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口头文学在民族节日中的传承及问题,少数民族文学论文_第1页
赫哲族口头文学在民族节日中的传承及问题,少数民族文学论文_第2页
赫哲族口头文学在民族节日中的传承及问题,少数民族文学论文_第3页
赫哲族口头文学在民族节日中的传承及问题,少数民族文学论文_第4页
赫哲族口头文学在民族节日中的传承及问题,少数民族文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赫哲族口头文学在民族节日中的传承及问题,少数民族文学论文摘要:本文围绕口头文学的传承议题,通过梳理赫哲族口头文学在民族节日乌日贡中的传承情况,进而分析了赫哲族的口头文学在传承中碰到的类别缺位的问题,并做了问题归纳与分析,为理解和应对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传承发展问题做一些尝试性的探寻求索。本文关键词语:赫哲族;口头文学;民族节日;传承;赫哲族作为我们国家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富饶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而成的三江平原,以及蜿蜒弯曲复杂的完达山余脉,孕育了赫哲族渔猎生产生活的历史根脉。赫哲人在波光粼粼的三江水上,驾着渔船出江捕鱼;在郁树葱葱的青山绿林里,手握扎枪进山猎获。充沛的生产、生活给予了赫哲族口头文学大量的生产空间,而大量的口头文学的流传又为赫哲族镌刻了特别绚丽的民族文化传承图景。赫哲族的口头文学有伊玛堪、嫁令阔、讲胡力和特伦固等四种主要样态。在赫哲族的民间文化中,这些口头文学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活态性的方式,为赫哲族的民族历史与生活传统等发挥着重要的寓教于乐的功能。赫哲人凭借民间口头文学传扬民族历史,歌颂英雄人物,构成民族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完成婚丧嫁娶等各种生活仪式,甚至组织渔猎生产活动,联络亲朋好友,教育后代,开发智力,抒发感情。[1]17因口头文学内含丰富的民族生产与生活的知识,详细牵涉到赫哲族的哲学、历史、政治、法律、道德、宗教、伦理、教育、民俗、生产知识、文学艺术和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内容,曾被赫哲族人民奉为民族生活世界的百科全书。一、传统的赫哲族口头文学过去赫哲人以为,这些口头文学具有一定的神圣性,不仅仅仅是讲给人听的,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仪礼,是献给林中鸟兽、水中游鱼、各种家神和自然神的礼物,通过讲述这些口头文学,能够收获更多猎物,可以以收获健康和好运。华而不实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就是伊玛堪的讲唱。(一)伊玛堪伊玛堪,作为一种讲唱结合的口头叙事文学传统[1]17是赫哲族独特的讲唱文学形式,是一种有讲有唱、讲唱结合、篇幅长短不一的叙事作品。[1]94过去,在渔猎季节,人们总是要讲唱伊玛堪。春天开江后的鱼汛期和秋季大马哈鱼回游期这两个渔汛季节,赫哲人总要聚在一起听歌手们讲唱伊玛堪,在这个时间段里,歌手们大显神通,在江畔的夜晚用自个的讲唱技巧折服在场的听众,并且试图用自个的歌声取悦诸多神灵,请神灵保佑多捕获江鱼。因而,人们以为渔猎能获得丰收也有伊玛堪讲唱者的一份功绩。除了捕鱼季节,在每年的农历十月末至幅短小、完全靠讲述而不以永昌方式完成的口头叙事文学样式。[1]275一般在讲述时,不含有任何禁忌色彩,没有避讳规定,讲述的对象不分男女、不分成年人还是小孩子。讲述场合极为随意,能够在网摊头、狩猎营地、村边炕头等;讲述时间也随意自由,能够是白天黑夜、酒余饭后、劳动间歇、民众聚会等。(四)讲胡力讲胡力,本义有外来故事外族听来的故事的意思,主要为吸收外族故事使之在本地流传的现象[1]304。通过吸收外族故事的方式,给赫哲族整个口头文学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曾一度在赫哲族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转,讲胡力一词的新释义演变为汉族的瞎话,即没有根据的故事。讲胡力以其数量诸多、短小精悍、流行广泛的特点深受赫哲人喜欢。赫哲族故事能手吴连贵曾谈到讲胡力:我们的讲胡力是从三江水中生长出来的。每当捕鱼打猎回来,大家围着篝火取暖休息,总要有人讲上几个讲胡力,乐一乐,笑一笑,卸掉一天的疲惫。[3]37能够讲,赫哲族传统的口头文学曾在很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陪伴着赫哲族人度过一个个寒冬酷暑,在无数个寂寞无味的夜晚带给赫哲人阵阵欢笑与精神慰藉。二、赫哲族口头文学在民族节日乌日贡中的传承赫哲族传统的渔猎文化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演变或消失,成为历史的记载与博物馆的珍藏,很多传统的原生态的无形文化在不经意间嬗变成为濒危的散存民间的文化遗产,并以惊人的速度走向永久消失。[4]100正是在这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民族性节日乌日贡1顺势构成,在逐步演变成民族节日的岁月里,承载了对众多即将消失和流变的赫哲族口头文学这类无价的精神财富加以保存的责任,守护了赫哲族的精神家园。在赫哲族传统的渔猎经济被当代经济所替代,使传统文化失去了传承载体的重要关口,乌日贡在给赫哲人确立了一个民族综合性浩大节日与节庆活动的同时,为其提供了抢救、保卫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舞台,并发挥着传承民族文化精华要髓,凝聚民族意识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乌日贡节日里,伊玛堪与嫁令阔在节日文化事项的展演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传承工作,反观特伦固、讲胡力则在这一重要的民族文化传承场域中缺失了自个的位置。(一)伊玛堪在乌日贡中的传承在节庆活动中,伊玛堪作为民族文化符号的呈现,会在开幕仪式以及闭幕仪式的文艺表演上进行展演,通常是以舞台表演的方式进行。由于赫哲语的语言生态面临濒危的窘境,节日的举办又遭到场地与时间的限制,所以节日里的伊玛堪表演多采用舞台化演绎、情景化展演。伊玛堪的表演往往由各个聚居区的表演单位进行片段截取式的呈现。通过精致华美的民族服装、切近渔猎生活的真实布景,例如在舞台上放个撮罗子,挂上悠悠车,置上火架子,以及竖起晾晒渔网的晾鱼架,将生活用品等错落摆设,搭建起一幅日常渔民生活的情景图画,由原来的一人讲唱变为如今的多人演绎,通太多人演绎的方式,实景化地再现了赫哲渔家的生活传统,让在场的观众从视觉与听觉上了解到伊玛堪的讲唱形式与艺术特色。在乌日贡节日里,赫哲族的伊玛堪通过舞台化来传承与宣传其民族文化。(二)嫁令阔在乌日贡中的传承节日庆典需要嫁令阔来捧场,传统的嫁令阔分为渔歌、猎歌、鼓歌、悲歌、摇篮曲(固定调,可即兴填词)、白本出(用固定调唱着讲故事)、赫尼那、匡歌当(摇篮曲的一种),以及萨满神调,包括:请神歌、敬神歌、送神歌。嫁令阔省级传承人付占祥讲到:参加乌日贡的庆典,如今以嫁令阔为主,其他节目的数量很少,整个舞台表演还是需要嫁令阔,它是现代赫哲族民族艺术的主流。2所以,在节日中的嫁令阔成为了激发赫哲族民间歌手创作比赛的主赛场,在赫哲族乌日贡的舞台上,创作的嫁令阔占有的比重最大。乌日贡节日上嫁令阔的创作以几类群体创作为主。一是生活在赫哲族聚居区的民间艺人,凭借自个的优良天赋以及对自个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和了解,进而进行创作,如付占祥、吴福常、孙玉森等赫哲人创作的嫁令阔(爷爷的桦皮船〕(啊念鲁依〕(乌苏里小夜曲〕(献给你,赫哲族人的乌日贡〕等。还有一些歌曲是长期寓居生活在赫哲族地区的音乐工作者或文化工作者创作的,他们都是根据赫哲族传统音乐旋律曲调风格进行创作。嫁令阔正是通过乌日贡大会这样的形式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并了解。三、现代赫哲族口头文学在民族节日传承中碰到的问题赫哲族的口头文学与赫哲人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息息相关。传统伊玛堪的讲唱对象是那些能讲会听赫哲语的邻里乡亲,讲唱场域是田间炕头、山里江畔;以前的嫁令阔是唱给情郎或自个,唱给山川江河,根据嫁令阔的类别,仪式歌讲求神圣性,情歌讲求私密性。比照之下,如今针对这两种类别的口头文学,则是在舞台上讲唱,在非遗项目的录制与传习所讲唱,在电视台受访与专家研究者面前讲唱,失去了最根本的活态的讲唱传统的空间与对象。(一)讲唱传统发生变化以伊玛堪为例,在举办第一届乌日贡大会的节日庆典时,讲唱伊玛堪的是赫哲族老人葛德胜,一个人即兴讲唱一段,那时会讲赫哲语的人比如今多,通过讲述内容带领大家进入故事里。这也是传统的日常生活中讲唱伊玛堪的形式。伊玛堪表演有一定的规矩,总的情况是:叙述情节为讲,人物独白为唱。不过,个别歌手(如吴连贵)在演唱到抒情部分时也会用唱段来表现。[5]83即讲述的是口头讲唱传统。相比传统的伊玛堪讲述,乌日贡上伊玛堪的表演形式与内容变化明显。详细呈现三种变异性特点:一是舞台化的表演方式,力求再现伊玛堪讲唱生活传统,通过一家人围绕着饭桌讲故事的形式,展开伊玛堪的讲述。老人讲,妇女和小孩不时地在旁边应和,发出各各的声音,这实为模拟早先的赫哲族伊玛堪的讲唱传统。二是在内容上,文艺表演中的伊玛堪以节选成章节小段的方式呈现,而不是传统的大唱小唱的详细讲唱。三是在演唱人数上,早先时候是由一人讲唱,如今变成多人一起,所唱曲调也是由一人多调变成多人演绎,一人一调。(二)传承功能发生转化传统的口头文学在赫哲族的民俗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人们对于自然世界的思维性表示出的外化,是集体生活智慧的结晶。由于赫哲族众多的传统文化是依靠口耳相传方式完成传承的,所以作为个体的人和民族语言才是它的载体,随着老人的过世和民族语言的失传,使传统文化已接近消失的边缘。[6]25当下,在乌日贡节日上表演伊玛堪与嫁令阔,主要是进行赫哲语的传播,现已经成为赫哲族语言重要的传承场域。国家级伊玛堪传承人吴明新针对乌日贡节日上伊玛堪的表演,认可道:如今在乌日贡大会上表演伊玛堪,主要是为了赫哲语和赫哲文化的传承,要珍惜每一次的登台亮相,上台表演。3付占祥也就伊玛堪与嫁令阔的传承现在状况谈了自个的看法:伊玛堪有生存活力,人们应太多热衷自个民族的语言,国家对于语言的保卫,只能通过嫁令阔、伊玛堪来学习赫哲语,进行保卫传承。2通过比拟能够看出,当下的口头文学在民族节日中的呈现方式是传承功能转化的结果。口头文学在传统日常生活里,被过去的赫哲人奉为重要知识引领的功能在减弱,反观另一种功能即语言传承的功能在加强,由原来的精神宝典式的功能转化为民族语言的重要传承场的语言传承功能。四、赫哲族的口头文学在传承中碰到的类别缺位原因分析孟慧英曾在三十年前对赫哲族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后总结道:实事求是地讲,赫哲族民间文学的旺盛时代已然过去,固然在某些方面、某个特定的场合它仍很活泼踊跃,但它的衰落已成趋势。[7]11赫哲族口头文学的传承担下境遇特别困难,由于民族语言环境的缺失,生产方式的变迁,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三方合力的促使下,使得整体的口头文学都在削弱其传承力。在上述三个实际影响因素之下,赫哲族口头文学出现了本身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在民族节日的传承场域下,特伦固与讲胡力在传承经过中出现了缺位。详细原因,笔者分析有两点。(一)文本化传承带来制约性文本化传承,指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民间文学搜集时期进而整理在案的民间文学集,是已经构成文字固定化了的口头文学。讲唱文本固定下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口头文学创新力下降。特伦固和讲胡力在民间文学集中的每一个经典故事的文本化,使得民间故事在流传时,人们依靠并遵循定本的内容,加上失去了渔猎生产生活里大量的活态素材,进而使得这两者丧失了一定的创新力,成为陈列在图书馆中的藏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活态性价值。针对民间文学在传承中碰到的种种不容乐观的情况,孟慧英就其详细谈到为传统艺术环境的消失,讲唱者即兴创作能力下降,以及传统作品退化这三个方面,华而不实格外强调传承和即兴创作是构成民间传统文艺生命活力的两个基本要素,即兴创作的减弱,乃至丧失,不能不讲这种艺术发展已近尾声。[7]12民间故事是在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产生的,与民族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当代文明的冲击,赫哲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了提高,不再进山打猎,捕貂易货。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使得传统演唱中即兴创作部分的素材来源遭到制约。尽管当下赫哲人至今仍然从事捕鱼劳动,但是生产工具的使用、生产环境的恶化、生产组织的更迭,与传统的民间故事讲述出现了宏大差异不同,使得特伦固和讲胡力的讲述没有任何的创新驱动力,传承力特别微弱。相比之下,嫁令阔则在传承经过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赫哲族的很多嫁令阔曲调有固定调值,人们能够即兴填词。乌日贡大会中嫁令阔继承优良传统音乐文化并吸收了新时期的音乐元素,进而对音乐形式和表演特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8]149部分传统嫁令阔又被老艺人们重新拾起,赫哲族嫁令阔的传承方式出现了传统与当代并存的新局面,新时期正以特有的方式传承着。(二)非遗化传承带来差异性伊玛堪,已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意味着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范下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和地位,这使得伊玛堪的传承价值较早地被社会肯定,获得官方支持。2018年12月23日,相继又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伊玛堪无疑成为了赫哲族乃至中国的文化瑰宝。有着非遗身份的加持,再加上伊玛堪本身具有的艺术魅力,这使得学术界对伊玛堪的研究热度持续不退。在多方合力打造下,对伊玛堪的研究呈正态势良性发展。嫁令阔方面,因其独特的民族特性与叙事抒情的功能,以及随着时代而更新民歌小曲的创造力,我们国家的音乐学领域对其研究成果颇丰,而讲胡力与特伦固的研究则一直留在二十世纪五十以及八十年代的民间故事搜集整理阶段,研究成果甚少。现代,伊玛堪和嫁令阔已经成为赫哲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所以民众、社会需要伊玛堪与嫁令阔在民族重大节日中出现并进行展演。而且,乌日贡作为赫哲族民族性节日也于2021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名录中,它发挥着宣传民族文化,打造民族特色,振兴地方经济的作用,所以势必会选取民族特色浓郁、社会认可度高的伊玛堪和嫁令阔这两种口头文学类别作为文化宣传的代表,相比而言,特伦固和讲胡力则无人问津。五、结束语赫哲族的口头文学是我们国家东北乃至东北亚诸民族文化里的瑰宝,本文所讨论的对于口头文学传承的议题是民族民间文学里关于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学的关系以及传承的现实性问题特别重要的讨论场域。透过阐述与分析,能够看到现代赫哲族口头文学正在经历着变异,面临着发展不平衡性的传承窘境。但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在民族语言接近消失的语境下,赫哲族人民正尝试着不同层次与深度的应对,通过伊玛堪与嫁令阔的良性传承机制,进行口头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