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基本规律_第1页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_第2页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_第3页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_第4页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第八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教学目的要求:要求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及充足理由律等逻辑基本规律熟练掌握,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和遵守逻辑基本规律。教学重点难点:逻辑规律的基本要求和违反规律所犯错误,逻辑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定义、划分、推理等都有自己的规则,然而这些规则只适合于各自特殊的思维范围,不具有普遍性。逻辑基本规律概括地反映了各种思维逻辑形式的特点,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此适用于各种思维逻辑形式并制约着各种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则。思维的确定性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逻辑思维必须遵守三条基本规律,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定义、划分、推理等都有自己的规则,然而这些规则只适合于各自特殊的思维范围,不具有普遍性。逻辑基本规律概括地反映了各种思维逻辑形式的特点,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此适用于各种思维逻辑形式并制约着各种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则。思维的确定性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逻辑思维必须遵守三条基本规律,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第一节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1.同一律的内容在同一思维的过程中,任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不能任意改变。公式是:A是A,或A→A。“A是A”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或判断都必须保持它们自身的同一性,即保持内容的确定性。如: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包括古今中外所有国家的一切法律。2.概念保持同一性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同一性,也就是在同一个思维当中,使用的概念要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3.判断保持同一性是指一个判断的组成成分保持同一。如:小李被评为优秀三好学生。他入学以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优异,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所以,他被一致评为优秀三好学生。4.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确定性和同一性。所谓同一思维过程就是同一对象、同一方面、同一时间的思维过程。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一)在使用概念时,不保持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和同一,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1.混淆概念: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2.偷换概念: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有意用另一个概念取代原来在某种意义上使用的概念。混淆概念一般是不自觉的;偷换概念一般是自觉的。如:凡是你所没有丧失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丧失角,所以你有角。“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在:1.自觉或不自觉地扩大所使用概念的外延。2.自觉或不自觉地缩小所使用概念的外延。3.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外延不同的概念混同为同一个概念。

“装修中如原品牌材料没货时,乙方(家装公司)可临时更换相同材料。”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在合同文字上设圈套。这种“相同材料”可有多种解释,是同质量的同品牌的还是同价格的,条款均没有写明,弄假空间非常大。(二)在运用判断进行推理时,不保持判断自身的确定性和同一性,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1.转移论题:指在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前后判断没有保持确定和同一,即不自觉地用另一个判断替换正在使用的判断。2.偷换论题:指在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故意用另一个判断替换正在使用的判断。3.答非所问:这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答非所问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解释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偷换论题:明代有位姓靳的内阁大学士,他的父亲不大出名,他的儿子很不成材,可他的孙子却考中了进士。这位内阁大学士经常责骂他的儿子,骂他是不肖之子,是不成材的东西。后来,这个不肖子实在忍受不了责骂,就和内阁大学士顶了起来:

“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我有什么不成材的呢?”这位内阁大学士听了后,放声大笑,就不再责备儿子了。在当时情况下,这个不肖子所要论辩的是自己是否成材的问题,但是却故意将这一辩题偷换成你的儿子和我的儿子相比怎么样,你的父亲和我的父亲相比怎么样,这恰好将原来所要论辩的辩题回避了,这就是偷换论题式诡辩。(三)运用同一律应注意的问题1.只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才起作用。2.同一律只是逻辑的规律,其作用只是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不否认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中国法制报》1980年9月19日第二版报道了山东省滕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郭士家、郭士其无理干预孙长芹改嫁自由的违法行为。被告人是郭氏兄弟,而标题却写成了“山东省滕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孙长芹改嫁案件”。第二节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1.矛盾律的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即不能同时加以肯定。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或A∧A。①所有的犯罪分子都是可以改造好的。②所有的犯罪分子都不是可以改造好的。③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④有些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可见,两个相互反对或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2.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思想不能都予以肯定。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过去有个地主在半夜里催长工说:“天亮了,快起来干活!”等了一会儿,不见长工出来,就威胁说:“你们不去,我要扣工钱了。”有个长工说:“老爷,我们捉了虱子就去。”地主不耐烦地说:“天还没亮,你们怎么能看见虱子呢?”这时,长工们齐声反问:“天既然没亮,为什么就叫我们去干活呢?”地主哑口无言。据说有一次,邻人偷了华盛顿家里的一匹马。华盛顿同一位警官到邻人的农场里去讨索,但那人拒绝归还,并声称那是他自己的马。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两眼,对邻人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人急着争辩说。华盛顿放开蒙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不瞎。“我又说错了……”邻人还想狡辩。“是的,你错了,”警官说,“证明这马不是你的,立即把马交还给华盛顿先生吧!”三、运用矛盾律应注意的问题(一)矛盾律只是在同一思维的过程中才起作用。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怀念鲁迅先生的一首诗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二)矛盾律本身不能解决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有没有一个为真,或者到底哪一个为假的问题。但是,当已知一个为真时,就可以知道另一个为假。(三)矛盾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具有无矛盾性。它只排除逻辑矛盾,而不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第三节排中律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1.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2.排中律的公式:A或者非A,或A∨A。3.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都予否定,必须肯定其中有一个是真的。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可能。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就是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都持否定的态度,既否定A,又否定非A,即“两不可”。如:说张三犯贪污罪不对,说他没有犯贪污罪也不对。三、运用排中律应注意的问题1.排中律本身不解决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有没有一个为假,或到底哪一个为真的问题,只知道一个为假,另一个一定为真。如: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有的的人不是自私的。(+)李逻辑是安徽农业大学学生。(–)李逻辑不是安徽农业大学学生。(+)2.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明确性,它所排除的只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两个相互反对的判断并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华侨拍着胸脯说:“我是中国人。”这个华侨的回答是否符合逻辑?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