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母三迁
(前373—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之孙(子思,名彶)的再传弟子。但在孟轲本人的心目中,他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师传,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的“仁”,推演为政治方面的仁政学说。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均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意思是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
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b、“仁政”思想: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的思想
战国中期,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加上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增殖人口。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写作背景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2.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3.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初步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听读全文,间接感知
听录音,作标记:听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字音,划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