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后轻缓刑判决率高的原因及对策_第1页
捕后轻缓刑判决率高的原因及对策_第2页
捕后轻缓刑判决率高的原因及对策_第3页
捕后轻缓刑判决率高的原因及对策_第4页
捕后轻缓刑判决率高的原因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捕后轻缓刑判决率高的原因及对策逮捕是最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在当前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后被人民法院判处缓刑、拘役、管制等轻缓刑比率一直偏高,造成了办案人员执法过程中的一些困惑。XXX检察院就近两年来批捕数据及捕后轻缓刑判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对策,以便更好地推动审查逮捕工作的开展。一、捕后判轻缓刑情况及特点1、审查批捕情况:2011年至2012年,XXX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案件388件621人,批准逮捕313件486人,批捕人数占受理数的78.26%。其中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件99人,侵犯财产罪193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59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19人,危害公共安全16人;不批准逮捕135人。2、捕后判轻缓刑情况:2011年至2012年捕后至目前为止已判决258件362人,其中判缓刑的82人,拘役30人,管制1人,以上情况并处罚金56人,单处罚金1人,判轻缓刑案件共计114人,占批准逮捕人数的23.46%,占已判决人数的31.49%。判轻缓刑案件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性案件39人,故意伤害案29人,交通肇事案9人,其它案件37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捕后判处徒刑以下刑罚及缓刑案件所占比例较高,且多为故意伤害、盗窃、数额不大的抢劫、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和交通肇事等常见性、多发性案件。3、捕后判轻缓刑的特点:捕后判轻缓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判轻缓刑案件比率较高,捕后判轻缓刑案件的人数占批准逮捕已判决人数的31.49%;二是判轻缓刑案件多集中在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盗窃等常见性、多发性犯罪,这几类案件占捕后判轻缓刑人数的67.54%;三是法院判决注重于经济处罚,侵财类、经济犯罪案件中能够交出罚金或被没收财产的,通常适用缓刑或徒刑以下刑罚,统计显示并处罚金的占了50%。四是判轻缓刑案件中,在审查逮捕时虽然犯罪金额不大或情节不严重,但因犯罪嫌疑人居无定所、流窜作案、异地作案,不具备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逮捕或捕后因真诚悔罪、积极赔偿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而被依法从宽处理的情况较多,共有96人,占判轻缓人数的84.21%。二、捕后判处轻缓刑的原因经分析,犯罪嫌疑人逮捕后造成轻刑判决居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检、法三部门对“够罪即捕”执法理念存在偏差。“重打击、轻保护”的传统观念在司法办案人员脑海中根深蒂固,对犯罪嫌疑人、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保护意识薄弱,反映在适用逮捕强制措施上公、检、法认识不统一。公安机关要求将逮捕人数作为对办案部门目标考核成绩的标准,特定时期经常进行评比,对一些可捕可不捕的案件要求检察机关批捕而提请逮捕;法院为了保证诉讼顺利进行,对未被羁押的被告人被提起公诉时,往往要求检察机关退回案件将犯罪嫌疑人收监,才受理案件,无形中增加逮捕措施的适用,导致同一案件非羁押诉讼不能贯穿始终;而检察机关办案人员对不捕顾虑重重,怕公安机关不理解,怕当事人质疑办人情案关系案,怕承担被害人上访影响稳定的责任等,因而“够罪即捕”是造成捕后判轻缓刑的主要原因。2、为规避诉讼风险考虑逮捕。因在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时间短,办案人员容易忽视在检察机关缓解矛盾、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忽视了区别对待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特别在一些轻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即使将来可能判处缓刑或徒刑以下刑罚,但因犯罪嫌疑人系外来人员且居无定所、或流窜作案、异地作案,不具有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为了防止诉讼程序中断保障诉讼的正常进行,只能做出批准逮捕决定。如扒窃案多为流窜异地作案,虽然扒窃数额不大,可能判处缓刑、拘役等,但不捕后就很可能找不到嫌疑人,怕不能保证诉讼而不得不捕。我院批捕此类扒窃案23人,占侵财案件的58.97%。3、为抚慰被害人、维护稳定而逮捕。对于双方积怨较深、的轻伤害案和没有达成民事赔偿协议的交通肇事案件,提请批捕时不捕决定常常会引发被害方的强烈不满,进而上访闹事,影响社会稳定,社会舆论也会将检察机关的不捕决定误解为“放纵”犯罪。因此,对受害人情绪激动、舆论关注的案件,即使在办案之初就知道法院会判处徒刑以下刑罚,为维护社会稳定而做出批准逮捕的决定,检察人员为避免不捕带来的麻烦往往一捕了之,是捕后判轻缓刑的重要原因。4、刑事和解在批捕环节难以实现。刑事和解在批捕环节难以实现,而在审判环节容易实现,是导致轻刑判决率高的一大原因。现行法律、法规未赋予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过程中对一些轻微刑事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权利,一些因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犯罪嫌疑人一时冲动造成的伤害案件、交通肇事等轻微刑事案件,如果当事人在逮捕前不能达成和解,在审查批捕环节时间短,法律又未赋予检察机关侦监部门适用和解的权力,再加上公安机关在报捕前着重案件证据的收集,引导民事调解力度不大,因当事人在刑事拘留期间未达成和解,被害方得不到赔偿而情绪激烈,检察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而作出批捕决定,到了案件起诉或审判环节,通过诉前或庭前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受害人得到了赔偿,要求对犯罪嫌疑人从轻或减轻处罚,造成轻刑判决,此类案件占了轻刑判决率的25%。5、因捕后因有减轻、从轻犯罪情节变化而被轻判。在批捕阶段,有的案件事实还不最终固定,有可能出现立功、积极赔偿等减轻、从轻情节,如故意伤害和交通肇事案件,在审查逮捕阶段,嫌疑人以及嫌疑人亲属对受害人的损失不予赔偿,受害人以及受害人亲属到处反应,因而做出了批准逮捕的决定。而在逮捕后,犯罪嫌疑人及亲属积极对被害人进行民事赔偿,双方达成谅解,在审判阶段法院认为被告人悔罪态度较好,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且真诚悔罪、取得被害人谅解,法院根据量刑指导意见而被依法从宽、从轻或减轻处理,被判处轻缓刑等。此类案件占所有判决率的40%以上。6、因判罚金而从轻判处。法院因经济利益的原因,由于罚金上缴财政后,单位有返回因此对一些经济刑和财产型案件如盗、抢案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法院在判决上,只要被告人能够缴纳罚金往往是判缓刑并处罚金。三、遏制捕后判处徒刑以下刑罚及缓刑案件增多现象的对策我国目前处在社会矛盾的高发期,逮捕措施是保护社会和谐稳定、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重要手段,为将捕后轻刑率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遏制轻刑判决率居高不下的态势,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1、转变执法观念,增强人权保护意识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总则,从证据制度、强制措施制度、辩护制度的修改,以及侦查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的完善,以及特别程序的设立,都凸显出着力增强人权保障的立法变动宗旨,体现了努力追求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平衡的价值取向。而逮捕又是最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与公民权利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正确把握审查逮捕的内涵、要求和条件,严格依法适用逮捕措施,要将保障意识、和谐司法理念融入审查逮捕工作中。2、司法机关统一认识,慎用逮捕措施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于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而逮捕的案件,但最终依据刑法而被判处非监禁等刑罚,说明了前面的逮捕工作是徒劳的,既浪费了司法资源,又践踏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这与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进相悖。我们应该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79条逮捕的条件,摒弃“够罪即捕”、“以捕代侦”的惯性思维,坚持少捕慎捕。要在法律框架下落实“严打”的刑事政策和轻缓刑事政策,领会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精神实质,该严则严,该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公、检、法三机关应加强沟通协调,对于社会危害性较小,可以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的犯罪嫌疑人应尽量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符合非羁押诉讼条件的,公安机关可以按照非羁押诉讼方式直接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对于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案件,对犯罪情节轻微,无逮捕必要可能判处轻缓刑的案件,应建议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改变强制措施,直接移送起诉,尽量减少进入逮捕的程序。3、增强社会管理创新意识,建立捕前刑事和解制度在审查逮捕过程中,对一些未成年人犯罪以及轻微侵财、轻伤害案件和部分交通肇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如有认罪和悔罪表现,可以根据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和解意愿,由公安机关或司法部门主持调解,在保证对被害人赔偿到位的情况下达成和解协议,化解社会矛盾。审查逮捕部门特别要对新诉讼法逮捕条件的社会危险性进行认真分析,对犯罪主体情况,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诉讼保障条件、从轻减轻、从重加重以及是否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进行分析评估,综合权衡,准确把握执法尺度,决定是否有逮捕必要,防止法律适用上的偏差。4、加强对不捕“双向”说理,营造被害方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全面推行非羁押诉讼的双向说理,赢取当事人的理解支持。在具体办案过程中强化对非羁押案件的释法说理工作,不仅对公安机关和犯罪嫌疑人释法说理,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