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1单元综合提升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必修1单元综合提升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纵横热考命题聚焦内容索引专题知识纵横热考命题聚焦内容索引专题知识纵横专题知识纵横专题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专题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2.由理论到实践(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3)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2.由理论到实践3.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4.由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挫折,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由一国到多国深化理解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革命道路异同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同点方式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基础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参加的人民大革命指导思想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结果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做了国家的主人深化理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革不同点斗争对象资产阶级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以城市为中心再到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再包围城市影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使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不同点斗争对象资产阶级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性质无专题二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时间表现原因认识初步形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平新政协召开,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筹建新中国(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完善(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止“左”构建完成新中国成立~20世纪60年代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专题二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时间表现原因认识初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恶性发展(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完善(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止“左”发展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开放的进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专题三“一国两制”下的理论与实践1.内涵(1)“一国两制”的前提与基础:“一国”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2)“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祖国统一。(3)“一国两制”的主体:社会主义制度。(4)“一国两制”的“两种制度”: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专题三“一国两制”下的理论与实践1.内涵2.意义(1)它是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符合我国的实际。(2)它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保持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它是顺应时代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的正确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2.意义3.港澳回归的四大有利因素(1)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关键因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4)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3.港澳回归的四大有利因素热考命题聚焦热考命题聚焦考向1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内涵(2018·合肥质检)《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A.肯定了马克思在工人运动中的作用B.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原因C.阐释了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产生的原因D.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的历史趋势答案解析√考向1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答案解析√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马克思在工人运动中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产生原因,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且不是主观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对立”“阶级觉悟”“对抗”等可知,其所重点阐述的是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产生的原因,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的历史趋势,故D项错误。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马克思在工人运动中的作用,故A项错误;考向2论从史出:巴黎公社的原则和性质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是随时可以撤换的”。这表明巴黎公社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答案解析考向2论从史出:巴黎公社的原则和性质√答案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可知,公社委员来源于选民,对选民负责,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故A项正确。解析根据材料“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他们是可信考向3主干知识:十月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党政策的变化(2017·洛阳一模,27)1917年4月,列宁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逐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917年10月,党中央决定近期起义推翻临时政府。这一政策变化A.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完成B.受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C.确立社会主义革命方针D.满足了国民的和平要求√答案解析考向3主干知识:十月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党政策的变化√答案解解析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是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发生七月流血事件后宣告了和平方式的破产,所以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故B项正确;“四月提纲”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满足了国民的和平要求,故D项错误。解析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是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考向4关注热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2018·云南昆明一中高三月考,31)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到2010年,“……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村经济的发展
B.民主政治的发展C.城市化水平提高
D.城乡人口的变化√答案解析考向4关注热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答案解析解析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乡代表名额变化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农村人大代表名额增加,C项则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解析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乡代表名额变化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本课结束本课结束必修1单元综合提升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必修1单元综合提升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纵横热考命题聚焦内容索引专题知识纵横热考命题聚焦内容索引专题知识纵横专题知识纵横专题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专题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2.由理论到实践(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3)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2.由理论到实践3.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4.由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挫折,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由一国到多国深化理解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革命道路异同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同点方式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基础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参加的人民大革命指导思想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结果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做了国家的主人深化理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革不同点斗争对象资产阶级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以城市为中心再到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再包围城市影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使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不同点斗争对象资产阶级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性质无专题二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时间表现原因认识初步形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平新政协召开,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筹建新中国(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完善(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止“左”构建完成新中国成立~20世纪60年代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专题二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时间表现原因认识初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恶性发展(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完善(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止“左”发展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开放的进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专题三“一国两制”下的理论与实践1.内涵(1)“一国两制”的前提与基础:“一国”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2)“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祖国统一。(3)“一国两制”的主体:社会主义制度。(4)“一国两制”的“两种制度”: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专题三“一国两制”下的理论与实践1.内涵2.意义(1)它是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符合我国的实际。(2)它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保持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它是顺应时代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的正确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2.意义3.港澳回归的四大有利因素(1)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关键因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4)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3.港澳回归的四大有利因素热考命题聚焦热考命题聚焦考向1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内涵(2018·合肥质检)《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A.肯定了马克思在工人运动中的作用B.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原因C.阐释了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产生的原因D.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的历史趋势答案解析√考向1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答案解析√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马克思在工人运动中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产生原因,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且不是主观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对立”“阶级觉悟”“对抗”等可知,其所重点阐述的是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产生的原因,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的历史趋势,故D项错误。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马克思在工人运动中的作用,故A项错误;考向2论从史出:巴黎公社的原则和性质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是随时可以撤换的”。这表明巴黎公社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答案解析考向2论从史出:巴黎公社的原则和性质√答案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可知,公社委员来源于选民,对选民负责,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故A项正确。解析根据材料“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他们是可信考向3主干知识:十月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