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_第1页
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_第2页
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_第3页
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_第4页
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核外基因组的结构一.线粒体基因组(一)mtDNA的基因组成(1)闭合环状DNA(2)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相同(3)有D环和2个复制起始点(5)基因间没有间隔,因此每个基因不可能都有自己的起动子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核外基因组的结构(6)某些蛋白质的密码子与核基因通用密码子不同;(7)mtDNA主要编码rRNA和tRNA分子,氧化呼吸所需要的酶类少部分亚基。

mtDNA密码子与核基因密码子的差异(1)AUA编码Met,而不是Ile;(2)UGA编码Trp,而不是终止密码子(3)AGA,AGG编码Arg,而不是终止密码子。(6)某些蛋白质的密码子与核基因通用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二)线粒体核糖体(二)线粒体核糖体(三)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三)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线粒体的复制线粒体的复制线粒体的起源内共生假说1970,Margulis,真核细胞祖先是种吞噬细胞;线粒体祖先是种革兰氏阴性菌。前者吞后者细胞分化假说原始的原核细胞质膜内陷包被DNA,然后再分化形成独立的细胞器。线粒体的起源内共生假说二.叶绿体基因组(一)结构二.叶绿体基因组(一)结构叶绿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基因组成cpDNA的基因组成cpDNA基因组成有以下特点:(1)基因组由两个IR和一个SSC及一个LS(2)IRA和IRB,编码相同,方向相反。(3)cpDNA启动子和原核生物的相似,基因产生单顺反子或多顺反子的mRNA;(4)不同cpDNA基因组成和数目几乎是相同的,产物多为类囊体的成分或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5)其tRNA基因中有内含子,有的位于D环上,此和原核及真核生物核tRNA都不相同;(6)所有叶绿体基因转录的mRNA都由叶绿体核糖体翻译。cpDNA基因组成有以下特点:(1)基因组由两个IR和一个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第二节核外遗传

一.核外遗传的特点(1)正反交的结果不同。通常显示逐代出现单亲遗传(uniparentalinheritance)的现象,如母体遗传(maternalinheritance)。(2)不出现分离比,即非孟德尔式遗传;(3)母本的表型决定了所有F1代的表型;(4)遗传物质在细胞器上,不受核移植的影响;(5)不能进行遗传作图;第二节核外遗传一.核外遗传的特点(一)叶绿体系统的核外遗传1909年由CarlCorrans发现(irabilisjalapa)(一)叶绿体系统的核外遗传1909年由CarlCorran1)1909,CarlCorrans,非孟德尔遗传发现者,洗澡花(紫茉莉)花斑枝条1)1909,CarlCorrans,非孟德尔遗传发现者,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二)真菌的细胞质遗传1.小菌落脉孢菌(Neurospora)的遗传1952年MaryMitchell分离了脉胞菌的小菌落(poky)poky♀×野生型♂→后代全部为poky。野生型♀×poky♂→后代全部为野生型。核外突变(extranuclearmutaation)或细胞质突变(cytoplasmicmutation)(二)真菌的细胞质遗传1.小菌落脉孢菌(Neurospo酵母小菌落(peptite)突变1940,BorisEphrnssi在正常的细胞群体中有0.1%~1%的细胞会自发变成小菌落。在插入剂(如:溴化乙锭,EB)存在时100%的细胞都变成小菌落。分类(1)核基因突变型-分离型(2)中性型-mtDNA丢失(3)抑制型-mtDNA突变酵母小菌落(peptite)突变1940,BorisEph

酵母小菌落

酵母小菌落

正常线粒体小菌落线粒体正常线粒体小菌(三)衣藻的核外遗传1954年RrthSager等研究了单细胞藻类-衣藻(chlamydomonasreinhardi)红霉素抗性(eryr)(erythromycinresistance)链霉素的抗性(smr)。野生型是链霉素-敏感型(sms)。Mt(matingtype)smrmt+×sm-smt-

→全部后代(95%)smrsmsmt+×smrmt-

→全部后代(95%)sms(三)衣藻的核外遗传1954年RrthSager等研究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L-dsRNA编码L和M病毒蛋白,RNApolM-dsRNA,编码杀伤性蛋白L-dsRNA编码L和M病毒蛋白,RNApolM-dsR第三节母体影响(maternaleffect)母体的基因型决定后代表型的现象称为母体影响(maternaleffect)第三节母体影响(maternaleffect)母体的基因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第四节真核细胞中的质粒2μ环(two-microncircle)三系二区制种法。(1)雄性不育系,以符号(s)rfrf来表示。(s)是指(sterility),rf(resterefertile)是表示雄性不育得到恢复。(2)保持系:以符号(n)rfrf来表示。(Nfornormal)来表示。(3)恢复系:(N)RfRf,第四节真核细胞中的质粒2μ环(two-microncir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水稻专家——袁隆平水稻专家——袁隆平脉胞菌中一种衰老品系Kalilo品系9Kb的线粒体质粒脉胞菌中一种衰老品系演讲完毕谢谢观看2020演讲完毕谢谢观看2020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核外基因组的结构一.线粒体基因组(一)mtDNA的基因组成(1)闭合环状DNA(2)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相同(3)有D环和2个复制起始点(5)基因间没有间隔,因此每个基因不可能都有自己的起动子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核外基因组的结构(6)某些蛋白质的密码子与核基因通用密码子不同;(7)mtDNA主要编码rRNA和tRNA分子,氧化呼吸所需要的酶类少部分亚基。

mtDNA密码子与核基因密码子的差异(1)AUA编码Met,而不是Ile;(2)UGA编码Trp,而不是终止密码子(3)AGA,AGG编码Arg,而不是终止密码子。(6)某些蛋白质的密码子与核基因通用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二)线粒体核糖体(二)线粒体核糖体(三)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三)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线粒体的复制线粒体的复制线粒体的起源内共生假说1970,Margulis,真核细胞祖先是种吞噬细胞;线粒体祖先是种革兰氏阴性菌。前者吞后者细胞分化假说原始的原核细胞质膜内陷包被DNA,然后再分化形成独立的细胞器。线粒体的起源内共生假说二.叶绿体基因组(一)结构二.叶绿体基因组(一)结构叶绿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基因组成cpDNA的基因组成cpDNA基因组成有以下特点:(1)基因组由两个IR和一个SSC及一个LS(2)IRA和IRB,编码相同,方向相反。(3)cpDNA启动子和原核生物的相似,基因产生单顺反子或多顺反子的mRNA;(4)不同cpDNA基因组成和数目几乎是相同的,产物多为类囊体的成分或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5)其tRNA基因中有内含子,有的位于D环上,此和原核及真核生物核tRNA都不相同;(6)所有叶绿体基因转录的mRNA都由叶绿体核糖体翻译。cpDNA基因组成有以下特点:(1)基因组由两个IR和一个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第二节核外遗传

一.核外遗传的特点(1)正反交的结果不同。通常显示逐代出现单亲遗传(uniparentalinheritance)的现象,如母体遗传(maternalinheritance)。(2)不出现分离比,即非孟德尔式遗传;(3)母本的表型决定了所有F1代的表型;(4)遗传物质在细胞器上,不受核移植的影响;(5)不能进行遗传作图;第二节核外遗传一.核外遗传的特点(一)叶绿体系统的核外遗传1909年由CarlCorrans发现(irabilisjalapa)(一)叶绿体系统的核外遗传1909年由CarlCorran1)1909,CarlCorrans,非孟德尔遗传发现者,洗澡花(紫茉莉)花斑枝条1)1909,CarlCorrans,非孟德尔遗传发现者,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二)真菌的细胞质遗传1.小菌落脉孢菌(Neurospora)的遗传1952年MaryMitchell分离了脉胞菌的小菌落(poky)poky♀×野生型♂→后代全部为poky。野生型♀×poky♂→后代全部为野生型。核外突变(extranuclearmutaation)或细胞质突变(cytoplasmicmutation)(二)真菌的细胞质遗传1.小菌落脉孢菌(Neurospo酵母小菌落(peptite)突变1940,BorisEphrnssi在正常的细胞群体中有0.1%~1%的细胞会自发变成小菌落。在插入剂(如:溴化乙锭,EB)存在时100%的细胞都变成小菌落。分类(1)核基因突变型-分离型(2)中性型-mtDNA丢失(3)抑制型-mtDNA突变酵母小菌落(peptite)突变1940,BorisEph

酵母小菌落

酵母小菌落

正常线粒体小菌落线粒体正常线粒体小菌(三)衣藻的核外遗传1954年RrthSager等研究了单细胞藻类-衣藻(chlamydomonasreinhardi)红霉素抗性(eryr)(erythromycinresistance)链霉素的抗性(smr)。野生型是链霉素-敏感型(sms)。Mt(matingtype)smrmt+×sm-smt-

→全部后代(95%)smrsmsmt+×smrmt-

→全部后代(95%)sms(三)衣藻的核外遗传1954年RrthSager等研究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L-dsRNA编码L和M病毒蛋白,RNApolM-dsRNA,编码杀伤性蛋白L-dsRNA编码L和M病毒蛋白,RNApolM-dsR第三节母体影响(maternaleffect)母体的基因型决定后代表型的现象称为母体影响(maternaleffect)第三节母体影响(maternaleffect)母体的基因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二十章核外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第四节真核细胞中的质粒2μ环(two-microncircle)三系二区制种法。(1)雄性不育系,以符号(s)rfrf来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