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分为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地球上分布非常广泛的自然现象,总面积8.56亿公顷,占全球土地面积的6.4%。从赤道到极地苔原带均有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加拿大湿地面积最大,其次是俄罗斯和美国,中国列第四位。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也称为《拉姆萨尔公约》,成为全球第一个环境公约。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从此我国的湿地保护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湿地一词最早出现于1956年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39号通告》,通告将湿地定义为“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覆盖的土地。”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也称为《拉姆萨尔公约》,成为全球第一个环境公约。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从此我国的湿地保护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湿地一词最早出现于1956年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39号通告》,通告将湿地定义为“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覆盖的土地。”
1979年,美国为了对湿地和深水生态环境进行分类,该局对湿地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过渡的土地,该土地水位经常存在或接近地表,或者为浅水所覆盖……”。1971年在拉姆萨尔通过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我国对沼泽、滩涂等湿地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分类系统,通常认为“湿地系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
尽管湿地的概念尚无统一,但它们有一共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认为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别于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
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为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
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0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仍无人问津。
湿地的特点
(1)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物环境,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2)系统的生态脆弱性。
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
(3)生产力高效性。
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据报道,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蛋白质9
g
m-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4)效益的综合性。
湿地具有综合效益,它既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有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作为物种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游等社会效益。
(5)生态系统的易变性。
易变性是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的特殊形态之一,当水量减少以至干涸时,湿地生态系统演潜为陆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该系统又演化为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决定了系统的状态。
湿地的作用
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巨大贮库
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从而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重要作用。全国天然湖泊和各类水库调洪能力不下2000亿立方米。长江22个通江湖泊尽管面积锐减,容水量仍达600多亿立方米,洞庭、鄱阳两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亿立方米,对于调节长江洪水、消减洪灾依然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中国湿地保护现状:
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1956年建立的,而国际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872年就建立了,晚了84年;对湿地的保护,欧美国家也起步较早,上世纪50年代,它们就开始对湿地保护,我国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落后欧美约40年。但在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之后,我国也建立了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
2016年1月10日从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国湿地保护面积增加了200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46.80%。截至目前,我国自然湿地保护面积达2185万公顷,全国共批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706处,其中通过验收并正式授予国家湿地公园正式称号的达98处,指定国际重要湿地49处。
湿地保护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扎实推进,湿地保护制度不断强化,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1、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被开垦为农田或作其它用途,围埂造田、兴建码头。早在2005年,佳木斯市审计局在进行林业专项资金审计时发现非法开垦湿地4047公顷。(人口增长就是万恶之源,emmm……人一多了,需要的土地,粮食就多了,然后就开始占用耕地啦,林地啦,草地啦,这个亚子)
2、物多样性受损
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湿地日益减少,捕获、狩猎、砍伐、采挖等过量获取湿地生物资源,造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国家林业局的调查表明我国323处受监测的重要湿地中40.7%的湖泊、26.4%的海岸湿地和19.8%的沼泽受到过度捕捞的威胁;湿地水禽由于过度猎捕、捡拾鸟蛋等导致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
3、污染加剧、环境恶化
湿地被肆意侵占,并常成为沿江建筑垃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泄区和承泄地,污染在不断加剧、环境在不断恶化。长期承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湿地水体污染,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湿地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人口急剧增加,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填海造陆等。
5.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的知识培训课件
- 高粱简介课件
- 电焊知识干货培训总结报告课件
- 高热护理课件
- S-2-2-1H-Indol-3-yl-ethyl-amino-2-oxoethyl-COA-S-2-2-1H-Indol-3-yl-ethyl-amino-2-oxoeth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Brivoligide-sodium-AYX1-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
- 保育员三级证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中长导管考试题及答案
- 班长竞聘考试题及答案
- 高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新委托施工简单协议书
- 退伍留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辅警面试考试试题库目(答案+解析)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完整版)
- DB43∕T 291-2006 桃源大叶茶栽培技术规程
- 刮板输送机的设计机械CAD图纸
- 桥梁施工台账样板
- 建筑石料加工项目建议书范文
- 糖类生物化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