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篇寓言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本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积累“寓言、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白费”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回忆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巴望、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不能违反规律。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这节课老师带来几个画谜,仔细看画面猜出成语故事的名字。(龟兔赛跑、坐井观天、画蛇添足、对牛弹琴)二、读课题,知题意这几个成语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寓言(板书寓言),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大道理,简单地说就是小故事,大道理。(板书:小故事大道理)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第27课寓言两则(补齐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节课咱们学习本课的第一则寓言,他的题目是——揠苗助长,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板书:揠苗助长),咱们曾经学过一个成语,与它只有一字之差,还记得吗?(拔苗助长),没错,老师通过查字典知道:“揠”就是拔的意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三、初读寓言,理解内容,教会方法(一)自学要求: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是有要求的,老师说完读书要求后,想请听得最仔细的一位同学来重复老师的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2、读完后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检查读书情况:1、读带拼音的词语:焦急、喘气、一大截、枯死、白费、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隐藏拼音再读这些词语;老师有个疑问,想请同学们帮忙解答: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和自己说话)谁能用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2、谁来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说故事内容)谁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太慢拔苗枯死)。刚才这两位同学是通过读的方式总结出的故事内容,其实还有一种好方法呢,想知道吗?(想)看着题目,“揠”的意思是(拔),“助”的意思是(帮助),题目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拔禾苗帮助他们长高),谁拔禾苗?(农夫)结果怎样了?(全枯死了)这就是老师说的那个好方法,通过题目我们就能总结寓言的主要内容了,其实每一则寓言都有一个概括性很强的题目,今后咱们就可以用“透过题目知内容”的方法来总结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四、研读课文,感悟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第一自然段刚才同学们说到:农夫觉得他家的禾苗长得太慢了,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找找这些词语和句子,体会农夫当时的心情。(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农夫此时的心情,你觉得哪个词最合适(焦急),是的,谁能读出农夫的焦急心情来。(两、三位同学读)读的真好,一位焦急的农夫的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了。范写“焦”字同学们,咱们祖国的汉字很伟大也很形象,看这个“焦”字,在古代的金文中焦是长得这样的,它的上半部像不像一只小鸟,(像)还是一只短尾巴的鸟呢,下面的四个点代表火,小鸟架在火上烤,小鸟心里会怎样(焦急),是的,那要想写好这个字,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学生说建议)。好,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这个字。然后让学生在课后的田字格里写两遍,展示一位同学的字,及时表扬。比较课后的两个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加上“好像”,句子更准确。师:禾苗不是没(长高),而是长得(太慢),禾苗在一点一点的长,这就是禾苗的(生长规律);加上“焦急地”句子意思更加生动。师:今后,咱们在口语交际和写作时用上一些恰当的词语,就可以使意思表达的更加生动,更加准确。学生自学2、3、4自然段农夫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他想出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请同学快速默读2、3、4自然段,找出答案。第2段:他想出了什么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一棵一棵”你体会到了什么?(禾苗多)禾苗太多了,累得他(筋疲力尽)“疲”的偏旁是(病字旁)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农夫累得像生病了一样,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谁能读出农夫筋疲力尽的感觉?第3段:通过朗读,体会农夫的又累又高兴。(师生合作读)第4段:农夫多么高兴啊!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可是结果怎么样?禾苗真的长高了吗?(禾苗全枯死了)。感悟道理有句话说得好:有付出就有收获。农夫付出了那么多的劳动,为什么没有收获好的结果?你认为他犯了什么错误?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交流讨论结果:急于求成、违背规律)五、拓展延伸,表演故事同学们,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当看着满地枯死的禾苗的时候,农夫的儿子肯定有话想对父亲说,下面,请同学们选好自己的搭档,一个表演农夫,一个表演儿子,自由结合,展开对话。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小故事告诉我们大道理。今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仔细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违背规律。最后,让我们走进今天的作业小超市,两个作业:回家后把这则寓言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细细品读,感悟道理。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读者、作者、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课后习题就是我们了解编者意图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通常通过分析课后题所反映出的学生应具有的能力。针对本课来说,主要有抓住人物形象,体会寓意、概括寓意,发展语言和拓展训练,迁移运用等能力。为了了解学生在本次学习之前达到何种程度,我特采用问卷式进行学情调研。通过调研我了解到学生的知识起点呈现以下状况:学生对“揠苗助长”涵义的理解只停留在了在表面上,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能在自主阅读寓言后,从第一自然段的焦急、巴望等词中体会出农夫非常焦急。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自言自语”、“转来转去”这两个同样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学生读完寓言,体会到的道理仅仅停留在“种田”或是“植物生长”的层面上,没有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根据学情调研发现的问题我对学生在联系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情感这个能力点进行了分析。本班学生处于二年级下半学期,具备了较好的识字能力,能通过课前预习掌握课内的大部分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但由于普遍年龄较小,许多学生书写的能力依然较弱,观察汉字间架结构的意识不足。就朗读方面来说,班级中有几位学生有着良好的语感和较为扎实的语文自学能力,又在校外参加了朗诵兴趣班的学习,朗读颇为到位。但是更多的学生还是无法在预习环节中做到理解文章更深层的意思,入情入境的朗读也就无从谈起。从学生情感基础上看,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听故事充满了兴趣。除此之外,他们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学过一篇名为《坐井观天》寓言故事。在文章中,作者用一个小故事讲述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的道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同《坐井观天》的体裁一致,阐述出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的道理。综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能够感受到农夫的做法非常愚蠢,但是将“植物生长的规律”进行延伸,进而体会出做人的道理方面,很多学生还是会存在困难,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深度不够,需要教师的引领。《揠苗助长》效果分析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它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奥的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首先,我从《揠苗助长》的课题着手,引导学生质疑:揠苗是什么意思?揠苗能助长吗?那为什么还要揠苗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解文章内容。其次,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做做动作,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什么叫“自言自语”?做做“喘气”的样子……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周围同学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而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花长时间来说那些道理,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就紧紧扣住课题:《揠苗助长》这4个字,特别是“助”,抓住“那个人为什么要揠苗?怎么揠苗?结果怎么样?”这3个前后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读文中明白揠苗人的“帮助”是起到了反作用,这都是因为他的帮助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课中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其一,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形式太单一,重点语句读的不够透彻;其二,生字书写教学过于集中,可适当置于文本教学过程之中,音、形、义相结合。

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篇寓言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本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揠苗助长》评测练习一、读《揠苗助长》完成后面练习。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他回到家里,()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在横线上补上缺的标点符号。3.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用“//”标出来。写一件可笑的或有教育意义的事,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都要写。 《揠苗助长》教后反思新课程改革倡导我们要给学生终身收益的东西。什么才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呢?我以为,文化的品质与素养应该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寓言文化就是诸多文化现象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是最具智慧的文化经典,它能引导儿童探寻意义,沐浴传统,丰富涵养,提升悟性,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表现世界。《揠苗助长》便是其中一则传统寓言。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一句话:要“把孩子教聪明了”。这里的聪明,我认为便是智慧的悟性。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启迪儿童的悟性,激发儿童的灵感,在塑造优秀品质,陶冶优雅性情,培养宽广胸襟的过程中,让眼界更为开阔与高远,让心智更为聪颖与灵慧。寓言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有儿童特点的哲学教育。儿童也有探求哲理的潜在欲望和能力,只是这种欲望和能力,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支撑。帮助儿童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儿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所以本课教学中,创设的一个个活动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的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品味“巴望”“天天”“焦急”等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想像“焦”字的四点像什么?或者角色表演,扮演农夫、儿子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等,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课堂教学的实效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儿童就是小小哲学家,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能很清晰地明白农夫错误的原因,并从中明白故事的道理。因此学生只有在活动和情境中,与教材对话,与角色对话,才能产生积极的内部言语,在这些语言的逻辑思维活动中,获得大脑两个半球的交替兴奋,从而形成自己生动的思想,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寓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与感染。教学中补充成语,感悟汉字的形象性,阅读孟子写的原文,明白多国家、多民族寓言的丰富性等等,无不蕴涵着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