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的现象_第1页
第二章光的现象_第2页
第二章光的现象_第3页
第二章光的现象_第4页
第二章光的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1-§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情境引入一、声音的产生条件做一做:(1)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让橡皮筋、纸片、尺子等物品发出声响.(2)把手放在发声的喉咙上,手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在刚才的实验中,这些发声的物体有着怎样的共同点?记一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我们把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_.议一议: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读-读:请你阅读课本31页后半部分,了解唱片的发声原理,并在小组交流各自收获,将达成共识的部分记录在下面。练一练:(1)《黄河大合唱》中有这样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2)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1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图2(3)如图2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图2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4)有一种烧水的“叫壶”,它的壶嘴上套着一个开有小缝的“帽子”。在烧水时,把壶盖盖严,水沸腾时就会发出尖叫声,告诉我们水烧开了。试用物理知识解释“叫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二、声音的传播做一做:请同学们组内合作亲身体验课本32页中的探究实验。议一议:另-个同学能否听到敲击声?他是通过什么物质听到的?记一记:我们图3把叫介质。图3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老师演示课本32页图2.1-4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面。议一议:(1)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2)空气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传声介质,固体、液体是否也可以传播声音?你能找出怎样的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说法?练一练:(1)登上月球的两名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发声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这些物体在发声时的共同点是都要_____________;“声声入耳”的“声”是通过_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3)地震是人类面对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正确的自救保护措施是________(A.保持冷静,静等救援;B.积蓄力量,见缝就钻;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发出救援信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声波读一读:请你阅读课本33页第-段。记一记: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击鼓时,鼓面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__________相间的波动,因此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做一做:课本P39利用示波器观察声音的波形.议一议:男女同学声音的波形有哪些差异?练一练:(1)如图4所示是两个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这两个波形的共同特点是(只要求写出1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4图4(2)为了喊远处的另一个人,我们常把双手围成喇叭状放在嘴边,这样做的物理道理是什么四、声速读一读:请你阅读课本33页中的“小资料”议一议:通过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你有什么收获?与组内同学交流,将尽可能多的收获记录在下面.练一练:(1)《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夜宿,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地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远处看汽锤打桩时,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汽锤打在桩子上的时候,并没有听到敲击声,而当看见锤子升起来的时候,却听到了声音,这是怎么回事?五、回声读一读:课本P48“科学世界”及《伴你学》P30“身边的科学”.记一记:(1)回声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将原声与回声区分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一议:(1)为什么在空屋子里说话感觉声音比较大?(2)我们为什么听不到无数次的回声?练一练:(1)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一定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具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2)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B.减弱回声C.增强回声D.为了装饰剧场理一理:与组内的同学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及存在的疑问,整理记录下来.图5关注中考图5(1)如图5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6(2)“南三听涛”图6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3)如图6所示,几位同学一起做土电话实验。①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大小的声音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某一同学用手捏住线上某一部分,那么听者就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果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者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许多酒吧室内的墙边摆放着许多有序的酒瓶,并且瓶口向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7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图7图8图8A.雷一个接一个地打个不停B.耳朵的错觉C.雷声经过地面、山川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结果D.闪电发生在雷鸣之前(7)如图8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驻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求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是通过敲打铁管而获得营救,他们是利用铁管的()A.导电性好B.导热性好C.传声性能好D.硬度大(9)图9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甲:雄蛙通过鸣囊振动发声甲:雄蛙通过鸣囊振动发声乙:听不到真空罩中闹铃声丙:月球上的宇航员靠无线电交谈丁:蝙蝠靠超声波来探测飞行图9(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11)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12)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唱歌时,歌声是舌头的振动产生的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D.成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2-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情境引入做一做:(1)手持铅笔,另一只手敲击.(2)捂住双耳,用牙咬住铅笔,敲击铅笔.议一议:(1)两次实验是否都能听到敲击铅笔的声音?传声的介质分别是什么?(2)人感知声音的途径可以有几种?读一读:阅读课本内容,了解人耳结构及骨传声.记一记:(1)通常情况下,我们是靠_________来传声的,其基本过程是:由________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它组织传给__________,再传给大脑。(2)如果耳朵出现传导性障碍(鼓膜破损等),我们还可以利用_________传声给听觉神经,人同样也能感知声音。议一议:在前面的小实验中,听到的声音结果相同吗?哪次实验听到的声音更大些?这能说明什么?做一做: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议一议:你认为放出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呢?议一议,这是为什么?读一读:阅读科学世界中的“双耳效应”,议一议:了解其定义及其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小组交流各自收获,将达成共识的部分记录在下面。理一理:与组内的同学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及存在的疑问,整理记录下来.关注中考:(1)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时,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得出,蛇是利用___________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声音的。(2)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声音的特性(1)情境引入一、乐音三要素听一听:音乐1: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音乐2:李娜《青藏高原》议一议:这两种声音听起来都有哪些不同?记一记:声音的大小用____________表示,声音的尖细或低沉(强弱)用____________表示,声音的品质、特点用___________表示.练一练:以下说法指的是声音哪方向的特性?(1)“楼道内禁止大声喧哗”_______________(2)小沈阳模仿阿宝的声音很像___________(3)“曲高和寡”______________(4)男低音歌唱家独唱时由女歌手轻声伴唱_________________(5)“闻其声而知其人”,依据是声音的______________(6)“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______________二、影响乐音三要素的因素做一做:(1)课本P37“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2)课本P39“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注意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和发出声音的情况,并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记一记:(1)叫频率,他是描述的物理量,单位是。(2)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叫超声波,叫次声波。(3)实验现象是:钢尺伸出桌沿越长,振动越________,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这说明音调与振动的_____________有关.(4)叫振幅。(5)实验的现象是: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振动的________有关.读一读:阅读课本P40记一记: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议一议:(1)“响鼓要用重锤敲”的道理是什么?(2)一般来说,女生说话的声音较尖,而男生的声较低沉(嗓子粗),请结合你学过的生物知识分析这其中的原因.(3)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瓷碗是否破损。这个方法主要应用了声音的什么看一看:课本P40图2.3-5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议一议:(1)波形的不同,说明了声音哪方面的特性不同?(2)如何根据波形比较出声音的响度大小及音调的高低?练一练:(1)如图1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图和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甲甲乙丙图1图2图2(2)小岩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上的同一个键时,钢琴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当她弹钢琴或拉小提琴时,你是依据_________的不同来分辨琴声的。有一次她用收音机听钢琴曲时,拆开了收音机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发现在放钢琴曲时,收音机扬声器纸盆上的小纸团“翩翩起舞”,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她把音量调大,结果发现小纸团跳得更高了,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3)如图3甲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甲乙丙图3理一理:与组内的同学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及存在的疑问,整理记录下来.关注中考:(1)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音调(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4)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5)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分别敲打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A.响度B.频率C.音色D.音调(6)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晌度(7)如图4示,用细线拴住塑料尺,抓住细线的另一端转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若加快转动速度,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情况是()图4A.变高图4B.变低C.不变D.无法判断图5(8)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生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图5A.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B.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9)在图5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声音的特性(2)读一读:课本P41“科学世界”,了解乐器中的声学知识.记一记:叫乐音,他的波形是的。议一议:(1)打击乐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2)以鼓为例,如何增大它的声音响度?如何能提高音调?(3)弦乐器为什么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弦乐器的音调?(4)管乐器为什么会发声?什么情况下管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做一做:演奏“水瓶琴”(1)用小木棒敲击(2)用嘴吹奏议一议:两种不同的演奏方式,音调高低的顺序是否一致?分析其中的原因,与同学交流.做一做:音调可变的哨子.议一议:为什么哨子的音调可变?理一理:与组内的同学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及存在的疑问,整理记录下来.关注中考:(1)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图1(2)如图1所示的编钟是我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它发出的悦耳声能在真空中传播B.它发声的音色与其它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C.它发出的悦耳声是它的振动产生的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相同的音调图2(3)图2所示,小星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声音不同之处是()图2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4)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图3(5)如图3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这是在研究声音的()图3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6)王友提起水壶向热水瓶中灌开水,小英在一旁提醒:“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王友奇怪地问小英:“你怎么知道水快满了?”小英说“凭经验听出来的。”你能帮王友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吗?§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情境引入一、噪声的来源议一议:你生活的周围,你感觉哪些声音是噪声?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噪声而不是乐音?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给噪声定义。做一做:用示波器分别显示笛子、沾水的泡沫摩擦玻璃发声时的波形图议一议:两种声音的波形有何显著的差异?二、噪声的危害读一读:课本P43“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记一记:0d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三、噪声的控制读一读:课本P44“控制噪声”记一记:控制噪声的方法有在____________减弱、在_______________减弱、在__________减弱。议一议: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的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你都知道哪些?你在减弱噪声方面将做些什么?理一理:与组内的同学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及存在的疑问,整理记录下来.关注中考:(1)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2)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要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轨道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特点是A.减少大气污染B.降低噪声污染C.缓解“热岛效应”D.绿化居住环境(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4)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2-5声的利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超声波与次声波做一做:(1)钢尺伸出桌面一部分,用手拨动.(2)细绳悬吊一重物,让其来回摆.议一议:物体都发生了振动,它们都发出了声音了吗?你认为物体振动却没发出声音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读一读:阅读课本P38,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记一记: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__________,低于20Hz的声音叫_______________.议一议:(1)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蚊子声?(2)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前,往往出现鸡飞狗跳的先兆,这些动物为什么有先知先觉?二、声的利用读一读:阅读课本P46~P47记一记:声,特别是超声,在医疗、军事、航海等领域都有哪些应用呢?根据刚才的阅读,记录下来.做一做:课本P47实验记一记: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一议:(1)前面例举的实例中,哪些是利用声传递信息?哪些是利用声传递能量?(2)你还知道哪些利用声传递信息或能量的实例?练一练:(1)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2)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把污垢敲下来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3)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夜深人静时,说话声特别响亮B.雷雨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蝙蝠利用飞行能量捕捉昆虫D.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4)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5)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6)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7)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

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 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D.狗听到无线电波(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