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六单元近现代各阶级思想主张及其重大史事(注意划线的内容)一、农民阶级: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宗教旗号:创建拜上帝教)★《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建国大纲(1853年洪秀全)内容:(1)规定土地分派制度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原则,以户为单位,不管男女按人口和年龄绝对平均分派土地;(2)规定产品分派原则即: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抱负社会。评价: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大纲。突出反映了农民规定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现均平富。它超过了生产力范畴,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违反了历史发展规律,只是空想,主线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治国方案(1859年洪仁玕)
内容:(1)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2)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3)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严禁贩卖人口。评价: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虽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但中国缺少实行的社会经济基础,不符合农民愿望,迫于形势,《资政新篇》并未实行。2、义和团运动(1898——192023)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兴起,在192023春夏间的京津地区形成高潮。192023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弹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二、地主阶级【顽固派(“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武器)”)、抵抗派、洋务派】(一)抵抗派:新思想的萌发背景:鸦片战争中西方的坚船利炮,促使中国的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林则徐: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等资料,还仿制西方战舰。2、魏源与《海国图志》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对当时的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标语,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二)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形势2、主张:奕訢(中央);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地方)。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中体西用)。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标语: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自强)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2)创办民用工业(求富)
:目的: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运送等方面的困难代表: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形式: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性质:已具有资本主义性质(3)70年代开始筹划海防: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美幼童(培养实用人才)4、破产标志: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
主线因素:单纯的引进西方的科技,没有触动落后的封建制度评价:(1)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创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经济)的开端。(2)创办的公司对外国的经济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自然经济的崩溃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但是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无法维护清朝的统治。三、资产阶级(初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一)初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盛世危言》)商战救国、君主立宪等,为维新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二)维新思想1、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开明地主和资产阶级上层)严复:翻译《天演论》,根据进化论宣传变法。对君权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了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康有为:(1)在广州办万木草堂讲学,宣传维新思想。(2)撰写《孔子改制考》,从主线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他还在《
新学伪经考
》一书中,借助孔子经学的外衣,否认君主专制统治,主张君主立宪,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今文经学思想相结合。(3)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他的这一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会、变法图存的思想。他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只有变法才干图存。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思想启蒙)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同时它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变法运动的进行,促进了思想解放。【或: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有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这次变法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三)革命派:孙中山的新旧三民主义(20世纪初)1、旧三民主义:19202310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同盟会的大纲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1)基本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核心是)民权主义—“创建民国”,即通过政治革命,推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核定地价,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地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2)历史作用:指导了辛亥革命的进行,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维护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2、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新”的表现(与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明确提出反帝目的,对内强调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提出扶助农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等。(2)历史作用: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大纲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对中国的奉献(作用)1、三实践:结束帝制,维护共和,开创国民革命的新局面。2、三转变:维新到革命,与帝、封妥协到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3、三精神:努力求索,与时俱进,高度爱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其相同点是:A.建立国民的政府B.设议院、开国会C.国民一律平等D.反对君主政体(四)新文化运动(前期称资产阶级激进派,192023后部分人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重要内容192023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刘半农、钱玄同等。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重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标语),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标语,批判和彻底否认儒家传统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写《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4)后期(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思想解放,民众觉醒,文化转型,马克思主义传播。(1)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的中国人已经从器物、制度层次进一步到思想文化层次;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最大功绩),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并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2)新文化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认或肯定的片面性。四、无产阶级思想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023,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2、五四运动爆发后:广泛传播李大钊:192023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其中《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广东杨匏安《马克思主义——称科学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3)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从主线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其实是要不要马克思主义。通过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192023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5)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初期组织,创办补习学校、识字班,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和《工人周刊》,深受工人欢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19202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思想解放,工人运动,中共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阵营逐渐发化。问题与主义之争,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02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二)毛泽东思想(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论”+“人民民主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理论)1、萌芽开端阶段:
(1)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团队,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阅读当时所能见到的共产主义书籍。
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023,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
(2)国民革命时期,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2、初步形成: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发明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核心内容>和根据地建设。)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对的方向。论著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可以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8—1930年)3、正式形成(成熟)
ﻫ
(1)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1938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论联合政府》(1945年)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环节: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他初次发明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2)
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1945年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ﻫ4、丰富发展
ﻫ
(1)1949年3月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还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1949年5月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和1957年《关于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这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ﻫ(4)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奔腾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是精神支柱。利于民主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取得了独立,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内容:(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按重大活动的顺序来掌握,它涉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1982年十二大的内容(走自己的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1992年南方谈话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判断实践的标准是“三个有助于”,即是否有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92年十四大(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比较完整的体系)、1997年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邓小平还提出“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扩大对外开放的思想等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判断实践的标准是“三个有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2、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奔腾,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1世纪初,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剧烈。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这个主题,创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23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内容:中共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对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两次历史性奔腾,第一次奔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建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奔腾,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建了邓小平理论。★三次伟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重要表现在: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崇高品德,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解放★井冈山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长征精神:坚定的无比忠诚的革命抱负信念和事业,不怕牺牲敢于胜利、严守纪律、密切团结、顾全大局的崇高品德,人民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等。★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西柏坡精神——党领导的“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第七单元新中国的科教文艺注意事件所在的时间段:【建国初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文革1966--1976;改革开放1978---】一、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1、“两弹一星”目的:为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内容:原子弹(1964年10月。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导弹(1964年6月)、人造卫星(1970年“东方红”1号.1975年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开辟了中国的航天时代。2、载人航天: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通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实验。202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升空并成功返回。2023年“神六”费俊龙、聂海胜,2023年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小常识]中国是第几个掌握核技术的国家:5美俄英法中中国是第几个掌握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5苏美法日中中国是第几个发射探月器的国家:5苏美欧日中中国是第几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苏美中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6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印度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和助手初次在世界上成功哺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2023年,袁隆平获得了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意义:(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2)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4、信息技术: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I号”计算机。(1993年II号)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5、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世界初次)。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成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奉献。★[小常识]分子生物和遗传工程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99美国初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2023美英日中档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英国运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6、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①政治上:国家的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和政府的重视;②经济实力的增强;③科学家的努力;④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7、建国以来科技成就的重大意义或作用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③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1、方针:①因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艺事业发展,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双百方针。“强调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双百”是一项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特点)2、贯彻“双百”方针过程:(1)“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学术界、文学艺术界思想活跃,涌现出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等。(2)1957年后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爆发,“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干扰和损害。许多文艺界、学术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和学术观点被错误批判,一些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长期歧视和压抑。影视多以“样板戏”为准。(3)“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双百”方针为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重新迸发出蓬勃生机。3、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教训:政治运动扩大化,学术问题政治化经验:①纠“左”;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解决好三个关系: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最基本),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③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针(文学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三、新中国教育1、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建国后的2023(1949~1966年),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扫盲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文革期间高考考试制度被废止,知青上山下乡劳动)2、改革开放新时期:①拨乱反正,全面整顿:1977年恢复高考。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1986年实行《义务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团中央于1989年发起“希望工程”。③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把科技、教育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增大教育投入,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3年,国家着手实行“211工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1995年,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和实行。(2)教育是一个民族最主线的事业,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程和命运。(3)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4)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的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3)把发展教育当作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代中国教育的经验教训:(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4)从基本国情出发。(5)切实贯彻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第八单元近现代西方文艺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背景:大革命后确立的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因此他们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开始新的精神寄托。特点: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进一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在发明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重要特性。代表:①在法国,雨果(浪漫主义文学顶峰)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②在英国,拜伦的诗体小说《唐璜》,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③在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2)现实主义文学背景: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锋利特点: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塑造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代表:①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司汤达《红与黑》、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②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③俄国,也涌现出一批现实主义文学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基础)、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④这一时期,丹麦安徒生、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都对社会弊端作了无情的批判。⑤20世纪初期,现实主义作家发明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等。⑥苏联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如何炼成的》、中国鲁迅、印度的泰戈尔等。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为“魔幻现实主义”著作。(3)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行动的延续常被意识的延续代替。代表:美国作家海明威,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法国(出生在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性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抱负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世界的描写。◆现实主义文学却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因此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录。◆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惆和痛苦。2、绘画(1)新古典主义绘画背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由于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特点:典雅崇高的题材,庄重单纯的形式,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代表作品: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和安格尔的《泉》等。(2)浪漫主义美术背景:(与文学类似)。19世纪前期,法国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西班牙哥雅的《枪杀马德里市民》。(3)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兴起了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米勒《播种者》《拾穗者》和俄国的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4)印象主义美术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二工革),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印象派兴起。因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另有《干草堆》)。初期代表尚有法国的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荷兰的凡高、法国的塞尚、高更。凡高是这一时期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现代绘画之父”,他的代表作是《向日葵》。(5)现代主义美术背景:(与文学类似)。现代主义美术的重要特性是反传统和反理性,表现自我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音乐影视(1)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①浪漫主义音乐:(德意志)贝多芬,被称为“乐圣”。他的交响乐是连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代表作有《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奥地利)约翰•斯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②歌剧:(意大利)威尔第的《茶花女》。(法国)比才的《卡门》(浪漫主义)。③民族乐派:(俄国)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④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于美国的(19世纪末)爵士乐和(二战后)摇滚乐,英国披头士乐队(“甲壳虫”)等(2)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①电影的出现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1895年终,他们初次向公众放映自已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中国是192023《定军山》)1927年美国初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②电视的发明与发展2O世纪2023代中期,电视机出现。1929年,英国伦敦初次播送了电视节目宣告电视艺术诞生;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初次开办天天两小时的电视广播。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二次大战后,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有人把电视艺术称为艺术大家庭的“第八艺术”。③影响着人们的平常生活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高考试题】1.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不久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也许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编》2.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认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ﻩ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ﻩ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3.“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4.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取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6.192023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清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认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干觉醒8.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10.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仅没有全盘反传统,并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线C.充足肯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平市中医院泌尿系统病理诊断考核
- 南京市人民医院产科多学科协作抢救考核
- 常州市中医院超声诊断质量控制考核
- 济南市中医院肩难产处理应急预案演练考核
- 宁德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教学能力考核
- 湖州市中医院低温等离子灭菌考核
- 南通市人民医院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技术考核
- 湖州市人民医院光电治疗参数设置考核
- 宁波市中医院B超室年度质量与安全评估
- 重点人员活动方案
- 颅骨缺损护理查房
- DB11∕T 512-2024 建筑装饰工程石材应用技术规程
-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护理
- 数码雷管培训课件
- 电气平行检验计划表格部分模板
- JG/T 421-2013土木工程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 重症医学科护士述职报告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化学检测试卷(附答案)
- 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2025
- 教育技术数字教材及教学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茶叶知识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