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尾市平东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根河之恋叶梅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仲展腰肢,向远方而去,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分离不开。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披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巳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因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乌热尔图回到草原以后,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报答。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人类到了二十一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伃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这里的房屋都是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奧,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B.乌热尔图为玛丽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们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5.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参考答案:4.D
5.含义:是指鄂温克人的民族精神。原因:作者是作为游赏者而不并不是鄂温克人,无法切实体验这里生活的真意;情感:对这种愉悦的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6.表现: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们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推断无据,快乐看不出来。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语句的深刻意蕴能力。首先要梳理故事情节,读懂小说,结合小说的主题来回答本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分析,尤其是题干中涉及到的部分,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再按照题干要求仔细揣摩认真答题。本题说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要求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结合小说文本,“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可见深刻含义指的是鄂温克人的民族精神;小说中最后说“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可见原因在于作者是作为游赏者而不并不是鄂温克人,无法切实体验这里生活的真意;“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可见作者对对这种愉悦的生活十分赞美和向往。【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并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然后在概括情节基础上,认真揣摩作者写作目的和意义,创作意图大多和小说中心有关,可以从人物形象的把握入手考虑。本题说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并说明作者这样构思体现的匠心。结合作品可以发现,玛丽亚?索“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可见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乌热尔图“辞去京官重返故乡”“乌热尔图回到草原以后,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报答”,可见乌热尔图是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走出山林的人们“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可见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这里三类人物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环境的人们,他们都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生活,作者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场景和精神追求,目的是完整地表现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2.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21——24题。(15分)最后一颗子弹
奚同发黎明时分林子间不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百米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刑警吴一枪则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站住”。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这个犯罪团伙的小头目全身一个战栗,随着吴一枪的喝令立即钉在林子间那片空地的中央,却并没有按吴一枪的命令把枪扔掉,而是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吴一枪心里一惊,看着歹徒慢慢地转过身来与他相对而视,并用手中的枪对准他。歹徒脸上挂着绝境逢生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枪神,可惜你没子弹啦……”吴一枪不动声色,只是用枪精确地指向对方。他是有名的神枪手,不仅公安内部,就连罪犯们都称他“枪神”。吴一枪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轻声说:“你很清楚,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那么,让我们较量一下枪的准头吧!”“嘿嘿嘿……不可能!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对天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的第七次鸣枪,也是你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里啦……”歹徒虽然满脸狰狞,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并没有逃过吴一枪敏锐的眼神。“是吗?那么,我们来数一二三,开枪。”吴一枪轻松而镇定地说。他的右臂有力而笔直地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口坚定地指向对方。歹徒身子向后一倾,说:“不可能!别骗人啦……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你,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被现场击毙的罪犯!”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一字一顿清晰地说。这句话刚出口,吴一枪感到对方明显地全身打了一个激灵。“一……”吴一枪手中的枪一动不动,铿锵锐利的声音顿时划破凝滞的空气传递开来。歹徒紧盯吴一枪,慢慢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草晨露的手枪,他似乎看到吴一枪眼里另一个举枪的影子。“二……”声音依然宏亮、坚定而自信地穿透林子间。一位警察与一名逃犯共同演绎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在以往的刑警生涯中,吴一枪曾遇到过各种情形,像今天这样还是头一次。昨夜他记住了歹徒慌乱中开枪的次数,可以准确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而自己却没了子弹。如此近的距离,就形成了一种空前的赌局,是赌就有赢有输,他赢得起,当然也输得起。没了后路的吴一枪特别地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上一次因为追求完美和动作漂亮让同事献出了生命,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成就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就让这不易察觉的微笑永远留在自己的脸上吧。同时,他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额头浸出一层亮闪闪的白色,一粒汗珠清晰地从鬓角先慢后加速度地滑过脸颊。“三!”吴一枪在身后的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子间的空地的一刹那,斩钉截铁大喝一声,就像刚才命令对方“站住”那样威严有力,声震长空。“叭……”枪声清脆地回响在林间山谷。歹徒匍匐向前一头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吴一枪的头顶飞过——在他发出”三”的同时,歹徒全身披着迎面而来的阳光,竟然再次打了一个激灵,扣动扳机时,子弹打飞了。吴一枪迅速跃向对方,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对方竟没有任何反应。用手枪拨过来歹徒那沾着草屑露水的脸,吴一枪才发现,歹徒已没了呼吸。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及心脏不能供血,病变的心脏收缩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苦胆也裂了……21.小说首段所写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22.请简要概括吴一枪这个人物的特点?(3分)
23.小说结尾对歹徒死因的交代,有人认为是多余笔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2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吴一枪发现追捕的歹徒起身逃跑时,立即对天空鸣枪,并命歹徒放下手中的枪,如果持枪不放,他就开枪射杀。B.鸣枪示警后,歹徒虽然站住不动,但并没有把抢扔掉,而且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这说明歹徒根本不惧怕吴一枪。C.吴一枪面对歹徒的一系列表现,给歹徒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使歹徒产生了自我怀疑。D.歹徒虽然狡猾凶狠,但因平时缺乏严格的射击训练和心理训练,以致林子间的带状雾气就可以干忧他的射击精度。E.这篇小说叙述了刑警吴一枪智斗歹徒的故事,着重描写了双方对峙的场面,情节虽简单,但环环相加,气氛紧张,十分吸引读者。参考答案:21①为人物设置特殊情境;②为全文营造紧张气氛;③为后文对峙场面作铺垫;④创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呼应标题。(每个1分,答出3个即可)22①老练②自信③镇定④勇敢。(每个1分,答出3个即可)23观点一:多余。理由:①前文细节描写已表现歹徒的极度恐惧,为歹徒被吓死做好了充分铺垫。(4分)②结尾不交代死因,能使读者追寻死因,激发阅读兴趣。(4分)观点二:不多余。理由:①交代死因,使故事来龙去脉更加清楚。(4分)②交代死因,能烘托刑警吴一枪的形象。(4分)24.(1)CE(E给3分,C给2分)(A.“开枪射杀”,原文没有依据。B.“根本不惧怕”有误。D.影响射击是因恐惧)3.(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江南style为什么这样红陈卓所有人都想知道,一个挺着肚腩的男人,重复着几句莫名其妙的歌词,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以此制成的音乐视频为什么会在2012年红遍全球。根据最新统计,这段名为《江南style》的视频成为全世界观看人数最多的YouTube视频。其观看次数达到了82200万次,超过贾斯汀·比伯的《宝贝》。社会学家分析说,这首“神曲”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在韩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总统选举中的议题。心理学家则认为,演唱者朴栽相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在这里亚洲男人要么是功夫武士,要么是引用孔子语录的先知,要么是高中里的怪才。”相比之下,科学家另有一番解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指出,《江南style》之所以风靡世界,与一种名叫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凯拉瑞斯打比方说,它是一种认知瘙痒。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这一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有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譬如看多了由《最炫民族风》伴奏的各种视频,下次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江南style》更是如此。有人评价说:“身形偏胖的朴载相,不断重复着扬鞭套马、策马狂奔的动作。配上音乐节奏,让人莫名就有了跟着一起舞蹈的冲动。”人们很早就发现,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片段更容易绕梁三日。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76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中,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在镇上晃荡的时候,他的脚跟着顺口溜机械地踏着节拍。有人对《江南style》进行研究发现。它有5个音节每3.6秒就会重复4次,在整首歌中重复了100次以上。“关于耳朵虫最有趣的是它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一个叫做“神经黑客”的栏目如此介绍这一奇特的现象。根据凯拉瑞丝的说法,所有无法忘却的神曲,都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这些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其妙。在马克·吐温的小说中,被顺口溜折磨得快要疯了的主人公,恰好遇到了一个神父。把顺口溜复述给了神父后,他终于得到了解脱,“舌头获得了自由,再次吐出了欢快的言语”。可惜,神父却“中招了”。当然,耳朵虫并不尽是烦恼。上世纪80年代,芝加哥一家主营停车场业务的公司,就以此开发出一套“主题音乐楼层提醒系统”。在不同的楼层播放不同的流行音乐,若是有人停车以后忘记自己停在那一层了,只需想想当时听到的是哪首歌曲,然后在电梯里按下对应的按钮就可以了。有了耳朵虫的帮助,各大神曲可谓所向披靡。“它总在脑海里弹出来,就像是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让我感到有点排斥。”一个年轻人如此形容给他带来很大困扰的《最炫民族风》。为了驱赶脑海中的“弹出广告”,他听了各种古典音乐,“总以为,古典音乐是经典中的经典,可听了似乎也不太管用,脑子里还是‘最美的云彩’”。或许,真的应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在那篇题为《蛊惑的旋律》的小说结尾,他严肃地指出:“各位读者,如果你碰到类似无情的旋律,理当避而远之,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摘自2012.12.12《中国青年报》)6.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江南style》在2012年风靡全球”原因的一项是(
)A.《江南style》的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人们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B.《江南style》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而且走得也莫名其妙。C.《江南style》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在韩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D.《江南style》的演唱者朴载相挺着肚腩、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7.下列对“耳朵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它其实是一种类似皮肤瘙痒的大脑神经运动。B.耳朵虫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一些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音乐片段更容易激发耳朵虫的功能。C.耳朵虫就是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是由艾宾浩斯在19世纪提出的。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某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D.尽管耳朵虫可以帮助各大神曲像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在脑海里弹出来,让有些人感到有点排斥;但人们也可以合理利用它。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江南style》现象,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得出了不同的结论。B.《江南style》的歌词莫名其妙,节奏简单重复,演唱者挺着肚腩,动作滑稽,但却迅速风靡全球,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C.要想避免类似《江南style》的“神曲”带来的困扰,可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避而远之,视之瘟疫。D.《江南style》对人们的影响,并非个例。在中国有人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最炫民族风》;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参考答案:6.B(“《江南style》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其妙”只是对“耳朵虫”现象的介绍。)
7.C(根据原文“这一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可知,耳朵虫只是和“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相关,并不能和“不自“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完全等同起来;且“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是由艾宾浩斯提出的,但耳朵虫不是)
8.B(“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在文中没有依据)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5分,每题3分)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D.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玠大破之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5.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参考答案:3.A4.A5.C6.(1)我在任时就听到警报,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2)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
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题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酬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惰,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得阳。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材料二: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口:“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B.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C.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D.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纵横术,指战国至秦汉时期,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如张仪、苏秦等人所使用的谋术。B.辟,古代指授予官职,文言文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封、拜、除、授”等。C.华阴,“华”指华山,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阴”,所以该县因在华山南麓而得名。D.翰林是古官名,最早追溯到唐代,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并备皇帝咨询。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才华横溢。苏题称赞李白才高可比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唐玄宗初见李白便赐他为翰林供奉。B.李白狂放不羁。李白为官后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他被赐金放还后,还穿着御赐宫锦袍月夜泛舟,旁若无人。C.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甚至让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为他研墨。D.李白声名远扬。李白在华阴公堂上的供状并未署名,仅历数自己在长安之事,县令立刻知道他的身份,并将他释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2)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参考答案:10.D
11.C
12.A
13.(1)高力士向来地位显贵,以为李白脱鞋为耻,于是挑剔他的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加以阻止。(2)他母亲梦见长庚星然后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为他命名。李白十岁时就通读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县治”意思是旧指县政府的所在地,故“县”与“治”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宰不知”是县令不认识李白,“怒”是“宰不知”的外在表现,二者之间应断开,排除B项;“曰”后代表县令的问话,因“宰不知”故先问“汝何人”,然后再说明“怒”的原因,即“敢无礼”,所以应该在“汝何人”与“敢无礼”之间断开,排除C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所以该县因在华山南麓而得名”错误,因为古人认为“山北水南为之阴”,所以该县应在华山北麓而得名。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A项,“苏题称赞李白才高可比司马相如”错误,由材料一“白十岁通诗书,苏题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可知,苏题认为李白“少益以学”可比司马相。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素”,向来;“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摘”,挑剔;“官”,使动用法,让……当官;“沮”,阻止。第(2)句得分点:“诞”,生育;“因以命之”,省略句,“以”后省略“之”,代“白”;“命”,命名;“赡逸”,诗文词采富丽,感情奔放。【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参考译文:材料一: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子。李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苏题是益州长史,他见到李白,感到惊奇,说:“这人天才卓越,如果再稍微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帮一套术数,学击剑,为人见义勇为,轻财好施。天宝初年,李白到了长安,他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你,是从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贺知章在玄宗面前说起李白,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他,李白论及当代的大事,球上一篇奏项。玄宗赐李白吃食,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任命他为翰林供奉。玄宗坐在沉香亭,忽然心中有所感触,想要李白作乐章,而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饮酒。玄宗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让高力士为他脱鞋,左右侍从用水为他洗面,李白酒醉稍醒,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高力士向来地位显贵,以为李白脱鞋为耻,于是挑剔他的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亲近的人所容忍,愈加桀骜不驯,放荡不羁。后来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全帛,让他回去。李自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枪,坐在船中,旁若无人,安禄山起真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和匡庐之间,永王李璘征召他到府中做幕僚。等到永玉起兵作乱,李白进回彭泽,永王事败后,李白论罪当斩。起初,李白在并州游历,曾见郭子仪,对子仪之才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使他免受处罚。等到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朝廷下诏,把李白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放,李白又回浔阳,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取,而这时李白已经逝世了,终年六十余岁。材料二: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他母亲梦见长庚星然后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为他命名。李白十岁时就通读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骑驴路过县衡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道:“我呕吐后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青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街门口,我却不能骑驴而过吗?”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6.文言文阅读(28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节选自《语文读本》)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2.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是(
)(3分)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
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项王则夜起”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范增数目项王
B.火尚足以明也。C.卒廷见相如。
D.舞幽壑之潜蛟。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饮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夫晋,何餍之有?B.凌万顷之茫然C.是寡人之过也。
D.见燕使者咸阳宫。6.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我何渡为”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为变徵之声。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7.翻译(10分)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5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5分)参考答案:附译文: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在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2018年1月4日上午,NBA常规赛激战多场,独行侠虽然阵容强大,但战绩差强人意,主场以70:125败给勇士。②2017年中国台湾地区年度汉字为“茫”,马来西亚年度汉字为“路”,日本年度汉字为“北”,2017年中国“汉语盘点”结果也呼之欲出。③年末我国遭遇严寒天气,各种御寒保暖商品终于在“蛰伏”多日后迎来了销售旺季,商家对此弹冠相庆,而随着低温天气的持续,预计这场“冬日经济”还将持续一段时期。④很多文工团老兵和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老兵,都去电影院包场观看冯小刚的电影《芳华》,缅怀他们的那段蹉跎岁月,那段芳华是他们的骄傲和情怀。⑤市民们认为城市空气质量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环保部门实时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让大家吃了颗定心丸,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时间。⑥李老师语重心长的一席话,让我顿时豁然开朗,再次燃起战斗的激情。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①③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后面说“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辅警申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区选调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钼矿销售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铸造内应力测量技术-洞察及研究
- 5以为加减法教学课件
- 游戏资料:英雄传说6空之轨迹SC主线中文完整攻略
- 2025年旅游地产项目创新规划设计与可持续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特色小镇产业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
- 中卫辅警考试题库2025(有答案)
- 大埔辅警考试题库2025(有答案)
- 托管老师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长沙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待灭菌物品的装载
-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解读
- 辽宁沈阳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十年真题考点
- 2025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考试(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健康体检超声检查质量控制专家建议(2025版)》解读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信号分立器件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老年人基础照护护理协助协助老人床椅转移
- QC/T 1224-2025装备空气悬架的商用车减振效果判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