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课件副词古代汉语课件副词古代汉语课件副词▲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的次要成分。▲基本功能:修饰谓语(动、形),作状语。★吕叔湘《文言虚词》将代词、副词归为虚词。★王力《中国现代语法》、郭锡良《古代汉语》将代词、副词归为半实半虚的词▲副词的性质归属过去或归为虚词(不像名词、动词那样能充当主、谓、宾、定语,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现在一般认为是实词(能够作状语、补语)或有将部分划为虚词(因为副词的特殊性,某些语法特征介于虚实之间)一种半实半虚的词(王力等)(不管归属何类,重要的是对其特征、用法的分析)分类界服的模糊性,实际功能特点的特殊性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教学,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是教师的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一些做法作一些探索。一、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说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的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有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三、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充分信任、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在解题思维上允许“百家争鸣”,对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给予支持,鼓励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教学中师生互相交流,和谐互动,探求合理,最佳的解题途径和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探求中让创新思维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异想开天空中飞翔,要注重教学过程,从学习思考中得到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我们可经通相似类比联想,在教学通过同类形的问题供学生分析归纳,再抽象。寻找规律。通过数形联想,掌握相关联想。让学生思维空间更广阔。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在学习中注意学生的逆向思维,让思维更活跃。使问题的解决更容易。四、要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理念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把学生看成过去的那种“徒弟”,要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五、教师要有开明意识,鼓励学生发难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结语: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数学教育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温旧故、引新知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新旧联系,如于漪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春》一颗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这样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的去赏《春》。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运用“温故知新”法的导语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内容、风格处着眼。如教韩愈的《师说》可以回味其《马说》让学生回忆“说”为何义?这就是从知识点入手的。知识点可以从一种修辞手法、一个词的活用、一种体裁、一种描述手法、一个字义……来找链接点。从体裁内容方面来考虑就比较单一化,于漪老师《春》的导语设计就是依此产生的。举一反三,我们可以在教《沁园春•雪》可以回味写“雪”的诗句,在教《范进中举》时可用同是批判封建礼教科举制度的《孔乙己》导入,在讲荀子的《劝学》时可从同样论学习的《论语》导入……。从艺术风格着眼,可回顾风格相似的作品,也可回顾风格迥异的作品。二、析标题、明重点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各有特色,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讯息?在三味书屋须认真读书,“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三、作比较、难化易即通过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来深化认识,将课文的难度降低。这跟“温故引新法”容易混淆。温故引新法更多的是从两篇课文的相同,相似处着眼的,而比较导入法主要是从两篇课文的不同着眼点的;温故引新是用旧知过渡到新课,而比较导入法既可以从旧课过渡到新课,也可以将两篇比较的新课放在一起讲,一起导入。温故引新法中,“故”只是导入时几句带过,而比较导入提及的话题将会贯穿始终。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时,可用小学曾学过的课文李白的《赠王伦》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写的一个话题,在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赠王伦》,今天也是书写离别情怀的,同学们认真比较,稍加品读就会发现一个明朗豁达,一个哀伤凄切。一篇字里行间激荡着少女般的欢笑,一篇却蕴藏着少妇般的喟叹。为什么反差会如此强烈呢?我们现在先看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之后介绍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又可以与李白作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就对柳永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其风格也有了大体了解,这样就会认真品味其诗。这段导语是从旧课过渡到新课的。李白的《赠汪伦》直抒胸臆,文风易于把握,与柳永的《雨霖铃》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从反差处入手,通过比较就容易把握柳永的《雨霖铃》的风格了。四、设疑问、引思考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古代汉语课件副词古代汉语课件副词古代汉语课件副词▲表示1▲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的次要成分。▲基本功能:修饰谓语(动、形),作状语。★吕叔湘《文言虚词》将代词、副词归为虚词。★王力《中国现代语法》、郭锡良《古代汉语》将代词、副词归为半实半虚的词▲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2▲副词的性质归属过去或归为虚词(不像名词、动词那样能充当主、谓、宾、定语,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现在一般认为是实词(能够作状语、补语)或有将部分划为虚词(因为副词的特殊性,某些语法特征介于虚实之间)一种半实半虚的词(王力等)(不管归属何类,重要的是对其特征、用法的分析)分类界服的模糊性,实际功能特点的特殊性▲副词的性质归属3▲分类(8类)1.程度副词2.范围副词3.时间副词4.情态副词5.语气副词6.否定副词7.指代性副词8.谦敬副词▲分类(8类)4(一)程度副词:☆表示性质、状态、动作的程度。修饰形容词和心理活动动词(1)较高程度:最、绝、至、极太、特、殊、尤、良、益、甚、颇很、非常(2)较低程度:少、稍、略、颇、微稍微(3)程度加深:加、更、愈、益、滋、弥更加(一)程度副词:5群臣争功,岁余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郧侯。(史记·萧相国世家)终逾绝险,曾是不意。(诗·正月)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墨子·鲁问)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战国策·燕策)群臣争功,岁余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6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韩非子·和氏)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史记·张丞相列传)蔡文大奇其形貌。(汉书·翟方进传)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史记·李将军列传)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越绝书·荆平王内传)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7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请略陈固陋。(司马迁报任安书)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汉书·王莽传)今将就试,宜稍温习也。(魏泰.东钎笔记)有不安者,颇为改易。((论语集解·序)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8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是故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兵愈弱。(荀子·议兵)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墨非攻)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吕氏春秋·尽数)·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9A.稍、少·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左传·昭10)·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史记·项羽本纪)少:稍微、略微·稍:逐渐→稍微(唐以后)王力《汉语史稿》:“稍”在上古汉语中是“逐渐”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稍微”,“稍”具有“稍微”之意,是在唐代才产生出来的A.稍、少10B.颇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一是表示程度高——“很”二是表示程度浅—“稍微”“颇”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深,是“很”的意思。而古汉语中的“颇”有两种用法。B.颇11古代汉语课件-副词12古代汉语课件-副词13古代汉语课件-副词14古代汉语课件-副词15古代汉语课件-副词16古代汉语课件-副词17古代汉语课件-副词18古代汉语课件-副词19古代汉语课件-副词20古代汉语课件-副词21古代汉语课件-副词22古代汉语课件-副词23古代汉语课件-副词24古代汉语课件-副词25古代汉语课件-副词26古代汉语课件-副词27古代汉语课件-副词28古代汉语课件-副词29古代汉语课件-副词30古代汉语课件-副词31古代汉语课件-副词32古代汉语课件-副词33古代汉语课件-副词34古代汉语课件-副词35古代汉语课件-副词36古代汉语课件-副词37古代汉语课件-副词38古代汉语课件-副词39古代汉语课件-副词40古代汉语课件-副词41古代汉语课件-副词42古代汉语课件-副词43古代汉语课件-副词44古代汉语课件-副词45古代汉语课件-副词46古代汉语课件-副词47古代汉语课件-副词48古代汉语课件-副词49古代汉语课件-副词50古代汉语课件-副词51古代汉语课件-副词52古代汉语课件-副词53古代汉语课件-副词54古代汉语课件-副词55古代汉语课件-副词56古代汉语课件-副词57古代汉语课件-副词58古代汉语课件-副词59古代汉语课件-副词60古代汉语课件-副词61古代汉语课件-副词62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63古代汉语课件副词古代汉语课件副词古代汉语课件副词▲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的次要成分。▲基本功能:修饰谓语(动、形),作状语。★吕叔湘《文言虚词》将代词、副词归为虚词。★王力《中国现代语法》、郭锡良《古代汉语》将代词、副词归为半实半虚的词▲副词的性质归属过去或归为虚词(不像名词、动词那样能充当主、谓、宾、定语,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现在一般认为是实词(能够作状语、补语)或有将部分划为虚词(因为副词的特殊性,某些语法特征介于虚实之间)一种半实半虚的词(王力等)(不管归属何类,重要的是对其特征、用法的分析)分类界服的模糊性,实际功能特点的特殊性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教学,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是教师的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一些做法作一些探索。一、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说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的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有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三、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充分信任、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在解题思维上允许“百家争鸣”,对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给予支持,鼓励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教学中师生互相交流,和谐互动,探求合理,最佳的解题途径和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探求中让创新思维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异想开天空中飞翔,要注重教学过程,从学习思考中得到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我们可经通相似类比联想,在教学通过同类形的问题供学生分析归纳,再抽象。寻找规律。通过数形联想,掌握相关联想。让学生思维空间更广阔。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在学习中注意学生的逆向思维,让思维更活跃。使问题的解决更容易。四、要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理念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把学生看成过去的那种“徒弟”,要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五、教师要有开明意识,鼓励学生发难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结语: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数学教育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温旧故、引新知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新旧联系,如于漪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春》一颗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这样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的去赏《春》。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运用“温故知新”法的导语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内容、风格处着眼。如教韩愈的《师说》可以回味其《马说》让学生回忆“说”为何义?这就是从知识点入手的。知识点可以从一种修辞手法、一个词的活用、一种体裁、一种描述手法、一个字义……来找链接点。从体裁内容方面来考虑就比较单一化,于漪老师《春》的导语设计就是依此产生的。举一反三,我们可以在教《沁园春•雪》可以回味写“雪”的诗句,在教《范进中举》时可用同是批判封建礼教科举制度的《孔乙己》导入,在讲荀子的《劝学》时可从同样论学习的《论语》导入……。从艺术风格着眼,可回顾风格相似的作品,也可回顾风格迥异的作品。二、析标题、明重点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各有特色,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讯息?在三味书屋须认真读书,“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三、作比较、难化易即通过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来深化认识,将课文的难度降低。这跟“温故引新法”容易混淆。温故引新法更多的是从两篇课文的相同,相似处着眼的,而比较导入法主要是从两篇课文的不同着眼点的;温故引新是用旧知过渡到新课,而比较导入法既可以从旧课过渡到新课,也可以将两篇比较的新课放在一起讲,一起导入。温故引新法中,“故”只是导入时几句带过,而比较导入提及的话题将会贯穿始终。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时,可用小学曾学过的课文李白的《赠王伦》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写的一个话题,在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赠王伦》,今天也是书写离别情怀的,同学们认真比较,稍加品读就会发现一个明朗豁达,一个哀伤凄切。一篇字里行间激荡着少女般的欢笑,一篇却蕴藏着少妇般的喟叹。为什么反差会如此强烈呢?我们现在先看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之后介绍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又可以与李白作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就对柳永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其风格也有了大体了解,这样就会认真品味其诗。这段导语是从旧课过渡到新课的。李白的《赠汪伦》直抒胸臆,文风易于把握,与柳永的《雨霖铃》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从反差处入手,通过比较就容易把握柳永的《雨霖铃》的风格了。四、设疑问、引思考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古代汉语课件副词古代汉语课件副词古代汉语课件副词▲表示64▲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的次要成分。▲基本功能:修饰谓语(动、形),作状语。★吕叔湘《文言虚词》将代词、副词归为虚词。★王力《中国现代语法》、郭锡良《古代汉语》将代词、副词归为半实半虚的词▲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65▲副词的性质归属过去或归为虚词(不像名词、动词那样能充当主、谓、宾、定语,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现在一般认为是实词(能够作状语、补语)或有将部分划为虚词(因为副词的特殊性,某些语法特征介于虚实之间)一种半实半虚的词(王力等)(不管归属何类,重要的是对其特征、用法的分析)分类界服的模糊性,实际功能特点的特殊性▲副词的性质归属66▲分类(8类)1.程度副词2.范围副词3.时间副词4.情态副词5.语气副词6.否定副词7.指代性副词8.谦敬副词▲分类(8类)67(一)程度副词:☆表示性质、状态、动作的程度。修饰形容词和心理活动动词(1)较高程度:最、绝、至、极太、特、殊、尤、良、益、甚、颇很、非常(2)较低程度:少、稍、略、颇、微稍微(3)程度加深:加、更、愈、益、滋、弥更加(一)程度副词:68群臣争功,岁余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郧侯。(史记·萧相国世家)终逾绝险,曾是不意。(诗·正月)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墨子·鲁问)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战国策·燕策)群臣争功,岁余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69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韩非子·和氏)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史记·张丞相列传)蔡文大奇其形貌。(汉书·翟方进传)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史记·李将军列传)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越绝书·荆平王内传)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70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请略陈固陋。(司马迁报任安书)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汉书·王莽传)今将就试,宜稍温习也。(魏泰.东钎笔记)有不安者,颇为改易。((论语集解·序)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71登高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泸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期中)数学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池州市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咸阳市秦岭中学2025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初三生物试题含解析
- FIDIC电力工程施工合同版
-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设备买卖及所有权转移合同
- 餐厅档口租赁合同模板
- 手机SIM卡购销合同
- 停车库钢结构施工合同协议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2025-2030中国煤焦油杂酚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知识培训
- 2020-2025年中国辽宁省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规模养殖场十项管理制度
- 2025中考英语热点话题阅读《哪吒2魔童闹海》
- 劳务派遣劳务外包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疟疾2025培训课件
-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版)解读课件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考研(第3版)郑永廷配套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名校真题、典型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