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分部工程监理评价报告_第1页
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分部工程监理评价报告_第2页
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分部工程监理评价报告_第3页
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分部工程监理评价报告_第4页
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分部工程监理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建设项目(二期)监理质量评估报告(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分部工程)编制人:批准人: 上海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XXX-XXX建设项目(二期)监理部2019年月日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程规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特点:(1)项目设计范围包括:室内及雨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灭火器的配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外及雨水管线、室内外消火栓加压管线、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管线。(2)室外排水系统:1)室外生活排水与雨水分流。水泵房积水经过有组织收集,加压排至污水管道。所有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2)雨水采用重力流排水设计,室外场地按照3年的设计重现期,屋面雨水的排水能力按照10年重现期计算,按50年重现期溢流校核,径流系数1.0.屋面雨水经汇集后再排入室外雨水管道。(3)消火栓给水系统:1)水源:从原有一期的消防环网上引入2根DN100的消防给水管,在室内形成消防环网。消防水池为一期已建,有效容积不小于670立方米。室内外消火栓用水量按3小时计算。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管道室内成环布置,有消防水泵房加压供给。消火栓布置满足火灾时任何部位有两股13米的充实水柱到达(栓口压力:0.35MPa)。3)每层均设置单栓带灭火器箱和组合式消防柜。在屋面设备房外设一个自带压力显示装置试验用SN65型消火栓。吸水管及出水管上的阀门需采用明杆闸阀,管径大于DN300时采用电动闸阀;消防水泵出水管上压力表的最大量程不低于设计工作压力的2倍,且不低于1.60MPa;压力表直径不小于100mm,用DN20的管道将压力表与消防水泵出水管连接并设置关断阀门。4)连接单个消火栓DN70支管采用丝扣连接,其他架空敷设的管道DN50以上采用沟槽式连接。5)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由原有室外加压消防两路管道DN200给水管在室外基地内形成环网布置。6)消防水泵的性能应满足消防给水系统所需流量和压力的要求。流量扬程性能在零流量时的压力不应大于设计工作压力的140%,且宜大于设计工作压力的120%。当出流量为设计流量的150%时,其出口压力不应低于设计工作压力的65%。7)消接防水泵从接到启泵信号到正常运转的自动启泵时间不应大于2min。8)消防水泵控制柜设置在专用消防水泵控制室时,其防护等级不低于IP30;与消防水泵设置在同一空间时,不应低于IP55;消防水泵控制柜设置机械应急启泵功能,应确保消防水泵在报警后5.0min内正常工作。(4)自动灭火系统1)因工艺要求较大的防火分区,厂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分区面积可扩大一倍)。厂房区域按中危险II级考虑(喷水强度:8L/min.m2;作用面积:160面),设备机房按中危险I级考虑(喷水强度:6L/min.m2;作用面积:160m?),火灾延续时间均为1小时。2)设计喷水量30L/S。调整喷淋泵Q=30L/S,H=0.7Mpa,一用一备。3)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设有末端试水装置,楼层最不利点喷头处均设DN25或DN50试验放水阀和压力表,主干管底部设有排污阀。4)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应设不小于总数1%的备用喷头,且每种型号均不得小于10各。(5)雨水排水管道采用防紫外线型UPVC静音加厚排水管,插口插入式连接。(6)室外消火栓采用普通热浸镀锌钢管,室内喷淋管采用普通内外热镀锌钢管,丝扣卡箍连接。阀门及需拆卸部位采用法兰连接。(7)排水管穿楼板应预留洞口,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填塞密封膏封闭严密。立管周围应高处楼板面20mm、宽度大于或等于30mm的阻水圈。明装立管DNN110时,穿越楼板处及管井应设置阻火圈。立管穿屋面应设置刚性防水套管。(8)室内消防管及自动喷水管道工作压力<1.0MPa,消防管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1.4MPa,取1.4MPa。(9)管道清洗:1)给水塑料管安装完成后需进行清洗,管道注满水,排出管内空气,检查水密性:加压至试验压力值(升压时间不小于10min),稳压1h后,再用含20〜30mg/I的游离氯的水灌满管道进行消毒(水在管道中滞留24h以上)。消毒后再用饮用水冲洗。2)雨水排水管道冲洗以管道畅通为合格。3)消防给水管道冲洗:室内消火栓在与室外给水管连接前,必须将室外给水管冲洗干净,其冲洗强度应达到消防时最大设计流量;室内消火栓系统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干净,其冲洗强度应达到消防时最大设计流量。二、监理评估依据:1、本工程设计图纸、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纪要等2、国家及上海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强制性条文;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4、《建设工程监理规范》(B50319—2013);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6、《建筑排水塑料管道技术规程》(CJJ/T29-2010);7、《建筑给水塑料管道技术规程》(CJJ/98-2014);8、《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4S520);9、《消防水泵结合器安装》(99S302);10、施工合同及监理合同。11、国家、上海市现行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规定等。三、施工质量控制:1、审核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施工设备等监理控制情况所有工程上使用的原材料进场前,施工单位均及时向项目监理机构审报有关材料的生产厂家资质,材料备案证明等,进场后审查质保书、合格证及外观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同意使用;经审核给排水管材等供应商生产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检测报告等资料齐全,进场管材均能提交出厂合格证明及质保书,管材质量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本工程施工设备及仪器设备,均实行报验制度。对工程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检测设备,进行有效的登记和检验,对未经校验或已过期的设备予以标注,并及时送到有资质的试验室重新校验后再使用,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2、严格对隐蔽工程及工序验收检查并加强现场巡视项目监理机构的专业监理工程师经常在现场巡视、旁站、量测、检查,以保证现场操作人员按规范执行,同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指出,督促施工人员及时整改。这样就把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既避免成型后施工单位返工,同时又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连续性。严格执行工序交接验收检查制度,坚持上道工序未经检查验收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对隐蔽工程及工序过程严格按规定程序,按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检查验收。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签署意见认可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在监理过程中,项目监理机构实行24小时服务,节假日建立值班制度,做到随叫随到,准确及时地处理现场情况,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工程的顺利进行。3、工程测量放样的监理控制工程开工后,施工单位及时对用于工程上的临时水准点、工程基准线、施工控制桩进行了放样设置,复核。项目监理机构测量监理工程师也及时独立、平行的对临时水准点、工程基准线、施工控制桩进行第三级复核。在各道工序施工过程中,测量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定位、标高在施工放样、复核的基础上以100%的频率进行了复测,确保测量的准确性。4、工程质量关键工序控制情况给排水工程:管道的安装位置、标高、中心线符合设计的规定;排水管安装坡度及其方向,排水管的灌水、通水试验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经水压试验符合要求;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均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经通水试验符合要求;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均在隐蔽前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不低于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室内雨水管道的安装完毕均做满水试验,高度为立管上部的雨水斗,无渗漏;卫生器具交工前均做满水和通水试验,排水栓和地漏的安装平正牢固,低于排水表面,周边无渗漏;连接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接口紧密不漏,固定支架、管卡等支撑位置正确、牢固,与管道的接触平整;四、有关安全及功能试验情况:1、给水管道通水试验未发现渗水现象。2、卫生洁具满水试验未出现漏水现象。3、排水干管道通球试验。4、消防管道及给水管道压力试验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通过单机和联动调试以及系统运行,本工程的设备及其系统的性能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质量标准的要求,能够满足工艺参数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五、工程中的主要设计变更无六、施工过程中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及处理结果未出现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基本到位,质量、安全岗位责任制基本齐全,能够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检验制度。施工质量责任明确,无违反国家和地方性的《强制性标准》的工程质量行为,工程质量隐蔽验收符合设计及有关的规范和标准,项目监理机构严格按《强制性标准》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八、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情况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工程该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经验收核查主控项目合格、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