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黄河教案1_第1页
地理黄河教案1_第2页
地理黄河教案1_第3页
地理黄河教案1_第4页
地理黄河教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地理黄河教案地理黄河教案1一、教材分析^p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假如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老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二、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流概况;2、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理解黄河水能资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获得的成就。〔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的才能。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才能以及合作学习的才能。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才能,语言表达才能,解决问题的才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2、认识____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获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祖国的情感。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三、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获得的成就。四、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2、黄河的治理措施。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p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搜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展讨论;养学生分析^p、归纳、创新等才能。八、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抗击外来入侵,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理解黄河的根本情况。[板书]一、黄河的根本概况[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答复以下几个问题。1、找出黄河的发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老师过渡]:黄河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板书]二、黄河的奉献1、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2.发电灌溉。3.旅游名胜。[板书]三、黄河的水文特征[老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学生讨论、答复]〔老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板书]1、水量不大[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讨论、答复]略[老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假如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间隔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老师引导学生分析^p]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板书]3、地上河[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如有条件可以播放黄河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局部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吞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提供的一首诗歌,对“地上河”的形成作一个总结: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塞河道高筑堤,造就悬河飞天外.[板书]4、易泛滥播放历史上黄河泛滥时房屋倒塌,人民流离失所的凄惨情境的录像。让学生感受洪水的危害,产生强烈需要解决水患问题的情感.师:这决口之险,我真的亲身感受过。98特大洪灾,大家还记忆忧新吧,其实96年时长江就发过大水,我是湖南人我家住在长江沿岸,当时长江水位几乎与大堤齐平,狂风暴雨,水天一色,只能听到风的狂吼,水的翻滚声。真的是令人担忧啊,但我的父老乡亲没有一个人退缩,老少都誓死保卫大堤,堆沙包抬高堤岸。真的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年没有决口。黄河流域的人民和我的父老乡亲一样,面对这凶猛的黄河,他们岂能坐以待毙。但如何合理的摆脱黄河的这些忧患,一直困扰着黄河流域的人民,同学们,假设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板书:四、黄河的治理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库地理黄河教案2教材分析^p《黄河的治理》选自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初中地理教材编排的重要原那么是以环境—资—人类活动为主线,正确说明人地关系。本节正是侧重讲述了黄河对人类的功与过,突出了黄河水患的自然、人为原因及人类如何治理黄河,从而使学生明确人与环境是互相作用的,人类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学情分析^p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开展有用的地理”;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特点,易承受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因此,在教材中适当增加风土人情、奇闻趣事、名胜古迹等内容。注意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施行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乡土地理知识”〔身边的地理〕。如在学习完本节内容后,我要求学生调查汉江的河流现状并提出合理建议。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2〕、技能目的〔才能的培养〕通过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才能得到进步;通过分析^p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进步学生分析^p问题的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比照,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泥沙的人为原因,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学生的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的对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1〕、黄河自然特征是理解黄河的根底;〔2〕、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是理解黄河水患的关键,也是根治黄河措施提出的根据;〔3〕、根治黄河的措施是最终表达学习地理为人类效劳的落脚点。都是本节的重点。地理黄河教案3教学目的1.理解的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是我国的第二长河。2.理解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宏大作用,以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3.理解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的关键。4.通过对水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的讲解,使学生理解____以来治理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5.通过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开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局部,包括“的流概况”、“之利”、“之害”和“的治理”。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为我国经济建立、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方面所做出的宏大奉献,主要表达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隆兴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p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应该指出的是,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老师应该让学生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老师应该让学生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的问题也在不断开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开展的目光对待问题的意识。“根治”是在上一个标题的根底上,介绍的治理。从上图可以看出,“害”的根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重点和难点:重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的治理及开发利用。难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教法建议本节的第一框题“中国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才能,即这局部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关于的“利”,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假如没有,中国将会怎样?”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关于的“害”,老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展分析^p,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那么。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消费力”的含义。地理黄河教案4教学目的: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地、流经省区、注入海洋和大致形状。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才能,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根本概况;能解释黄河个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根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进步学生搜集分析^p地理信息的才能。3、通过分析^p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开展做出的奉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渐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课持续开展的观念。教学重点:分析^p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奉献及带来的灾难,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的只是储藏,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教学准备:黄河流域水系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的歌曲。老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开展做出了宏大的奉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经屡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黄河的功与过呢?二:讲授新课〔一〕黄河的概况老师讲述并提问: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学生活动:读“黄河流域水系图”答复以下问题,黄河发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东海。问题2:从地图上看黄河像什么?学生活动:读图答复:几字形3看地图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游的三级划分。4将黄河与长江进展比照,让学生比拟,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学生答复含沙量大水量小〔二〕黄河的奉献学生自读第49页3、4、5段,说一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奉献塑造平原提供灌溉发电和旅游〔三〕黄河忧患老师讲述: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那么黄河有没有过呢?学生答复:有老师让学生读第53页的图2.45分三组说黄河上中下游各有什么忧患学生答复: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探究地上河形成的原因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问题:黄河还有哪些病症?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和污染等〔四〕根治黄河分组讨论:针对黄河上中下三游的忧患我们因该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来处理上游:修建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中游: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老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理解治黄的成就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展重组。目的有三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程不拘泥于详细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拉近学生与生疏知识之家的间隔,是学生亲知善学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的概况,黄河有哪些功,有哪些过,以及如何治理黄河,短暂的学校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的理解的要求,假如你想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累报刊杂志或登录黄河网等,对黄河进一步的理解地理黄河教案5一、教材分析^p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水能,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二、学情分析^p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才能,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p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p,还不够详细和深化,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三、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读图说出黄河的发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2〕才能目的: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才能,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根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根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进步学生搜集整理分析^p地理信息的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开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p黄河的水文特征,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藏,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分析^p:从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表达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黄河的水资和水能资都很丰富,假如利用好这些资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开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开展。所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五、教学方法学法:〔1〕自主探究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早发下去,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2〕合作交流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时机。教法:〔1〕目的重现: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p评价才能。〔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络所学的知识,并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探究。〔5〕稳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进步学习效率。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3分钟〕[引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如今学生眼前。[老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学生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二〕〔10分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老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读图考虑。[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动态移入”法首先画好黄河“几”字形状作为文本。[师]“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生]像个宏大的“几”字。[师]鼠标____动态移入地图上黄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复几次。[学生自主学习]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1、找出黄河的发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展讲解。[学生活动]自探空间: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学生讨论、答复]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远远少于长江、珠江。[师]黄河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三〕[课件出示]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师]请学生自学课本49—50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地理黄河教案6一、教学内容分析^p1.教学内容:黄河的发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黄河水能资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获得的成就。2.内容分析^p:“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指的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黄河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开展有用地理的根本理念。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外流河、内流河、滚滚长江等知识联络严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根底。本节课的重点是黄河水能资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获得的成就。解决的中点的根本问题是理解黄河的发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二、教学目的与分析^p1.教学目的:1)、知道黄河的流概况;2〕、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理解黄河水能资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获得的成就。2.教学目的分析^p:知道黄河的流概况,指的就是记住黄河的发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目的就是要理解黄河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支流多,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获得的成就。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三.问题诊断分析^p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学生空间思维才能差。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知道下游是华北平原,其中关键是充分利用黄河“地上河”动画演示图。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p在本节课“地上河”的教学中〔指出工具使用在哪里〕,准备使用幻灯片〔提出用什么工具〕。因为使用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承受。五.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碗水,半碗沙指的是什么河流?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新课。问题:复习分析^p一条河流的方法是什么?设计意图:复习《滚滚长江》,预习滔滔黄河,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第一:识黄河问题一:读“黄河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说出黄河的流概况。各小组充分讨论后,并填绘在板图上。设计意图:理解黄河的概况,进步了学生的绘图才能、语言表达才能,以及参与意识。学习成果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兴趣盎然。例1.自山,注入,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是和,分别位于自治区和省。变式练习黄河中游的两大支流是〔〕A.湟水、洮河B.汾河、渭河C.湟水、渭水D.洮河、汾河师生活动:〔1〕找出黄河的发地、注入的海洋〔2〕主要的支流〔3〕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4〕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第二:颂黄河问题二: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是什么?〔跨过的地形区、阶梯的交界处〕“黄河流域水系图”,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开展做出了什么奉献,有些什么功绩呢?设计意图:采用发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例题2位于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是〔〕变式练习:黄河流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师生活动:〔1〕观察在黄河上游中游各有那些水电或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各位于哪个省?〔2〕著名旅游景点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那一段?〔3〕找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还有华北平原,他们是由谁塑造的?第三:忧黄河问题三:阅读教材50页的“河水一石,其泥六斗”、51页的“黄河凌汛”、“黄河断流”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学生考虑,分组讨论:设计意图:进步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例题3:黄河中游流经高原,是我国严重的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河床逐渐增高,成为“”。变式练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语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A.水量大B.含沙量大C.有凌汛D.汛期短〔1〕黄河忧患在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2〕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3〕地上河的成因是什么?〔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第四:救黄河问题四:假设你是“黄河治理委员会”的专家,你认为治理黄河应采取什么措施?设计意图: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扮演详细的社会生活角色,帮助他们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使课堂教学回归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题4:以下治理黄河的措施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上、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B.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提C.在上、中游修建水利枢纽D.在下游干流上修建水库变式练习: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的手段是〔〕A.植树造林B.加固大堤C.修筑梯田D.修建水库师生活动:〔1〕黄河之害在于什么?究其根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治黄的关键是什么?治理的根本措施是什么?〔2〕仅在黄河中游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就能万全防止黄河下游洪水泛滥和泥沙淤积吗?还应采取哪些方法或措施才可能根治黄河呢?〔3〕黃河凌汛是怎么样形成的?危害在哪里?应该怎么治理?〔4〕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出现断流?〔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应该怎么治理?六.课堂小结本节课程学习了黄河的发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黄河水能资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获得的成就。地理黄河教案7一、教学目的:1、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那么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4、有感情朗读课文。二、课前准备: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那么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一、学习“预习”局部。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二、提示课题。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解题。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第一段:讲近20xx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中华民族的摇篮〕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化。六、课堂作业。1、抄写新词。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第二课时教学目的: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4、有感情朗读课文。一、讲读课文第二段。1、这一段讲了什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二、讲读第三段。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三、讲读第四段。1、读最后一段。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方法?〔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2〕保护好森林资、尽快恢复植被;〔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防止水土流失,到达根治黄河的目的。〕四、总结全文。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那么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地理黄河教案8【教具】:有关图片。【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理解的根本情况。[板书]一、的根本概况[活动]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答复以下几个问题。1、找出的发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找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老师过渡]: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板书]二、的水文特征[老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学生讨论、答复]〔老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板书]1、水量不大[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讨论、答复]略[老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假如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间隔的3倍,可绕赤道27圈。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老师引导学生分析^p]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板书]3、地上河[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如有条件可以播放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局部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吞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板书]4、易泛滥地理黄河教案9一、教材分析^p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假如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老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二、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流概况;2、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理解黄河水能资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获得的成就。〔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的才能。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才能以及合作学习的才能。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才能,语言表达才能,解决问题的才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2、认识____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获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祖国的情感。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三、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获得的成就。四、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2、黄河的治理措施。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p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搜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展讨论;养学生分析^p、归纳、创新等才能。八、教学安排:二课时〔黄河的概况及奉献为第一课时,黄河的忧患和治理为第二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播放录像〕: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师:是啊!此刻我们冲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化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评价、反思:学生情绪一下子高涨,迫切需要去理解黄河。滔滔黄河板书:一、黄河的概况活动一: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并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49几个活动题,代表上台指图讲解,其他的同学纠正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p出黄河概况〔发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老师及时板书。在此活动之前,学生用素描的形式画出《黄河流域图》,老师将全班同学搜集的有关资料、图片进展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学的精巧课件,在学生上台讲解黄河的概况时,适时展现。如在《中国的地形图》上动画闪烁出现黄河的发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在《中国政区图》上动画闪烁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在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上动态显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况。评价、反思:培养了学生的绘画才能、表达才能,自我表现才能以及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成果的展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兴趣高涨。活动二〔分组讨论〕:接着大屏幕上展示有关黄河的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老师归纳总结。〕师:是啊,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开展做出了宏大的奉献。同学们!你们能不可以详细指出是哪些?由于有前面的知识根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归纳出以下几点:板书:二、黄河的奉献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评价、反思: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三:接着学生代表结合相关的景观图片,指图一一讲解。生:黄河冲出青铜峡后,水势变缓,在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在下游地区又塑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在流域图中,配上相应的景观图片。〕生:请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形图》,我们发现黄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资非常丰富。然而如此丰富的水能资在____成立之前却付之东流。____成立以后,在黄河的中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课件展示沿途主要水电站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布的特点。〕生:这些水电站和水利枢纽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而且还提供了便利的灌溉。而首先揭开引黄灌溉历史的是宁夏平原。____成立以来,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面积大大增加。〔课件展示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图片和刘家峡水库图片。〕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黄河的流概况和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黄河水能资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才能。课后活动:学生分组搜集有关黄河忧患和治理方面的资料,为下一节课作准备;撰写小论文“假设我就是水利部长……”。地理黄河教案10学习目的:1、认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朗读根底上,老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老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老师巡回指导。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考虑问题,在全班进展交流发言。1、理解黄河的变化,老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络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络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比照,感悟“忧患”。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3、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内容。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老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老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化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五、模拟情境,延伸拓展1、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老师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理论活动。2、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地理黄河教案11一、教学目的1、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3、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2、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络上下文理解。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域”字应读“yù”,不能读“huò”;“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9”;“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