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教案课程教案科目历史授课班级授课教师课时安排1授课题目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准备教学目标: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重点难点:重点:文学艺术与科技难点:佛教广泛传播对中国文化造成的影响教学内容:【导入】上节课我们简单的看了一下南朝的更迭,这节课我们继续看看从魏到唐的政权更迭,大家上述人物行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司马炎逼迫魏元帝(19岁)退位。刘裕使人以棉被闷死晋恭帝;杨广弑兄夺嫡,是为隋炀帝。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对原有信仰产生怀疑。而信仰的真空呼唤新的王者降临,有哪些流派粉墨登场呢?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教科书采用儒家经典—五经;教官是五经博士——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是太学,考试合格做官——凭儒学入仕;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儒学在民间独尊儒学风头无两。汉传佛教最早是在西汉末年,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大陆,虽然汉传佛教进驻了中国,但一直没得到官方认证,直到东汉初年,东汉的第二位皇帝汉明帝汉明帝在洛阳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庙——白马寺,僧侣们翻译出中国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自此汉传佛教在中国有了官方认证。道教是比佛教更早在我兴趣的本土宗教。战国中期的齐国,兴起了一种崇敬黄帝跟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的汉文帝跟汉景帝,推崇黄老道教的无为而治,创了“文景之治”。植根于黄老道教,汉朝的道教衍生了三个流派,天师道、茅山道、太平道。往后的朝代又诞生了全真道、太一道等数十个教派,大家的最高理想基本一致——修仙。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盛行所做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南朝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与众为奴”,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因此面临严峻挑战。接着请大家阅读材料思考魏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的原因?1、社会动荡,纲常败坏,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人民需要精神寄托2、佛、道讲求人生的终极关怀,容易得到人民的信任3、教义麻痹人民,利于统治。得到多数统治阶级的支持4、儒学自身存在重大的缺陷然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有人信仰,就有人反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魏晋至唐灭佛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原因: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逃避赋税,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②人口减少,兵源枯竭,战斗力下降,统治危机。表现:①官方灭佛:三武一宗之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②民间反佛:代表人物是范缜。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佛教在灭佛运动中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吸取中国本土文化让自己更深的扎根于中国文化当中,如《父母恩重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二、文学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文学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价值,诗人和作家凭借文学是可以不朽的。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形成了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苦短、追求个性特点和浓郁悲剧色彩的文学特征。诗歌、辞赋和散文均有发展,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陶渊明等诗人形成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初唐文学。以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为代表,诗歌内容从宫廷生活到江河山川,处于文学新旧过渡阶段。盛唐文学。形成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诗派;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中晚唐文学。以白居易、元稹、张籍为代表,掀起新乐府运动;晚唐杜牧、李商隐等人的诗歌带有浓重的忧郁色彩。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中唐: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帝国的日渐衰弱。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彼此融合,形成了中国独游的传统文化,在古代诗坛,也有三个人代表着这三大流派①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诗的风格逍遥奔放,仙气外露,因此称为“诗仙”。②王维深受佛教思想影响,诗的内容充满禅意,追求内心恬静,因此称“诗佛”。③杜甫则出身宦官世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诗中表达了积极地入世,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被称为“诗圣”。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思想上的反映。思考: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1)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开明。(2)经济上: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3)文化上:教育发达,科举“以诗取士”。前代的积累与奠基。(4)民族、对外关系上:各民族、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由甲骨文(刻画符号)→小篆(具有图案美)→隶书(结构平衡)→楷书(规矩平整)的发展顺序,并衍生出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①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这一时期书法艺术从实用转为审美、从自发走向自觉。在绘画上①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②唐朝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代表人物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善画人物线描画,手法创新,画作呈现立体效果,又颇具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大量的石窟。汉魏早期的佛像脸额方圆,深目高鼻,衣纹厚重,体现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特色。唐代的佛像面型丰满,方圆适度,大耳下垂,服饰宽衣博带,神采稳重慈祥,这样的变化说明佛教逐渐中国本土化。三、科技这一时期的科技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思考: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以及发达的原因是什么?特点:①中国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②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③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原因:(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2)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3)主观: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四、中外文化交流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中国名僧西行取经: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这一时期不仅有高僧外来传经,也有高僧外出传经。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经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空海借鉴汉字草书创制了日文的草书字母“平假名”。吉备真备借鉴汉字楷书创制了日文的楷书字母“片假名”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经贸交流)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