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报告_第1页
探究实验报告_第2页
探究实验报告_第3页
探究实验报告_第4页
探究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活动主题辅导教师参加人数风力发电实验器魏益萍16

活动目标

1了解风力风力发电的原理2探究风力发电机的构造3引导学生认识新型环保能源的利用.

活动过程

1将风力发电仪器放置于桌上或拿在手上,使扇叶对准鼓风机,无鼓风机时可用嘴对扇叶使劲吹气,扇叶受气流作用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当到达一定转速时,发光二极管便被发电机转动所产生的电能点亮.2认识原理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就是风力发电.3认识构造由扇叶发电机底座发光二极管等组成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活动主题辅导教师参加人数鱼洗实验器魏益萍16

活动目标1了解该实验器的构造、原理。2学习实验方法。3动手实验。

活动过程学习构造和原理:从振动与波的角度来分析是由于双手来回摩擦铜耳时,形成铜盆的自激振荡,这种振动在水面上传播,并与盆壁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叠加形成二维驻波。学习使用方法:1、

往鱼洗里倒入约半盆水。2、

把双手放入水中浸一下,然后把手掌放在鱼洗的双耳上,来回摩擦,直至水像鱼儿跳出水面一样,水花四溅为止。3、注意:手上不能有油脂;双手的用力要均匀,速度要一致。考前须知:1、手上不能有油脂2、经常换水活动主题辅导教师参加人数液体分层模型魏益萍10

活动目标1了解该实验器的构造、原理。2学习使用方法。3动手实验。

活动过程学习构造和原理:当油滴能自动收缩成球形时,由于重油的密度比煤油的大,所以它能从上至下,依照透明塑料板一级一级的滚下来。学习使用方法:1、使用时只要将油盒转动180度,我们就可以看见重油通过小孔滴下来形成小油珠从上而下滚下来。2、当重油全部滚落到最下层后,再转动180度,油又从小孔滴下来,变成小油珠从上到下滚下来。这样的步骤可反复循环。考前须知:1、小心轻放2、防止太阳直射3、放在阴凉处活动主题辅导教师参加人数真假沸腾实验器魏益萍16

活动目标1了解该实验器的构造、原理。2学习使用方法、考前须知和维护。3动手实验。

活动过程学习原理:用手掌握住任何一个玻璃球,手掌的热将引起玻璃球中饱和的气态乙醚气压压增大,从而将此球中的乙醚液体很快全部压入另一个球中,看上去就像沸腾了。学习使用方法:1、观察真假沸腾实验器的形状、构造和液体的状况。2、用手握住其中的一个玻璃球。3、观察液体流动及喷射情况。4、再用另外一只手的手掌去握住另外一只玻璃球,再观察液体的动向。考前须知:1、切勿将至于阳光直射处。2、万一破裂,翻开门窗通风,很快蒸发,因为有害安康。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活动主题辅导教师参加人数龙卷风模拟演示器魏益萍16活动目标1了解该实验器的用途、原理。2学习实验过程、考前须知和维护。3动手实验。活动过程学习用途:可用来探究产生漩涡的现象及形成龙卷风的现象。学习原理:由于上面局部中的水要流下来,上部气体产生负压,加上水在旋转就产生了漩涡状的龙卷风了。学习实验过程:1、在一个有机玻璃圆筒内灌半筒水。2、装有水的半个筒,至于上方。3、左手托住底部,右手按住顶部,用力把上方的圆筒朝一个方向旋转,上方的水中便出现了一个漩涡,龙卷风也就形象地出现了。考前须知:1、摇晃时,用力需均匀授力。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活动主题辅导教师参加人数牛顿碰撞球魏益萍40活动目标1了解该实验器的用途、原理。2学习实验过程、考前须知和维护。3动手实验。活动过程学习仪器用途:探究物体之间弹性碰撞后所产生的现象和探究弹性碰撞时能量的转移规律。学习仪器构造:五个大小一样质量相等的钢球用细线挂在支架的横梁上并相互紧靠,它们的接触点与球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实验方法:1.柃起一端的一个钢球至一定高度,然后释放,观察碰撞后各球的运动情况,发现碰撞球停下,另一端只有一个钢球弹起,其余的钢球不动。2.再依次伶起一端的两个或三个钢球至一定高度,然后释放,观察碰撞后各球的运动情况,发现碰撞球停下,另一端只会弹起相应的两个或三个钢球,其余的钢球不动。3两端各柃起一个钢球至一样高度同时放手对碰,可见两钢球向相反方向弹回。4两端各柃起两个钢球,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考前须知:支架上所有小球的中心要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活动主题辅导教师参加人数自动上坡的双锥体魏益萍40活动目标1了解该实验器的用途、原理。2学习实验过程、考前须知和维护。3动手实验。活动过程学习仪器用途:探究物体之间弹性碰撞后所产生的现象和探究弹性碰撞时能量的转移规律。学习仪器构造:五个大小一样质量相等的钢球用细线挂在支架的横梁上并相互紧靠,它们的接触点与球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实验方法:1.柃起一端的一个钢球至一定高度,然后释放,观察碰撞后各球的运动情况,发现碰撞球停下,另一端只有一个钢球弹起,其余的钢球不动。2.再依次伶起一端的两个或三个钢球至一定高度,然后释放,观察碰撞后各球的运动情况,发现碰撞球停下,另一端只会弹起相应的两个或三个钢球,其余的钢球不动。3两端各柃起一个钢球至一样高度同时放手对碰,可见两钢球向相反方向弹回。4两端各柃起两个钢球,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考前须知:支架上所有小球的中心要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实物成虚像实验器概述:凹面镜成像是反射成像。曲面镜〔包括凸面镜〕不是使光线透过,而是反射回去成像的仪器,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当物体放在小于焦距的地方时,能生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离镜面越远,像越大。凹面镜不仅可以使平行光线会聚于焦点,还能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反射成平行光。本仪器是用来探究凹面镜的成像原理,激发学生对光学的兴趣。原理:放在盘子里的物体,经过二个〔上下〕凹面镜的反射形成一个虚像。正如平面镜前一支蜡烛,看起来平面镜后面也有一支蜡烛一样。使用方法:将一个物体放进形似飞碟的盘子内,你后退一步,看盘子的顶端,就会发现有你放进去的东西,用手去抓却根本没有,非常有趣。考前须知:1、勿将硬物放在下凹面镜中央以免擦伤凹面镜膜面。2、仪器不用时,请将仪器按上述方法清洁并用干净的软纸将膜面保护好,轻轻放在包装盒中,放置在枯燥通风处,防止与酸碱性气体接触。接力式潜望镜用途:用于研究平面镜成像和多个平面镜屡次成像的现象,它被广泛应用于潜水艇和作战壕沟观察敌情等场所。构造:镜身筒一支,两端有平面镜的可转镜头2只。使用方法:将两只镜头分别安装在镜身筒两端,并用螺丝限位,转动调节镜头,从一镜头观察,清楚可见外界景物。探究、问题、思考:1、用潜望镜观察前方的物体可以吗?2、两个潜望镜并在一起用,有什么效果,两个潜望镜一个接一个用又有什么作用?3、如果家用电表装的很高,要抄表不容易,你能制一个抄表镜吗?4、如果你家水表装在地下,而地面又积满脏水、泥水,你能设法制作一个抄水表镜吗?5、潜望镜观察到的远方物体,正立还是倒立,大小是否相等,左右是否相反?用一个镜子试一试,再用两个镜子试一试。考前须知:镜头脏了可用软布擦净。不用时应放在通风枯燥处,以免镜面发霉。牛顿碰撞球仪器用途:探究物体之间弹性碰撞后所产生的现象和探究弹性碰撞时能量的转移规律。仪器构造:五个大小一样质量相等的钢球用细线挂在支架的横梁上并相互紧靠,它们的接触点与球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实验方法:1.柃起一端的一个钢球至一定高度,然后释放,观察碰撞后各球的运动情况,发现碰撞球停下,另一端只有一个钢球弹起,其余的钢球不动。2.再依次伶起一端的两个或三个钢球至一定高度,然后释放,观察碰撞后各球的运动情况,发现碰撞球停下,另一端只会弹起相应的两个或三个钢球,其余的钢球不动。3两端各柃起一个钢球至一样高度同时放手对碰,可见两钢球向相反方向弹回。4两端各柃起两个钢球,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考前须知:支架上所有小球的中心要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过山车模型仪器用途:探究演示向心力、动能、势能相互转化及能量守恒等。仪器构造:离心轨道座架水平固定在底座上和试验用的小球。制作原理:根据机械能守恒,小钢球从导轨的高处滚下的过程中,小钢球的势能转化成动能。由于轨道中有环形轨道,因此,只有当小钢球具有一定的速度,它才能克制其向心力,顺利沿环形轨道运动一周进入网内。实验方法:1.让小钢球从轨道的最高处滚下,我们能观察到小钢球沿环形轨道运动半周后到达圆环最高处,而不会跌落离开轨道,最后进入网内。2.让小钢球从不是最高处滚下,我们能观察到小钢球离开环形轨道跌落下来。3.把小钢球换成塑料球或其它质量很小的小球试一试,看有什么样的结果。考前须知:不要用力过大,以防止导轨变形。离心轨道应放平,不能倾斜。试验完毕,将球放回网内,以免丧失。科学探究方案为了让学生能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孩子们的思维,我校特新建立了科学探究功能室,配备了大约七万五千的设备,及时补充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科学积极性,知道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技来源于生活。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之一。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首先对探究及科学探究有根本的认识。什么是探究?探索追究〔现代汉语词典〕。有目的的进入*一个领地寻求发现〔英汉词典〕。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科学课程标准〕。它涉及探索自然或物质世界的过程,在寻求新的理解的过程中,它促使人们提出问题,获得发现并对这些发现进展严格的检验。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以自然及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作为特定对象的探究,是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开展的探索、质疑和研究活动。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由此可以看到科学探究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科学探究一方面指的是科学家用来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所获得的事实证据作出解释的各种方法。科学探究还有一方面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科学家的探究与学生的科学探究有什么一样和不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既标准严谨又具有创新价值、研究的是人类未知的领域,提醒的是客观现象,其研究成果能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科学课的科学探究活动探究的是学生的未知领域,方法比拟简单,但能提高他们对*个事物、*种现象的认识,他们探究的结果可能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但对他们来说是新颖的发现的。即:学生学习中的探究活动、生活及科学研究中的探究。结论是(未知)结论是未知。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具有一样的特点:围绕未知的、自己未知的问题、情景、材料展开研究。经历同样的步骤或程序。科学家发现真理,学生接近真理。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历去解释新证据,储存新理解,建构新的知识和经历,从而增长深化自身对科学的认识。为什么要探究?通过以上对探究及科学探究的认识,我们发现科学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探究根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热情及好奇心所驱使的。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根本的特质,人是天生的探究者,所以要探究。学生的科学探究能获得什么?科学探究不仅能使学习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主要是:通过探究活动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通过探究活动获得与自然和周围世界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价值。科学课中的探究是什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根本特征。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度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展探究。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7、能在已有知识、经历和现有信息的根底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展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局部。科学探究的内容:科学探究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方案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过程与方法根据科学探究的目标,通过科学探究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认识科学探究。科学课中的科学探究还是什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有两种,发现式探究和承受式探究。科学探究学习方式发现式科学学习承受式科学学习自由的发现有组织的发现分年级进展科学兴趣小组活动:三年级:成像观察试验仪放大观察仪接力式潜望镜实物成虚像实验器昆虫腹部观察镜四年级:穿墙而过试验器机翼升力探究演示仪空气大力士自动上坡的双锥体人体发电实验器风力风速计五年级:牛顿碰撞球过山车模型重心与稳度实验器滚动的方轮会翻跟头的小球千人震实验器节气日晷仪六年级:风力发电竞速轨道横纵波演示仪人体感应辉光球静电风车演示器超声波测距仪星象仪鱼洗实验器时间:每周1次分年级进展尖端放电与电风轮

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模型设备

实验目的:

1、探究尖端放电〔电风〕的现象及其原理。

2、探究富兰克林电风车的现象和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

尖端放电与电风轮演示仪、高压直流电源。

提出问题:

当电压很高时在电极的尖端会产生我们俗称的"电风〞,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曾利用电风的作用设计了富兰克林轮。电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猜测与假设:

尖端处排出电荷能把小轮推转吗?

实验过程:

1、将高压直流电源的一个电极接在针尖的支架上,翻开电源,观察蜡烛火焰有什么变化。

2、把高压直流电源的一个电极接到电风车下端的金属支架上。翻开电源,观察电风车的运动情况。

3、将电压输出调大,观察蜡烛火焰的情况以及电风轮的转速。

4、实验完毕要及时关闭电源,必须用接地线分别接触两个电极、针尖支架、电风轮进展放电。探究问题:

1、为什么针尖接上高压直流电源的一个极时会把蜡烛的火焰吹歪?这是电学中的什么现象?

2、可以利用电风把蜡烛吹灭吗?需要怎样的条件?

3、为什么电风车接上高压直流电源的一个极后就会开场旋转?

4、比拟接上正极和负极时电风车是否一样旋转?为什么?

5、如果增大直流电源的电压,电风车的运动情况会有怎样的变化?实验结论与体会:

〔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课外活动:

查阅有关反冲实验的资料,加深对富兰克林电风车实验的理解。

考前须知:

使用高压电源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进展。实验完毕,应先关闭电源,然后进展放电。探究问题:

1、塑料颗粒为什么会振动起来?

2、塑料颗粒为什么能够排起队来?间距有什么规律?

3、塑料颗粒为什么能够站立起来?能量从哪里来的?

4、塑料颗粒的振动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吗?

5、塑料颗粒的振动与声音的强弱有关吗?实验原理:

驻波是由振幅、频率、振动方向均一样而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波迭加而成的;本仪器中,由扬声器发出的入射声波在管内的另一端发生反射并与入射声波互相迭加。在两波重迭处各点的振幅为两波引起的振幅所合成,其中迭加振幅最大的点称为波腹,此处颗粒振动最剧烈;振幅最小的点称为波节,此处颗粒静止不动,振幅为零。两波腹〔或两波节〕间距离为1/2波长,波腹与波节间距离为1/4波长。

根据公式:频率〔赫兹〕=波速〔米/秒〕/波长〔米〕求出声音频率。实验结论与体会:

〔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考前须知:注意调节输出频率的大小,然后再仔细调节输出功率。司南

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模型设备

实验目的:

1、探究指南针的工作原理。

2、探究地球磁场的方向及作用。实验器材:

地盘〔平滑的木板〕、司南勺。提出问题:

"司南〞是我国最早的指南工具,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曾有记述:"司南之勺,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司南的内部构造会是怎样的?为什么能够指示方向?猜测与假设:

由于地球是个大磁体,会对司南产生力的作用。实验过程:

1、让司南勺在平滑的地盘上旋转,待勺停顿运动时观察勺柄的指向。

2、反复实验屡次,观察勺柄的指向。探究问题:

1、勺柄为什么每次都会指向南方?

2、勺柄指向的是真正的地球南极吗?

3、根据此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指南针的工作原理吗?

4、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到了地球的磁场?实验结论与体会:

〔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

课外活动:

1、北宋初年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介绍了"指南鱼,放入盛水的碗中。〞元代还记载木鱼、木龟,这些都是指南工具。你能自己做一个"指南鱼〞或"指南龟〞吗?考虑你的设计思想。

2、将缝衣针在磁铁上按同一方向划20下,使小钢针被磁化为小磁针。将自制的小磁针放在水面上、放在碗沿上或用细线系在重心点上并吊在空饮料瓶中等,注意观察小磁针的指示方向。

考前须知:

保持底盘的平滑,以免影响观察结果。司南勺一定要距离其它磁铁或铁制品远些。笼中鸟

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模型

实验目的:

知道人眼存在视觉暂留现象。实验器材:

笼中鸟仪器。提出问题:

快速旋转的鸟笼,可以把小鸟"装〞到鸟笼中吗?猜测与假设:

旋转的鸟笼能把小鸟"装〞到笼里,可能需要一定转速条件。实验过程:

1、按下电源开关,鸟笼由慢到快开场旋转,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调节电机转速,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探究问题:

1、观察慢速转动时所看到的图像效果。

2、观察快速转动时所看到的图像效果。

3、验证人眼具有暂时记忆的功能。

实验结论与体会:

〔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颜料的混合

电动七色轮

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模型设备

实验目的:

1、认识颜料的三原色〔红色、黄色、蓝色〕。

2、知道颜料混合后的色彩变化。

3、认识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实验器材:

圆盘、底座、稳压电源。提出问题:

色光的三原色〔红色、绿色、蓝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色光。颜料的三原色〔红色、黄色、蓝色〕混合,可以得到千变万化的色彩吗?猜测与假设:

颜料的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彩。实验过程:

1、将稳压电源插头插入插座,调节功率输出旋钮,仔细观察。

2、实验完毕,断开220V电源开关并小心取下电源插头。

探究问题:

1、圆盘上原来独立的色块不见了,为什么会看到灰白色的圆盘?

2、转速不同时,看到的结果也不同吗?

3、为什么会看到"倒转〞的效果呢?

4、如果对调两个色块的位置,会有怎样的效果?

5、如果同时增大和减小*两色块的大小,会有怎样的效果?实验结论与体会:

〔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课外活动:

选用水彩或水粉颜料中常用的红色、黄色、蓝色,用铅笔尖分别截取约1厘米长度,分别装入三只空饮料瓶中,然后装入3厘米高的清水后摇动瓶子使颜料溶化。将配好的颜料液中的少许,分别两两倒入其它空饮料瓶中,使它们混合,注意观察色彩的变化。如果改变一种被倒入液体的量,再观察颜料的混合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便分析。考前须知:

仔细调节输出旋钮,改变转速,不要用手触摸转盘。神奇辉光人体感应导电球

辉光球

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模型设备

实验目的:

1、探究低气压气体在高频强电场中产生辉光的放电现象和原理。

2、探究气体分子激发,碰撞,复合的物理过程。实验器材:

辉光球。提出问题:

辉光球内装有高压电极和气体。通电后,辉光球为什么会发光呢?猜测与假设:

是辉光球内装有了气体在发光吗?实验过程:

1、将辉光球接通电源,观察球内的现象。

2、用手指轻轻触摸玻璃球壳,观察球内辉光的变化。探究问题:

1、你可以说出发出辉光的原因吗?

2、辉光球内的气体压强与外界一样吗?

3、如果换种气体充入辉光球内会有怎样的变化?

4、你能说出闪电形成的原因吗?

5、为什么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辉光会集中过来?手实际上充当了哪种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与体会:

〔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

课外活动:

查阅有关荧光灯的工作原理资料。考前须知:

辉光球的玻璃球壳易碎,用手指触摸球壳时,应轻轻靠上即可。声音的特征科学探究实验室配套仪的详细描述:

声音的特征科学探究实验室配套仪器设备实验目的:研究琴弦发声的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琴箱。实验过程:1、拨动粗钢弦,比拟不同长度发声频率不同。2、拨动细钢弦,比拟不同长度发声频率不同。3、拨动尼龙弦,比拟不同长度发声频率不同。4、比拟一样长度时,不同弦发声频率的差异。5、逐渐将弦拧紧,比拟同一根弦、不同长度发声频率的不同。探究问题:1、为什么粗弦发音低、细弦发音高?2、在同一根弦上拨动时,为什么弦长时发音低,而弦短时发音高呢?3、钢弦和尼龙弦比拟,为什么发声有所不同呢?4、同一段弦,为什么拉力大时,音调会变高,拉力小时,音调会变低?5、木箱开孔与不开孔有什么区别呢?实验结论与体会:〔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二力平衡科学探究实验室配套仪器的详细描述:

二力平衡科学探究实验室配套仪器设备实验目的:1、研究二力之间的相互作用。2、认识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实验器材:二力平衡仪器、砝码、机玻璃板。实验过程:1、将仪器放在桌面上,并在有机玻璃板小孔里挂上小钩,将细线放在两侧的滑轮上。观察机玻璃板稳定后,带挂钩小孔中心点的连线是否水平。2、改换其它小孔后,待有机玻璃板稳定后,带挂钩小孔中心点的连线是否水平,注意观察。探究问题:1、机玻璃板稳定后,带挂钩小孔中心点的连线为什么会连成水平直线呢?2、如果钩子改挂其它小孔,机玻璃板稳定后,带挂钩小孔中心点的连线还会连成水平直线吗?3、如果两端同时增加一个砝码,有机玻璃板稳定后,带挂钩小孔中心点的连线还会水平吗?实验结论与体会:〔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考前须知:实验时,应将砝码放稳后再松手观察。电动机与发电机科学探究实验室配的详细描述:

电动机与发电机科学探究实验室配套仪器设备实验目的:1、研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探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实验器材:发电机、电动机、发光二极管、稳压电源。实验过程:1、将仪器放在桌面上,并将5伏稳压电源插入电源插座。2、按动转换开关,注意观察。探究问题:1、电动机为什么一会正转,一会反转?2、如果正转时,红色发光二极管亮,为什么反转时,绿色发光二极管才会亮呢?3、电动机通电后可旋转,如果驱动电动机旋转后,它也会发电吗?4、电动机与发电机之间为什么用细弹簧连接?有什么好处?实验结论与体会:〔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考前须知:实验完毕,应及时将稳压电源取下放好。太阳能演示器太阳能电池利用探究的详细描述:

太阳能演示器太阳能电池利用探究科学探究实验室配套仪器设备实验目的:1、研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2、研究光能转化为电能。3、研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验器材:台灯、太阳能电池、电动机、扬声器。实验过程:1、将仪器放在桌面上,调整灯头到太阳能板的距离,近些为好。2、将插头插入电源插座,按动开关,注意观察。探究问题:1、电灯发光后,为什么发热很多?2、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为什么能驱动扬声器发声?3、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为什么能驱动风叶旋转?4、如果用一*纸片放在灯头与太阳能电池板中间,还能听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吗?还能驱动风叶旋转吗?实验结论与体会:〔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考前须知:1、实验前,应将灯头靠近太阳能板。2、实验时,由于灯头发热,不要用手碰触灯头。桥梁的研究桥梁搭建分析比拟的详细描述:

桥梁的研究桥梁搭建分析比拟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模型设备实验目的:认识桥梁的构造及其承受力的关系。实验器材:桥梁实验系统。提出问题:桥梁的种类很多,其中拱形桥与斜拉桥所承受的力哪个大?猜测与假设:改变桥梁构造,可以改变桥面的承受力。实验过程:1、在桥梁支架上放一*桥面平板,做成"梁式桥〞,再在桥面上放重物,观察桥面平板形状的变化。2、取下重物,在桥面平板下增加一个拱形,做成"拱形桥〞,再在桥面平板上放同样的重物,观察桥面平板形状的变化,并与不加拱形时进展比拟。3、取下重物和拱形,在支架和桥面平板之间用绳索组成"斜拉桥〞后,再在桥面平板上放同样的重物,观察桥面平板形状的变化,并与拱形桥进展比拟。4、分析各种桥梁的构造和其承受力的关系。1、联想各种实际桥梁,分析这些桥梁的变化和开展以及特点。探究问题:1、桥梁的承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呢?2、拱形桥比梁式桥承重大。3、斜拉桥比梁式桥承重大。4、比拟拱形桥与斜拉桥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以及承重特点。5、带拱形桥的斜拉桥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实验结论与体会:〔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课外活动: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桥梁构造。查阅资料了解各局部所起的作用。2、用两*A4复印纸,建造一座桥梁,最后测试其承重能力,动手做做试试。考前须知:在桥面上放重物时,要轻放、对称放。声悬浮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详细描述:

声悬浮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目的:1、认识声具有声辐射压力,可把轻质物体举高。2、认识声辐射压力与声波强度成正比。实验器材:发声器、塑料泡沫薄片、波形发生器。提出问题:声音会有多大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测与假设:调节不同频率和输出功率,声可以把塑料泡沫薄片举高。实验过程:1、将音频发生器的两个输出端接到仪器的接线柱上,翻开音频发生器的电源开关。将输出频率调整到H档330Hz左右,直到塑料球悬浮起来。〔反复按动Turbo键,可以对J档、H档、P档进展切换。在J档时,可以进展100Hz的增减;在H档时,可以进展10Hz的增减;在P档时,可以进展1Hz的增减。〕2、调节功率输出旋钮,可使塑料泡沫球上下移动改变位置。3、实验完毕,断开220V电源并小心取下电源插头。探究问题:1、塑料球为什么会悬浮起来?2、声也有声辐射压力,并可以把物体举高吗?3、塑料球升高的位置,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