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华产业园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任务由来受重庆新华传媒有限公司(发包方、业主方、建设方)的委托,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包方,下称我院)对“新华产业园工程”建设场地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以满足施工图设计、施工要求。工程概况拟建“新华产业园工程”位于重庆市渝北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8532.50m2;总建筑面积119610.91m2。拟建工程主要由10栋厂房和地下车库组成;拟建建筑最大建筑高度27.30m,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厂房最大跨径均为8.00m;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型式拟采用独立基础或桩基础。拟建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该工程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拟建建筑物特征见表1.1-1。表1.1-1拟建建筑物特征拟建物名称层数高度(m)建筑物安全等级结构类型设计±0.00高程(m)架空层及地下室高程(m)最大荷载kN/柱拟用基础型式对沉降敏感程度A1配套用房6F/-1F27.30二级框架结构278.10-1F=272.604000桩基础不敏感A2研发厂房6F/-1F27.30二级框架结构278.10-1F=272.604000筏板基础/桩基础不敏感B1孵化厂房5F/-1F23.80二级框架结构278.10-1F=272.603500筏板基础/桩基础不敏感B2孵化厂房4F/-1F20.40二级框架结构278.10-1F=272.603000筏板基础/桩基础不敏感B3孵化厂房4F/-1F20.40二级框架结构278.10-1F=272.603000筏板基础/桩基础不敏感B4孵化厂房4F/-1F20.40二级框架结构278.10-1F=272.603000桩基础不敏感C1定制厂房4F/-2F20.40二级框架结构278.10-1F=272.60-2F=368.703500筏板基础/桩基础不敏感C2定制厂房4F/-2F20.40二级框架结构278.10-1F=272.60-2F=368.703500筏板基础/桩基础不敏感C3定制厂房4F/-2F20.40二级框架结构278.10-1F=272.60-2F=368.703500筏板基础不敏感C4定制厂房4F/-2F20.40二级框架结构278.10-1F=272.60-2F=368.703500筏板基础/桩基础不敏感1号地下车库-1F5.50二级框剪结构/-1F=272.601000筏板基础/桩筏基础/桩基础不敏感2号地下车库-2F9.40二级框剪结构/-1F=272.60-2F=368.701500筏板基础/桩筏基础/桩基础不敏感根据设计方案场地整平后,环境高程与周边环境高程基本一致;将在局部地段形成高度小于2.00m的边坡工程,由于高度较小,破坏后果不严重,本次勘察未针对该类边坡稳定性进行赘述。经分析该类边坡破坏模式为圆弧形滑动破坏,边坡欠稳定;建议采用坡率法或挡墙进行常规处理。此外,将在拟建地下车库四周形成最大高约9.40m的岩土质、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场地拟形成各段边坡工程基本特征见表1.1-2。表1.1-2场地拟形成各段边坡工程基本特征序号边坡编号边坡性质边坡主要特征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代表剖面(剖面号)备注长度(m)最大高度(m)主要坡向(°)11号地下车库北侧基坑边坡(a1a2段、a5a6段、a9a10段、a21a22段)土质、岩质质边坡2335.50150二级10~12、14~17、19~23、2521号地下车库东侧基坑边坡(a2a3段、a4a5段、a6a7段、a8a9段、a10a11段、a12a13段、a14a15段、a18a19段)土质、岩质质边坡1635.50240二级2~931号地下车库南侧基坑边坡(a3a4段、a11a12段、a13a14段、a15a16段、a17a18段、a19a20段)土质、岩质质边坡2335.50330二级10~15、17~18、20~2541号地下车库西侧基坑边坡(a16a17段、a20a21段、a22a1段)土质、岩质质边坡1635.5060二级2~952号地下车库北侧基坑边坡(b1b2段、b3b4段、b5b6段、b13b14段)岩土混合质、土质边坡1539.40157一级34~36、39、41~42、44~4562号地下车库东侧基坑边坡(b2b3段、b6b7段、b8b9段、b10b11段)土质边坡979.40247一级27~32、4072号地下车库南侧基坑边坡(b7b8段、b9b10段、b11b12段)土质边坡1539.40337一级34~39、41~4582号地下车库西侧基坑边坡(b7b8段、b9b10段、b11b12段)土质边坡949.4067一级27~28、30~3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目的根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和《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本次勘察为直接详细勘察工作。勘察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勘察任务具体任务是: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地质环境;查明建筑场地及其影响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并提出处理意见;查明建筑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深度、地下水发育状况及活动规律,并对地下水质作出评价;对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作出评价;评价场地岩土体渗透性能等;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参数;查明是否存在“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评价场地基坑边坡工程的稳定性,提出支护措施建议及设计参数;评价场地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对场地特殊性岩土进行分析评价;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为地基基础设计及边坡治理提供依据;根据场地条件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基础持力层,并对基础型式提出经济合理的建议;查明场地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对施工期、运营期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工作主要依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业主方提供的1:500建筑物总平面图及相关设计资料。本次勘察执行主要技术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200-2014);《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其它相关试验规程及技术标准。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有关规定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及《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附件2),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一级;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属复杂场地(判定见表1.3),综合确定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3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判定因素场地环境情况场地复杂程度1地形、地貌场地部分地段经人工改造地势较平坦。简单2岩层倾角(°)9简单3岩体完整性场地基岩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中等复杂4岩土特征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存在特殊性岩土(素填土)复杂5土层厚度(m)钻探揭露最大厚度40.00m复杂6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简单7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简单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程度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无简单岩质边坡无简单洞顶覆盖厚度与洞跨之比<1(与已建轨道交通十号线三亚湾车站(地下站台))复杂采空区占地用地面积比例%<15简单9相邻建筑影响程度中等中等场地类别综合判定复杂场地工程勘察范围、阶段勘察范围的确定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本工程勘察范围应包括环境挖填方边坡、基坑边坡及其影响的区域。本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严格执行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勘察范围判定见表1.4.1),勘察范围符合渝建〔2013〕345号文和重庆市工程建设相关标准的规定。
表1.4.1工程勘察范围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拟建场地内不存在此类边坡满足要求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拟建场地内不存在此类边坡满足勘察范围要求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要求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拟建场地内不存在此类边坡满足勘察范围要求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倍基坑深度满足勘察范围要求2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2倍基坑深度满足勘察范围要求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2倍基坑深度满足勘察范围要求勘察阶段的确定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3〕346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和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规定,本工程不需要进行选址勘察,但需要进行初步勘察(勘察阶段判定见表1.4-2、表1.4-3)。
表1.4-2选址勘察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属于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不属于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属于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不属于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必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属于不需进行选址勘察表1.4-3工程勘察阶段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复杂场地;工程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需要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地形坡角一般5~27°,局部为陡坡,最大坡约55°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与三峡库区175m岸线外侧水平距离远大于100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综上,本工程应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进行勘察。拟建场地前期建设方已委托我公司进行了初步勘察,我司于2020年1月提交了经重庆市涪陵区建筑勘察设计质量审查中心审查合格的《新华产业园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勘察)》(审查编号为:KC(2019)-81-0041701B)。根据建设方委托本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勘察阶段符合渝建〔2013〕346号文和重庆市工程建设相关标准的规定。初勘报告主要结论和建议:初勘报告主要结论场地范围内无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周边无滑坡,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未见软弱夹层;场地现状整体稳定。场地内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有渝利铁路火风山隧道和轨道交通十号线三亚湾车站;渝利铁路火风山隧道位于拟建场地正下方后期建筑加载可能造成火风山隧道不同程度破坏。建议场地建筑方案设计时对其进行避让,并留设一定安全距离。若不能避让时,应针对建筑加载后对火风山隧道影响作专项安全论证方案,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三亚湾车站大部分区域处于场地用地红线外,小部分区域位于用地红线范围内;场地建筑方案设计时对其进行避让后,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拟建场地内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和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与砂岩,岩层产状平缓,分布稳定,岩体较完整。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地下水及各土层对建筑材料均具微腐蚀性。初勘报告主要建议场地内应布置好可靠的地表排水体系,作好场地的统一排水防渗措施,同时,应抓紧基础施工的进度,以免因地表水下渗而影响地基强度。建议施工阶段及运营期间加强场地的沉降观测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及运营安全。勘察区部分地段填土厚度大,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此因素,优化设计,以便于工程处理和节约投资。详细勘察按照详细勘察阶段的相关规范及对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进行的,详细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和提供设计参数。项目业主已按《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相关规定进行了拟建工程对隧道工程影响的专项论证方案。拟建工程建筑设计方案在规划审批和初步设计审批时应当征得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勘察方法本工程勘察方法以工程地质钻探为主,辅以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测量、地下水观测、原位测试、室内岩土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采用1:500现状地形图,现场实际勾绘了地层界线,并在场地附近基岩露头处实测了地层与裂隙产状,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测绘范围面积约0.071km2,采用追索法与穿越法相结合的手段,对拟建场区进行地层界线划分、不良地质作用调查、岩层产状及裂隙调查等,以查明场区及其周边附近地段的地质条件。2、工程测量本工程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0.50m。依据建设方提供的2个控制点(T01、T02,见表1.6.1);采用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提供服务的GPS-CORS系统,用RTK实时动态法放样、剖面测量。表1.6.1工程测量控制点情况一览控制点号X(m)Y(m)H(m)T0177803.9765393.81277.64T0277552.9265321.90278.003、工程钻探勘察工作量按有关详勘要求及设计要求布置钻孔。本次勘察布置钻孔原则:主要沿拟建建筑物的角点、轴线及垂直边坡走向布置。钻孔间距约10.60~28.00m。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181个(钻孔编号XK1~XK149、BXK1~BXK32,其中钻孔BXK1~BXK32为钻探过程中由于建筑方案局部调整增加的钻孔)。本次勘察布置控制性钻孔73个兼作取样及原位测试钻孔,占总孔数的1/3以上。其中取岩样钻孔55个,土样钻孔6个;动力触探试验钻孔12个;取样试验钻孔及原位测试钻孔共73个,约占总孔数的1/3以上。钻孔深度要求进入预计持力层8~15m以上。上述钻孔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4、水位观测所有钻孔在钻探结束并提干孔内积水后,均进行了地下水位观测,并在间隔24小时后实测了各钻孔地下水恢复水位,测量方法采用电子水位计测定水位。5、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共采集中等风化基岩岩样55组(泥岩22组,砂岩33组),进行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和岩石物性及抗剪试验。本次勘察采集粉质粘土原状土样6组,土样采用回转取土器采取单动三重管方式采集,土样等级为Ⅰ级,测试项目为土常规试验及剪切试验等。6、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在12个钻孔中对素填土层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7、野外见证建设方委托了具有外业勘察见证资质的单位(重庆南江建设工程公司)及人员(见证员:郭晓霖,印章号:YKJZ-2310584-0024)进行了全过程的外业勘察见证。勘察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我院(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具备钻探劳务资质,本工程钻探施工由我院承担。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从2020年8月27日开始,先后出动XY-100型钻机4台,进行钻探工作;勘察外业工作于2020年11月27日顺利完成;外业全部完成后随即展开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本次勘察共完成工作量及提交成果资料见表1.6.2-1和表1.6.2-2。表1.6.2-1野外主要完成工作量序号工作内容单位比例尺数量1岩芯钻探m/孔--5407.40/1812勘探点高程及坐标测量次/孔--362/1813地质剖面测量km/条1:2008.91/454现场地质调查km21:10000.0715水位观测次/孔--362/1816野外采取岩样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组--49岩石物性、岩石三轴、变形试验组--67野外采取土样进行土常规试验组/孔--6/68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m/孔--57.40/12表1.6.2-2室内主要完成工作量序号工作内容单位比例尺数量1室内岩土试验报告份--1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张1:50013工程地质剖面图条1:200304工程钻孔柱状图孔1:2001025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曲线图孔1:4036勘探点一览表份--17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份--18工程测量技术小结份--19工程地质勘察纲要份--110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份--1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工作是执行有关规范规定及场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实施的。其中: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对拟建工程区进行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测绘比例尺为1:500,成图比例1:500。对影响该工程稳定性的地质因素作重点观测,并适当加宽调查范围。采用布点法、跨线穿越法沿支挡工程轴线及两侧进行测绘,保证了工程地质测绘的准确和真实性。主要针对拟建场附近地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第四系分布范围、基岩露头、岩层产状、构造裂隙发育程度和不良地质现象;地质观察点、地质界限点在平面图上的偏差在0.03m以内。2、工程测量(1)钻孔布测测量坐标系统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地内两个控制点T02和T02为基点进行钻孔测量放样工作。采用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提供服务的GPS-CORS系统,用RTK实时动态法放样,严格执行测量技术规程,放孔时地质人员通过地形地貌等对孔位及高程进行校核;钻探施工后,对每个钻孔孔位进行复测,测量结果钻孔平面位置偏差在0.10~0.15m之内,高程偏差在正负0.05m内;满足规范要求。(2)剖面测制采用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提供服务的GPS-CORS系统,用RTK实时动态法测量及皮尺施测剖面45条。在地形变化较大的部位加密控制,测图精度符合同比例尺要求精度。3、工程勘探钻探施工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的要求进行,采用地质回转钻机清水硬质合金钻进。开孔孔径Φ110mm,终孔孔径Φ91mm。为提高岩芯采取率,严格控制了回次进尺和循环用水量,土层每回次进尺控制在0.50~1.50m,基岩强风化回次进尺一般不大于1.50m,中等风化基岩进尺不大于2.00m。钻孔岩心回次采取率: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素填土在60~69%之间;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层粉质粘土在90~94%之间;强风化基岩在72~79%之间;中等风化基岩在82~92%之间;钻孔合格率为100%,各钻孔岩芯均拍照存档,符合本次勘察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在钻探施工过程中有地质技术人员在现场了解钻探揭露情况并及时进行编录,野外资料真实可靠。钻孔施工、观测完毕,均及时采用黏土+水泥浆进行回填封孔。4、水位观测所有钻孔在钻探结束并提干孔内积水后,均进行了地下水位观测,并在间隔24小时后实测了各钻孔地下水恢复水位,测量方法采用电子水位计测定。钻孔水文地质观测方法合理,手段正确,原始数据真实可靠。5、取样及室内试验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本次勘察在55个钻孔中共采集了中等风化基岩岩样26组,在6个钻孔中共采集了粉质粘土原状土样6组;取样钻孔共计73个;占总钻孔数的1/3以上;取样数量满足规范要求。现场土样用薄壁取土器采取原状样,用铁皮包装后采用胶布密封,土样属于Ⅰ类土样。本工程岩石试样利用钻探岩芯制作;采取岩芯单节长度大于20cm,毛样尺寸满足试块加工的要求。所取岩芯试样及时采用塑料袋包装后用胶布密封。总之,样品的采集、包装、送样满足相关技术规程规定,样品采集后及时封存运交试验室进行试验。室内试验由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完成,送检和试验过程符合规范要求。上述试验机构均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试验操作按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成果可靠。6、原位测试为查明场地素填土密实程度,在12个钻孔中对素填土层进行了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试验;本次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装置采用自动落锤装置;触探杆最大偏斜度未超过2%;锤击贯入均连续进行,严格控制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在每分钟15〜30击;每贯入lm将探杆转动一圈半。试验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试验数据可靠。外业记录、地质编录钻探现场记录表的各栏均应按钻进回次逐项填写。在每个回次中发现变层时,分行填写,现场记录无誊录转抄现象,误写之处用笔可以划去,在旁边作更正,未在原处涂抹修改。每个钻探班组实记录各工序及生产情况,字迹清晰、整洁。记录员、班长、机长签名完善。外业记录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数据可靠。地质编录严格按相关技术标准对各类地层的描述内容进行,描述人员与现场原始记录紧密配合认真填写岩芯票,丈量每回次岩芯长度,作好原始记录(断层、节理、裂隙、软弱夹层发育情况)及整理工作;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保证地质编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野外见证本次勘察工作达到了建设方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勘察工作中建设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外业检查验收,同时委托了具有外业勘察见证资质的单位(重庆南江建设工程公司)及人员(见证员:郭晓霖,印章号:YKJZ-2310584-0024)进行了全过程的外业勘察见证,本次勘察工作质量合格。9、内业整理本次勘察图件采用理正岩土工程勘察软件(重庆版8.5BP21)进行绘制,文字、表格均采用WPS2019办公软件进行编制;成果资料详实可靠。综上所述,本次勘察野外施工作业均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各环节严格把关,责任到人,较好地完成了勘察任务,所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质量能满足直接详勘的要求,达到了预期勘察目的,提交的勘察资料经审查合格后可供设计及施工使用。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自然地理场地位置、行政区划及交通情况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两江新区出口加工区六路);行政区划属重庆市渝北区。拟建场地北侧、西侧为已建市政道路,汽车可直通现场附近,交通较便利,地理位置较好。气象特征勘察区属亚热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8~18.6℃,最热月份为每年的7月~8月,气温为28.0~28.8℃;最冷月出现在1月,气温7.2~7.9℃。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4.2℃,极端最低气温-3.6℃。年平均降雨量1086.5~1312.5mm,一般平均1090mm,最大年均降雨量达1316.9mm,最小年均降雨量为819.2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二,并常伴有雷阵暴雨。重庆地区日最大降雨量266.5mm,出现在2017年7月17日;年均雾日30~40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1%,绝对湿度17.1~18.2毫巴。场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地表水体本次勘察范围内未见河流、湖泊等大型地表水体;水文条件简单。地形地貌建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经多年人工改造,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地形坡角一般1~3°。本次勘察范围内地面高程276~279m之间,最大高差约3.00m。场地地形地貌属简单。地质构造场地在构造单元上处于龙王洞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本区基本构造形态定型于燕山运动末期,进入喜山运动以来,区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未发生造山或强烈的断块差异运动,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整体抬升,断裂带的新活动十分微弱。勘察区内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间隙性抬升为主,差异运动不强烈。晚第三系以来的地质历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表现为各级夷平面峰线齐一,地表未见明显变形迹象,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拟建场地地表多为第四系土层覆盖,在场地中部基岩出露地段实测岩层产状98°∠9°。根据本次钻探,场地内未见断层构造及构造破碎带。通过对场地基岩出露部位进行调查和实测,场地岩体中发育以下两组裂隙:LX1裂隙:产状198º∠73º,凹面、上陡下缓,裂隙间距1.50~2.00m,裂面粗糙,张开2~5mm,局部粘土半充填,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X2裂隙:产状286º∠81º,裂隙面较平整,张开2~4mm,局部粘土半充填,一般间距0.30~1.00m,最宽达3.50m,可见延伸1.50~6.00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岩层(结构)面:产状98°∠9°,层间未见软弱夹层及其他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地层岩性根据地表调查及勘探的揭露,场地地层发育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粘土;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和砂岩。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Q4)1、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稍湿,稍密~中密,由砂岩、泥岩块石、碎石和粘性土等组成。硬质物粒径一般20~300mm,最大可达600mm;硬质物含量约占11~41%,分布不均;由场地平场时机械碾压堆填,堆填时间10年以上;未被污染。本层位于地表场地内均有分布,其厚度变化大。根据钻探揭露层厚1.10(XK72)~40.00m(XK109、XK110),层底高程238.91~278.67m。~~~~~~不~~~整~~~合~~~~~~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粘土:红褐色,可塑状,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有粘性,刀切面光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少量砂泥岩碎块石,分布不均。本层位于素填土之下,场地内零星分布,厚度变化较大。根据钻探揭露层厚0.60(XK95、XK136)~8.90m(XK131),层底高程241.21~275.20m。~~~~~~不~~~整~~~合~~~~~~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局部含较多砂质团块,岩质较软,敲打声清脆;岩心较完整,呈柱状、短柱状;岩质较软。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中等风化岩芯较完整,呈柱状、短柱状;节长0.06~0.25m。该层在场区内分布广泛,为场区主要岩层,本次钻探未揭穿。砂岩(J2s-Ss):褐色,红褐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主要有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碎片等矿物组成。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中等风化岩芯较完整,呈柱状、短柱状。节长0.08~0.60m。该层在场区内分布广泛,为场区主要岩层,本次钻探未揭穿。各层在钻孔中分布情况见钻孔柱状图及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基岩面及基岩风化特征基岩面特征据地表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内基岩均被第四系全新统土层覆盖。通过钻探揭露,基岩面起伏较大,基岩面坡角一般6~54°。基岩埋深1.10~40.00m,顶面高程238.91~278.67m。基岩风化带特征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颜色及矿物成分明显变化,岩石被裂隙分割成碎块,裂面多充填泥膜,钻孔岩芯多呈碎块状、块状,岩质较软,失水后自动崩解成碎块,手捏岩芯易碎散。场区内各钻孔均揭露到此带,厚度在0.90~5.20m之间。2、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小部分破坏,裂隙较不发育,部分裂隙中铁锰质渲染,呈锈黄色;局部见陡倾裂隙,裂面较平直,多见方解石脉及粘性土充填;局部沿裂隙风化后,其周边呈褐黄色,岩体较完整。钻探取芯多呈柱状,少量短柱状,岩芯节长0.05~0.50m。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根据场地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赋存特征,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岩类孔隙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主要赋存在第四系土层中;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堆积体内,其主要含水介质为素填土。素填土透水性强,属相对含水层;粉质粘土透水性较差,属相对隔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多以地表径流形式排出场外。孔隙水属上层滞水性质,水量受气候影响显著;旱季贫乏,受季节影响明显;雨季有暂时性地下水分布。基岩裂隙水:场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泥岩透水性差,为隔水层;砂岩为含水层。基岩裂隙水赋存在风化裂隙及砂岩层间裂隙中。由于地处斜坡地带,且地下水补给源单一,补给量匮乏,场地基岩裂隙水较贫乏。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层的构造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沿裂隙管道竖向运移至潜水位附近后改变为顺层间管道水平运移,以泉的形式出露。拟建场地及附近有无井、泉出露。地下水的补排关系: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气候和地形地貌影响大,大气降水由地表入渗,进入构造裂隙及土层中,形成上层滞水向场地低洼处排泄。勘察施工过程中,在钻孔终孔后,将孔内水抽干,经24小时后进行水位恢复观测,各钻孔均无水,本次勘察期间在勘察范围内地下水贫乏。但场地表层分布的素填土,属强透水层;在雨季施工时,地表水易沿着第四系素填土渗入,形成暂时性上层滞水,且水量较大。故在基础施工时应加强地表水的排水防渗工作,并采取集水井排水等措施进行基础施工。水文地质参数: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9.1.2附录岩土体渗透性等级,结合地区经验场地素填土强透水地层,其渗透系数k取10~20m/d。坡残积粉质粘土渗透性等级属微透水,其渗透系数K取0.005~0.01m/d。泥岩渗透性等级属极微透水,其渗透系数K<0.001m/d。砂岩渗透性等级属弱透水,其渗透系数K取0.05/d。场地环境类型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和拟建场地区域资料,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综上所述,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地表水的排水防渗工作,作好地表水的截、排水和地下水的降、排水工作;并备好必要的抽排水设备,同时完善地表截、排水沟系统。不良地质现象根据本次勘探及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表明:勘察场地及周边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破碎带及软弱夹层等。场地北东侧渝利铁路火风山隧道穿越场地,在拟建场地用地红线范围内火风山隧道底高程约为222.40~222.80m,隧道顶高程为231.40~231.80m,隧道跨径约9.50m。场地北侧用地红线附近为已建轨道交通十号线三亚湾车站(地下站台),洞底高程为248.00m;三亚湾车站大部分区域处于场地用地红线外,小部分区域位于用地红线范围内。渝利铁路火风山隧道和轨道交通十号线三亚湾车站属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与分析工程地质单元划分本次勘察岩土分层以现场岩性鉴别、结合室内试验成果作为划分依据。素填土:主要分布在场地南东一带,厚度变化较大;主要根据现场岩芯鉴定结合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进行综合分层。粉质粘土:可塑状,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主要根据现场岩芯鉴定结合室内试验成果进行综合分层。强风化基岩:岩体破碎,取样困难,主要以现场岩芯鉴定进行分层。中等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根据现场岩芯鉴定结合室内试验成果进行综合分层。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分析为了获取场地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定量评价指标,本次勘察在55个钻孔中采集了中等风化基岩岩样55组(泥岩22组,砂岩33组);作单轴抗压试验及岩石物性和抗剪强度试验;在6个钻孔中采集了6组坡残积粉质粘土原状土样作土常规试验。所有岩土样均在现场及时密封保存,保证样品的物质成分及结构不受破坏,并及时送样进行测试。土体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执行;岩石按《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执行。室内岩样分析测试由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负责完成,检测过程中严格按国家及行业标准操作,保证了各类试验资料数据的精度。对于试验成果离散程度较高的数据(级差大于3倍标准差样本或变异系数大于0.30的样本数据)进行剔除。本次勘察工作中,所有岩土样均按规范要求采取,样品具有代表性,试验方法与操作正确;综合测试手段可靠,方法得当,数据合理。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公式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中的有关规定及以下公式统计,本次勘察岩土室内试验成果按以下公式统计:式中:i—岩土性质指标测试值;n—参与统计的样本数量;—岩土参数算术平均值;σ—岩土参数标准差;δ—岩土参数变异系数;μκ—岩土性质指标标准值;Ψa—修正系数,当指标作为作用项时,式中取“+”号,指标作为抗力项时,式中取“-”号;岩、土试验统计成果统计及评述1、土体素填土:本次勘察在12个钻孔中对人工填土层作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试验,其统计成果见表3.2.2-1。表3.2.2-1素填土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成果统计孔号测试深度(m)实测锤击数范围值(击)未经修正击数平均值(击)标准差(击)变异系数未经修正后锤击数加权平均值(击)XK43.50~8.504~117.201.6250.2266.97XK152.50~4.703~107.501.7650.237XK161.00~2.203~96.21.7490.284XK206.00~14.503~106.801.5150.224XK408.00~11.803~106.701.7260.258XK465.00~8.703~116.801.7130.252XK537.50~13.403~107.001.6130.230XK754.60~8.304~107.501.3670.183XK863.50~8.603~106.901.6250.237XK966.60~11.704~107.001.3850.197XK10415.00~20.604~117.401.5340.207XK11518.80~26.404~96.701.3970.209根据成果表明素填土单孔变异系数范围为0.183~0.258,变异性低——中等;未修正的锤击数范围在3~11击之间,场地锤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为6.97击。从统计结果及触探曲线图可知该场地素填土密实程度为稍密(部分为中密状);整个场地素填土的均匀性较差。粉质粘土:场地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场地内大部分地段有分布,且部分地段厚度较大。本次勘察主要针对该层进行了取样测试,测试项目为土常规测试和抗剪试验。测试数据根据概率理论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统计如表3.2.2-2。表3.2.2-2坡残积粉质粘土土常规试验成果统计土样名称样品编号物理性质界限含水率天然抗剪强度饱和抗剪强度固结试验含水率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干密度土粒比重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粘聚力内摩擦角粘聚力内摩擦角压缩系数压缩模量WoρορρdGseSrWlWpILIpCφCφav0.1-0.2Es0.1-0.2%g/cm3%%kPa(°)kPa(°)MPa-1MPa粉质粘土XK32-TY25.41.951.991.562.730.75691.831.618.90.5112.724.613.017.99.20.414.26XK50-TY24.31.972.001.582.730.72391.831.218.70.4512.523.713.717.39.60.374.71XK55-TY23.61.972.011.592.720.70790.930.418.50.4311.922.014.516.210.20.354.86XK65-TY25.71.951.981.552.730.76092.331.319.00.5412.323.212.817.09.00.443.98XK92-TY23.41.972.011.602.720.70490.429.818.20.4511.621.214.715.610.30.354.81XK111-TY22.81.982.021.612.720.68790.329.217.90.4311.320.715.115.310.60.335.13样本数66666666666666666子样极大值25.71.982.021.612.730.76092.3031.6019.000.5412.7024.6015.1017.9010.600.445.13子样极小值22.81.951.981.552.720.68790.3029.2017.900.4311.3020.7012.8015.309.000.333.98平均值24.21.972.001.582.730.72391.2530.5818.530.4712.0522.5713.9716.559.820.384.63标准差1.150.010.010.020.010.0300.830.950.420.050.541.520.951.020.650.040.42变异系数0.0480.0060.0070.0150.0020.0410.0090.0310.0230.0980.0450.0670.0680.0610.0660.1120.092修正系数///////////0.950.950.950.951.090.93标准值///////////21.413.315.79.30.414.31由上表可知:场地坡残积层粉质粘土天然重度为19.7kN/m3,饱和重度为20.0kN/m3;粉质粘土粘聚力天然值为21.4kPa,饱和值为15.7kPa;内摩擦角天然值为13.3°,饱和值为9.3°;粉质粘土的塑性指数在11.30~12.05之间,液性指数在0.43~0.47之间,土的状态属可塑状。压缩系数为0.41MPa-1,属中压缩性土。2、岩石为了解场地中等风化基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在55个钻孔中采集了中等风化基岩岩样55组(泥岩22组,砂岩33组)。其中选取19组中等风化泥岩岩样进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选取30组中等风化砂岩岩样进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别选取3组中等风化泥岩和3组中等风化砂岩岩样进行岩石物性、岩石三轴、变形试验。其统计成果见表3.2.2-3~3.2.2-6。表3.2.2-3取样编号岩石名称天然抗压强度单值(MPa)饱和抗压强度单值(MPa)软化系数XK1-1泥岩6.54.00.645.83.65.13.1XK17-1泥岩7.54.80.666.94.38.35.2XK24-1泥岩6.74.20.657.44.76.23.9XK30-1泥岩8.45.30.667.74.89.15.8XK38-1泥岩9.66.20.6710.36.68.85.6XK41-1泥岩6.54.10.656.94.26.13.7XK52-1泥岩7.85.00.668.65.47.14.4XK54-1泥岩10.87.00.6710.26.59.36.0XK61-1泥岩8.95.60.668.65.49.56.0XK74-1泥岩10.46.60.679.76.29.25.9XK80-1泥岩7.54.70.656.94.26.23.9XK85-1泥岩7.85.00.668.55.47.24.5XK94-1泥岩9.15.80.668.45.37.74.8XK95-1泥岩7.44.70.656.94.26.23.9XK97-1泥岩7.74.80.668.35.26.94.3XK100-1泥岩9.25.80.667.54.88.35.2XK114-1泥岩9.96.30.679.15.88.45.4BXK6-1泥岩7.74.80.668.35.27.04.4BXK13-1泥岩6.94.20.657.54.76.23.9n(样本数)575719max(最大值)10.807.000.67min(最小值)5.103.100.64(平均值)7.945.010.66σ(标准差)1.300.87/δ(变异系数)0.160.17/Ψa(统计修正系数)0.960.96/标准值7.64.8/根据统计结果:场地中等风化泥岩软化系数为0.66,属易软化软岩;中等风化泥岩天然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6,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7,可知泥岩该项试验指标的变异性性低,岩质均匀。表3.2.2-4取样编号岩石名称天然抗压强度单值(MPa)饱和抗压强度单值(MPa)软化系数XK3-1砂岩31.124.90.7828.022.037.229.2XK5-1砂岩27.320.70.7428.921.523.817.8XK7-1砂岩36.229.30.7831.224.833.626.7XK10-1砂岩33.026.10.7631.824.629.022.5XK19-1砂岩22.517.30.7426.820.332.224.3XK21-1砂岩28.621.50.7322.316.517.012.6XK26-1砂岩32.325.50.7626.520.529.022.5XK36-1砂岩27.020.60.7421.816.324.518.3XK43-1砂岩21.116.50.7526.120.029.422.5XK45-1砂岩28.922.00.7423.817.726.119.4XK47-1砂岩26.219.70.7321.015.522.416.5XK63-1砂岩29.422.60.7526.319.923.317.6XK67-1砂岩19.014.30.7321.916.125.518.8XK76-1砂岩23.618.90.7628.622.531.424.6XK79-1砂岩27.020.90.7321.416.224.618.6XK82-1砂岩18.613.80.7121.715.724.217.6XK102-1砂岩26.620.20.7221.015.724.218.0XK106-1砂岩24.619.40.7427.621.422.517.4XK108-1砂岩27.621.30.7322.216.826.019.6XK109-1砂岩23.218.30.7427.221.120.215.7XK113-1砂岩25.419.60.7328.121.222.517.0XK116-1砂岩28.722.70.7423.017.826.120.2XK120-1砂岩25.019.00.7227.420.421.916.3XK124-1砂岩26.520.60.7328.021.423.818.2XK139-1砂岩32.625.40.7326.820.533.127.7BXK3-1砂岩30.826.20.7735.029.341.134.3BXK9-1砂岩35.426.50.7631.323.527.720.8BXK10-1砂岩32.123.80.7528.621.224.518.1BXK14-1砂岩30.624.80.7633.326.527.922.2BXK30-1砂岩34.328.50.7829.023.730.424.8n(样本数)909030.00max(最大值)41.1034.300.78min(最小值)17.0012.600.71(平均值)27.0820.900.74σ(标准差)4.524.00/δ(变异系数)0.170.19/Ψa(统计修正系数)0.970.97/标准值26.320.3/根据统计结果:场地中等风化砂岩软化系数为0.74,属易软化较软岩。天然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7,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9,可知砂岩该项试验指标的变异性低;岩质较均匀。表3.2.2-5中等风化泥岩抗剪、抗拉强度试验成果统计野外编号岩石名称抗拉强度(MPa)抗剪强度变形指标φC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MPaMPaMPaμXK27-1泥岩0.6336.862.182436.02632.60.310.692309.02491.30.320.612103.92252.40.32XK90-1泥岩0.6636.912.331977.82118.80.300.731900.52030.20.300.641829.61948.50.31XK128-1泥岩0.8337.502.942523.72708.30.310.842385.82560.40.310.852230.12378.70.32n(样本数)933999max(最大值)0.8537.502.942523.702708.300.32min(最小值)0.6136.862.181829.601948.500.30(平均值)0.7237.092.482188.492346.800.31σ(标准差)0.100.360.40248.02273.780.01δ(变异系数)0.130.010.160.110.120.03Ψa(统计修正系数)0.92/////标准值0.6634.12*2.18*///注:①*为经验值;②抗剪试验数据达不到统计要求,其取值根据平均值乘以0.92的经验系数确定,且不大于测试最小值。根据统计结果:中等风化泥岩抗拉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3,变异性低;该项指标岩质较均匀。表3.2.2-6中等风化砂岩抗剪、抗拉强度试验成果统计野外编号岩石名称抗拉强度(MPa)抗剪强度变形指标φC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MPaMPaMPaμXK14-1砂岩1.6840.776.265269.75436.20.251.625583.95764.10.251.765810.96000.00.24XK72-1砂岩1.8240.856.435839.76052.70.241.746351.86606.20.231.666055.16255.20.24XK149-1砂岩1.6040.515.765790.26006.20.241.555537.25736.90.251.716132.66377.10.24n(样本数)933999max(最大值)1.8240.856.436351.806606.200.25min(最小值)1.5540.515.765269.705436.200.23(平均值)1.6840.716.155819.016026.070.24σ(标准差)0.080.180.35330.85356.060.01δ(变异系数)0.050.000.060.060.060.03Ψa(统计修正系数)0.97/////标准值1.6337.45*5.66*///注:①*为经验值;②抗剪试验数据达不到统计要求,其取值根据平均值乘以0.92的经验系数确定,且不大于测试最小值。根据统计结果:中等风化砂岩抗拉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5,变异性很低;该项指标岩质均匀。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取值素填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现场观察并参考地区经验取建议值;由于素填土中夹有碎、块石成分,综合取值时考虑硬质物含量的影响。粉质粘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现场观察和室内试验成果,并参考地区经验取建议值。岩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粉质粘土: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4.3条表10.4.3-3内插计算,坡残积层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平均值取446kPa。土体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平均值乘以由孔隙比和液性指数两个指标统计变异系数计算得来的修正系数0.96进行取值,残坡积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标准值为428kPa。基岩: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参照基岩取值;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相关规定:由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泥岩和砂岩被水浸泡时建议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乘以地基条件系数(场地泥岩和砂岩岩体完整性属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均取1.10)确定。按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值计算:中等风化泥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uk=7.6MPa×1.10=8360kPa;中等风化砂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uk=26.3MPa×1.10=28930kPa。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岩土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由下式确定:fak=γ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土质地基取0.50,岩质地基取0.33)。素填土:结构稍密,对拟建场地地基填土应加固处理,可采用分层分段碾压(夯实)、换土垫层等,处理后的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测试确定,并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428kPa×0.50=214kPa。考虑到试验值的差异性,结合地区经验取值,建议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50kPa。基岩经计算: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759kPa(按天然值计算);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9547kPa(按天然值计算);注:泥岩和砂岩被水浸泡时按饱值计算: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742kPa;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7369kPa。根据地区经验: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450kPa。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岩石坚硬程度根据地区经验场地强风化砂岩和强风化泥岩属极软岩。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3.1.1条规定结合上述岩石试验成果统计:场地中等风化泥岩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5.01MPa,其软化系数为0.66,为易软化的软岩;中等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0.90MPa,其软化系数为0.74,为易软化的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根据钻孔钻入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采取率>82%,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强风化岩体岩芯呈碎块或短柱状,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7判定:强风化砂岩和强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强风化砂岩和强风化泥岩属极软岩具有可软化性和崩解性,开挖后容易进一步风化。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中等风化泥岩属软岩具有可软化性,开挖后进一步风化的可能性大。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岩土体参数建议值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原则本次勘察岩土参数建议值按不同岩性,不同风化程度分别提供:土体物理力学指标根据试验成果和原位测试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进行综合取值。场地中等风化基岩岩体完整性属较完整,其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岩体内摩擦角、粘聚力标准值由岩石标准值折减而成,其中内摩擦角φ按0.90折减,粘聚力按0.30折减。岩体变形指标标准值按岩石平均值折减而成,弹性模量与变形模量折减系数取0.70;泊松比折减系数1.00。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按岩石标准值折减而成,折减系数取0.40。边坡岩体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和抗拉强度标准值对永久边坡乘以时间效应系数,本工程时间效应系数取0.95。岩体水平抗力系数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3.8-2条查表确定。挡墙基底摩擦系数根据岩石试验成果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11.2.3条及地区经验提供。岩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8.2.3条,结合岩体强度提供。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建议根据野外岩芯鉴别以及原位测试成果资料,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场地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详见表3.4.2。表3.4.2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饱和重度(kN/m3)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标准值(kPa)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岩石水平抗力系数MN/m3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边坡临时坡率值边坡永久坡率值岩土与M30锚固砂浆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土的极限侧阻力(成桩采用泥浆护壁)(kPa)基底摩擦系数变形指标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天然饱和H≤8m(岩质边坡)H≤5m(土质边坡)8<H≤15(岩质边坡)5<H≤8(土质边坡)H≤8m(岩质边坡)H≤5m(土质边坡)8<H≤15(岩质边坡)5<H≤8(土质边坡)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μ)素填土(稍密)21.0*21.5*8*26*5*22*/10*///现场实测1:1.251:1.501:1.501:1.75//0.30*///粉质粘土(可塑状)19.720.021.413.315.79.3/16///1501:1.101:1.251:1.251:1.5050*55*0.25*///强风化泥岩23.0*23.5*55*22*///150*///300*1:0.751:1.001:1.001:1.25100*140*0.35*///强风化砂岩23.8*24.0*70*24*///220*///450*1:0.601:0.751:0.751:1.00180*180*0.40*///中等风化泥岩24.6*24.8*62129//251/70*7.64.827591:0.501:0.651:0.601:0.75400*/0.50*153216430.31中等风化砂岩24.8*25.1*161332//619/370*26.320.395471:0.401:0.551:0.501:0.651050*/0.60*407342180.24裂隙面////55*19*////////////////岩层面////50*18*////////////////基岩面(上覆土体为粉质粘土)//19.312.014.18.4////////////////基岩面(上覆土体为人工填土)//7.223.44.519.8////////////////注:1.表中带*的为经验值。2.素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现场实测压实系数及荷载试验确定;素填土建议不考虑摩阻力,但应考虑固结沉降对基础桩产生负摩阻力影响,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建议取0.25。3.基岩面参数根据上覆土体参数按0.90折减而来。4.场地泥岩、砂岩岩体强度破裂角分别取值为59.5°、61°。5.裂隙面抗剪强度根据裂隙性质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3.1结合地区经验取值:层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层面抗剪强度粘聚力c=50kPa,内摩擦角φ=18°;裂隙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故结构面抗剪强度粘聚力c=55kPa,内摩擦角φ=19°。(未考虑爆破震动的影响)。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经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范围内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周边无滑坡,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未见软弱夹层;场地现状整体稳定。此外,场地内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有渝利铁路火风山隧道和轨道交通十号线三亚湾车站;渝利铁路火风山隧道在拟建场地用地红线范围内洞顶覆盖厚度与洞跨之比大于3,现状稳定;但拟建场地施工对渝利铁路火风山隧道有影响。建议根据“拟建项目与渝利铁路火风山隧道相互影响专项评估报告,采取报告建议的相应措施后”场地稳定适宜建筑。三亚湾车站大部分区域处于场地用地红线外,小部分区域位于用地红线范围内;场地建筑方案设计时对其进行避让后,场地适宜建筑。综上,场地现状整体稳定;拟建建筑避开轨道交通十号线三亚湾车站后,并对场地内场平形成的边坡进行有效支挡后,同时按“拟建项目与渝利铁路火风山隧道相互影响专项评估报告,采取报告建议的相应措施后”场地稳定适宜建筑。地震效应评价场地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渝北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效应评价1、场地土层剪切波速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表4.1.3的划分标准并结合地区经验,场地土的类型:场地稍密的素填土属软弱土,其剪切波速υS取142m/s;粉质粘土属中软土,其剪切波速υS取170m/s;强风化砂岩和强风化泥岩属软质岩石,剪切波速:500m/s<υS<800m/s;中等风化砂岩和中等风化泥岩属岩石,其剪切波速:υS>800m/s。未来填土按现状素填土考虑,其剪切波速υS取142m/s(后期压实填土应据压实情况复测后校核)。2、场地土的类型与场地类别划分拟建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5条确定:Vse=d0/tt=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o——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按设计室内外地坪高程整平后,按地下车库与主体建筑脱开和地下车库与主体建筑不脱开分别进行对各拟建物场地震效应评价;同时按基坑边坡与地下车库结构上不脱开的情况评价。场地内各拟建物场地类别评价见表4.2.2-1和表4.2.2-2。表4.2.2-1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一览(地下车库与主体建筑脱开)建筑名称平场后覆盖层最大厚度m剪切波速平均值m/s等效剪切波速(m/s)计算钻孔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土的类型地段类别总厚度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人工填土粉质粘土A1配套用房17.3017.300.00142.00170.00142.00XK24(南西侧)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A2研发厂房25.1525.150.00142.00170.00142.00XK56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B1孵化厂房32.7932.790.00142.00170.00142.00XK7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B2孵化厂房31.4424.447.00142.00170.00142.00XK32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B3孵化厂房33.8028.902.90142.00170.00142.00XK66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B4孵化厂房7.457.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