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信用管理体系_第1页
上市公司信用管理体系_第2页
上市公司信用管理体系_第3页
上市公司信用管理体系_第4页
上市公司信用管理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市信用”是上市公司的特有信用当我们争辩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之时,我们不能不对上市公司的信用赐予极大的留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已达1200多家,证券市场的总市值规模已跃居亚洲第三,仅次于日本和中国香港。随着证券市场的进展,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越来越显著。证券市场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进展,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殊是国有企业改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不容乐观的是,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进展和壮大,上市公司各种违法违规现象也同时滋生,从早期的“琼民源”、“红光”到“猴王”、“郑百文”直至“银广夏”,形形色色的大事层出不穷。频繁发生的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损害小股东权益、上市公司造假上市、虚假陈述、不公允关联交易、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都严峻地危害了资本市场的进展,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特殊是2001年以来,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不仅频繁,而且涉案金额大,严峻影响了证券市场的进展。因此,当我们寻求重建信用体系、恢复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基本信念的机制时,我们必需重塑上市公司信用。这里,着重对上市公司信用特质和如何提升上市公司信用作些探讨。一、上市公司信用的特有性质上市公司信用的特质,是人们特殊关注上市公司信用的基础。无疑,上市公司是公司的一部分,它在一般商事活动中的信用与一般公司一样,其内容与范围没有根本性区分。我们所争辩的上市公司信用是指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信用,因而可以称之为“上市信用”。这种信用是借助证券市场表现出来的,反映在上市公司股票①的发行、交易中。无疑,信用以信任为基础,所以,人们对于信任在商事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给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商业本身也要依靠很多相互独立的洞察力厂…?它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它要依靠诺言和合同的诚恳守信厂…?。”②假如没有这种信任,没有人们对实现自己的期盼的信任心,人们不行能建立起信用关系。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信用同样如此。它的信用如何,也必定表现在社会公众对它的信任上,加之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行为基本上是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因而上市公司的信用不行避开地表现为人们对特定的上市公司股票的信任度上。上市公司的信用是与证券交易的信用性质分不开的。股票的交易,包括其发行、上市,虽不肯定伴随其借贷、担保【3】,但就其交易的目的性而言,它仍是一种信用交易,即一方支付给对方肯定的金钱,包括股款、股份转让价款,该支付方在将来的肯定期限得到肯定的回报,包括股东安排利益、证券市场价差利益。与一般信用交易的不同之处是,这种回报的多少不是当事人承诺的,是一种风险利益。在上述信用交易中,如何生疏作为评价理解的信用是人们履行义务的态度和力量,这是区分上市公司信用和一般商事活动中的信用的又一着重点。明显,股票的发行、上市与一般商事活动的内涵不同。一方面,我们在争辩上市公司信用时,必需留意到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上市公司并不总是上述信用交易的当事人。在上市公司发行股份中,上市公司将股票售出而取得投资,上市公司无疑是交易的一方当事人;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中,交易的当事人是股票持有人(出让人)和股票受让人,任何一方都不是上市公司。因此,不能用衡量与检查一般商事交易中一方当事人的标准衡量或检查上市公司的信用。然而,确定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事实,即股票是特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司的信用虽不能等同上述交易当事人的信用,但上市公司的信用总是深深地影响着上述交易。既然,上市公司不总是上述交易的一方当事人,因而它的信用不表现为它是否情愿履行卖出股票及有无卖出股票的力量,也不表现为是否情愿买进股票及买进股票的力量。而是由于股份具有受益、把握和投机的功能,并且,把握的价值取决于受益,投机的价值依靠于受益。因此,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信用,大多表现为上市公司是否情愿和在多大程度上为股票持有者(包括股票的原始取得者和股票的继受取得者)供应一种期盼。这种期盼,最终表现为给股票持有人或通过证券市场取得差价利益或取得较高的股息、红利。如何把握上市公司情愿和在多大程度上为股票持有者供应上述期盼呢?从根本上说,应视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所表现的诚恳态度与其持续、快速进展的事实而推断。析言之:首先,上市公司应有其运行所必要的独立的财产。这种财产应严格地与股东的财产特殊是把握股东的财产相互分别,它一方面用于持续地高效率地经营;一方面为清偿债务供应物质基础。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公司财产中的净资产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假如一个公司的财产都是借贷形成的,那将意味着公司持续经营的自由受到限制。由于债权优于股权,经营所得过多地用于偿还债务,股东受益的期望渺茫,利益安排的期盼很难成为现实。因此,必需突出净资产在上市公司信用中的地位。公司财产中的另一个因素是公司不断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任何时候在确定公司股票的价值时都会涉及对公司剩余期限中的净现金流量的评估。”【4】其次,上市公司应有良好的进展前景。对于一般商事交易中的信用,或许不必对此加以强调。但对于上市公司的“上市信用”,则不容忽视。明显,不能要求上市公司保证每个股东获得多少安排利益,也不能要求上市公司对社会公众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作出格外具体的承诺。但是,上市公司为争取良好的进展前景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则是上市公司的“上市信用”应有之意。所谓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包括持续地接受新技术,不断降低成本。由于,这些对于实现人们对上市公司的期盼有着紧密的联系。再次,上市公司应乐观地对待诉讼。包括认真地对待进入法院和仲裁庭的涉本公司诉讼,依法正值地行使权利。上市公司是一个商事主体,它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组织,其经营不行避开地要与其他民商事主体发生各种社会关系,也很难不产生各种纠纷,因而进入法院和仲裁庭解决这些纠纷是很自然的事情。上市公司乐观对待诉讼,就是乐观地参与诉讼过程或仲裁过程,运用法律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假如一个上市公司不珍惜自己的权益,在诉讼中怠于行使权利,本应乐观爱护的利益也白白丢掉,那它就不行能将股东、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放在应有的地位,更不行能为实现它们的利益而努力奋斗。所以,上市公司如何对待诉讼,是上市公司“上市信用”的应有之意。最终,上市公司应乐观地实现自己的承诺。如上述,不能要求上市公司对每个股东获得多少安排利益和社会公众投资者投资的回报作出格外具体的承诺,但上市公司在存续中还是不断地作出了各种承诺,譬如招股说明书、上市报告书等的承诺。一旦承诺,应乐观实现。凡经过努力而仍不能实践其承诺的,应坦诚地向相关公众作出说明。这是上市公司情愿为投资者供应期盼的一种表示。上市公司的上述信用是和证券市场上的信用互动的。无疑,证券市场是风险最大的市场,也是网络化程度最高的市场。加之,它的进展使人们的经济活动彻底冲出了地域限制。因此,熟人社会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机制很难再发挥有效的作用,需要良好的信用维系人们之间的关系。没有人们之间良好的信用基础,证券市场不行能维持,上市公司也难以存在和进展。无疑,证券市场的信用也依靠于上市公司的信用,没有上市公司的信用,不行能有证券市场的信用。但是,证券市场的进展不仅靠上市公司,还依靠于多个主体,如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中介机构、证券业协会等。并且,这些主体又都与上市公司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之间的信用也都是互动的。二、完善的上市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信用的根基(一)完善公司治理与增加上市公司信用之关联性上市公司的信用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关系,是由公司的本质属性打算的。上市公司作为股份有限公司,依照法律的规定取得法人资格,在商事活动中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权利、担当义务。但是,它到底不能和自然人一样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而是依靠于由自然人组成的组织机构即公司机关,作出决策,实施行为。所以,上市公司的信用,从肯定意义说,要靠上市公司机关成员的信用。当然,上市公司履行义务的力量要靠上市公司资本的信用,特殊是上市公司净资产的基础,但仅有上市公司的净资产还不够,还需要管理的信用。只有既有雄厚的净资产,又有精良的为人所称道的管理,才有让人信服的履行义务的力量。至于上市公司履行义务的态度,那就完全取决于董事、经理的态度。因此,上市公司机关成员越有信用,上市公司也就越有信用;反之,上市公司机关成员缺少信用,也将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缺失。当然,管理的信用不仅表现为公司机关成员个人的信用,更重要的是作为整体的协调的管理的信用。这里,关键是治理的作用。由于上市公司全部与经营的分别更加突出,其运营更需要有效的公司治理。所谓有效的公司治理,应是公司经营的效率和有效监督的统一。公司目标的实现需要经营效率,没有效率不行能实现公司的目标。同样,公司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效的监督,脱离监督的效率可能会消灭,但它不行能是长久的。而有效监督,既包括合法性监督、财务会计监督,也包括妥当性监督,可以使公司的董事、经理们不违反法律规定而又诚恳地兢兢业业地为公司工作。明显,这是上市公司信用的基础。公司治理的目标与提高公司的信用关系亲密。公司机关成员包括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他们的行为利益和行为目标有两面性,一方面存在着使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职务行为,实际是代表公司实施的行为;一方面存在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自己行为。实践中,这两个行为目标往往会发生冲突,尤其是作为公司交易行为的代表人时则更加明显。他们以乐观的作为或消极的不作为使公司利益受损,而公司作为法人大多只能被动接受公司机关成员的行为后果。然而,公司机关成员的行为不追赶公司利益的实现,甚至损害公司的利益,大大降低公司信用的财产基础,必定导致公司失信。所以,公司缺乏良好的内部治理,其信用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为什么公司治理对提高公司信用如此重要?一个根本缘由是,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并且能够干预利益驱动机制,订正利益驱动机制的缺陷。无疑,公司运营需要利益驱动机制,没有利益驱动机制不行能调动和发挥股东、董事、经理、监事的乐观性。但实践表明,利益驱动机制也有缺陷。当人们没有任何顾忌而追求自己利益之时,势必会侵害他人的利益。因此,需要进行利益调整。而公司治理的意义则在于通过对公司运营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乐观的调整,弥补利益驱动机制之缺陷,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并且,这种调整的着眼点在于:承认多元利益的并存,即敬重公司运营中的公司利益、董事利益、经理利益、监事利益和公司利害相关者的利益的广泛存在;确认实现公司利益并进而实现股东利益的目标和敬重利害相关者利益的利益实现层次。而为了实现公司利益并进而实现股东利益,并不使利害相关者利益受到侵害,就必需强调对经营者的监督,使董事、经理们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履行义务的根本要求是诚信。无疑,上述利益关系可以区分为公司内部关系和公司外部关系。前者,即公司参与者和主要成员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交易关系来描述,包括合同的期限、各方估计可获得的回报、损失的风险、一个交易者所具有的把握程度、利益冲突的存在和各方通过明确的合同支配处理潜在争议的程度。【5】股东、董事、经理和雇员通过公司而发生利益关系,每一方主体都要对公司进行投入,然后才能获得收益。公司的价值越大或价值增长得越快,各方主体的收益就越多。但是,由于利益冲突的存在,为了使各方的利益平衡,就必定要求公司的利益主体或利害相关人之间诚恳守信,否则,公司将不行能正常运营。在这个意义上,公司治理就是公司参与人之间交易关系的治理,公司的信用取决于公司参与人的信用,公司的信用就是参与人之间交易的信用问题。公司的有效治理,将有利于整合公司的利益关系,使公司机关成员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保持全都,并为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而诚恳守信。后者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上市公司和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关系。虽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前者那样稳定,但其利益关系的内涵是一样的。上市公司的进展依靠于社会公众投资者的投资,而社会公众投资者依靠于上市公司外在表现的真实,以便据此推断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并从投资中受益。两者的需求是相互的,两者赐予对方的信任也是相互的。但是,上市公司处于主导方面,其利益的实现不能侵害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这些,也是广义的公司治理的应有之意。所以,就本质意义而言,公司治理就是调整公司运营中的相关利益关系。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表现为信用。反之,表现为不信用。并且,良好的公司治理必定提高公司的信用,公司治理的缺陷必定导致公司的失信行为,改善公司的治理将会有效地防范公司的失信行为。在这个意义上说,公司治理是公司信用的标志。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公司的正确行为,防范失信的行为,而且也是公司自我订正失信行为的基础。考察一个公司的信用状况,公司治理是一个必不行少的指标。公司治理的目标和公司信用的基础是统一的。基于上述争辩,提升上市公司信用必需完善公司治理。就一般意义而言,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应强调:一是实效性。改革的重点应更强调其有效运作,实现其设立公司组织机构的目的。必需使公司的运营的确能实现公司利益,进而实现全部股东的利益,但同时不得侵害利害相关者的利益。二是严格的监督。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监督不仅依靠于健全的组织和应有的权力,更依靠于实现权力的手段的设定。三是高效率。公司组织的运营应能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应能快速化解经营中的风险。但就中国上市公司现状而言,必需格外重视“一股独大”和股权结构集中给公司治理带来的问题。完善董事会和健全监督机制,都必需着眼于这一点。(二)把握股东履行诚信义务是建立上市公司信用的根本保证把握股东的诚信义务(fiduciaryduty【6】),是指把握股东在行使其权利时,除了考虑自己利益之外,还负有认真考虑其他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的义务。把握股东对其他股东和公司的诚信义务要求他们以公正、正义、公平的方式,而不是以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方式运用其把握公司的权力。【7】把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诚信义务起源于美国最高法院1919年SouthernPacificCo.诉Bogert[8]一案。本案涉及到公司重组而使中小股东利益全无,法院认为并强调,把握股东实质上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受托人,公司法和衡平法的原则已经确定并被实施,即把握股东有权力实施把握,但当其进行把握时,不论其利用方法如何,必需对中小股东履行诚信义务,就好像公司董事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样。[9]确定把握股东诚信义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例是Donahue诉RoddElectrotypeCo.【10】一案。在本案中,公司收购了一名把握股东的部分股份,但却拒绝了另一小股东要求公司以同样价格收购其股份的恳求。初审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起诉,理由是该项内部交易并没有欺诈。但上诉法院推翻了初审法院的判决,强调公司全部股东都应对其他股东负有严格的最大善意和忠实义务,特殊是把握股东不行以利用自己的地位为其股份制造一个排外的市场,就是说,公司不能只收购把握股东的股份而拒绝其他股东按同样条件出售股份的要求。所以,上诉法院判决被告公司要么废除该项内部交易,要么以同样价格收购原告小股东的股份。到1969年,Jonesv.H.F.ahmanson&co.一案的判决以及加州最高法院的维持判决,最终宣称把握股东不仅对公司担当诚信义务,而且直接对中小股东担当诚信义务。【11】在美国,虽然大多数州承认股东之间犹如合伙人一样,应相互负有忠实义务,但亦有少数州不承认股东的诚信义务。【12】亦有学者认为,强调股东忠实义务往往使得司法过多干预公司事务,不符合契约自治的原则,并且增加代理成本。“自由的契约已经供应应公司应当避开其他特殊需要的一切”,“投资人选择封闭公司时应当意识到什么最适合于他们的目标并通过合同事先确定各种可能的选择而不是依靠于事后的法律救济”。【13】但明显,这不是主流观点。大陆法系国家格外重视股份公司的社团性,认为只要公司利益受到爱护,小股东利益也自然而然地得到爱护,因此,长期以来,对小股东的爱护问题主要通过法律政策上的个别立法来实施。如德国1965年修订的《股份法》原来没有对把握股东规定义务,其最高院也不承认这一点。【14】但在70年月之后,基于把握股东操纵公司事务的事实愈来愈严峻,最高院在判决中修改了以前的意见,强调了把握股东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忠实义务。【15】其内容可以理解为以社员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忠实的帮忙关系为基础,把握股东必需负有不得实施侵害公司利益和其他股东的社员权利益的(消极的忠实义务)同时,负有乐观实施为公司目的所需的行为的义务(乐观的忠实义务)。韩国于1988年修正商法,在第402条之2中新设了追究向董事指示业务执行者责任的制度,这主要就是追究把握股东的有关责任。【16】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19条也规定把握股东对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具有诚信义务。把握股东担当义务首先是权利义务相全都原则的体现。权利义务相全都是自然正义的基础,作为公司的投资者,把握股东之所以应当担当对其他投资者的义务,是由于权利与责任相关联,有权利必有责任,无责任必无权利【17】。即当某一主体对其他主体享有权力(或者在效果上相当于权力的权利)时,应当要求权力(权利)的享有者对该主体担当肯定的责任,以便对权力全部者进行肯定的把握,防止其滥用权力,爱护弱势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正如美国第六巡回法院法官在RothschildvMemphis&CRCo,一案中指出的,即使持有多数表决权也不必定带来义务除非持有人实际把握公司,是把握带来义务的。【18】由于把握股东对公司的实际把握地位,把握股东通过资本多数决享有了“正值的”对中小股东实际上具有类似于“权力”的确定“权利”,把握股东的单方面行为将直接影响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因此,当把握股东行使把握权对中小股东造成影响,就必需课以对中小股东担当肯定的义务——诚信义务,这样可以避开把握股东滥权,并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保障。把握股东担当诚信义务还在于它作为特定主体的特定法律地位,由于把握股东对公司的操纵,它实际上已处于董事的地位,成为公司的“事实董事”。就此而言,它当然应担当如董事一样的诚信义务[19]。既然如此,把握股东诚信义务也应包括忠实义务和留意义务两个方面:忠实义务属于客观性义务、道德性义务和消极义务,即要求把握股东行使把握权时除了考虑自己利益之外,还必需考虑公司利益和其他股东利益的义务,不得使自己的利益与之发生冲突,符合行为公正(Fairdealing)的要求[20];留意义务是一种乐观义务,它要求把握股东在行使把握权时,应将因资本多数决而无法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中小股东视为信托人,对所托之事须履行一个和善管理人应尽的留意,即必需以诚信的方式、以一般谨慎之人应有的留意从事活动,不得怠于履行职责。对于把握股东的诚信义务是仅指忠实义务,还是忠实义务与留意义务兼而有之,理论界和司法界始终都有争辩。有学者认为,把握股东对公司和少数股东仅负忠实义务,不负留意义务,但没有得到理论界的广泛认同。如1919年SouthernPacificCo.诉Bogert案之联邦最高法院布伦达斯法官(Brandies)就认为:“把握股东有把握权,此时把握股东对少数股东具有与董事、主要干部相同的义务”,由是观之,把握股东之诚信义务好像涵盖有留意义务。[21]当然,把握股东的诚信义务应以忠实义务为主,留意义务为辅。由于,把握股东并不像公司董事那样受公司或股东之托而履行经营管理职能,而是凭借自身的控股权及其实际影响力通过把握公司的人事、经营、财务等间接影响公司的决策和经营。因此,把握股东并无履行职务之直接授权,也谈不上乐观、审慎处理公司事务之义务。但当把握股东通过表决权对公司的经营决策直接发生影响时,留意义务是必需的。如在把握股东转让其把握权时,法院多要求把握股东履行合理的调查义务,即留意义务,不能将其股份出让给怀有不良意图的购买者。[22]德国《股份法》也规定把握企业的负责人对其从属企业下达指示时,应尽其正常的忠实管理人之留意义务。[23](三)强化董事的义务、责任是提升上市公司信用的核心实践和理论都表明,完善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心,而作为董事会成员的董事则是公司行为担当者和执行者,董事履行义务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也是公司信用的关键。董事像把握股东一样,也有自利的倾向和可能,董事行为同样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董事自利的失信行为同样导致公司的信用力量降低,并且,董事的失信行为本身就是公司的失信行为。为了避开董事的失信行为,必需强化董事的义务和责任,对董事的失信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在上市公司中,尽管把握股东把握着公司的把握权,但是把握股东对公司的把握行为必需通过董事才能实现。不论股东会决策的实施,还是小股东的爱护,最终都得依靠董事行为。董事的信用行为是把握股东失信行为的屏障。强化董事的义务,对我国的上市公司信用建立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强化董事义务,就是使董事乐观履行其忠实义务,即当公司的利益和董事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公司的利益优先。对董事忠实义务的强化,使董事真正履行义务,将会约束董事的失信行为,改善和提高公司的信用力量。强化董事义务的另一个方面,是使董事履行留意义务,即董事在处理公司事务时,应尽一个谨慎的人处于同等地位与情形下对其所经营的事项应予以的留意之义务。即董事在处理公司事务时,应当以公司的最大利益为目标,并且以善意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董事违反留意义务的行为就是失信行为,就会造成公司财产的铺张,使公司的信用力量降低。所以,董事的信用行为,即董事谨慎执行公司事务的行为是公司信用行为的核心,不仅关系到董事自身的信誉,而且有利于防止把握股东等公司利害关系人的不守信引起的公司的失信行为。必需强调的是,董事留意义务的根本是“留意”,是指“具有通常留意力量之人在相同之地位与状况下,所应行使之留意程度而为已足,”其核心是董事应具有“谨慎的品质”【24】。从各国立法现状来看,留意义务并不格外明确,但客观性标准被越来越广泛接受。例如,从美国《标准公司法》第8节第30条和其他州公司法的规定看,“留意程度”的认定应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行为的善意性;其次,以处于相像地位的一般谨慎人在相像状况下所应尽到的留意;第三,属于以其合理信任的,致公司最佳利益目的的方式。【25】可见,美国法律规定董事在处理公司事务上所应赐予的留意程度,需要相当于一个善意的,有同样学识及阅历的人处理自己事务一样的、符合公司利益的留意程度。同样的,英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主见对董事留意义务之衡量实行客观标准。在英国众多的衡平法判例中可发觉,所谓“合理的留意”——即“合理履行技能和谨慎留意”接受三类推断标准:一是对于不具有某种专业资格和阅历的非执行董事,应实行主观标准,视其是否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二是对于具有所涉及事务专业资格或阅历的非执行董事,应实行客观标准;三是对于执行董事通常是具有专业才能并依照雇用合同受聘的,应适用更严格的推定知悉原则,推定合同中存在某种默示条款:受聘董事必定具有受聘职务所应当具有的学问和技能,即适用客观性标准。【26】由于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信用,更多地体现在处理它与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关系上。所以,董事的留意义务,尤其是董事行为的善意性对其“上市信用”的影响更为明显。公司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必需在“善意”、“合理”的前提下实现,否则,公司的行为即构成权利滥用。而公司行为的“善意”和“合理”只能通过董事的“善意”、“合理”行为体现出来。为了避开董事行为违反“善意”、“合理”的要求,必需强调董事对投资者的义务与责任。无疑,法人的行为是通过法人的机关实现的。原则上,只要是法人机关执行法人职务行为,都应当看作法人的行为。但是,法人机关成员在行使职权时,存在其滥用权力的情形。因而,在强调公司担当侵害他人责任时,也必需使董事担当因有意行为所导致公司对第三人侵害的连带责任。董事必需履行法律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发行人的负有责任的董事对不实陈述应担当连带责任,上市公司董事会全体成员必需保证重大信息的准时披露,保证信息披露真实、精确     、完整,没有虚假、严峻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保证就其担当个别或连带责任。董事必需担当不进行内幕交易的义务,从事内幕交易的董事应担当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相应地,应允许内幕交易的受害者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向内幕交易者恳求损害赔偿。(四)健全公司内部多层次监督机制是上市公司信用的保障前已述及,有效的监督是公司治理的关键之一。因此,也是上市公司信用的重要保障。公司的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而内部监督是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的监督。从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模式看,公司监督的重点是对董事失信行为的监督,也就是围绕对董事失信行为的监督,在公司内部建立多层次的监督机制,包括董事会内部监督,股东会和监事会的监督。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的把握股东不但可以在事实上支配董事会,而且,国有股东的支配力甚至超越了公司法的规定。因此,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不存在像美国上市公司由于股权分散而产生的经营层把握问题和代理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必需有自己的特点。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必需考虑以下两种状况,一是虽然国有大股东能够把握董事会,但国有股东自身往往没有良好的治理,国有股东的行为和目标与真正的商事公司还有距离。其二是由于股权集中,中小股东处于被大股东和经营层摆布的地位。基于上述两个缘由,我国上市公司监督机制的完善应突出重点,一是应乐观发挥中小股东的监督作用,完善其少数股东权内容及其行使的规章,通过他们乐观行使股东权来监督大股东和经营层;二是在协调的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视独立董事的监督;三是完善监事会的职权及其发生作用的方式,使其有力地实施对董事、经理的监督。三、信息是建立上市公司信用机制的神经“信息是现代经营活动的核心资源,是对经营行为进行充分评价的重要依据。”【27】在上市公司信用的争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源是信息。实践表明,无论是上市公司良好的信用,还是上市公司信用缺失,都与信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信用的缺失总是伴随着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信用状况的下降与信息不完全同步进展。(一)信息对信用的作用首先,信息可以表述和记载评价意义的信用。如上述,作为一种重要理解的信用,是关于履行义务的态度和履行义务的力量的一种评价。然而,这种评价如何作出呢?明显,它需要从一系列的行为表现中得出结论。信用是行为信息的结果。当然,信用评价不能仅仅依靠偶然发生的行为信息。一个公司从来就对履行义务持不诚恳的态度,但在某次履行义务中突然实行了一次诚恳的态度,后者很难抵销前者的不良记录。同样,一个公司一贯诚恳地履行义务(包括合同义务、纳税义务、社会义务等),但间或一次过失地违反了义务,后者也难以抵销前者的良好信用记录。作为信用评价的信息应当是连续、反复多次的行为信息。换言之,每一个信息都对信用评价有记载作用,但要表述一个人的信用则需要有行为信息的沉淀。行为信息沉淀的结果就是信用评价的结论。上述信息对信用的作用表现为对信用的量化上。在交易和投资等经济活动中,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确定自己将要担当的风险程度,是一个谨慎、正常的商人所必需要做的。然而,打算一个交易和投资对象信用状况的因素相当多、相当简单,除了比较简洁确定的财产数量之外,像企业素养、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进展前景等因素都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和弹性。由交易和投资者自己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或者由对方自我介绍,都不够客观、全面;而且,要全面了解和判定这些信用因素并最终确认信用程度,是一项格外费时、费劲的工作。现代商品经济活动强调的是交易和投资的便利、快捷、平安。一方面,投资和交易方需要能够使自己的信用状况准时、简洁地为对方了解,以扩大影响、更多地吸引投资和客户。因此,便于生疏、便于传输、更为客观的信用信息的量化就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进展。信用的量化主要是通过肯定的信用评级制度来进行的,也就是对打算信用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等级,并用简明的符号来表示,为投资和交易活动供应一个简洁、直观的推断对方信用的标准。信用评估可以分为两种,即对企业等主体信用的一般性综合评估和对特定经济活动中企业信用的评估。前者如对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信用的评级;后者如通常所称的对股票、债券等证券的评级,表面上是对证券、对行为的信用的评定,实质上还是对发行证券的企业的主体信用的评级。基于评价、评估的重要性,进展特地的信息询问和服务业,准时精确     地为交易和投资者供应有关对方的牢靠信息,就成了避开和削减风险、增加市场信用的关键一环。其次,信息有着对信用的监督机制。信息的公开可以监督、促进上市公司提高信用、增加整个市场的信用度。由于信用信息化,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极易被他人了解,这对于信用好的企业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吸引客户,增加商机,其效果甚至连广告也难以比美;对于信用差的企业来说,其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对其极其不利,甚至会影响到它的生存。为此,应要求信息服务机构讲信用,保证所供应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由于,只有准时、真实、精确     的信息才能反映信用的原貌。(二)信用评价对信息的需求我们如此评价信息对信用的作用,也并非是指全部信息都对信用有意义。应当说,对信用发生作用的信息是商业活动中发生的信息,应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可传播性这是信息充分性实现的条件。世间的信息有两种:一种是私人信息,即一种特殊的数据仅仅为单一的个人所占有;另一种是公共信息,即数据为全部人拥有。公布就是信息从私人信息向公共信息的转化【28】。转化的完成,则使信息具有了可传播性。而可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独占性,从而也导致因稀缺性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的损失,代之而来的是公众使用价值的产生。无疑,可传播的公共信息是信用评价的重要因素。在从私人信息向公共信息转化的过程中,不行避开地会遇到私人信息的占有者与社会公众的冲突,“公司保守隐秘的愿望和社会公众了解事相的知情权利之间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可能导致公司与公众之间的紧急。公司必需制造性和开放性地担当起必要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公众更多的认同。”【29】不能忽视的是,私人信息很难自发地转化为公共信息,它有赖于通畅的信息传导机制。对此,商法的公示规章为信息传导制造了条件。2.具有可识别性信息可以有真实与虚假之别。前者,如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司的真实状况;后者,如上市公司披露的虚假财务报告。然而,不论是真实的信息还是虚假的信息,都会对作出正确的信用评价有益。无非是,前者构成一个公司良好的记录,后者构成一个公司的劣迹记录。问题是,信息应具有可识别性。换言之,能够用于信用评价的信息必需能说明最初的发生主体,是谁最初披露的说明自己状况的信息。或者虽不是主动披露信息但却是行为信息的发生主体,譬如不履行合同的主体。只有信息具有可识别性,才能供应社会公众作出恰当的具有归属意义的推断。而信息的可识别性不仅依靠于信息的充分,还依靠于信息的表述便于相关公众群体理解。3.具有价值,亦称为信息的有效性一方面,我们不能将全部资料称之为信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认为全部信息都是有价值的。经济学家的争辩表明,信息是一个简单的结构。在这个结构的最底层是数据。数据是单个的事实,例如,某公司的总经理被开除。数据虽然是真实的,但数据本身的含意是极其有限的。这个结构的其次级是信息,它是一组组合起来的数据,人们能够分析它,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