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_第1页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_第2页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_第3页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_第4页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第1页/共127页

——王绩野望第2页/共127页情景引入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第3页/共127页诗人简介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第4页/共127页全诗一览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gāobóxǐyǐ诗人隐居的地方

傍晚。

徘徊。

归依落日

小牛,这里指牛群。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鸟兽,这里指猎物。第5页/共127页全文解释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第6页/共127页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全文解释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第7页/共127页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全文解释第8页/共127页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全文解释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第9页/共127页诗文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第10页/共127页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诗文赏析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第11页/共127页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文赏析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第12页/共127页全诗赏析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第13页/共127页点评

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王尧衢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了然矣。

第14页/共127页中心思想《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第15页/共127页理解性默写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2.《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3.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第16页/共127页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6.《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理解性默写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第17页/共127页阅读问题1、“徙倚”是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的心情。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徘徊孤独抑郁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第18页/共127页3、本诗写景有什么特色?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阅读问题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第19页/共127页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问题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第20页/共127页黄鹤楼崔颢蓼中九一班第21页/共127页中国三大名楼黄鹤楼崔颢李白都曾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在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著称。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以王勃的《滕王阁序》著称第22页/共127页黄鹤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第23页/共127页岳阳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第24页/共127页腾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王阁序》而著名。第25页/共127页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第26页/共127页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作者简介第27页/共127页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传说费祎登仙后,常乘黄鹤于此憩息,故名黄鹤楼。这首诗描写了登楼所见所感,并抒发了久客思乡之情。背景简介第28页/共127页你会吗?1.根据书下注释翻译整首诗。2.勾画重点词。3.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29页/共127页【注解】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2、悠悠:久远的意思。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第30页/共127页

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

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第31页/共127页

黄鹤楼是著名古迹,且有费祎在此登仙的传说,因此登上黄鹤楼就不能不令人首先想起这一美丽而凄伤的神话。昔人即指费祎。昔人已乘黄鹤登仙而去,而且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以及那楼的上空终日飘浮无所依归的白云,何等凄冷!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之凄凉,则不能不令人感伤不已。前四句两用“去”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衬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一气呵成,纯用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然而生的感受,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的色调。

诗人在前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32页/共127页

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意思是: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汉阳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此这两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

本诗的5、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这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第33页/共127页

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在最后两句写到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情怀,诗境亦被推至极度苍莽空阔,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怀。第34页/共127页

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主旨第35页/共127页【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第36页/共127页

1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对神话的吟诵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传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2“日暮”(时间)和“烟波江上”(景致)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内在的联系?不妨谈谈的理解。

有,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怀乡思土之情。课堂练习第37页/共127页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3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描绘这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课堂练习第38页/共127页使至塞上

王维第39页/共127页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一、导入第40页/共127页二、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边塞诗代表诗人。人称“诗佛”,因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王摩诘文集》等。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诗和画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鸟鸣涧》《鹿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竹里馆》等。第41页/共127页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V,慰问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三、整体感知感情基调:孤寂、悲凉

使至塞上jìYān代指边防前线n作状语,像飘飞的蓬草指作者的使者身份第42页/共127页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第43页/共127页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明确:作者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朗读此诗,思考:第44页/共127页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

,并为河西节度使幕府兼判官。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是一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沿途的景色的诗。第45页/共127页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想一想:1、作者在首联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四、研读赏析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交代了出使边塞的目的(慰问边疆的将士)和经过的地方,为下面具体写景做铺垫。第46页/共127页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即景设喻,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思考:2、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47页/共127页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

意境: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且大。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落日”)

讨论:3、分析“孤”、“直”、“圆”的作用?第48页/共127页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第49页/共127页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日圆。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空间阔大——层次丰富——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第50页/共127页4、《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第51页/共127页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

(呼应开头、交代自己的行程。也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赞美将士的爱国精神)第52页/共127页诗中感情:想到被排挤出朝廷之外

——苦闷抑郁、孤独落寞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感慨赞美第53页/共127页阅读下面的诗,比较它与《使至塞上》的异同。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王维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链接中考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

、有人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联系已知的诗句说明理由。

⑴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此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乐观、豪迈之情。所以,它颇显“另类”。

⑵不同意。送别诗中不乏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第54页/共127页日积月累边塞诗的鉴赏方法:1、注意诗歌的时代背景。2、抓关键字词把握诗歌中的情感。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

。3、体会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4、把握不同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第55页/共127页

《使至塞上》:作者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抒发了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独寂寞。五、课堂总结第56页/共127页渡荆门送别【唐】李白第57页/共127页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唐代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乐府《行路难》《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者简介第58页/共127页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第59页/共127页诗歌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第60页/共127页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第61页/共127页图片描述的景色与诗歌哪句相似?山随平野尽第62页/共127页江入大荒流第63页/共127页观后赏析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也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诗人采用正面描写,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

此联中你认为哪两字用得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入”——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把景物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第64页/共127页月下飞天镜图片描述的景色与诗歌哪句相似?第65页/共127页云生结海楼第66页/共127页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观后赏析第67页/共127页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作者在5岁那年便随父亲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称四川为“故乡”。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作者称它为“故乡水”。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对这种情感并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江水以人的浓厚的感情,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舌送我到楚地,情味无穷。“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接着赏析第68页/共127页写作特色

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第69页/共127页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心思想: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远景俯视仰视渡荆门送别近景叙事抒情写景拟人对偶远渡地点出蜀目的山水月云由景及情留恋故乡全诗小结第70页/共127页相关链接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催人泪下诗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唐诗中10大最经典诗句:第71页/共127页诗歌的特点1、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2、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3、想象丰富。4、语言精练。5、押韵,有节奏感。第72页/共127页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第73页/共127页苏堤春晓第74页/共127页曲院风荷第75页/共127页断桥残雪第76页/共127页柳浪闻莺第77页/共127页花港观鱼第78页/共127页雷峰夕照第79页/共127页三潭印月第80页/共127页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叙事诗中

:《琵琶行》、《长恨歌》极为著名。

作者我知道第81页/共127页写作背景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第82页/共127页解题:

“钱塘湖”,即现在的杭州西湖;“春行”,即春天出游,题目点明了地点、季节、内容。这是作者于早春骑马春游时写的一首七言律师,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时任杭州刺史。第83页/共127页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品读明意品读明意解释词早莺:早来的黄莺。暖树:向阳的树枝。新燕:刚飞来的燕子。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浅草:不高的青草。行不足:玩赏不够。云脚:下雨前后出现的接近地面的云气。渐欲:渐渐的要。第84页/共127页解释诗中划线词的词义:1、几处早莺争暖树()2、乱花渐欲迷人眼()3、浅草才能没马蹄()()4、最爱湖东行不足()第85页/共127页解释诗中划线词的词义:1、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2、乱花渐欲迷人眼(五彩缤纷的花)3、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遮没)4、最爱湖东行不足(不够)第86页/共127页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诗人春游是从孤山寺、贾亭一带起程的)水面初平云脚低(诗人瞭望湖面)首联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第87页/共127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早”形容黄莺,体现出诗人的喜爱之情;“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和兴奋。此联着意描绘莺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第88页/共127页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处”、“早”写出了初春黄莺还不多,“争”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黄莺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展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第89页/共127页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第90页/共127页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充分表达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尾联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第91页/共127页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刚涨起来,水面与堤岸相平,漂浮的云气与湖水相连。从几个地方飞来的早莺,争着抢占向阳的树枝。不知是谁家刚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忙着筑巢。各色各样的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不高的青草刚刚能够遮掩马蹄。最喜欢景色秀丽的湖东,在那里总觉得玩赏不够!因为那绿杨阴里有美丽的白沙堤。正文全解第92页/共127页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路线游览钱塘湖的?2.诗中选取了哪几种景物来表现初春的钱塘湖美景?3.诗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诗歌导读第93页/共127页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诗人春游是从孤山寺、贾亭一带起程的)水面初平云脚低(诗人了望湖面)(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云气低垂,接近水面,所以说“云脚低”。)首联第94页/共127页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第95页/共127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第96页/共127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呢。

这两句从动物变化写早春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整个画面生动有趣。“几处”而不是“处处”,“谁家”而不是“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飞鸟不多。“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及诗人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第97页/共127页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第98页/共127页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第99页/共127页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第100页/共127页这两句是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二字含有野花越开越多的意思。“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没马蹄”三字既写出草浅,也体现出当时的人喜爱在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第101页/共127页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第102页/共127页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充分表达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第103页/共127页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赞美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第104页/共127页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略写白沙堤的景色。这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的终点。“行不足”是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第105页/共127页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渐欲: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第106页/共127页3、“几处早莺争暖树”和“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和“浅草才能没马蹄”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4、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古诗鉴赏古诗鉴赏第107页/共127页细细品味揣摩:请同学们闭着眼,用心灵去聆听西湖迷人的春景,比一比,谁听到的声音最多。

和尚撞钟的声音,春天的鸟叫声,风声

,小草从泥土中钻出来的嘶嘶的声音

,马蹄轻快的脚步声

,白居易正在吟诵《钱塘湖春行》,迎春的人儿在西湖边轻歌曼舞,或细语呢喃,或洗衣浣纱,孩子们则在嫩嫩地,绿绿的草地上欢快的叫着、跑着,估计他们正在欢天喜地地追着天上的风筝,也许还在地上打着滚儿呢。

第108页/共127页说一说: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请用自己的语言向游人介绍西湖的美景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来到钱塘湖畔。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孤山寺的北面,前方不远处立在水边的亭子就是贾亭。春雨刚过,大家看,淡淡的云气同湖面上的微微荡漾的水波连成了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这水真清啊,跟镜子一样呢。大家再听,不远处是谁在唱歌?原来是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歌唱家们,在嬉戏追逐,正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去。哇,还有几只新来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呢,它们干嘛呢?看,正忙着衔泥筑巢呢。大家看到路边的繁花了吗?东一簇,西一丛,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这小草真可爱,嫩嫩的,绿绿的,一定是刚钻出来的吧。大家现在可以在草地上尽情玩耍,享受一下春天的美好。不知不觉我们到湖东了,这里绿杨成荫,真美啊,再看这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我们留连忘返了。

第109页/共127页内容总结:全诗以“”字为线索,从

起,至

终。以“

”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

之情。行孤山寺白沙堤春喜悦第110页/共127页

两句中的短语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像古代的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对仗要求:第111页/共127页想一想?文中哪几联诗句使用了对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第112页/共127页比一比,看谁找得快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早春景象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初春湖水,垂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杨柳白沙堤第113页/共127页品一品:诗中妙笔思考: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写“争暖树”“啄春泥”?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的描绘出来了,使人想象出,过不了多久,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第114页/共127页1、从诗中(初)(早)(新)(才)等几个字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时令是早春。2、“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五句,一句一景,依次是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繁花迷眼)草没马蹄。3、色彩美是本诗的一个突出特点,除“绿杨阴”“白沙堤”外,你还能从本诗中读出那些色彩?碧水、白云、黄莺、紫燕、红艳的花、嫩绿的草。课堂练习第115页/共127页我也能找到: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拟人,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