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附答案_第1页
高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附答案_第2页
高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附答案_第3页
高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附答案_第4页
高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附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甲同学向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滴加 0.1mol/L的F&NO3"溶液(pH=2),发现银镜部分溶解,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甲同学认为: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Ago乙同学认为:Fe(NO3)3溶液显酸性,该条件下NO3一也能氧化单质Ag°丙同学认为:Fe3+和NO3—均能把Ag氧化而溶解。(1)生成银镜反应过程中银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为得出正确结论,只需设计两个实验验证即可。实验I:向溶解了银镜的Fe(NO3)3的溶液中加入(填序号,①KSCN溶液、②K3[Fe(CN)6]溶液、③稀HC1),现象为,证明甲的结论正确。实验H:向附有银镜的试管中加入溶液,观察银镜是否溶解。两个实验结果证明了丙同学的结论。(3)丙同学又把5mLFeSO4溶液分成两份:第一份滴加2滴KSCNB液无变化;第二份加入1mL0.1mol/L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随后有黑色固体产生(经验证黑色固体为 Ag颗粒),再取上层溶液滴加 KSCN溶液变红。根据上述的实验情况,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Fe3+、Fe2+、Ag+、Ag之间的反应关系。(4)丁同学改用如图实验装置做进一步探究:Olmol/lOlmol/lg赭康①K刚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此时石墨作,(填正极”或负极。此过程氧化性:Fe3+ Ag+(填〉或〈)。②当指针归零后,向右烧杯中滴加几滴饱和 AgNO3溶液,指针向右偏转。此过程氧化性:Fe3+Ag+(填>或〈)。③由上述①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答案】还原 ②产生蓝色沉淀 pH=20.3mol/LKNO3或NaNO3溶液Ag+F€3+?Ag++Fe2+或(Ag++Fe2+?Ag+Fe3+)正极〉v其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与浓度有关系,浓度的改变可导致平衡的移动【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2)实验I:甲同学认为: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 Ag,则要证明甲的结论正确,可验证Fe3+的还原产物Fe2+的存在;实验n:进行对照实验;(3)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溶液中发生的反应;(4)根据指针偏转方向判断正负极,判断电极反应,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分析解答。【详解】(1)往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银离子和氨水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银沉淀和镂根离子,Ag++NH3?H2O—AgOHj+NH4+;继续滴入氨水白色沉淀溶解,氢氧化银和氨水反应生成银氨溶液和水,AgOH+2NH3?H2。一Ag(NH3)2OH+2H2O,若用乙醛进行银镜反应,再加入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生成乙酸铵,氨气、银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CHO+2Ag(NH5)2OH aCH3COONH4+2AgJ+3NH3+H2。,银氨溶液中的银为+1价,被醛基还原生成 0价的银单质,故答案为:还原;(2)实验I:甲同学认为: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 Ag,则要证明甲的结论正确,可验证Fe3+的还原产物Fe2+的存在即可,验证Fe2+的实验是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3[Fe(CN)6]溶液会和Fe2+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故答案为:②;产生蓝色沉淀;实验n:丙同学认为:Fe3+和NO3—均能把Ag氧化而溶解,且两个实验结果证明了丙同学的结论,而实验I验证了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 Ag,则实验II需要验证NO3一也能把Ag氧化而溶解,需进行对照实验, 0.1mol/L的Fe(NO3)3溶?^(pH=2),NO3—为0.3mol/L,所以需向附有银镜的试管中加入 pH=2的0.3mol/LKNO3或NaNO3溶液,故答案为:pH=2的0.3mol/LKNO3或NaNQ;(3)Fe3+遇KSCN溶液变红,第一份滴加2滴KSCNB液无变化,说明FeSQ溶液中无Fe3+,第二份加入〔e10.1mol/L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随后有黑色固体 Ag产生,再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B液变红,说明有Fe3+产生,说明Fe2+被Ag+氧化生成Fe3+,Ag+被还原为Ag,又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 Ag,则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Ag?Fe2++Ag+或Ag++Fe2+?Ag+Fe3+;(4)①K刚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则银为负极,石墨为正极,该电池的反应本质为Fe3++Ag?Fe2++Ag+,该反应中铁离子为氧化剂,银离子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 Fe3+>Ag+,故答案为:正极;>;②当指针归零后,向右烧杯中滴加几滴饱和 AgNO3溶液,指针向右偏转,则此时石墨为负极,银为正极,右侧烧杯中银离子浓度增大,反应 Fe3++Ag?Fe2++Ag+的平衡左移,发生反应Ag++Fe2+?Ag+Fe3+,此时Ag+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 Fe3+<Ag+;③由上述①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与浓度有关,浓度的改变可导致平衡移动。2.某小组为测定化合物Co(NH3)yClx(其中Co为+3价)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氯的测定:准确称取 2.675g该化合物,配成溶液后用 1.00molL-1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 (Ag2CrO4为醇红色)且不再消失时,消耗AgNO3溶液30.00mL。[已知:Ksp(AgCl)=1.8又010Ksp(Ag2CrO4)=1.12x-120①AgNO3标准溶液需要放在棕色的滴定管中的原因是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若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下口悬挂了一滴液体,会使得测定结果 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③用 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的理由是 __。(2)氨的测定:再准确称取 2.675g该化合物,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 4―。(填仪器名称)中,然后通过仪器3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1装置,产生的氨气被5中的盐酸吸收,多余的盐酸再用NaOH标准溶液反滴定,经计算,吸收氨气消耗 1.00molL-1盐酸60.00mL。装置A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是__,如果没有6中的冰盐水,会使得测定结果—(填编大“、偏小“、无影响”。)(3)通过处理实验数据可知该化合物的组成为 ―。光照【答案】2AgNO3^=2AgJ+2NO2,+O2T偏大AqCQ为砖红色,由Ksp可知AgCl的溶解度更小,当溶液中 Cl-消耗完时,才会产生穆红色沉淀 三颈烧瓶产生水蒸气,将装置B中产生的氨气全部蒸出 偏大[Co(NH3)6]Cl3【解析】【分析】Co(NH3)yClx中Co的化合价为+3,NH3为0,Cl为-1,则x=3,通过实验测出NH3和Cl的物质的量之比即得出结果。【详解】(1)①AgNO3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成Ag和NO2和O2,发生的反应为:光照 光照2AgNO3^=2AgJ+2NO2T+O2f,故答案为:2AgNO3^=2AgJ+2NO2f+O2f;②若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下口悬挂了一滴液体,使得 V2读数偏大,导致滴定结果骗大,故答案为:偏大;③一方面Ag2CrO4为科红色,另一方面由Ksp(AgCl)=1.8 0Ksp(Ag2CrO4)=1.12x-11t)可知,AgCl饱和溶液中c(Ag+)=J「810-5mol/L,Ag2CrO4饱和溶液中c(Ag+尸寻1」2x1(4mol/L,所以,AgCl的溶解度更小,当滴入AgNO3时溶解度小的沉淀先形成,当 AgCl形成的差不多的时候,溶液中Cl-几乎沉淀完了,此时再滴AgNO3溶液就会立刻产生Ag2CrO4,即终点的时候会产生穆红色沉淀,故答案为: Ag2CrO4为醇红色,由Ksp可知AgCl的溶解度更小,当溶液中C「消耗完时,才会产生穆红色沉淀;(2)图4为三颈烧瓶,装置A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将装置B中产生的氨气全部蒸出,如果没有6的冰盐水,HCl吸收氨气时可能形成倒吸,溶液中的 HCl有一部分被倒吸,被反滴定的HCl的量就少,计算吸收氨气时的 HCl就偏大,氨气的含量就偏大,故答案为:三颈烧瓶;产生水蒸气,将装置 B中产生的氨气全部蒸出;偏大;(3)滴定C「时,2.675g样品消耗30mL1.00molL-1AgN。,所以n(C「尸n(Ag+)=1.00molL-•1x30mL10-3=0.03mol,测定氨时,2.675g样品消耗1.00molL-1盐酸60.00mL,所以n(NH3)=n(HCl)=1.00molL-1x60.00mL10-3=0.06mol,故n(Cl-):n(NH3)=0.03:0.06=1:2,由于化合物C0x(NH3)yClx中Co的化合价为+3,NH3的化合价为O,Cl的化合价为-1,所以x=3,y=6,该化合物为:[Co(NH3)6]Cl3,故答案为:[Co(NH3)6]Cl3。【点睛】测氨的含量时HCl总物质的量=氨气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反滴定时NaOH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3.纳米TiO2是一种重要的光催化剂。以钛酸酯 Ti(OR)4为原料制备纳米TiO2的步骤如下:①组装装置如图所示,保持温度约为 65C,先将30mL钛酸四丁酯[Ti(OQH9)4]加入盛有无水乙醇的三颈烧瓶,再加入 3mL乙酰丙酮,充分搅拌;②将含水20%勺乙醇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得到二氧化钛溶胶;③将二氧化钛溶胶干燥得到二氧化钛凝胶,灼烧凝胶得到纳米 TiO2。已知:钛酸四丁酯能溶于除酮类物质以外的大部分有机溶剂,遇水剧烈水解; Ti(OH)4不稳定,易脱水生成TiO2。回答下列问题:酒7度打司(1)仪器a的名称是__,冷凝管的作用是__。(2)加入的乙酰丙酮可以减慢水解反应的速率,其原理可能是 __(填字母)。A.增加反应的始变B.增大反应的活化能C.减小反应的斤含变D.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制备过程中,减慢水解反应速率的措施还有 _。(3)步骤②中制备二氧化钛溶胶的化学方程式为 __。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可用于灼烧二氧化钛凝胶的是_(填字母)。(4)测定样品中TiO2纯度的方法是:精确称取 0.200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硫酸和硫酸钱的混合溶液,加强热使其溶解。冷却后,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得到含 TiO2+的溶液。加入金属铝,将TiO2+全部转化为Ti3+。待过量的金属铝完全溶解并冷却后,加入指示剂,用0.1000mol-L-1NH4Fe(SQ)2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操作 2次,消耗0.1000mol•L-1NH4Fe(SQ)2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已知:Ti3++Fe3++H2O=TiO2++Fe2++2H+)。①加入金属铝的作用除了还原 TiO2+外,另一个作用是__。②滴定时所用的指示剂为__(填字母)。a.酚酶密夜 b.KSCNm夜 c.KMnO4溶液 d.淀粉溶液③样品中TiO2的质量分数为__%(Ti相对分子质量为48)【答案】温度计 冷凝回流B用含水20%勺乙醇溶液代替水,缓慢滴加Ti(OQH9)4+2H2O=TiO2+4C4H90Ha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形成氢气氛围,防止 Ti3+在空气中被氧化b80【解析】【分析】以钛酸四丁酯[Ti(OC4H9)4]为原料,在三颈烧瓶中反应可得到二氧化钛溶胶,再经过干燥、灼烧即可得纳米TiO2。【详解】(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温度计;冷凝管可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故答案为:温度计:冷凝回流;(2)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烙变(只与反应的始末状态有关),可降低或增大活化能,而该处减缓反应速率,则增加活化能的作用,导致反应速率减小;另外为减慢水解反应速率,还可用含有20%勺乙醇溶液代替水,缓慢滴加;故答案为:B;用含水20%勺乙醇溶液代替水,缓慢滴加;3)Ti(OC4H9)4发生水解生成TiO2和丁醇,方程式为Ti(OC4H9)4+2H2O=TiO2+4C4H9OH;灼烧二氧化钛凝胶,应在增期中进行;故答案为:Ti(OC4H9)4+2H2O=TiO2+4C4H9OH;a;(4)①加入铝,可与TiO2+反应生成Ti3+,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避免 Ti3+被氧化;②用NH4Fe(SC4)2溶液滴定,含有铁离子,可用 KSCN故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颜色变为红色;③根据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TiO2〜Ti3+〜Fe3+〜NH4Fe(S。)2,n(NH4Fe(SO4)2)=0.1000mol?Llx0.02L=0.002mol,则n(TiO2)=0.00200mol,m(TiO2)=0.00200molX80g/mol=0.16g00,贝U质量分数为0.1600g100%80%;0.2000g故答案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形成氢气氛围,防止 Ti3+在空气中被氧化; b;80。.某小组同学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沉淀转化方向之间的关系。(查阅资料)物质BaSQBaCQAgIAgCl溶解度/g(20C)2.4X1041.4X1(33.0X1(71.5X10

(实验探究)(一)探究BaCO3和BaS。之间的转化,实验操作如下所示:3演0J■I/1A溶液 IdwJ•L"C擀漉 足4i稀盐做试剂A试齐【JB试剂C加入盐酸后的现象实验I实验nBaCl2Na2CC3Na2SC4Na2SO4Na2CC3有少量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充分板充后 充分施荡后.过贷3 'J取洗净后的2i?iL0.lim-HL'DSffi(1)实验I说明BaCQ全部转化为BaSQ,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稀盐酸后,(2)实验n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实验n说明沉淀发生了部分转化,结合 BaSQ的沉淀溶解平衡解释原因:(二)探究AgCl和AgI之间的转化。(4)实验出:证明AgCl转化为AgL3题J山乙海液夕rJmoj*L充分推蒋M2hLOJ»J,2hLOJ»J,L'用溶液甲溶液可以是(填字母代号)。aAgNO3aAgNO3溶液 bNaCl溶液cKI溶液(5)实验IV:在试管中进行溶液间反应时,同学们无法观察到AgI转化为AgCl,于是又设计了如下实验(电压表读数:a>c>b>0)。计了如下实验(电压表读数:a>c>b>0)。ii.向B中滴入AgNOa(aq),至沉淀完全biii.再向B中投入一定量NaCI(s)civ.重复i,再同B中加入与iii等量的NaCI(s)a注: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①查阅有关资料可知,Ag+可氧化「,但AgNO3溶液与KI溶液混合总是得到AgI沉淀,原因是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填“大于”或“小于”)沉淀反应速率。设计(―)石墨(s)[I(aq)〃Ag+(aq)]石墨(s)(十)原电池(使用盐桥阻断 Ag+与厂的相互接触)如上图所示,则该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结合信息,解释实验IV中 bva的原因:。③实验IV的现象能说明AgI转化为AgCl,理由是。(实验结论)溶解度小的沉淀容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反之则不易;溶解度差别越大,由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溶解度较大的沉淀越难实现。【答案】沉淀不溶解,无气泡产生或无明显现象 BaCQ+2H+=Ba2++CQT+H2OBaS。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Q(s)毒??Ba2+(aq)+SO42-(aq),当加入浓度较高的Na2CQ溶液,COj2-与Ba2+结合生成BaCQ沉淀,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 b小于2Ag++2「=i2+2Ag生成AgI沉淀使B中的溶液中的c(「)减小,厂还原性减弱,原电池的电压减小 实验步骤iv表明C「本身对该原电池电压无影响,实验步骤话中 c>b说明加入C「使c(「)增大,证明发生了Agl(s)+C「(aq)谕)AgC(s)+「(aq)【解析】【分析】⑴因为BaCQ能溶于盐酸,放出CQ气体,BaSQ不溶于盐酸。⑵实验n是将少量BaC2中力口入NazSQ溶液中,再加入NazCQ溶液使部分BaSQ转化为BaCQ,则加入盐酸后有少量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⑶BaSQ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aSQ(s)幅??Ba2+(aq)+SO42-(aq),当加入浓度较高的Na2CO3溶液,CQ2-与Ba2+结合生成BaCQ沉淀。⑷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获得AgCl悬浊液时NaCI相对于AgNOa过量,因此说明有AgCI转化为AgI。⑸①AgNO3溶液与KI溶液混合总是先得到AgI沉淀说明氧化还原反应远远小于沉淀反应速率;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I+2Ag=2Ag+l2;②由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B中加入AgNOa溶液后,产生了AgI沉淀,使B中的溶液中的c(「)减小,「还原性减弱,根据已知信息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 (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 (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可的结论;③实验步骤iv表明C「本身对该原电池电压无影响,实验步骤iii中c>b说明加入C「使c(「)增大,

证明发生了AgI(s)+Cl(aq)脩??AgCl(s)+I(aq)。【详解】⑴因为BaCQ能溶于盐酸,放出CO2气体,BaSQ不溶于盐酸,所以实验I说明BaCQ全部转化为BaSQ,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盐酸后,沉淀不溶解,无气泡产生 (或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沉淀不溶解,无气泡产生或无明显现象。⑵实验n是将少量BaC2中加入Na2SO4溶液中,再加入Na2CQ溶液使部分BaS。转化为BaCO3,则加入盐酸后有少量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CO3+2H=Ba2++CQT+H2O;2H=Ba2++CQT+H2O;故答案为:⑶BaSO4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CO3+2H=Ba2++CO2T+H2O。BaSO4(s)Ba2+(aq)+SO42-(aq),当加入浓度较高的Na2CO3溶液,CQ2-与Ba2+结合生成BaCQ沉淀,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BaSQ沉淀部分转化为BaCQ沉淀;故答案为:BaSO4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4(s)他??Ba2+(aq)+SO42-(aq),当加入浓度较高的Na2CO3溶液,CO32-与Ba"结合生成BaCQ沉淀,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⑷为观察到AgCl转化为AgI,需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获得AgCl悬浊液时NaCl相对于AgNO3过量,因此说明有AgCl转化为AgI;故答案为:bo⑸①AgNO3溶液与KI溶液混合总是先得到AgI沉淀说明氧化还原反应远远小于沉淀反应速率;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I+2Ag=2Ag+l2;故答案为:小于;2「+2Ag+=2Ag+I2。②由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B中加入AgNO3溶液后,产生了AgI沉淀,使B中的溶液中的c(「)减小,「还原性减弱,根据已知信息 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 (或还原性 )强弱与其浓度有关”可知,实验W中bva;故答案为:生成AgI沉淀使B中的溶液中的c(「)减小,「还原性减弱,原电池的电压减小。③实验步骤过表明C「本身对该原电池电压无影响,实验步骤而中Ob说明加入C「使C(I一)增大,证明发生了AgI(s)+Cl(aq)脩公AgCl(s)+I(aq);故答案为:实验步骤iv表明Cl本身对该原电池电压无影响,实验步骤 iii中c>b说明加入C「使c(「)增大,证明发生了AgI(s)+Cl(aq)编??AgCl(s升「(aq)。5.辉铜矿与铜蓝矿都是天然含硫铜矿,在地壳中二者常伴生存在。现取一份该伴生矿样品,经检测后确定仅含Cu2sCuS和惰性杂质。为进一步确定其中 Cu2S、CuS的含量,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2.6g样品,力口入200.0mL0.2000mol广1酸fKMnO4溶液,加热(硫元素全部转化为SO42),滤去不溶杂质;②收集滤液至 250mL容量瓶中,定容;③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1FeSQ溶液滴定,消耗20.00mL;④加入适量NH4HF2溶液(掩蔽Fe3+和Mn2+,使其不再参与其他反应),再加入过量KI固体,轻摇使之溶解并发生反应: 2Cu2++4I-=2CuI+I2;⑤加入2滴淀粉溶液,用0.1000mo11Na2&O3溶液滴定,消耗30.00mL(已知:2s2O32—+I2=SO62+2I)。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Cu2s溶于酸性KMnO4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配制0.1000molL「1FeSQ溶液时要用煮沸过的稀硫酸,原因是,配制过程中所需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容量瓶外还有;(3)③中取25.00mL待测溶液所用的仪器是;(4)⑤中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为;(5)混合样品中Cu2s和CuS的含量分别为%、%(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答案】Cu2S+2MnO4-+8H+=2Cu2++SO42-+2Mn2++4H2O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Fe2+被氧化胶头滴管 (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61.536.9【解析】【分析】由配制溶液的过程确定所需仪器,据滴定实验原理判断终点现象,运用关系式计算混合物的组成。【详解】(1)据题意,样品中的Cu、S元素被酸性KMnO4溶液分别氧化成Cu2+、SO42-,则Cu2s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S+2MnO4-+8H+=2Cu2++SQ2-+2Mn2++4H2O。(2)配制0.1000molL「FeSQ溶液所用稀硫酸要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Fe2+被氧化;配制过程中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3)步骤③中取25.00mL待测溶液(有未反应的酸性 KMnO4溶液),所用仪器的精度应为0.01mL,故选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4)步骤⑤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I2,使用淀粉作指示剂,终点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⑸设2.6g样品中,Cu2s和CuS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v,据5Fe2+~MnO4-(5Fe2++MnO4-+8H+=5Fe3++Mn2++4H2O),样品反应后1 250 。乘U余n(MnO4-)=0.1000molL1x20.00X3L0ex =4.000x平mol525.00样品消耗n(MnO4-)=0.2000moL11X200.0乂3L04.000x-3mol=36.00x-3mol由C3S~2MnO4-和5CuS~8MnO4-(5CuS+8MnO4-+24H+=5Cu2++5SO42-+8Mn2++12H2O),得2x+8y=36.00X彳mol5又据2Cu2+~l2~2S2O32,得2x+y=0.1000mo1L1x30.00*3L0<250=30.00x-3mol25.00解方程组得x=y=0.01mol4 0.01mol160g/mol故w(Cu2S)= 100%=61.5%,2.6g0.01mol96g/molw(CuS)= 100%=36.9%。2.6g【点睛】混合物的计算常利用方程组解决,多步反应用关系式使计算简化。注意溶液体积的倍数关系,如本题中配制250mL溶液,只取出25.00mL用于测定实验。6.亚硝酰硫酸 NOSO4H是染料、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溶于浓硫酸,可在浓硫酸存在时用 SO2和浓硝酸反应制得。测定产品的纯度:准确称取 1.5g产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0.1000mol/L、100.00mL的KMnO4溶液和足量稀硫酸,摇匀充分反应。然后用0.5000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消耗草酸钠溶液的体积为 30.00mL。已知:2KMnO45NOSO4H2H2O K2SO42MnSO45HNO32H2SO4①草酸钠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③亚硝酰硫酸的纯度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M(NOSO4H)=127g/mol]【答案】2MnO4-+5C2O42-+16H+=2Mn2++10CO2T+8Ho滴入最后一滴Na2c2O4溶液后,溶液由浅紫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恢复 84.67%【解析】【分析】①高镒酸钾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氧化草酸钠生成二氧化碳,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书写离子方程式;②用0.2500mol?L-1草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溶液颜色变化是紫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说明反应达到终点;③减缓滴定过程中草酸消耗高镒酸钾物质的量,得到 2KMnO4+5NOSO4H+2H2。=K2S。+2MnSO4+5HNO3+2H2SO4,反应消耗高锰酸钾物质的量计算得到亚硝酰硫酸物质的量,据此计算纯度。【详解】①酸溶液中高镒酸钾和草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镒元素化合价+ 7价降低到+2价,电子转移 5e-,碳元素化合价+ 3价变化为+4价,根据电子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得到离子方程式: 2MnO4-+5c2O42-+16H+=2Mn2++10CQT+8H2O,故答案为:2MnO4-+5C2O42-+16H+=2Mn2++10CC2T+8H2O;②用0.2500mol?L-1草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溶液颜色变化是紫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说明反应达到终点,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 Na2C2C4溶液后,溶液由浅紫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恢复;- 2- + 2+2MnC4-+ 5C2C42- +16H+=2Mn2++10CC2+8H2C③2 5n0.5mol/L0.030L解得n=0.006mol,则与NCSC4H反应的高镒酸钾物质的量= 0.1000mol?L-1x0.100L-0.006mol=0.004mol,

2KMnO4+5NOSO4H+2H2O=KzSO4+2MnSO4+5HNO3+2H2SO40.004mol 0.01mol0.01mol127g/mol1.5g亚硝酰硫酸的纯度= X100%=84.67%1.5g故答案为:84.67%.【点睛】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我们解题时的易错点。在书写颜色变化时,我们可考虑暂不加入NOSO4H,先定位过量KMnO4本身的颜色,这样就可避免错误的发生。7.实验室需配制0.2000mol?L1Na2S>O3标准溶液450mL,并利用该溶液对某浓度的NaClO溶液进行标定.(1)若用Na2S2O3固体来配制标准溶液,在如图所示的仪器中,不必要用到的仪器是(填字母),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仪器名称)。■n:C)]I6A BCD(2)根据计算需用天平称取N32&O3固体的质量是go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容量瓶用蒸储水洗涤后未干燥,则所得溶液浓度(填多"1”或“二;下同)0.2000mol?L1,若还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了,则所得溶液浓度0.2000mol?L10(3)用滴定法标定的具体方法:量取 20.00mLNaClO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和足量KI固体,用0.2000mol?L「1Na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四次平行实验测定的V(Na2s2O3)数据如下:(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6)测定次序A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V(Na2s2O3)/mL21.9018.8022.1022.00①NaClO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和足量 KI固体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NaClO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答案】AB烧杯、玻璃棒15.8=>ClO+2I+2H+—Cl+I2+H2O0.1100mol/L【解析】【分析】【详解】(1)用Na2s2。3固体来配制标准溶液,不需要圆底烧瓶、分液漏斗;溶解 Na2s2O3固体,还需要烧杯、玻璃棒;故答案为AB;烧杯、玻璃棒;(2)配制0.2000mol?L「1Na2s2。3标准溶液450mL,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需要Na2&O3固体,n=0.2000mol/Lx0.5L=1.000molm=1.000molx158g/mol=15.8g定容时,还需要向容量瓶中加入蒸储水,若容量瓶用蒸储水洗涤后未干燥,不会产生误差;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了,冷却后,溶液体积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大;故答案为15.8;=;>;(3)①NaClO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和足量 KI固体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Cl+I2+H2O;②第二次数据明显偏小,不能采用,其余3次平行实验测定的平均体积为: V(Na2s2。)21.90mL22.10mL22.00mL= =22.00mL,3设NaClO溶液的浓度是x,根据反应ClO+2「+2H+—C「+I2+H2。、I2+2Na2s2O3—2NaI+Na2s4O6可得关系式:NaClO〜2Na20O61 220mLXc0.2000mol/Lx22.00mL解得:c=0.1100mol/L,故答案为ClO+2I+2H+—Cl+I2+H2O;0.1100mol/L。8.草酸晶体的组成可表示为H2C2O4XH2O。实验室常用其加热分解制取 CO气体,反应方程式为:H2C2O4xH2O二COT+CC2?+(x+1)H2O。下图为分解草酸晶体,用干燥纯净的 CO还原CuO制取Cu,并U攵集CO的实验装置(略去铁架台、铁夹等支撑加持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A BC D EI(1)实验过程中涉及到如下操作:①点燃A处的酒精灯②熄灭A处的酒精灯③点燃D处的酒精灯④熄灭D处的酒精灯。点燃D处酒精灯前必须要进行的操作名称是。这4步操作由先到后的顺序为(填序号)。(2)A装置为加热分解草酸的装置,指出该装置一处错误:,B和F装置中盛放的试剂相同,其中溶质是(填化学式),E装置的作用是(3)用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滴定草酸晶体,求x的值。实验步骤:准确称取1.08g草酸晶体,配成100mL溶液;取出20.00mL于锥形瓶中,再向瓶中加入足量稀H2SQ;用0.0500mol/L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滴定,滴定至终点时消耗高镒酸钾溶液16.00mL。滴定时,所发生的反应为: 2MnO4「+5H2c2O4+6H+=10CO2T+2Mn2++8H2O。①配制草酸溶液除需要胶头滴管、烧杯,还一定需要的玻璃仪器有。(2)x=。【答案】验纯①③④②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NaOH安全瓶(或防倒吸)100mL容量瓶,玻璃棒1【解析】【分析】草酸晶体受热分解为COCQ,用NaOH溶液除去CQ,用浓硫酸干燥后的CO通入D中,和CuO发生反应生成铜和CO2,E做安全瓶,起到防止F中的水进入D中的作用,F中装有NaOH溶液,用于除去生成的CQ,剩余的CO被收集起来。【详解】(1)纯度不足时一氧化碳气体会发生爆炸,所以先点燃 A处酒精灯,用生成的CO将装置中空气排净,然后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应该先熄灭 D处酒精灯,然后再熄灭A处酒精灯;点燃D处酒精灯前必^须要检验CO的纯度。所以正确的操作方法为:①③④②;避免发生爆炸现象,所以点燃 D处酒精灯前必须要进行检验 CO纯度;(2)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该稍稍向下倾斜;根据图示装置及实验目的可知:B为澄清石灰水,目的是除去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 D为浓硫酸,目的是干燥CO气体;D中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制取铜; E为安全瓶,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F为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最后收集 CO气体;(3)①配制草酸溶液除需要玻璃棒、烧杯,配制 100mL溶液需要选用100mL容量瓶,定容时还需要胶头滴管,故答案为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②16mL0.0500mol/L高镒酸钾溶液中含有高镒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LX0.016L=0.0008m01100mL该草酸溶液能够消耗高镒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008mol100mL=0.004mol,根据反应2MnO4+5H2c2O4+6H+=10CO2+2Mn2++8H2O可知20mL1.08g样品中含有草酸的物质的量为: 0.004molt=0.01mol,草酸的质量为:90g/molx0.01mol=0.9g含有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 "普=0.01mol,则该草酸晶体18g/mol中x=0.01mOl=1,故答案为1。0.01mol9.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验证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的装置是(填装置序号)。(2)某同学选用装置I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中加入适量了Ba(OH)2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该反应属于(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n进行实验(反应在丙试管中进行)。①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②若观察到烧杯中产生气泡,则说明 M溶于水(填工定是放热反应”、―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验证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 (4KO2+2H2O===4KOH+302T)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法①:选择装置(填装置序号)进行实验;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储水,片刻后,若观察到脱脂棉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答案】m左端液面降低,右端液面升高 放热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可能是放热反应 某些物质(如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 I(或n)放热【解析】【分析】(1)装置I和n都可以分别通过右边装置中液面变化、是否有气泡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而装置出是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使锥形瓶中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据此判断U型管中液面的变化;(3)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导致大试管中气体受热压强增大,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导管中会形成水柱; M溶于水放出热量,不一定为化学变化,则不一定属于放热反应;(4)利用装置I或n都可以验证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棉花燃烧,证明反应中放出大量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详解】(1)装置I可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n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放热还是吸热。装置出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

应;(2)氢氧化钢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导致U型管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3))①若M为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的热量使大试管中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右边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说明 M溶于水放出热量,由于放热反应一定属于化学变化,而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不一定为化学变化,所以不一定属于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