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第1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第2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第3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第4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及分值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题)见PPT材料分析题:(每题6分,共1题)重点看提问答问题,用材料中的数据证明答案名词辨析题:(每题5分,共5题)相对的概念: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个别资本、社会资本/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什么、区别、联系)六、简答题:(每题6分,共4题)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导论基本概念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最关键的是生产工具,是衡量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被采伐的原始森林、开采中的地下矿藏等;另一类是劳动的生产物,如织布用的棉纱、制造机器用的钢材等,这类劳动对象通常叫做原料。②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规律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A经济规律不易人们的意志为转移B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二、基本原理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条件下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商品与货币一、基本概念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体现不了生产关系·价值: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二因素。·矛盾表现在:卖者用使用价值换价值,买者用价值换使用价值。②货币:·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而产生了货币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③货币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现实货币)一般职能:储藏手段(蓄水池;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必须是以重量计算的贵金属)④价值规律:基本原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内容:既是价值决定规律,又是价值实现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上下波动,但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因为1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2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3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作用:=1\*ROMANI棒子作用:指挥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2\*ROMANII鞭子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进技术,促进管理)=3\*ROMANIII筛子作用:优胜劣汰,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可能的弊端:=1\*ROMANI比例失调,造成资源浪费=2\*ROMANII导致垄断,阻碍技术进步=3\*ROMANIII两极分化,引起贫富悬殊二、基本原理①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并且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1\*alphabetica统一: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2\*alphabeticb对立: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②如何理解商品价值量变化规律?=1\*romani指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2\*romanii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补充商品经济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矛盾的基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矛盾的表现:两者之间难以全部转化矛盾的解决:交换,即全部转化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基本概念①不变资本②可变资本生产资本的分类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依据: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不能发生价值增值可以使价值增值划分内容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力划分意义: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造剩余价值的物质基础生产出剩余价值③超额剩余价值:指劳动生产率较高企业,因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以社会价值出售时获得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联系:=1\*ROMANI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范畴=2\*ROMANII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内在动力,外在压力)区别:提高劳动生产率享有人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关系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个别资本家动机和目的相对剩余价值全社会资本家阶级结果④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马克思把这种方法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关键: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⑤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年剩余价值率基本原理①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资本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实现价值增值。由资本总公式G-W-G'分析,一方面,总公式表明资本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带来了剩余价值;另一方面,由价值规律得在流通中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资本在流通中,既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发生价值增值,产生矛盾。价值增值既不可能发生在G-W上,也不可能发生在W-G上。因此,价值增值只能发生在流通的第一阶段所购买的商品上,但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而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这就是说资本家必须在流通中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②资本的本质:能带来剩余价值的增值,能够发生价值增值的价值③剩余价值的生产与流通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分析价值增值过程: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使用价值并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同时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如果新价值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商品中没有剩余价值,这样的过程即为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因为只有在流通中才能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价值的生产准备好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流通过程。补充分析: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所以它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从整个社会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剩余价值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因为流通过程是商品所有者相互关系的总和。在流通之外,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但不能创造剩余价值,不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一、基本概念①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发展趋势:不断上升)②相对过剩人口如何产生:因为资本有机构成有一个提高的趋势,所以劳动力需求减少,而劳动力供给增加,这导致的一个必然后果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③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积累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积聚是积累的结果,积累是积聚的基础)资本集中:是指几个资本结合成一个大资本,从而引起个别资本增大·联系:=1\*alphabetica都是单个资本增大自身的两个具体过程=2\*alphabeticb积聚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集中=3\*alphabeticc集中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加速积聚的过程·区别:与积累的关系不同;所受限制与极限不同;对资本积累的量的增加的作用不同;对积累速度的影响不同;体现的关系不同二、基本原理①资本生产与流通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的剩余时间的劳动创造剩余价值,使价值增值产生资本,生产过程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在单个资本循环过程中,购买阶段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阶段生产出包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阶段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没有购买,无法生产剩余价值;没有流通,剩余价值无法实现。②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内在动力,外在压力③就业与失业问题·相对过剩人口类型:流动的相对过剩人口、潜在的相对过剩人口、停滞的相对过剩人口、结构性的相对过剩人口·西方经济学中的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补充社会资料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按内容可分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生产资料再生产、生活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资本家与工人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也再生产),按生产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的流通过程一、基本概念①预付资本总周转含义:是指预付资本各部分的平均周转公式: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总周转速度=-----------------------------------------------预付总资本影响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提高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意义:节省预付资本;提高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②·年剩余价值量:M=m'vn年剩余价值率:M'=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的可变资本=m'n·年剩余价值量与年剩余价值率都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比较: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年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的增值程度③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二、基本关系①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联系:=1\*alphabetica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2\*alphabeticb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3\*alphabeticc都是为了价值增值区别:=1\*alphabetica含义不同:资本周转是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2\*alphabeticb考察目的不同②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什么?它与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何区别按剩余价值在生产中的作用生产资本各部分按价值周转方式不变资本劳动资料(机器、设备、厂房)固定资本劳动对象(原料、燃料、辅料)流动资本可变资本劳动力③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补充1、资本要正常循环的条件: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2、单个资本循环三种循环:货币资本循环G--W…P…W'--G'生产资本循环P…W'--G'--W…P商品资本循环W'--G'--W…P…W'从简单再生产到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1\*ROMANI4000C+1000V+1000m=6000=2\*ROMANII2000C+500V+500m=3000三大交换关系: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即=1\*ROMANI4000C的实现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即=2\*ROMANII500V+500m的实现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即=1\*ROMANI1000V+1000m和=2\*ROMANII2000C的实现基本条件:=1\*ROMANI(V+m)==2\*ROMANIIC引申条件:=1\*ROMANI(C+V+m)==1\*ROMANIC+=2\*ROMANIIC=2\*ROMANII(C+V+M)==1\*ROMANI(V+m)+=2\*ROMANII(V+m)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第一年生产过程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1500c+750v+750m=3000追加生产过程C:V=4:1Ⅰ(4000c+400∆c)+(1000v+100∆v)+500m/X=6000C:V=2:1Ⅱ(1500c+100∆c)+(750v+50∆v)+600m/X=3000第二年生产过程Ⅰ4400c+1100v+1100m=6600Ⅱ1600c+800v+800m=3200基本条件:Ⅰ(v+∆v+m/X)=Ⅱ(c+∆c)引申条件:I(C+V+m)=Ⅰ(C+∆C)+Ⅱ(C+∆C)Ⅱ(C+V+m)=Ⅰ(v+∆v+m/X)+Ⅱ(v+∆v+m/X)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相关问题=1\*GB2⑴出发点:社会总产品含义: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两种构成:实物构成(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和价值构成(C+V+M)=2\*GB2⑵核心: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价值补偿:指把社会总产品销售出去,以补尝资本家在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取得剩余价值。(前提)实物补偿:指资本家要能够买到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以及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追加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和工人要能够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关键)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思想: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要求按比例来发展。=3\*GB2⑶理论前提:社会总产品两大构成、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原理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一、基本概念①成本价格K=C+V(W=C+V+M)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就构成了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资本家赚钱与赔本的分界线;决定资本家竞争力的大小;其补偿是资本家进行再生产的最低限度。②利润(P):W=K+P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如果认为它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就叫做剩余价值;如果认为它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叫做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③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实质上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也就是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利润率,它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资本的比率。④生产价格:所谓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⑤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利润、平均利润、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资本的利息、土地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都是工人创造的,超过自身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二、基本关系①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排除了超额利润的获得?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向利润高的行业转移):不同部门之间通过竞争,资本的自由流动实现,在部门之间形成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格的过程。平均利润的形成并不排除某些企业获得超额利润。②商品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商品生产价格学说前提:因为生产价格=成本价+平均利润,所以生产价格形成前提是平均利润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每一个部门都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平均利润,这就决定了商品不能按照价值出卖,只能按照生产价格出卖,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③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来源。地租形式产生条件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