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书目《经典常谈》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阅读时间概括每部(类)经典的主要容和基本信息《说文解字》主要内容: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文解字前的字书,《说文解字》的作者和内容,造字和用字六个条例以及汉字的演变。《说文解字》作者:东汉和帝时期许慎特点:1、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籍文古文”。2、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3、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来源于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价值:部划时代的字书,文字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周易》主要内容:本章从《周易》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八卦说起,介绍了:五行八卦和生活密切相关八卦真正的由来(笼法),解释八卦吉凶的辞为爻,卦交的集合为《周易》,《周易》怎么成儒家经典的,《周易》怎么一步步登顶《六经》之首的,以及《周易》的民间发展。《周易》起源于巫术1、卜官将卦交辞按着卦交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2、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家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易》的卦交辞作了种种新解释,借着卦交辞发扬儒家哲学。这种新解释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3、后世传说八卦、重卦、《易传》的创作者都是圣人,《周易》的诸多经传也都出自圣人之手,使得《易经》成为儒家的传道书。在汉代,成为《六经》之首。《尚书》主要内容:本章,朱自清没有把重点放在《尚书》的内容上,而是重点介绍了伏生传书的故事,《尚书》古今正真,真伪之辩,展现了《尚书》曲折的流传过程。《尚书》《尚书》素以“信屈牙”著称,其文辞之繁难、流传之复杂令人望而生畏。对于这样一部有难度的经典著作来说,如此介绍,的确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所以朱自清真是煞费苦心,每种经典怎么介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内容:1、《尚书》2、伏生传书3、古今之争,真假《尚书》《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这些被记录的辞,存做档案,为“书”,汉人便将“书”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表示着尊信的意味。《诗经》主要内容:本章从诗的源头写起,介绍乐《诗经》的由来,和《诗经》的发展一一春秋时期的外交利用《诗经》进行对他国进行“内涵”,孔子利用《诗经》进行对人的教化,后世对孔子以诗教化思想的继承和延续,最后介绍诗经六义。整体思路是:(诗)歌谣一一乐工收集记录一一诗经一一诗言志一一毛氏《诗传》一-《诗序》《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了文字后,为了职业需求,歌谣被乐工记录下来,不仅搜集乐歌,还搜集乐谱。(2)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3)到了孔子时代,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三礼主要内容:本章内容清晰明了,从日常生活写起,先介“礼”,分别介绍了宗教的礼,和普通人事的礼,然后介绍“乐”,最后介绍三礼的内容和发展。朱自清在写关于礼这一篇的内容时,体现着辩证的思想,强调要看到礼在当时的积极作用,但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发展,如果不能够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则是“伪礼”,所谓“吃人的礼教”,但是又不像一些人全面地否定和打倒礼的思想。这里不仅介绍关于礼的发展变革,更宝贵的是提出了对古代文化继承的看法,就由我们现在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意细。主要内容:1、礼2、乐3、三礼三礼——《礼记》《周礼》《仪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汉代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春秋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乐孔子著《春秋》的传说,三传的由来、内容、弊端和区别,其中重点介绍了《左传》本章主要内容:1、孔子与《春秋》2、《春秋》与三传3、《左传》《春秋》是我国第一部通史。1、《春秋》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七-一四八一);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做编年。《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国第一部通史。2、三传:《左传》、《公羊传》、《毅梁传》《三传》就是对《春秋》的解读,公羊、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3、《左传》汉代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我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特点就是文笔好。晋范宁评价《左传》,“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其文缓,其旨远”;四书主要内容:本章围绕着朱熹展开,开篇介绍了四书为哪四部书,然后介绍了古时四书的用途——科举指定用书,接着梳理了四书的排列顺序,同时也解释了四书为啥是这四本书继而介绍了四书的内容和朱熹所著相注书,最后解释了朱熹注四书的原因。主要内容四书包括哪些书一一四书古时的用途一-“四书”如何成为“四书”的(“四书”的由来)一一“四书”的两种排序一-“四书”的内容四书1、《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2、《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3、《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4、《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兼说“义由来: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是单行的教《学》《庸》和《论》《孟》同样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书”也是朱熹编在一起的,“四书”的名字也因他而有。排序:1、《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学》的提纲望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去处;融贯了《论》《孟》的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2、《学》《庸》《论》《孟》(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战国策主要内容:本章趣味性很强,延续了朱自清顺滑的笔法,先介绍周朝末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然后写动不动就兵戈相见战国时代,继而引出纵横家这一应运而生的特殊群体,朱自清对纵横家进行了非常辛辣和精彩的评论,完美的解释了何为“以顺为正者”。最后引出《战国策》,整个内容水到渠成,极其流程,读完有一种舒畅之感。主要内容就三个:战国时代——游说之客——《战国策》。《战国策》内容:记载那些说辞的书叫《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名也是他提议的。时间:所记的事,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二百零二年(西元前四〇三—前二〇二),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所谓战国时代,便指这里的二百零二年;而战国的名称也是刘向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特点:人读之,则必乡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又道,说的还不算难,记的才真难得呢,这部书除文辞胜。——就是写的好《史记》《汉书》主要内容:本章开篇从总体概述了《史记》和《汉书》的内容、体例、地位价值,然后分别介绍了两部著作的作者和具体内容,总后再把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总的评价,采用了总分总的格式,阅读起来很轻松。主要内容:司马迁的身世——《史记》——班固的身世——《汉书》《史记》1.作者:西汉·司马迁2.体例:纪传体3.内容: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期,共三千多年历史(1)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2)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3)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4)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5)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4.又名:《太史公书》5.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汉书》1.作者:东汉·班固2.体例:纪传体3.内容:起于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共230年4.地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诸子内容概括:本章从诸子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介绍了诸子的出身和兴起,然后以孔子儒学为首,逐一介绍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最后写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战国时代言论思想极端自由的浪潮平息了,落笔分,收笔合,大开大合,介绍的很系统,本章的内容,不管是对语文的学习还是历史的学习,都很有帮助。主要内容:诸子百家产生背景,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杨朱、老子、庄子)、名家、法家、阴阳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子百家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多学派相继诞生,这在中国学术史里是罕见的。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诸子百家便是这样兴起的。孔子首开“讲学”和“游说”的风气,他是旧文化、旧制度的辩护人,以这种姿态创立了儒家,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孟子和荀子也是儒家的代表。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道家出于隐士,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他们认为事物的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儒、墨、道均托古立言,但法家例外,法家从实际政治中出来,切于实用,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阴阳家多出于方士,认为天道人事相互影响。辞赋主要内容:本章先讲辞,再讲赋。介绍辞时重点放在了屈原的作品。辞的部分,先从端午节的由来说起,介绍屈原可悲可叹可敬的人生经历,自然引出《楚辞》中的屈原作品:《离骚》和《九章》各篇,详细介绍了《离骚》《九章》的内容、风格、思想情感,宋玉和景差的作品一语带过。最后讲解《楚辞》一书的由来。然后过渡到对“赋”的介绍。主要内容:屈原——楚辞——赋辞赋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永被纪念着的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被放逐时所作。《离骚》尤其是千古流传的杰作,“离骚”是“别愁”或“遭忧”的意思。从三百篇中的二南到《离骚》,能看出句逗由短而长、由齐而畸的趋势。从《汉书》《王褒传》可以看出楚辞的诵读是有特别的调子的。苟子的《赋篇》最早称“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唐代发起古文运动,宋代加以发挥光大,诗文不再重排偶而趋向散文化,赋体也变了,虽然有韵而全篇散行排偶极少,这种赋被称为“文体”。唐宋两代,以诗赋取士.规定程式.这种赋称为“律赋”赋似乎是我国特有的体制,虽然有韵,而就它全部的发展看,却与文近些,不算是诗诗主要内容:本章按时间顺序进行介绍,这同时也是诗歌发展的顺序,着重介绍每个时代的代表性诗人,或者对诗歌发展起到或推动或转折作用诗人。从汉乐府写起,引出乐府诗,然后依次介绍汉献帝、魏晋交替时期五言诗的发展——介绍晋代诗时着重介绍两位诗人:陶渊明、谢灵运——齐武帝永明年间的“宫体”诗——唐朝诗歌的发展,重点介绍李白、杜甫、韩愈——唐晚期诗歌重点介绍杜牧,李商隐——南宋诗重点介绍苏轼、黄庭坚,三大诗人:杨万里,范大成,陆游。最后进行总结,表明历代诗歌各有所长。诗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这种种乐歌,后来称为“乐府诗”。北宋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合乐的和不合乐的歌谣,作《乐府诗集》。汉乐府以叙事为主,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直到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而成就最高的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氏父子在五言诗上下功夫但真正奠定五言诗基础的是魏代的阮籍。唐初七言乐歌渐渐发展谐调也逐渐完备,成立了律诗绝,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南北朝民歌中五言四句的谐调最多。李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给诗开辟了新世界。宋诗诗歌散文化,到苏轼发展到了极致。诗歌发展各朝各代均有优点和缺点,只要求新、求变,便都是进步。文主要内容:本章还是以时间为顺序,从辞到文,介绍了文的发展历程,由辞到文,其中包括:卜辞、讼辞、春秋战国辩者的说辞、第一种私家著作《论文》、诸子百家之文、寓言、以《春秋左氏传》为代表的记事文、第一部由自己系统的史书《史记》、辞赋、佛典的翻译、群经的义疏、新体”古文“(散文)、语录、传奇、话本、八股文。本章包含内容很多,但是条理清晰,繁而不乱,正如朱自清的学生汪曾祺,所说:“朱先生把好几百年的纷纭混杂的文学现象捋出了一个头绪,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通百通。朱先生把一部文学史真正读通了。”文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记言记事的辞之外,还有讼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游士最重说辞,墨子则是第一个注意辩论方法的人。但道家的老、庄.法家的韩非,却不重辩。孔子主张“慎言”,痛恨“巧言”和“利口”,墨子和孟子就极为铺排。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有自己系统的史书,他创造了“纪传”的体制。汉武帝时候,感行辞赋后世称为“楚辞汉赋”“赋”的特色是铺张、排偶、用典故。东汉时候,“骈文”发展起来。唐朝韩愈和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及至宋代文体大变,又称为“散文”。宋代还出现了“话本”,这便是“长篇小说”。明清均作八股文,出现了桐城派。中国一切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语言的现代化也是自然的趋势,并不足怪。你最感兴趣的经典是哪一部(类),介绍一下这部经典,说说为什么感兴趣,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和思考。读完《经典常谈》,我对《史记》产生了兴趣。通过阅读《经典常谈》和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项羽本纪》是例外);“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陈涉世家》也是例外);“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有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但更让我敬佩和感叹的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受宫刑后,这对他的心理产生了难于磨灭的创伤。这对司马迁来说打击真是太大了。他之所以还苟活在世,是因为他心中还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还没有实现,这就是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才对得起自己的父亲。因此,作为男人的司马迁死掉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司马迁也死掉了,但是,在《史记》中激扬文字的那个太史公却获得了新生,这是司马迁心理一个重大的转变,正因为有这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让司马迁坚持写下来。这是一股多么伟大的勇气!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自我鼓励!忍着不死,只是因为大事未完!目的只有一个,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同时,司马迁在承受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以后,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让他从另一个角度和高度去看待人生、看待历史、看待生死。最终也成就了他自己的伟大成就,《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的伟大著作,太史公也名垂千古。我对《史记》产生兴趣,不仅是因为史记的地位,更因为司马迁的精神光辉。通过朱自清的介绍,你对哪部(篇)我们作品(最好是学习过的)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读完《经典常谈》后,我对《周亚夫军细柳》有了新的认识。朱自清在《史记汉书第九》中说,司马迁借史记,抒发心中郁结,天道无常、世道无常,总会引起他的慨叹,他悲天悯人,时不时有发牢骚之辞,却增加了本书的情韵。宫刑改变了司马迁的情感,影响了《史记》的色彩。毫无疑问,宫刑是司马迁人生的奇耻大辱和莫大冤屈,这对司马迁的情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产生了对他的创作和后世文史创作影响极大的“发愤著书”说,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把自己的满腔悲愤化入纸笔,从而流传后世,导致《史记》的情感色彩尤其是悲愤情感大大地加强了,成为了一部(甚至可能是唯一一部)洋溢着浓郁情感、始终贯穿着批判和悲愤、爱憎美丑分明的史书。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司马迁是这样评价周亚夫的:“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真将军周亚夫性格直爽,坚持原则,不知恭顺,这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去点,一辈子没有学会讨好,攀附。有人说成熟就是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但是周亚夫一直是那个周亚夫,始终保持着不卑不亢的心。可是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期,不去揣测帝王之心,不能处理好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定会杀身之祸,因为不是所有皇帝又是汉文帝。周亚夫的结局,是他性格造成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这一个”悲夫”不仅是慨叹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