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解析政_第1页
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解析政_第2页
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解析政_第3页
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解析政_第4页
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解析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页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解析(政治局部)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解析(政治局部)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第一卷1至8页,第二卷9至15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卷考前须知: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以下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D.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解析:试题以十七大报告内容为材料,以近两年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解。解题时注意,设问要求考生从选项中判断哪一个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B、D两项属于是行政手段的表现,C项是法律手段的表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方案,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有利于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稳固农业的根底地位。A项正确。25.假设2023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23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23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解析:此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拟难的一道选择题。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2023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2023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局部,即对贬值20%的理解。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置,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1+20%)=12元。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那么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置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开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说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根底地位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此题以产业转移为背景,考查考生对这一现象合理性的理解。材料中对“东蔗西移〞、“东糖西移〞的作用已经做了明确的说明,一是利于东部产业开展,提供更多新的适合开展的空间,二是发挥西部气候、产业优势。①④符合题意。②项错误,②项选项本身强调是东西部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题干强调的是产业转移后,给移出地区提供了新的开展空间,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给移入地区带来发挥比拟优势的时机。③项明显错误。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以下企业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①甲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影响消费者购置行为②乙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进行有奖销售,最高奖励现金1万元③丙企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④丁企业为了稳定市场份额,联合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达成价格协议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此题是以一种逆向思维的形式来考查考生对企业行为的理解,注意设问中要求的是“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酒好也怕巷子深〞。在消费品市场上,消费者容易受广告宣传的影响,①项中甲企业的行为是正当的。而②项乙企业的有奖销售的奖励现金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最高限额5000元,是违法的不正当竞争行为。③项中丙企业通过开展公益事业,承当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是正当的行为。④项丁企业与业内企业达成价格协议,违背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法制性特征,是不正当的竞争行为。C项②④符合设问要求。28.我国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为9.7%;202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39.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1.8%;202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到达2173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外贸依存度为73%。这说明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C.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越来越优化D.我国经济开展的速度越来越快2023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开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缺乏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开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答复29~31题。解析: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开展迅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B项符合题意。从我国经济开展的实际情况看,A项明显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开展的速度,C、D两项不符合题意。29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说明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开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开展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开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③人类社会的开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④人类社会的开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此题以今年年初的暴风雪灾害事件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解题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①项是与题干相符。②项错误,夸大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矛盾的激化程度。自然的存在与开展是客观的,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主宰自然界,④项错误。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此题是以灾害所产生影响来考查响应响应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①项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③项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改变,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②④两项符合题意。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①项错误,人类现在还不能准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④项错误,自然界的存在与开展是客观的,自然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里,“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强调的是人们充分认识到事物的因果联系。其哲学依据,是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行动。②③符合题意。32.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这说明①外因和内因一起构成事物变化开展的根据②在特定条件下外因构成事物开展变化的根据③外因使事物的变化开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④外因通过改变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推动事物开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①②两项明显错误,混淆了内外因在事物变化开展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排除。在事物的变化开展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水稻杂交,一种基因作用于另一种基因,从而培育出新品种,③④两项符合题意。3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同属于民主共和制,但两者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从本质上说在于A.所表达的阶级属性不同B.所表达的国家结构不同C.所表达的权力授受关系不同D.所表达的国家政权运行方式不同解析:此题是对我国政体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共和制的本质区别进行考查。解题时注意题干设问要求,答复的是二者的本质区别。政体由国体决定,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所表达的阶级性不同,A项正确。34.W市人大会向市民公开征集未来5年立法工程与建议草案,10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081件次,其中立法建议221件,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这说明①W市人大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那么②人大会在立法活动中有必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③地方人大会具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④人民群众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在四个备选选项中三个为一组进行组合。解答这类试题,一般采用排除法比拟好,只要排除一个明显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此题中的④项明显错误,人民群众没有提案权,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题干中W市人大会向市民公开征集立法工程与建议草案,并积极采用,充分表达了①③两项。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表达。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立法活动中也应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②项符合题意。35.在经历了近5年的政治冷淡后,中日两国领导人通过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从“迎春之旅〞到“暖春之旅〞的访问,融化了两国关系开展中的坚冰,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开展的新局面。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①各自的国家制度决定的②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③两国的外交政策决定的④两国面临的国际格局决定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中日关系改善是近两年重要的时事新闻,此题以此为背景考查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各国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是对其国家利益调整的不同表达,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两国关系的变化。②③两项符合题意。第二卷考前须知: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二卷共7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38.(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2023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开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兴旺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根底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藏充足。(1)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14分)(2)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8分)(3)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表达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10分)解析:此题的时事性比拟强,粮食问题是2023年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话题,一般考生对这一试题应该会有一定的心里准备。解答主观题,我们要阅读材料,了解时事背景,但更要注意试题的设问要求。这样才能紧扣题意,给出相应的答案。第(1)问是考查政府如何应对粮食危机,控制粮食价格。既然是考查政府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发挥的是宏观调控职能。那么其答案中政策措施那么应以宏观性的政策措施为主,可围绕宏观调控的三个根本手段,从三个方面考虑相应措施。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受供求关系影响。控制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就要从粮食市场的供求两方面来采取相应措施。这样,考生可以控制粮食市场需求的角度和增加粮食产量和供给的角度,答出国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第(2)问对于考生而言也是比拟不好答复的试题,这种试题的难度在于,给出的是经济现象,而要求运用政治常识答复。考生在答复时容易出现只从政治常识层面套用政治理论而不结合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或者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无视了政治常识观点的运用。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政府在经济领域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从政治学角度,一般可能涉及到主要是经济职能和公共效劳职能。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一是注意抓住宏观调控这个大方向,二是要注意结合不同领域,依据教材给出不同答案。这个设问中,考生首先要给出政治常识观点,即国家发挥经济职能,然后给出国家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手段和方式,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经济开展的。试题设问给出的具体内容是政府在粮食增产方面所起的作用。粮食问题属于农业领域问题,那么考生可结合教材中,国家如何开展农业(尤其是两高一优农业)的措施来答复。政府在粮食供给增产方面的作用,从试题的立意来看,肯定是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局部答案可从材料中提炼些。最后的举例,考生从第(1)问的措施里面概括一些即可。第(3)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答复。那么考生要注意提炼材料的根本观点,材料一主要是阐述粮价上涨引发粮食危机,出现了民众骚乱和抢购风潮,引发社会问题。材料二主要是阐述我国政府对粮食问题的重视,采取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连年增产。综合分析材料的立意来看,材料意在说明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开展粮食生产,防止了粮食危机出现,保证了广阔民众生活上的食品供给,进而防止了抗议和骚乱的出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稳固。那么考生可以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是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维护广阔群众利益,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角度进行答复。二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存在与开展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抓好粮食生产对其他社会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指出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平安和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5)土尔扈物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说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根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局部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10分)解析:(5)这一设问属于是对“原因〞类试题的考查。此题可以归类为是考查“为什么要去做某件事情〞,这类试题的解答考生一般可以从“存在的问题、事物本身属性或规律的客观要求、作用或影响〞,即“问题、要求、作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整理,给出答案。此题中,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分布特点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这些特点和现实情况没有变化,我们党和政府就必须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过实践证明,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些优越性,也正反映出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根本民族政策和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已被写入相关法律中,在相关法律没有修改的前提下,党和国家必须要长期坚持这一政策和制度。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要注意题干设问要求答复为什么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二者有其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其差异的一面。(6)解析:此题属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具体知识点分析社会和生活中政治现象。解题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对所要求运用的具体知识点要有全面的理解,二是要注意从不同层次上,结合所分析的对象进行分析。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参考答案24.A25.B26.C27.C28.B29.C30.D31.B32.B33.A34.A35.C38(32分)(1)稳定粮食需求。措施包括:杜绝粮食浪费;限制工业用粮;减少或禁止粮食出口;完善粮食储藏制度等(6分;每答出1项得2分,答出3项或3项以上者得6分)。从长远看,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食生产。措施包括: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坚持和完善农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