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学期练习_第1页
化工原理下学期练习_第2页
化工原理下学期练习_第3页
化工原理下学期练习_第4页
化工原理下学期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质基础【1】传递净物流量为N,主体流动量为Nm,A分子和B分子净流量为NA和NB,等分子相互扩散不同于单向扩散的特点是(C)。(A)Ja=-Jb; (B)N=Nm>0; (C)Na=-Nb>0; (D)Na=-Nb=0【分析如下】无论是等分子相互扩散还是单向扩散都恒有Ja=—Jb•,故不能选(A);又在等分子相互扩散中没有总体流动(即Nm=0),而不是N=Nm>0,故不能选(B);传质速率NA和NB不可能都同时为零,故(D)不成立;只有等分子相互扩散才有na=-nb,故正确的选项应该是(C),即na=-nb>0。【2】两组分A和B的传质速率为Na和叫,在(C)情况下,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在气相中扩散;(B)单向扩散;(C)等摩尔扩散;(D)在液相中扩散【分析如下】在单向扩散中,nb=0,na>-nb。只有在等摩尔相互扩散时才有na=-nb,且与在液相还是气相中扩散无关,故选(C)。【3】物质在气体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G与气体绝对温度T的关系为(B)。(A)Dg~Tg; (B)Dg~TG的次方(C)DGa1/Tg; (D)Dg~(1/TG)的次方【4】单向扩散中,趋向于相界面的总体流动,是由于(B)引起的。(A)外力驱动; (B)分子扩散; (C)对流扩散; (D)涡流扩散5】描述分子扩散的实验定律是(B)。(A)亨利定律;(B)菲克定律;(C)拉乌尔定律;(D)傅立叶定律【说明如下】亨利定律描述的是气体和稀溶液间的气液相平衡关系的实验定律。拉乌尔定律描述的是理想溶液汽液相平衡关系的实验定律。傅立叶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中热传导性能的实验定律。描述分子扩散的实验定律是菲克定律。【6】漂流因数越大,表明(D)的影响越大。(A)对流扩散; (B)温度; (C)粘度; (D)总体流动【分析如下】漂流因数表明总体流动的影响,与对流扩散、温度和粘度无直接关系。漂流因数表明单向扩散比等摩尔相互扩散的传质速率大的倍数,也即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7】总体流动又称摩尔扩散,发生在(A)中:。(A)单向扩散;(B)等分子相互扩散;(C)气相;(D)液相【分析如下】(A)由于A分子单向扩散留出空位,使气体混合物产生趋向于相界面的总体流动。(B)等分子相互扩散不会产生总体流动。(C)总体流动是由于分子单向扩散本身引起的,与在液相还是气相中的扩散无关。【8】液体粘度增大液相中扩散系数Dl(A)。(A)减小; (B)增大;(C)不变; (D)不确定气体吸收【1】常压下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低浓度系统,如在水中加碱,此系统(C)。(A)k苕口KG都明显增大; (B)kG减小,KG增大(C)kG基本不变,KG增大;(D)kG和KG都基本不变【分析如下】加碱中和碳酸根,减少了液膜阻力,使总吸收系数KG增大,而气膜的kG基本不变,KG不可能不变。【2】对一定的气体和稀溶液物系,相平衡常数m取决于(B)。(A)温度和浓度; (B)温度和压强(C)压强和浓度; (D)流速和浓度【分析如下】相平衡常数m=E/Pt,式中亨利系数E在压力不很高时只取决于温度,所以m取决于温度和压强。【3】只要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国B)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解吸就会继续进行,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为止。(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等于【分析如下】如果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与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不相等,传质过程就会继续进行。如果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大于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传质过程就会从气相往液相进行,是吸收。如果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小于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传质过程就会从液相往气相进行,是解吸。【4】低浓度难溶气体吸收,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入塔气量增加,气相总传质单元高斯0G、出塔气体浓度y2、出塔液体浓度x1将会有(A)。(A)H0G个,y2个,x1个;(B)H0G个,y2个,x1J;(C)H0G个,y2J,x1J;(D)H0GJ,y2个,x1J【分析如下】难溶气体吸收属液膜控制,入塔气量3增加,则Kya基本不变,因为H0G=G/Kya,故H0G个。由于G个,L不变,则L/GJ,将使操作线平衡线靠近,吸收推动力下降,吸收效果变差,吸收葡J,故y2个。又L(%1—%2)=G(y1—y2)^y1Gn%1Qy1G/L+%2,导致x1个。故选(A)。5】在逆流吸收塔内,入塔条件不变,填料层高度H趋向无穷大,当吸收因数A<1时,气液相在(B)处达到平衡。(A)塔顶; (B)塔底; (C)塔中部; (D)塔中某一位置【6】用纯溶剂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相平衡符合亨利定律。当入塔气体浓度上升属低浓度范围]其他入塔条件不变,则气体出塔浓度ya和吸收率n(D)。(A)ya个,nJ; (B)yaJ,n个; (C)ya个,n个; (D)ya个,n不变【分析如下】操作线斜率L/G不变,操作线平移。塔填料高h0不变,HO;=G/Ka也不变,则N0G不变,操作线必然向上平移,所以y个。由N0G=[1/(1—S)]ln[(1—S)(yb-mxa)/(ya-mxa)+S)],当N0G不变,S=mG/L不变,xa=0,yb/ya必然不变:对低浓度吸收,吸收率“=1—y/y,,所以吸收率恒定不变,而ya^o【7】正常操作的逆流吸收塔,因故吸收剂入塔量减少,以致使液气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将会发生(A)。(A)出塔液%b个,回收率n减小; (B)出塔气y个,出塔液%b不变(C)出塔气y:个,出塔液%b个; (D)在塔下部发生解吸现象【8】温度=8=,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A)降低;(B)升高;(C)变化;(D)【分析如下】由于解吸操作时,操作线在平衡线下方,温度升高,平衡线向上移动,有效提高传质推动力,有利于解吸的进行。【9】在解吸操作中,总压pt和温度T(C),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A)pt个,T个; (B)pt个,TJ; (C)ptJ,T个; (D)ptJ,TJ【分析如下】总压下降,使相平衡常数(m=E/pt)上升,平衡线上移,有利于解吸。温度上升,亨利系数E上升,也使m上升,平衡线上移,有利于解吸。’10】在y—%图上,操作线若在平衡线下方,则表明传质过程是(B)。(A)吸收; (B)解吸; (C)相平衡; (D)不确定【分析如下】由于操作线在下方平衡线在上方,表明与液相平衡气相浓度y*高于实际气相浓度y,传质方向是从液相到气相,故不能为吸收,而是解吸。【11】某填料吸收塔,由于前面工序生产能力提高,吸收塔的生产能力需相应提高,但气体进出口浓度仍需保持不变,则可采取增加吸收剂用量和降低进塔吸收剂的浓度等措施,此办法4oA.可行;B.不可行;C.不一定【12】为提高吸收系数以强化吸收过程,对气膜控制过程,应采取U,对液膜控制过程,应采取3_oA.升高温度,增加总压,减少气流速度;B.降低温度,减小总压,增加气流速度;C.降低温度,增加总压,增加气流速度;D.适当升高温度,增加吸收剂用量及湍动程度。【13】某一操作中吸收塔,若吸收剂的温度突然升高,贝LJ说法不正确。A.Y1,X2不变;B.Y2增大,X2不变;C.Y2增大,X1不变;D.Y1不变,X1减小。【14】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温度和压力不变、而液相总浓度增加时其溶解度系数H将(C)、亨利系数E将(A)oA.增加B.减少 C.不变【分析如下】在亨利定律适用的范围内,H只是温度的函数,与pA或cA无关,而E=HcM,故E增大。

应注意这里H的表达式应为p*=Hc,而不是谭天恩教材中的p*=c/H。AA AA【15】在吸收传质过程中,它的方向和限度,将取决于吸收质在气一液两相平衡关系,若要进行吸收操作,则应控制(A)A、p>p;B、p<p;C、p=p【16】通常所讨论的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D)。A.回收率趋向最高; B.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C.操作最为经济; D.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17】在常压下,20c时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166mmHg,此时氨在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率J=(),比摩尔分率Y=()。【18】选择吸收设备时、综合考虑吸收率大、阻力小、稳定性好、结构简单造价小、一般应选(A)。A.填料吸收塔; B.板式吸收塔; C.喷淋吸收塔。【19】正常操作下的逆流吸收塔,若因某种原因使液体量减少以致液气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时,下列哪些情况将发生(C)A出塔液体浓度/增加,回收率增加;B出塔气体浓度增加,但x1不变;C出塔气体浓度与出塔液体浓度均增加;D在塔下部将发生解吸现象。Pe,Pe变大。附图【20】【20】在密闭容器内存在某种低浓度水溶液,容器内压强为p0,溶液温度为t,Pe,Pe变大。附图【20】m,m,m不变,pe.HH,H不变⑴若将N2压入容器,则m,m,m不变,pe.HH,H不变【21】某吸收过程,已知气相传质系数与液相传质系数的关系是ky=3kx,则此时气相传质推动力(y—yi)不确定液相传质推动力(匕一ye)。(>,=,<,不确定)。1/ka

m1/ka

m/kaN=k(y-y)=k(%-%)=ky--ye=匚(y-y)n——yAyi%i%Imm)miey—yie因m未知,故不确定。【22】低浓度逆流吸收塔设计中,若气体流量、进出口组成及液体进口组成一定,减小吸收剂用量,传质推动力将减小,设备费用将增大(增大,减小,不变)。【23】某逆流吸收塔操作时,因某种原因致使吸收剂入塔量减少,以至操作时液气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则将发生什么情况,2增大,达不到设计要求,x1也增大。【24】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原工况操作线如附图所示,现其他条件不变而吸收剂用量L增加,试判断下列参数变化情况并绘出新工况操作线:H0G减小,Aym不确定,出塔液体x1减小,出塔气体y2减小,回收率n增大(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附图【24】附图【25附图【24】附图【25】【25】低含量逆流吸收操作中,原工况操作线如附图所示,现其他条件不变而吸收剂入塔含量升高,试绘出新工况的操作线。【26】吸收操作中,原工况下气体进塔量为G,进出塔的含量分别为y1,y2。由于某种原因,吸收剂入塔浓度升高,采用增加吸收剂用量L的方法后,使y1,y2保持不变。则与原工况相比,被吸收溶质总量 不变,平均推动力Aym减小(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上勺【分析如下】:吸收溶质总量=G(j「匕)不变,但因L导致Kya,从而Hog=G/K「,即Nog,又NOG=AJ/△%,&J=J1-J2不 一『十变,故AJ 。 上一TOC\o"1-5"\h\z【27】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温度降低其他条件不变时, ■/二1 ।试判断下列参数变化情况并绘出操作线:相平衡常数m减小,Kya >L增大,推动力Aym不确定,回收率n增大,出塔y2减小, “ 亡出塔x1增大(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附图【28】用纯溶剂进行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当气体进口含量y1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时,则气体出口含量y2减小,液体出口含量x1减小,被吸收溶质总量减小,回收率n不变,推动力小匕“减小,nol不变(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29】低浓度逆流解吸操作中,其他条件不变而入塔液体含量x1下降,则Nol不变,出塔液体x23工,出塔气体y1减小(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30】已知某吸收过程操作线如图所示,试分别定性绘出以下几种情况下的操作线,并讨论对吸收操作的影响:(1)吸收操作为气膜控制,气体流量G增至G’,其他条件不变;⑵吸收操作为液膜控制,气体流量G增至G’,其他条件不变。附图【30】【31】某吸收塔原工况的操作线如图所示,现将吸收剂L的温度降低,其他条件不变,试定性绘出以下两种情况的操作线(忽略温度变化对传质分系数的影响):(1)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⑵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附图【31】

【32】某吸收塔H=8,气体流量G与组成y1和液相组成x2不变,试绘出以下两种情况下的操作线(平衡线如附图所示)。(1)L/G>m;⑵L/G<m;⑶试讨论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增加L/G能否使气体出口含量y2降低附图【32】【33】对解吸因数1/A=的系统进行逆流吸收,当塔高为无穷大时,塔顶气相出口含量y23y2e,塔底气相入口含量y1上y1e;若系统压力减小为原来的1/4倍,其他条件不变,则此时y2上一y2e,y1上y1e(>,=,<,不确定)。【38】附图所示两吸收塔物系相同,返混量相等,试从设计角度比较返混所造成的影响并绘出操作线。附图【38】【39】用吸收塔分离某气体混合物,由于工艺上某种原因,需将塔底液体部分地返回塔顶,试从设计的角度讨论以下两种返回方式对传质推动力的影响并绘出操作线。⑴从塔底直接返至塔顶;⑵先将塔底液体返至吸收塔中部,再从中部返至塔顶。附图【39】【40】某吸收过程L/G很小,无法很好地将塔内的填料润湿,若将塔底液体部分返回至塔顶,贝必ym逐小,但y2可能会减小,x1可能会增大,其原因是Kya增大,说明返混不一定总是有害的。【42】在吸收、解吸联合操作中,维持吸收塔L、G、y1,解吸气入塔含量y'2和两塔操作温度、压力均不变,现减少解吸气用量G',与原工况相比,新工况下离开解吸塔的液体含量x2增大,离开吸收塔的气体含量y2增大,离开吸收塔的液体含量x1增大,吸收塔平均推动力Aym减小,吸收塔的回收率n减小(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43】气相中的物质扩散系数随温度的降低而—,随压力的增加而;若液相粘度增加,则组分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TOC\o"1-5"\h\zD=1.。0X1。个E(l/M$+(1/5 m2/sAB pt[(乙Va)1/3+(乙“)1/3]2T .DAB=7.4x10-12(^Mb)i/2 m2/s"b"a【44】当温度升高时,H,E,m。而当压力增加时,H,E,m,三者的关系式为,。m=E/p;E=Pl氏Pst MSH MSH【45】在某吸收系统中,已知k=x10-4kmol/m2-s,k=x10-2kmol/m2.s,平衡关系y=x,则K=y ^ y此气体是 气体,此过程属于控制,欲强化此过程应 。【46】脱吸时,液相传质总推动力为 ,气相传质总推动力为,相际传质推动力为—或—【47】某吸收塔中,物系的平衡线方程为y=2.0X,操作线方程为y=3.5x+0.001,当y1=0.06,y2=0.002时,x1=,x2=_,L/"=_,气相传质单元数NOG=_。 1j8】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是:A,B Z?C。【49】已知P、C、m、H,填写以下关系式:Kg=HKL;Ky=m-iKx;ky=_P_kG;kx=_C_kL。【50】对易溶气体,传质阻力主要在气相,气体流量的大小及湍动情况对传质总阻力的影响较大:对难溶气体,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液相,吸收剂流量的大小及湍动情况对传质总阻力的影响较大。51】在操作温度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当V、刀、Y2及X2不变时,若L减少,则操作线将至近平衡线,两相间的传质推动力将减小,设备费用将增高。【52】一逆流操作吸收塔,塔底、塔顶的气液相浓度分别为刀、X1和Y2、X2,其平衡关系为Y=mX,则此装置中发生吸收的条件是Y>mX或X<Y/m;其传质推动力,塔底Y^mV:塔顶Y2-mX2;吸收的附图【52】最大极限,塔底Y1^mX^;塔顶_JY^mX2_;此时推动力,塔底_0_【53】在吸收塔安装中,往往将塔底排液管做成U形,使之起液封作用,以防塔内气体分离不好,又当填料层较高时,常在塔内安装液体再分布器将填料分为若干层,目的是吸收液分布均匀:在气体出口处常安装破沫装置,以防雾沫夹带附图【52】【54】在填料塔操作中,常采用提高气是或增加吸收剂用是量来满足生产情况变化的需求,那么,气、液量增加的幅度将受到相平衡的约束。【55】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广、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广、则最小液气比为( )。【56】某吸收塔中,物系的平衡线方程为y=,操作线方程为y=+,当y1=,y2=时,、=,x2=,L/V=,气相传质单元数N0G=。【57】用相平衡常数m表达的亨利定律表达式为 ,在常压下,20c时,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与之平衡的氨水浓度为10(kgNH3/100kgH2O)。此时m=

),【58】在常压下,20℃时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166mmHg,此时氨在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率y=(),比摩尔分率Y=( )。【59】实验室用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CO,当水量和空气量一定时,增加CO量,则入塔气体浓度,出塔气体浓度,出塔液体浓度。【60】吸收总推动力用气相浓度差表示时,应等于 和之差。【61】当稀浓气体吸收时,若温度升高,H,E,m,三者关系为,。【62】若l/kG>>l/HkL属控制。1/kY<<m/kx属于控制。【63】吸收质是指;而吸收剂则是指:惰性组分是指 。**答案***被液体吸收的组分,用于吸收的液体,不被吸收剂吸收的组分。【64】在(D)情况下,出现液膜控制的吸收操作。(A)平衡线尸f(x)斜率很小;(B)溶解度系数H很大(C)系统符合亨利定律; (D)亨利系数E很大【分析如下】平衡线y=f(x)斜率很小,表明气体易溶,应出现气膜控制,而不是液膜控制;溶解度系数H很大,表明气体溶解度大,应出现膜控制,而不是液膜控制;系统符合亨利定律,表明气体易溶,液相非稀溶液,因此不可能是液膜控制;亨利系数E很大表明气体难溶,则必然是液膜控制。【65】已知CO2水溶液在二种温度t『t2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44MPa,E2=188MPa,则。(A)t1=t2; (B)t1>t2; (C)t2>t1; (D)不确定【分析如下】温度上升,溶解度下降,亨利系数增大。根据题意,由于e2>[,所以t2>t1O【66】在逆流吸收塔内,入塔条件不变,填料层高窗0趋向无穷大,当吸收因加<1时,气液相在()处达到平衡。(A)塔顶; (B)塔底;(C)塔中部; (D)塔中某一位置【67】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是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过程的操作线总是在其平衡线的。(A)小于,上方; (B)大于,上方(C)小于,下方; (D)大于,下方【68】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部分吸收剂[L/2]从塔中部循环入塔,如右图所示。其操作线应为 )。设L=V。【分析如下】上段塔因为L=V所以斜率为1,而下段塔因为L>V所以斜率大于1,又因只有液相混合,则在液相混合截面处气相组成不变,而液相组成突然变大。故选(b)。【69】低浓度易溶气体逆流吸收塔,如果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入塔气体/b增加,则液相总传质单元数NOL,

出塔气体ya,出塔液体x/^()。(A)NOL个,ya个,xb个

⑻NolJ,/个,匹个(C)Nol不变,ya个,xb个(d)nol不变,匕a,xbT【分析如下】Nol=SxNog,S=mG/L,N0G=h0/HOG,由条件可知,S与N0G都不变化,所以Nol不变。由图示可知,当yb个,而L/G不变,操作线必向上平移,而N0G不变,必然在操作线向上平移的同时,线段长度要增加,使xb个。结论应是(C)。【70】气膜控制的逆流脱吸填料塔操作中,若气量和液量同比例减少,则气体出口浓度y一口液体出塔浓度y'aya匹将(Ay'aya(A)"a个,xbJ(B)"a个,xbT(C)yJ,xbJ(D)yJ,xb个a a a a【分析如下】填料层高度h0不变,H0G=G/Kya,因属气膜控制,Kya随G的个而个,但一般KyaMkyaaG的〜次方所以当GT,HOGJ贝皿0G=hjH0G应增加,当气液量按比例减少时,操作线斜率不变,平行向平衡线移动,如图示,应是出塔气ya个,出塔液xbJ。 丁2[71]当压力不变时,温度提高l倍,溶质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提高 倍;假设某液相黏度随温度变化很小,绝对温度降低1倍,则溶质在该液相中的扩散系数降低倍。[72]扩散适合于描述精馏过程;适合描述吸收和解吸过程。[73]双组分理想气体进行单向扩散。当总压增加时,若维持溶质A在气相各部分分压不变,传质速率将;温度提高,则传质速率将 ;气相惰性组分摩尔分数减少,则传质速率将 。[74]常压、25℃低浓度的氨水溶液,若氨水浓度和压力不变,而氨水温度提高,则亨利系数E,溶解度系数H,相平衡常数m,对过程不利。[75]常压、25℃低浓度的氨水溶液,若氨水上方总压增加,则亨利系数E,溶解度系数H,相平衡常数m,对过程不利。[76]常压、25℃密闭容器内装有低浓度的氨水溶液,若向其中通人氮气,则亨利系数E,溶解度系数H,相平衡常数m,气相平衡分压[77]含5%(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空气一二氧化碳混合气,在压力为,温度为25℃下,与浓度为xlOFkmol/ms的二氧化碳水溶液接触,已知相平衡常数m为1641,则CO2从相向相转移,以液相摩尔分率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 。[78]填料吸收塔内,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溶质A,操作条件下体系的相平衡常数m为3,进塔气体浓度为(摩尔比),当操作液气比为4时,出塔气体的极限浓度为 ;当操作液气比为2时,出塔液体的极限浓度为。[79]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属于控制过程,传质总阻力主要集中在 侧,提高吸收速率的有效措施是提高相流体的流速和湍动程度。[80]在填料塔内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NH3,发现风机因故障输出混合气体的流量减少,这时气相总传质阻力将;若因故清水泵送水量下降,则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81]低浓度逆流吸收塔中,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过程,同比例增加液气量,其他条件不变,则H0G,AYm,出塔液体X1, 出塔气体Y2,吸收率n。[82]采用逆流填料吸收塔吸收某溶质,当要求液体含量不低于某一数值,且工艺对吸收剂用量有一定的限制,结果填料未能得到充分润湿时,总传质系数,工业上通常采用流程提高填料的润湿率,当 时,此操作对吸收过程是有利的。[83]溶质A的摩尔比*4=的溶液与总压为2atm,Ya=(摩尔比)的气体接触,此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p*=1.2X(atm)。则此时将发生 过程;用气相组成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AY=;若系统温度A A略有提高,则AY将;若系统总压略有增加;则AY将。[84]在吸收塔设计中,的大小反映了吸收塔设备效能的高低;反映了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85】在一逆流吸收塔内,填料层高度无穷大,当操作液气比L/G>m时,气液两相在 达到平衡;当操作液气比L/G<m时,气液两相在 达到平衡;当操作液气比L/G=m时,气液两相在 达到平衡。【86】用清水吸收空气一NH3中的氨气通常被认为是 控制的吸收过程,当其他条件不变,进入吸收塔清水流量增加,则出口气体中氨的浓度 ,出口液中氨的浓度,溶质回收率 。87】在常压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体系中,当温度和压力不变时,液相中溶质浓度增加,溶解度系数H,亨利系数E。【88】对于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气相一侧的界面浓度Yi接近于,而液相一侧的界面浓度Xi接近于。【89】解吸过程中,解吸塔某截面的气相溶质分压 液相浓度的平衡分压,解吸操作线总在平衡线的。TOC\o"1-5"\h\z【90】吸收因数可表示为,它在X-Y图的几何意义是 。【答案】A=L/mG,为操作线斜率与相平衡线斜率之比。【91】当减少吸收剂用量,丫1、Y2和X2不变,则传质推动力 ,操作线将 平衡线,吸收塔设备费用将 。【92】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若增加填料层高度,则传质单元高度HOG;将,传质单元数nog将。【93】在填料吸收塔设计过程中,若操作液气比(L/G)=(L/G)min.,则塔内必有一截面吸收推动力为 ,填料层高度。【94】传质单元数与分离要求、平衡关系、操作液气比有关。【95】最大吸收率nmax与液气比、液体入塔浓度、相平衡常数有关。液体精馏【1】蒸馏操作的依据是组分间的(C)差异。(A)溶解度; (B)沸点; (C)挥发度; (D)蒸汽压【2】同一物系,总压越低,混合物各组分间的挥发度差坤A)。(A)越大;(B)越小;(C)不变; (D)不确定【3】塔顶和进料操作条件不变,易挥发组分回收率不变,设计精馏塔时,用直接蒸汽加热釜液与用间接蒸汽加热相比,残液流量W()。(A)增大;(B)减少;(C)不变; (D)不确定【4】塔顶和进料操作条件不变,易挥发组分回收率不变,设计精馏塔时,用直接蒸汽加热釜液与用间接蒸汽加热相比,残液组成W(B)。(A)增大;(B)减少;(C)不变;(D)不确定【分析如下】由于直接蒸汽釜液而引起残液流量W增大,但又要求易挥发组分回收率不变,xW当然相应减小。【5】连续精馏塔操作时,增大塔釜加热蒸汽用量,若回流量和进料的F、xF、q都不变,则xD(B)。(A)增大;(B)减少;(C)不变;(D)不确定【分析如下】L不变,V'增大,V=V1-(1-q)F,随之增大,所以L/V减少,精馏段操作线斜率减小,而精馏段塔板数不变,必然会出现如图所示的操作线变化,故XD必然减小。【6】萃取精馏加入萃取剂的目的是()。(A)减小原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B)增大原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C)减小原组分间的溶解度差异; (D)增大原组分间的溶解度差异【7】多元蒸馏流程按排时,应优先分离毒性(A)的物料。(A)大; (B)小; (C)中等; (D)可大可小

【8】多元蒸馏流程按排时,应优先分离相对挥发度(A)的物料。(A)大; (B)小; (C)中等; (D)可大可小【分析如下】由于初始的总处理量大,塔径必然较大。相对挥发度大的先分离,可避免塔高过高,以致设备费增大。在后面分离相对挥发度小的时,物料量已减少,塔径不大,即使塔较高,设备费也不致于过大。【9】对一定的馏出液浓度xD,若进料浓度xF越小,最小回流比Rmin(B)。(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10】连续精馏塔操作时,增大塔釜加热蒸汽用量,若回流量和进料的F、xF、q都不变,则L/V()。(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11】精馏塔塔内离开精馏段某理论板的蒸汽露点为小液体泡点为12,离开提馏段某理论板的蒸汽露点为13、液体泡点为14,则有()的顺序关系。(A)t>t>t>t; (B)t=t>t=t; (C)t=t<t=t; (D)t<t<t<t【分析如下】离开理论板的蒸汽和液体组成呈平衡关系,,露点等于泡点,即t^t;t3,t;而精馏段轻组分浓度高于提馏段,故其温度低于提馏段。【12】连续精馏塔操作时,增大塔釜加热蒸汽用量,若回流量和进料的F、xF、q都不变,则LN'()。(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13】在相同的条件R、xD、xF、xW下,q值越大,所需理论塔板数()。(A)越少; (B)越多; (C)不变; (D)不确定【14】间歇精馏要求馏出液浓度xD不变,应使()。(A)回流量不变; (B)回流量不断增加; (C)回流比不变; (D)回流比不断增加【15】间歇精馏时若保持回流比R不变,则馏出液浓度xD#()。(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C)保持不变; (D)变化不确定【分析如下】由于釜液浓度随时间逐渐减小,在回流比不变下操作,全塔各板上浓度都随时间而减小,所以xD当然也逐渐减小。【16】两股不同组成的料液进同一精馏塔分离,两股料分别进入塔的相应塔板和两股料混合后再进塔相比,前者能耗()后者。(A)大于;(B)小于;(C)等于;(D)有时大于有时小于【分析如下】两股料液在塔外预混合,使分离任务加重,同样的分离要求,回流比要加大。因而两股分别进塔的能耗当然小于混合后进塔的能耗。17】有两股进料()的精馏塔,求取最小回流比时,应取(C)。(A)xF1对应的Rmin,1; (B)乂F2对应的Rmin,2; (C)Rmin^Rmin,2中的大者;(D)Rmin,1与Rmin,2中的小者【18】间歇精馏时若保持回流比R不变,则馏出液浓度x。将()。(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 (D)变化不确定【19】当塔顶浓度和流率一定时,冷回流和泡点回流相比,精馏段操作线斜率(A)。(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分析如下】由于冷回流,将回流液加热到泡点要冷凝蒸汽量^,也即使精馏段的l>V都相应增加AV,操作线斜率变为(L+AV)/(V+AV),因该操作线斜率总是小于1,所以冷回流时精馏段操作线斜率当然增大。【20】当塔顶浓度和流率一定时,冷回流和泡点回流相比,提馏段操作线斜率(B)。(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分析如下】由于冷回流,将回流液加热到泡点要冷凝蒸汽量AV',也即使提馏段的L和V,都相应增加AV',操作线斜率变为(L'+AV')/(V'+AV'),因该操作线斜率总是大于1,所以冷回流时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必定减小。【21】当有侧线液相出料时,对平衡线无下凹现象的物系,最小回流比(B)进料处;先混合后预热流程(C)侧线出料与进料之间某处;Io1M先预热后混合流程(B)进料处;先混合后预热流程(C)侧线出料与进料之间某处;Io1M先预热后混合流程m'n(A)侧线出料处;(D)不确定【分析如下】由于侧线液相出料,使中段操作线斜率变小,向平衡线靠近,如图所示,最小回流比必然出现在进料处。【22】若某精馏塔的操作回流比,低于其原设计的最小回流比,则该塔能否操作(C)(A)能;(B)不能;(C)能,但产品组成不等于设计值;(D)这种提法不正确【23】塔顶全凝器改为分凝器后,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则所需理论塔板数(B)。(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答案】分凝器也起分离作用。一般可当作一块理论塔板,所需理论塔板当然减少。【24】吉利兰关联用于捷算法求理论塔板数,这一关联是()。(A)理论关联; (B)经验关联; (C)数学推导公式; (D)相平衡关联【25]进料状态改变,将引起连续精馏塔的()改变。(A)平衡线; (B)操作线和q线; (C)平衡线和操作线; (D)平衡线和q线【分析如下】不同的进料状态有不同的q值和q线,同时精馏段和提馏段的交点也不同。若塔顶操作条件维持不变,则提馏段的汽液流率都因q值变化而变化。若塔釜操作条件维持不变,则塔釜上升蒸汽量不变,精馏段的液汽比因q值变化而改变。TOC\o"1-5"\h\z【26]沸点分别为tA和tB的二元混合液,设A为易挥发组分,则该混合液的泡点t与tA,tB的关系如何( )(A)t<t; (B)t<t; (C)t<t<t; (D)t=t<t【27】在双组分连续精湍勺汽一液平彳衡关系中:若混合液为理想溶液,且已知总压力为2汽相组成为y,p。=f(t),p。=f(t),贝U ()(A)x为定值,t不固定;(B)x不定,t为定值;(C)x,t为定值;(D)x,A Bt无法确定【28】提馏段操作线的斜率为 。(A)大于1;(B)小于1;(C)等于1;(D)等于0【29]进料热状态参数q值减小,将使。(A)精馏段操作线斜率增大;(B)精馏段操作线斜率减小;(C)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增大;(D)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减小【30】设计中,随着回流比率(R)的取值增大,则 。(A)设备费不断增大;(B)操作费用不断减小;(C)设备费不断减小;(D)设备费先是减小,而后又逐渐增大【31]精馏操作中,若降低进料板位置则 。(A)塔顶产品组成升高;(B)塔底产品组成降低;(C)塔顶产品组成降低;(D)塔顶、塔底产品组成均不变【32]若精馏操作回流比变化,则塔内各板上的汽液组成也随之而变,所以。(A)塔顶部板的平衡温度变化是大;(B)塔底部板的平衡温度变化最大;(C)塔中部板的平衡温度变化最大;(D)塔板上的温度不变【33】使混合液在蒸馏釜中逐渐受热气化、并将不断生成的蒸气引入冷凝器内冷凝、以达到混合液中各组分得以部分分离的方法、称为()。(A)精馏(B)特殊蒸馏 (C)简单蒸馏【34]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气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气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 )(A)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气相(B)气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C)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气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D)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气相和气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的现象同时发生【35]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0.24,则该塔的操作回流比为(),塔顶产品浓度xD为()。(A) (B)3 (C) (D)4 (E) (F)2【36]实验表明:由两个()的挥发性组分所组成的理想溶液,其气液平衡关系服从拉乌尔定律。(A)部分相溶;(B)完全互溶;(C)不相溶。【37】蒸馏操作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不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的。(A)非均相液体;(B)(A)非均相液体;(B)气体;(C)均相液体。38】具有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中,相异分子间的吸引力较相同分子间的吸引力()。(A)大;(B)小;(C)一样【39】所谓理想溶液,是指溶液中不同组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相同组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的溶液。(A)>;(B)(A)>;(B)=;(C)<【40】某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为17块(包塔釜)其全塔效率为,则实际板数为( )块。(A)34(B)(A)34(B)32(C)9第M板附图【42】,塔顶冷凝量Qc第M板附图【42】,塔顶冷凝量Qc—,所需_,所需塔板数nt—。,塔顶冷凝量Qc—,所不确定)。需塔板数NT一(增大,减小,不变,【41】精馏塔分离某二元物系,当操作压强降低,系统的相对挥发度a—,溶液的泡点—,塔顶蒸汽冷凝温度—(增大,减小,不变)。【42】板式塔精馏操作,已知物系在操作条件下,相对挥发度为a,操作方程为y=ax+b,设第n块板为一理论板,进出该板各物流如附图【42】示,则yn+1和xn4的关系是:axA.y=ax+bB.y= n—i C.y<ax+bn+1 n—1 n+1 1+(a—1)x1n+1 n—1axD・y〉 n~1 n+1 1+(a—1)xn—1【43】精馏分离某二元组分混合液(F,xF,q),要求塔顶xD,轻组分回收率n。,塔釜xW—塔设计时,若加大回流比R,则精馏段液气比—,提馏段液气比—,所需理论板数NT顶冷凝量Qc_,塔釜加热量Qr一,若R太大,过程的调节余地将_,塔釜xW—塔【44】精馏塔设计时,已知F,xF,xD,xW,进料热状态4=时,所需塔板数为NT。试判断下列参数变化并绘出定性绘出操作线的变化:(1)保持回流比不变,将进料状态由q=改为q=1,则塔釜加热量Qr—R塔板数NT_。⑵保持塔釜加热量不变,将进料状态由q=改为q=1,则塔顶冷凝量Qc⑶保持回流比不变,将进料状态由q=改为q=0,则塔釜加热量Qr_附图【44】而xF、而xF、D、F、xD、q、R不变,则W.xW,L/V,NT(增大,减小,不变)。【46】精馏塔设计时,若塔顶采用全凝器,所需理论板数为NT1,采用分凝器,所需理论板数为NT2,则NT1—NT2(>、=、<)。【47】某精馏塔的实际回流比小于设计时的最小回流比,其结果如何—。【48】一精馏塔在某工况下的操作线如图所示,现维持其他条件不变而增大回流比R,则精馏段的液气比L/V—,提馏段的液气比L/V—,xD—,xW—(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49】连续精馏操作,原工况为泡点进料,现由于某种原因原料温度降低,使q>1,进料浓度xF,塔顶采出率D/F及进料位置均保持不变。试判断:⑴塔釜蒸汽量V保持不变,则塔釜加热量Qr—,塔顶冷量Qc_,x'd—,x'w一;⑵保持回流比R不变,则塔釜加热量Qr—,塔顶冷量Qc—,x'D—,x'W一(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并分别画图示意新旧工况操作线变化。【50】某精馏塔在给定工况下的操作曲线如图所示,现维持进料条伟F,xF,q)和塔釜加热量不变而将塔

顶采出率D/F增大,则塔顶产品组成xD—,塔底产品组成xw(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并试绘

出新工况下的操作线。【51】某精馏塔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加料板下移,则精馏段塔板数—,塔顶产品组成xD—,塔底产品组成xw(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52】精馏塔操作中,由于某种原因进料浓度xF减小,进料量F与热状态q保持不变,塔釜加热量V不变,若欲维持塔顶产品xD与塔底产品组成xw不变,则R—,D—,L/V—,L/V—(增大,减小,不变)。【53】精馏塔操作中,保持F、xF、q、L不变,而增大V,则R—,xD—,xw—,L/V—,L/V(增大,减小,不变)。【54】精馏塔操作中,保持F、xF、q、R不变,而加大W,则xD—,xw,L/V—,L/V—(增大,减小,不变)。

【55】精馏塔真空操作中,F、xF、q、D、V不变,而真空度下降,则xD,xW(增大,减小,不变)。【56】决定精馏塔分离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物性方面—、设备方面—和操作方面—。【57】在某种特定的工况下,为提高分离效果,将回流比R提高,结果分离效果更差;相反,将回流比降低,分离效果却有明显改善。试解释其原因何在,并指出此时提高分离效果的最好方法是什么。【58】同一间歇操作的精馏塔分离效果相同,试比较:恒回流操作的能耗—恒组成操作的能耗(>、=、<)。【59】假设精馏塔具有无穷多块理论板,处理量和分离效果均相同,试比较连续操作与间歇恒组成操作的能耗大小【60】图示三种精馏塔塔顶第一块板上升的汽相组成y1相同,回流比为R=2,试判断四个论断中哪个正Xd3>X口2>%piC. XXd3>X口2>%piC. Xl2>%l3>XL1全褊器【61】某双组分理想体系,在一定温度下其中的A组分作为纯组分时的蒸气压为体系总压的倍,且此时A

组分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为,则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62】总压、95℃温度下苯与甲苯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与,则平衡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为,液相中苯的摩尔分数为,苯与甲苯的相对挥发度为 。【63】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A=时,相应的泡点为冷气相组成丫人=时,相应的露点为t2,则t1与t2大小关系为。【64】简单蒸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釜液中易挥发组分浓度 ,其泡点温度 ,气相中易挥发组分浓度。【65】已知75℃时甲醇(A)和水(B)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pA=,pB=,该体系在该温度和常压下平衡时气、液两相的浓度分别为:y=,x=,则其相对挥发度aAB等于。【66】精馏作为一种分离单元操作的主要操作费用是用于 和。【67】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可指定采用常压或加压操作。与常压操作相比,加压操作时体系平均相对挥发度较、塔顶温度较、塔釜温度较。【68】以摩尔流量比表示的精馏塔某段操作线是直线,其条件是 。【69】某精馏塔精馏段内相邻两层理论板,离开上层板的气相露点温度为0,液相泡点温度为t2;离开下层板的气相露点温度为t3,液相的泡点温度为t4。试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以上4个温度排列。【70】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进料量、进料组成、进料热状况参数和塔釜加热量不变,减少塔顶馏出液量,则塔顶易挥发组分回收率下降。【71】当进料为气液混合物且气液摩尔比为2:3时,则进料热状况参数q值为。【72】当精馏操作中的q线方程为x=xF时,则进料热状态为,此时q=。【73】精馏塔设计中,当回流比加大时,达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理论板数 ,同时塔釜中所需要的加热蒸汽消耗量 ,,塔顶冷凝器中冷却剂消耗量 ,所需塔径 。【74】精馏塔操作中,正常情况下塔顶温度总 于塔底温度,其原因是 和。【75】在精馏塔的设计中,最小回流比与哪些因素有关:、、。【76】某二元物系的相对挥发度a=3,在具有理论板的精馏塔内作全回流精馏操作,已知x2=,则y1=(塔板序号由塔顶往下数)。【77】设计二元理想溶液精馏塔时,若F、xF、xD、xW不变,在相同回流比下随加料q值的增加,塔顶冷凝器热负荷;塔釜热负荷。【78】试给出精馏塔在全回流操作时的特征:=,=,与 重合,为最少、为无穷大。【79】某塔操作时,进料由饱和液体改为过冷液体,且保持F、xF、R、V'不变,则此时以下各量将怎样变化D、xD、W、xW。【80】在设计连续操作的精馏塔时,如保持xF、D/F、xD、R一定,进料热状态、空塔气速也一定,则增大进料量将使塔径 ,所需的理论板数。【81】在精馏塔的操作中,若F和V保持不变,而xF由于某种原因下降了,问可采取哪些措施使xD维持不变、。【82】用芬斯克方程求出的N值是 条件下的理论板数。【83】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主要用于分离 物系和的物系。【84】在连续精馏塔中,进行全回流操作,已测得相邻实际塔板上液相组成分别为xn—1=、xn=(均为易挥发组分摩尔分数)。已知操作条件下相对挥发度为3,则yn=,以液相组成表示的第n板的单板效率EML 。传质设备【1】当高真空精馏时,选用()为宜,因其阻力降最小。(A)泡罩塔; (B)浮阀塔; (C)筛板塔; (D)填料塔【分析如下】填料塔阻力降最低,宜于在高真空精馏塔中使用。各种板式塔却因每板上的液层阻力而使总阻力降较填料塔大得多,不宜在高真空精馏塔中使用。即使采用导向筛板塔或轻阀或V-4浮阀,也不及填料塔阻力小。【2】塔板开孔率过大,会引起()(A)降液管液泛; (B)漏液严重; (C)板压降上升; (D)雾沫夹带过量【3】板间距变化,其它板结构不变时,塔板负荷性能图上()将改变。(A)三条负荷上限线:过量雾沫夹带线、降液管液泛线、降液管最小停留时间线(B)二条负荷下限线:漏液线、最小堰上液高线 (C)过量雾沫夹带线(D)漏液线【4】当大液气比操作时,宜采用()。(A)齿形堰; (B)低的堰长塔径比(LW/D); £)双溢流或高的(Lw/D); (D)圆形堰【分析如下】大气液比应采用双溢流或高的堰长塔径比(LW/D),以降低溢流强度,齿形堰或圆形堰用于小液气比。【5】当塔板操作上限是过量雾沫夹带时,提高操作上弹性,可采耿 )措施。(A)增大降液管; (B)增加堰高; (C)增大板间距; (D)增长堰长【分析如下】增大板间距可提高操作上弹性,增大降液管或堰高或堰长,只会起反作用。【6】精馏塔全塔以同一结构尺寸的塔板组成,则每块塔板的负荷性能图()(A)完全相同; (B)大致相同; (C)不相同; (D)不确定【分析如下】虽然塔板结构尺寸相同,全塔气液流体物性不相同,负荷性能图也各不相同。【7】当物料有结垢现象时,选用()最合适。(A)填料塔; (B)浮阀塔; (C)一般筛板塔;(D)大孔径筛板塔【分析如下】为防止结垢堵塞,以选用大孔径筛板塔为宜。【8】填料层过高需装中间液体再分布装置,是为了()(A)防止液泛; (B)防止干锥现象; (C)防止堵塞; (D)防止阻力降过大【分析如下】是为了防止液体向四壁流倾向,引起干锥现象。【9】塔板上布置安定区的目的是为了()。A)防止雾沫夹带量过高(B)防止越堰液体的气体夹带量过高(C)防止漏液量过大;(D)液体分布不均匀是为了防止越堰液体的夹气量过高。【10】塔效率的O'Connell关联是()(A)经验关联; (B)理论计算关联式(C)由总效、板效推算; (D)某一物系的实测关联O'connell关联是综合大量生产实测数据、综合了各种物系、各种塔板而得的经验关联。【11】降液管内液体表观停留时间不得少于3〜5秒的限制,是为了()。(A)气液有足够时间分离; (B)气液有足够时间传质(C)气体流动阻力不过大; (D)液体流动时间不过大降液管足够大,以保证停留时间不小于3〜5秒,是为了有足够的气液分离时间和空间。【12】O'connell精馏塔效关联的是塔效与()的关系。(A)浓度和液体粘度; (B)相对挥发度和液体粘度(C)浓度和相对挥发度; (D)表面张力和液体粘度关联的是相对挥发度和液体粘度的关系。【13】填料塔液体喷淋密度过小,会引起()(A)容易液泛; (B)容易堵塞(C)塔压降增大; (D)填料不完全湿润【分析如下】液体喷淋密度过小,填料表面不能完全湿润,影响传质效率,喷淋密度过大才会引起容易液泛或塔压降增大。【14】精馏塔板负荷性能图中包含的5条线是 、、、、。【15】塔板上的气一液接触状态有、和三种,其中工业操作中常采用是 和。16】从塔板水力学性能的角度来看,引起塔板效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答案】漏液、雾沫夹带、气泡夹带、气液不均匀流动。【17】在板式塔结构设计,哪些结构尺寸确定不当易引起降液管液泛:、、—【答案】降液管底隙过小、板间距太低、降液管截面积太小、塔板开孔率太低。【18】在板式塔的设计中规定液体流量上限的原因是 ;而规定液体流量下限的原因是液液萃取【1】在单级萃取过程中,若萃取剂用量减少,则萃取相JA—,萃余相%A—,脱去溶剂后萃取液J。—,萃余液%。—。 A.变大 B.变小C.不变D.不确定【答案】AADAA A【2】选用溶剂进行萃取操作时,其必要条件是一。A.分配系数kA〉1; B.萃取相含量JA〉萃余相含量%A;C.选择性系数P〉1; D.分配系数kB〉1。 '【3】纯溶剂单级萃取,xF,xR一定,若溶质分配系数kA越大,则所需溶剂比S/F—(越大,越小,不变,不确定)。【4】分别采用单级萃取与二级错流萃取分离同一种液体混合物,若所用的溶剂量相同,前者所得萃取液含量—<_后者所得萃取液含量;若要求两者所得萃取液含量相同,前者所需溶剂量_>_后者所需溶剂量(>,=,<)。【5】用萃取操作分离液体混合物,若所用溶剂比S/F相同,多级逆流操作的分离效果好于多级错流操作的分离效果;若要求分离效果相同,逆流操作所需的溶剂匕匕』^错流操作所需的溶剂比。【6】在设计多级逆流萃取设备时,为什么会存在最小溶剂比(S/F)min。决定(S/F)min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和—。【答案】相平衡关系、进料组成、溶剂组成、分离要求rna。【7】某萃取设备在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溶剂比小于其设计时的S/F)min,其后果如何—。【答案】达不到设计要求【8】调节逆流萃取操作过程的主要手段是:—、—和—。【答案】温度t、溶剂比S/F、溶剂组成Ysa。【9】有两股组成不同的混合液F1和F2,拟采用多级逆流萃取操作加以分离,若所用S/F相同,两股物料混合后加入所需的理论级数—两股物料单独进料所需的理论级数;若所用的S/F和理论级数均相同,则单独进料的分离效果—混合进料的分离效果。【10】在B-S完全不互溶的多级逆流萃取塔操作中,原用纯溶剂,现改用再生溶剂zA>0),其他条件不变,则对操作的影响是()。A.萃余分率不变; B.萃余相含量增加;C.萃取相含量减小; D.萃余分率减小。【11】某多级逆流萃取塔操作中,B与S完全不互溶,现增加纯溶剂用量S,则萃余百分率减小,萃余相出口含量减小萃取相出口含量减小(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12】一般情况下,溶质A的分配系数kA(D)。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难以判断【13】当萃余液浓度一定时,溶质的分配系数越大,所需溶剂比()。(A)越大 (B)越小(C)不变 (D)不确定当然越小,见图2。【14】选择萃取剂应满足()。(A)分配系数kA>1; (B)分配系数kA=1(C)选择性系数0>1; (D)选择性系数0=1【分析如下】选择性系数B为A与B的分配系数之比,当0>1才能保证脱溶剂后,A组分在萃取液和萃余液中的浓度比大于1。【15】萃取过程中的选择性系数0类似于蒸馏中的。【16】三角形相图中的联结线是指。【17】在原溶剂B与萃取剂S部分互溶体系的单级萃取过程中,若加入的纯萃取剂量增加而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萃取液中溶质A的浓度 。(A)增大 (B)下降 (C)不变 (D)变化趋势不确定【18】用溶剂S从组分A、B完全互溶的溶液中萃取其中A组分,如果出现以下哪一种情况将不能进行萃取分离。(A)S和B完全不互溶,S和A完全互溶(B)S和B部分互溶,A组分的分配系数kA=1(C)选择性系数0=1【19】溶质A在萃取相中和萃余相中的分配系数kA>1,是选择萃取剂的必备条件之一。此话对否 。【20】将含A20%(质量分率,下同)的100kgA、B溶液和含A60%的200kgA、B溶液混合后,用溶剂S进行单级萃取,所得萃余相和萃取相脱溶剂后,又能得到原来的含X20%和含A60%的溶液。问此工作状态下的选择性系数0=。【21】单级萃取(理论级)中,在维持进料组成和萃取相浓度不变的条件下,若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取剂代替纯溶剂,所得萃余相浓度将 ;萃取相量与萃余相量之比将 ;萃取液的浓度(指溶质)将萃余液浓度将。CACC(A)增加 (B)减少 (C)不变(D)不确定【22】当分配系数是0=1时,说明溶质A在萃取相E中的质量分率在萃余相中的含量。(A)> (B)= (C)< (D)三【23】多级逆流萃取与单级萃取比较,如果溶剂比、萃取相浓度一样,则多级逆流萃取可使萃余相浓度。(A)增大 (B)减少 (C)基本不变(D)增大、减少都有可能【24】在B、S部分互溶体系中加入八,一般会使B、S互溶度 。降低操作温度,B、S的互溶度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25】用纯溶剂S进行单级萃取,B与S不互溶,xF、xR一定,若溶液分配系数kA越大,则所需的溶剂比S/B。(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26】萃取剂加入量应使原料和萃取剂的和点M位于。(A)溶解度曲线的上方区 (B)溶解度曲线上(C)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区 (D)坐标线上【27】一般情况下,原溶剂B的分配系数kB值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难以判断,都有可能固体干燥【1】向装有一定温度一定湿度湿空气的容器中压入同温度的绝干空气,使总压升高。该混合空气容纳水

分的最大能力即饱和湿度()。(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或增大或减小【分析如下】因容器内气体的温度不变,饱和蒸汽压ps也不变,而其饱和湿度:&=0.622p/(pt-p),当pt个、&J。可见,加压对干燥不利,故干燥多半在常压或减压下操作。 s s’,【2】物料含自由水分和平衡水分的相对多少取决于()。(A)物料含结合水分的多少; (B)物料含非结合水分的多少(C)干燥介质的温度; (D)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分析如下】物料含自由水分和平衡水分的相对多少取决于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因为自由水分也就是可能除去的水分,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越小,可以除去的水分越多,平衡水分越少。【3】气体的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的总压下湿气体中的湿分蒸汽压与( )之比。(A)气体的总压; (B)湿分在t卬下的饱和蒸汽压(C)湿分在td的饱和蒸汽压; (D)湿分在t下的饱和蒸汽压相对湿度就是指在一定总压下,湿空气中湿分蒸汽分压与干球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之比。【4】气固逆流接触的干燥器,物料最低含水量比并流接触干燥器的( )。(A)高; (B)低; (C)相近; (D)不确定【分析如下】由于逆流接触干燥器的物料最低含水量由空气的入口状态确定;而并流接触干燥器最低含水量由空气出口状态确定,因为空气出口湿度大于入口湿度,所以逆流接触干燥器可达到的最低含水量应更低些。【5】不饱和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露点tdm者间的关系为( )。

(A)t>t>t; (B)t>t=t; (C)t=t>t; (D)t=t=t【分析如下彳空气一水系统的湿球温度近似等于绝热饱和温度,即空气在绝热下冷却增湿到饱和时的温度。而露点是在空气湿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所以干球温度当然大于湿球温度,而湿球温度又当然大于露点。【6】湿空气经过预热器用饱和水蒸汽间接加热,温度升高,相对湿度(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分析如下】空气在加热温度升高过程中,湿度不变,水蒸汽分压不变,饱和蒸汽压升高。相对湿度等于水蒸汽分压与饱和蒸汽压之比,所以相对湿度应减小。(B(A)(B【7】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流速相同,在Ha、Hb两种湿度下测得干燥速率曲线如图所示,这表明Ha( )Hb。(A)大于;(B)小于; (C)等于; (D)接近于【分析如下】图中a的等速干燥速率高,临界水分值也高,表喋的空气更干燥 x些,使表面汽化速率提高,等速干燥阶段缩短,也即Ha<Hb。【8】物料含结合水和非结合水的分界是()。 9 (C)(A)等速干燥阶段终点;降速阶段的交点(B)降速干燥阶段终点(C)水分与纯水的蒸汽压相等;(A)等速干燥阶段终点;降速阶段的交点【分析如下】等速干燥阶段的终点是临界含水量,它与物料的大小、形状、干燥介质状态、和干燥速度有关。一般情况下还留有一定量的结合水在降速阶段除去。所以应按水分蒸汽压与纯水蒸汽压是否相等来分九a先预热后混合流程【9】当采用部分废气循环,废气先混合、后预热流程和新鲜九a先预热后混合流程 乂气先预热后混合流程,前者的耗热量()后者。 1(A)大于;(B)小于; (C)等于; (D)或大于或y小于 2【分析如下】从图中可看出,由焓差(Im—I。)可求得所耗热量,X2无论先混合后预热流程还是先预热后混合流程,耗热应该一样,只不过先预热后混合,气体的出口温度高些,要能位较高的热源。从虚线框中可看出,进出物料的量和焓均相等,故提供给预热器的热量相等。【10】材质相同的木板和锯木屑,在相同的干燥介质条件下,临界湿含量前者()后者。(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一定【分析如下】由于木板中水分内部扩散阻力比锯木屑大,有更多的水分留在降速阶段除去,所以临界湿含量当然大于锯木屑。【11】当干燥热敏性物料时,应采用()。(A)废气再循环流程; (B)分批干燥流程(C)烟道气干燥方式; (D)间歇干燥方式采用废气再循环流程,先混合后预热,可降低操作温度,避免物料过热变质。【12】干燥计算中,湿空气的热焓是以()为基础的。(A)1kg湿空气; (B)1kg干空气(C)1kg饱和湿空气; (D)1mol干空气都是以1kg干空气为基础来进行干燥计算的,也即表示1kg干空气的焓与其中所带水汽的焓之和。【13】空气的干、湿球温度差越小,表明空气()。(A)越干燥; (B)越潮湿; (C)热焓越高; (D)热焓越低干、湿球温度差越小,表明水分汽化速率慢,在较小的温差下空气传递给湿球的显热就足以供给水分汽化耗热,也即空气比较潮湿。【14】气体的湿比热被定义为定压下()的温度升高1℃所需的总热量。

(A)1kg湿气体; (B)1kg干气体及其带有的Hkg湿汽(C)4mol湿气体; (D)1kmol气体及其带有的Hkmol湿汽气体的湿比热就是以1kg干气体为基准的。也即1kg绝干气体及其所带有的Hkg湿分蒸汽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15】降低干燥器中物料层的厚度,对物料的临界含水量()。(A)影响不大; (B)无影响; (C)影响明显增大; (D)影响明显降低【分析如下】降低物料的厚度,减少了内部扩散的阻力,可使临界含水量明显降低,这样就使更多的水分在等速阶段被除去。【16】对于气体减湿操作,在总压不变的情况下应使气体温度降至它的()以下。(A)露点; (B)干球温度; (C)湿球温度; (D)绝热饱和温度使气体降温到露点以下,则就有水蒸汽冷凝析出,即等湿度冷却,然后析出水滴进行减湿。【17】当干燥介质状态相同,干燥介质流速ua>ub时,则干燥速度曲线为()。因为a的流速大,表面汽化速率快,等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高,而临界水分也高,所以等速阶段短些,正确的图形当然应为()。先混合后预热流程【18】气体湿比容定义为((A)1kg湿空气;(D)1kg湿气体中湿分)所占有的体积。H29=12,2 H—. 先混合后预热流程【18】气体湿比容定义为((A)1kg湿空气;(D)1kg湿气体中湿分)所占有的体积。H29=12,2 H—. (B)1kg干气及其带有的Hkg湿汽共同(C)1kg湿气体中绝干空气;1M11,湿比容就是定义为1kg幺盂气体和其所带有的Hkg湿分蒸汽共同占有的体积。【19】为了测准空气的湿球温热后应将干湿球温度计放在()。(A)不受外界干扰的静止空气中(B)气速<5m/s的空气中(C)气速<5m/s辐射、传导较强处(D)气速>5m/s辐射、传导可忽略处【分析如下】干湿球温度计当然应放在气流速度大于5m/s,而且热辐射、热传导可忽略的地方。这样只有对流传热的影响,才符合湿球温度的热质传递条件,才能测准湿球温度。此时a/k:CH,湿球温度近似等于绝热饱和温度。【20】在保证干燥产品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空气预热温度越高,所需供热量(B),热效率()。(A)越多,越高;(B)越少,越高; (C)越多,越低; (D)越少,越低 先混合后预热流程【分析如下】如图所示,空气预热温度越高,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出口湿度越大,所需空气量越少,因而虽然预热的温差大了,但供热量还是少了,热效率应越高。【21】气流干燥器中,干燥作用最为有效的部分是(M)。(A)粒子等速运动段; (B)粒子加速运动先预热后干燥管勺中部;干燥管的顶部(D)【分析如下】干燥作用最有效的部分就是粒子加速运动段。在这一段中粒子与气流间湍动程度激烈,传热传质速率相当快。22】干燥器气体出口温度越低,干燥器的热效率()。(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不确定干燥器气体出口温度越低,其湿度越大,则空气消耗量越少,出口带走的热量越少,热效率当然越高。【23】在热质同时传递过程中,传热过程的推动力是 ,传质过程的推动力是 ,传热过程的极限是 ,传质过程的极限是 ,但由于传热与传质过程的交互影响,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极限可能是 ,也可能是 ,此时水温为空气的湿球温度。(t-0)或(。—t);(p—p*)或(p*—p);(t=0);(p=p*);(t=0)和(p=p*);(t>0)和(p<p*)【24】在热质同时传递过程中,导致传热或传质方向发生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水的饱和蒸汽压。【25】热水与不饱和的冷空气逆流接触则:A.必定会发生传热方向的逆转;B.视具体情况而定,有可能发生传热方向的逆转;C.必定会发生传质方向的逆转;D.视具体情况而定,有可能发生传质方向逆转。【26】不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与水表面的饱和蒸汽相等时,传热方向水到气,常压下,湿度为1kg/kg干气的空气与100℃水接触,传质方向水到气(水到气,气到水,平衡,判断依据不足)。【27】不饱和冷空气与热水在凉水塔内逆流接触,已知塔底传热方向由水到气,传质方向由水到气,则整个塔内的传递方向A.传热水到气,传质水到气B.传热方向不确定,传质水到气C.传热方向水到气,传质方向不确定D.传热、传质方向均不确定【28】温度为40℃,水汽分压为5kPa的湿空气与水温为30℃的水接触,则传热方向为水到气,传质方向为气到水,已知30℃及4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kPa和kPa(气到水,水到气,不确定。【29】冬季将洗好的湿衣服晾在室外,室外气温在零度以上,衣服有无可能结冰有,其原因是tw<0。【30】某凉水塔塔高无穷,若入塔空气的干球温度为20℃,湿球温度为16℃,入塔水温为60℃,液气比很小,则出塔水温为16很;若人塔空气湿度增大,其他条件均不变,则出塔水温上升,(上升,下降,不变)。【31】在kPa下,不饱和湿空气的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60%,⑴若加热至80℃,则空气的下列状态参数如何变化湿度H—不变一,相对湿度力一减小一,湿球温度tw—增大一,露点td—不变一,焓I—增大一。⑵若在等温条件下使总压减至时,则该空气下列参数将如何变化湿度H—不变一,相对湿度力一减小一,湿球温度tw—减小一,露点td—下降一,焓I—不变一。(变大,变小,不变)。【32】总压恒定时,某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一定,若其露点温度“增大,则以下参数如何变化p水汽一一,H——,力——,tw——,I——(变大,变小,不变)。均变大【33】总压恒定时,若某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一定,而湿球温度tw增大,则以下参数如何变化p水汽一一,H——,力——,td——,I——(变大,变小,不变)。均变大【34】不饱和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露点温度td的大小顺序为一一。【35】在同一房间内不同物体的平衡水汽分压是否相同一一它们的含水量是否相等一一温度是否相等一一。相同;不相同;相同【36】将含水量为kg水/kg干物料的某物料放入t=25℃,力=的空气流中,经长时间接触后,试求:⑴物料的含水量降为多少 ⑵在脱去的水分中,有多少是非结合水分⑶若空气的相对湿度升为,温度不变,物体的含水量为多少⑷若物料的堆放方式改变(料层增厚),物料的含水量有何变化不变⑸若空气的状态不变,而流速加大,物料的含水量是否变化不变⑹若空气的湿含量不变,温度增加,物料的湿含量有何变化减小该物料在25℃时的平衡蒸汽压曲线如附图所示。

川(如^3T物料)附图【36】同fk川(如^3T物料)附图【36】附图【37】【37】某湿物料用温度为t,湿含量为H的空气进行干燥,测得干燥速率曲线可简化为如附图所示。试定性绘出以下工况的干燥速率曲线与原工况干燥速率曲线的相对位置。⑴空气状态不变而流速增加;⑵气速不变,温度不变,湿含量增加或气速不变,湿含量不变,温度降低;⑶气速不变,空气状态不变,物料的堆积厚度增加;⑷气速不变,湿含量不变,温度升高或气速不变,温度不变,湿含量降低。【38】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