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整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_第1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整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_第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整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_第3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整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_第4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整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字与写字:(1)积累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2、阅读:(1)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大意,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2)反复朗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3、写作:学写读后感。适当引述,感受力深,多层次多角度,内容丰富。4、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1)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2)提高写作编辑和口语交际能力;(3)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名著阅读:(傅雷家书)(1)通过圈点和批注了解家书的内容。;(2)通过阅读了解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3)通过阅读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情感的两种方式。二、单元课时课型整体设计(共18课时)课时教材(丛书)篇目总字数用时主题分工第1课时识记积累课《桃花源记》(430)《小石潭记》(270)《核舟记》(630)《<诗经>两首》(230)1530/10识记重要字词了解重要文学常识第2课时教读课《桃花源记》(430)430/5读文感意做积累,学习写法悟诗境第3课时自主阅读课《梦里炊烟诗中境》(1280)《乡下人哪儿去了》(1590)《重峦叠嶂间的田园》(1300)《总有那一片蛙声》(1270)《故乡在远方》(1790)7230/15切切游子意依依故乡情第4课时教读课《小石潭记》(270)270/5潭水游鱼竹林静借景解忧更凄清第5课时自主阅读课《明月清泉自在怀》(1320)《山中生明月》(2570)《张家界》(1190)《柳宗元与永州山水》(2810)《去到南方的山岗上》(1810)9700/20流畅朗读知内容,叙事之中写景物第6课时教读课《核舟记》(630)630/6层次分明理核舟细致生动绘语言第7课时自主阅读课《新核舟记》(870)《泥人张》(1150)《景泰蓝的制作》(2740)《舞蹈的建筑》(1460)《单簧管,双簧管》(2200)《秦俑漫笔》(1250)9670/20匠心神韵探写法第8课时阅读引领课《<诗经>两首》(230)《月出》(48)《采薇》(节选)(32)310/7重章叠句赋比兴美妙意境传深情第9课时自主阅读课《溯水而上——夜读<诗经>》(1100)《美哉,<诗经>》(810)《穿越<诗经>的画廊》(680)《横穿<诗经>的河流》(2000)《揣摩了三千年的心事》(900)5500/15品读远古丽歌畅谈心得收获第10课时自主阅读课《溪水》(840)《泉》(1080)《地泉之灵》(1460)《那座山,虎啸龙吟》(1680)5060/12借景抒情以景明志第11课时自主阅读课《关于散文<白鹭>》(550)《读<堂吉诃德>》(1400)《名文未必无讹——也读<孟尝君传>》(780)《文艺作品的阅读和欣赏》(2540)《读书莫忘做笔记》(1000)《谈读书》(680)《读书的三种姿势》(1700)《读书三境界》(730)《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1323)《钱钟书是这样做读书笔记的》(2457)10160/20读有所思读后感内容形式及写法第12课时自主阅读课《滕王阁诗》(56)《乌衣巷》(28)《桃花源诗》(150)《月出》(48)《采薇(节选)》(32)《敬德不谄》(155)《李巨来夙慧》(79)《夏翁尤翁》(272)《齐威王烹阿大夫》(146)《魏公叔痤病》(136)1102/10诵经典品诗韵第13课时综合性学习展示课古诗苑漫步略略第14课时写作指导课学写读后感略把握要求明感点联系生活谈体验第15~16课时大作文课就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读《》有感,也可自拟题目。略学写读后感第17课时名著阅读展示课《傅雷家书》略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第18课时检测三篇文言文,两首诗歌,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丛书),包括文学常识,读音,字形,词义,翻译,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略综合检测查漏补缺备注:课时、课型、主题等可灵活安排设计,每个课时的主题尽量兼顾课标和单元并避免重复或少重复。另外考虑设计有关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知识补给(语法修辞文学文化)、名著导读、古诗词背诵等的课型以备在全学期使用。三、课型备课示例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教读课教学设计课时课型年级学期单元丛书主备人第2课时教读课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八下第三册《悦目赏心》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桃花源记》诵读课文,理解文意;文言实词和虚词;层层设疑的写法;桃花源美好的生活;写作目的。3192分钟一、本课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2、学习层层设疑的写法,感受桃花源美好的生活。二、本课时主题概括读文感意做积累,学习写法悟诗境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英国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东方城市,那里有着旖旎的风光、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土地,是一个宁静、安逸、悠远、知足、明朗、和谐的理想归宿。人们常常将自己理想中的居所成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让我们一起跟随陶渊明的脚步,探访那片神秘的土地。学习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1:诵读课文(6分钟)(1)教师范读: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等)、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朗读要求:①字音要读准。②句读要分明。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环节2:整体感知(10分钟)(1)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2)小组交流,并进行重点字词整理。(归类整理古今异义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翻译重点语句。【备用】①古今异义字词鲜美古:鲜艳美丽今:(味道)新鲜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指运输事业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专指男子的配偶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不管绝境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延古:请今:延长.延伸②通假字要:通“邀”,邀请。③一词多义舍:舍弃/房子乃:于是,就/竟然具:都/详细地志:作标记/所作的标记遂:终于/于是,就寻:寻找/随即,不久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渔人/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义(3)翻译课文,讲述桃源故事。同桌之间合作翻译,最后找两名同学讲述桃源故事,吐字清晰,语言流畅,语速适中。注意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评价设计】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准确把握字音、停顿、节奏等,为理解全文内容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注解,小组内合作,对文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加以分类归纳,教师适时点拨,检测目标1的达成。(三)学习活动二(品读课文,了解写法)环节1品读课文,分析内容(8分钟)快速浏览课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按顺序):[]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备用】发现→进入→做客→离开→再寻。第一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三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四、五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环节2明确写法,体悟主旨(5分钟)①线索清楚,重点明确,详略分明。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重点是借“桃花源”以表达社会感想,所以中间部分对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详细描写,而对“忽逢桃花林”和归来得寻“遂迷”“未果”的传奇性开头、结尾,则写得清晰简略。②层层设疑,情节曲折跌宕。表现在:a渔人迷路了,会怎样?b桃花林又大又美,是个神奇之地。c渔人“欲穷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d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逆迷离,引人好奇:里边到底有什么?e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f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g为什么人们再寻桃花源却屡屡无功而返?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使课文情节充满曲折离奇之感,读者也随之兴趣愈浓。③评价“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备用】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评价设计】这是教学的难点,主要通过启发思考和学生自己的讨论来突破,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背景资料。第一步,在问题的引领下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第二步,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情节安排上的特点,了解本文处处设疑的写法,检测目标2的达成。(四)拓展延伸(5分钟)亲历桃源:假如你亲身到了桃花源,请展开想像,描述一个特定情境,展现桃源之美。【评价设计】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想象理解,展示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桃源之美。(五)小结(1分钟)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翁地下有知,他也应该无比欣慰!其实古往今来许多的仁人志士也一直在为自己理想中的桃源奋斗不息。古者如墨子、屈原、杜甫……今人如鲁迅、方志敏、焦裕禄……,举不胜举呀。千百年来,“桃花源”已经成了人们的理想的化身,衍化成了一种“桃源情结”。我希望在21世纪的今天,同学们也能志存高远,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向着心中的桃花源勇往直前。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自主阅读课教学设计单位(空)审阅人(空)课时课型年级学期单元丛书主备人第3课时自主阅读课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八下第三册《悦目赏心》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1.《梦里炊烟诗中境》乡土情结;浓浓乡愁;寄情于物12803分钟2.《乡下人哪儿去了》乡土味道;对比手法;前后照应15903分钟3.《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乡土生活;人物性格13003分钟4.《总有那一片蛙声》乡土情结;对比手法;景物描写;借景抒情12703分钟5.《故乡在远方》乡土情结;对比手法;景物描写;借景抒情17904分钟723016分钟一、本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选取细节进行批注。2、学习抓住景物描写,运用对比,表达对故乡情感的写法。二、本课时主题概括:切切游子意,依依故乡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学生积累相关诗句,全班交流展示。【备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二)学习活动一(选取细节,潜心阅读)环节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梦里炊烟诗中境》《总有那一片蛙声》《故乡在远方》《乡下人哪去了》《重峦叠嶂间的田园》这五篇文章,选取写故乡相关的细节,并做好批注。环节2学生自由朗读(约20分钟)①边读边勾画出景物描写的语句。②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评价设计】通过学生自由朗读五篇文章,在大体了解文意的基础上,选取与故乡相关的细节进行批注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概况的能力,为学生的展示交流做准备。检测目标1的达成。(三)学习活动二(抓住细节,用心品味)环节1概括五篇文章主要内容。明确:对故乡的牵挂和思考。环节2具体阅读《梦里炊烟诗中境》《总有那一片蛙声》《故乡在远方》《乡下人哪去了》《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五篇文章,探讨表达情感的写法。①请运用下列句式进行叙述:“我”读了《》一文,在“”一句中,我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我的感悟是。或者以《》一文,运用了的写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②小组内进行赏析交流,互相补充赏析成果。③学生展示。【备用】“我”读了《梦里炊烟诗中境》一文,在“炊烟里,缠绕着游子的乡情。炊烟所渲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萦。”一句中,体会到游子的乡情,故土情结。我读了《总有那一片蛙声》一文,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撞撞地跳跃着,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一句中,通过青蛙尽情游戏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青蛙的喜爱和内心的愉快之情进而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环节3作者的故土情怀。①五篇文章,作者对故土的情感和思考。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发言。②师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备用】《梦里炊烟诗中境》,炊烟将人间的美好情愫与生活气息、生活趣味纠结在一起,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紧密相连。缭绕的炊烟凝聚着浓郁的乡情、乡思、乡韵,在游子的心灵世界中,形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牵系,挥之不去。《乡下人哪儿去了》表现作者对乡下人品格和心灵的热切呼唤;表达作者对城市人市化的荤腥味的否定和批判;寄寓作者对城市化发展致使原有乡下人纯朴品格失落的伤感和忧思;寄托作者社会转型期人性(精神、道德)回归的社会理想。《重峦叠嶂间的田园》赞赏了那些能安静坚守终成大家对民族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总有那一片蛙声》,“蛙声”是作者故乡生活中一种难以忘记的声音,寄托了羁旅游子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故乡在远方》是一篇写故乡的散文。作者借助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探求。对于现代人而言,安土重迁的恋家情结不再牵绊人们追求幸福的脚步,现实有时也让人们背井离乡,在这样的时候怎样找到精神世界的归属才更值得思索。张抗抗用她的文字指给了我们一条通向精神家园的路。【评价设计】在批注阅读的基础上,给出说话的句式,让学生交流展示阅读的效果,加深对故土情感的理解和思考,锻炼学生筛选信息和整合句子内容的能力。环节4归纳写法。

①景物描写。有这样一些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借景比喻、作为记叙的线索;用景物描写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备用】《梦里炊烟诗中境》一文中,“清晨,冲破浓雾的炊烟跃过房顶,撑起乡村的天空,然后又紧贴着地平线扑向东方,撩开黑暗,把霞光接回大平原,并挨个儿挠醒生命万物,让他们抖擞精神迎接太阳。中午,炊烟用妙曼的舞姿,嬉戏得太阳陶醉迷离、频频眨眼,她用花瓣一样的碎片,由太阳抛出缕缕银线,串连成莽莽云海,衬托得阳光绚丽多彩。日色已尽花含烟,千万股炊烟顶梁柱一般托举住天幕,要为赶时节的农民再争一会儿光阴,紧接着又彼此挽起臂膀,撑持着夜幕,让劳累的农民借一点余光洗洗脸,摸黑儿吃晚饭。”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挠醒”、“嬉戏”、“挽起臂膀”等词语,将“炊烟”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特征,增强了亲切感与感染力,使感情表达更充分。《总有那一片蛙声》第一段对南国窗前的景物的描写,写出了南国故乡美丽的春日风光,渲染了春日故乡温馨的氛围,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爱(或眷恋),为下文写蛙鸣营造美好而温馨的环境。②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其作用有:描写人物,刻画性格;描摩景物,抒发感情。【备用】《乡下人哪儿去了》一文中,“山烧成了砖料、劈成了石材,树削成了板块、熬成了纸浆……田野的膘,滚滚往城里走。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城市人对乡村资源的野蛮掠夺;表达作者对乡村草木远去的忧虑。《总有那一片蛙声》一文中,“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作者拿南国窗前的草地、水洼与羁旅北京时窗前的草地、水洼等进行对比,写出了自己对南国的独特感受,从而很好地表达出自己对南国故乡的深深依恋与怀念。“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暖暖”与“浸冷”“冰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梦境乡情与羁旅现实的反差,有力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情绪。《故乡在远方》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把祖籍新会、洛舍和出生地杭州的景物人事美好与乡音的陌生、茫然、隔膜、格格不入的感受进行对比,同时又将这种感受与北大荒的景物人事进行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从纤弱走向坚强和不断寻觅追求的过程。【评价设计】在学生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况出这几篇文章最突出的写法,并进行举例说明。从中获取在写作中怎样才能把情感表达的更真切,更具有表现力。这里的景物描写和对比手法,都很好的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深怀恋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考,检测目标2的达成。

(四)总结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不管游子身在何方,对家乡的那份牵挂,始终盘桓在炊烟袅袅的木屋草舍;城市的繁华热闹中人性的缺憾使乡村成了回归心灵的唯一去处;北方七八月的槐花雨,也引不来南方那亲切、温馨的蛙鸣的梦;只要继续流浪,故乡在远方。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教读课教学设计单位(空)审阅人(空)课时课型年级学期单元丛书主备人第4课时教读课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八下第三册《悦目赏心》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小石潭记》诵读课文,理解文意;文言实词和虚词;作者的情感;借景抒情的写法。2022分钟一、本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2、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借景抒情的写法。二、本课时主题概括:潭水游鱼竹林静,借景解忧更凄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出示柳宗元的诗《江雪》(同学们熟悉这首诗吗?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多少?)齐读诗,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并谈谈理由。【备用】是“孤”和“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他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这里他寄情山水,写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记文章,叫《永州八记》,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记》。(二)学习活动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环节1: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必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时注意留心字音、节奏,初步感受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字音。【备用】篁竹(huánɡ)清冽(liè)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佁然(yǐ)俶尔(chù)翕(xī)忽差(cī)互悄怆(qiǎochuànɡ)幽邃(suì)龚(ɡōnɡ)古)学生分小组朗读,或者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强调停顿:“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环节2:细读——疏通文意,掌握词语(1)自读互译参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结合语境、自我揣摩,有疑惑之处同桌互助解决。教师以第一句为例指导学生直译,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即“加”“换”“增”“留”“删”“调”,以“信”“达”“雅”为原则,学生以此一人译一个句子,相互纠正修改。【备用】重点词语翠蔓为坻可百许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水尤清冽不可久居如鸣珮环心乐之下见小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环节3:跳读——感知内容作者借小石潭的景物描写,来渲染周围的气氛,抒发自己在特殊处境中的心绪,那么,是怎样的景致触动了作者的心绪呢?请学生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理解。(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评价设计】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有步骤有层次的让学生学会文言文朗读的方法,准确把握字音、停顿、节奏,进而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掌握重点词句,达到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为后面探究课文写法上的特点做了铺垫。检测目标1的达成。(三)学习活动二(探究写法,品味情感)(20分钟)环节1小石潭及其周围的景色真可谓千姿百态,让人留连忘返,那么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才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在小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解决两个问题:①文中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的?【备用】写景方法:移步换景、远近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比喻、拟人修辞等。环节2作者笔下的景物各具特色,让人应接不暇。但从总体上来看,小石潭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姿:①—③段:景色优美的小石潭第④段:幽深冷寂的小石潭思考:(1)一切景语皆情语,风格迥异的小石潭传达出作者怎样的不同心境?(2)作者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备用】风景优美的小石潭——乐;幽深冷寂的小石潭——悲。借景抒情。环节3作者最初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赏谭中游鱼时则又觉“似与游者相乐”,但后来坐潭上又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样一乐一悲,是否矛盾?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备用】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心情抑郁,寄情山水。美丽的小石潭,可爱的游鱼等都让作者获得暂时的山水之乐,但一经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环境触发,孤凄悲凉之感便油然而生。作者把自己的心情与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的描绘中结合作者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但无人赏析,四周被竹林环抱,其景物的幽深冷寂与作者心境的孤凄悲凉形成强烈的比衬,表现了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评价设计】本文在写景上采用了多种手法,首先通过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和交流,对本文的写景手法进行一个梳理,让学生明白写景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然后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借景抒情方式的运用,辅以背景介绍,学生就会明白前后景色的不同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的需要,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很好的检测了目标2的达成。(四)课文总结(2分钟)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在文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作者写景的方法(移步换景、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运用修辞、寓情于景),更让我们看到了《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水彩画(寓情于景的写法);也是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乐曲(抑郁寡欢的情感);更是一篇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优美篇章(山水游记的名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自主阅读课教学设计课时课型年级学期单元丛书主备人第5课时自主阅读课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八下第三册《悦目赏心》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1.《明月清泉自在怀》精彩语句;作者情怀13202分钟2.《山中生明月》山中美景;25705分钟3.《张家界》精彩语句;作者情怀11903分钟4.《柳宗元与永州山水》精彩语句;作者情怀28106分钟5.《去到南方的山岗上》精彩语句;作者情怀18104分钟970020分钟一、本课时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一定在单元学习目标范围内,一般一课时2——3个)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揣摩叙事中的景物描写二、本课时主题概括:流畅朗读知内容,叙事之中写景物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美景自然是美的,是人类艺术的发祥地。嘉木、落叶、溪流、烟雾、日出、四季……都能给人以美感,中国诗文中有数不清的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篇章,都堪称“绝妙的图画般的小品”。在许多记叙抒情文章中,景物描写的片段,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约1分钟)(二)学习活动一(探讨交流,感知美景)环节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快速自由朗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3》中的《明月清泉自在怀》《山中生明月》《张家界》《柳宗元与永州山水》《去到南方的山岗上》五篇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时约25分钟)找出描绘的美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情怀。边读边进行圈点批注。环节2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并将各自找到的描写景物的句子勾画出来,做简要的分析。环节3小组内进行展示,做好记录。【评价设计】通过学生自由朗读五篇文章,在大体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圈点批注,将文章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勾画并做好批注,小组内进行探讨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文中筛选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展示交流做准备。检测目标1的达成。(三)学习活动二(研读美景,情语感悟)(18分钟)环节1文章感知,概括几篇文章分别写了哪些事?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稍后展示。(2分钟)【备用】①《明月清泉自在怀》这是一篇文采与情怀俱佳的散文。作者对王维诗中“明月清泉”的品读过程,就是作者自己生命体验不断丰富,人生志趣日渐成熟的过程。从少年时期只会背诵而不知其意,到青年时期自以为已经读懂,直至人到中年,“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才真正体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在作者眼中,王维的“明月清泉”,既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作者借之来寄托的是自己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即保持高洁的心性和淡泊的情怀,“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不被物欲牵绊,保持自己的持守。②《山中生明月》是一篇把人与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散文,通过描写外婆摘乌桕子,拔山菊花,外公在明月下劳作归来以及与我一起到蔗园下獾夹子,兰香表妹卖菜时与邻村小伙萌生的爱情,舅母做豆腐的情景。作者把这些情景融进明月的照耀下,使这一切都蒙上一层宁静、优美的色彩。③《张家界》作者认为张家界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围绕“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的特点,描写张家界的山水在山峰的形态,峰顶的松柏,山壑山涧的气象三个方面的与众不同。④《柳宗元与永州山水》本文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柳宗元的山水情怀,写的生动有趣。⑤《去到南方的山岗上》这是一篇堪称典范的写景散文。文章主要写的是作者在初春登上久别重游的南方山岗,观赏野花、松林等景物而产生的所思所感。环节2四人小组分别展示阅读中勾画的景物描写语句。①朗读句子。用标准的语音,深情的朗读,读出味道,读出情感。②展示对语句的理解。③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悟。【备用】①《明月清泉自在怀》“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赏析:这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表达了王维的诗句对我灵魂的照耀和身心的洗涤。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斫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美情操的“胎盘”。赏析:用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等树木中的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赞赏它们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气度和胸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②《山中生明月》天光浅黛,薄暮依依,暮色里,有悠悠箫管之声温温婉婉袭来,有浓浓郁郁的桂香自初开的八月轻轻漾来,又有山泉窄出深山石罅,清清冷冷地婉蜒流来……赏析:描写暮色里的温温婉婉的箫管之声,浓浓郁郁的桂香,清清冷冷的山泉,渲染宁静的气氛,为明月的出现作铺垫。③《张家界》且再随我锁定右侧那一柱倒金字塔状的岩峰,它一反常规地拔地而起,旁若无人地翘首天外,乍读,犹如一篇激扬青云的散文,再读,又仿佛一集浩气淋漓的史诗,反复吟味,更不啻一部沧海桑田的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赏析:本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采用了“乍读……”“再读……”“反复吟味……”的形式,反映出张家界风景的百看不厌。文中“读”“吟味”等词语表明张家界风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④《柳宗元与永州山水》水源是冉水从南面奔流过去,碰着山石,再曲折地向东流来的。冉水的源头地势高,水从上面流下,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浸蚀两岸的岩石,形成—个象熨斗似的深潭,水流激起旋涡形的浪花,成为车轮那样一圈一圈,然后缓缓流去。潭的清澄而平静的水面将近十亩,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到潭里;铿铿锵锵,显得格外幽雅而静美。赏析:生动形象的写出冉水源头的地势高,流水急,潭面阔,树绕潭显得格外幽雅而静美。⑤《去到南方的山岗上》久别的南方的山岗仍是那样的熟悉,它仍是在我的梦中一样,一些淡蓝的小花以及斑斓的小蕈,在林间静静地立着,小蜜蜂和花蝴蝶们纷纷抖动着翅膀,往来翩飞。松针上的小水珠,仍旧和从前一样,亮着点点斑斓的阳光。至于我们称之为地茶的一种贴地而生的小小的植物,它们也举着两片小的绿叶,还有一些苦鲜,也开始在青石板上绿开来了。赏析:描写回到久别的南方的山岗看到的初春的美丽景色如梦中一样,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山岗的眷恋和怀念之情。环节3作者的情怀。①五篇文章,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发言。②师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备用】①《明月清泉自在怀》在作者眼中,王维的“明月清泉”,既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独立人格的高洁心灵,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生境界的追求。②《山中生明月》在叙事中写景,字里行间蕴含着田园的宁静、生活的恬适③《张家界》通篇笔调活泼,文字瑰丽,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文章显得十分灵动又充满气势。④《柳宗元与永州山水》文章以故事的形式生动有趣的讲述了柳宗元的山水情怀。⑤《去到南方的山岗上》文章写作者在初春时节重游久别的南方的山岗,赏野花、听松涛,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山岗的眷恋和怀念之情。环节4写法。在叙事性记叙文中,同样是景物描写段落,其作用是不同的,分析写景段的作用,要结合其所在的语言环境。具体判断一篇文章中,某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分析:①交待故事背景(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②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⑤突出中心思想。【评价设计】这一环节,首先要对五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理解,以小组合作交流方式进行,也可在学生交流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概况,培养学生的归纳概况能力;然后再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勾画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进而对五篇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进行归纳,让学生明白叙事中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对今后的写作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检测目标2的达成。(四)总结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感受文人雅士美文中细微的美景,感悟作者对生活的执着或超然。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渴望,带着你们的梦想,走进这些书里来。这里有最迷人的景致,这里有最动人的情感。记住,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1分钟)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教读课教学设计单位(空)审阅人(空)课时课型年级学期单元丛书主备人第6课时教读课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八下第三册《悦目赏心》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核舟记》诵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空间说明顺序;语言特点。

6305分钟一、本课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2、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3、品味语言,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二、本课时主题概括层次分明理核舟,细致生动绘语言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人瞩目的中华文明,其中有一种手工雕刻艺术,至今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微雕技艺。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微雕技术究竟怎样令我们叹为观止。

补充材料:1、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

2、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散文家。其父魏大中,因弹劾奸党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他好学能文,可惜一生短暂,著有《茅檐集》。

(二)学习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1课文诵读

(6分钟)①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②音频朗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想象。(后附全文句读停顿)

③自由朗读,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④分角色美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师生评价。

环节2整体感知(学生再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10分钟)①生结合课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并在小组内解决疑难。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②各小组为展示翻译成果,其余小组订正。③强调重点易错词句。(根据要求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数量词用法四类情况进行归类整理。)【评价设计】文章篇幅比较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然后指导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自主学习,掌握重点词句,并进行词类的归纳整理,达到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为后面探究课文结构,理清说明顺序做铺垫。检测目标1的达成。(三)学习活动二(梳理结构,理清顺序)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备用】核舟记整体结构:总起(1)→分述(2-5)→总结(6)

总起(1)介绍了王叔远雕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点明了“核舟”的主题。

分述(2-5)具体介绍了核舟的结构,舟上的情形。

船中间(船舱):第二自然段: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布局。船头(游览者):第三自然段:三个游览者的神情。

船尾(舟子):第四自然段:舟子的发型、神态、动作。船背:第五自然段:题名和印章。总结(6)概括全文,赞颂技艺之精湛。环节2辨析说明顺序(学生对说明顺序的理解,相较于现代文来有难度,在这里可以用小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5分钟)(1)本文对核舟的介绍,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2)本文对核舟上人物的介绍,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备用】(1)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结构完整,层次清楚,构思巧妙。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2)介绍人物神情,其顺序是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描述每个人物,又是由人物的上部描述到下部描述。说明舟尾情况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先说“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此外,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评价设计】在前面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本文的结构顺序分两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概括每段内容,明确文章的结构。第二步,辨析说明顺序。检测目标2的达成。(四)学习活动三(品析语言,感受特点)(10分钟)环节1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细致观察,真切感受描写生动、富于想象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交流。【评价设计】我们学习《核舟记》,能如此具体而细致地感受一件主题鲜明的艺术珍品,一方面是有“奇巧人”王叔远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堪的雕刻技艺,另一方面是借助作者细致的观察。看来,写好说明文的前提和关键是细致观察、精心构思。

环节2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学生读书进行圈点勾画,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备用】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可领略文人的雅致与潇洒;船尾舟子的神情动作能品味童仆的悠闲与随意。这样的语言描写使说明文枯燥与呆板的感觉一扫而尽,荡然无存,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核舟雕刻技艺的精妙,心中充溢着对艺人高超技艺的惊叹与钦佩。【评价设计】语言的品析要从具体的句子入手,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分析这些描写对渲染核舟主题所起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写好说明文必须进行细致观察,才能收到用语准确严谨、生动传神的效果,检测目标3的达成。(五)总结

(1分钟)本文通过全面具体地介绍了“核舟”的形象,反映了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过古代劳动人民的充满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学完课文,我想起这么一句话:“与智慧结合的幻想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源。”我们应该为事物的奇巧惊叹不已,我们更应该为伟大的中华民族骄傲不已!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教读课教学设计单位(空)审阅人(空)课时课型年级学期单元丛书主备人第8课时阅读引领课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八下第三册《悦目赏心》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诗经》两首《诗经》知识;朗读;诗歌的意境;作者情感;重章叠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263分钟《月出》朗读;作者情感;表现手法482分钟《采薇》(节选)朗读;作者情感;表现手法322分钟二、本课学习目标1.

朗读诗歌《关雎》和《蒹葭》,感受诗的美妙意境。

2.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三、本课时主题概括重章叠句赋比兴,美妙意境传深情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的诗人用真情浇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长。它是心灵对现实最纯洁的回答,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最智慧的火花。“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这种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素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以老去,惟有诗歌永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诗经》两首中的《关雎》和《蒹葭》。(二)学习活动一(美读古诗,品尝诗“味”)

环节1听朗读,学生听音正字,明白朗读节奏、语气语速、感情基调,感受诗中的美妙意境。

环节2学生领读、齐读。

环节3朗读指导。

【备用】划准朗读节奏:《关雎》是四言诗,《蒹葭》以四言为主,应该是两字一顿(《蒹葭》中“宛在水中央”句的节奏应该是“宛在/水中央”);诗句回环往复,要读得音韵和谐,有一唱三叹之妙;这是两首古典爱情诗,传达的是上古纯洁健康的爱情,要读得声情并茂。

处理好轻重读:《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第一节音调舒缓平正,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赞叹和思慕,“好逑”宜重读。第二节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仍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渴慕,但有一丝淡淡的哀愁,要读得“哀而不伤”。第三节要读出繁弦急管的促迫,读出求之而不得的忧思。第四、五节要读出求而得之的喜悦,“友”、“乐”都宜重读,要读得“乐而不淫”。

把握情调:《蒹葭》共三节,起句都是“蒹葭……,白露……”,要读出凄清落寞的情调,其他诗句既要读出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又要读出追求而不得的焦急、惆怅,一节比一节要读得感情浓烈,从语速方面而言,第一节宜平缓,第二节宜稍快,第三节宜先快后缓。

环节4学生美读。采取领读、男女生交叉朗读、二重读等方式,让学生美美地朗读品味。【评价设计】美读古诗,就是要让学生从朗读中感受我国诗歌的魅力。这一环节,安排不同形式的读,目的就是让学生品味诗歌节奏、语速、情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用简洁的语言传达的美妙意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热爱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检测目标1的达成。(三)学习活动二(整体把握,品悟诗“情”)环节1指导整体把握古诗的一般方法

【备用】可以从意境、情感方面把握诗歌的情、景。可以从思想哲理方面把握。还可以抓“诗眼”。

环节2朗读课文,认真倾听,想像诗中的美好画面,思考:两首诗各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朗读,探讨交流,几名学生展示。【备用】《关雎》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难忘。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抒发了对恋人的热烈追慕之情。

《蒹葭》写金秋早晨,芦苇染霜。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望河对岸──“伊人”居住的玉宇琼楼,朦胧而缥缈。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可望不可及。主人公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一睹芳容。咫尺天涯,惆怅万千!诗中抒发了对恋人的那份“朦胧的爱”和“求”之不得的落寞之情。

【评价设计】这一环节,首先是教给学生整体理解古诗的角度和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然后通过对本文诗歌的朗读和探讨,理解诗歌传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检测目标2的达成。(四)学习活动三(赏析技巧,品悟诗“美”)

环节1提示鉴赏方法,作示范性鉴赏。

提示:可以从诗歌的构思、语言、意境、手法等角度鉴赏。

环节2学生模仿鉴赏。

【备用】《蒹葭》妙用赋中见兴的手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营造出迷人的诗境:秋水茫茫,芦苇苍苍,那晶莹透亮的露珠已结成霜花,那微微的秋风送着习习的寒意。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恋人的心境。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天然风致。

《关雎》和《蒹葭》的语言富有建筑美和音乐美。这两首诗每节的结构相同,句式整齐优美,架构精巧玲珑,像两座精美小巧的建筑。而重章叠句、双声叠韵词(如“参差”是双声,“窈窕”是叠韵;“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叠词(如“关关”“苍苍”)的运用,使诗歌音韵铿锵悦耳,如鸣珮环,具有音乐的美感,还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表现了古典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评价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对诗歌写法上的一个探讨,赋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写法,学生能有一个认识即可,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去阅读《诗经》里面的其他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中这种写法上的作用。检测目标3的达成。

(五)学习活动四(联想比较,提升境界)环节1阅读“语文主题丛书”第三册《月出》与《采薇》两篇文章,让学生比较《关雎》与《月出》,《蒹葭》与《采薇》艺术特色的不同。环节2分小组探究,提示比较的角度,如情感、内容、手法、语言、侧重点。

环节3小组推举同学交流探究成果。

【评价设计】通过前面老师的引导学习,学生用习得的知识、能力、方法自读丛书中的两篇诗歌,进一步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六)小结诗经是纯真的,千年的风云变幻,风雅颂未逝,中国人的史诗不死,祖先们的声音我们可以慢慢听见。当一对痴情男女在蒹葭中相遇,那种若即若离的美感就是在水一方的朦胧和寤寐思服的哀伤。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吟诵着这优美的文字,传唱着这古老的歌谣,我们的心也会沉静下来,陶醉其中。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时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单位(空)审阅人(空)课时课型年级学期单元丛书主备人第14课时写作指导课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八下第三册《悦目赏心》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学写读后感适当引述,感受力深,多层次多角度,内容丰富。5001分钟《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写法和体会13002分钟一、本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二、本课时主题概括把握要求明感点,联系生活谈体验三、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读书的好处很多。读书可以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如果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读,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读后感,才能让每一本书真正的发挥作用。那么,什么是读后感呢?【备用】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1.学习活动一:读文了解,介绍写法环节1阅读《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想想读后感需要具备哪些环节。环节2读后感的侧重点是“读”还是“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