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创造社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湖畔诗社湖畔诗社是“五四”文学革命前后出现的新诗团体,1922年成立于杭州。以短小清新的情诗创作为主,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学峰、汪静之等人。具有浪漫抒情倾向,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湖畔诗人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勇于创作情诗,帅直坦城,绝无世俗的顾及,也少见艺术的雕琢,以为青春期青年诗人的热情和真挚,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以及现代新诗的勃勃生机。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40年代后期的上海诗坛,有9位青年诗人围绕着《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新诗的繁荣进行着辛勤的耕耘。他们是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和穆旦。他们诗歌创作也体现出较为鲜明的特征,因他们的作品合集《九叶集》而得名,被称为“九叶”诗人/诗派。“九叶”派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刻意追求“思想知觉化”和哲理化。所谓“思想知觉化”,就是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微妙感受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之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为此,他们常常在诗中采用象征、拟人、暗示等手法,并把深刻的哲理熔铸在艺术形象中。他们的艺术探索对自由体新诗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语丝文体在《语丝》周刊上刊载的散文,内容以社会批评、文化批评为主。内容上“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形式上主张“任意而淡,无所顾忌”。在艺术上主要以文艺性短论、随笔为主要形式。文笔幽默、泼辣,时称“语丝体”。分为两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的小品文,以鲁迅为代表的战斗的杂文。在现代散文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语丝社1924.11成立,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冯炳、俞平伯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林语堂所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鲁迅的许多杂文及散文诗集《野草》各篇均发表于此,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语丝》小说家有冯文炳(废名)等。《语丝》于1930年停刊。国防戏剧“九一八”事变后,为适应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需要,上海文艺界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并发动“国防戏剧”运动创作了一批“国防戏剧”。“国防戏剧”强调“反帝抗日反汉奸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充分发挥戏剧的宣传作用,在艺术形式上提倡“通俗化”、“方言化”、“戏剧化”,代表作有《放下你的鞭子》、《我们的故乡》等。孤岛文学“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等。“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形成了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不是‘将古人写的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是其又一个重要特色。《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的创新之作,整体的风格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二简答题4个一.胡适国语文学论五四时期的文学要点:1、是“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他认为文学是随时代变迁的,“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古人已为古人的文学,今人当造今人的文学”,今日的文学,也“以白话文学为正宗”。2、“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论。《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八点主张,侧重语言方面的改良;《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改为“八不”,后又改为“四条”,最后改为十个大字。(并以欧洲的一些作家为例加以说明:古代欧洲各国的人,多用拉丁语写作,到14世纪,意大利作家当丁主张用意大利语代替拉丁文,并用意大利北方一个邦的方言写成《神曲》。这部著作的语言便成了意大利的国语。后薄伽丘、洛伦查等也都用这种语言写作,于是不到100年意大利的语言便完全成立了。在英国,乔叟、威克列夫等用英格兰“中部土话”写作,以后这种语言也就成了英国的标准国语。到了莎士比亚和伊丽莎白时代的其他文学家,更使英国的这一语言影响全世界)。“文学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3、解放文体,创造新形式。胡适强调新文学的文体必须是自由的,不拘格律的,必须打破各种枷锁镣铐。4、肯定了易卜生所宣扬的个人主义,也肯定其写实主义。(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二、鲁迅社会文学1、接受尼采“超人”哲学的某些合理因素并加以改造,提出“立人”的主张。他主张“人立而后凡事举”。希望少数“独具我见”的先驱——精神界战士出来,引导人民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改变精神状态,提高自觉性,成为“勇猛无畏,独立自强”的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达到:“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这样的目的。2、“立意在反抗,旨归在行动”的文艺思想。文艺为人生,为社会。《摩罗诗力说》、《斯巴达之魂》、《域外的小说》。利用文艺作品来“转移性情,改良社会”。三.周作人人的文学论1、他提倡的人道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也就是说首先要“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位置”。认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这种文学当以道德为本。他举例说,一种是“两性的爱”(《娜拉》《安娜卡列尼娜》),一种是“亲自之爱”(《群鬼》、《父与子》),都是好作品。2、排斥非人的文学。他把中国旧文学中“非人文学”分为“色情狂的淫书”“黑幕小说”等十大类。但把《西游记》列入“迷信的鬼神书类”、把《水浒》列入“强盗书类”,把《聊斋志异》列入“妖怪书类”,看作是“非人的文学”,显然是不正确的。3、从“人”的发现这一认识,从“灵”、“肉”一致这一认识出发,要求正确描写两性之爱、亲自之爱这些人的“天性”,认为这就是“人的文学”。从反对封建主义,要求中国文学从“孔教道教”思想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这一角度来看,“人的文学”论是有其合理性的。4、平民文学:以平民的身份、态度来写平民——普通人的生活与思想感情,这正是民主主义思想的体现;认为“为艺术而艺术”说法,是“重技工而轻情思”、“为人生而艺术”,以文艺为“伦理的工具”,又偏到“功利”方面去了。他认为文艺的本质,“是作者情感的表现”。文艺与人生的关系,正当的解说是:“著者用艺术的方法,表现他对人生的情思,使读者能得艺术的享受与人生的解释。”四.闻一多新唯美主义闻一多20年代的文艺思想,典型地表现出新唯美主义的特质,即艺术审美观上的纯形性与艺术功利观上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统一。首先,在艺术的本质等问题上,他选择并采纳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点。其次,在艺术目的论述上,他以美的形式为最高原则而发展到追求“纯形艺术“上来,认为艺术最高的境地就是达到”纯形“。另外,闻一多还对柏尔的“纯粹形式”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等西方美学理论饶有兴趣,并从与唯美主义“纯形”说相互印证、支持的意义上加以采纳。闻一多为新诗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对诗的格律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说。五、苏雪林闺秀派代表人物:凌淑华和苏雪林取材范围集中在深闺高门的女子,比较多地写温饱人家或高门大户的女性苦闷和忧愁,较讲究艺术性,但没有陈衡哲、冰心那种关注社会的开阔眼光,也缺乏卢隐等那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叛逆精神。她们以柔美的笔调展现了女性秀美、幽丽的一面,使作品呈现阴柔之美。代表作分析:苏雪林《棘心》:自传体小说。杜醒秋出生旧式家庭,父亲长年在外作官。母亲是个贤妻良母。十五岁省城读书,为了实现理想,瞒着母亲去法国留学。与秦风恋爱,又不忍违背母亲为其订下的婚约。拒绝秦风。与未婚夫通信,发现性格差异,闹婚变。遭父母反对,皈依天主教。后重病母亲身边与叔健结婚。六.反抗叙事小说的叙事特点一、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二、以灾难性的情节故事制造激烈的审美效果。(奸淫、殴打、死亡)三、女性和财富是争夺的对象,是小说叙事中的价值客体。四、事序结构与叙述结构一致。评价:仅成为表现劳动者不幸生活的文本,成为替劳动者诉苦的文学,不仅把现代革命理性异化为民间的道德意识,而且把现代革命的真正对象异化成有产者个人及道德上的“罪过”,从而遮蔽了革命理念小说在小说叙事中的真正显现。七.成长小说三种叙事特征1.主人公追求的价值客体是国家革命。反抗叙事的欲望和斗争对象:物质和性。成长叙事的欲望和斗争则为被压迫阶级的解放和人类自由的国家革命,它使主人公从自发走向自觉,使民间叙事转化为国家的历史叙事。2.叙事减少了浪漫性而趋向写实风格。行动元增加,叙事更加细致和复杂,善/恶,黑/白尖锐对立的鲜明色彩被削弱,从而有了现实生活的日常形态。另外,它以生活故事为主而不选择“爆炸性事件”,不以强烈的、痛苦的情感震撼读者,而以主人公变化不定的命运遭遇惹人注目,给革命叙事带来新的写实风格。3.打破事序结构与叙事结构的一致,多采用倒叙的叙事方式。增加了叙事者的叙述色彩,不仅仅改变顺序方式的“真实”效果,而且增添小说叙事艺术的现代性质。八.恋人现象的三种意义:1.对男主人公来讲,女性必须具有性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激起男主人公去跟制度和传统做斗争;而女性主人公来讲,她的爱情并不是性意义的而是文化意义的,它以倒错的方式表达对启蒙的精神崇拜。2.这种现象可能隐喻叙事者传统的英雄美人意识,视革命启蒙者为创造美好社会的英雄,自然就能够获得女性的爱慕和爱情。3.反映革命叙事策略,即用性倒错的方式组织女性的性本能,把女性的性欲望组织、升华成革命的力量,以参与男性的革命事业和壮大男性的革命力量,因为性本能是人类最强大的本能,把它组织、升华成革命力量是革命叙事的策略之一。十一.四个小说意义模式A\复仇=强烈的民间道德气息,传达着民间立场和审美情趣,故事性传奇性成为小说的叙事焦点。B\公理失败和C\劳动者不幸=反民间文化和审美传统的特征,带着反讽的叙事审美效果,即通过叙述劳动者非人生活引起对它的叛逆情绪,带着“隐晦”的审美情趣D\革命者发动劳动者进行反抗等语义结构。指涉大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现实,表达着政治上的热烈诉求。九.郁达夫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主要表现:首先,其创作汲取了日本私小说以身边事为题材,艺术地再现自我的方法,具有强烈的“自叙”色彩。1、小说故事发生地点都是他生活过的地方;2、小说的取材也均为个人的生活经历;3、小说的主人公,都有作者的影子。其次,郁达夫的的小说汲取了日本“私小说”不着眼与外部事件的描写,而重在刻画心境的方法,具有强烈的抒情格调。再次,郁达夫的小说汲取了日本“私小说”不重情节的散文化结构的方法,具有“诗的散文,诗的小说”的特色。十.许地山的宗教“生本不乐”佛体道心许地山的生死观1.人生之残缺:一个人最怕有理想,理想不但能使人病,且能使人放弃性命。《命命鸟》:加凌与敏明双双徇情,其缘故就在于他们抱有一种爱情的理想,并且痴心地追求人生的完满。许地山用主人公的死在残缺的尘缘世界与彼岸世界划清了一条界限。2.人生来就不自由:冥冥之中有一只强有力的手在操纵着一切,这就是无处不在的命运。许地山笔下的许多小说主人公都被命运之手驱赶着,在人生之途上颠簸流离,历经劫难,受着生老病死的自然之力的压迫。尚洁、惜官、麟趾的人生历程一波三折,祸福难以自主。《缀网劳蛛》、《商人妇》、《换巢鸾凤》。处世哲学:顺自然,尽本分。顺理与益世相辅相成的人生态度,是其笔下人于不可抗拒的命运中求适应的平常的生活方式。生老死息:道家庄子的“生死存一体”的观点只有死才能获得消遥、解脱、自由。三论述题2个一.性别叙事1.“杀父书写”,又称“无父文本”。作者直接把男性家长或父亲从文本中排除,构成男性家长的缺席。对父亲权威的遗弃和对于父权的反抗;去势男性。《金锁记》——姜老太太《金锁记》改编的《怨女》——姚太太《红楼梦》——贾母《沉香屑第一、二炉香》——梁太太、蜜秋儿太太2.形体残缺和精神残障。前者阉割矮化;后者阉割父权权威。1、把成年男性幼稚贬为小孩、婴儿、婴尸、未发育完全的孩子形象——幼稚化。2、不务正业、狂嫖滥赌、抽鸦片、逛窑子、玩女人、昏庸猥琐的形象。3、男性女性化。如,《金锁记》中患软骨病的江二少爷3.阴性欢愉:女性追求享乐,享受性欲的快感愉悦《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求学香港,被其姑母(富豪遗孀)梁太太利用,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来满足求虚荣、荒糜的生活。4.拒绝阳性欢愉《沉香屑第二炉香》,一个没有男性的家庭,对女儿进行寡妇式教育,对性一无所知。大女儿靡丽——生理需求——弗兰克丁贝——变态——离婚自杀;二女儿愫细儿——新婚之夜出逃——罗杰——鲁莽的色情狂——生活工作受挫——自杀。5.对女性的神化《创世纪》中的紫薇,紫薇一直都是斗星之主,霸道,她的公公要敬她三分,丈夫更是畏惧她,尽管她一直被不公平的制度和礼教压抑,但她依然这样压制她的媳妇、孙女,想在她自己的天地里改朝换代。二.沈从文乡土空间叙事1935年发表的《八骏图》是一力作。作家达士先生在青岛的大学生活期间,发现周围的七个教授个个都患了性压抑、性变态的病症,便在给未婚妻写的心中一一刻画了他们的虚假之处。但是到了结尾,这个第八位教授被一个女人的黄色身影和海滩神秘的字迹图画所惑,居然拍封电报给未婚妻推迟行期,说害小病要在海边多住几天。作者提出了都市的“阉寺性”问题,是他对中国文化批判的最有力的一点。他从人性的缺失、冲突入手,指出一种广泛的文化现象:自认深得现代文明真谛的高等知识者,也和一个普通湘西乡民一样,阻挡不住性爱的或隐或显的涌动。所不同的是,乡下人反能返璞归真,求得人性的谐和;而都市的智者却用由“文明”制造的种种绳索来无形地捆绑住自己,拘束和压抑自己,以至于失态,跌入更加不文明的轮回圈中。《八骏图》意象丰满,用各种颜色代表女性,像紫色、红色,特别是自始至终那个撩人的黄色,全凭视觉发生对人物的联想。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城与乡一、光明之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人们的想象中,城市发散着光明:启蒙、知识、自由、民主、科学、技术、民族国家,以及西方新引进的所有观念。严复(社会科学)、林纾(文学)报业在启蒙中发挥决定作用。(李欧梵:1895年开始的大觉醒的最初几十年中,人们接触接触到的政治信息和新思想几乎来自媒体:《时务报》《清议报》)1、在把城市看作光明之城的过程中,梁启超扮演重要角色:启蒙的桥梁(鲁迅、毛泽东、郭沫若)(李泽厚)2、《新青年》集体第二代知识分子。把启蒙进程继续下去。把城市重新设想为启蒙之光的源泉。城市知识分子把光明带给农村大众。自己为代言人,其使命是教育、唤醒民众。黑暗之城负面、贬义的:腐朽与堕落之源,是淫乱、道德沦散之地,对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来说是危险的陷阱。李大钊《晨报》1919年2月20~23日。《青年与农村》罪恶-幸福;黑暗-光明;鬼的生活-活的生活(人的活动)空气污染-空气清洁+收拾行装,清结旅债,还归你们的乡土:城市在观念上跟罪恶、魔鬼、黑暗、污秽联系在一起,而乡村则与快乐、人性、光明、清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发展这一主张。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海由小渔村-现代都市,各种丑恶的现象腐蚀以前简朴的生活方式。死里逃生+九死一生+从邮局-深山。与木石居,与与鹿豕游去了。幻灭之城“逃出城市”主题:林如稷(浅草社:冯至、陈翔鹤。1922年)《将过去》若水从“荒岛似的”上海逃到“荒漠似的”北京。他寻春的梦想破灭。他像从坟墓里出来的僵死一样。又逃到一座山中的古庙,但仍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不时想起北京剧院看到的美丽女子及穿红衣的女郎。他让一个中年僧人带着他去找村中的一个妓女。这次他来不及逃跑。他在美酒、热气腾腾的肉、香烟蒂、暮雪构成的超现实世界中,被那个妓女迷住了。故事结尾,他看到黑暗四合,他的名字“若水”的意义也浮现出来:他像水一样四处漂泊,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没有留下影像(性场合中被动)所以没有自己的存在。黑暗四合: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找不到自己。三.鲁迅复调鲁迅的两大小说情节、模式之一的“离去——归来——再离去”模式,也被成为归乡”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无论是《祝福》、《故乡》,还是《在酒楼上》、《孤独者》,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祥林嫂、闰土、吕纬甫、魏连殳shu)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构成一个复调。鲁迅复调小说的价值,也是鲁迅思想深刻之所在。使得读者不再将鲁迅单纯地定位为封建的斗士,而是看到鲁迅在矛盾中探索者形象。《故乡》:从“我”“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说起,作者采取了横截面的写法,将完整的人生历程的第一阶段“离去”推到后景。小说虚构了“我过去的故事”,而二十年之后,依然在为生活辛苦辗转,却失去了精神的家园。由此归来寻梦——对现实的反抗,寻找理想的乌托邦;然而那“时时记得的故乡”不过是心象世界里的幻想,“没有一些活气”的现实图画逐渐取代那想象中理想化了的“神奇的图画”,整部小说其实写的是“我”的一个心理过程;而现实闰土、杨二嫂的故事无疑起到惊醒的作用,帮助我完成了幻景与现实的剥离(无瑕的童话世界在经验现实中被毁灭)。“我”由希望而绝望,再度远走,从而完成了“离去——归来——再离去”的人生循环。《祝福》:小说存在三个视点——我、祥林嫂、鲁镇,从而构成三重关系。祥林嫂与鲁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葫芦岛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4年北海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3年鸡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3年玉溪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4年唐山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2024年南通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ab卷
- 2023年百色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3年荣昌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3年鸡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3年重庆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肺胀中医辩证课件
- 口红主题沙龙会策划与执行
- 绿色金融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装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消费需求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公司思想培训课件
- 中式插花培训课件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机理及起火事故分析
- 解读2025年《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微课
-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课件完整版
- 2025年浙江国企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21196.2-2025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