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对于学校不准带手机回校的规定,李汶汉同学一向阳奉阴违,也难怪被记过停宿。B.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C.杭州休博会上,超精细液晶显示器、遥感手控电子画册、3D触摸屏等高科技多媒体展示令人应接不暇。D.每逢节假日,动物园的游客常常是络绎不绝。2.(2分)下列选项中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韶关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韶关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B.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C.不只语文,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都不会一气呵成的。D.短短几日,对海南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但我却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们的祖国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4.(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但应允许学生基于自身基础和个性特长有所调整,某些方面可以高于或低于课程标准的目标。②以适应学情和教情,实现个性化、有差异的发展。③学生学语文和教师教语文的目标,须依据国家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④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明确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以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来逐渐达成大目标。⑤除了明确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A.⑤④②③① B.③⑤④②① C.③①②⑤④ D.⑤④①②③5.(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读书日”这天,市图书馆门前人声鼎沸,挤满了许多前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B.叶子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D.长期以来,“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深入人心了。6.(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污蔑屠杀赋予招谣撞骗B.告诫虔诚演绎接踵而至C.狡辨堕落枷锁分崩离析D.寒噤穹顶缭绕轻歌漫舞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心乐之(________)(2)可百许头(________)(3)佁然不动(__________)2.翻译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例如:“如鸣珮环”,用珮环自然相碰发出的声音来比喻泉水注入潭里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B.文中写到潭中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鱼在水中自由欢快游乐的情景。C.本文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心中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表露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D.文章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8、(3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这首诗中,画线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请对“雨脚如麻未断绝”进行简要赏析。3.结合整首诗,想一想: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9、(7分)古诗文名句默写。(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4)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达自己意志坚定、坚持正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6)《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栀子花笑了青春⑴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噪音在微风里滑过一个圈子之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夕阳带着对大地的一丝留念披着一条红色的披风在天际中翩翩起舞。(A)一阵风吹过来,树叶摇了摇身子,落叶在树枝与地面间飞舞着,用生命最后的余光照亮了秋日的寂静。不甘寂寞的栀子花也出来助兴,将整个校园弥漫上一层浓浓的香气。⑵这一衣带水的校园通道上的这一头一男一女的景象跟整个气氛很巧妙地溶合在一起,而另一头缓缓走来的校长却像鸟儿一样点破了这和谐的安宁。走过来了,尽管栀子花依旧很香,可这中间还是夹着一些火药味儿。⑶男孩坐在自行车上,侧着身跟女孩说话,女孩站在男孩的右手旁,手里拿着一个大的讲义夹和一封粉红色的信,校长站在女孩的对面。三个人站着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总是很不稳定的,就像三个小孩总比两个小孩来得容易吵架一样,这跟数学并没有矛盾。⑷“这么晚还不回家啊。”校长首先打破了寂静,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这两个学生。现在的中学生真的不像话了,还小小年纪,唉,想当年我们这个年纪男女连互看一眼都不敢……校长浮光掠影了他当时年轻的时候,顿时来了精神。“是的,校长,因为有点事儿。”女孩安静而从容地回答。身边的男孩羞涩地低下了头。⑸(B)风似乎有些大了,树叶开始沙沙作响着,栀子花的花香像是被稀释了一样,香味顿时减少了很多。⑹“哪个年级的?”校长问。“高三,校长。”女孩回答道。都高三了还有这心思,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唉,校长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突然看到了女孩手上的信。⑺“这封信是给他的?”校长指着男孩问着女孩。“是的,校长。”仍旧是女孩从容的回答。“信,嗯,让我看一下。”校长有点不自然说道。女孩刚伸出手,像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于是手就停在半空中了。“校长,就我所知,即便是警察。不能随便看别人的东西。”女孩笑了笑说。“这……”校长突然有点尴尬了。⑻(C)好像真的要下雨了,夕阳承受不住黑暗的诱惑消失在天际了,栀子花也是没有精神了。将暮未暮的天空里,穿越云层的阳光几乎是一种奢侈,然而在黑暗到来之前它依然顽强的存在——这一切看了都使人感动……⑼男孩的脸色似乎有些苍白,他拉了拉女孩的衣角说,“给校长看吧!”校长看了看男孩,眼神之中掠过一些的感激,但随即笑了,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了。女孩把信给了校长。⑽配合得多好了啊。校长来不及多想,忙打开信:放心,好好治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学习不用怕落下,全班同学都会帮你的。大家都在等着你回来呢!这些笔记是同学们帮你做的,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因为不只是你一个人,你还有大家呢!接下来,是同学一大串的祝语。校长的表情突然僵硬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⑾校长信看完了吗?我们到时间晚自习了。校长,其实这世上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一种更深更真更值得让人珍藏的感情,那就是友谊,您说是吗?校长。”女孩仍旧笑着说。⑿是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自己竟忽视了这种真挚的感情,还差点扼杀掉了它。这一切都是真的,不是童话!是啊!不是童话。校长突然笑了。⒀这笑像一个屏风把风和将要下的雨都隔绝了。(D)天空仍像先前一样静谧、和谐,树叶被风温柔的拥抱得安静而羞涩了,空气中溢满了香气,栀子花笑得有点“花枝招展”了。(选自《有一种美德中微笑:体验社会》有改动)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2.本文对“栀子花”的形态、香气进行了多次的描写,请从文中划线的(A)(B)(C)(D)四句中任选一句,试分析其作用。3.文中第⑼和⑿两段都写了校长的“笑”,你能说说校长这两次“笑”所表达的意思吗?4.请你试着说说“栀子花笑了”的含义和它在文中的作用。5.异性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友谊是男女之间的纯真友情。你觉得应如何正确对待异性之间的友情?面对父母、师长的误会时,你会如何处理?11、(15分)阅读散文《天池绿雪》,回答各题。天池绿雪梁衡雪,自然不会是绿的,但是它却能幻化出无穷的绿。我一到天池,便得了这个诗意。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旅行,随处可以看见终年积雪的天山高峰。到天池去,便向着那个白色的极顶。车子溯沟而上,未见池,先见池中流出来的水,成一条河。因山极高,又峰回极转,这河早成了一条缠绵无绝的白练,纷纷扬扬,时而垂下绝壁,时而绕过碧树。山是石山,沟里无半点泥沙,水落下来摔在石板上跌得粉碎,河床又不平,水流过七梭八角的尖石,激起团团的沫。所以河里常是一团白雾、千堆白雪。我知道这水从雪山上来,先在上面贮成一池绿水,又飞流而下。雪水到底是雪水,她有自己的性格、姿态和魅力。当她一飞动起来时,便要还原成雪的原貌。她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她在流连自己的本性,她本来是这样白,这样纯,这样柔,这样飘飘扬扬的。她那飞着的沫,向上溅着、射着、飘着,好像当初从天上下来时舒舒慢慢的样子。她急慌慌的把自己摔碎,成星星点点,成烟、成雾,是为了再次乘风飘去。我还未到天池边,就想,这就是天池里的水吗?等到上了山,天池是在群山环抱中,一汪绿水,却是一种冷绿。绿得发青、绿得发蓝,雪峰倒映在其中,更增添了她的静寒。水面不似一般湖水那样柔和,而别含着一种细密、坚实的美感,我疑她随时会变成一面大冰的。一只游艇从水面划过,也没有翻起多少浪波,轻快地像冰上驶过一架爬犁。我想要是用一小块石片贴水滑过去,也许会一直飘滑到对岸。刘家峡的绿水是一种能量的积聚,而这天池呢?则是一种能量的凝固。她将白雪化为水,汇入池中,又将绿色做了最大的压缩,压成青蓝色,存在群山的怀中。池周的山上满是树,松、杉、柏,全是常青的针叶,近看一株一株,如塔如纛(dào),远望则是一海墨绿。绿树,我当然已不知见过多少,但还从未见过绿成这个样子的。首先是她的浓,每根针叶,不像是绿色所染,倒象是绿汁所凝。一座山,郁郁的,绿的气势、绿的风云。再就是她的纯。别处的山林在这个季节,也许会夹着些五色的花、萎黄的叶,而在这里却一根一根,叶子像刚刚抽发出来;一树一树,像用水刚刚洗过,空气也好像经了过滤。你站在池边,天蓝、水绿、山碧,连自身也觉得通体透明。我知道,这全因了山上下来的雪水,只有纯白的雪,才能滋润出纯绿的树。雪纯得白上加白,这树也就浓得绿上加绿了。我在池边走着、想着,看着那池中雪山倒影,我突然明白了,那绿色的生命原来都冷凝在这晶莹的躯体里。是天池将她揽在怀中,慢慢地融化、复苏,送下山去,送给干渴的戈壁。好一个绿色的怀抱雪山的天池啊,这正是你的伟大、你的美丽。1.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作者行踪所见景物及特点(1)雪水飞流而下上了山(2)池周围的山上(3)2.根据文章内容,题目“天池绿雪”中的“绿”和“雪”分别具体指什么?从全文看,以此为题有何含义?3.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突出天池水的特点?请具体分析。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中画线句中“急慌慌”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水留恋“雪”的本性的特点。B.第二段以一个问句结尾,设置悬念,引发读者联想,同时引起下文。C.天池周国山上的树有三个特点:浓、纯、通体透明。D.文章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赞美了天池的伟大与美丽。E.文章使用象征的手法,用天池象征世间美好的事物,表达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后面的问题。保尔给这些新来的人派了活。有一个高个子男人,穿着皮领子的铁感制服大表,戴着羔皮帽。正跟旁边的一个青年妇女说话。那青年妇女戴着一顶海狗皮帽,顶上还有个绒球。(1)这段文字出自苏联作家的小说。(2)选段中的青年妇女是谁?13、(5分)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多读古诗词,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黄桥初中八年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纠错)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开始,古诗词的芬芳便弥漫在四季,摇曳在心田。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诵读经典,选择经典,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上面的语段是主持人拟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一处文学常识错误,请改正。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你指出病因和修改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总书记就特别善于引用古诗词,讲述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情怀。谈到爱民心切,引“”;谈到勤俭节约,引“”;谈到坚定信仰,引“”……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诗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①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②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⑤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助人)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陈珏如在“点字成诗”环节,将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颔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生”误写成“深”,她个人认为是家乡语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导致。请你结合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和诗句内容,将错误原因分析给她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使用错误,“应接不暇”指事情多没空闲的时间应付,不符合句意,句子的意思是说东西来不及看,应是“目不暇接”。2、B【解析】
B.有误。缺宾语,在“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后面加上“的活动”。故选B。3、D【解析】
A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此题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B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应改为“有声有色”。C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应改为“一蹴而就”。D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也比喻景物景象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使用正确。【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4、C【解析】
阅读语段,句③为第一层语意的中心,而句①是在句③的语意上进行转折,句②点明了转折的目的。句③①②可作为一个语意整体存在。“除了”与“还”把句⑤与句④连成另一层整体语意,作为前一层语意的延伸,扣住“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个相同的短语。据此,答案为C。5、D【解析】
D.“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用在此处不合适。故选D。6、B【解析】
A.招摇撞骗;C.狡辩;D.轻歌曼舞;故选B。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1)以……为乐(2)大约(3)……的样子2.(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B【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乐”:以……为乐。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佁然”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斗”“蛇”“明灭”等字词的翻译。3.试题分析:B项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改为: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潭水的清澈。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8、1.(1)渲染凄苦的氛围,(2)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3)为写下面内容作铺垫。2.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3.(1)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2)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3)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解析】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1)结合“云墨色”“向昏黑”可判断此时是阴沉的天气,即将下雨,“墨色”“昏黑”则通过颜色渲染了一种比较惨淡、凄苦的氛围。2)结合“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知,作者家里穷苦,下雨将带来更恶劣的环境,因此这句环境描写内容上衬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3)结构上,先写天气即将下雨,再写家里破屋漏雨,起到了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1)手法。“雨脚如麻”可以判断是比喻修辞。2)分析。把雨滴比成麻线,生动写出了雨滴的多,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背景知道,此时杜甫的草堂是在亲朋的帮助下盖起来的,结合“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可知作者此时家境贫困,茅草被群童带走,作者家房顶少了茅草,必然更加困难,故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2)结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知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不会只想到自己的痛苦,群童抱茅显然也是生活所迫,杜甫想必是为周围穷苦百姓而忧心,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3)结合“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知,杜甫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伟大诗人,他由自己想到周围人,进而想到全国百姓,他们也在战乱中受苦,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9、(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5)谁见幽人独往来(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窈窕、逑、贱、碾”等字词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本文讲述了一位校长从开始误会学生早恋到后来误会消除的故事,表达了异性之间是存在纯真的友情这一主题。2.(A)句是环境描写,渲染了秋日校园温馨美好的氛围,为后文表现美好的情感作铺垫。(B)句是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C)句是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侧面烘托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D)句是环境描写,借助栀子花的香气和拟人化的“花枝招展”,含蓄地表达了主旨:异性之间存在着像栀子花一样芬芳美好的友谊。3.⑼段的“笑”字,体现了校长自以为捉住学生早恋把柄时自信、得意的心理。⑿段的“笑”字,体现了误会消除后,校长对纯真友情的认知失而复得时欣慰、愉悦的情感。4.示例:“栀子花笑了”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异性友谊经历误解后变得更纯洁、更美好的寓意,表达了作者对异性间纯真友谊得到理解的喜悦之情。以其为题,并在行文中反复体现,最后在结尾处又再次提及,形成首尾的呼应,都能更好突显主题。5.示例:应正确区分异性爱情和异性友情的区别,把握好尺度。及早树立理想抱负,并努力为之奋斗。用真诚、体谅、良性的竞争等方法浇灌友谊之花。如果师长、父母有误解,我会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自己的想法消除误解,并用实际行动和学习成绩证明自己。【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思想内容”一词,“内容”指写了什么,抓主要情节(人物、事件)概括;“思想”是指表达了什么或表现了什么。读懂故事,可抓住文章的第11、12段中关键的叙述、议论、抒情的语句进行概括作答。内容上要扣“误会”来写,主题要体现“异性之间的友情”。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作答时,选择一处景物描写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即可。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找到这一细节描写的位置,根据上下文所描写的人物的言行,结合其人物性格特点来分析其心理活动即可作答。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标题的含义可以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去分析。标题的作用主要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表明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这类题只要考生走进文本,看清题目要求,细心揣摩,一般就能正确解答。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两个问题要依次回答,从“保护”“尊重”这个角度谈对男女同学友谊;从“理解”“沟通”这个角度谈如何与父母交流男女交往的问题。答案不唯一,但观点要正确,言之成理即可。11、1.溯沟而上群山环抱着天池的一汪绿水满是墨绿的常青树.2.“绿”指绿色的天池、绿色的树,“雪”指雪山上的雪(或雪、雪水)。题目的含义是雪山幻化成了绿色的天池、滋润出纯绿的树,这些绿色的生命都在雪山的怀抱中孕育。3.文章使用对比的手法,将天池的水与一般的湖水、刘家峡的绿水对比,突出天池水细密坚实的特点。4.CE【解析】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行踪、景物及特点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行踪、景物及特点。如(1)空,可提取第2段“车子溯沟而上”的“溯沟而上”作为答案。(2)空,可提取第3段“天池是在群山环抱中,一汪绿水”作为答案。(3)空,可提取第4段“远望则是一海墨绿(常青树)”作为答案。2.考查题目的含意。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所描写的中心内容,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天池绿雪”中的“绿”指绿色的天池和绿色的树。“天池绿雪”中的“雪”指雪山上的雪。所以“天池绿雪”主要指2、3、4段对天池、树和雪的描写。标题的含意,还要分析“这全因了山上下来的雪水,只有纯白的雪,才能滋润出纯绿的树。雪纯得白上加白,这树也就浓得绿上加绿了”“那绿色的生命原来都冷凝在这晶莹的躯体里。是天池将她揽在怀中,慢慢地融化、复苏,送下山去,送给干渴的戈壁”等句。天池,是文章叙述的地点。雪,自然不会是绿的,但能幻化出无穷的绿。有雪的日子其实就是孕育绿色的日子。在雪中看到了绿色,就像雪带来了春天。以“天池绿雪”为题,表明以上含意,同时引起读者兴趣和思考。3.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水面不似一般湖水那样柔和”“刘家峡的绿水是一种能量的积聚,而这天池呢?则是一种能量的凝固”等句明显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将天池的水与一般的湖水、刘家峡的绿水对比。对比的目的是突出一个方面,即突出“而别含着一种细密、坚实的美感”。可从原文中提取到对比的作用。4.C.树“通体透明”错。原文是“你站在池边,天蓝、水绿、山碧,连自身也觉得通体透明”。E.文章没有运用象征手法。文章是一篇写景散文,中心是通过对“天池绿雪”的描写,表达了对天池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冬妮娅【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文学常识的把握。由“保尔”这个小说的主人公可知,该段文字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出自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性小说。(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依据“戴着一顶海狗皮帽,顶上还有个绒球”这一打扮可知,选段中的青年妇女是冬妮娅。13、《诗经》是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语序不当、将“诵读经典”和“选择经典”调换(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也可)。C称呼诗句前后对仗,月对云,下对生,“生”是动词,是升起、兴起的意思,写出云彩兴起,结成海市蜃楼的奇景。【解析】
(1)“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开始”错误,应是:《诗经》是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划线句“诵读经典,选择经典”语序不当,应是“选择经典,诵读经典”。(2)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诗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糕点烘焙原料发酵发酵剂添加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产品加工工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通信固定终端设备装调工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线电缆制造工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棉花收获机操作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园艺生产技术员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辽宁省沈阳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饮料灌装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应急行业面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征信面试题及答案
- 2025保密协议范本:物流行业货物信息保密
- 砂石料物资供应服务保障方案
- 2025卫星互联网承载网技术白皮书-未来网络发展大会
- 顺丰转正考试题库及答案
- 半导体行业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全套教学课件
- DB15T 2618-2022 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
- 2025至2030年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玉米糖浆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八师兵团职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