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 - 目 录_第1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 - 目 录_第2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 - 目 录_第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 - 目 录_第4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 - 目 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目录马列文论………………………1语文学科教学论………………7现代汉语……………………13语言学概论…………………20中国古代文学史课…………26文学概论……………………58古代汉语……………………69汉语口语……………………73写作概论……………………75外国文学……………………79美学课程……………………85应用文体写作………………90学术论文写作………………92硬笔书法……………………96中国文化概论………………98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105中国诗学研究………………108中国古代文论………………111近代文学……………………115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119西方现代派文学……………124论语研究……………………128佛学研究……………………130唐诗学………………………133明清小说与红楼梦…………136外国名著鉴赏………………143托尔斯泰研究………………147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151文艺鉴赏……………………154艺术抽象……………………157比较文学……………………160东方文学研究………………163台港文学……………………166

1.专业基础课《马列文论》教学大纲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执笔人:吴亚南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2.课程英文名称: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2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文艺理论课。本门课通过对马列理论家经典文艺论著的选讲,使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理、方法来正确分析文艺现象、文化问题,树立正确的文艺观、批评观。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第一讲: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析(9学时)教学要求:通过对马克思理论原著的接触,明确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并能作出一定的理论阐释。教学内容:第一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背景马克思想批判地改造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讲述马克思实践美学的几个思想第二节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费尔巴尔美学这样一个精神范畴,到底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还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马克思扬弃了这两种片面性,吸收了合理性。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解释美学现象。第三节劳动创造了美从实践的观点看美的产生和美的根源,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物种尺度和内在尺度,两个尺度的问题。第四节异化问题异化是指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于主体的东西同主体相对立,异化与异化劳动,反异化与人的解放。第五节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美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感觉,人的社会性劳动是美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是由需要的感觉力走向思维和审美的感觉力的。第六节《手稿》对解决一些重要美学问题的方法论启示从人化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寻求美。自然与人发生了深刻的联系,这是一个人与对象互相建构的过程。文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方式,同样也要遵循自然与人、对象和主体的关系。对于艺术家来说,存在着三个世界。教学重点: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劳动创造了美。教学难点:异化问题。解决这个难点主要是从异化的定义入手,结合社会学的内容,着重指出它是指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于主体的东西同主体相对立。2.第二讲:意识形态形态理论和艺术生产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讲析(6课时)教学要求:本讲是整个马列文论教学上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讲要让学生了解意识形态具有哪些特点,它包括哪些内容。文艺的意识形态特点。指出艺术一方面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另一方面艺术又是意识形态是社会结构当中上层建筑的顶端。由于艺术所具有的双重特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艺术时常常是把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块来论述的。教学内容:第一节写作背景青年黑格尔派真正的社会主义。第二节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概念,现代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种种,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现代化。第三节艺术生产理论马克思有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艺术生产与艺术是意识形态这两种阐释艺术本质的观点。艺术生产最终受物质生产的支配艺术根本上的意识形态性质,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关系的理论。教学重点:艺术生产理论: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生产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等几个关系来深刻理解艺术生产概念的内涵。教学难点:艺术是生产,另一方面艺术是意识形态。主要指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艺术生产最终受物质生产的支配,但是艺术根本上具有意识形态性质。3.第三讲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文学观念与典型学说——《致斐迪南•拉萨尔》《致敏娜•考茨基》《致玛•哈克奈斯》讲析(9学时)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和理解马恩的现实主义理论,特别强调艺术典型论和悲剧论在现实主义文学创造中的重要意义。理解典型的内涵和悲剧的内涵。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问题1.什么是艺术真实?2.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想象和艺术虚构重点:艺术真实的概念。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难点:真实性的内涵。知道真实性是文学的认识与审美两大价值功能产生的基础和前提。第二节马恩的悲剧理论1.艺术悲剧来源于生活的悲剧,是在生活悲剧基础上创造的。2.悲剧的涵义和悲剧的冲突问题。3.艺术悲剧的价值4.悲剧的冲突重点:悲剧的涵义和悲剧的冲突问题。难点:悲剧的冲突问题。第三节关于现实主义理论的几个问题1.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2.现实人物塑造3.现实主义未来艺术理想重点: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的定义。现实人物塑造的几个问题。现实主义未来艺术理想恩格斯是怎样表述的。难点:现实人物塑造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比如忽视人物本质的恶劣的个性化和忽视个性刻画的概念化倾向。第三节艺术典型问题1.典型论的内涵在西方的历史演变。2.马恩的典型学说。3.关于艺术典型的塑造。4.艺术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重点:典型论的内涵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马恩的典型学说。难点:艺术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倾向性包括主观倾向与客观倾向。关键是客观倾向。4.第四讲列宁论托尔斯泰(6学时)教学要求:通过列宁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典范性分析,学会用马列思想的立场和观点分析文艺现象和揭示作品的社会内涵。教学内容:第一节列宁论托氏的历史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颓废主义、悲观主义、未来主义、神秘主义,对托的评价,实质上关系到俄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是当时俄国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度和广度俄国革命的镜子,首先应当理解为是一面照现托尔斯泰所处的俄国那个时代的镜子。艺术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艺术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第三节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托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托的作品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俄国革命的力量和弱点第四节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和创作中的矛盾的社会阶级根源重点: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它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难点:托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俄国革命的力量和弱点。5.第五讲列宁论民族文化——《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讲析(6学时)教学要求:理解列宁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内涵以及这种理论的现实意义。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学说与人民性问题,精神是一致的。教学内容:“民族”“文化”的特定含义,承认统一性和历史联系性,但不能把“民族”抽象化,“民族”是历史范畴,马恩关于统治阶级的思想的论述,列宁论断的内涵,强调无产阶级历史主体地位,创造性转化,当代意义。重点:“民族”“文化”的特定含义,“民族”是历史范畴。难点:两种民族文化理论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后现代世界的文化问题,后殖民批评第三世界文化理论,葛兰西的霸权概念,多元文化主义,文化研究。四、考核方式考试(笔试)五、成绩评定平时加作业占30%,期末考试70%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1.培养学生对理解马列经典理论的能力,结合理论背景正确领会马恩列理论的原意,避免曲解原著。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活学活用,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各种文艺现象、科学阐释不同文艺观点,解决实际文艺思想问题。七、教材与参考书1.《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修订本),陆贵山、周忠厚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2.主要参考书:(1)《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一)(二)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2)《马克思主义与艺术》[美]梅•所罗门编,杜章智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3)《马克思与世界文学》[英]柏拉威尔著,梅绍武译,三联书店1980年第一版(4)《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第一版《语文学科教学论》教学大纲前言一、中学语文教学论是高师院校中文系的必修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二、本课程的理论建立在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基础课以及教育学、教学论等公共课的基础上。其目的是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高师学生掌握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形成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中学语文教学能力。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服务,为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为师范生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三、本学科具有明显的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随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不断发展,本学科的理论也随着时代的命脉共同发展。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语文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技能两大部分构成。语文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中国语文教育发展概况、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原则,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基本理论,中学语文的评价,现代化语文教学手段等。语文教学技能主要包括: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技能,中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教学设计,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等。教学内容:本课程讲授内容共十二章,安排72课时。导论:(教学时数:4节时)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师的修养有关教师的问题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之前,先让学生了解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内容,明确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修养,这对亟待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学生很有必要。这有利于学生们去体会作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的不容易和责任的重大,从而作好当合格语文教师的思想准备。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论》概说本节主要对《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建立和发展作了简短的回顾,对本课程的性质特征作扼要的概括,明确了课程的任务,并就如何学习《语文教学论》问题,提出几种科学的方法。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及语文教育目标(教学时数:6节时)语文课程性质观是语文教育观念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决定着语文教育发展的方向。本章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从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对语文教育目标,语文课程目标作了必要的解读。本章内容可使学生了解新世纪语文教育与过去语文教育在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总目标等诸多方面的明显区别,把握语文教育的根本,为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指明方向。本章内容分三节:第一节: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的发展演革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第三节:语文教育目标第二章: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教学时数:8节时)语文课程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在语文教学中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语文教育长河中,语文的教材多姿多彩。本章简要回顾了从语文课程标准到语文教学大纲再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变革历程,着重对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作用、制定、内容、特点等方面有相应的了解。而学习我国语文教材的演变,语文教材的作用、类型、内容、使用以及现行语文教材的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用好语文教材。本章内容分节;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一、语文课程标准概述二、我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沿革三、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第二节:中学语文教材一、语文教材综述(包括语文教材的作用特点、结构类型、内容体系)二、我国语文教材的产生和发展三、语文教材的使用四、《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简介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原则(教学时数:4节时)语文教学原则就是规范指导语文教学的原理、法则。语文教学原则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发展的。本章主要阐述目前语文教育界认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的五大基本原则。通过这一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明确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本章分五节:第一节:语文学习与思想陶冶、审美培养相渗透的原则第二节: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同步发展的原则第三节: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第四节:语文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配合的原则第五节:语文知识学习与创造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第四章阅读教学(上)(教学时数:12节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巨头。我们教材中的所有篇目教学都是阅读教学。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把语文教学就叫做阅读教学。为什么要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如何?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的设计?用什么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这是即将从事语文教学的学生最想了解的问题。本章围绕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论述。第一节:阅读教学目的与过程第二节阅读教学新理念第三节:备课与语文教学设计一、语文教师的备课二、语文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教学目标、课型、板书的设计等)第四节:阅读教学的技能(包括导入、讲授、提问、结束等技能)第五节:阅读教学的方法一、教学方法概述二、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三、多媒体教学方法第五章:阅读教学(下)(教学时数:10节时)虽然语文阅读教学是有共性的,但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然相同。本章的内容主要是对不同文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作必要的说明。第一节:课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第二节:常用文体的教学第三节:文学作品的教学第四节:文言文的教学第六章:写作教学(教学时数:6节时)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写作教学都越来越感到头痛。这说明现行的写作教学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章在反思传统写作教学的基础上阐述写作教学的新理念,并对写作教学过程作全面的讲述。学习这一章,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作文的课堂教学。本章内容分三节:第一节写作教学及其《课程标准》新理念第二节写作教学计划第三节写作教学的基本过程第七章:口语交际教学(教学时数:4课时)口语交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地规定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强调了口语交际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本章内容从听话、说话两个方面入手,对这两者训练的内容、训练的方式作了细致的说明,使教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内容时,能够有法可依。本章分四节:第一节口语交际的意义及特点第二节听话教学第三节说话教学第八章: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教学时数:4课时)《语文课程标准》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这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广大即将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生们必须弄清的问题。本章首先从理论的层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了概括,接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作了阐述。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章分三节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与形式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第九章语文教学评价(教学时数:4节时)语文教学评价即是师生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导向灯,又融入教学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评价从理念到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章内容主要从新的评价理念出发,对语文教学评价的“三个维度”作必要的阐述。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语文教学评价特点、作用、类型、内容、方法等有个基本的了解,更好把握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发展趋势,为怎样出好一份高质量的语文试题做好理论上的准备。本章分三节:第一节语文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语文教育评价的类型、方法、内容第三节语文考试及其改革发展趋势第十章现代中学语文教学手段(教学时数:4课时)现代科学技术已渗透到每一个领域,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贯穿了每一位教育者的心中。现代中学语文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本章阐述了现代语文教学手段的意义、运用要求以及现代语文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能更正确科学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本章分三节:第一节现代语文教学手段的意义第二节运用现代语文教学手段的要求第三节现代语文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第十一章: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教学时数:2节时)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是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应予以充分重视。第一节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目的第二节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第十二章:语文德育与语文美育(教学时数:4节时)语文德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它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美育存在于语文的内容与形式之中,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语文美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德育和语文美育必须依照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才能更好发挥其教育、感染作用。第一节语文德育的特点、内容和途径方法第二节语文美育的特点、内容和途径方法建议参考教材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人民出版社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汉语》教学大纲修订单位:中文系汉语教研室执笔人:童效杰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中文名称:现代汉语2. 课程英文名称:3. 课程类别:必修4.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5. 总学时:68学时6. 总学分:4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汉语发展脉络,掌握现代汉语的理论体系框架、基本概念及其联系,运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深入分析具体语言事实,从而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语言现象的能力。本课程是学习现代汉语必须正确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既要看到语言发展的规律,也要看到其特殊的变化和用法,全面、客观地分析每一个语言事实。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 绪论(4学时)教学要求:明确现代汉语共同语的性质、历史必然性与发展前景。通过语言基本职能的讲授,使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是对思维训练的作用和意义。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学内容:(一)语言:语言的定义、职能、结构(二)汉语:国际国内地位、简史、分期(三)现代汉语:概念、形成、规范化(四)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重点:语言的职能、现代汉语的概念2. 第一章语音(18学时)教学要求:系统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音位系统,使学生具备分析和研究普通话乃至方言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使学生受到系统论方法、形式逻辑常用方法特别是演绎推理等方法的训练。(语流音变、语调和朗读、语音规范化问题不讲,由教师口语课讲)教学内容:第一节语音概说(一) 语音及语音的三大性质(二) 语音的基本单位:单位确立的原则、音素、音位、音节(三)记音符号重点:语音的社会性质、元音与辅音的区别第二节音位学说简介(一)音位的概念(二)音位变体(三)音位与音素的对比(四)音位间的对立关系(五)非音色音位重点:音位变体、音位与音素的对比第三节现代汉语辅音音位系统(一)声母与辅音音位以及辅音(二)零声母:性质与书写(三)辅音音位的变体:描写方法、典型变体、非典型变体(四)现代汉语辅音音位辨正重点:辅音音位的变体:描写方法、典型变体第四节现代汉语元音音位系统(一)韵母与元音音位(二)单元音音位及其条件变体、单韵母(三)复元音音位与复韵母:性质、结构、分类(四)儿化及其音位问题重点:单元音音位及其条件变体难点:复元音音位的性质第五节现代汉语声调音位系统(一)声调的性质:自然性质、社会性质(二)调值、调类、调型、调名、调号(三)现代汉语的声调音位系统(四)轻声的音位问题(五)声调辨正重点:调值难点:声调的性质第六节现代汉语音位的组合(一) 现代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层次概念、音节分析(二) 现代汉语声韵调配合规律3. 第二章词汇(12学时)教学要求:掌握语素、词这两个基本概念,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特别是词义系统。使学生学会在系统中把握概念、组织知识的方法,对活的辩证法有所体会。(词典和字典自学)教学内容:第一节基本概念(一)词汇(二)语素:概念、分类(三)词:概念、和语素及词组的区别、对立面互渗律(四)词的结构重点:语素、词的判定难点:词的结构分析第二节词义系统(一)什么是词义?(二)语素义和词义(三)多义词和同音词(四)同义词及其辨析(五)反义词重点及难点:语素义和词义、同义词辨析第三节构成系统(一)关于按性质作用标准给整个词汇系统分类(二)关于按来源标准给整个词汇系统分类(三)关于按语法定性标准给一般词汇的分类(四)关于按交际范围标准给一般词汇分类重点:熟语的特点;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比较4.第四章语法(28学时)教学要求:这是整个课程的重点。要求教给学生完整的逻辑严密的现代汉语语法系统,使学生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并且具备进一步学习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能力;应充分发挥“学习语法就是做思维的体操”这一特点,全面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教学内容:第一节语法概说(一)什么是语法?(二)语法的特点(三)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四)语法单位第二节词类(上)(一)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二)实词:各小类指要、实词的中层分类、实词的运用重点: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实词的运用第三节词类(下)(一)介词:概念、功能、运用(二)连词:概念、运用(三)助词:分类、结构助词(四)语气词(五)词类总论:虚、实的辩证法;词类与词性;词的兼类重点:结构助词、容易造成混淆的词类的区别、词类判断第四节词组的结构关系分类(一)复合词组:主谓词组、述宾词组、中补词组、偏正词组、联合词组、兼语词组、连贯词组(二)派生词组:一般实词与特殊实词组成的、实词与虚词组成的重点:复合词组第五节词组的其他标准分类(一)以结构层次为标准的分类(二)以结构功能为标准的分类(三)以义项数量为标准的分类(四)以固定性为标准的分类重点:层次分析法的概念、程序第六节句子结构分析(上)(一)句子特有的成分(二)句子特有的现象(三)句型概说(四)单句句型:非主谓句、主谓句(五)单句结构常见的语病实词:各小类指要、实词的中层分类、实词的运用重点:单句句型、语病种类难点:几种特殊单句句型、病句修改第七节句子结构分析(下)(一)复句:开放复句、封闭复句(二)多重复句结构的分析(三)复句结构中常见的语病重点和难点:复句的判断、多重复句结构的分析第八节句子功能分析(一)句类(二)基本句类概述(三)口气与语气(四)口气分析举例(五)语气词与口气重点:口气分析举例5.第四章现代汉字(6学时)教学要求:在从理论上获得对现代汉字的性质和特点、造字法和用字法、字形系统以及现代汉字的前景的理性认识的同时,理论的思辩能力得到锻炼;并能提高现代汉字的使用水平。教学内容:第一节汉字的性质与特点(一)汉字表义还是表音论(二)汉字在世界文字系统中的位置——汉字的性质(三)汉字的特点重点:汉字的性质第二节现代汉字的造字法和用字法(一)现代汉字的造字法(二)形声字简论(三)现代汉字的用字法第三节现代汉字的形体和汉字编码(一)现代汉字的字形:笔画、笔顺、独体字、偏旁、部首、部件、部位、合体字(二)汉字的形体(三)汉字输入领域和输入方式(四)汉字编码研制和选用标准的分析第四节现代汉字的状况、整理与使用(一)现代汉字的现状(二)汉字的整理与标准化(三)正确使用汉字第五节标点符号(一)标点符号概说(二)标点符号的性质和作用四、考核方式考试:笔试五、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七、教材与参考书教材:自编《现代汉语》参考教材: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八、其它必要的说明为避免课程间内容的重复,本课程不讲授修辞部分。本课程为学年课,上学期讲授:绪论、语音、词汇;下学期讲授:语法、文字《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执笔人:陈佳璇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2、课程英文名称: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2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使学生学过的语言课程得到理论上的提高与升华,并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与教学打下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明确什么是语言和语言学,明确普通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科中的地位,及学习普通语言学的意义,对整个语言学科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教学内容:一、语言(什么是语言、语言和民族、语言和种族)。二、语言学(语言学的历史、语言学的分类)。三、语言学的作用。重点:认识出现在各种《语言学概论》中的“语言”定义,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难点:认识“语言”可从功能、性质、结构这几个角度来分析,目前还没最严密完善的“语言”定义。2.第一篇语言的性质(12学时)教学要求:本篇是本课的灵魂,在教学安排中应以确保。通过本篇的教授,应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语言的性质,功能和系统性,以确保正确的语言观;并对语言学的学科辩证法有一个基本认识,在语言学习和研究的根本性方法上有所收获。教学内容: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交际工具。二、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三、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第二节语言是思维工具一、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二、思维及其类型。三、语言与思维的联系。四、语言与思维的区别。重点: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难点:语言和思维产生的先后问题,思维和语言在对应关系上不能绝对化。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符号的基本特征。二、语言符号(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线性和离散性)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二、语言符号的层次性。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重点:理解符号、能指、所指、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认识语言的性质,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语言是一个系统。难点: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体系的一对根本关系。第三章语言学的两对重要范畴第一节语言和言语一、什么是语言和言语。二、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三、语言和言语的联系。四、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意义。第二节共时和历时一、什么是共时和历时。二、共时、历时学说的意义。重点:理解语言学中这两对重要范畴的含义,联系及区别已经区分开来的意义。难点:什么是语言和言语,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对这对概念的表述应如何理解,为什么索绪尔认为这是语言学研究中应严格区分的两条路。第二篇语言三要素(18学时)教学要求:语音部分要求更深入、全面的了解音位学说。语法部分主要应对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这两个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更深入和广泛的了解。词义部分要求对词义系统有更理性、更高层的认识。文字部分简单讲授普通文字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教学内容:第四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和作用。二、语音的生理基础。三、语音四要素。四、音素和国际音标第二节音位学说简介一、音位的概念。二、音位与音素的对比。三、音位变体。四、归纳音位的原则。五、非音质音位。第三节语流音变只作简单讲解,学生主要靠自学。重点:掌握语音、语音四要素、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元音、辅音、音素、国际音标、音位、音节等概念;理解语音的各种性质,了解描写元音和辅音发音特征的方法,理解音位学的基本理论和音位分析的基本原则并能够运用。难点:音位和音素的区别;归纳音位应遵循的原则;能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的语音。第五章词义第一节词义的性质一、词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二、词义的概括性。三、词义的模糊性。四、词义的民族性。第二节词义的结构一、词义的构成。二、义项和非义项。三、义素和义素分析。第三节词义的聚合一、单义和多义。二、同义词。三、反义词。四、语义场。重点:词的理性意义、词的非理性意义、本义、基本义、派生义、义素、义项;理解语义的性质,了解词义的构成和结构,理解义素分析法,了解单义、多义、同义、反义等词义聚合的特点,理解语义场的性质和特点。难点:语义的模糊性;运用义素分析法做些简单的操作题;辩析同义词和反义词;语义场的系统性。第六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什么是语法。二、语法的特点。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四、语法单位。第二节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一、语法手段。二、语法范畴。第三节句法结构一、几种常见的句法结构。二、层次分析法。重点:语法单位、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词法、句法;认识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理解语法中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认识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难点: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与复杂词组的层次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第七章文字一、文字的性质与作用。二、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三、文字的借用与传播。四、文字的创新与改革。重点: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偏旁、形旁、声旁;了解文字的性质、作用和类型,正确理解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了解文字起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难点:汉字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字;“六书”的含义;由于汉字字形的变化和简化,声旁和形旁的作用已不那么明显了;汉字字体的演变。第三篇语言的发展与互相接触等(2学时)教学要求:作一般的知识性了解,主要靠自学。教学内容: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二、语言的接触。三、语言系统的发展。重点:了解语言起源的条件和语言发展的社会根源及特点,了解语言分化的社会根源及其过程,语言接触的发生,语言转用必须经过双语阶段,但双语现象并非必然导致语言的转用,洋泾浜语的产生及特点,克里奥耳语和洋泾浜语的区别。难点: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汇成分方面有什么特点;应如何理解“双语现象”的含义;双语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第四篇作业讨论和复习(2学时)四、考核方式考试(笔试)五、成绩评定平时加作业占30%,期末考试70%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1.培养学生解读语言学原著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引用语言学原著,如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学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讲解。2.培养学生发现社会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学会作最基本的语言调查,积累语言材料,如搜集字母词、搜集标语口号,关注网络语言等。3.培养学生从搜集来的语言材料中发现问题,并写些简单的语言学小论文,再跟学生围绕文章展开讨论。七、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第一版)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书:[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一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李宇明《理论语言学教程》(第一版)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2000[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申小龙《语言学纲要》(第一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7]叶宝奎《语言学概论》(第一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8]胡明扬《语言学概论》(第一版)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中国古代文学史课》教学大纲修订单位: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执笔人:罗朝蓉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中文名称:古代文学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AncientLiterature3. 课程类别:必修4.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5. 总学时:216学时(师范类)6. 总学分:16(师范)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轮廓,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2.要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进一步地得到提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后,要使他们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3.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运用文艺理论与美学理论,独立地分析与评论古代的作家作品,把握他们的思想与艺术的基本特征;并能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4.要使学生能够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编先秦文学(50学时)教学要求:本编为古代文学的开端,通过本编的教授,应使了解中国文学的发源情况,把握先秦文学概况;了解神话、寓言,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了解诸子丰富的思想文化。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第四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重点: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第一章上古文学第一节上古神话的产生和记录第二节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与民族精神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演变作品讲授篇目:《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重点:上古神话的类别、演变难点:上古神话的民族精神、思维特征第二章诗经第一节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第二节《诗经》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作品讲授篇目:《关睢》、《静女》、《氓》、《蒹葭》《黍离》、《君子于役》、《将仲子》、《伐檀》、《硕鼠》、《无衣》、《七月》、《采薇》、《何草不黄》重点:《诗经》的表现手法、艺术境界、《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难点:赋、比、兴的表现方法、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第三节《国语》的文学成就第四节《战国策》的文学成就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作品讲授篇目:《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重耳出亡》、《烛之武退秦师》、《崤之战》、《召公谏厉王弭谤》、《叔向贺贫》、《苏秦连横说秦》、《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先秦叙事散文的产生、发展、流变。难点:《左传》中外交辞令的精彩、绝妙的特点。诸子散文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第二节《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第三节《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第五节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作品讲授篇目:《侍坐》、《季氏将伐颛臾》、《兼爱》、《非攻》、《齐桓晋文之事》、《天时不如地利》、《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齐人有一妻一妾》、《逍遥游》、《胠箧》、《秋水》、《养生主•庖丁解牛》、《劝学》、《成相》、《说难》、《五蠹》重点:《孟子》、《庄子》难点:《孟子》的艺术特征。《庄子》的艺术特征。第五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楚辞的来源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楚辞的流变与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讲授篇目:《离骚》、《湘夫人》、《山鬼》、《涉江》、《哀郢》。《九辩》重点:屈原的作品难点:《离骚》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第二编秦汉文学(2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编的教授,应使学生掌握秦代汉代文学的发展概况,了解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汉代文学的各体样式嬗变与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分期。教学内容:第一章秦及汉代前期文学第一节秦代文学第二节贾谊和晁错第三节《淮南子》及其它散文作品讲授篇目:《谏逐客书》、《过秦论》、《论贵粟疏》重点:贾谊、晁错的创作难点:贾谊的散文的艺术特征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一节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第二节司马相如时代的赋家第三节《子虚赋》和《上林赋》作品讲授篇目:《七发》(节录)、《子虚赋》。重点:枚乘、司马相如的创作。难点: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点。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第二节《史记》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史记》的文学成就第四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作品讲授篇目:《项羽本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刺客列传》。重点:《史记》的思想内容、文学成就难点:《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艺术第四章汉代乐府诗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的概念第二节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第三节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作品讲授篇目:《东门行》。《上邪》。《上山采蘼芜》。《陌上桑》。《羽林郎》。《孔雀东南飞》重点:汉乐府的艺术成就难点:汉乐府的叙事艺术第五章东汉辞赋第一节京都赋的崛起第二节抒情赋的勃兴作品讲授篇目:《两都赋》。《归田赋》、《四愁诗》、《刺世疾邪赋》。重点:《两都赋》难点:赋发展变化的原因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第一节《汉书》第二节《吴越春秋》第三节王充及其《论衡》作品讲授篇目:《苏武传》。《霍光传》。《杨王孙传》。《自纪》重点:班固和《汉书》难点:《论衡》的论辩艺术第七章文人五言诗第一节班固、张衡、秦嘉的诗第二节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第三节《古诗十九首》作品讲授篇目:《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青青河畔草》重点:《古诗十九首》难点:汉代文人诗歌的发展概况;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24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编的教授,使学生大致了解学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掌握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南北朝文学的作家作品。教学内容:第一章建安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总说第二节曹操、曹丕第三节建安七子与其他作家第四节曹植作品讲授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七哀》、《登楼赋》、《悲愤诗》、《出师表》、《白马篇》、《名都篇》、《赠白马王彪》、《洛神赋》。重点:曹植难点: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第二章正始文学与西晋文学第一节正始文学第二节西晋文学作品讲授篇目: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湛湛长江水)。左思《咏史》;陆机《赴洛道中作》。潘岳《悼亡》。刘琨《扶风歌》。重点:阮籍、左思难点:《咏史》八首的杰出成就第三章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三节陶渊明作品的艺术成就第四节陶渊明的影响:作品讲授篇目:《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重点: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难点:陶渊明作品的风格与意境第四章南北朝的诗文第一节山水诗的兴起与谢灵运第二节鲍照第三节谢脁与新体诗第四节南北朝的骈文与散文第五节庚信作品讲授篇目:《登池上楼》、《拟行路难》、《芜城赋》、《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月赋》、孔稚圭《北山移文》、江淹《别赋》、郦道元《巫峡》、《哀江南赋》、《乌夜啼》。重点:谢灵运的山水诗;谢脁的新体诗;庾信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难点:玄言诗的发展;四声八病与永明体的产生第五章南北朝民歌第一节南朝民歌第二节北朝民歌第三节南北朝民歌的影响作品讲授篇目:《西洲曲》、《子夜四时歌》、《懊恼曲》。《木兰诗》、《陇头歌辞》、《敕勒歌》。重点:南朝民歌、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难点:南北朝民歌的差异第六章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与文学批评第一节小说第二节文学批评作品阅读篇目:《搜神记•李寄•干将莫邪》。《世说新语•过江诸人•周处》。《典论•论文》。刘勰《明诗》、《时序》。重点:刘勰的《文心雕龙》。难点: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的原因。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30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编的教授,使学生大致把握隋唐文学概况;理解并分析四杰、李杜、韩柳、王孟、高岑等人的文论及作品;初步了解唐传奇及唐五代词。教学内容:第一章隋及初唐的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上官体和沈宋第三节王绩和四杰第四节陈子昂作品讲授篇目:王绩《野望》、杨炯《从军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重点:初唐四杰;陈子昂难点:“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第二章山水田园诗派第一节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二节孟浩然第三节王维作品讲授篇目:孟浩然《临洞庭》、《过故人庄》。王维《渭川田家》、《终南山》、《山居秋暝》、《汉江临眺》、《使至塞上》、《辛夷坞》。重点:孟浩然、王维难点: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第三章边塞诗派第一节边塞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二节高适第三节岑参作品讲授篇目:高适《燕歌行》、《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出塞》。重点:高适、岑参难点: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岑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第四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三节李白的乐府歌行与绝句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五节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作品讲授篇目:《蜀道难》、望天门山》、《古风》(二十四)、《行路难》(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长干行》、《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独坐敬亭山》。重点:李白的乐府、歌行、绝句、艺术成就难点:李白的豪放飘逸与浪漫主义精神第五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第四节杜甫律诗第五节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作品讲授篇目:《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重点: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杜甫律诗难点: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征与沉郁顿挫的风格第六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第一节元结顾况等诗人第二节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第三节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第四节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作品讲授篇目:白居易《杜陵叟》、《卖炭翁》、《上阳白发人》、《钱塘湖春行》、《长恨歌》、《琵琶行》。重点:白居易难点:白居易诗论与诗歌缺陷第七章韩愈、柳宗元和古文运动第一节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愈第三节柳宗元作品讲授篇目:韩愈《原毁》、《送孟东野序》、《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谏佛骨表》、《杂说》(马)。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种树郭驼橐传》、《封建论》重点:韩愈的散文、柳宗元的散文难点: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第八章中唐其他诗人第一节中唐前期诗人第二节韩孟诗派第三节柳宗元与刘禹锡作品讲授篇目:韦应物《滁州西涧》。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韩愈《山石》。孟郊《游子吟》。柳宗元《江雪》、《渔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乌衣巷》。重点:韩愈、李贺难点:韩孟诗派的创作特色第九章晚唐诗文第一节杜牧第二节李商隐第三节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第四节晚唐的小品文作品讲授篇目:杜牧《过华清宫》、《赤壁》。李商隐《登乐游原》、《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昨夜星辰)重点:杜牧、李商隐难点: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第十章唐代传奇 第一节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第二节唐传奇的思想及艺术成就第三节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作品讲授篇目: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重点:唐传奇的艺术成就难点:唐传奇兴盛的原因第十一章唐五代词第一节词的产生和民间词第二节温庭筠和花间词派第三节李煜和南唐词作品讲授篇目: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莫攀我》。李白《菩萨蛮》。张志和《渔歌子》。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李煜《虞美人》、《浪淘沙》重点:温庭筠、李煜难点:温庭筠、李煜第五编宋代文学(30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编的教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概况。理解宋词的士大夫化过程及婉约词豪放词各自的特征。把握一些重点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并对宋诗与宋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学内容:第一章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第一节西昆体与宋初的复古思潮第二节欧阳修第三节梅尧臣苏舜钦作品讲授篇目:王禹偁:《等漏院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重点:欧阳修难点:诗文革新运动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第一节晏殊、欧阳修及其他词人第二节柳永作品讲授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侯馆梅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重点:柳永难点:柳永的俗词与雅词第三章苏轼第一节苏轼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苏轼的散文第三节苏轼的诗第四节苏轼的词第五节苏轼的影响作品讲授篇目:《喜雨亭记》、《前赤壁赋》、《教战守策》。《荔枝叹》、《题西林壁》。《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定风波》(莫听穿林)、《卜算子》(缺月挂疏桐)。重点:苏轼诗、词、文难点:苏轼的豪放词第四章北宋后期的诗词第一节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第二节秦观、周邦彦作品讲授篇目: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兰陵王》(柳阴直)重点:黄庭坚与江西诗派难点:周邦彦之集大成第五章南宋前期的文学第一节李清照第二节张孝祥及其他词人第三节陈与义与南渡初期诗人第四节杨万里和范成大作品讲授篇目: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武陵春》、《点绛唇》、《如梦令》。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岳飞《满江红》。杨万里《初入淮河绝句》、《闲居初夏午睡起》。范成大《州桥》、《四时田园杂兴》。重点:易安体与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难点:成斋体与活法诗第六章陆游第一节陆游的生平与思想第二节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三节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作品讲授篇目:《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卜算子•咏梅》、《沈园》、《钗关凤》重点: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难点:陆游至死不减的爱国至情。第七章辛弃疾第一节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词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巨大影响第四节辛派词人作品讲授篇目:《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鹧鸪天》重点:辛弃疾的英雄词难点:辛派词人的创作特色。第八章南宋后期文学第一节姜夔与格律派词人第二节四灵和江湖诗人第三节文天祥及宋末爱国诗人作品讲授篇目: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踏莎行》(燕燕轻盈)。吴文英:《风入松》、《八声甘州》;史达祖:《双双燕》。文天祥《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重点:姜夔、吴文英难点:姜夔的清空与吴文英的质实第六编金元文学(20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编的学习,使学生大致把握金元文学的概况,了解元杂剧的渊源、发展、兴盛、衰落的历程以及,能对各重要作家作品进行理解分析。并对南戏的兴起发展以及金元诗文、散曲有一定的了解。教学内容:第一章金元诗文一、元好问、王冕、萨都剌、杨维桢的生平。二、元诗四大家。三、王若虚的文学批评。四、元好问创作成就及诗论主张。五、刘因、戴表元的创作。六、王冕、萨都剌、杨维桢的创作。重点:元诗四大家难点:元诗的成就第二章元代散曲第一节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第二节元散曲的发展作品讲授篇目:关汉卿《不伏老》。马致远《天静沙•秋思》。睢景臣《高祖还乡》。张养浩《潼关怀古》重点:元散曲的发展与重要作家难点:散曲兴起的原因第三章元杂剧的形成及其体制第一节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第二节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元杂剧的兴起第三节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征第四节元杂剧发展概况重点:元杂剧的发展概况难点:元杂剧的体制与形式特征第四章关汉卿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第二节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第三节《窦娥冤》和《救风尘》、《单刀会》第四节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作品讲授篇目:《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重点:《窦娥冤》难点:《窦娥冤》的悲剧意蕴第五章西厢记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第二节西厢故事的演进第三节《西厢记》的爱情理想第四节《西厢记》的人物形象第五节《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作品讲授篇目:《长亭送别》重点:《西厢记》的爱情理想、人物形象、戏剧冲突难点:《西厢记》的喜剧意义第六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和作品第一节历史剧第二节水浒剧和公案剧第三节爱情剧和社会剧作品讲授篇目:《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倩女离魂》。重点:爱情剧和社会剧难点:《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倩女离魂》的成就与意义第七章南戏的兴起及《琵琶记》第一节南戏的形成、发展及其体制第二节四大传奇第三节高明的《琵琶记》作品讲授篇目:《糟糠自厌》。重点:高明的《琵琶记》难点:南戏与北曲的不同体制。第七编明代文学(20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篇的教授,使学生大致了解明代文学概况。初步认识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及体制特征、传奇的发展演变与体制特征。深入理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经典名著的思想内涵及艺术成就。并对明后期短篇小说、明杂剧、明诗文有一定认识。教学内容:第一章明代诗文与散曲第一节明前期诗文第二节明中期诗文第三节明后期诗文第四节明代散曲作品讲授篇目:刘基《卖柑者言》。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重点:诗文流派、散曲代表作家难点:李贽的自然人性论及“童心说”第二章《三国演义》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产生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第三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第三节《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第四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作品讲授篇目:《青梅煮酒》、《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失街亭》、《五丈原》。重点: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难点:七实三虚。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三章《水浒传》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及版本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第三节《水浒传》的人物形象第四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作品讲授篇目:《拳打镇关西》、《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重点:《水浒传》的人物形象、艺术成就难点:宋江的形象、《水浒传》的艺术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第四章《西游记》第一节《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第二节《西游记》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西游记》的人物形象第四节《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作品讲授篇目:《大闹天宫》、《火焰山》。重点:《西游记》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难点: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大闹天宫的思想意义。西天取经的意义。第五章《金瓶梅》和明代中后期小说第一节《金瓶梅》第二节明代中后期的其他长篇小说第三节明代后期的短篇小说作品讲授篇目:《杜十娘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白娘子永镇雷锋塔》。重点:《金瓶梅》。冯梦龙及“三言”难点:《金瓶梅》在文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三言”的意义第六章明代戏剧第一节明代戏剧的繁荣第二节明代传奇作品讲授篇目:康海的《中山狼》。王世贞《鸣凤记》重点:明代杂剧的演变。明传奇的产生与发展难点:吴江派与临川派第七章汤显祖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临川四梦第三节《牡丹亭》作品讲授篇目:《游园》、《惊梦》。重点:《牡丹亭》难点:《牡丹亭》的时代意义。杜丽娘的艺术形象。第八编清代文学(20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编的教授,使学生大致了解清代诗、文、戏曲、小说的大致情况,深入把握《长生殿》、《桃花扇》、《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第一章清初戏曲第一节清初的剧坛第二节李玉和苏州派第三节李渔和《笠翁十种曲》作品讲授篇目:《清忠谱》重点:苏州派。李渔的戏剧理论。难点:李渔的戏剧理论第四节清中叶剧坛和花部的兴起第五节地方戏的发展和京剧的形成重点:花部的兴起、京剧的形成难点:京剧的形成的发展与地方戏的繁荣第二章《长生殿》第一节洪升的生平和创作第二节《长生殿》的创作过程第三节《长生殿》的思想内容第四节《长生殿》的艺术成就作品讲授篇目:《夜怨》、《惊变》、《埋玉》。重点:《长生殿》的艺术成就难点:《长生殿》的双重主题。第三章《桃花扇》第一节孔尚任的生平和作品第二节《桃花扇》对南明王朝的历史反思第三节《桃花扇》的人物形象第四节《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作品讲授篇目:《却奁》、《守楼》、《骂筵》、《沉江》、《余韵》重点:《桃花扇》的人物形象、艺术成就难点:李香君形象第四章《聊斋志异》第一节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第二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作品讲授篇目:《青凤》、《连城》、《婴宁》、《席方平》重点:《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难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奇特玄妙而又合情合理的情节安排第五章《儒林外史》 第一节吴敬梓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第四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作品讲授篇目:《范进中举》、《沈琼枝》重点:《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难点:人物形象、讽刺艺术第六章《红楼梦》第一节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第二节《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和版本第三节红学研究概况第四节《红楼梦》的思想内容第五节《红楼梦》的人物形象第六节《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作品讲授篇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重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难点:贾宝玉形象。王熙凤形象。家族悲剧。女性悲剧。第七章清初至清中叶的小说第一节清代文言小说第二节清代白话短篇小说第三节清初至清中叶的长篇小说重点:清代文言小说、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难点:纪筠《阅微草堂笔记》第八章清代诗文第一节清代的诗第二节清代的词第三节清代的散文重点:清代的诗、词、散文的概况难点:桐城派四、考核方式考试(笔试)五、成绩评定平时加作业占30%,期末考试70%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1.培养学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文言作品,提高分析作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授课课程中将文学史发展、文学流派的演变尽可能与具体作品结合起来。3.培养学深入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的能力,对各朝各代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特质进行由表入里的深入探讨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观点明确、文字通顺、说理充分的学术论文,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七、教材与参考书教材:[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参考书:[1]《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2]《中国文学史》章培恒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篇》郭预衡主编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4]《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5]《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修订单位: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执笔人:余海鹰一、 课程基本信息1.《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称《现代文学》)2.MordernChineseLiteraryHistory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5.总学时:68学时6.总学分:4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梳理1917——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嬗变的基本线索,介绍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思潮、文学社团流派,文体演变轨迹,重点讲述现代作家作品,对重要的现代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文学史评判。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现代文学作品,适当了解该学科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注重发掘、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力和审美力,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评判现代作家作品的能力,并结合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绪论(1节)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发展、分期、学习现代文学的要求和方法。第一章 文学革命及其发展(4节)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先声1.西学东渐之后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变迁。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2.从音标文字运动到白话文运动。音标文字运动;“新文体”和“诗界革命”;白话文运动。3.晚清文学的繁荣及其现代化的趋势:文学观念的变化与现代性文学格局的形成;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和小说创作的繁荣;话剧的萌芽。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与进展1.从思想启蒙到文学革命《新青年》创刊号发表《敬告青年》;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八事”主张及其意义。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三大主义”主张及其意义。1918年12月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人道主义”主张及其意义。林纾等人反对新文学革命及《新青年》同人的反击。文学革命创作实绩,文学革命的意义。2.对复古派的斗争和新文学阵营的分化,与“学衡派”“甲寅派”的斗争;胡适的分化和与现代评论派的斗争。3.文学社团和文学期刊的涌现。主要介绍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和新月社成立时间、地点、成员、刊物、创作主张、文学史上的贡献。4.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略讲)第三节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1.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概述)2.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周作人等的文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意义。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政治革命角度思考文学革命问题;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注重从政治革命角度考察,推进文学革命。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简介归纳。3.西文文艺思潮的引进与选择(略)第四节新文学各类创作的兴起和发展1.新诗的尝试与成长,第一本新诗集;及初期白话诗创作概况。2.小说的创新与进展,《狂人日记》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初期小说创作及作家群简介。3、话剧的引进与建设。4、散文的发生与自觉。第二章鲁迅(10节)第一节生平和思想发展一、早期(1881-1917)二、前期(1917-1927)三、后期(1927-1936)第二节《呐喊》与《彷徨》基本思想内容:封建传统思想吃人的总主题。对广大社会民众命运的关注。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艺术成就:完成了从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到现代小说艺术的根本转变。叙事角度和叙事方式的自由选择。各种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热烈与冷峻结合的美学风格。第三节《阿Q正传》一、阿Q的典型性问题: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者。二、阿Q的精神胜利法。三、阿Q与辛亥革命问题。四、《阿Q正传》艺术成就:典型化的塑造人物方法;喜剧与悲剧的有机结合。第四节《野草》与《朝花夕拾》《野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艺术成就最高的散文史诗集。时代苦闷与人生苦闷的艺术结晶。复杂的感情情绪。象征主义艺术方法的应用。奇幻壮美意境的创造。《秋夜》解读。《朝花夕拾》简介。第五节鲁迅杂文鲁迅杂文产生的原因。鲁迅杂文的数量及分期:形成期杂文:一般的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杂文;围绕当时重大历史事件写成。成熟期杂文:1927后的杂文。对国民党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的揭露和抨击;革命文学论争中对部分激进青年的批评;对“新月社”“民族主义文学”“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批评,对“论语派”的批评,对某些左翼领导人的批评,对各种文坛小丑的讽刺与揭露。艺术特色: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生动的社会现象及生活现象相结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解读第六节《故事新编》(略)第三章文学研究会诸作家创作(4节)第一节叶圣陶及其创作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分析。小说创作题材和艺术特色简介。长篇代表作《倪焕之》分析。第二节冰心、庐隐及其创作冰心(1900-1999)小说、小诗、散文创作简介。“爱的哲学”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代表作《往事-14》《诗的女神》分析。庐隐(1899-1948)散文创作的题材和艺术特色简介。第三节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生平及创作简介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分析。比较两者不同的语言风格。第四章创造社诸作家创作(2节)一、郁达夫(1894-1945)生平和小说创作。代表作《沉沦》《迟桂花》分析。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个性归纳。记游散文创作简介。二、张资平叶灵凤等人的创作(略)第五章郭沫若(四节)第一节生平思想和美学主张一、青少年时代(1893-1913)二、留日时期(1914-1923)三、思想转变时期(1923-1927)四、流亡日本时期(1928-1949)五、抗战救国和争取民主自由时期(1937-1949)复杂的表现:泛神论思想的表现及其对郭沫若浪漫主义诗学的影响。美学主张:以主情主义为中心的较系统的浪漫主义文艺观。第二节《女神》一、《女神》思想内容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