人”的特点。(坚强的性格执着的追求)(2)性格中最突出的是他的革命精神,对现有制度的批判,重视实践,身体力行,思想情感的平民性,蔑视贵族阶级,变革与批判精神(哲学上唯物主义,政治上的农奴专制)(3)同劳动人民有着密切联系(4)局限性,政治局限,以庸俗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艺术从《父与子》看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色(1)以俄国重要社会矛盾冲突为情节结构的基础,即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在思想、道德、艺术、政治等方面的冲突(2)结构精巧、简练、明快、朴素、紧凑,以主要人物为中心,把所有人物和事件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3)对话、辩论占有较大的比重(人物是某种政治或道德理想的体现者,都有其对立面,因而论争对话较多)(4)爱情来编织故事情节(5)塑造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典型概念解释:新人:“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理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屠格涅夫在小说《前夜》中最早塑造出了“新人”英沙洛夫的形象,但车尔尼雪夫斯基小说《怎么办?》中的“新人”罗普霍夫等形象则更为典型。复习思考题:1、从《父与子》看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色(1)以俄国重要社会矛盾冲突为情节结构的基础,即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在思想、道德、艺术、政治等方面的冲突(2)结构精巧、简练、明快、朴素、紧凑,以主要人物为中心,把所有人物和事件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3)对话、辩论占有较大的比重(人物是某种政治或道德理想的体现者,都有其对立面,因而论争对话较多)(4)爱情来编织故事情节(5)塑造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典型2、分析罗亭形象(1)“多余人”形象之一,40年代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2)对真理执着的追求,丰富的知识,雄辩的口才(3)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罗亭的懦弱)(4)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这一时期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也反映了他们在黑暗时期所起过的历史作用,但罗亭的局限性也表明了贵族知识分子以无法承担改造旧社会的责任3、分析巴扎洛夫形象(1)是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体现了“新人”的特点。(坚强的性格执着的追求)(2)性格中最突出的是他的革命精神,对现有制度的批判,以平民身份自豪,蔑视贵族阶级(哲学上唯物主义,政治上的农奴专制)(3)同劳动人民有着密切联系(4)局限性,政治局限,以庸俗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艺术4、结合作品试论屠格涅夫的创作特色(1)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文学来反映重大社会问题(以爱情来编织故事情节)塑造了一批“多余人”和“新人”形象(2)浓郁的抒情色彩,优美的景物描写(3)对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语言的简练清新,富有表现力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第一节十九世纪自然主义文学和其他文学流派一、自然主义文学:概念:自然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在法国形成的文学思潮,受实证主义哲学和实验医学的影响,主张创作的客观化,以事实材料整理、描绘代替主管抽象的分析,强调作品的文献性、实证性、科学性。主要代表作家:龚古尔兄弟、左拉。2、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1)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自然主义把真实理解为自然,即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谓自然,就是真实的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2)强调客观性。自然主义要求小说家完全消失在小说情节的后面,不要介入小说的叙述,让股市“自己来讲述自己”,也就是说,作家不是道德家,不要做任何价值评判,而是解剖家,只限于说出他在人尸体中找到的东西。(3)突出科学性。自然主义把一切归之于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所以创作就是探索、印证这些规律对人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描写要达到一种科学式的精确。3、欧洲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概况:法国自然主义作家:龚古尔兄弟;左拉德国自然主义作家:盖尔哈德-霍普特曼。英国自然主义作家:乔治-吉辛瑞典自然主义作家:斯特林堡二、唯美主义文学:1概念:十九世纪后期流行欧洲的文艺思潮。强调艺术的独立性,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超功利超道德的创作原则。注重形式技巧的完美,理想化与装饰性。主要代表人物:法国戈蒂耶、英国王尔德。2唯美主义文学特征:(1)“为艺术而艺术”,艺术与政治、道德和功利无关,注重形式美。(2)提出“艺术是心灵的故乡”。(3)艺术超然于现实,艺术非但不依赖生活,相反,生活应该追随和模仿艺术。三、象征主义文学(前期)1、概念: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在法国、影响欧洲的诗歌流派,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它的名称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1886年9月15日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中提出的。象征主义文学主张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内在真实,运用象征、暗示手法,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表现抽象的思想观念哲理,注重艺术形式与观念的融合,追求诗歌的音乐性、绘画美和形式韵律的优美。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驱。2、前期象征主义文学特征:

(1)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在艺术上则是化丑为美,丑中见美。(2)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在艺术上则以具体意象去反映抽象事物,并升华为哲理,运用通感和象征手法。(3)追求诗歌的音乐的效果,诗画组合,在语言和韵律上精益求精,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简练精粹、工整、优雅。(4)认为诗歌是神秘的本应晦涩难懂,读者要从表面形式上寻找本质东西。3、主要代表作家:波德莱尔、魏尔伦、马拉美、兰波。魏尔伦:诗歌的音乐性。马拉美:超现实主义的形上追求,意象跳跃。兰波:非理性自觉,幻觉臆想的内在世界。概念:自然主义文学:十九世纪60年代在法国形成的文学思潮,受实证主义哲学和实验医学的影响,主张创作的客观化,以事实材料整理、描绘代替主管抽象的分析,强调作品的文献性、实证性、科学性。主要代表作家:龚古尔兄弟、左拉。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领袖,理论家。其理论著作:《实验小说》、《自然主义小说家》。阐明其自然主义文学观:“自然主义就是回到自然。”“是直接的观察,精确的解剖以及对世上存在事物的接收和描写。”自然主义强调对生命本源的表现,写人的生理本能,从生理学角度解释人的社会行为。自然主义还主张客观主义、记录主义的写作,强调对存在事实的接受和描写,“不要夸张,不要强调,只要事实。”自然主义文学还强调文学的科学性、实证性,像自然科学、试验医学那样提供有关人类文献。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继承了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的传统,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指出“戏剧的使命在于振奋人心,迫使人们去进行思考,引起痛苦”,反对把戏剧但作消遣。这种见解突破了19世纪末英国剧坛上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风尚。因此被称为英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3、简述自然主义文学的主张及特点。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流行的、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与流派。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自然主义把真实理解为自然,即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谓自然,就是真实的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2)强调客观性。自然主义要求小说家完全消失在小说情节的后面,不要介入小说的叙述,让股市“自己来讲述自己”,也就是说,作家不是道德家,不要做任何价值评判,而是解剖家,只限于说出他在人尸体中找到的东西。(3)突出科学性。自然主义把一切归之于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所以创作就是探索、印证这些规律对人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描写要达到一种科学式的精确。

4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和文学特征。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流行的、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与流派。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是:(1)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自然主义把真实理解为自然,即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谓自然,就是真实的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2)强调客观性。自然主义要求小说家完全消失在小说情节的后面,不要介入小说的叙述,让股市“自己来讲述自己”,也就是说,作家不是道德家,不要做任何价值评判,而是解剖家,只限于说出他在人尸体中找到的东西。(3)突出科学性。自然主义把一切归之于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所以创作就是探索、印证这些规律对人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描写要达到一种科学式的精确。左拉生平与创作:早期:《给尼侬的故事》(中篇小说集)、《克洛德的忏悔》。1867年的《德莱斯-拉甘》具有自然主义的色彩,标志着左拉创作倾向的新变化。主要作品:《金钱》、《崩溃》、《娜娜》、《萌芽》、《小酒店》等。《萌芽》第一部正面描写产业工人罢工斗争的小说。以雇佣劳动的崛起、资本与劳动的斗争、工人的愤怒为主题。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阶级觉悟的工人运动领袖形象—艾蒂安·朗蒂耶。晚期创作:《三名城》(《卢尔德》、《罗马》、《巴黎》)、《四福音书》(《繁殖》、《劳动》、《真理》《正义》)等。自然主义文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自然主义文学所主张的描写客观现实上的准确性、详尽性和细致性,都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一种新的开拓与发展,有助于“真实地描写现实”的原则在创作中进一步贯彻,它关于从生理的角度去观察人、描写人的主张,实际上补充了一个真实地描写人的新课题、新角度,对于进一步把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符合人的实际,这无疑是进步的。局限性:自然主义混淆了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的界限,错误地将它们等同起来,在强调自然科学对于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的时候,忽视了文学艺术本身的特点与规律;主张绝对地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从而否定了文学艺术本身的典型化的方法和对文学创作至为重要的灵感、想象、激情、才能等创作要素。三、《萌芽》的分析:3、艺术特征:(1)结构严谨。(2)象征、细节和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3)描写群众场面的浩大,人物形象众多而富有个性。四、《萌芽》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极其局限:1、代表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真实性、批判性)2、描写了一次完整的罢工运动(发生的原因、发展、高潮到被镇压),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乐观的情调,是一部悲壮的史诗。描写了一批正面人物的形象。局限性:1没有摆脱自然主义理论的束缚。(人物的生理遗传)2作者有时沉迷于自然主义细节的描写,还有一些描写工人在贫困、愚昧和复仇心理的支配下一些非理性活动。莫泊桑一、生平与创作:二、莫泊桑短篇小说1、小说题材分类:(1)描写普法战争,歌颂人民爱国精神的作品:《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隆老爹》和《两个朋友》等。(2)描写资产阶级虚荣、势利、揭露拜金主义的作品:《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勋章到手了》、《遗产》。(3)描写下层社会痛苦贫困生活的作品:《穷鬼》、《流浪儿》、《海港》。《一个女雇工的故事》、《西蒙的爸爸》等(4)怪诞的故事:《剥皮的手》、《划船》和《恐惧》等。2、莫泊桑短篇小说特点:(1)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件、人物中发掘具有一深刻意义的主题。(2)善于以大量真实生动、准确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3)构思精巧、布局严谨,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4)文笔优美流畅,语言明快富有表现力。3、长篇小说:《俊友》、《一生》、《温泉》。概念:第三节象征主义文学与波德莱尔的创作一、生平与创作:沙尔-波德莱尔(1821——1867)被称为现代派的鼻祖,他的诗歌理论和实践直接影响了19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的文学创作。著有散文作品《私人日记》、《人造天堂》以及评论集《美文珍奇集》和《浪漫派艺术》二、波德莱尔的艺术观。1、以丑为美,化丑为美。2、提出“通感”理论。3、用象征的手法去表现通感。4、力图解放诗歌的形式。关注散文诗这种形式,他认为散文诗是介于诗歌与小说之间,能将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与小说的反映真实的自由结合起来,兼有两者之长。三、《恶之花》的分析:《恶之花》是一部“为法国文学带来颤栗的一本书。”1、诗歌结构:由六部分组成:(序诗;忧郁与理想;巴黎写景;酒;恶之花;叛逆;死亡。)2、主题寓意:阴暗丑陋的都市生活描绘,表达对现实的厌倦、否定,以降生开始、以对死亡呼唤的结尾表达颓废的世界末日心理和忧郁的人生主题。3、内容:(1)诗人第一次将大都市的生活带进了诗歌王国。(2)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了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剧命运。4、艺术特色:(1)通感手法小运用。(2)象征和隐喻手法的运用。(3)语言精粹。概念:象征主义文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在法国、影响欧洲的诗歌流派,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它的名称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1886年9月15日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中提出的。象征主义文学主张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内在真实,运用象征、暗示手法,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表现抽象的思想观念哲理,注重艺术形式与观念的融合,追求诗歌的音乐性、绘画美和形式韵律的优美。一般认为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驱。他在诗歌理论与创作上提出象征、暗示、“应合理论”,即为思想情感寻找客观对应物。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继承了波德莱尔的诗学传统,强调象征主义诗歌是客观摹写和虚假情感的敌人,它要使欲念具有可以触摸得到的形式。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魏尔伦、马拉美、兰波。魏尔伦强调诗歌的音乐性。马拉美提出超现实的形而上追求,打破意象的逻辑组合,实现意象的跳跃性。兰波强调非理性直觉,表现幻觉臆想的内在世界。象征主义的影响遍及欧洲各国,波及到艺术的各个领域。戏剧方面有成就的著名的象征主义剧作家有比利时的梅特林克,德国的霍普特曼等。美术方面著名代表人物是摩罗。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文学第一节哈代的创作一、生平与创作:小说:(一生写了十四部)分类:罗曼司与幻想;爱情阴谋故事;性格与环境小说。(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小说: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的小说。表现宗法制乡村经济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走向崩溃,揭示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破产农民的悲惨遭遇。浓郁的乡土民俗色彩与悲观宿命意识。威塞克斯小说主要有:《绿荫下》、《还乡》、《无名的|裘德》、《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德苔丝》。《绿荫下》(1872)是第一部:“性格与环境小说”,描写了农村青年狄克和女教师范希的爱情故事。小说中对农村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的描写富有诗意,作者在把纯朴的宗法制农村同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世界来加以对比时,明显的加以美化。《远离尘嚣》(1874)获得成功,使作者放弃建筑师的职业,而全力投入写作。在这部作品里悲剧主题开始形成。小说虽以圆满的结局结束,但他的调子远不是乐观的,它告诉人们:这种远离尘嚣的古老宗法世界,再也不是恬静安宁的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利己主义、欺诈和争夺在这里已经出现。《还乡》(1878)悲剧主题的进一步展开,在这部小说中,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前途抱有悲观的认识。《卡斯特桥市长》(1886)宿命论的色彩更为浓郁,这个悲剧告诉读者,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支配着人的命运,把人的生活变成一系列不幸和绝望。《无名的裘德》(1896)描写了一个劳动人民出身的青年“壮志不遂的悲惨身世”。虽然有着强烈的揭露批判成分,但悲观主义和宿命论色彩都很突出,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二、哈代创作特色:思想上:1、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侵入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和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农村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心灵创伤。2、其主题表现为:人与社会,性格与环境的对立。特点是通过爱情、婚姻等问题的描写,表现了个人对抗社会陈规、宗教法律、道德风俗以及神秘力量的悲剧性冲突,表现出对人类生存状态与未来的惶惑和焦虑。3、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以及资产阶级法律、教育与劳动人民为敌的本质。局限性:作品种笼罩着一层宿命论思想。艺术上:1、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社会风俗等细致描写。2、塑造了一系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3、将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精神分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情景交融,富有诗意。三、《德伯家的苔丝》分析: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情节(略)自然的女儿(布莱谷家乡)—失身(纯瑞脊鸡场)—与安玑·克莱的爱情(芙莱谷养牛场)—被遗弃(陵古槐农场)—亚雷的情人。杀死亚雷,走上祭坛。人物:苔丝是一个美丽、纯洁、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制和暴力的无辜牺牲品,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她自幼饱尝贫困和忧虑的滋味,到亚雷家后,受到亚雷的奸污和资本阶级卫道士、教会的迫害,这是她与社会发生第一次冲突。苔丝在远离家乡的牛奶场结识了克莱,两人倾心相爱,这是苔丝一生最幸福的时期。新婚之夜,苔丝的坦诚没有得到克莱的原谅,反而遭到遗弃,她的理想完全破灭,与社会发生了第二次冲突。苔丝的父亲死后,全家破产,苔丝不得已接受了亚雷的无耻请求,做了他的情妇,这是苔丝一生最黑暗的时期,她所处的环境与她内心的纯洁发生了冲突。克莱的到来,使苔丝感到无比绝望,她杀死了亚雷,自己也随之毁灭,这是她与社会的第三次冲突。苔丝这个被侮辱、被损害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纯洁少女形象。在苔丝身上,作者集中概括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感情真挚、心地纯洁、性格刚强。她一生饱受屈辱,遇到过无数困难,但她从不自暴自弃,始终不像环境和命运屈服。一旦她明确意识到她的一生是被亚雷所毁时,就不顾一切地杀死了他。这一行动突出地表现了苔丝的反抗精神。但是苔丝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她总是用宽容和自我牺牲对待种种不幸。她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安矶-克莱的形象。小说中的克莱是一个具有新思想,但尚未摆脱旧的道德偏见的知识分子。他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摈弃传统的阶级偏见来到奶牛场学技术,还敢于超越财产、地位、信仰、知识等人为的屏障,大胆、真诚的追求苔丝。但是他无力冲破资产阶级道德偏见的藩篱,尽管他自己也有过荒唐的经历,却把苔丝视为不洁的女人,新婚之夜,抛弃了曾被骗失身的苔丝,从而酿成了苔丝的第二次悲剧。不过,他最终还是悔悟了。苔丝悲剧的原因: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以亚雷为代表的强权和暴力,代表着国家机器和宗教是造成苔丝悲剧的直接原因。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对苔丝的摧残,(以安矶-克莱为代表)正是以亚雷为代表的恶势力和克莱身上存留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共同将苔丝推向了悲剧的深渊。苔丝自身性格的弱点:她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认为自己丢失了清白,是一个“有罪”的女人。苔丝的悲剧也具有神秘莫测的命运作祟的因素,她的一生充满了偶然性和命定的色彩。总之,苔丝的不幸是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的集合。4、小说艺术特点:①情节集中,条理清楚,全书结构布局清晰、严谨。②小说中的自然景色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的命运描写密切配合,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景物描写具有烘托、反衬、象征作用。③出色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④出色的心理描写。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心绪流程,表现人物复杂的心态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概念:威塞克斯小说: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罗曼史与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与环境小说。性格与环境小说即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的小说。表现宗法制乡村经济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走向崩溃,揭示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破产农民的悲惨遭遇。早期的威塞克斯小说保留了宗法制乡村风习,具有田园诗色彩;后期威塞克斯小说转向悲剧性社会题材,以人与环境的对立批判非人化的社会环境,表现个体农业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走向崩溃,和谐的家长制关系变为畸形的金钱关系。这些小说具有古朴的乡土民俗特点,也具有浓厚的悲观宿命意识。威塞克斯小说主要有:《绿荫下》、《还乡》、《无名的|裘德》、《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德苔丝》。复习思考题:1.简述克莱的形象。小说中的克莱是一个具有新思想,但尚未摆脱旧的道德偏见的知识分子。他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摈弃传统的阶级偏见来到奶牛场学技术,还敢于超越财产、地位、信仰、知识等人为的屏障,大胆、真诚的追求苔丝。但是他无力冲破资产阶级道德偏见的藩篱,尽管他自己也有过荒唐的经历,却把苔丝视为不洁的女人,新婚之夜,抛弃了曾被骗失身的苔丝,从而酿成了苔丝的第二次悲剧。不过,他最终还是悔悟了2.简述《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苔丝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哈代在小说中更强调环境所产生的悲剧因素。从而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统治阶级提出了愤怒的抗议。哈代咒骂杀死苔丝的世界,但是找不到造成这种悲剧的真正根源,他认为人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捉弄。苔丝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追求纯洁高尚的爱情而不断挣扎,始终不能逃脱生活给她带来的不行。在这里,哈代显然受到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他笔下的苔丝和俄狄浦斯一样,“不想服从命运,可又不得不服从,他斗不过命运”,表现了作者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

3.《德伯家的苔丝》的艺术特色。①情节集中,条理清楚,全书机构布局清晰、严谨。②小说中的自然景色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的命运描写密切配合,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又是景物描写具有烘托、反衬、象征作用。③出色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④出色的心理描写。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心绪流程,表现人物复杂的心态和丰富的精神世界。4、分析苔丝形象及其悲剧的意义。苔丝是一个美丽、纯洁、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职和暴力的无辜牺牲品,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她自幼饱尝贫困和忧虑的滋味,到亚雷家后,受到亚雷德建武和资本阶级卫道士、教会的迫害,这是她与社会发生第一次冲突。苔丝在远离家乡的牛奶场结识了克来,两人倾心相爱,这是苔丝一生最幸福的时期。新婚之夜,苔丝的坦诚没有得到克莱的原谅,反而遭到遗弃,她的理想完全破灭,与社会发生了第二次冲突。苔丝的父亲死后,全家破产,苔丝不得已接受了亚雷的无耻请求,做了他的情妇,这是苔丝一生最黑暗的时期,她所处的环境与她内心的纯洁发生了冲突。克莱的到来,使苔丝感到无比绝望,她杀死了亚雷,自己也随之毁灭。哈代怀着巨大的同情,塑造了苔丝这个被侮辱、被损害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纯军少女形象。在苔丝身上,作者集中概括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感情真挚、心地纯洁、性格刚强。她一生饱受屈辱,遇到过无数困难,但她从不自暴自弃,始终不像环境和命运屈服。一旦她明确意识到她的一生是被亚雷所毁时,就不顾一切地杀死了他。这一行动突出地表现了苔丝的反抗精神。但是苔丝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他总是用宽容和自我牺牲对待种种不幸。她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5.简述哈代的悲剧主义。哈代用唯心论解释社会变化的原因,认为这是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神秘力量所造成的,是一种不能抗拒的命运。因此他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人类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宿命论思想。哈代小说中对人类命运常常做出富有悲剧性的暗示。这种悲剧性充分地表现为人类生活中的主观与客观、自由与限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人们在自己的行为选择中经常处于的无可奈何的状态。这使哈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必然带有强烈的悲剧意味。不过哈代又相信人格美和个性美的伟大力量,相信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第三节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平与创作:1、早期1845年《穷人》深化了“小人物”主题,(在人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真实两个层面)1846年《双重人格》描写小公务员高略德金的怯懦心理。幻觉想象与病态、分裂人格描写。已显现了作者创作特色——探索心灵的奥妙。(浓重的幻觉想象和对病态心理和性格分裂的描绘,显示了作家有着侧重主观表现的艺术能力)2、中期(60年代的创作)《被侮辱被损害的》(1861)除了描写“小人物”外,还涉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个人、社会和家庭的道德堕落的主题,同时也宣言基督教受苦受难的精神,描写苦难现实、苦难体验与净化。《死屋手记》见闻录式小说。抨击沙皇牢狱制度,揭示狱吏的惨无人道。探讨犯罪根源。《白痴》娜斯塔西娅的悲剧,美的毁灭。没落贵族众生相。梅思金公爵,基督教爱的精神化身。《罪与罚》(1861)3、晚期(70——80年)《群魔》(1871)这部作品一直被视为作者带有某种异端思想的倾向。《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几乎将作者曾经开拓的所有主题,如“幻想家”、“双重人格”、“小人物”、“超人”、“强权”、“偶合家庭”和宗教的“赎罪”等都作了一番探讨。二、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特点与局限性:思想特征:1、展示资本主义残酷的社会关系,真实描绘了俄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贫困生活。深化、发展了“小人物”主题;将政治、哲学、伦理、人性等方面的紧张冲突引入,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主题,如两重人性、超人主题、偶合家庭、罪与罚等主题,因而其作品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人性内涵的发掘远胜于对社会现象的描绘。2、贫困不幸、犯罪、上帝是他作品内容的核心。3、他善于将战场设在人的心灵处,表现了人的道德感的交战。艺术特征:1、深层心理描写与潜意识心理开掘。独白、象征、梦境、幻境、意识分裂等最隐秘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多重性。2、戏剧性强,情节曲折离奇,发展迅速,故事进展跌宕起伏。3、小说的全面对话,即“复调小说”特征。局限性:他的“宿命论”思想;他对人性中阴暗、兽性的本质的夸大;提倡“隐忍”、“顺从”等宗教观念;他醉心于病态心理的描写。四、《罪与罚》分析:1、情节:(略)社会心理小说。拉斯科尔尼科夫。赤贫、犯罪、惩罚与救赎。2、主题:描写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苦难,揭露贫困造就犯罪的黑暗现实。探讨社会犯罪根源及道德伦理问题。否定超人理论,依靠宗教情感救世的思想(良心与道义的自我惩罚、皈依上帝)。3、人物:拉斯柯里尼科夫: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优秀青年,他极富同情心,又很有思想,对社会认识深刻。他勇于探索,并能勇敢的采取行动,以此来表示对罪恶的现实的强烈不满。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俄国许多身处不幸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特征。4、艺术特色:

(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小说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整个犯罪经过,从酝酿到实施,从犯罪后的精神混乱到自首,最后复兴岛皈依上帝,情节事件有头有尾,而且人物的情感发展过程也非常完整。题材本身决定了作品的戏剧性,围绕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设置了许多悬念,整个情节始终处在紧张的态势之中,扣人心弦。另外,作品头绪繁多,但严谨细密,表现出作者的高超艺术技巧。

(2)其次,深刻的心理描写。这部作品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罪与罚》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揭示了他犯罪的现实依据。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作者运用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幻境、知觉等,表现人物犯罪前后近于疯狂的复杂心理活动,写出了他的紧张、痛苦、孤独、疲惫。这就加大了作品纵向开掘的深度。

(3)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作家在作品中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和人物之间的全面对话关系。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像乐典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

5、小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步性: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如赤贫、奴役、酗酒、犯罪并将现实与犯罪心理、社会思潮、伦理道德等问题的讨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社会在资本主义冲击下所发生的动荡和变化。揭露了“超人”理论的荒谬,指明其对社会的危害。局限性:反对暴力,无论怎样善良,但一旦走上暴力、则背弃人道主义。宗教救世的理论五、《卡拉马佐夫兄弟》最后一部长篇,总结性作品。卡拉马佐夫家庭的情欲、冲突与谋杀。以家族的丑恶关系展示社会道德的危机,人与人之间冷漠残暴的畸形关系。“卡拉玛佑夫气质”: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长篇小说《卡特玛佐夫兄弟》中描写的卡拉玛佑夫家族成员的精神特征—卑鄙无耻,自私自利,野蛮残暴,放荡淫逸,为各自的利益勾心斗角。卡拉玛佑夫气质是俄国农奴制和资产阶级种种罪恶精神气质的总和。概念:卡拉马佐夫性格: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长篇小说《卡特玛佑夫兄弟》中描写的卡拉玛佑夫家族的成员,共同的精神特点是:卑鄙无耻,自私自利,野蛮残暴。骄奢淫逸,腐化堕落,为各自的利益勾心斗角。卡拉玛佑夫气质是俄国农奴制和资产阶级种种罪恶精神气质的总和。复调小说:是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关于小说模式的划类,“复调”又称“多声部”系音乐语。巴赫金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为“复调小说“,这种小说是“大型对白”,其中充满种种的微型对白,有主人公与自我、主人公与作者、主人公与主人公之间的对白,小说的思想为多个人物所独有,一切人物思想意识等都在结构上处于平等地位、作者的声音只是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象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复习思考题:1.《罪与罚》的思想、艺术特征。《罪与罚》通过彼得堡下层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痛苦不幸的深切同情和对地主、资产阶级罪恶的切齿痛恨,但同时他又反对通过暴力改变现实,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以此建立一个和谐的新世界。他这种思想又虚妄、软弱的一面,也有对生活表现深刻坚实的一面。.(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小说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整个犯罪经过,从酝酿到实施,从犯罪后的精神混乱到自首,最后复兴岛皈依上帝,情节事件有头有尾,而且人物的情感发展过程也非常完整。题材本身决定了作品的戏剧性,围绕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设置了许多悬念,整个情节始终处在紧张的态势之中,扣人心弦。另外,作品头绪繁多,但严谨细密,表现出作者的高超艺术技巧。

(2)其次,深刻的心理描写。这部作品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罪与罚》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揭示了他犯罪的现实依据。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作者运用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幻境、知觉等,表现人物犯罪前后近于疯狂的复杂心理活动,写出了他的紧张、痛苦、孤独、疲惫。这就加大了作品纵向开掘的深度。

(3)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作家在作品中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和人物之间的全面对话关系。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像乐典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

2.简析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优秀青年,他极富同情心,又很有思想,对社会认识深刻。他勇于探索,并能勇敢的采取行动,以此来表示对罪恶的现实的强烈不满。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俄国许多身处不幸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特征。

3、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心理描写方面的艺术特色陀氏的心理描写体现了“虚幻现实主义”特征(1)作者喜欢用象征梦幻手法,通过一系列异乎寻常的充满怪诞离奇色彩的场景来映衬烘托人物的病态心理和内心分裂(2)作者的心理描写总是同虚幻,梦境等离奇古怪的现象交织在一起,因而蒙上了一层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3)他的心理描写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宿命论思想。4、从拉斯柯尼科夫典型看陀斯妥耶夫斯基思想的进步性及局限性。进步性:(1)深刻地揭露了“超人”理论的荒谬及人道本质、指明其对社会的危害。(2)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如赤贫、奴役、酗酒、犯罪并将现实与犯罪心理、社会思潮、伦理道德等问题的讨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社会在资本主义冲击下所发生的动荡和变化。局限性:(1)反对暴力(无论怎样善良,但一旦走上暴力、则背弃人道主义)。(2)宗教救世的理论。5、结合作品试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特色。思想特征:(1)真实描绘了俄国从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生活。(2)将平民生活引入文学作品,深化、发展了“小人物”主题。(3)在作品中进行政治、哲学、伦理、人性等方面的紧张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主题,如两重人性、超人主题、偶合家庭、罪与罚主题等,因而其作品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人性内涵的发掘远胜于对社会现象的描绘。艺术特征:(1)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独白、象征、梦幻)来描写梦境、幻境意识分裂等最深层、最隐秘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多重性。(2)情节曲折离奇,发展迅速,故事进展跌宕起伏。(3)“复调小说”特征。列夫-托尔斯泰他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代表,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作为俄国和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使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了辉煌的高峰,从而大大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宝库。“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少年时代,喀山大学民主思想的形成,紧张热烈的精神探索;七十年代的精神危机。八十年代世界观的激变:从地主资产阶级立场转到普通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世界观核心:人道主义。农奴制社会罪恶批判者,托尔斯泰主义说教者。勿以暴力抗恶的改良主义济世方案。一、生平与创作:

1、早期(1851____1862):

托尔斯泰的处女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2)在《现代人》上发表了,这部书和以后的《少年》(1854)、《青年》(1857)构成了自传体三部曲,尼古林卡的思考探索、精神成长。第一个精神探索者形象。从这部书起,开始了一个贯穿作家全部创作的道德自我完善的主题,也鲜明地显示了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特点。

《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1855____1856)开始了托尔斯泰和统治阶级之间第一次公开的冲突,开创了俄国描写战争的现实主义传统。他歌颂了普通士兵的纯朴、勇敢和爱国精神,鞭挞了贵族军官虚假浮荡、追名逐利的本质,揭露了沙皇军队的腐败。这部作品为其《战争与和平》的创作奠定了基础。1856年写成的中篇:《一个地主的早晨》,最早提出农民与地主的关系问题。显示了地主与农民之间深刻的阶级对立,从这篇作品起,作者开始了他创作的另一重要主题:探索如何解决地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卢塞恩》(《琉森》)(1857),日记体,欧洲之行的产物,抨击否定西方虚伪民主自由。是托尔斯泰最早批判资本主义的作品,写作者在瑞士卢塞恩目睹流浪歌手横遭资产阶级绅士欺凌的情景。

《哥萨克》(1863),平民化思想的初次展示,首次提出贵族阶级“平民化”问题。总之,托尔斯泰早期创作特色是:从贵族立场,从抽象道德原则出发,探讨社会问题。纯洁的道德感和“心灵辩证法”

2、中期(1863____1880):

《战争与和平》(1863____1869)

主题思想:1、通过对战争的描写,歌颂了俄国人民在反对拿破仑的侵略战争中的英雄行为和爱国主义精神,客观上说明人民决定历史命运的真理。2、通过对四大家族的描写,一方面揭露和谴责了以库拉金一家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另一方面赞扬了包尔康斯基等三家开明贵族的爱国热情,反映了六十年代作者对贵族社会有所暴露但仍寄予希望的思想特点。3、通过安德烈、彼尔、娜塔莎三个进步贵族青年的塑造,积极探索了俄国的出路问题和人生的意义,表达了贵族必须接近人民、走“平民化”的道路的观点。

艺术特色:1、结构宏伟、布局严整。千头万绪,人物众多,重大的题材,复杂的事件,广阔的背景,大时间跨度,被结构得天衣无缝。2、把强烈的历史意识同粗细有致的情节描写有机地融为一体,随着情节的延沓,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精神一步步展现在眼前。3、抒情与叙事的结合。缓缓地、浓墨重彩地、沉郁地、深沉地抒情。4、形象塑造鲜明、生动。

《安娜.卡列尼娜》(1877)

思想意义: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概括虚伪堕落的都市生活,表现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引起的思想道德、婚姻家庭关系的变化。具有个性解放要求的贵族妇女对宗法制伦理规范的抗争与失败。列文的农事改革表现土地贵族的生活,农村庄园经济的破败,肯定土地贵族积极生活探索。安娜形象特点、悲剧原因及意义:争取爱情自有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纯洁美丽,真诚善良。超凡脱俗的高雅气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对贵族虚伪道德的厌恶叛逆。上流社会的压抑打击,绝望自杀。安娜悲剧的原因:客观社会因素—虚伪社会、封建贵族伦理道德的压抑,上流社会的围攻迫害。主观原因—贵族出身,贵族生活和教育形成的潜在封建意识,宗教思想的束缚;将自身解放的希望寄托在自由化贵族公子身上。悲剧的意义:揭露控诉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虚伪堕落,肯定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进步追求,反映新旧交替时代俄国社会婚姻、家庭关系的深刻变动。列文形象:精神探索者形象,重视贵族传统,厌恶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力图保持宗法制经济关系。道德自我完善与积极进行农事改革。寻找探索生活的意义。形象意义在于探讨农民问题,表现俄国社会历史变动对庄园经济的冲击以及庄园贵族在变动中的精神惶惑、抗争的努力。艺术特色:(1)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是世界的丰富和辩证过程。托尔斯泰把安娜内心的爱与很、信任与猜疑、绝望与期待、自尊与妥协等种种矛盾而复杂的思想写的惟妙惟肖。(2)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小说中的肖像描写展示了人物的一般性格特征,而且还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安娜的肖像系列体现着安娜性格的发展,体现着安娜爱情故事的起伏,记载着安娜的幸福和悲哀,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在塑造人物影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完整性方面的威力。(3)结构完整统一,拱形衔接天衣无缝,两套平行的线索互相呼应,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愿随波逐流,严肃地对待人生,按照自己的理想选择道路,这是安娜与列文的共同之处,也是小说中两条主要线索线的一个内在联系点。安娜的人生追求以实现个人的爱、幸福为目标,列文的生活道路则以追求普遍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为目的。在这种深层意义的对照上,列文的情节线可以说是安娜情节线的继续和延伸。总之,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紧张的灵魂探索,重大社会问题探讨。贵族资产阶级道德批判,民主主义思想。史诗性。“心灵辩证法”的发展。3、晚期(1881——1910):

这一时期,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活尸》。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魔鬼》、《舞会之后》。长篇《复活》。——晚期激烈的社会批判,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托尔斯泰主义说教。《复活》(1889____1899)是托尔斯泰由贵族立场转向宗法制农民立场之后的作品,是他晚年思想与艺术探索的结晶。总之,晚期的特点是激烈的社会批判,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托尔斯泰主义说教。二、托尔斯泰小说特点思想上:反对农奴制专制制度,关注社会现实,探求社会改革出路。民主思想要求。贵族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及精神探索。以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改良主义济世思想。艺术上:博大精深,真诚坦率,质朴无华。史诗性。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多元性。心理描写成就。三、《复活》分析:1、人物:聂赫留朵夫形象。忏悔的贵族的典型。精神探索者形象地总结。经历精神的堕落、死亡到复活的过程,正直的大学生,彼得堡贵族军官,复活节夜晚造成马斯洛娃终生的悲剧。法庭会审的发现、忏悔的深度力度。否定贵族生活,认识人生真谛。灵魂扫除,自我完善。托尔斯泰主义的说教者。以其上诉奔走的过程对俄国社会及国家机器进行全面否定批判,成为旧制度的抗议者、批判者。以其忏悔自赎及人生意义的领悟宣传托尔斯泰的改良主义和宗教思想。玛丝洛娃: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精神沉沦和觉醒。以其悲剧遭遇控诉社会法律制度和地主资产阶级的罪恶。表达宽恕、和解、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3、从《复活》看托尔斯泰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首先,作家通过玛斯诺娃被侮辱、遭迫害的经历,强烈地控诉了贵族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欺凌,批判了法官的昏庸腐败和草菅人命,进而批判了法庭和法律的虚伪和非正义性,将批判的锋芒直指整个沙皇官僚机构。其次,揭露了官办教会的实质,即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第三,作品还真实描写了千百万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的挣扎,坚决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说有制,谴责了寄生阶级对农民的掠夺。艺术特点:广阔的生活画面,高度的艺术概括;心灵描写:描写内心的矛盾斗争,怀疑、探索的痛苦。揭示心灵世界的肖像描写。细腻的描写,通过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丰富多样的对比手法,鲜明的对比手法,整部作品是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比的目的是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从而否定旧制度。(4)独特的讽刺,托尔斯泰的讽刺与果戈理的讽刺不一样,果戈理讽刺的对象是那些违背常规常理的人或事;而托尔斯泰将那些越合乎常规常理,越合乎法律,而实际上是越坏,越虚伪来进行讽刺,利用形式与内容的矛盾来造成有利的讽刺效果。概念:托尔斯泰式主人公(精神探索者形象):

托尔斯泰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在思想上一脉相承的独特的主人公形象。这些形象有各自的个性,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如不倦地探索人生的意义,不满贵族阶级的腐朽道德和社会黑暗,寻找与人民接近的途径等。这些形象体现了作家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中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也表现了俄国部分贵族知识分子力图从平民化中寻找出路的时代趋向。这一类形象主要有:伊尔倩耶夫、奥列宁、安德烈、彼埃尔和聂赫留道夫等。心灵辩证法:19世纪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托尔斯泰小说的心理描写时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不是写情感变化的结果或某种占主导地位的精神状态,而是捕捉复杂微妙、瞬息万变的内心生活,写人物心理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内在冲突矛盾、思想意识的对话,这种展现心灵变化的轨迹的心理描写方法被称为“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主义:指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之后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形成的一整套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宣扬“勿以暴力抗恶”、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宗教爱的情感。表现托尔斯泰反对暴力革命,向精神呼吁的改良主义思想。复习思考题:1.简述俄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①俄国文学对社会的批判是异常尖锐而全面的,不仅批判了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而且还批判了宗教制度和资本主义。②对贵族和社会出路的探索越来越迫切,对灵魂苦难的关注越来越执著,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也越来越浓厚。③在人物形象方面,还出现了平民知识分子代表的新人形象系列和由贵族地主立场向平民立场转化的“忏悔的贵族”形象系列。2、分析安娜悲剧的原因及意义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影响,以个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她的悲剧式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她感情强烈而真挚,又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美好的素质却一直被封建婚姻束缚着。她和卡列宁的政治婚姻牢狱般地窒息了她的生命。和沃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的爱情。她的天性决定了她无法欺骗自己,不能过那种虚伪的生活,他明知道公开自己的爱情是一条毁灭的路,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她对爱情自幼的执著追求,完全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安娜并不为失去上流社会的地位而遗憾,只是感到愤恨。她不为离开卡列宁而后悔,但却受到负罪感的折磨。天性的痴顽,使她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声明,她的生是为了爱,它的死也是为了爱,她想以死换回爱的生,这是由她的性格所决定的。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外在因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官僚世界。安娜不愿过那种虚伪和欺骗的生活,她依然离开卡列宁,和沃伦斯基同居了。安娜之所以不能见容于上流社会,不是由于她爱上了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由于它竟敢公开这种爱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挑战,上流社会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在失去了一切之后,安娜生活中唯一的安慰便是沃伦斯基的爱情了。而沃伦斯基不可能为了她同上流社会决裂。爱情的破裂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上流社会通过沃伦斯基的手杀死了她。

托尔斯泰揭示了造成安娜悲剧的社会原因,愤怒地谴责了压抑她、摧残她并造成她惨死的社会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势力。安娜的悲剧结局,既体现了安娜性格发展的逻辑,也体现了俄国生活发展的逻辑,体现了托尔斯泰现实主义的力量。3、谈谈《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特点。.(1)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是世界的丰富和辩证过程。托尔斯泰把安娜内心的爱与很、信任与猜疑、绝望与期待、自尊与妥协等种种矛盾而复杂的思想写的惟妙惟肖。(2)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小说中的肖像描写展示了人物的一般性格特征,而且还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安娜的肖像系列体现着安娜性格的发展,体现着安娜爱情故事的起伏,记载着安娜的幸福和悲哀,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在塑造人物影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完整性方面的威力。(3)结构完整统一,拱形衔接天衣无缝,两套平行的线索互相呼应,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愿随波逐流,严肃地对待人生,按照自己的理想选择道路,这是安娜与列文的共同之处,也是小说中两条主要线索线的一个内在联系点。安娜的人生追求以实现个人的爱、幸福为目标,列文的生活道路则以追求普遍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为目的。在这种深层意义的对照上,列文的情节线可以说是安娜情节线的继续和延伸4、托尔斯泰对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态度:托尔斯泰的家庭观和妇女观是比较保守的,他认为信守传统道德的贤妻良母才是理想的妇女。为此,他在最初塑造安娜这个形象时,是把她作为不守妇道的妇女加以谴责的。然而,他在创作过程中改变了初衷。把安娜塑造成一个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他赞美安娜的典雅、端庄、美丽、聪明和质朴,同情安娜的不幸遭遇。然而又从宗教伦理观念出发,谴责她缺乏忍让的宗教感情,没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为此他塑造了在爱情问题上能够迷途知返的吉提和委曲求全的杜丽来和安娜对照。并在卷首语写下圣经引文:“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表明他对安娜的责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安娜悲剧的批判力量。5、从《复活》看托尔斯泰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①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②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管理的丑恶嘴脸;③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暴露了神父们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诞无稽;④否定了土地私有制。6、从聂赫留多夫形象的性格发展看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矛盾性。(1)“忏悔的贵族”的典型,经历了精神的堕落、死亡到复活过程;玛丝洛娃悲剧的始作俑者—真诚的忏悔赎罪—对贵族生活的否定,认识人生的真谛。(2)真诚的忏悔赎罪,为玛丝洛娃冤案奔走的过程是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及国家机器的全面否定与批判。“撕掉一切假面”成为旧制度的抗议者、揭露者和批判者,体现了托尔斯泰思想的积极的最清醒的一面。(3)通过真诚忏悔、自赎及人生真谛的领悟,宣扬了托尔斯泰主义的道德自我完善和宗教的救赎实行。7、论托尔斯泰笔下的精神探索者形象(1)《三部曲》中主人公厌恶家庭、社会的虚伪,但又欣赏自己生活环境,同时又对自己在这个环境下所沾染的恶习也感到不满,于是不断进行内心反省,力求追求道德的完善。(2)《一个地主的早晨》中的聂赫留朵夫,体现了作者笔下精神探索者的进一步发展,涉及到“农事改革”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既同情农民,又为找不到出路而苦恼。(3)《哥萨克》中的奥列宁的“返朴归真,回归自然”(4)《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比埃尔在战争中的探索。(5)《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现实。(6)《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全方位的精神探索复活。8、比较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复活”。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养成了他的种种恶习,贵族社会和沙俄军队放荡腐败的生活习气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了她。当他在法庭上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他决心赎罪。在为玛丝洛娃上诉过程中他认识到了社会的弊病,认识到了土地私有制的不合理,认识人民的苦难时地主阶级造成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放弃财产和贵族生活,随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最后在《福音书》中找到了消灭恶势力的办法,或得了精神上的“复活”。

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典型。她先是被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诱骗,继而被主人驱赶,落到社会底层,由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沦为心灵麻木、卖弄风情的妓女。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怒斥表达了一个受尽侮辱的妇女对贵族社会的控诉和抗议。后来她改变了对聂赫留朵夫的看法,放弃了旧的恶习,在政治犯西蒙松等人的影响下走向新生,获得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

聂赫留朵夫的“复活”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阶级立场的转变,二是皈依上帝,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的幸福工作。玛丝洛娃的“复活”是一种阶级的回归,她原本是平民中的一分子,又回到了人民中间。9、比较托尔斯泰与斯丹达尔在人物心里刻画方面的异同。托尔斯泰对现实主义的一大贡献是她大大发展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他始终注意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性格思想的变化,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心灵的辩证法”。他注重一些感情和思想如何从一些感情和思想演变而来,主义心理活动形态的多样性和内在的有机性,他善于捕捉心灵中转瞬即逝的感情和意念,善于发掘内心深处难以捉摸的、微妙的仪式。为表现人物的“心灵的活动”,他调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他注意描写人物心里错综复杂的矛盾,发掘促使人物心里矛盾发展的各种因素,他喜欢描写自我反省、心灵的彻悟和激情状态等独特的心灵活动形态,喜欢通过人物的各种表情、动作、音调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斯丹达尔自称“人类心灵的观察家”,他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的心理,在《红与黑》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被他分析过,把人物各种情景下的各种精神活动和感情变化的特征细腻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写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感受、关键时刻的内心斗争等心理活动都十分真实具体,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物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想和最微妙的意识变化,并能与当时的客观情景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对突出任务的复杂性格起了重要作用。

托尔斯泰和斯凡达尔都善于把握挖掘人物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想和最微妙的意识,善于揭示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的变化,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性格和思想变化,但又各具特色。托尔斯泰注重心理过程的本身,注重表现人物“心灵的运动”,并喜欢描写自我反省、心灵的彻悟和激情状态等心灵运动形态。斯凡达尔则善于分析人物在各种情景下的心理活动,喜欢从不同角度揭示心灵的隐秘。10.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小说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①俄国文学对社会的批判是异常尖锐而全面的,不仅批判了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而且还批判了宗教制度和资本主义。②对贵族和社会出路的探索越来越迫切,对灵魂苦难的关注越来越执著,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也越来越浓厚。③在人物形象方面,还出现了平民知识分子代表的新人形象系列和由贵族地主立场向平民立场转化的“忏悔的贵族”形象系列。

契诃夫一、生平与创作:1、早期创作:(1860——1888)(短篇小说形成期)处女作《顿河地主的信》(《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发表在幽默杂志《蜻蜓》上,显示了作者幽默讽刺的特征。《小公务员之死》(《一个文官之死》)、《变色龙》和《普里希别叶中士》等作品揭露了沙皇专制的警察制度和小市民奴性。《哀伤》、《苦恼》和《万卡》等反映了劳动人民不幸命运和痛苦生活。2、中期(1888——1895)中篇小说增多,关注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幽默减少,悲喜色彩加重。《乏味的故事》、《跳来跳去的女人》、《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和《第六号病室》(是俄国社会的缩影,批判了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等。3、晚期(1896——1904)此时作家受革命的影响,对社会批判愈加深刻。《农民》、《在峡谷中》、《套中人》以及戏剧《三姊妹》和《樱桃园》等。二、小说创作的特点1、特色:善于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平凡的形象,届时深刻的生活哲理,朴素无华,真实可信。结构精巧,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结尾常是开放性的,给读者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③风格独特,含蓄、朴素、简练,具有强烈而深沉的艺术魅力。④语言简洁明了,词汇丰富,比喻新鲜,赋予节奏感。2、短篇小说题材批判市民生活的庸俗,小市民奴性心理。《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姚内奇》、。反映劳动人民苦难。《苦恼》、《哀伤》、《万卡》。暴露沙皇统治罪恶。《普里希别耶夫中士》、《变色龙》和《第六病室》(喻指沙皇统治下专制暴虐的俄国社会。拉京医生的悲剧的意义:控诉沙皇专制制度的野蛮黑暗,批判否定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三、戏剧创作的特点:1、将抒情性、小说的叙述性都编织进戏剧的机体里,吸收了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的精华,并实现了对于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2、扬弃了戏剧人物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简单化判断。3、以“人与环境冲突”取代传统的“人与人的冲突”的模式,更注重人物的精神与物质的冲突。4、洋溢着乐观主义的精神。5、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戏剧《樱桃园》、《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伊凡诺夫》。四、《套中人》分析:1、别里科夫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别里科夫是一个旧制度的卫道士、新事物的反对者的典型。作家在这个典型里概括了那些自私、怯懦、丧失人格,屈从反动势力,进而堕落成为反动势力的帮凶的人们的一般特征。透过这个形象,既看到了沙皇统治的残酷,也看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自私、软弱和妥协性,还看到了俄国社会必须改造的迫切性。复习思考题:1.契诃夫小说的创作特色。善于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平凡的形象,届时深刻的生活哲理,朴素无华,真实可信。结构精巧,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结尾常是开放性的,给读者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③风格独特,含蓄、朴素、简练,具有强烈而深沉的艺术魅力。④语言简洁明了,词汇丰富,比喻新鲜,赋予节奏感。2.简析别里科夫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别里科夫是一个旧制度的卫道士、新事物的反对者的典型。作家在这个典型里概括了那些自私、怯懦、丧失人格,屈从反动势力,进而堕落成为反动势力的帮凶的人们的一般特征。透过这个形象,既看到了沙皇统治的残酷,也看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自私、软弱和妥协性,还看到了俄国社会必须改造的迫切性。十九世纪北欧文学易卜生二、易卜生的创作:1、易卜生在欧洲戏剧史上的贡献地位在欧洲戏剧处于衰落时期,锐意创新,发扬现实主义传统,使戏剧直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提出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创立散文体的社会问题剧,把戏剧当作讨论当代社会政治生活的讲坛。喜剧手法的革新,讨论法、追溯法的使用,使戏剧情节集中,富于启发思考意义。“思辨剧、问题剧的开拓者”。2、戏剧创作分期:早期浪漫历史剧:《觊觎王位的人》、《厄斯托罗的英格夫人》。哲理诗剧《彼尔·金特》、《布朗德》(这两部诗剧是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这个时期浪漫主义手法,浪漫主义幻想,奇特构思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以及个人反叛的主题。中期社会问题剧:《青年同盟》(标志着从历史剧过渡到现实主义剧,是第一部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玩偶之家》、《群鬼》。揭露社会政治问题,关注家庭婚姻问题。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与讨论色彩。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在19世纪70-80年代创立的戏剧样式,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宗教、法律、道德等多方面现实问题,已先是笔法、讨论笔法反映人们熟悉的社会事件、家庭事件,展示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冲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但只提出问题,未能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带有改良主义与悲观主义情绪。晚期心理分析剧。《野鸭》、《海上夫人》、《建筑师》、《小艾友夫》。倾向于人物精神探索主题,作品象征主义成分较多,象征与悲观神秘色彩。3、《玩偶之家》“妇女解放宣言”。情节(略)人物:娜拉:她天真、热情;为人善良、助人为乐;在爱情上中忠诚、专一;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她追求妇女的独立人格及家庭地位。肯定妇女的尊严地位及反抗。娜拉的反叛体现小资产阶级妇女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追求海尔茂:虚伪、自私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爱情和友谊上,通过四个阶段来体现:第一封信前的对娜拉的表白;接到信后的表现;收到借据后的陈述以及最后阻止娜拉的出走的理由。C、艺术特色:(1)剧本的追溯法、讨论法。(追溯法是易卜生戏剧结构上的叙事方式。把剧情安排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展开,然后用回溯手法交待前情。开幕前构成冲突的关键性事件已经完成,开幕后层层剥离,交待原委。这种手法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