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之长袖细腰_第1页
中国古典舞之长袖细腰_第2页
中国古典舞之长袖细腰_第3页
中国古典舞之长袖细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典舞之长袖细腰中国古典舞之长袖细腰舞袖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大创造,巾与袖的结合应用,大大延长了人的肢体,加强了身体的表现力,使得舞者的情感表现更加鲜明,动作更加夸张,舞者在扭动腰肢的同时,双手甩动长袖,使长袖在空中翻腾飞舞,流动起伏,产生了千姿百态的律动美,以长袖的飘逸、回旋、环绕体现出宇宙的空旷、无垠与飘渺,完全把人引入了一个非物质的、梦幻的仙境中。舞腰:是乐舞画像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舞蹈技巧,细腰是舞者表现舞蹈轻、柔、美的最佳手段,如此才会有;楚舞细腰掌中轻,纤腰舞飞春杨柳;的柔美之风。通常情况下,腰技总是和袖技结合在一起表现的,所谓;长袖翩翩若鸿惊,纤腰袅袅会人情,纤腰舞明月,长袖弄清风;。一、以手袖为容长袖舞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最早周代《六小舞》种的《人舞》以手袖为威仪;是最早的袖舞踪迹,战国时期《韩非子五蠹》中提到了:;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由此可见战国时期长袖舞已经广泛流行开来。长袖舞是以手、袖的飘逸、流动变化加上腰部的柔韧舒展而相互协调配合的舞蹈。它凭借长袖的交横飞舞配合腰肢的妩媚多姿来表达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舞袖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大创造,巾和袖的运用,大大延长了人的肢体,加强了身体的表现力,使得舞者的情感表现更加细腻鲜明,动作更加夸张。汉代是长袖舞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袖舞的集大成者,这一时期袖舞的艺术水平达到辉煌的顶峰。它在继承楚舞袅袅长袖、细腰欲折的基础上融入了西域粗犷、豪放的特征形成了这个时期所特有的长袖舞风格:翘袖折腰。汉高祖刘邦最曳长袖束细腰的楚舞,可谓情有独钟,他曾对宠妃戚夫人说:为我楚舞,我为楚歌。而《西京杂记》中记载戚夫人恰恰是一位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即擅长表演下侧腰动作的长袖舞的舞蹈家俗话说;长袖善舞,是通过服饰造成人的手臂的延伸,这不仅夸张了手臂的动作,而且还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对于当时长袖舞的表演,汉赋中有很多描绘其飘凌飞动的美态:如西汉傅毅《舞赋》;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裙似飞鸾,袖如回雪。体如游龙,袖如素霓。张衡《南都赋》;白鹤飞兮茧曳绪,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左思《三都赋》;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这些文学作品对舞袖姿态的描写借助于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现古代长袖乐舞优美的姿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回味。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袖舞虽不及汉代那样兴旺,但在达官贵人阶层仍旧很流行,这一时期的长袖舞多是对汉朝袖舞的集成,是汉代袖舞发展高峰过后的延续。盛行于六朝的《白纻舞》是当时长袖舞的代表作品。《白纻舞》因舞者穿用白纻(纻麻细布)织成;质如轻云色如银;(晋《白纻舞歌》)的长袖舞衣而得名。历代文人所作《白纻舞》歌诗,生动细腻地描写了该舞的乐声舞态。如晋《白纻舞歌》: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如推若引留且行,随世而变诚无方。宋刘铄《白纻曲》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从这些诗人的描绘中可知《白纻舞》的舞者所穿戴或挥舞的是质如轻云的材料,以舞袖为特征,在舞蹈过程中,以轻柔飘逸的舞袖和纤柔清婉的舞腰来表现流动之美,两手高举宛如白鹄在云中飞翔。长袖舞演出的鼎盛时期是唐代,唐代宫廷中专门设置了庞大的乐舞机构:教坊、梨园、太常寺,汇集了天下的歌舞精英。这位长袖舞这多舞苑奇葩铺垫了肥沃的土壤。此时最著名的长袖舞当属软舞中的《绿腰》了。唐李群玉的《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对《绿腰》有详细动人的描述:南国有佳人,轻盈舞绿腰。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宛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此诗描写了一个女子独舞,舞者穿着有修长衣襟的长袖舞衣。舞姿轻盈柔美,以舞袖动作为主,舞蹈姿态徐缓而富于变化,动作流畅,连绵不断。二、纤腰舞飞春杨柳古人除了重视长袖产生的流动起伏的艺术效果外,还重视舞人腰肢的韵味。腰是牵动整个身体的枢纽部位,是形体运动的轴心,腰的技能技巧对于舞蹈的形态美至关重要,它的扭动变化,既舞动了上身,又带动下肢,使动作前俯后仰,左右倾折,婀娜多姿,曼妙无比,只有细腰反映舞姿的轻柔,飘逸,也直接影响到舞蹈的艺术效果,细腰之美这一中国古代人普遍的艺术审美习惯,用于舞蹈中便早就了舞蹈轻柔美的绝佳手段,《韩非子》记载:楚灵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舞人以细腰为美,与当时统治者的审美情趣有很大关系。《楚辞》中也有;小腰秀颈,若鲜卑只的说法,也许,他们在那时已经认识到:腰细能增加舞姿的轻盈,所以;小腰秀颈;就成为楚国宫廷对美的一种追求的时尚中国传统舞蹈对腰的运用很讲究,往往以舞者腰似柳枝般纤细柔软为美的标准,这在历代的诗歌中亦有反映:如张衡的《舞赋》:搦纤腰以护折,嬛倾倚兮低昂;张偃《观舞赋》:擢纤腰之孤立,若卷旌之未扬;薛能《柳枝词》: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杜牧《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张祜《李家柘枝》:红铅佛脸细腰人,金绣罗衫软著身;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枝柔腰袅娜,荑嫩手葳蕤;李咸用《长歌行》: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袅垂杨柔;舞伎腰肢纤细,似有若无、飘然欲仙,最有代表性的是汉代著名的;折腰步;。这种舞步在当时最为流行,曾经风靡一时。足不在体下;为其舞姿的特点。似在行走时,上身留在侧旁,款摆下身折腰而行,极尽娇态媚姿之能事。从记载的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亦可推断汉代舞蹈已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腰部的训练,以腰为轴,送力于全身。腰肢的细软柔美也直接关系到舞蹈的艺术效果,是舞蹈轻柔之美的最佳表达。翘袖折腰;是汉高祖刘邦之宠妃的得意之作,现存的汉代画像石中有很多有关翘袖折腰的舞姿,这种“折”的动作实际上是上肢以要不为限向前或向旁倾倒,在折腰的过程中呈现出翘袖之态,舞姿优美,技艺高超。翘袖折腰;这种舞姿表现了汉代长袖舞所达到的高度曲线美,也同时说明了汉代舞伎早已有了系统、严格、规范性的、身体训练,在乐舞表演中也彰显了其程式化标准,这也汉代;翘袖折腰;之舞在汉代画像中的经典呈现。魏晋南北朝的;清商乐舞;继承发展了汉代舞蹈舞袖、折腰和轻盈的技巧,并将其侧重动态的造型向着侧重体势的流动演进,为唐代;软舞;的形成做了充分准备,清商乐舞;其袖、腰、轻、柔突出的展示着汉族传统乐舞的;阴柔;之美,其状如诗云:袅袅腰疑折,褰褰袖欲飞;唐代极富盛名的大曲《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李隆基所做,根据此曲所编的舞蹈《霓裳羽衣舞》更是一个集艺术水平之精华,技术水平之高超为一体的著名乐舞。凭借唐代诗人白居易对《霓裳羽衣舞》的描述: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摇曳踞时云欲生。;可以推断出此舞大量的运用了我国古代传统舞蹈的舞袖和舞腰的技巧,于是出现了文中所说的;回雪轻;游龙惊;;柳无力;云欲生;的曼妙姿态。也只有借助于舞袖,才能表现出身体的飘逸流动、轻盈之感。舞袖与舞腰是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楚舞风格化的技巧,以表现仙女为目的的《霓裳羽衣舞》,正是在继承了楚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