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_第1页
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_第2页
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_第3页
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_第4页
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学习目标]认识作家作品,掌握部分要点字词。能够正确、流利生动地朗诵并背诵课文。经过频频朗读,体验感悟;来调换学生领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辞造句的独到之处。培育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和能力,提升赏识品位和审美情味。[教课要点]朗读、理解、赏析,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累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意会。[教课难点]领会感情、掌握要旨,学生对诗歌的多元认识。[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教课环境:多媒体环境。资源准备:教课PPT。课前预习: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累积的生字并标志读音。读顺文,能够正确、流利、清楚地朗诵课文。读懂意,认识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掌握诗词粗心。[教课过程]《喝酒》[幻灯片3:课题]教课目的:(幻灯片4)一、新课导入(幻灯片5)我国的诗歌积厚流光,从《诗经》算起,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派别,“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经过对自然光景特别是田园风光的歌唱以抒发情怀。这种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种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川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实。今日我们就来品陶渊明《喝酒》诗之美味吧!二、作者介绍(幻灯片6)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时期有名的山川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代称“靖节先生”。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诗可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怀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古人极少创作的田园诗。后辈责备家常用朴素、平庸、自然评论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三、写作背景(幻灯片7)《喝酒》诗都是陶渊明在喝酒此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必定与喝酒的事情相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概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乡村里安闲自得的隐居生活,经过对眼前光景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真谛,表达了作者从自然光景中找寻到乐趣的安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四、字词释义(幻灯片8)①喧:喧华的声音。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定有人问陶渊明。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仿佛显得安静起来了。④辨:说明。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五、朗读赏识(幻灯片9)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正音。配乐范读。学生听读时区分句子内的朗诵停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学生轻声练习,配乐朗读,自我赏识。六、精读课文(幻灯片10――13)(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不是指平常老百姓来来常常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杂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利、地位、财产、荣誉之类了。②“安闲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谈谈两种版本的好坏吗?明确:“见”是不以为意地看一下,而“望”倒是眼睛存心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存心识的凝视,“见”是无心识的看见。用“见”正切合作者“安闲”的情味,用“望”就缺少“安闲”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假如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③如何理解“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明确:这两句明显是全诗的总结:在这中间,能够意会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但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质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归纳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表现的。谈谈这首诗表达上的特点。明确:整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易的,构造上是精妙的,境界是高远的,所含的真谛也是深刻的。七、研究赏析(幻灯片14――17)艺术特点鉴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身居凡间,却不受尘俗的搅扰。首句即佳。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能远远挣脱世俗的约束,所以虽身处闹境,也仿佛居于荒僻地域。诗人挣脱尘俗搅扰后的感觉。这几句语言朴素,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安闲安逸的仰头来赏识南山漂亮的风景。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政界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相反。以漂亮的自然光景衬托安闲自得的情味。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飞鸟晨出夕还,依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天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适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中:此地此时的情形,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意:包含自然情味和人生真谛。辨:鉴别,说明。忘言: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诗人在大自然启示下,已意会到人生的真意,又何必用语言表达。2.小结(幻灯片18)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安闲自得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不过心无呆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全部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王士祯《古学千金谱》)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奇妙联合,达到不分彼此的境地,拥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八、拓展延长(幻灯片19――22)本诗的要旨是什么?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取安闲安静的心境。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安逸的生活,感悟到的人生真谛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选出你喜爱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爱的原由。“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物我合一,心和自然亲密。“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住所能否荒远。假如心灵“焦距”调好,就能够“大隐约于市”,处闹市若深谷。“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安闲”写出了作者如何的心情?假如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何?“安闲”写出了作者那种淡泊、安逸、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存心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心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联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踊跃意义和悲观意义?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爱,追求安静的田园生活,完美独立的人品,盼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政界的一种反叛,所以有其踊跃意义。但是,要改选社会,除去污秽,不可以单靠“归隐”与“独善”,应当兼济天下,踊跃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悲观的一面。讲堂总结:(幻灯片23)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安闲自得的归隐生活。他走开了浑浊的政界,内心感觉十分安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各栽花采采菊,有时仰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觉生活过得特别安闲和舒坦,充分表达出他对政界生活的憎恶,对乡村朴实生活的热爱。九、反应练习:(幻灯片24――26)陶渊明是东晋时代的山川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安贫乐道、安闲自得的心情。《喝酒》中表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_。3.找出以下句中红色词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D)A.结庐在人境(建筑)问君何能尔(这样,这样)B.心远地自偏(荒僻)采菊东篱下(篱笆)C.山气日夕佳(夜晚)飞鸟相与还(结伴)D.其中有真意(诚心真意)欲辨已忘言(鉴别)4.以下赏析《喝酒》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中写飞鸟拥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3.诗中表现乡村的恬美安静和作者安闲自得的生活。.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切合。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实意义。《次北固山下》[幻灯片27:课题]教课目的:(幻灯片28)一、新课导入(幻灯片29)古时交通不发达,流浪异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所以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有名于天下。二、作者简介(幻灯片30)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天生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此后曾来往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时期写的。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日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歌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三、写作背景(幻灯片31)王湾是洛阳人,一世中,“尝来往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对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行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四、字词检测:(幻灯片32―33)客路:当指驿道,是游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潮平:指潮与岸齐,因此两岸显得广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情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乡书:即家信,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能够传达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五、朗读赏识(幻灯片34)学生自由朗诵。配乐范读。学生听读时区分句子的朗诵停留。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学生轻声练习,配乐朗读,自我赏识。六、精读课文(幻灯片35―38)师生相互沟通商讨以下问题:上联中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以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何诗一开头就提到4“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像。客路,当指驿道,是游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表示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其余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走之意。这一联先写“客路”尔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乡的飘泊羁旅之情,已表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顾。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情形?为何要专门提到“潮平”?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靠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指潮与岸齐,因此两岸显得广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情形。“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江春入旧年”一句中“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为何诗人忽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信呢?乡书即家信,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能够传达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因为新年到达,正是家人聚会之时,而自己旅食异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信。七、研究赏析(幻灯片39―40)学生频频品读思虑以下问题:“风正一帆悬”中诗人为何不用“风顺”而用“风正”?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微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能够假想,假如在曲波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假如在三峡行船,即便风顺而风和,却依旧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经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广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整体剖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子的含义。当残夜还未减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涨起;当旧年还没有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重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地点而加以重申,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心说理,却在描绘光景、节令之中,包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光景所表现的“春意”,闯进旧年,将赶走寒冬。不单写景传神,叙事切实,并且表现出拥有广泛意义的生活真谛,给人以乐观、踊跃、向上的艺术激励力量。八、拓展延长(幻灯片41――44)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同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建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感情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质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后代身上的“结”。此刻我想让大家先赏识一首有名诗人于光中先生写的现代诗,题目叫做《乡愁》乡愁/于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此后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墓地/我在外面/母亲呵在里头/而此刻/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作者奇妙地借用“距离”让读者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远近间乡愁毕现,远近间体会出乡愁的无奈,远近间主题实现,远近间才真实品尝出乡愁的内在。因为本诗真实要表现的不是缠绵悱恻,也不是子女情长,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壮爱国情怀。5假如没有四个精练的物象,我们难以感觉到乡愁的存在;假如没有“距离”我们便没法体会到“乡愁”的真谛。《乡愁》诗美,《乡愁》中的“距离”使得“乡愁”更美。教师小结: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悟诗人的本义,又要善用自己的目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比如“海日”两句就能够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打破全部阻力出此刻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活”。九、反应练习:(幻灯片45――46)解说词语:潮平:指潮与岸齐,因此两岸显得广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情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怀?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怀,其余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怀,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形交融写作手法。《雁门太守行》[幻灯片47:课题]教课目的:(幻灯片48)一、新课导入(幻灯片49)《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种拟古诗,是相对唐朝“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约束,能够说是先人的一种半自由诗。二、作者介绍(幻灯片50)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罕有诗名,曾遇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踊跃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异的想象,浓妆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妆、空幻荒谬的独到风格,在中唐诗坛上自成一家,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三、写作背景(幻灯片51)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反叛此伏彼起,发生过重要的战争。李贺是站在进步的政治思想的立场上,保护唐王朝的完好一致,反对盘据和扰乱的。元和九年,他以身作则,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仇敌人仰马翻,狼狈逃跑。这首诗既描绘了唐朝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豪气派,又表现了诗人盼望成立功业的爱国思想。诗写得悲壮凄凉,但也表露出作者忠君思想的阶级限制。四、检测字词(幻灯片52――53)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兵多将广。②角:古代军中的军号。角声满天,是描绘战斗的激烈。③燕脂:即胭脂,指战士流的血象胭脂同样红。这句说,塞上战士们的鲜血在夜里和土壤凝固成紫色。④半卷红旗:红旗不可以充分睁开,描绘急行军的样子。⑤君:皇帝。黄金台: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战国时,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天下“贤良”。⑥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⑦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仅一处,诗人借用,不必定实指,令人联想到荆轲的《易6水歌》。五、课文朗诵(幻灯片54)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正音。配乐范读。学生听读时区分句子内的朗诵停留。学生轻声练习,配乐朗读,自我赏识。学生齐声朗读。六、课文剖析(幻灯片55)感知课文,掌握含义经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雁门太守行》诗人选用三个画面描绘军旅生活:一个在白日,表现官军警戒威严;一个在傍晚前,表现勤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人意料的侵袭仇敌。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愿望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保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盘据。诗中句句都有鲜亮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动人,以色传情,作者几乎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七、精读课文(幻灯片56――60)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乌云洋溢在城上,城郭仿佛被催垮了,日光穿过云的空隙,战士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次句:“角色满天秋景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在暮秋的季节里吹响军号,长城邻近的泥土在斜阳的掩映下更为凝重。第三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深夜里,队伍行进在易水河畔,北风卷动着红旗。浓霜湿透了鼓皮,低落的鼓声在周围回荡。末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拔玉龙为君死”。为了报恩君王招纳贤才的厚爱,我情愿手提利剑战死在疆场。小结:诗歌第一句运用洽切的比喻,点明战争的紧急局势:仇敌十万火急、大军压境,犹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第二句写出我军壮盛的军容,高昂的士气。第三、四句全力衬着战场的惨烈氛围:军号声声在秋风中回荡,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土地,在夜里凝成了紫色,可见战争的激烈残忍。八、拓展延长(幻灯片61)谈谈李贺在诗中是如何运用色彩的?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亮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不但鲜亮,并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景、玉白色等等交叉在一同,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象一个高妙的画家,特别擅长着色,以色示物,以色动人,不仅勾画轮廓而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述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怪画面却正确地表现了特准时间、特定地址的边塞风光和瞬间变化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稳妥。唯其奇诡,愈觉新奇;唯其妥当,则倍感真实;奇诡而又稳妥,进而构成浑融蕴藉富裕情思的境界。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难得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九、反应练习(幻灯片62――64)解说以下诗句的意思。1)黑云压城城欲摧:敌军如同黑云翻卷过来似的,忧如要把城墙推倒。2)霜重鼓寒声不起:因为秋夜严寒,战鼓抹上一层严霜,鼓声低落不畅,显得烦闷。这首诗用浓厚的笔里描述了一幅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勾画出将士们以死报国的英豪形象。73.对于《雁门太守行》的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那一个是正确的(B).孤城将破,将士们拼命守城,不负君恩。.孤城将围,但将士们斗志高昂,并乘夜出击。.孤城将破,远方援兵乘夜而至。《天净沙秋思》[幻灯片65:课题]教课目的:(幻灯片66)一、新课导入(幻灯片67)固然我们未必都是浪迹天涯的游子,但在生命的路程中,谁又不是一个流浪者呢?不信,请看这首曲——《天净沙?秋思》。二、作者简介(幻灯片68)马致远:号东篱,元朝多数人,是当时有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名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他的散曲描绘光景境界优美,语言凝练,流利自然。三、写作背景(幻灯片69――70)马致远年青时热中功名,但因为元统治者推行民族高压政策,因此向来未能得志。他几乎一世都过着流浪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窘迫落魄一世。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下边谈谈“曲”这种文体: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是元朝小令中的名篇。对于元曲“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朝的新诗体.剧曲: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曲”分类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散曲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四、字词检测(幻灯片71)字音:涯(yá)瘦(shòu)词义:昏:傍晚,夜晚。枯藤:枯竭的枝蔓。断肠人:多指流浪在外、想念家乡或亲人的人。五、朗读赏识(幻灯片72)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正音。配乐范读。学生听读时区分句子内的朗诵停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斜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学生轻声练习,配乐朗读,自我赏识。8学生齐声朗读。六、课文剖析(幻灯片73――77)师生相互沟通商讨整首曲子的含义。这首曲子纯用白描勾画出多幅图景,极具艺术特点。曲的前三句只用了十八个字,便描述了九种光景。第一句的枯藤、老树和昏鸦,构成了一幅凄凉图画。第二句写作者所见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幅画因为有人家而更有生气,表露出作者对此情此景的敬羡之情。第三个画面是:在西风劲吹的茫茫古道上,一头疲倦的瘦马内行进中。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了激烈的对照。至此,作者把这三幅画面又奇妙地组织在了一个大的图画中间,就衬着了一派悲凉萧瑟的晚秋田野风情,进而委宛地衬托出旅人的忧愁。“斜阳西下”,天之将黑,千里奔走的游子,家在哪处?作者没有说出,却只道“断肠人在天涯”,留给人无尽的想像。前四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枯竭的老藤,年迈的树木,乌鸦哀鸣,衬着出一种萧瑟荒芜的环境,委宛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安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两句形成鲜亮的比较,更为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芜,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应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傲孤独的心情。最后一句,作者直指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斜阳“点出了时间,并照顾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单流浪。秋景凄凉,时近傍晚,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小结: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凉愁楚之情,经过众多自然光景的排列,就把浓厚的暮秋景彩,刻画得酣畅淋漓。有情有景,情形交融。所以,被后代夸赞为“秋思之祖”。七、研究赏析(幻灯片78――82)1.这首诗歌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句要点诗句表现出来的?表现了作者悲伤欲绝的感情,这能够从“断肠人在天涯”看出。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情?因为他远在天边,所以才会悲伤欲绝,愁思万千,哀肠百转。哪些光景能够表现作者的这种感情?可否把它构成一个场景?经过十二种光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斜阳、断肠人、天涯。枯藤环绕着老树,傍晚时分,上边栖息了晚归的乌鸦一座小桥横卧潺潺流水之上,波光里映出几户人家的房宇荒芜的古道上,西风飒飒,一匹瘦马踽踽独行那哀肠百转的游子,远在天边眺望着故土为何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西风吹在人身上有点发冷,必定会令人心情不快乐,而作者这时心情极度伤感,用这种光景就能很好地衬托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清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舒坦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符合。“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令人感觉到一种凄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此间能否协调呢?协调,因为傍晚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想念之情难以自禁。他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却有家不行归。那种悲伤欲绝之情也就不言自了然。这里又采纳了反衬的手法。八、拓展延长(幻灯片83――85)全曲五句,构想精良,句法奇特。28字,容量极大,描述出一幅绝妙的秋野夕照图。一词9一景,无一个动词,连缀奇妙,构成一个整体。因此,王国维说它“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同时,对后代影响很大。如徐志摩的诗作:《急忙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彩。/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繁。现居美国的诗人彭邦桢的新诗《月之故土》表达在外国的华人、华侨对家乡、对祖国的想念。月之故土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土/一个月亮在水里/一个月亮在天上//读了后我们更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加强民族骄傲感。九、反应练习:(幻灯片86――88)累积对于思乡主题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李白《静夜诗》仍怜故土水,万里送别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战火连三月,家信抵万金。——杜甫《春望》《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题目。《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朝有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把《天净沙秋思》改写为一篇语言优美的小散文,字数不限。《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幻灯片89:课题]教课目的:(幻灯片90)一、新课导入(幻灯片91)秋季里的诗感情委宛波折,热情奋进,但阳春三月,柔风吹拂的节,感觉又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同来赏识一下《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作者简介(幻灯片92)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议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原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暮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争奇特,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北魏贵族后代,父仲卿,为小官僚。三、写作背景(幻灯片93)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世所作最大的官。固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反叛,韩愈受命前去宣抚,说服叛军,停息了一场反叛。穆宗皇帝特别快乐,把他从兵部侍郎上浮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中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所以,固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光阴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季。黄叔灿《唐诗笺注》评此诗云:"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存心无心之间"。朱彝尊《批韩诗》曰:"景绝妙,写得亦绝妙"。四、字词释义(幻灯片94)①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送给张籍。呈,送给,恭顺语;诗人张籍(约767-830),在兄弟中排行十八,当时任水部员外郎。②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③酥:用牛羊奶制成的油。④最是:正是。10⑤处:时候,只在诗词里才这样用。⑤绝胜:远远赛过。五、朗读赏识(幻灯片95)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正音。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毛毛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利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配乐范读。学生听读时区分句子内的朗诵停留。学生轻声练习,配乐朗读,自我赏识。学生齐声朗读。六、精读课文(幻灯片96―97)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这首诗咏初春,抓住了初春的风景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初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量的美感和兴趣。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