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安全现状与预防对策_第1页
建筑行业安全现状与预防对策_第2页
建筑行业安全现状与预防对策_第3页
建筑行业安全现状与预防对策_第4页
建筑行业安全现状与预防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业安全现状及防范措施【摘要】对我国建筑业安全状况作了概述;对造成建筑业事故高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建筑安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建筑业建筑安全行业管理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刖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建筑业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状况很不好。近几年来,全行业因工伤亡事故骤增,职工伤亡人数达到仅次于矿山行业的全国第二位,约占全国非矿山企业伤亡总数的三成多。如此被动局面,已经造成了不良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努力扭转这一形势,为创造人们幸福的工人提供切实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共识。我国建筑业安全现状概述2.1建筑业概述从1995年初的统计看,全国有9.4万个建筑企业,3050万产业工人,占全社会职工人数的5.06%,它占世界建筑业的四分之一。近几年,建筑业总产值平均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1993建筑业完成产值7335亿元。从所有制看,国有建筑企业5000家,整个施工企业6%,从业人数700万人,占建筑从业人数的23%;城镇集体企业10000家,整个施工企业13%,从业人数400万人,占建筑从业人数的14%;乡镇建筑企业和个体建设者从业人员占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3%。经过体制改革和产业调整,我国建筑业现已形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工程总承包,第二层次是施工承包和专业分包,第三层次是劳务承包。如此庞大的施工现场和施工队伍,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困难。2.2施工安全现状及分析据不完全统计,1994全国建筑工人因工作死亡1919人,重伤885人。其中,建设部系统因工死亡1899人,重伤827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5%和下降了22.96%。全行业万人死亡率为1.03,比上年下降了17百分比。根据《全国非矿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年报》的回顾与总结,1994年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建筑业伤亡事故大幅度上升,死亡1513人,占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死亡总人数的36.27%,在非矿山企业事故中居首位,比1993年上升13.93%。1994年建筑系统发生一起死亡事件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33起,共死亡128人,重伤22人,与1993年同期相比,事故减少了14起,减少29.79%。1994年建筑业伤亡事故的类别有::高处坠落占42.56%;触电占17.15%;物体打击占13.1%;坍塌占10.21%;机械伤害占6%,五类事故占总数的89.02%。1994年全国有15各地区施工伤亡人数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幅度较大的竟增加了242百分比。以上情况表明,全国建筑安全状况不佳,总体上忧大于喜。整个行业,尤其是全民所有制建筑企业,是我国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之一??建筑业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伤亡事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建筑伤亡事故主要集中在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等方面。3建筑安全性差的原因3.1建筑安全立法滞后全国建筑安全立法滞后于建筑市场的发展。如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安全法和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条例、伤亡事故处罚规定、建筑设计安全管理规范等,至今尚未出台。因此,普遍存在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越级设计、越级施工、层层转包以及发生伤亡事故误报、漏报、隐瞒不报等不规范行为无法律约束。3.2建筑业安全管理薄弱在我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没有专门的建筑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有的地区仅有人兼管建筑安全工作;有的城市只有管理建筑安全的挂靠单位,无专管人员,连伤亡事故都无法统计,更谈不上管理安全工作了。很多企业还借转换经营机制之机,撤消或合并了安全管理机构,削弱安全人员,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技术措施不能落实。施工中的安全工作处于无人负责、无监督管理的失控、漏控状态。3.3建筑市场混乱,缺乏制约措施在当前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建筑市场中的腐败和不规范经济行为十分突出,给安全工作带来了潜在的危害。由于缺乏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一些建筑企业非法转包,越级发包现象严重,有的甚至违反基建程序,违章施工,安全工作无人过问??一些建设单位和非法中介人利用手中权力,收受贿赂和其他好处,全然不顾承包单位的安全资质,一些建筑企业的资质与所承接工程等级不符,给施工现场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伤亡事故也随之增多。3.4严重的短期行为,事故隐患增多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建筑企业忙于争项目,抢市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安全。施工中的事故隐患未及时整改,致使伤亡事故接连发生。有些企业经营者在扩大生产投资中,忽视安全技术措施资金的投入,设备老化、带病运转,防护设施简陋,安全投入欠帐越积越多,事故隐患不断增加。3.5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建筑业的许多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事故的应急能力,这是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一些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临时工,未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就上岗,特别是乡镇建筑企业的施工队伍,大多由农村剩余劳动力组成,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冒险蛮干的现象时有发生,伤亡事故层出不穷。3.6安全资金不足,现场防护不力当前建筑业安全经费严重不足,它直接影响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的实施。如??一些高层建筑和旧城改造,临街施工时需作全封闭处理,但因防护费用缺乏,无法做到??由于安全防护的设备、材料价格上调,远远超过预算定额,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一些过期的防护设施和用品得不到更换??加之,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造成施工企业资金困难,安全投入无从顾及。4.确保建筑物安全施工的几点对策4.1完善我国建筑安全法律法规机制4.1.1明确行政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可以委托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实施”。但实际上目前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所具体行使的大多是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政府职能,且机构的性质大部分均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与上述规定不相符合。且对于行政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来说,执法是重点。因此,我国建设行政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要想对建筑安全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并取得成果,就必须解决目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法律地位较低,工作范围和权威性较窄等问题,使得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还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主体,要严厉打击并依法从重处罚,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行为主体,,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4.1.2提高施工安全生产规定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加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关内容表述抽象,法律规范不具体、不明确,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导致部分建筑业企业或个人利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执法尺度不一,逃脱法律的制裁。因此,我国建筑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以技术安全和强制性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对法律法规的内容加以细化,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程度。还要加强宣传,让建筑业企业和个人清楚认识到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强化法律法规的震慑力。同时还能让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安全监督执法人员在具体执法的过程中提供具体的参照,处罚起来让人心服服,增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威严。4.1.3提高施工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责任虽然我国的《建筑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都已经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但实际工程建设中,还涉及设备租赁、劳务承包、工程造价咨询等建设参与者,而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律法规对这些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缺乏明确规定。除此之外,未取得建筑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建设,虚假招投标,违法分包、转包以及偷工减料、压缩工期等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还应进一步明确如建设单位不得压缩合同工期,必须按进度支付工程款;政府投资工程禁止分包或转包;施工企业必须按质量要求进行施工等具体的安全责任。同时,进一步细化监理单位的监理责任,便于监理单位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4.2加强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组织机制4.2.1加强政府建设安全管理部门内部建设要强化政府建设安全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和水平,就要在组织上保证它们无后顾之忧。因此,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把中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从目前的自立机构转变为财政全额拨款的机构,从体质上解决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经费以及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编制问题,从而有效的防止“执法经济”和“执法产业”现象的出现。同时还要对政府建设安全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安全监察人员的数量、专业、水平以及考核管理等都进行详细的规定。同时在对建筑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活动中,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建设部及其所属的各级建委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共同负责。同时为了避免职责不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