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双击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一线优秀教师说课稿)各位评委,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元的资料,它的主要资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后续(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好(________________)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课资料在整个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理解2、能运用敢于尝试、乐于交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________________)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教学我拟定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利用知识迁移,实现自主构建;供给有效材料,鼓励探究发现;及时总结归纳,实现思维提升。试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教材特点、目标的定位、教法、学法的要求,本课教学程序我打算分(________)个部分,五、全课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情境引入以往的学习生活已经为学习者供给了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一方面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供给了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原有学习历程的体验能够作为继续学习的经验起着引领作用,本着这个想法我决定创设(________________)的情境,具体经过以下(________)个环节完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知识再造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二、探究新知依靠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常用学习方式,所以,学习者必须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依据自我先前经验,在不断反思、不断思维提升的推动下,构建新知识的意义,从而使自身的知识系统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这部分我打算分()环节来教学: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设计是让学生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次来完成。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________________)-------这样设计是让学次来完成。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设计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设计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以上(________)个环节,学生经历了(________)学习全过程,深刻的理解各种交流,在对数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的方法、习惯等方面获得深层的发展。三、知识应用提高,实现知识系统的初步更新。这部分我设计()层次的练习,总体思路是:法则理解——法则巩固——反例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出示)那里是让学生(题目出示)那里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决问题行检验、应用,才能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价值,这样知识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建构得更加稳固。为此,我设计(________)个问题让学生运用学会的(________)来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全课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你有什么收获?3、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评价,随着对自我的评价,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另外,再次让学生反思学习以后的新问题,从而推动学习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略)六、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第一单元负数认识负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进行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书)首先,我将从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释。一、教学内容接着,进入第一个环节教学内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二、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方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四个环节对本教材进行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个环节教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又一次扩展。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教材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由于生活和生产经学过的(也就数正数达所需要的意思,从而产生了负数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把运动引入到数学中来,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学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起点,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或者两种相反变化的原始状态,(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面的教学目标: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通过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符号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教学重难点这一环节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难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四)教法与学法: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社会经验出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第一,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的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第二,练习巩固法:通过练习巩固,力求使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辅助教学法:运用课件演示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联系生活中应用负数的例子,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感。三、教学过程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我将从引出负数认识负数应用负数、拓展负数四方面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一)引出负数;第一方面引出负数。课前我将设计一个热身游戏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1、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2、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了2名同学3、存入300元――取出300元4、运进2吨苹果――运出2吨苹果等等这样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教师和学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数学来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学生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我首先创设水果超市的情境:运进苹果2吨运出香梨2吨让学生分组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哪一组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箭头表示;有的用“笑脸脸”表示;还有的用文字说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导学生适时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学生由被动化为主动教师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的探索与研学们简约地经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符号化过程,使学生的认知逐渐清晰。接着,我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认识负数;在认识负数环节中,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教学中我将利用天气预报来引起学课的天气情况,从而引出问题:人们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紧接着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并提出3个问题你对温度计还有哪些了解?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一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两个10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来激起学生用正负数请同学们将看到城市的温度用正负数表示出来让学生知道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唤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使学生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既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请同学们读出并写出水银柱所表示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知正负数的大小比较。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应用负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应用负数环节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为设计了以下三种练习:电梯中的正负数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别应按哪个键?着,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么是海拔高度等,请学生分组别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记录两地的海拔。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3.最后是存折中的正负数。为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本题渗透出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负数。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扩展负数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收获了什么?并结合本节课知识适当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负数并以《我的生活和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四、板书设计在板书的设计上,我将简洁的概括负数、0、正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难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各位评委老师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究法、练习巩固法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正数和负数说课稿垭口场完小:高云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一、说教材及作用:××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单元负数的第一课时课知识点包括第2~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负数学生已经认识了的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过学习当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二、说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3、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对0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以及理解正数、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四、说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巧设情景,感知引入——引出负数我们都知道,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给予他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的室内室外温度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做和说具有意义相反的信息,接着出示三条意义课件出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强调要让别学生用形形色色的方式记录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让学生利用小组交流,优化方法。并结合介绍负数的发展史,用统一的符号表示相反的量。创设这三个情景,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景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温度的高低;生意的盈利亏损学生的转进转出比教材中的单一的温度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这些情境中隐含了本节课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这里不禁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使学生自身产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化被动为主动。引出负数后,我又适时的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课件出示)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第二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从每天都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有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几个城市某日用温度计测出的天气情况学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温度和零下温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零下课学生在没有给出0刻度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学生在拨零下5℃时发现应该确定0℃。加深了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设计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用正数数都比0大,比0℃低的用负数负数都比0小。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即将正数负数、零的概念有机的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0的质疑,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方法时过领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巩固正负数的读法。并指出正数书写时可以省略+号,通过提问强调负数在书写时不能省略负号。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既然负数是在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在练习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使学习变得既有趣又有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种练习:础性练习书上做一做第一题为基础将题抢读并判断”的游戏方式出现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书上做一做第二题作巩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另外我还增加了一个类似的习题,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2、形成性练习。课件演示平时生活方位中的负数,向东走1米,向西走1米,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练习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会关注乃至全世界都会关注的任务的跨栏成绩的研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刘翔比赛时风速是每秒-0.4米/秒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风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又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我想,学生是愿意去思考的。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说说有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这种生生互动远比教师总结好得多。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知识的学习兴问你还想了解那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仅能让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独立解决这个环节我巧设了两个作业,层层递进。第一题较为简单,学生应该没有问题,从而给学生一个充满题有一定的难过本节课的学习,及学生原因的知识经验学生应该也没有问题题的思考空间较写具有相反意义的句子,可能给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的说课内容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负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负数的大小比较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过程三方面来说明。一、说教材:(一)编写思路、结构特点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认识负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负数负数意义基础上学习学生初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步认识负数3安排了一个活动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线上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内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4进一步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数轴来比较数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和负数会数轴上数的顺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根据以上认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数轴对气温进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数轴数的比较完整的认识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养学生应用数学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认识数轴,建立数轴的模型,并且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教学难点: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二、说学情: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整数数数数负数基础上学习他们虽们并不知道0与正数负数的关系。还不认识数轴及在数轴上如何表示正数、负数和0,不清楚如何比较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以及负数和负数之间对于学生来说本部分知识是新鲜有趣的,学习起来兴趣应该是很浓厚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三、说教学过程:遵循对各环节的分析,本课教学我大致分为5个环节:口算练习复习引入;自主学习;展示汇报;反馈练习。(一)口算练习。0.01×50=720÷800=816-315=0.42÷6=+0.05=0.3×1.1=8.9-1.2=8.2-0.7=0×50=0×0.01=7.2-3.5=0.2×60=790+104=0.12×5=150-7.4=720÷300=设计意图:提高速度和准确率。(二)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5.6+0.9-85+310-8250×0.03=30×0.05=11460×10=322-85=13288÷12=147÷30=1.4×0.6=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什么?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____摄氏度。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三)自学教学例3:1、出示例3:独学:带着这些问题独立思考。(1)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几位同学与树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2、对学、群学小组交流上面的问题。3、展示汇报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4、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5、引导学生观察: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6、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设计意图环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呈现了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画出直线的形象示意图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把数轴上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感受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然后通过在数轴上表示出-1.5的位置,让学生思考在数轴上如何表示负小数或负分数这样对在数轴上表示数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来思考如果从处应如何运动实际上就是让学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再次感受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教学例4: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学生初步体会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设计意图:例4教学借助数轴比较数3的基础学生比较容易在数轴上表示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这里数的大小比较包括两类情况类是正数和正数、正数和0;另一类是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以及负数和负数。第一类情况的比较学生比较类情况的比较学生容易借助温度的高低来对照比较实上如果由低到高的排列这些温度,对应数轴上的各点正好是从左到右的顺学生交流比较方法的基础过小精灵的话数轴比较数的大小的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这样就把数的大小比较和数轴上的点对应起来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发现这里重点突出负数与负数的比较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8在-6的左边并且还通过另一位学生的比学生初步体会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这里还没有出现绝对值的概念,只是让学生借助和负数相对应的正数初步体会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五、反馈1、课后第3题让学生通过数轴再次感受正数负数之间的大小关2、思考题:小明从点0出发,先向东走2米到达A点,再向西走5米到达B点,又向东走6米到达C8米到达D规定向东为为负,试在下面的直线上标出A、B、C、D四个点的位置,并说出D点在0点的什么方向?与0题具有挑战性,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画出数轴,分析出A、B、C、D四个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的认识说课稿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到12《圆柱的认识对于本节课将从教材分析处理、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感性认识了圆柱,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柱表面积必备的基础知识。《数学课程标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把“做数学”这一理念贯穿于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认知过程,形成圆柱的表象。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1)认知目标: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圆柱模型。(2)能力目标:在做圆柱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柱,共同进步,体验成功。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难点确定为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和底面之间的关系。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小旗、彩色卡纸、小剪刀、透明胶等教具和学具。新课程标准指出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导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应用知识大胆创新。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三、教学程序设计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这张纸站起来”的有趣游戏。(1)课前我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告诉学生老师想让这张纸站起来,接着给学生演示这张纸横站、竖站都不行的情况。【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业无趣,必不乐学圆柱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课始再拿出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辨认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分散,会失去学习新课的最佳时机。而我这一独具匠心的导入设计让这张纸站起来”的有趣游戏学生兴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自主学习,初步认识(1)学生自学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主阅读获取圆柱各部分的名称。(2)提问:同学们通过自学你们都获取了那些知识,请拿起你手中的圆柱来说一说。两个相等圆面是圆围是个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4)长方形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圆柱,学生拿出学具小旗转一转,然后借助远程教育资源网中长方形旋转成圆柱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感知圆柱。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设计意图导学生学会看书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感性认识圆柱的基础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圆柱的组成部分,然后自主阅读获取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桌两人为一组课本121页附页1的图样用卡纸个圆柱。②、制作完成后,请量出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2)让学生汇报展示作品。(3)提出问题:通过制作圆柱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发现问题,然后借助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归纳出:【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等自主探索活动对圆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难点。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实践应用,扩展延伸。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练习的设计上我准备了两道习题和一个数学欣赏。(1)判断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通过此题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2)这里有一些圆面和长方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圆柱?可以做成几种不同的圆柱?(这个练习让学生再次明了本课的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是个正方形。同时让学生发现出不同的搭配方法。)师:同学们,其实圆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你看我们的包装盒上有圆们的建筑物上也有圆柱,还有一些物体的形状也做成了圆柱,看来圆柱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可以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运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美”。)板书设计是数学信息输出的一个重要途径简单明了的的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到的知识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选择了图文结合的方示。五、教学评价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重组与整合,不但“活”用了教材而且抓住了课堂的生成资当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构建了一个可观验、可参与动的学习环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处处有数学。过会忘记;看过,也许能记住;做过,才能真正理解。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对圆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反思等六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和见解。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圆柱的表面积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个内学生学习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探索活动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学习其它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有二。第一、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并了解侧面展开图的形状,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这是本节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探索性和挑战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和顽强学习的毅力等等。二、说教法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地探索、根据学生实情,我采用成功教学法,以手动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直观演示等方式为主,在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帮助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学具准备:小圆柱体、剪刀、直尺等。三、说学法教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胜做一百道题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以下学法的指导。1.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记得南宋诗人陆读书示子聿》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说的就是知识的取得贵在实践数学中的很多知识仅靠老师的赐师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只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深知原因为何!2.合作交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众人的智慧是无穷的,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讨论,可以让知识展现得更加明彻让同学们理解得更透、掌握得更牢。从而有助于同学们理解教学重点。3.直观演示法我们知道立体图形的知识是相当抽象的一个内容,学生在理解上由于空间观念不强,所以很难想象,为此,我要求学学习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四、说教学程序由于上一节课同学们已认识了圆柱的有关课下也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圆柱。所以教本课时为吸引学生,调动其积极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课老师让大家做的小圆柱体都做好了吗?同学们肯定会高兴拿出自己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杰作,向我炫耀一番,这时我会夸奖几个做得较好的,但话锋一转,又问你知道你做的这个小圆柱体用了多少纸板吗?同学们肯定会大为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圆柱的表面积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我会用这样的一句话来过学习好比远航,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谁能给大家指明今天的学习从而让学生明晰今天的学习目标。在目标会让他们根据老师指定的自学方法进入今天的自学环节学们在边观察、边操作、边想象中进入合作学习这时候老师会走下讲台,和他们一起学习、探究。并适时辅导在学习上走弯路的同学。在短短的10分钟后,就开始了质疑-解疑的环节,对于一般的疑点我会找学生及时解答,而对于难一些的问题就让他们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让同学们在自学中初次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成功教学案的设计原则学什么量什么为此我在量学中设计了几道填空题让同学们把在自学中获得的知识发现和收获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学习方式为独认为导学的环节是学生展示、汇报的时间,为调动其积极性,我会这样来激励学们,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相信你们有了很多的收获会学们受此激励兴趣大发,会把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汇报,有的说思路,有的说方法,有的说提醒,有的说注意点…..过程精彩纷师只作为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就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用学中,为检查同学们在三次学习后的学习设计了两道习题让90%的同学能做会为过及时的巩让知识学习方式为两生板演,后讲解解题思路。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渴望,真正实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现“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办学思想,在测学中我设计了三类题目:基础过关,综合应用、拓展拔高。既达到了巩固的目的,又满足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真正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成功而服务。五、说板书板书能加强教学的直观唤起学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为此我的板书设计以简单明了为根本宗旨,重在重点突出,清晰易记。板书如下: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展开后)=长×宽=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S侧=ch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练习相结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进知识的迁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导学生观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自然地进行了“进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圆柱的体积》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第二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2、教材简析: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形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为学生今后学习圆锥做好充分准备的一节课。因此,本节课通过自学教组教具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这部分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由此、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能力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4、教学重点:⑴、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⑵、正确理解、掌握、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对于数学教学活动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教学内容是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学习本课经了解了用转化的思想去推导圆面积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拟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学生提供结论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让其自行发现总结公式。同时还准备采用阅读法、实验法和尝试教学法等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一个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疑问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题指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后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三、说学法《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对于数学学习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课采用"自学--指导"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学教材,进行实际操作,运用知识间的联教具帮助学生总结出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计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抽象概括能力。这样既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说教学流程下面我要说的是教学过程,我为本节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温故引新,巧妙入境1、快速抢答①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②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厘米,它的一底面面积是(3.14)平方厘米。③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④把一根长10厘米,底面积是31.2平方厘米的圆柱形铁棒沿着底面平行的方向锯成相等的两段后,表面积增加(62.4)平方厘米。2、判断①只要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圆形物体,一定是圆②圆柱只有一条③如果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④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表面积也就扩大⑤把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10×10×3.14+3.14×(10÷2)×2]3、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面积。4、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5、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二)探索圆柱的体积公式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3、公式推导。(分小组进行)(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①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②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积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④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数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量一般为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拼起来,就是近似于一个长方体。⑤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分成32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分成64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4)讨论并得出结果。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②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A、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B、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C、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③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5)练习:用字母表示:V=Sh)①一个圆柱的底面7平方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体积是(70)立方厘米。②一个圆柱的体积是96积是24平方分米,这个圆分米。(6)例6①下面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要知道能否装下这袋奶,首先要计算出什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么?②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学生做在练习本上。③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设计意图设计练习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这是第一层基本练习过这道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实基础知识⑺小结。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求圆柱的体积须知道底面积积径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设计意图题的教学中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掌握、运用新知的情况,以便在巩固练习中教师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三)学以致用,尝试计算圆柱的体积1、填空③一个圆柱长2米,得底面积周长是6.28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628)立方厘米。④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要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应削去的部分是(215)立方厘米。⑤一根长4厘米的圆柱形钢材沿着平行于底面方向截成两段,表面增加了平方厘米,这根钢材的体积是(31.4)立方厘米。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设计意图这是第二层变式练习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过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2、计算蜂窝煤高9厘米,直径12厘米,每块蜂窝煤上有12个径是2厘米,一块蜂窝煤大约要用煤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整数(12÷2)×3.14×9=113.04×9=1017.36(2÷2)×3.14×9×12=339.121017.36-339.12=678.24(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设计意图这是第三层发展性练习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实体验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验到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第4题通过对测量哪些数据的讨论,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指出:这节课们通过转圆柱体切拼转化成长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五、作业练习册(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1、2题。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教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解它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二、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时们的思维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五、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虑学生的认知规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六、教学流程1、复习提问师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2、导入新课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3、讲授新课教学圆锥的认识课件展示,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教师指出母线不是高)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学生回答)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学生回答并根据定义总结:只有一条)(2)、小结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师生总结:高是不能摸到的)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试答)师板书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教学测量圆锥的高。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圆锥的高在它的内出它的长度)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的启示,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小组尝试)请同学展示,测量圆锥的高的过程。师生总结:<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根据学生的测量情况,师生总结: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放置;<2>阅读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学开后观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复原状对圆锥侧面的认识。(5)转动直角三角形形成圆锥:<1>根据你制作的模型,与教师演示的一样快速转动,转动起来是一个圆锥。<2>转动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4、课堂练习利用课件,展示习题,指名口答。5、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教师引导为主,帮助为辅进尝试从教学内识适合采取这种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动的空间从学生方面,学生的求知欲较强,活动能力与小学们能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情感方面来看,他们喜欢合作交流的方式。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大口屯镇第三中心小学郭俊玉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2、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2)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过程,发展学生操作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培养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身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精神,渗透转化的数学思候和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2难点:理解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实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教学容量,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提高教学质量。三、说学法古人说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爱用不尽质教育也要求学生装不“学会会学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合作交流、归纳推理、浓度尝试练习等方法,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结合教法、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有:教学软件个空心圆柱、圆锥容器3、装有水的水桶四、说教学过程(一)观察发现(4分钟)电脑出示)一个圆柱体,提问: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电脑演示)把圆柱的上面逐渐缩小,一直缩小成一点,这时圆柱体就变成了一个圆锥体。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和想法?3、板书课题本环节由复习提问开旧引新。电脑演示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了变化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导学生观察发现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推导圆锥的体积起到铺垫作用,从而自然导入新课。(二)探究创分钟)这个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实验操作”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学习兴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学习小组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柱体和四个圆锥体(其中只有A、D与圆别用四个圆锥装满水倒入圆柱中,观察各要几次倒满,并把实验情况做好记录。提示思考“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当学生发现两个圆锥所用的次数不定时设两个圆锥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得出AD两个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再次设疑:是不是所有的圆锥都是正好用三次就倒满面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呢?从而进入第二层实验。2、各学习小组再拿大小不一、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两对,用两个圆锥装满水后分别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中,观察各要几次正好倒满。3、这一步通过实验操作,既能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实验没有像教科书那样直接给出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为那样操作,学生只是按现有程序演示了一下书本上的结论而已,既无发现创视等底等高这一前提条件。没有用沙土而用水做实验,因为沙土颗粒之间有空隙,结果不十分准确。我设计的实验操作过程,与科学研究相类似,注重科学性、全面性,学生操作自由度大,有利于学生创新力的发挥,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第二步:推导公式1、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交流后达成共“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锥=1/3SH本步骤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并突出教学重点。第三步:尝试解题1、学生阅读教科书刊42页内容,找出关键句、划出重点词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2、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答例1、例2,指名学生板示解题过程,集体订正。及时把探索到的新知应用于实践,教师从中得到教学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学生体验创造”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三)应用深化(17分钟)这个环节是把已抽象化了的概念应用到新折情境中去,是概念的复现和深化,主要以练习形式进行,具体设计如下:1、基本练习(1)判断对错。(2)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确良)(3)圆柱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4)一个圆柱体积是4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15立方厘米。()(5)教科书43页“做一做”的1、2题。2、综合练习(1)一个圆锥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1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一个底面积是12056平方厘米的圆锥体,这个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3、思考讨论题(电脑个近似于圆锥的沙堆。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体积吗?说说测量和计算的方法。练习设计从基本题入手,过渡到变式题发展到综合题,引伸到思考题,符合由浅渐进的教学原则练习过程中训练了学生装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回归评价(三分钟)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里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所学知识内容、学习方法,能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掌握学法。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2、对自己和别人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能强化自信、自立、自强意识,激发自主发展的内动力。3、布置作业教科书44页第3题。适量的作业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板书设计圆锥的体积例题3的解法)这样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新知的形成过程,又显示了具体的解题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并为学习比例的应别是为应用打好基础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探究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二、说教法、说学法1、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观归纳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2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感知,激发兴趣,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2、说学法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节课导学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1、合作交流法。2、引导发现发。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学具也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这节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说程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复习旧铺垫——教学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反馈与巩固——质疑反思,总结评价。五个环节进行。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概念复习忆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的基本型性质是什么?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然后出示4个比让学生求比值。2、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12:163/4:1/84.5:2.710:6(设计意图过对比的知识的复习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学生对旧过求比值的练习学生既复习了旧为教学比例的意义作了巧妙的铺垫。)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二、教学比例的意义1、教学比例的意义(多媒体课32页的四副图门升国旗仪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签约仪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四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都有国国们必须尊重它。(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课件,创设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现知识由实际问题产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他们的爱国意识)师:利用多媒体把图变换成四面国旗的画面,并表上长和宽的尺寸,请同学们写出他们长与宽的比。(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为后面的学习比例用分数形式表示做好铺垫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师:接下来选取其中的两个比,求出他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他们连起来?有几种表示形式?然后学生汇报。最后师生总结比例的意义:像这样表示两个并板书)(教学中通过观察、求比值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3、辨析比和比例师:1:2是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还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辨析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新知进一步理解的过过是比例吗?这一问题发学生的思维与旧知的区别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比例的意义并通“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问题的启动,使学生展开了更丰富的比例应用的想象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4、组织看书,认识名称我们已经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自学课本34页,并在组成的比例中标出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学生汇报。并板书。(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好了讲授与自学的关5、利用新知,学以致用师: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什么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师这几幅国图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同学讨论交流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引导,鼓励学生打开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组成的比例分类板书在黑板上。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进行验证,确定性质师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可以动手计算。学生合作探究,汇报交流。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另选几个比例验证一下。(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师:通过验证,适合任意一个比例吗?师写成分数形式,内项乘内项怎样项乘外项怎样乘?并用箭头表示出来。(将比例写成分数内项与内项项与外项分别用箭头连学生形象的看到用分数计算两个内项及两个外项的积2、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师: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经过验证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意图质是本节课教学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算一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测,合情推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师: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生回答师:学到这里,你已经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四、反馈与巩固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理论上的基础,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1、基本练习(1)教科书34页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2、下面那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①4、6、12和15②2.5、4、2和5(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判断。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②0.6:1.6和3:4能组成比例。()③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5:()=5:4():0.36=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得到不同的巩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获得必需的知识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5、开放练习李一和王凡玩套圈游戏。李一用10个圈套中8个,李凡用35个圈套中28个,谁的套圈成绩好一些?请说明理由。(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知识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学习数学的兴趣。)五、质疑反思,总结评价1.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2.你能比较一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使学生畅谈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查漏补时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理解新知。)六、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简洁现了本节课所学知识识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完整化。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也可以写成外项积是:×96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解比例》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三单元的内容:解比例。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节课,主要属于计算教学,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和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2、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立以下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并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⑵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较计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情感目标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仅要使学生掌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3、说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新课程标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会解比例。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解比例。二、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三、说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时的自学识地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根据学法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四、说教学过程在新授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二部是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第三部分是练习解比例。复习比例的意义做铺垫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有意识的将比值相等的比写导学生观察每两个比之间的关系,学生明确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说出比例的意义养学生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思维能力。第二部分:教学解比例的概念后,及时组织练习。课本中两个例题从解比例的方法入手,逐步渗透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第三部分:经过学习例题,学生掌握了基本解比例的方法,逐步进行训练,让巩固所学知识。五、说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评相结合的评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能力的评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六、说教学评价: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0页,练习七第1、2题。一、学习目标的叙写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对于本课所涉及知识的要求是:(1)结合实例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2)探索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3)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一些函数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用书要求能够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教材上更加关注了让学生比较系统的操作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情调查课前,对43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能正确写出比的意义和比例的意义的有32人,能准确解比例的有28人,能准确求比值的有35人。可见,学生多数都能正确写出比的意义和比例的意义,仅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出现错误会求比值的明显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此,课堂上合理观察,合作交流,查漏补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纲要根据: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课程纲要【课程特质】通过学习,对所学的成正比例的量的数学知识得到领会,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评价等级】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A、能独自完成对正比例的判断。能合理的解决问题,正确完成测试题。B、能完成对正比例的判断,基本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较好地完成测试题。C、能对正比例做出较好判断,合格完成测试题。二、评价方案的设计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含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成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含义。2、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标参与数学活动的过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任务分解任务1、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任务2:观察成正比例的变化规律。任务3:能说出成正比例的的量的特征。评价标准我会正确说出两种成正比例的量的规律。我会正确说出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