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测试3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测试3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测试3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测试3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测试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页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测试选择题1.下表反映了近代山西局部新产业首次出现的情况,这反映出近代山西A.轻重工业并举,完成了近代化B.资源丰富,办厂条件优越C.新生产力区域分布的不平衡D.实业救国成为开展动力2.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乱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C.社会思潮的角度D.社会群体的角度3.读表: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置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开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开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4.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开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5.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选项是〔〕时间1541﹣15501551﹣15601561﹣15701571﹣15801581﹣15901591﹣1600含银量50%39%11%17%18%5%A.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 D.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6.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满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开展水平低 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C.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7.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A.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 B.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C.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D.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9.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A.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中国近代工业起步10.19世纪70年代前后,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A.都建在南方的通商口岸B.都是私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C.都是外国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D.说明中国工业文明战胜了自然经济11.洋务派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关于其中“内〞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四种解释:①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给②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使用③技术力量完全来自中国国内④相对于外洋器物和洋人而存在。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企业由合肥人李鸿章首先创办B.它拒绝用来自外国的机器和技术C.它主要是为了对付侵略者而创办的D.它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12.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选项是〔〕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6年7010132201850年8919230401854年1412262896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3.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材料说明了〔〕A.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B.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开展C.殖民扩张给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D.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14.15﹣18世纪的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时期,竭力推崇重商主义。后期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差额论,该理论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使本国处于贸易出超地位,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重商主义理论〔〕A.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C.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开展的需要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开展15.15﹣18世纪,围绕大西洋的广阔海域形成了著名的“三角贸易〞,贸易的根本模式是欧洲人用从非洲贩运来的奴隶在美洲开采金银〔特别是白银〕,然后用于换取来自东方的商品,它与欧亚大陆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的贸易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弗兰克A.三角贸易是欧亚大陆贸易的重要组成局部B.涵盖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全球市场建立起来C.亚洲国家在三角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开展积累了原始资本16.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以下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17.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似〕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似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与新教水火不容B.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C.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异D.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相互对立18.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一些中国史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写了?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著作。以下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C.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D.17世纪中期英国公布?航海条例19.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制定奖励章程,凡创造军用船械者公布特赏,专利5O年;创造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O年;仿造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lO年。据此推断,该章程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D.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20.1940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方法?,规定私人银行不得兼营商业,不得罔积货物及代客买卖等。该方法还规定一般银行须将其存款总额的2%作为准备金,转存于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的财力更加充实。这一做法A.是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必要措施B.加强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C.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是为了准备全面抗战的需要21.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到:“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这些变化说明A.传统礼仪不复存在B.近代风俗中西合璧C.平等意识逐渐增强D.演员地位逐渐提高22.下表为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单位:%〕统计表。中国北部中国西部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南沿海两广地区云贵地区整体1843年4.24.94.14.57.45.87.04.05.11893年4.85.44.75.210.66.48.74.56.0对下表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整体上开展较快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化比率最高C.城市化主因是通商口岸的商品经济开展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23.1904年,〔清政府〕商部公布?商会简明章程?之后,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纷纷设立商会;到1911年,各省市共设总商会34个,商会,616个.商会的大量出现反映了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展进入黄金时期B.中国工商社团的近代化已根本完成C.清政府鼓励实业同新的经济形式并轨D.工商业资产阶级群体意识的形成24.“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变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英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B.西班牙王室率先组织了海上探险C.“发现〞导致美洲大量金银被掠夺D.壮举〞结束了世界各地孤立状态25.观察如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C.英国已经取得了统治世界的最绝对地位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历时20多年,在中国出现的近代商办企业,可说是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经济汪洋大海中假设干小岛。当这些初生企业的产品出现于市场的时候,外国侵略势力不惜采取降价倾销的方法予以打击。中国企业所需的原料也受到外国洋行抢购的威胁。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取得清政府的正式成认,在设厂、经营和产品销售方面,没有任何的法律保障,完全听任地方官吏随意处置摆布。而许多地方官吏,还对商界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中国近代工业开展情况统计表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工商业开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结构的角度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开展情况并指出其原因。27.阅读材料,并以下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十八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单位:每公石公分银〕年代中国的小麦价格英国的小麦价格1701—17101711—17201721—17301731—17401741—17501751—17601761—17701771—17801781—17901791—180025.2024.1723.3426.1629.8842.7444.9629.7342.0151.2965.2068.2161.6055.7646.0863.0573.4484.1988.21138.56材料二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锋利。——摘编自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50年间,中、英两国的小麦价格变化各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中英两国的社会实际,分别指出中、英两国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贸易存在哪些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兴旺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二战后上述问题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简要说明其积极意义。

试卷答案1.答案:C分析:由材料可知,表格中涉及的七种新产业中,有4个在太原,说明了新生产力区域分布的不平衡,A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山西完成了近代化,A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山西的资源是否丰富,排除B。材料中也无法表达实业救国,排除D。点睛:此题考查近代中国工业开展。做选择题的关键,就是要尊重材料,选项中的表达如果不符合材料,即使是正确表达也不能成为正确选项。2.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史学理论——史学观念(社会史观)。这些著作强调的是变迁中的群体,而不是变迁,故A项错误;知识分子、绅商、学生、军人集团都属于社会群体,故D项正确;材料与“社会思潮〞无关,故C项错误;现代化是指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材料未表达,故B项错误。3.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根本史实来分析材料,分析出正确的选项.解答:A.从材料可知,英国国民收入总量,1793年,比拟,1770年有较大增长,而工人实际工资,1797年比1755年,有下降,选项错误.B.1793年到1835年,全民收入增长超过一倍,而工人工资这一时段也大有增长,说明经济快速开展,没有完全依赖廉价劳动力.C.从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可以看出,工人生活整体上应该是不断改善D.从第一个表格可以看出,你收入增加了两倍多,而工资水平增长不到一倍,说明,工人收入增长的速度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说明资本家财富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工人收入增长,故而可以得出结论,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结合所学知识,这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符.应选D.4.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此题重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侧重从对人们交通出行的影响和日常生活时间的把控角度来分析.解答:A.材料表达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主要是从困扰和不利的角度来分析.选项概括较为片面.B.材料表达了工业革命对人们的时间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迫使人们共用一个标准的时间,而不能依据本地区的自然时间来安排生活,这说明工业革命技术的开展对人类生活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材料主要侧重是工业革命对地区时间的影响,没有强调工业革命以后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选项表述过于绝对.D.材料,重点是说时间统一规定,有利于减少微小时间差造成的困扰,而不是侧重有利于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应选B.5.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掌握价格革命的表现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的数据和时间.解答:依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法国货币的含银量不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含银量不断下降说明货币价值下降,这是价格革命的表现,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正确.B项不能从表格信息得出,应排除.C项与表格时间不符,应排除.表格的现象是西欧的“价格革命〞的表现,故D项错误.应选A.6.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具体考查价格革命的影响.解答:根据材料“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满着劣质的铜币,因为﹣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西班牙从海外掠夺的金银大量流入国内,导致通货膨胀,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ACD项均不符合材料,排除.应选B.7.考点:54:荷兰的殖民扩张.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可以看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应选C.8.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理解.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500年至1763年〞、“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世界霸权确实立〞指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以及最终英国建立起了世界霸权,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题干没有表达,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应选D.9.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展.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开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时间关键词“1895年之后〞.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时间关键词“1895年之后〞,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甲午战争后,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开展,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无关;C项表述错误,自然经济在中国近代史始终占据主导地位;D项表述错误,中国近代工业从洋务运动开始起步.应选A.10.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展.分析:此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展.需要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来源.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来源的识记.解答:依据题干“19世纪70年代前后〞、“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其代表企业有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都是私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故B项正确,C项错误.继昌隆缫丝厂是在广东的南海县,贻来牟机器磨坊是在天津,故A项错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经济起瓦解作用,故D项错误.应选B.11.考点:A6:洋务运动.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解答: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创办的军事工业,故A项表述错误;安庆内军械所采用大机器生产,故B项表述错误;C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根据题干材料〞①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给②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使用③技术力量完全来自中国国内④相对于外洋器物和洋人而存在“可以看出它完全是官办的,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故D项正确.应选D.12.考点:A2: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开展,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根本史实和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生丝和茶叶的出口大大超过鸦片战争之前,并且不断增加.B.材料,表达不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优势地位,因为没有涉及到外国产品的进口价值.C.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茶叶和深思,对外出口越来越多,反映了茶叶和生丝走向世界市场的越来越多,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经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附庸.应选B.13.考点:57: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分析:此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具体考查殖民扩张与掠夺对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解答:根据材料“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殖民扩张与掠夺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A项,材料无法表达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到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开展,排除;C项,局部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排除;D项,符合材料主旨,正确.应选D.14.考点:51:新航路的开辟.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欧洲经济思想,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的特点和当时世界贸易的特征来分析.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重商主义强调贸易顺差,希望获得大量的货币,表达了当时欧洲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B.材料没有表达出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态度.实际上重商主义需要政府对经济的大力扶持.C.工业资本主义开展应该是工业革命以后,材料时间不符.D.重商主义在18世纪以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开展.应选A.15.考点:56:三角贸易.分析:此题考查三角贸易.主要考点①三角贸易的背景及原因②三角贸易的航程③三角贸易的影响解答:三角贸易与亚洲无关,排除A;通过材料表达“欧洲人用从非洲贩运来的奴隶在美洲开采金银〔特别是白银〕,然后用于换取来自东方的商品〞看出全球市场建立,故B正确;C表述错误,三角贸易中,欧洲居主导地位;D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应选B.16.考点:51:新航路的开辟.分析:此题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拟,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后果:〔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2〕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解答: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表述错误,排除A;B.材料中比拟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的巨大差异,中国没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而西方新航路开辟却促进了社会巨大开展,其主要的原因是中西经济的巨大差异,导致航海结局的不同,故此题选择B;CD两项不是根本的因素,排除.应选B.17.答案:B分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答案选B。材料并不涉及东西方文化的问题和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排除C、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开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18.答案:A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可知强调的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使欧洲、美洲、非洲联系更加紧密,这个过程也伴随着三大洲的文明与冲突,A正确;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不符合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排除B;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属于国内战争,与文明冲突无关,排除C;17世纪中期英国公布?航海条例?,虽然引发英荷战争,但属于同一种文明冲突,排除D。所以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开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19.答案:C分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涉及到晚清政府关于专利保护的介绍,但是缺乏以说明相关制度是“完善〞的,故A项错误;材料“给工部郎中实职〞“给工部主事职〞说明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加深的现实,中国民族资本提出实业救国,清政府此举顺应了时代要求,故C项正确;虽然材料说明清政府对技术创造的支持,但从当时背景考虑,清政府主观上是为了增加财税收入以缓解财政危机的,“立国〞说法不当,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开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实业救国20.答案:B分析:材料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私营资本的压制,官僚资本的财力更加充实,这样也就加强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时间上来看中国正在抗战,是应对战争而非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必要措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时间上来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已经结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全面抗战1937年已经开始,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此题选B。21.答案:C分析:传统的跪拜礼仪在广阔落后封闭的农村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表达出近代风俗中西合璧,故B项错误;材料中梅兰芳与顾维钧三次见面的礼节,从“打千〞到“鞠躬〞再到“握手〞,表达了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带有不平等意味的传统礼节被人们废弃不用,代之以文明平等的现代礼节,说明了平等意识的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近代见面礼节发生的变化,而不是演员地位发生的变化,故D项错误。22.答案:C分析:根据题干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至1893,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化率高,这反映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商品经济开展,C项正确。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整体上开展较快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化比率不是最高的,排除B。题干主旨强调通商口岸的商品经济开展推动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化开展,与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此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读懂“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单位:%〕统计表中的数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3.答案:D分析:商会属于工商业者的团体组织&这一组织出现,说明当时资产阶级形成了浓厚的群体意识,故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开展的黄金时期是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商会出现并不能说明工商社团的近代化已根本完成,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出鼓励实业与新经济形式并轨的信息,故C项错误。24.答案:C分析:略25.考点:58:英国工业革命.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英国的生产力水平,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解答:材料显示的是英国资本总额在18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世纪60年代的增长,这一阶段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应选D.26.〔1〕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的挤压,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