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年下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两道大题2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75分钟。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全部答案必须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均视为无效。3.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项目填写清楚。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年5月19日,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传回第一批火星照片,引发人们去火星开辟第二家园的畅想。完成下面小题。1.“祝融号”火星车降落到火星,表明其己离开()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2.与目前的火星相比,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条件是()A.液态水 B.稳定光照 C.深厚的土壤 D.安全的轨道【答案】1.A2.A【解析】【1题详解】火星和地球都属于太阳系的行星,“祝融号”火星车降落到火星,表明其已经离开地月系,进入以火星为中心的行星系,A正确;仍然属于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B错误;不属于河外星系,C错误。故选A。【2题详解】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与目前的火星相比,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条件是地球存在液态的水,A正确;火星和地球都属于有稳定的光照条件和安全的轨道,BD错误;地球深厚的土壤是在地球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不是地球生命存在的最主要条件,C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1、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2、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3.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可能会威胁神舟十四号飞船在太空中的安全运行,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和日珥B.太阳活动周期大约是22年C.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大气层,不会对空间通信造成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而不是太阳黑子和日珥,A错误;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而不是22年,B错误;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C正确;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大气层,干扰电离层,会对空间通信造成影响,D错误。故选C。读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植被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分期植被初期以松、蒿、菊为主的疏林草原早期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中期前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分期植被中期后以栎等阔叶为主的森林草原晚期前以栎、松、蒿为主的疏林草原晚期后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4.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 B.温暖干燥 C.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5.华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化特征是()A.趋向于干旱 B.趋向于湿润 C.趋向于温暖 D.存在某种周期性【答案】4.A5.D【解析】【4题详解】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华北地区出现了森林草原,且为阔叶林,说明当时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森林生长,A对;B、C、D错。本题选A。【5题详解】由表格可以看出,新时期时代以来,华北地区的植被呈现出疏林草原-森林草原-疏林草原-森林草原的变化,故气候也呈现出周期性的干湿冷暖变化,D对;A、B、C错。本题选D。【点睛】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主要为: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抛物线沙丘分布于半荒漠边缘地区或海岸带,主要是由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图为我国某区域一抛物线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示①、②、③、④四区域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7.该地常年盛行()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答案】6.A7.B【解析】【6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抛物线沙丘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根据所学知识,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故两翼有植被,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图示①、②、③、④四区域中,①为上风向,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①,对沙丘阻挡能力最强,沙丘移动距离近,A对。②、③、④处对沙丘移动阻挡较弱,沙丘移动的较远,B、C、D错。故选A。【7题详解】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根据抛物线形态,结合指向标,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B对。A、C、D错。故选B。【点睛】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形成过程中,颗粒大的风沙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8.在四幅地貌景观中,因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是()A.甲和乙 B.甲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丙9.与丙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植被 B.植被、土壤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答案】8.B9.D【解析】【8题详解】甲由冰川侵蚀形成,乙由风力堆积形成,并受流水溶蚀而形成,丁属于内力作用中的火山活动,因此受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为甲和丙,B正确。故选B。【9题详解】丙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流水强烈的侵蚀作用以及石灰岩的易侵蚀性,因此与其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为岩石与水文条件,D正确。故选D。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C.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1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12.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答案】10C11.B12.C【解析】【10题详解】图中显示,①箭头来源于太阳,应为太阳辐射,由此排除AB;②箭头来自地面,指向大气,应为地面辐射,由此排除D;③箭头由大气指向地面,应表示大气逆辐射,故选C。【11题详解】近地面大气对短波辐射吸收能力弱,对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因此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因此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夏季光照强,黑色尼龙网可削弱过强的太阳辐射,并减少作物水分蒸腾,C正确;黑色尼龙网不能增加大气逆辐射,不能阻止地面辐射,也不可以增强地面辐射,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吸收了太阳光后,除去反射会太空的部分,其他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大气的作用,除了辐射,其他形式的热传递都要通过大气,大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把热量保存在地表.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下图中的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的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4.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 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解】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K岛位于东南亚(6°S~7°S),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天然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A正确。故选A。【14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K岛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气候类型相同,水热条件、光照条件以及种源都相差不大,排除B、D两项;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岛海拔并不高,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K岛发生过火山喷发,深厚的火山灰为植被恢复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这是该岛的独特条件,C正确。故选C。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B.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16.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原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000万米3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图6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5.A16.A【解析】【1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气候会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理化性质,A对;岩石不会影响土壤的水热条件,B错;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C错;土壤的肥力与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有关,质地与成土母质有关,D错。综上,本题选A。【16题详解】由等高线图可以看出,甲为河谷地区,河流堆积物丰富,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A对;乙为陡崖,丁为山脊,地势陡峭,土层较薄,B、D错;丙为鞍部,地形较缓,但相较河谷地区来说,堆积物来源少,土壤发育较差,C错。综上,本题选A。【点睛】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人类活动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道小题,共52分)17.读两幅图,完成下列小题。(1)读图甲完成:地球内部圈层②为_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_。(2)读图乙中的大气圈完成:一冒险家乘氢气球到达距地面39044m后,从太空舱里跳下,跳出时的高度处于___________层(大气垂直分层),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先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3)读图乙中的水圈完成: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指出城市路面硬化与城市内涝的关联性。【答案】(1)①.地幔②.岩石圈(2)①.平流②.降低③.升高(3)城市路面硬化使下渗减少,加强了地表径流,在降水极为集中的时期,容易形成城市内涝【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大气的垂直分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②介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③位于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构成,为岩石圈。【小问2详解】中纬度地区的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km,12-50(或55km)范围为平流层。距地面39044m的位置位于平流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所以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小问3详解】城市路面硬化,不透水路面增多,使得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如果降水集中,使得地面径流大量汇集,产生城市内涝问题。18.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回答问题。(1)图中ABC三条曲线中,B代表海水密度,__________代表海水温度,__________代表海水盐度。(2)全球海水盐度水平分布规律大致是___________。(3)C线中数值在赤道附近出现较小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C线中数值在北纬60度比南纬60附近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B线中数值在北纬60度比南纬60附近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①.A②.C(2)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低纬和高纬,或向南北)递减。(3)①.赤道附近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②.北纬60度附近有陆地淡水注入,盐度较低③.北纬60度附近海水温度高,导致海水密度小【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为材料,考查海水温度、密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及综合思维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分析,A曲线表示海水的温度,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副热带海区所处的纬度较低,水温较高,蒸发量大,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而降水较少,故盐度最高,全球表层海水的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C曲线表示海水的盐度。大洋中,平均而言,温度变化对密度变化的影响要比盐度的大,水温高,海水密度小,所以B曲线表示海水的密度。【小问2详解】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大于降水,因此盐度较高。低纬度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故全球表层海水盐度水平分布规律大致是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小问3详解】由第一题可知,C曲线表示海水的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度最高。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降水大于蒸发,所以盐度相对较低。与南纬60附近相比,北纬60度附近陆地面积大,有大量的陆地淡水注入,稀释了海水,使盐度降低。B曲线表示海水的密度,由图可知,与南纬60度附近海区相比,北纬60度附近海水温度高,因此海水密度比南纬60度附近低。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黄教授的指导下,对图中的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开展了“黄土·黄河自然之美”为主题的考察活动。第一站: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放眼望去,宽广辽闻的黄土塬,连绵延伸的黄土墚,浑圆的黄土峁,深切的沟壑让人感到震撼(图a)。第二站:晋陕大峡谷,这里连续壮观的深切河曲景观长达725千米(图c),顺流而下,不远便是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巨大的黄色瀑布水珠飞溅,声势浩大(图b)。第三站:东营,黄河来沙造就了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图d)。据当地海洋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其他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黄河年均输沙量从16亿吨减少到3亿吨左右,黄河水在逐渐变清。(1)研学小组在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看到塬、墚、峁三种地貌,这主要是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2)比较不同河谷地貌区的流水侵蚀作用方式:在图b瀑布处溯源侵蚀和流水的___________作用强烈,在图c景观中的河曲转弯处,不断发生流水___________作用,河道变得越来越弯曲。(3)推测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对黄河三角洲的影响,并说明理由。【答案】(1)流水侵蚀(2)①.下切##下蚀②.侧蚀##旁蚀(3)增长速度减慢或三角洲面积萎缩,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黄河输沙量减少;入海沉积量减少,海水侵蚀作用明显【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研学小组在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看到塬、墚、峁三种地貌,黄土高原呈现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这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是由于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且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小问2详解】根据图b壶口飞瀑“水珠飞溅,声势浩大”景观,此时,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得到的雨水补给量大,河流处于洪水期,瀑布飞势浩大,河流的下蚀作用强烈。根据图c中的河曲景观,可以推测该河段流经地区地形平坦,在河曲转弯处凹岸流速快,不断发生流水侧蚀作用,河道变得越来越弯曲。【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大,在入海口大量沉积而形成三角洲地貌。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会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减弱,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黄河的含沙量减少;在河口处,加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使海浪侵蚀作用加强,因此黄河三角面积的增长速度会减缓,甚至会导致三角面积的萎缩。20.读图中图甲“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图乙“北京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图甲,说出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