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重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史实(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之;郡县制)难点:中央集权制的影响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师: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洋为中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秦始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历史上某些读者笔下的秦始皇:汉代贾谊的评价: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生:否定秦始皇,认为他暴虐无道。唐代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来。生:称颂秦始皇为“英雄”,因为他完成了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大统一。明末李贽的评价:始皇帝,千古一帝也。生:认为秦始皇流芳千古,建立了丰功伟业。现代学者陈登原的评价: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生:否定秦始皇,认为他以刑罚治天下,百姓怨声载道。我们可以看到,中外关于秦始皇的评价各种各样,莫衷一是。那么历史上秦始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秦朝历史,对秦始皇和他所首创的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全面的认知。一、功绩之一:从分裂割据到天下一统呈现材料:故事背后的历史——从“周郑交质”到“射中王肩”。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王室与郑国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设问:从“周郑交质”到“射中王肩”的历史故事反映了什么?故事生动的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强大,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图片:图片背后的历史——战国时期铁犁铧、“废井田开阡陌”、兵器、庆功宴壶等解说:考古发现的战国铁犁铧,是出土的诸多战国铁农具中的典型代表;“废井田开阡陌”则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刻有水陆攻占的纹饰,从中可以看出张国时期兵战的阵势,此外还陆续出土了吴王夫差剑、商鞅戟、战国时期三戈铜戟等很多兵器。设问:通过这些出土的战国文物,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得知: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生产工具的革新使得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井田制的瓦解和私有制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并迅速发展壮大。而且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和争霸战争不断,春秋时期曾出现了春秋五霸,到战国时期,天下基本已是齐、楚、燕、赵、韩、魏、秦的天下了,面对这一“多事之时,大争之世”,各国纷纷进行图变法图强,其中主要有魏国的李悝改革、齐国的邹忌改革、楚国吴起变法等,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的收效最为明显。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出示:动态图——秦统一地图设问:秦统一天下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诸侯兼并战争为统一打下初步基础;社会动荡,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奠定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强盛。过渡:这些都是秦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这么大一个帝国,怎样才能巩固统一呢?秦帝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开创了宏大的国家行政系统,我们首先来看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决策系统。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一)皇帝制度设问:阅读课本前三段,概括“皇帝”名称的由来?并尝试总结皇帝制度的特点?补充故事:政月变正月体现皇帝的地位独尊;阳陵虎符体现皇权至上(小篆与“书同文车同轨”,联系到后面的历史纵横部分)结合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设问:1.秦始皇为什么如此在乎丞相车骑的多少?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3.试就此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分析皇帝制度的特征和本质。学生的回答涉及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等,认为皇帝制度的特征、本质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为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皇帝制度的关键在于君臣关系的运作,秦始皇指责五帝三王“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他自我标榜的是“义诛信行,威旁达,莫不宾服”。可见,秦始皇非常看重皇帝之威,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树立了“皇帝之威”。比如说由皇帝召集、皇帝主持、皇帝决断的朝臣议事,就是为了让皇帝能够对权力操纵自如。材料之例是一部分,还可以从统一六国后,“议帝号”之例说明问题。一则,王绾、李斯等就此问题讨论,随之将结果禀报始皇帝,由其裁决,裁决结果立即成为法律,皇帝权威和官僚智慧得以有机结合。另则,一旦皇帝裁决,任何人无权质疑,君臣秩序由此获得双方一致认同,皇帝权威无可质疑。过渡语: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皇帝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权于一身,这是否意味着国家大事都由皇帝一人处理?(二)功绩之二: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以三公九卿为轴心的中央官制浏览课本,总结概括三公分别是哪三公,职权和地位。填图:出示九卿主要官名和职责作简单了解依据图中的机构设置、相互关系及文字说明,归纳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点?生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生2:他们是否担任官职,皆听从皇帝旨意,只要博得皇帝的赏识,就可以高官得做。这就是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继承”被“任免”所取代。这样的转变,有什么意义呢?生1:君主出卖官职,臣下出卖忠心与才能。臣子拼命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表白自己的忠心,掌握官吏任免大权的皇帝,拥有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官员,政治文明发展了。做官可以成为一种职业,有薪俸,有职权,升迁荣辱全看你是否尽职尽责,有一套制度考核,不同的职位待遇也不一样。但是一旦被罢免,就全都没了。这样的一套制度叫“官僚制度”,皇帝依靠它维系自己的权力,官僚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保证。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过渡语:那么,这些官员们怎样发挥作用呢?学生看书后一起回答“‘朝议’制度”。虽然“朝议”制度下最终的裁决者仍然是皇帝,但它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秦朝时,很多重大决策都是通过“朝议”的形式做出的。平定六国后,秦王朝的疆域是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抵长城一带。面对如此辽阔的国土,建立什么样的行政体制来进行管理?围绕这个问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在一次“朝议”上展开了讨论。三、功绩之三: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出示材料:(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许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同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设问:王绾、李斯关于地方管理体制各是什么主张?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意见?争论的结果是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这一取代的实质就是贵族政治让位于官僚制度,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仅仅只保留天子臣属这一种身份。郡与县的职能如何呢?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写: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思考:秦朝确立的郡县制和周的分封制相比有哪些不同?【课堂探究】: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以血缘为基础以地域为基础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影响诸侯国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成为地方割据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划分标准方面比较:分封与宗法制相关联,以血缘亲疏关系为基础,因此形成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郡县制按地域划分,官吏由中央任免,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秦代的中央集权体制完全抛弃了宗法关系,建立了一整套新的行政管理系统。管理者不再由世袭贵族垄断,而是由皇帝任命的大小官吏掌握,各级官吏之间是上下级的服从关系。从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方面比较:过去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后就不再管诸侯国内的事,因此诸侯在他的地盘上说了算。诸侯的势力发展起来不仅威胁中央,而且互相争夺霸权。郡县制就是要改变这个传统,中央要管地方事务。从对历史发展影响的方面比较:分封制的诸侯国相对独立,诸侯割据,纷争不断;秦朝的政治组织深入到乡里,最小的官月俸只有“斗食”,高官达两千石。官吏的财富、荣辱无不系于权位和制度,才能则表现为“政绩”。官僚地主是各类地主中最有权势的阶层。有这样一支官僚队伍,皇帝的诏令就可以层层传达到基层百姓,君主专制就能发挥到极致。一种新制度的形成,与当时的历史发展密不可分:周王室衰微——应加强中央权力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天下分裂割据——应限止地方权力结论:统一的、疆域辽阔的秦王朝需要有力的政权和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由此我们是否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时代的发展,需要制度不断的创新;制度的进步,才能确保社会的发展。设问:既然秦朝建立的郡县制度这么进步,那为什么秦朝二世而亡呢?出示材料:秦是在“纷乱后的统一者”,这种统一的成功,的确使人特别兴奋,但这种过于兴奋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到一个新的朝代的正常制度。而在结束分裂局面以后,统一而有力的政府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全国,并且在国境方面也没有了抗衡的敌国,所以它可以放手实行它认为可行且有效的“成熟”政策而不必有所顾忌。然而郡县制的推行过于紧迫,“因为实行的办法过于离开现实,就会引起了政治上的难题,而成为亡国的原因”。秦与后世的隋、元两朝相比,其政策脱离现实最远,所以秦亡国也最快。“这种政策缓急的差别,可能就是其统治时期长短也有差别的原因”。——高海云《统一郡县制与社会矛盾的集中秦朝速亡的制度史分析》出示材料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秦始皇尽管有许多错误或恶行,残暴的政治导致秦朝“二世而亡”,但同样不能否认他成为延续两千年之久的“中华帝国”的奠基者,也成为中华文明的有力推动者。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型,是从王权社会转变为皇权社会,此乃经过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而完成的,由此成就了直至清代的中华帝国时代。秦汉确立起来的一套皇权帝国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