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2020.12.18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计算、学习、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但即使人工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身体的某些功能,它终究不是人类的身体。而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①首先,提出人工智能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或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②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艺术创作的触发是艺术家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个“画意”就是艺术创作的冲动。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选择性。这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同的。虽然人工智能现在也可以通过看图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微软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图创作现代诗”的技能,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的“看”与人类通过身体的“看”具有本质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与其说是一种“看”,不如说是“数据分析”。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事物的数据、程序、编码等内容。通过分析所“看”之物的数据,人工智能再调动内存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模型,编写程序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③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进入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如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内容通过艺术表达出来。而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来说,其艺术创作过程仅仅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创作”的艺术为何物,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艺术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与毫无温度的符号而已。与艺术家有生命的人的身体不同,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④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当人通过劳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毫无疑问,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另一方面对象的特质也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正所谓“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时“人如其文”——人也会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过程来说,即使它可以对人工智能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也仅仅是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而且这些积累是作为一种数据和符号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储存器之中,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②接着,从“身体”的角度具体比较(阐释)了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在创作动力、创作过程和创作影响上的区别。(画线处答出一方面即可)⑤以上从“身体”的角度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并认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身体”不同于人工智能机械化、数字化的“身体”。正因如此,我们才认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只不过这里的媒介不再是人类的身体和基本的艺术创作工具,而是变成了具有某种智能的工具而已。所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可以表现为: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三、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③最后,得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的结论,并指出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摘编自张新科《艺术、身体与人工智能》)材料二:在媒体沟通会现场,技术团队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的部分绘画作品,不论是构图、色彩还是虚实,小冰的作品都已经趋近于真人的绘画表达。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同时,因其对200余位艺术家画作的全面学习,还能在小冰的画作中看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相关专业人士评价小冰画作:构图很好,静物抽象的涂抹,动物造型的表现能力,艺术的感觉很准,假装不经意的表现,看起来极其不经意,但是该到的点都到了,而且又都能点到为止,整个画面随意而灵动,敢于大虚大实,敢于让很多东西淹没在黑暗之中。在小冰的命题创作《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系列中,观众可以惊喜地看到很多绘画先贤的“复活”:比如使用弗兰茨·马尔克的笔法绘制的在稻田中停落的飞机;比如好似莫奈绘画的人物徜徉在花海中,远处却是明灭的灰霾城市。可以想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可以这样认为,人工智能在创造领域的探索并不应以击败人类为目标,而应着眼于在达到与相应人类创造者的同等水准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摘编自“中国美术家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使人工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身体的某些功能,但终究与人类身体有差距。而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根本区别在“身体”。B.因为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选择性,所以创作的艺术作品与原物有高度的相似性。C.对于人工智能而言,艺术只是冰冷的数字与毫无温度的符号,数据库的大小决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虽然具有合法性,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品种等方面有其积极作用,但是它终究不是人类的艺术创作。1.A(A.由材料一第一节和第五节可知是正确的。B.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二节说“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选择性”,但没有说“创作的艺术作品与原物有高度的相似性”。C.缩小范围。材料一第三节说“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D.材料一第五节说“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创作影响上来讲,艺术家的创作改造艺术家自己,而人工智能创作影响的仅仅是作为数据和符号保存的经验和情感的积累。B.作者在比较了人工智能创作和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区别后,认为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不能取代人类的艺术创作。C.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力,并学习众多艺术家的画作,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也能从小冰画作中看到。D.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并不应以击败人类为目标,而应着眼于在达到与相应人类创造者的同等水准前提下,开启产业未来。2.B(B.材料一第五节“我们才认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A.来自材料一第四节;C.来自材料二第一节;D.来自材料二第三节。)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伦理问题体现在艺术内容中的伦理描述与理解上,这关系到人工智能的身份问题。”B.“人工智能艺术从主题、形式到技术都令人惊叹,面对人工智能向传统艺术的挑战,公众和学界都应保持理性和宽容。”C.“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能模仿人脑的某些作用,但仍然不像人类身体那样感知外部环境、进入创作状态,只是‘人工’而非‘人类’行为。”D.“当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理念、常识或将不复存在,也会导致对人类艺术的取缔。”3.C(C.表述的是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对人脑的模仿,但不同于人类身体的感知,能够支撑“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的观点。A.是从伦理角度理解人工智能艺术创作。B.表述的是人们对人工智能艺术应当持有的态度。D.表述的是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对人类文明和艺术的冲击与颠覆。)4.请结合材料一内容,给“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下一个定义。(4分)4.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人工智能通过分析数据、寻找(筛选)模型、编写程序等计算推理过程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分析数据、寻找(筛选)模型、编写程序,各1分,下定义的形式1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5.①首先,提出人工智能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或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②接着,从“身体”的角度具体比较(阐释)了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在创作动力、创作过程和创作影响上的区别。(画线处答出一方面即可)③最后,得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的结论,并指出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每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看戏侯发山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事情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拴头驴。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甭想。”那一年老张的娘病了,老张到郑州买药,结果,车到许昌才停。几天后等老张把药拿回来,娘已经死了。邻居老周哥,从郑州回来,车到巩县不停,跳车时,一条大腿给摔断了,因没钱医治至今还瘸着。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呗?有恁委屈?”小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姐,我害怕。”嘉康“哇”地一声哭起来。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中。”小香哽咽道。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也哼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趔趄。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掌声未息,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交代“我”和主人公的关系等,以新闻报道内容结尾,赋予这篇小说很强的纪实性。B.小说中写到老百姓“扒火车”的情节,这种偷爬火车的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生活困难的现状。C.小说中小玉问姥爷火车去哪里的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际不闲,是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埋了伏笔。提到女儿卖房,老张“没好气”,不知女儿在哪,埋怨女儿“就你中?就你能?”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老张觉悟低的批判。D(“对老张觉悟低的批评”错,作者借此想要表现的是老张对女儿的疼爱。)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白话口语为主,又夹杂方言,这样的语言带有地域特色,充满生活气息。祖孙之间的对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凸显了浓浓祖孙情。B.与《药》明暗线交织的双线结构不同,小说以三个孩子找妈妈为线索,写了他们想妈妈、找妈妈的过程,主要为了表现孩子们对妈妈的思念。C.小说中唯一的一段景物描写“天黑漆漆的……冷不丁地怪叫一声”,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烘托了孩子们路上的艰难。D.小说结尾一段是补叙,补充交代常香玉卖车卖房,自己在外奔波的原因,丰富了常香玉的形象,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B(小说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三个孩子找妈妈,暗线是常香玉带领剧团四处义演募捐。主要想表现的也不是孩子们对妈妈的思念,而是常香玉的爱国精神。)8.文中的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比较复杂,请简要概括。(4分)8.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②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③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一点1分,三点4分)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种衬托手法在塑造主人公常香玉的形象中也多有运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9.①通过父亲老张的埋怨侧面衬托常香玉的深明大义(舍小家,爱大家);②通过几个孩子对妈妈的思念侧面表现(衬托)常香玉的慈爱;③通过补叙新闻的方式衬托常香玉通过义演为志愿军捐献飞机的爱国精神。(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幼年丧父】,随母适【出嫁】胡氏,冒【假充、假托】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劫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阻止】之。概不可【许可、赞成】,曰:“吾等居【处于,这里可译为担任】方面【一方之职务,这里指地方长官】,寇至无捍御【保卫;抵御】,顾【反而、却】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南畿,犹南都。唐肃宗时指江陵,明代指南京】、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状语后置】,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丰熟】闻【使上闻,上报】。成祖亦知其诬罔【1.欺骗。2.诬陷;毁谤。】。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庸下懦怯】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代理】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官吏】多不得人【指用人得当】,土豪肆恶【恣意作恶】,而福不任职【称职,尽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浙西豪持郡邑【指郡县官员】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逃】去。会赦【大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放在数字后面。,表示同类的人或物的多数,根据语境译为相应的词。这里译为“人”】,械【枷锁、镣铐一类的刑具,这里名作动,用刑具押送】至京,论【定罪】如【按照】法,于是奸宄(guǐ)【犯法作乱的坏人,由内而起叫奸,由外而起叫宄。】帖息【1.驯服;平服。2.安息,安宁。】。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根据(实际情况)】便宜【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使上闻,上报】于朝。帝悦,谕【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户部勿以专擅【遇事不商量,不请示,不报告,擅自独断专行。】罪【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概。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传递(文书)】谤书【诽谤和攻讦他人的书函】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谓擅用威权,独断专横。】,纵兵扰民。帝弗问阴【暗】使御史廉【考察,视察】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第二年】七月赐玺书【诏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兴办和革除】者皆列以闻【上奏,上报】。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买】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亡同“无”,不久】,迁【升】右都御史,治【掌管】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以驿马传召】概代领其职,兼署【代理】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记录犯囚的案卷】,自朝至日宴,未暇【空闲】食,忽风眩【晕眩;癫痫】卒。赐祭【大臣身故,皇帝敕使往祭。】,给舟归其丧【死者的遗体、灵柩】。(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B.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C.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D.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10.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仍保留监察御史,另设左、右都御史作为都察院长官。B.“监国”,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C.“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明清时期户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以及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11.D
(官员的任免、考核归吏部管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B.熊概深得君主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原来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后来宣宗提拔他做了大理寺卿。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熊概逮捕了遇赦的平康,把他连同另外抓捕的几十个豪强恶徒,一并送往京都治罪。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12.C
(“熊概逮捕了遇赦的平康,把他连同另外抓捕的几十个豪强恶徒,一并送往京都治罪”说法有误。原文说平康“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所以熊概杀了平康,把逮捕的几十个豪强恶徒送往京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4分)(1)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4分,一点1分。得分点:“以”,根据、依照;“便宜”,实际情况,指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赡”,供给、供养;“闻”,使……知道,上报。)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4分)(2)不久,他(熊概)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4分,一点1分。得分点:“亡何”,不久;“迁”,升迁;“治”,治理、掌管;补出主语。)14.皇上升任熊概为大理寺卿的原因有哪些?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14.①前几任官员在江南治水无功,不体恤百姓,还有的欺骗皇上每年都上报说丰收。②熊概曾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③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称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要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罢了。”后来果然贼寇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京(南畿,犹南都。唐肃宗时指江陵,明代指南京)、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朱棣)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朱高炽作为太子)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称职。宣宗(朱瞻基)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按法定罪,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以不请示或不经上级批准而擅自行动之罪惩处熊概。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诏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熊概)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5~16题。小桥旅夜吴敬梓客路今宵【今夜】始,茅檐【这里代指茅屋】梦不成。蟾光【月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早岁【早年】艰危集,穷途涕泪【眼泪】横。苍茫去乡国【家乡】,无事不伤情。译文今夜就要踏上去往他乡的路途,躺在这桥边茅店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入睡。透过窗户看到月光从云天之外慢慢洒落,漆黑的夜里只有萤火虫的光在闪现。想到早年家中巨变,到现在还一事无成,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不得不离开家乡在外凄惨、无目的地漂泊,伤心之泪如泉水般涌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正面点题,一个“始”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无限伤痛,正因为内心伤痛,即将离乡漂泊的诗人思绪万千,辗转难眠。B.颔联写景虚实结合,落月、萤火、夜色构成一幅凄清的画面,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悲苦的情怀。C.颈联联言事抒悲,追想过去,涕泪纵横;目及当下,黯然神伤。“集”字写出艰危之多,“横”字写出伤痛之深。D.这首诗寓有深沉的忧伤哀痛,吐露了落拓者的悲苦辛酸。全诗语言简练质朴,笔力凝重,风格苍凉悲慨。15.B(“虚实结合”错,颔联无虚写,写的是眼前实景。)16.诗歌结尾说“无事不伤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伤情”的原因。(6分)16.①辞别故土,羁旅漂泊;②独身在外,凄凉孤独;③前途渺茫,吉凶难卜;④早年不幸,命途多舛;⑤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赏析:《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13岁时母亲去世,23岁时父亲又死了,族人欺他是嗣子,又是两代单传,公然抢走了他家的大量祖传遗产。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吴敬梓乡试落榜,妻子陶氏病逝,财产也被他挥霍殆尽,当地人把他作为败家子的典型。家乡已无立锥地,吴敬梓决定离开故土,到外地去生活,然而想想学业无成功名无望谋生无术,而又世路艰辛前途渺茫,他不禁心情茫然。离家之前吴敬梓题了上面这首诗,这种心情很能代表一些人的感受。大意是这样的:这次出去就再也不回来了,作者住宿在小桥边的一家旅店里思绪万千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透过窗户看到明月从云天之外慢慢地落下去,暗夜里只有萤火虫的光在闪现,凄清孤寂与落寞在作者的胸中萦绕。想到自己家中巨变,自己又一事无成,无立足之地,不得不离开家乡在外凄惨、无目的地漂泊,伤心之泪如泉水般涌现。名篇名句默写(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某宾馆取名为“平潮宾馆”,此名可能来自于《春江花月夜》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描绘出诗人的不屈傲骨。(3)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描绘了翠竹青莲之中勤劳的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4)《燕歌行》中,采用对比手法表现军中苦乐不均现象的两句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梧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梧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的好。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18.对上文的语言特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庄重 B.诙谐 C.质朴 D.华美18.C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物性”的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B.“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得她一阵猛烈的咳嗽。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工人们难得的佳肴。D.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19.D(A.直接引用;B.特定称谓;C.讽刺、反语;D.表示强调。)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的深秋”,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0.①原文句序调整(运用倒装),更能强调突出梧桐“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的特点。(2分)②原文运用短句,不但起强调作用,读起来还更有节奏感。(2分)2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A.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更换) 上服度则六亲固(遵循)B.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横渡) 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恢复)C.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助,佐助)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扶持)D.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毛病,缺点)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判决)21.C(A.易:看不起。B.复:免除赋税徭役。D.病:担心,忧虑)2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2分)A.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 B.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C.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D.尝夜从一骑出,从人间田饮22.C(ABD均为使动用法,C是意动用法)23.选出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2分)例句:其李将军之谓也?A.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B.意者吾未仁也?人之不我信也。C.楚救陈,军于城父。 D.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23.B(例句和B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是判断句,C是状语后置句,D是定语后置句)24.选出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2分)A.券,一种契据,古代用竹木刻成,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合以征信。“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中的“券”指赊欠的字据。B.六亲,历来有多种说法,现今一般泛指亲属。“上服度则六亲固”中的“六亲”指的是父、母、兄、弟、姐、妹。C.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中的“幕府”指前者。D.心丧,指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三年心丧毕,相决而去,则哭,各复尽哀”,体现出孔子的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鹰素描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法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 蓝田法院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基础试题库含答案详解(a卷)
- 考研舞蹈考试题及答案
- 康复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豪华旋转服装架数据监测报告
- 竞聘店长考试题及答案
- 景观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连铸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课件)肝性脑病
- 基坑土石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 社会统计学-全套课件
- 打印版唐能通
- 物流公司道路运输许可证申请资料范文
- 分公司总经理管理手册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试题Unit1 I go to school at 8:00. 阶段训练一-人教精通版-(无答案 )
- 择菜洗菜和切菜
-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中天]香港置地北郡商业施工策划(共17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