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判断题(×)个案法:是指个别地对一个或几个研究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收集关于这些特定对象的客观情况的研究方法(P24)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于身体外周围活动的变化(√)有名气。詹姆士是美国人,兰格是丹麦人,他们俩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同一种关于情绪的生理机制的观点。由于这个“不约而同”。这一学说以两人的名字命名。我们一般认为人是先害怕后逃跑,詹姆士认为是先跑后怕;一般人认为是先怒后斗,詹姆士则认为是先斗后怒。他认为情绪的主观体验(即主观上觉得的那种心理状态)只是情绪的生理变化的原因,而情绪的生理变化才是情绪的心理状态的原因。詹姆土认为,通常的说法正是把这个因果关系弄颠倒了,这就是这个怕是什么?怕是心理活动;跑是什么?跑是身体活动。心理活动不是身体活动的原因。兰格是医生,他的情绪理论与詹姆士的说法基本一致,不过兰格特别强调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如心跳等,而詹姆士所说的生理变化则是全部内脏的变化再加上肌肉的收缩,比如:眼睛看见老虎,耳闻虎吼,于是,老虎的形象和声音通过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这两种感觉器官传到大脑皮层,使我们产生了对于老虎的认识,即知道这是老虎,又联想到老虎是野兽、很厉害、可能会吃人等等(詹姆士认为这时候人还没有情绪,只是认识;另外,还出现心跳和呼吸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唾液分泌减少等生理变化,这些变化通过内导神经通路传回大脑皮层,使人产生一种主观的体验,这就是情绪。也就是说,PAGEPAGE10由感觉器官到大脑皮层(如看见老虎,知道是老虎,联想到老虎可能吃人等等这只是认识,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通过内导神经再传回大脑皮层,才有了情绪的体验或情绪的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先跑后怕的具体过程。(×(P37)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并非是无条件地,被动地接受他人与社会的影响,而是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动性,在接受外界影响的同时也在对外界发生作用。(×)(P68)性。认知对象的自我表演对认知者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否认的。社会学习论认为攻击性行为可以习得,因而应该关注暴力影片得消极影响。(√)(P133)一般来说,令人厌恶的环境条件可促使攻击行为的增加,同样,也会使利他行为减少。(√)有某种态度,也就会有某种行为紧随其后(×)(√(P182)群体规范是实现群体活动目标和群体活动的一致性所必需的。对外,它将群体与群体区分开来;对内,它调节着每个成员的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合作与竞争受奖励方式与沟通方式的影响(√(P193)合作或竞争行为受个人动机特点、威胁、交流信息和个人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只要是群体必然有社会抑制作用的产生(×(P21)他人在场,是产生社会促进还是社会抑制,取决于个体从事活动的性质。一成不变地使用基本技能,只会导致刻板的定势效应(√)群体规定作用的发挥在于个体的自觉性(×(P18)群体规定作用的发挥在于群体规定所形成的压力作用与个体心理的结果。伴随个体成年期的到来,其社会化也完成了(×(P36)社会化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终身性。人的一生是不断社会化的一生。由于认知的防御性,不同情绪的个体在同一刺激下会有相同的反应(×)人们在进行归因时,具有合理的逻辑过程,所以,归因都是合乎实际的(×)(√)在紧急情况下,人越多越会增加个体的利他行为(×)紧在急情况下,旁观者人数越多,前去救助的人越少(√)极端性转移是各种类型的决策中都存在的,且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险。(×)我们将日常接触的各种类型的人、行为和情景划分进不同范畴的过程称作社会范畴化。(√)男性对其恋爱对象更多持有传统女性角色的期望(√)智力的变异性假说被大量研究证据支持(×)生理决定论中的一个重要假说是变异性假说,用来解释男女两性因生理因素决定的智力状况的不同。这一假说认为:男性智力分布比女性大,即女性智力中常,男性智力或者很高,或者很低,更有可能出现天才或智力迟滞者。这一假说流行20布中,明显的两性差异并不存在。男女两性的智商并无差异。(钱铭怡等,第5页)(×)類化:刺激反應間發生聯結之後,類似的刺激也將引起同樣的反應。其他方面的的特征即使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非紧急情况下的助人行为,也对助人者本身产生什么危害(√)产生什么危害作用的行为在各种群体结构中,全通道式的网络最为有效(×)Y若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轮式和“Y集思广益,另外三种结构较为有利。由于群体决策会减少了个人的责任感,因而,群体决策是不利的(×)在多数情况下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有效,但群体决策也有它的局限性(×)上并没有随之转变。在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间过渡中,有众多的影响因素,其中物理近距离性是具有决定(√(P170)3、在态度改变中,改变认知比改变情感更困难(×(P80)相反31、群体人数越多,规模越大,越容易发生从众行为(√)行为也越高。32、一个人到性成熟时,其社会化也就基本完成了(×)社会化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终身性。人的一生是不断社会化的一生。3、黎明的《社会心理学》标志着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确立(×)奥尔波特在1924学诞生的标志。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是社会心理(×)(√)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作为社会影响的三种形式属于大众社会心理现象(√)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从众行为产生越多;反之,个体自我评价越低,不容易发生从众。(×)在正式沟通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称为正式沟通(×)个体(P、他人(O)和另一个对象(X)(√)亲合动机会引起亲合需要,而亲合需要引导改亲合行为(×)一个人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完成的(√)(×)开人的,所以社会知觉也称人知觉、对人知觉、人际知觉,包括个体自我的知觉,对群体成员和群体本身的知觉。社会知觉也称社会认知。具体对象是人。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是角色领悟(×)角色领悟:它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自我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失调(×)社会的扮演一般要经历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均为角色失调(√)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分为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跟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即被试者的心理反应与行为是控制变量(×)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无关变量。有关变量——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量。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所以我们也把额外变量叫做控制变量。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微观个体层面、中观群体层面与宏观社会层面(√)义侧重于心理学。(×)(×)有在互惠平衡的条件下,人际关系才能维持。强调个体认知过程在其行为中的重要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是场论(√)所组成。他为行为所规定的公式是fP.E。BPE代表环境,即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函数。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解释个体行为不要紧其中规律的理论是角色理论(√)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和协变原则是亲合动机原则(×)求(一)不变性原则不变性原则的思想方法是科学的,用这种方法可找到某种行为或其结果的关键原因。(二)折扣原则原因引起的,将其归结于某一特定原因时显然需要谨慎行事。(三)协变原则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所有信息中去寻求规律二、单选题其中超我实际上就是个体(A)的结果。A社会化B模仿C社会强制D社会学习研究人是怎样寻找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是(B)研究。A态度B归因C动机D心理P-O(X(C)(P94)A正向B负向C平衡D不平衡P-O-X模型,T.MA-B-X不自觉的遵从,就是(B)A暗示B传染C模仿D流行某种心态的无意识、不自觉的遵从。根据社会心理学研究,亲和动机的心理基础是(B)A喜欢B不安C内疚D爱人的恐惧感越强,亲和需求也就越强,说明恐惧和亲和需求是有关系的。学校教育属于(B。A早期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预期社会化主要是让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学生将来就业时要扮演的角色预先做准备。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或事物的依据是(。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近因效应: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保留很长时间。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人们不是强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称之为(A。A同化 B服从C内化 D盲从同化:是自愿接受新的观点、行为,使自己的态度与要形成的态度相接近。在非控制条件下,个体自主地仿照他人的行为而活动的过程,称为C。A暗示 B传染C模仿 D流行个体在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时效率的提高叫。A群体凝聚力 B群体向心力 C社会促进 D群体思维象,我们称之为社会促进,或者社会助长。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是C。A社会动机 B社会态度C归因D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之一是A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B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C冯特的《民族心理学》D列朋的《群众心理学》威廉.麥獨孤以本能說為中心建構他的社會心理學,他的主要思想,具見於本書;而其本能說在全世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首先,他對本能進行了界定,認為個人合群、獲取、自我表現等。他寫本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澄清「本能的概念一个人的态度可以使他曲解事实,态度的这一功能是A态度的认知功能B态度的情感功能C态度的动机功能D态度的反现实功能认识功能——态度能给个体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的信念,以利自己保持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其行为。一般人容易根据现成的态度去判断他人,这显然是态度认识功能的反映,会影响对他人的喜欢与吸引程度。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人际相容和人际排斥,人际选择时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人际交往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协调性。按照他人的命令而采取的行为叫A服从B从众C群众行为D众从公众的意见和看法,即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叫A社会舆论B流行C从众D众从同售货员、服务员等人所发生的接触属于人际关系的A单相识阶段B表面性接触阶段C深入交往阶段D亲密阶段地现象称为(A)A从众B归因C沟通D角色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B。ABCD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D。A、政治社会化;B、角色扮演;C、社会自我;D、社会化。20.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是(AA、社会角色;B、角色期待;C、角色扮演;D21.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A。A、自我;B、自尊;C、社会化。22.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决定的自我认同,称为(CA、社会角色;B、自我概念;C、身份;D、自尊。23.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是(BA、印象形成;B、社会知觉;C、印象整饰;D、光环效应。24.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是(C。A、社会动机;B、社会态度;C、归因;D、社会行为。25.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是(AA、成就动机;B、赞许动机;C、亲合动机;D、交往动机。26.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回报的行为是(BA、社会行为;B、利他行为;C、社会态度;D、社会情绪。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特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并具有评价(CA、态度转变;B、人际交往;C、社会态度;D、人际吸引。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C。A、人际吸引;B、人际交往;C、人际关系;D、人际互动。(CA、人际交往;B、人际关系;C、人际沟通;D、人际吸引。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变化,是(D。A、社会态度;B、社会情绪;C、社会行为;D、社会影响。31的现象称为(A。A、从众;B、归因;C、角色。32.个体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是(DA、社会惰化;B、社会感染;C、社会态度;D、社会促进。33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是(A。A、社会感染;B、社会惰性;C、社会助长;D、社会态度。34.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是(BA、友谊;B、爱情;C、家庭。35.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关系是(CA、人际交往;B、人际吸引;C、人际关系;D36.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是(D。、印象形成;C、第一印象;D、印象整饰。人们有意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就叫做印象整饰。37.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是(B。A、目光接触;B、面部表情;C、身体运动;D、姿势。二、多选题1.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CDE(P15-18)A、联想强化;B、模仿学习;C、哲学思辩;D、经验描述;E2.个体社会化的载体有(ACDE。A、家庭;B、道德;C、大众传播媒介;E3.角色扮演过程包括(BDE。A、角色失调;B、角色期待;C、角色不清;D、角色领悟;E4.自我概念的结构含有(ABCDE。A、物质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E5.对他人表情的知觉有(BCD。A、第一印象;B、面部表情;C、言语表情;D、身段表情;E6.印象形成的效应有(ABCDE。A、首因效应;B、刻板印象;C、光环效应;D、定型;E、近因效应。7.根据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的三种信息是(BCDA、不变性信息;B、特异性信息;C、共同性信息;D、一致性信息;E、可控性信息。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发表《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继相应推断理客观刺激物;(2)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归因,客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对上述三个因素的任何 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1.区别性:指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他是在众多场合下都会对行为内部归因;如果行为的区分性高,则活动原因可能会被归于外部。2.一贯性: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即73.一致性: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如果每客观刺激物或情境8.侵犯是侵犯行为的简称,它是由(ABC)构成。A、伤害行为;B、侵犯动机;C、社会评价;D、社会规范;E9.态度的构成成分有(CDE。A、工具成分;B、防御成分;C、认知成分;D、情感成分;E、行为倾向成分。度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1(CDE)A、定向;B、交换;C、情感探索;D、情感交流;E、稳定交往。11.个体具有的基本人际需要有(ACD)A、包容需要;B、被动需要;C、支配需要;D、感情需要;E12.影响人际吸引处于中等程度的喜欢因素有(ABCDE。A、相似性;B、互补;C、外貌吸引力;D13.人际沟通的功能有(ABCDE。A、获取信息的手段;BD、减少冲突;E、协调群体内行为。14.暗示的三个环节是(CDE。A、暗示感染;B、暗示模仿;C、暗示者;D、暗示环节;E15.爱情发展的阶段是(ABCDE。A、取样;B、评估;C、互惠;D、承诺;E、制度化。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BCD)A个体心理B群体心理C群体行为D个体行为E动物心理社会认知包括了(BCDEP63-65)A自我知觉B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C对他人人格的认知D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E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对他人人格的认知;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对自己与他人及他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认知。社会态度测量所用的方法有哪些?(ABCDE(P88-91)A总加量表法B社会距离尺度法C语义分析法D投射法E生理反应法态度量表大致可分为单维度量表和多维度量表两类。前者有瑟斯顿的等距测量RLSDE.S斯的社会距离量表等根据孙本文《社会心理学》一书,暗示可以划分为(ACDEABCDE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强调(BCE)A性心理发展 B模仿C强化和惩罚D性别恒常性E观察学习社会认知有哪四种特性ABC(P58)A认知的选择性B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C防御性 D认知的定形特性E不变性根据利他行为的定义,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ABCDE。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B不期望精神奖励 C 不期望物质奖励D自愿的 E利他者可能有所损失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是ABCD。A群体的规模 B群体凝聚力C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D群体中其他人的行为 E性别差异个体社会化的载体,即外在途径有ACDE(P39)A家庭B道德C学校D大众传播媒介E参照群体认为攻击与本能有关的学者有B)A弗洛伊德B洛伦兹C班杜拉D华生E米德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的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始的。年洛伦兹在研究刚出生的小鹅的行为时发现小鹅在刚出生的20走,而当小鹅见到的是洛伦兹时,就跟随洛伦兹走,并把他当成“母亲”。可是,洛伦兹后来又发现,如果在出生后的20小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活动物体,过了一、二天后,无论是鹅妈妈还是洛伦兹,尽管再努力与小鹅接触,小鹅都不会跟随,即小鹅这种认母行为丧失了。于是,洛伦兹把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imprtiting)现象。“印刻”现象发生的时期叫做“发展关键期”。导致决策失误的群体思维的表现有BCDE)A无懈可击的错觉B合理化C从众压力D自我压抑E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稻烘干合同
- 普通装修合同
- 装修公司与设计公司合同
- 顾问劳动合同
- 女儿的故事-阅读测试
- 公司原始股转让协议书
- 公务员培训班协议书
- 居间协议合同范本
- 资料承接协议书
- 开挖河道协议书
- 企业欠税还款计划书范本
- 重性精神病人双向转诊制度、流程
- 中弘室外机网关使用手册(V1.4版本)20181107
- 内蒙古包头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 《鸡毛信》教学设计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6~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1)教学课件
- 中药学总论(广州中医药大学)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金属凝固原理复习大纲
- 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伟大的《红楼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