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证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上册】_第1页
《为什么要证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上册】_第2页
《为什么要证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上册】_第3页
《为什么要证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上册】_第4页
《为什么要证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1为什么要证明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归纳、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体会到观察、实验、归纳所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初步感受证明的必要性.2.理解并掌握检验数学结论是否正确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证明等,理解数学的严谨性.3.通过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4.关注现实,培养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和质疑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推理的意义,知道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必须进行推理;难点:会用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等方法简单地验证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观察】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上图是静态的没有循环帧的图片,你看到的静止的图片是不是在动呢?据心理医生说,图片与心理承受力有关,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运动越慢.美国曾经以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据说犯罪嫌疑人看到的图片是高速运动的.问题:这幅图是动还是静呢?问题:图中有几个黑点?问题:下面两个图形中中间两个圆的大小一样吗?眼见未必真实哦!不敢相信图中的横线是平行的,不过它们就是平行线!问题:你觉得观察得到的结论正确吗?学生认真观察,回答问题.认真观察、探究交流并说一说.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眼见未必为实,引发学生思考,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环节二探究新知【问题探究】教师活动:出示教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以前,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得到了很多正确的结论.观察、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我们再感受几个!(1)图1中两条线段a,b的长度相等吗?图2中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请你先观察,再设法检验你观察到的结论.预设:图1的两条线长度相等,图2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教师活动:让学生大胆地进行预测,但要让学生说清理由,了解几何证明的必要.(2)如图3,把地球看成球形,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lm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问题:能放进一颗核桃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别太信任你的眼睛和直觉哟!教师活动: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确信无疑,再进一步计算,结果与学生的感觉产生矛盾,切忌直接进行计算,把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就达不到预想的要求,不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数学模型”!解:设地球赤道的周长为c,半径为r1,铁丝所围成的圆的半径为r2.则:它们的间隙不仅能放进一颗核桃,而且也能放进一个拳头.问题:观察得到的结论可靠吗?观察得到的结论并不可靠.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证明.数学的结论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做一做】(1)当n=0,1,2,3,4,5时,代数式n2-n+11的值是质数吗?答案:你能否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当n为自然数时,n2-n+1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找数值代入,验证你的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代数式n2-n+11的值不一定都是质数.(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请你先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猜想.解:通过测量得出:位置关系:DE∥BC数量关系:你能肯定你的结论对所有的△ABC都成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议一议】教师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问题:实验、观察、归纳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都正确吗?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问题:在上面问题中,你是怎么判断一个结论是否正确的?检验数学结论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常用方法:①实验验证:最基本的方法.②举反例验证:多用于验证某结论是不是正确的.③推理论证:最可靠、最科学的方法.积极猜想,质疑结论.学生凭着自己的观察和直观感觉说出想法后,动手算一算,并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学生自由说一说.合作交流,通过填表,得出结论.认真观察并猜测,然后动手测量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认真思考并做笔记由有趣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理性的计算,验证了很难想像到的结论,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进而对自己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再次为论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素材.直观感觉得到的结论未必正确,面对问题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有理有据的证明.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明白,只举几个特殊例子就证明结论是正确的,这种做法不恰当.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学生通过测量得出猜想,并通过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再次得到验证,因而较为相信这个结论的正确性;但毕竟是测量结果,测量难免有误差,因此难以令人信服,还需要寻求更为可信的证明.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进而深刻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环节三应用新知【典型例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例1】(1)图中三条线段a,b,c,哪一条和线段d在同一条直线上?请你先观察,再用直尺验证一下.答案:线段b与线段d在同一条直线上.(2)图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答案:线段a与线段b的长度相等.【例2】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分析】结合质数的概念,并通过取特值,即可得到答案.解:当n=1时,n2+3n+1=12+3×1+1=5,是质数;当n=2时,n2+3n+1=22+3×2+1=11,是质数;当n=3时,n2+3n+1=32+3×3+1=19,是质数;当n=4时,n2+3n+1=42+3×4+1=29,是质数;当n=5时,n2+3n+1=52+3×5+1=41,是质数;当n=6时,n2+3n+1=62+3×6+1=55,不是质数;所以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不一定是质数.思考问题,尝试回答问题,并用直尺验证.思考问题,尝试回答问题通过例题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观察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面对问题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需要有理有据的证明.对现有结论进行验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有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从而对不完全归纳的合理性产生怀疑,进而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环节四巩固新知【随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某公园计划砌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喷水池,有人改为如图乙的形状.若外圆的直径不变,水池边沿的宽度和高度不变,你认为砌水池边沿()A.甲需要的材料多 B.乙需要的材料多C.甲、乙需要的材料一样多 D.不确定答案:C.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若a∥b,b∥c,则a∥c.B.若a⊥b,b⊥c,则a⊥c.C.因为∠AOB=∠BOC,所以两角是对顶角.D.因为两角的和是180°,所以两角互为邻补角.答案:A.3.甲、乙、丙三人进行乒乓球比赛,规则是:两人比赛,另一人当裁判,输者将在下一局中担任裁判,每一局比赛没有平局.已知甲、乙各比赛了4局,丙当了3次裁判.则第二局的输者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4.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人去,我就去.“以下结论可能正确的是()A.甲一个人去了B.乙、丙两个人去了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D.四个人都去了答案:C.5.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有3盏关着的电灯,每次都按下其中的2个开关,最后将3盏电灯都开亮.(填“能”或“不能”)答案:不能.6.当n为正整数时,(n+1)2-(n-1)2的值一定是4的倍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分析】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判断代数式是否为4的倍数.解:是.理由如下:原式=n2+2n+1-(n2-2n+1)=4n,则结果一定为4的n倍,故当n为正整数时,(n+1)2-(n-1)2的值一定是4的倍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