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主义对德语语言的影响,德语论文_第1页
论女性主义对德语语言的影响,德语论文_第2页
论女性主义对德语语言的影响,德语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女性主义对德语语言的影响,德语论文内容摘要:德国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了德国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语言层面。女性主义思想日渐在日常德语白话、称呼和德国文学作品等方面展露,读者能够在现代德语的词汇、称呼等方面看到德国人民对性别平等的追求。本文关键词语:女性主义;德语;语言演变;德国的女性主义运动是世界女性运动疆域中耀眼的一颗星,轰轰烈烈的德国女性运动让德语语言带上了平权的色彩。在德国女性主义者的努力下,德语为适应平权在词汇、称呼等方面发生了宏大的改变,德语语言从所谓的菲勒斯中心主义中解放了出来,在语言层面中女性也脱离了本来处于附属位置的第二性的地位,变为了能够和男性分庭抗礼的另一性。一、女性主义和语言学〔一〕德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对权利的争取是无法分割的,女性主义紧紧地和女性对教育权、选举权等权利的争取联络在一起。德国女性主义思想从诞生至发展成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夏娃唆使亚当偷吃禁果,因此人类从此背上了原罪,为了赎罪,女性背负了生育的责任并要永远处于男子的领导之下,这是基督教最初对于女性的看法。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德国的女性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十五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欧洲各国开场抵制教皇的统治。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提出了抗议出售赎罪卷的(九十五条论纲〕,欧洲开场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新教中有着人人皆僧侣思想,对女性的教化也机缘偶合地被提上了议程,男女平等的思想也在德国悄悄萌芽。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引发了女性主义运动。德国的女性主义运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发生在1840至1933年期间,源于女性在德国的社会民主运动中意识到了本身处于不利的社会地位,源于对教育、就业、选举权的争取。第一阶段的女性主义运动的实践领域主要集中在协会的成立和组织上,德国公众妇女协会〔ADF〕、德国妇女组织联合会〔BFD〕等组织由此诞生。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阶段始于1967年的学生运动。从美国开场,逐步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这次运动讨论的主体转移到了堕胎自由、家庭中女性的不平等地位以及同工同酬上,同时对于理论的建设也是其重要特征。通过这两次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思想逐步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二〕德国女性主义和德国女性主义语言学德语女性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和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紧紧联络在一起。在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中,女性主义者们意识到了压迫来源于男权至上的社会对女性独立人格的漠视,开创建立理论层面的武器变成了当务之急。20世纪70年代,德国女性主义运动的主题转向了语言中的性别平等。1972年,凯〔Key〕在其文章(男女行为理论〕中创始性地对女性在英语语言中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英语语言中的歧视现象进行了批评。她呼吁学者们将女性语言作为一门专业领域十分研究。1973年罗宾拉科夫〔RobinLakoff〕也在其论文中开创建立了属于自个的有关女性语言形式的模型。后来,托莫普利兹〔Tr?melPl?tz〕在其论文(语言学和妇女语言〕中介绍了凯和拉科夫对英语中女性语言的研究并进一步深切进入探寻求索。这些学者发现,女性更倾向于讲有关自个所谓的本职,即和育儿、家务相关的词语,在讲话时女性比起男性会更多地使用带有不确定性的词汇,也更倾向于不直接地、更不具有攻击性地表示出自个的观点,也会更多的询问别人的观点。女性的语言在更为粗犷、随意的男性语言的比照下显得举棋不定和过于慎重,这是女性在社会上的低一级的地位所导致的。在当时的社会,假如一个女人需要被社会上的人听见,她就必须模拟男性讲话,但同时也会由于不符合女性的言语形式而遭到别人的攻击。由此可见,当时只存在女性特殊的讲话风格,只是女性对男性主导的话语的一种运用方式,并不存在所谓的女性语言。以上这些学者的研究揭示了长久以来蒙在女性话语层面的阴影,他们的研究开启了女性主义语言学的先河,语言和性别从此被联络在了一起。从20世纪80年代开场,学术界开场了对女性主义语言学这个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切进入挖掘。时至今日,女性主义语言学已成为诸多学校的课题,语言和女性的联络也被推广进了广大群众的认知当中。二、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和对应政策〔一〕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在女性主义语言学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题。在父权制社会中,和女性有关的词语经常含有贬损的含义,女性主义者们希望通过揭示并批判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来到达平权的目的。未改革前,很多德语用词都不那么公平。首先在头衔和称呼方面就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具体表现出,如信开始的称呼无论何时都是SehrgeehrteHerren〔尊敬的先生们〕,再如在对应男性称谓Herrn〔先生〕的女性称谓上,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贬低女性的Fr?ulein〔小女士〕而不是Frau〔女士〕。在女性相关词汇方面,以女性词缀构成的词语是从男性词汇中衍生而来的,例如学生一词就是先出现了Student〔男学生〕,再在Student的基础上演变出了Studentin〔女学生〕,而前者的复数能够指代所有学生,这一规律可以以运用在很多其他词汇上。在人称代词方面,指代男性的jemand〔某人〕、einer〔一个人〕等词也被用于指代所有人,这一点在世界上很多其他语言中也通用,包括汉语。到了20世纪80、90年代,英语率先进行了改革,以回避和替换等方式方法以望消除语言中存在的歧视现象,德语区也紧跟其后。自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二〕女性主义语言政策最初,对于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的研究还未上升到理论,人们只是简单地罗列相关词汇,研究中充满了个人情绪及主观臆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即对语言构造的研究。受女性运动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开场出现了相应的语言政策。1979年,联合国下设的女性地位理事会公布了(消除对女性一切歧视公约〕。1985年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要求各国制定相应语言政策以维护妇女性益,社会性别主流化〔意为:要求性别成为社会主流内容,各国需推动民众提高性别意识〕也一度成为热门词汇。1997年,欧盟把性别主流化参加了条约,德国作为成员国也将性别平等列入了政策之中。除了遭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德国在本土也自发发布了一些语言政策,首先就从女性称谓问题开场着手。1955年,内政部长规定所有的女性都应被以Frau称呼,Fr?ulein这一带有歧视意味的词汇被禁用。1972年,在妇女协会的敦促下,终于通过了关于使用Frau一词的法令。1980年,德国出现了第一本语言性别平等守则(避免性别歧视语言准则〕〔RichtlinienzurVermeidungsexistischenSprachgebrauchs〕。自此,、高校、社会组织开场广泛讨论语言政策的制定。20世纪80年代,德国妇女理事会首先针对法律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词汇进行了批评。1990年,联邦议院初次通过了对法律语言改革的建议。此后,全国各地各机构都开场了对非歧视性法律语言的使用。除了称呼和法律用语,德国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逐步将对职位称呼、阴阳性、词缀等的规定参加了语言政策。德国女性主义女性政策在女性主义者对语言的研究和开掘中走向了成熟,现如今在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够看到语言平等政策的影子。三、女性主义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女性主义者对语言中歧视现象的抨击使语言平等这一议题逐步进入众人视线,人们开场不自觉地注意起以往习以为常的语言中带有的歧视现象。女性主义者们指出,用阳性名词来形容女性是不合时宜的,她们因而在职业称呼和日常人称语言方面发起了一场语言变革,于是现代的德语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都有了平权的倾向。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之后,女性主义者们对现有德语中的代词、阴阳性、词缀、称呼等方面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发出了质疑,并创造了一些新的词汇以在语言层面追求性别平等。〔一〕人称代词人称代词应当是一种中性的、既包含女性也包含男性的、既包含单数也包含复数的指代人的词。女性主义语言批评家们指出,man由阳性名词Mann转变而来,从词源和语义上来讲这两个词汇都是相近的,用man一词指代所有人是很不适宜的,应当有一个专门的人称代词来指代女性,于是人称代词frau诞生了。frau这一新的人称代词的诞生是女性主义语言批评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女性主义语言批评家们在处理新旧人称代词时区分了三种情况:1.在单纯指代女性形象时,用人称代词frau代替man。最着名的一个例子就是Wennmanstillt,mussman(此时不可用er)mehressen.应改为Wennfraustillt,mussfrau(或者sie)mehressen.应当注意的是,man一词的一格只要man,而frau的一格除了使用frau一词,可以以用sie指代,同时又由于frau这一词汇从阴性名词Frau派生而来,也带有一些名词属性,人们可以以用Frau或者eineFrau来代替frau,Wennfraustillt,mussfrau(或者sie)mehressen.可以以改为Wenn(eine)Fraustillt,musssiemehressen2.在同时指代男性和女性时,既能够用man可以以用frau,man和frau的地位相当;3.当单纯指代男性形象时,人们则应该使用阳性名词Mann的小写mann。女性主义倾向也不仅仅具体表现出在了frau一词上,女性主义语言批评家们提出,jedemanjemand和niemand这几个词的使用也暗含了性别的不平等,于是她们创造了jedefraujefrau和niefrau。但遗憾的是,后者即便在当代德语中都很少被使用。〔二〕称呼女性主义的发展也给称呼带来了改变,女性称谓逐步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男女称呼都被明确表示出,不再用男性称呼称呼所有人,如SehrgeehrteHerren〔尊敬的先生们〕就被改为SehrgeehrteDamenundHerren〔尊敬的女士们和先生们〕,再如HerrnundFrau〔先生与夫人〕被改为FrauundHerrn〔夫妇〕。除此以外,以往能够只用姓来称呼男性的方式在女性身上也变得适用。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女性职业称呼也得到了认可,1972年二月公布的(欧洲共同指令〕中公布了一系列关于女性职业称呼的规定,华而不实强调了为了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企业不允许在招聘中规定只对某一性别进行招聘,这就意味着所有的职位称呼都必须有中立的表示出形式,每个词汇都必须有男女的表示出形式。1979年,有关职业称呼新的法令公布,华而不实规定在男女职业培训中应使用分别对应的男女职业称呼,改革首先在厨师行业进行。要创造女性职业称呼,最常见的形式是将男性职位称呼转换成女性职业称呼,这华而不实最被广泛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增加词缀-in。固然这一方式方法被一些女性主义者诟病具有性别歧视倾向,但由于构成的派生词简单易懂,添加词缀-in仍成了最被群众接受的平权新词构成方式方法。除了后缀-in,还有一些词缀可以以被用来构成女性职位相关词汇,例如:-euse(Friseuse女理发师〕、-e(Garderobiere女服装管理员〕、-frau(Kauffrau女商人、Fachfrau女性专家〕。一些其他的职位相关词汇也得到了改变,如德语中存在很多由阳性称呼词汇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和派生词。改革后,当强调群体中的女性时,复合词中相应的词汇变为了代表女性的阴性词汇,如Juristenmeinung变为Juristinnenmeinung,当想要突出显示女性成员时,词汇内部代表女性的的i可以以大写,如Leserbriefe变为LeserInnenbriefe。在德国女性主义者的长足努力下,女性主义思想逐步浸透德国语言的方方面面,从20世纪90年代开场,从只要一些先锋女性主义语言学家使用相应的平权话语,逐步过渡到了这些新兴语言被普通民众所接受和使用。时至今日,德国女性主义对德语的改造仍在进行,2021年德国就进行了新一轮的正字法运动,女性主义者们要求德语中参加第三性别后缀,即非男非女的性别后缀。德语语言在经年累月的改造下变得越来越适应时代对性别平等的追求。四、结束语女性主义深入影响德语语言的发展,它使德语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完善了德语的词汇和语句,为德语语言研究领域开拓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使单纯的语言成了一种女性争取本身应有权利的工具,让女性主义思想浸透进日常对话和工作用语等等领域,在这个进程中,德语语言和妇女平权都实现了进步和发展,这是一种双赢。除了在德国,对妇女权利的追求使中国的语言也遭到了一些影响,比方产生了本来在中国并不存在她一词,但语言中的平权概念至今未在中国有理论上的建设,在平权方面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德国的经历是我们进步历程中极佳的范本。以下为参考文献[1]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2]赵一凡.西防文论本文关键词语[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