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技法精讲+拓展延伸+典题特训】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效培优(人教版)(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技法精讲+拓展延伸+典题特训】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效培优(人教版)(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技法精讲+拓展延伸+典题特训】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效培优(人教版)(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技法精讲+拓展延伸+典题特训】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效培优(人教版)(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技法精讲+拓展延伸+典题特训】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效培优(人教版)(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点精讲【知识点一】二氧化碳1.自然界的“碳”循环(1)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①主要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②次要途径: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等。(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光合作用、水体溶解等。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无色常温下是气体无味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的二氧化碳又叫做“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或人工降雨。(2)实验探究①倾倒二氧化碳实验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也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震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造成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高于瓶内气压,所以变瘪了。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二氧化碳与水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b.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CO2↑+H2O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反应如下:Ca(OH)2+CO2=CaCO3↓+H2O(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小花,分别进行以下操作:(2)实验现象及分析Ⅰ.小花变红色,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Ⅱ.小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Ⅲ.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Ⅳ.小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将Ⅳ中小花取出烘干,发现小花又变成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3)实验结论:①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显酸性。②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二氧化碳对人体和环境(温室效应)的影响(1)对人体: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过高可能会使人窒息死亡。如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或深井时,先要做灯火实验,若火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能进入。(2)对环境影响——温室效应①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②温室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CH4)、臭氧(O3)、氟氯代烷(氟利昂)等。③温室效应的危害与防治危害a.引起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b.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c.引起暴雨、洪水等;d.影响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防治a.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等。5.二氧化碳的用途性质用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用于灭火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制碳酸饮料可用二氧化碳、水、氯化钠等生成纯碱(碳酸钠)作化工产品的原料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作制冷剂、人工降雨【技巧方法】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有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等;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拓展延伸】1、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在与氢氧化钙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再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反应中二氧化碳会转化为碳酸根。生成的碳酸钙还可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CO3+H2O===Ca(HCO3)2,所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先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石灰水又变澄清。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可以再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钙。(地下溶洞形成的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O2+CaCO3+H2O3、二氧化碳过多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是空气污染物。【典型例题】1.(2022·湖北荆门·中考真题)认知元素及化合物,常研究该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的性质,应用及转化关系等。如碳元素对应物质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①的反应类型可以是复分解反应B.转化②应用于糕点的发酵C.转化③可用来检验CO2气体D.工业上可利用转化④制备生石灰【答案】B【解析】A、转化①为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转化②为碳酸钠转化为二氧化碳,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不能用于糕点的发酵,故选项说法错误;C、转化③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则澄清的石灰水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D、转化④为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煅烧能生成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取生石灰,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干冰可用于疫苗等特殊药品的低温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由水分子构成 B.构成干冰的微粒静止不动C.构成干冰的微粒间无间隙 D.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答案】D【解析】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A错误;

B、微粒不断运动,构成干冰的微粒也在不断运动,不是静止不动的,故B错误;C、构成干冰的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隙,故C错误;

D、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冷冻与运输食品或药品,故D正确。故选D。【举一反三】1.(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其中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A、氮气既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故A错误;B、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B正确;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既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故C错误;D、二氧化碳既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故D错误。故选B。2.(2022·辽宁锦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可用作燃料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答案】A【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帮助燃烧,不能用作燃料,故A符合题意;B、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能用于人工降雨,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C不符合题意;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金刚石和石墨都很硬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D.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答案】A【解析】A、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若飞机在云层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开始下雨。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A正确。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石墨很软。B错。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错。D、CO具有可燃性,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错。综上所述:选择A。4.(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A.绿色出行 B.植树造林C.发展氢能源 D.推广燃煤发电【答案】D【解析】A、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措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植树造林,可以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选项措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发展氢能源,氢气燃烧后生成的是水,无污染,选项措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煤含有碳元素,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选项措施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5.(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答案】C【解析】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一氧化碳,说法错误;C、CO2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的性质,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说法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说法错误。故选:C。6.(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列碳和碳的氧化物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作钻头B.石墨有导电性——作电极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工业炼铁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灭火【答案】C【解析】A、金刚石硬度大用作钻头,正确,不符合题意;B、石墨有导电性用作电极,正确,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具有还原性才可用作工业炼铁,错误,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用作灭火,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1·辽宁朝阳·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C60表示1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且放出热量【答案】B【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B、C60微观上可表示一个C60分子,也可以表示一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C、碳单质燃烧时,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外,氧气不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此反应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针对训练】1.(2020江苏苏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答案】D【解析】A.由于盐酸的浓度较大,所以甲中逸出的气体含HCl和CO2,故错误;B.乙中液体变红,可能是挥发出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错误;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因为溶液变红是盐酸在起作用,而盐酸不分解,故错误;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因为稀硫酸没有挥发性,故正确。故选D。2.(2022江苏扬州)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C.收集CO2 D.验证CO2不支持燃烧【答案】B【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二氧化碳,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D、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烧杯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2四川成都)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答案】D【解析】A、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A错误;B、化石燃料燃烧会消耗氧气,但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故大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B错误;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不能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C错误;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D正确。故选D。4.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右低【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故选D。5.如图为海水吸收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合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此碳循环中将CO2转化为无机物和有机物C.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相等D.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答案】C【解析】A、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故正确;B、碳循环中将CO2被海水吸收转化为碳酸,为无机物,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故正确;C、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不相等,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故错误;D、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故正确。故选C。6.(2021·山东泰安)“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答案】D【解析】A、碳循环、氧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碳循环、氧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绿色植物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不符合题意;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符合题意。故选D。7.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可用作导线【答案】A【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烧,故氧气不可以用做燃料;B选项二氧化碳可做气体肥料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干冰能作为人工降雨,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铜的导电性好,铜丝可作导线,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A。8.(2021·辽宁中考真题)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灭火 B.生产汽水 C.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汽水,说法正确;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用于气体肥料,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说法错误;故选D。9.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答案】D。【解析】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说法正确;D、上述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法不正确。10.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A.B. C. D.【答案】B。【解析】A、上下移动干燥管,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B、小试管只能起到液封作用,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C、铜丝上下抽动,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D、止水夹和多孔隔板,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1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青霉素的药瓶、注射器和眼药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滴入稀硫酸后,在眼药水瓶中即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B.上下两片滤纸条变红,只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该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该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量少,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答案】B。【解析】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B、上下两片滤纸条变红,并且下边的先变红,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并且密度比空气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量少,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该选项说法正确。12.某兴趣小组用图1中实验装置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探究。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85mL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约90s后,同时振荡烧瓶,冷却至室温。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如图2)下列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B.对比曲线a和b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是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 D.对比曲线b和c可知,40%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A.根据曲线a可知,加入水前后,二氧化碳的压强基本没有变体,这说明减少的气体体积大约等于加入水的体积,即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故A正确;B.二氧化碳不但能与水反应也能溶于水,比较1和2只能说明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了,并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即图象1压强减小的原因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的,故B不正确;C.在实验开始阶段将三种不同的液体倒入盛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气体压强都快速增大是因为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使瓶内气压增大,故C正确;D.比较曲线b和c,c压强减小明显,说明40%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和强,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故D正确。13.如图甲、乙是实验室制备CO2和某同学设计的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2)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K1和K2,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再打开K2,b中纸花逐渐变,由此证明了CO2能与水反应。若打开K1,还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答案】(1)长颈漏斗;(2)CaCO3+2HCl=CaCl2+H2O+CO2↑;(3)红;不可燃不助燃。【解析】(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2)甲中发生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3)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K1和K2,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再打开K2,b中纸花逐渐变红,由此证明了CO2能与水反应。若打开K1,还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可燃不助燃。【知识点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无色常温下是气体无味比空气密度略小难溶于水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一氧化碳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发生如下反应:2CO+O2eq\o\ac(\s\up7(点燃),\o(===,====))2CO2(2)还原性(一氧化碳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CO+CuOeq\o\ac(\s\up6(△),\o(==,===))Cu+CO2Fe2O3+3COeq\o\ac(\s\up7(高温),\o(===,====))2Fe+3CO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实验步骤:①实验前,先检验CO的纯度;②先通入CO,排尽空气,点燃酒精灯(前一个加热、后一个点燃尾气);③等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时,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装置冷却。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尾气时产生蓝色火焰。特别注意像CO等有毒气体,进行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方法是点燃或收集。(3)毒性一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使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3.一氧化碳的用途(1)作燃料(可燃性);(2)用于冶炼金属(还原性)。【典型例题】实验室要用含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制取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再还原氧化铜,并验证产物,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用字母标号表示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每种装置只用一次):________________(2)D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装置点燃尾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B、F、D;(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有白色沉淀产生);CO2+Ca(OH)2=CaCO3↓+H2O;(3)防止未反应的CO污染空气.[解析]:(1)根据实验目的,首先要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然后干燥一氧化碳,再验证一氧化碳的性质,故仪器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除去二氧化碳→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CO气体还原氧化铜→检验气体生成物的性质→除尾气.(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3)混合气体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故E装置点燃尾气的原因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举一反三】1.(2022四川凉山)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O2 B.N2 C.CO D.CO2【答案】C【解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200-300倍,所以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了,氧就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使人不舒服或死亡。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选C2.(2022辽宁抚顺)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碳的单质都是黑色固体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C.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答案】C【解析】A.碳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焦炭、木炭等,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或在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但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说法错误D.一般来说,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但碳酸、碳酸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属于无机物。说法错误。3.(2021湖南永州)木炭或燃气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容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B.在相对密闭的环境里,CO气体容易使人发生中毒C.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会生成Na2CO3和H2OD.高温下,CO气体可与Fe2O3等含铁氧化物反应生成Fe和CO2【答案】C【解析】A、CO具有可燃性,CO和O2反应生成CO2,放出热量,所以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CO能和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内缺氧,使人中毒,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CO和O2都难溶于水,所以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CO能把Fe2O3里面的铁还原出来,生成Fe和CO2,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2黑龙江佳木斯)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B【解答】解: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CO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5.(2022重庆A)实验室制取CO2、O2和H2是初中化学必备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O2和O2的发生装置可以相同 B.CO2和O2的发生装置可以不同C.CO2和H2的收集装置完全相同 D.O2和H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以相同【答案】C【解析】A、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制氧气可以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所以两者的发生装置可以相同,正确。B、根据A项的分析,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如果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则制CO2和O2的发生装置可以不同,正确。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即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则CO2和H2的收集装置不相同,错误。D、实验室制氢气是稀硫酸和锌反应,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根据C项的分析,收集氢气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当实验室用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收集;则制O2和H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以相同,正确。故选C。【技巧方法】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会导致动物或人类死亡,前者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使生物窒息而死,后者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使生物中毒而死。③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H2+CuOeq\o\ac(\s\up6(△),\o(==,===))Cu+H2OCO+CuOeq\o\ac(\s\up6(△),\o(==,===))Cu+CO2)【拓展延伸】1、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原因为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小。2、一氧化碳有毒且难溶于水,故在房内防水的方法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3、一氧化碳还原性试验中要做到“一氧化碳早到晚走,酒精灯迟到晚退”保证实验安全。4、煤炉中①②③处发生的反应主要是①C+O2eq\o\ac(\s\up7(点燃),\o(===,====))CO2②C+CO2eq\o\ac(\s\up7(高温),\o(===,====))2CO(吸收热量)③2CO+O2eq\o\ac(\s\up7(点燃),\o(===,====))2CO2。【针对训练】1.(2022湖北潜江等中考)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C.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答案】B【解析】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中CO2维持了碳的稳定,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合适最好,选项错误。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对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正确。C.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选项错误。故选:B。2.(2022湖南娄底)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金刚石和石墨都很硬 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答案】A【解答】解:A、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A说法正确;B、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故B说法不正确;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说法不正确;D、CO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可燃性,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A。3.(2022湖南郴州)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C.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答案】C【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且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说法正确;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故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气体难溶于水,故说法错误;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故选C。4.(2022陕西中考A)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A.2种 B.3种 C.4种 D.5种【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说明有铜生成即尾气样品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与石灰水反应,根据题意,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若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改尾气的组成可能是1、氢气和二氧化碳;2、氢气和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一氧化碳;共五种情况,故选:D。5.(2021·湖南永州·中考真题)木炭或燃气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容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B.在相对密闭的环境里,CO气体容易使人发生中毒C.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会生成Na2CO3和H2OD.高温下,CO气体可与Fe2O3等含铁氧化物反应生成Fe和CO2【答案】C【解析】A、CO具有可燃性,CO和O2反应生成CO2,放出热量,所以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CO能和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内缺氧,使人中毒,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CO和O2都难溶于水,所以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CO能把Fe2O3里面的铁还原出来,生成Fe和CO2,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2020山东青岛)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极难溶于水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D.具有可燃性【答案】D【解析】A、无色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极难溶于水,溶解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密度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答案】C【解析】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选项说法正确.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灭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8.(2021·湖南衡阳市·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B.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性质有较大差异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答案】D【解析】A、石墨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刚石没有导电性,选项说法不正确;B、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存大较大差异,但化学性质相同,选项说法不正确;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但具有氧化性,选项说法不正确;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9.(2021·广西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答案】B【解析】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选项说法不正确;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选项说法正确;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燃烧不充分也会生成一氧化碳,选项说法不正确;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10.(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表示相应转化中的其他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反应物Y可以用来检验CO2C.反应①不属于置换反应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发生反应②【答案】B【解析】A、CO和X反应生成CO2,X可以是O2或Fe2O3等金属氧化物,说法正确;B、CO2和Y反应生成Na2CO3,则Y为NaOH,NaOH不能用来检验CO2,,说法错误;C、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eq\o\ac(\s\up6(点燃),\o(==,===))CO2+2H2O,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碳酸的分解反应,说法正确;故选B。【知识点三】CO与CO2的鉴别与除杂方法1.物质的鉴别要依据物质性质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现象,CO与CO2的性质差别很大,鉴别方法很多。鉴别方法现象与结论依据的原理①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气体的瓶内木条立即熄灭的是CO2,能被点燃的是CO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能燃烧②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溶液变浑浊的是CO2,不变浑浊的是CO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不能Ca(OH)2+CO2=CaCO3↓+H2O③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使溶液变红色的是CO2,不变色的是COCO2能与水反应,CO不能H2O+CO2=H2CO3④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中使黑色粉末变红的是CO,不变色的是CO2CO能与CuO反应;CO2不能CO+CuOeq\o(,\s\up6(△))Cu+CO2⑤向装满两瓶气体的塑料瓶中倒入小半瓶水瓶子变瘪的是CO2,不变瘪的是CO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2.物质的除杂也是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不过还要注意不能混入新的杂质。(括号能是杂质)除杂方法依据原理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能与CuO反应;CO2不能CO+CuOeq\o(,\s\up6(△))Cu+CO2CO(CO2)通过氢氧化钠溶液CO2能与NaOH反应;CO不能2NaOH+CO2=Na2CO3+H2O通过灼热的碳高温下CO2能与C反应;CO不能C+CO2eq\o\ac(\s\up7(高温),\o(===,====))2CO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去CO2中的CO时不能用燃烧法。【典型例题】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及方法AKClMnO2加水溶解、过滤、蒸发BH2HCl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CCuCuO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DCO2CO将气体点燃【答案】D【解析】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分离出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选项A正确;B、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吸收氯化氢气体,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得到纯净的氢气,选项B正确;C、稀硫酸和铜不反应,稀硫酸和氧化铜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铜,过滤分离出铜固体,洗涤、干燥,得到铜,选项C正确;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且使用点燃的方法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气体,选项D不正确。故选D。2.(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选项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试剂及方法ACaO(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O2(H2O)通入浓硫酸干燥CNa2SO4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稀硫酸DCO2(CO)通入澄清石灰水【答案】B【解析】A、氧化钙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将欲保留的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B、氧气不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干燥气体,所以混有水的氧气通过浓硫酸能够除去其中的水分,得到干燥的氧气,选项正确;C、稀硫酸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将杂质碳酸钠转化为硫酸钠,但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会引入新杂质硫酸,选项错误;D、杂质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将欲保留的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B。【举一反三】1.(2022年重庆市中考)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转化。结合如下转化过程和初中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CO-→CO2→H2CO3→CaCO3→CaOA.CO是有毒气体 B.CO2不是空气污染物C.H2CO3受热易分解 D.CaCO3可直接转化为Ca(OH)2【答案】D【解析】A、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一氧化碳有毒,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C、碳酸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钙,碳酸钙可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题意。故选D。2.(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一中X溶液显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B.图二转化1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A、图一中X溶液,即碳酸溶液显酸性,但是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B、图二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无机物,葡萄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不符合题意;C、图一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图二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故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不符合题意;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CO和CO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均为无色气体)、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与水、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等)进行分析判断。A.CO和CO2均为无色气体,但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故A选项错误;B.CO和CO2均为氧化物,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但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故B选项错误;C.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C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故D选项错误。4.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C.一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一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答案】D【解析】A、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原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使溶液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能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故选项说法正确.5.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答案】A【解析】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O2可用于光合作用,错误;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错误;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故选C。6.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下列操作最容易达到目的的是()A.将气体通过浓硫酸B.将气体点燃C.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锅【答案】C【解析】A、浓硫酸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故不可行;B、将气体点燃除去的是一氧化碳,而不是二氧化碳,故不可行;C、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可除去少量二氧化碳,故可行;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的是CO,故不可行。故选C7.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采用的方法是()A.通入石灰水B.点燃C.通过灼热的CuOD.通过灼热的木炭【答案】C【解析】通入石灰水除去的是二氧化碳,A错;由于二氧化碳很多,根本点不着,B错;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对;通过灼热的木炭,二氧化碳会反应生成一氧化碳,D错。8.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最合理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B.将混合气体点燃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答案】C【解析】A项,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会将二氧化碳除去;B项,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气体,无法被点燃;C项,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D项,二氧化碳会与灼热的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C考点达标1.(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O2 B.N2 C.CO D.CO2【答案】C【解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200-300倍,所以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了,氧就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使人不舒服或死亡。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选C2.(2021·广西桂林市·中考真题)俗称“干冰”的物质是()A.二氧化锰 B.固体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钙 D.碳酸钠【答案】B【解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故选B。3.(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将明矾加入浑浊的井水中,静置,井水变澄清B.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C.一氧化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黄色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答案】A【解析】A、明矾可以加速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沉淀,达到净水目的,正确;B、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C、一氧化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错误;故选A。4.下列叙述属于CO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B.无味C.难溶于水D.能燃烧【答案】D【解析】A.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物质能够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D。5.(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B【解析】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22福建中考)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答案】D【解析】A、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B、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C、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D、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与化学研究物质无关,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答案为:D。7.(2022山东临沂中考)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答案】C【解析】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一氧化碳,说法错误;C、CO2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的性质,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说法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说法错误。故选:C。8.(2022北京中考)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 B.观察颜色C.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答案】C【解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能鉴别,故选项正确;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氮气和二氧化碳均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③④⑤【答案】C【解析】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故选C。10.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粽色 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D.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答案】D【解析】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eq\o\ac(\s\up7(高温),\o(===,====))2Fe+3CO2,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160:(28×3)=40:21,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可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巩固提升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答案】B【解析】A、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A正确;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跟澄清石灰水反应,选项B错误;C、CO2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选项C正确;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有毒,极易使人中毒,选项D正确。故选B。12.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下列操作中能达到目的是()A.将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层C.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答案】D【解析】A、虽然一氧化碳能燃烧,但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根本就不能点燃一氧化碳,选项错误;B、混合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后,二氧化碳会与炭生成一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是主要物质,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混合气通过水后,会将二氧化碳吸收,但是二氧化碳是主要物质,选项错误;D、混合气通过氧化铜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最后就只剩下二氧化碳,选项正确。故选D1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叙述正确的是()A.CO2和CO的化学性质相同 B.CO2和CO都能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D。【解析】A、CO2和CO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A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C说法错误;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D说法正确。14.“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C【解析】A、由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两种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同,故此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一氧化碳能燃烧,故此项说法正确.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其固体“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能燃烧可用作气体燃料,故此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故选C1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是()A.稀盐酸 B.灼热的氧化铜C.燃着的木条 D.澄清石灰水【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A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故B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能够燃烧,所以能够被、点燃的木条引燃,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能够区分,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区分它们,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欲除去N2中的少量O2、H2、CO、CO2、水蒸气等杂质(H2、CO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他将混合气体通过下列物质:①浓H2SO4,②澄清石灰水,③灼热的CuO,④灼热的铜,正确的顺序是()A.②①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③①②D.③①②④【答案】B【解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除杂的试剂,注意除杂质时,要合理安排,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蒸气一般放在最后除去。根据水蒸气要放在最后除去,用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除二氧化碳要放在出一氧化碳之后,用氧化铜除去一氧化碳和氢气,用铜吸收氧气,要先除去氧气再除去一氧化碳和氢气来分析。A.通过澄清石灰水除去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再通过灼热的CuO时,氢气生成的水没法出去,最后还有水蒸气。故A选项错误;B.通过灼热的铜将氧气除去,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掉,然后再通过氢氧化钙将二氧化碳除去,最后通过浓硫酸将水蒸气除去,最后剩下氮气。故B选项正确;C.通过灼热的铜将氧气除去,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一氧化碳和氢气,除去水蒸气后,再通过石灰水又会携带水蒸气。故C选项错误;D.通过氧化铜除去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再通过浓硫酸将水蒸气除去,通过石灰水时,会携带水蒸气。故D选项错误。17.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都有CO2气体生成B.反应都有红色固体生成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一氧化碳和木炭都具有还原性【答案】C【解析】A、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均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反应都有红色固体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C、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但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均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均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正确。18.实验室常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叙述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B.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E.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F.反应后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A.2个 B.3个 C.4个 D.5个【答案】B【解析】A、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A正确;B、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故B错误;C、根据该反应方程式2CuO+Ceq\o\ac(\s\up6(△),\o(==,===))2Cu+CO2↑可知,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木炭的物质的量是40:3,故C错误;D、由于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故D正确。E、由于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质量减少。故E错误。F、反应后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故F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故选B。19.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图中固定玻璃管的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装置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 B.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C.甲和乙两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D.甲处发生的是化合反应,乙处发生的是置换反应【答案】C。【解析】A、该实验中,丙装置作用是停止加热后,防止丁装置中的液体倒吸入玻璃管中,而非收集二氧化碳,故A错误。B、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已经对尾气进行了处理,故B错误。C、在甲处,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乙处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所以,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C正确;D、甲处,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乙处,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20.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反应前后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增加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乙中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④ D.全部正确【答案】C。【解析】①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变成铜,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质量减小,说明CO具有还原性,故正确;②由上述分析可知,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故正确;③玻璃管内的氧化铜在反应后变成了铜,失去了氧气,反应前后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减少,故错误;④尾气点燃后,给玻璃管加热,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故正确;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乙中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C正确。21.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②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的氧,CO被氧化为CO2,故选项说法正确。③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④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一氧化碳燃烧的热量给玻璃管加热,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22.(2022河北中考)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某小组设计的二氧化碳捕获过程如图21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固态的F俗称为。(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4)D的一种用途是。【答案】(1)干冰(2)CO2+2NaOH==Na2CO3+H2O(3)复分解反应(4)中和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做建筑材料等)【解析】(1)由题意可知,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再结合图形分析所以可知F是二氧化碳,固体二氧化碳俗名干冰。(2)由图可知,反应①为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初中阶段所学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且生成物之一C为一种常见的溶剂,应该是H2O,因此反应①应为CO2+2NaOH==Na2CO3+H2O,物质B应为Na2CO3;(3)由上一问可知,反应①为CO2+2NaOH==Na2CO3+H2O,则物质B为Na2CO3,反应④为H2O和物质G发生的化合反应,初中阶段物质G应为氧化钙,所以物质D为氢氧化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基本反应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4)氢氧化钙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做建筑材料等)23.(2022•广州中考)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1)下列中学实验室常见用品中,材质为陶瓷的是(填标号)。A.烧杯 B.集气瓶 C.蒸发皿 D.坩埚钳(2)烧制陶瓷的原料为黏土,某黏土的成分如下表,所列出的四种氧化物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写化学式)成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其它质量分数/%69.5114.152.551.3112.48(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著名的青瓷。①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如下图,陶瓷丰富的色彩与烧制过程中的还原反应有关。燃料(以木炭为例)在窑体内燃烧,通过两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②青瓷的“翠色”来源十分复杂。涉及窑体内的CO和瓷器表面粙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