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训诂和训诂学一、训诂和训诂学:训就是解释,就是把前代文献中的字词句章不懂之处加以解释。训就是顺,就是把不通之处解释通顺了。诂就是故,就是解释古代的语言。二者常连用,就是今天的古书注释。传统的训诂学就是古籍注疏工作。现代的训诂学除了古籍注疏工作之外,还研究训诂学理论、方法和训诂学史等。第1页/共40页第一页,共41页。二、训诂学相关概念-11、小学: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词汇和音韵三部分内容,相对经学来说,识文断字和读音问题虽然是必备的知识,但相对而言处于次要的地位,所以称为小学。2、语言文字学:语言文字学,包括词汇学、音韵学、文字学、语法学等,与传统的训诂学不同,侧重对现代语言资料的理论研究,而训诂学的重点仍然是着重于具体的训诂考释工作。第2页/共40页第二页,共41页。训诂学相关概念-23、古典文献学:文献学是研究古典文献的保存、流传、目录、版本、校勘、辩伪等知识的科学。也包括传统小学考释方面的内容。4、目录学:研究图书目录工作的科学。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西汉刘向、刘欣所撰的《别录》和《七略》,后来多有著述。现代目录学的任务是研究目录工作的理论、在研究传统目录工作的基础上,更好的为现代话服务。第3页/共40页第三页,共41页。训诂学相关概念-3
5、版本学:研究图书的特征和差异,鉴别起真伪和优劣的学问叫版本学。一部书经过多次传写或印刷后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叫版本。不同的版本在制作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特征,如书写印刷的形式、年代、版次、字体、行款、纸墨、装订,内容的增删修改,以及相关记录:包括藏书、印记、题识、批校等。第4页/共40页第四页,共41页。训诂学相关概念-46、校勘学:研究书籍校勘的学问叫校勘学。校勘又叫校雠,校订。是指对同一种书籍,用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或外文译文相互核对,比勘其文字篇章的异同,以订正错误,恢复原貌的工作。校勘记:简称校记。在校勘以后,往往在书后附文,分条说明校勘异同得失的情况,称“校勘记”。第5页/共40页第五页,共41页。第二节
古书注释的类别(一)传注类: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注释体例。常说的名称还有“传”“注”“笺”。传,是传述,指传述经文的文义。孔颖达说:“传者,传通其义也。”一般是先释词句,后明经旨。如汉代毛亨的《毛诗诂训传》。汉代注释家注解先秦文献时多用这种体例。第6页/共40页第六页,共41页。传注体的注和笺注,是注释的通称。取义于灌注。意义是古代经书意义难懂,需要训解才能通晓,就象水道阻塞,必须灌注才能畅通。注的名称大致始于东汉郑玄。因为作注的人多了,注便成了通称。笺,是标识的意思。本指读书时有所领悟用笔标志在原文的一侧。这里是注释的一种。一般对经传简略不明的地方加以补充发挥,对不同的地方加以订正。第7页/共40页第七页,共41页。(二)章句类章句是“离章辩句”的意思。侧重于逐句逐章的串讲文章大意,与传注体以释词为重点的注释形式有所不同。刘师培《国语发微》:“故传二体,乃疏通经文之字句者也。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汉代著名的章句体注疏有:赵歧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等。第8页/共40页第八页,共41页。(三)音义类音义类:是以辩音和释义为主的注疏形式。又称“音训”、“音注”、“释文”。是汉末魏晋音韵学兴起以后出现的一种注释形式。具体又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专为某部书注音释义,如何超的《晋书音义》、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一是为一批书注音释义。如陆得明的《经典释文》、玄应的《一切经音义》、贾昌朝的《群经音义》等。第9页/共40页第九页,共41页。(四)义疏类义疏类:是一种既解释经文有兼释注文的注解体例。疏,是疏通的意思。义疏,即疏通经义。南北朝时义疏之学兴起,著作颇多。唐初,学者们对魏晋以下的义疏进行整理分析,订正其中的误解,此时的疏也叫正义。所谓“正前人之疏义,奉诏更裁,定名曰正。”义疏体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比较而言,传注体侧重于释词通句,义疏体繁征博引,注重义理的发挥。第10页/共40页第十页,共41页。(五)集解类集解体是汇集诸说的一种体例。一般是把各家的说法汇集在一起,然后再加上注释者自己的见解。其长处是使读者能了解诸说,思路开阔。著名的有:何晏的《论语集截》、郭庆潘的《庄子集释》、王先谦的《荀子集解》、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等。第11页/共40页第十一页,共41页。第三节古书注释的体例以《诗经.魏风.硕鼠》为例:首先是正文:一般大字竖排其次是毛传:双行小字竖排第三是郑笺:笺字以后是郑笺第四是注音:圆圈之后是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一书中所收汉唐以来各家对正文和注文的注音。第五是孔颖达疏:[疏]字以下是孔颖达的疏。疏的体例:一般是先举所疏字句的首尾二三字,用圆圈隔开,然后再疏解。第12页/共40页第十二页,共41页。第四节古书注释的内容主要是注释词义和读音,其次是考释典章名物,校勘也是重要内容。疏通句义和篇章大意也是注释的内容,但主要是在清代学者的著作中。具体讲有以下内容:1、注释词义2、注音3、疏通文义4、分析句读5、讲解语法6、说明修辞7、注释典故8、考证名物史实等第13页/共40页第十三页,共41页。古文原注例1-0《郑伯克段于鄢》(古文原注)癸酉师陈于鞍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郗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姑且也翦尽也○陈直觐反邴音丙又彼命反夏户雅反解张音蟹下如字一音直亮反不介马而驰之介甲也第14页/共40页第十四页,共41页。古文原注例1-1郗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中军将自执旗鼓故虽伤而击鼓不息○将子匠反下将在左同【疏】注中军至不息○正义曰以郗克为中军之将言己之伤而未绝鼓音明是法当自执旗鼓也周礼大仆军旅田役赞王鼓郑玄云王通鼓佐击其余面上云齐侯亲鼓则天子诸侯自将兵者亦亲执旗鼓以令众第15页/共40页第十五页,共41页。古文原注例1-2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张侯解张也朱血色也血色久则殷殷音近烟今人谓赤黑为殷色言血多污车轮御犹不敢息○贯古乱反下注同肘竹九反折之设反殷于闲反徐于辰反注同近附近之近污污秽之污字林一故反第16页/共40页第十六页,共41页。古文原注例1-3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以其不识己推车○昌谁反又他回反注及下推车同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镇也集成也○殿多练反注同若之何以病○绝句败君之大事也第17页/共40页第十七页,共41页。古文原注例1-4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擐贯也即就也○擐音患【疏】若之至事也○正义曰郗克云余病矣言己不堪击鼓有退军之意故责之云如之何其以身病之故欲丧败君之大事也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稃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晋师从郗克车○并必政反徐方聘反援音爰抱音浮鼓槌也字林云击柄也本亦作稃【疏】援稃而鼓○正义曰说文云援引也抱击鼓也援稃而鼓谓引杖而击之第18页/共40页第十八页,共41页。二、课文分析
经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翻译: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把她叫做武姜。)第19页/共40页第十九页,共41页。注疏申国,今南阳宛县作者是杜预。杜预注的形式就是:紧接在经文后面,用小字来记录,没有其它标志。第20页/共40页第二十页,共41页。○宛,于元反。娶,取住反。作者是陆德明。陆德明,唐人,给十四本书,即《周易》、《毛诗》、《尚书》、《左传》、《公羊传》、《周礼》、《仪礼》、《礼记》、《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老子》、《庄子》作过“音义”,合称《经典释文》。陆德明的《左传音义》的标志是○。此○可能在杜预的注后出现,也可能紧接着经文出现。陆德明,名元朗,字德明。第21页/共40页第二十一页,共41页。【疏】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疏】是孔颖达的《左传正义》的标志。“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就是经文原文,孔颖达重写一遍,是标明自己的注释对象是经文。第22页/共40页第二十二页,共41页。○正义曰:杜以为,凡倒本其事者皆言初也。贾逵云,凡言初者,隔其年,后有祸福将终之,乃言初也。这其实是对经文中“初”字的解释。贾逵,东汉经学家,《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老师,其父贾徽是刘歆的学生。贾逵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诂》。贾逵这句话是在分析经文的结构,即经文为何要在这里提娶武姜这件事。第23页/共40页第二十三页,共41页。○注:申国,今南阳宛县这是孔颖达表明要解释杜预的注文。第24页/共40页第二十四页,共41页。○正义曰:《外传》指《韩诗外传》)说伯夷之后曰:“申吕虽衰,齐许犹在”,则申、吕与齐、许俱出伯夷,同为姜姓也。《国语》曰:“齐、许、申、吕由大姜”,言由大姜而得封也。然则,申之始封亦在周兴之出,其后中绝。至宣王之时,申伯以王舅改封于谢。《诗·大雅·嵩高》之篇美宣王、褒赏申伯云:“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是其事也。《地理志》:“南阳郡宛县,故申伯国。”《地理志》,指《汉书·地理志》,是专门解释地理名词的。第25页/共40页第二十五页,共41页。宛县者,谓宣王改封之后也,以前则不知其地。孔颖达解释了为何杜预注中把申国解释为一个小国,而且指出具体地点。这就是孔颖达正义的基本形式:解释杜预的注文,并对注文进行一定的考证。“正义”属于“义疏”,它在唐代出现的背景,一是到唐代不少人对汉代的古注已看不懂,二是唐人比汉人掌握了更多的材料,可以进行考证,这是一种说明描写的工作。“武姜”,是用娘家的姓(申国是姜姓)加上丈夫的谥号(郑武公)称呼的。第26页/共40页第二十六页,共41页。古文原注综合练习题问题:1、“姑且也”这个训释用的是哪种训释方式?这部分的作者是谁?(5分)2、结合上面这段古注说明什麽是如字?(5分)3、根据原文和古注提供的内容简要说明郗克、解张和郑丘缓三个人当战斗中遇到困难时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5分)第27页/共40页第二十七页,共41页。第五节语词训释的主要方法-1一、形训通过分析字形的结构来解释词义的方法叫形训。如:页:《说文解字》:“页,头也。”甲骨文页字象人形但有一大头。从页的字都与人头有关。二、义训直接解释词义的方法叫义训。如:《诗经.大雅.鹿鸣》:“我有佳宾,德音孔昭。”郑笺:“昭,明也。”《说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第28页/共40页第二十八页,共41页。第五节、语词训释的主要方法-2三、声训声训又叫音训,是一种通过研究词与词之间的声韵关系来推究词义的方法。其主要作用一是推究语源,特别是名物制度的语源;一是说明通假,通过音通音近的关系找出本字,说明通假。如:《说文解字》:“天,颠也。”“颠,顶也”《释名》:“仓,藏也。藏谷物也。”《诗经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毛传:“壶,瓠也。”第29页/共40页第二十九页,共41页。第六节、古书注释的术语第30页/共40页第三十页,共41页。一、释义的术语1、曰、为、谓之释义并用来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差别。被释词一般放在后面2、谓与谓之不同,被释词放前面,常以具体释抽象,分体释总体。3、貌、之貌用于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情态,被释词多是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的样子”4、犹、犹言一般用近义词作注,二者意义相近,大体相当于“等于说”。第31页/共40页第三十一页,共41页。二、声训的术语-1之言、之为言声训:用音义相通的词语来训释,二者声音上相同或相近,意义上相通,即所谓声训。之言、之为言的训释格式为:被训释语+术语+训释语可译为:“说的是…”有三种情况:(1)用同源词训释:①以朝夕视君膳者也。郑玄注曰:“膳之言善也,今时美物曰珍膳。”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曰:“政之为言正也”第32页/共40页第三十二页,共41页。声训的术语-2(2)用音同音近词说明被释词的语源①鬼之言归也。尔雅②天子皋门、雅门。郑玄注:“皋之言高也。”③夫蓍之为言耆也,龟之为言旧也。(3)用本字解释假借字①蔽芾甘棠,勿剪勿拜。郑注:“拜之言拔也。”②克堙克祀,以弗无子。郑笺:“弗之言祓也。”高亨注:“弗,借为祓。”第33页/共40页第三十三页,共41页。三、注音的术语1、读为、读曰一般用本字注明假借字。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2、读若、读如主要用于注音,也用于注明假借字。如:《说文》:“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第34页/共40页第三十四页,共41页。第七节历代注释工作概况训诂起于语言之变。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是训诂学形成的时期:首先注释的是儒家的重要典籍,有随文释义和训诂专书两种形式。魏晋南北朝以后训诂学有进一步发展:注解范围扩大,义疏体出现,注解内容更为丰富。清代是训诂学发展的鼎盛时期。第35页/共40页第三十五页,共41页。附录:训诂学的相关概念-11、单训2、互训3、同训4、递训5、通训6、反训7、直训8、转训9、同训10、统言11、连文12、对文13、错简14、衍文第36页/共40页第三十六页,共41页。训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宣传合同协议书样本
- 塔利大棚转让协议合同书
- 广州业务员兼职合同范本
- 夫妻房产公证协议书模板
- 展会工程项目合同协议书
- 小工装施工安全协议合同
- 工程合同变更甲方协议书
- 奶茶项目转让合同协议书
- 居委会土地购买合同范本
- 学校跟书店购书合同范本
- 第4章“免疫调节”单元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动物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基本技术(动物微生物与免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
-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马工程课件 第三章 14-16世纪文学
- 《绿色建筑概论》整套教学课件
- 常用急救药品的剂量与用法课件
- 《高级计量经济学》-上课讲义课件
- 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 《工贸行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课件
- 《农产品质量安全》系列讲座(第一讲-农产品质量及安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